企业融资资料结构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6
企业融资与资本结构企业的融资和资本结构对其经营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融资和优化的资本结构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降低融资成本,并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企业融资与资本结构的关系,分析融资方式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并介绍如何优化资本结构以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
一、企业融资与资本结构的关系企业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各种途径筹集资金的行为,而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金来源的组成方式和比例。
融资方式的选择和资本结构的形成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运营和发展。
企业融资主要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种方式。
内部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利润积累、留存盈余等内部资金渠道筹集资金。
内部融资的主要优点是灵活性高,不会增加企业的债务负担,从而降低了融资成本。
然而,内部融资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对于初创企业或高速发展的企业来说,内部融资往往难以满足其巨大的资金需求。
外部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发行债券、贷款等渠道从外部筹集资金。
外部融资的主要优点是能够满足企业的大额资金需求,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然而,外部融资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成本,如股权稀释、债务负担等问题。
二、融资方式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不同的融资方式选择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
企业的资本结构包括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两部分。
股权资本是指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的资金,股东以持有股票的比例为基础,享有公司分红和决策权。
股权融资可以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但也存在股票被稀释、股东权益受到侵蚀等问题。
债权资本是指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贷款等方式筹集的债务资金,债权人享有债务利息和优先偿付权。
债权融资可以提供相对低廉的融资成本,但也增加了企业的偿债压力和财务风险。
不同的融资方式选择将影响到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的比例,从而改变企业的资本结构。
一般而言,股权融资增加了股权资本的比重,债权融资增加了债权资本的比重。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融资方式,优化资本结构。
三、优化资本结构的方法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优化资本结构至关重要。
融资结构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分析第一章:引言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中,企业的成长与融资结构是密不可分的。
融资结构的优劣不仅会影响企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还会决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劣势。
因此,探讨融资结构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对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融资结构的种类融资结构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采用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
融资结构通常可以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种。
2.1 内部融资内部融资主要包括自筹资金和盈余留存两种方式。
自筹资金是指企业通过内部的资金调配和积累筹集资金的方式,包括自有资金、信贷、票据贴现等。
盈余留存则是指企业将部分收益予以留存,作为未来的再投资。
2.2 外部融资外部融资则是指企业通过向外部的融资来源筹集资金的方式,主要包括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两种方式。
债务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发行债券、银行贷款等方式融资;股权融资则是指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等方式融资。
第三章:融资结构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不同的融资结构对企业的成长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逐一进行阐述。
3.1 成本不同的融资结构对企业的成本影响不同。
债务融资通常会产生较高的利息支出和还款压力,而股权融资则需要支付股息分红等成本。
相比之下,内部融资的成本更低。
因此,对于企业的成长,选择融资结构时要考虑成本的大小和对企业财务负担的适应性。
3.2 资本结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和负债的比例关系。
不同的融资结构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也不同。
债务融资容易使企业的资本结构债务率过高,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股权融资则会使企业的股权结构发生变化,可能会失去一定的控制权。
相比之下,内部融资对企业的资本结构影响较小。
3.3 风险融资结构的不同也会对企业的风险产生不同的影响。
债务融资由于需要承担利息和本金的偿还压力,可能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股权融资则可能会激化股权冲突,增加企业治理风险。
相比之下,内部融资风险较小且稳定。
第四章: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更加具体地了解不同的融资结构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融资需求日益增长。
融资是企业获取资金、扩大生产、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通过对某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评估其融资能力,为企业融资决策提供参考。
二、企业概况某企业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某行业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过多年的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份额逐年提高。
近年来,企业为满足市场需求,计划扩大生产规模,但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
因此,企业寻求融资以支持其发展。
三、财务报表分析1. 资产负债表分析(1)资产结构分析根据企业2019年度资产负债表,企业总资产为10亿元,其中流动资产为6亿元,占总资产比例的60%;非流动资产为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的40%。
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占比最高,为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的20%;应收账款占比为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的20%;存货占比为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的20%。
非流动资产中,固定资产占比最高,为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的20%;无形资产占比为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的20%。
(2)负债结构分析企业2019年度负债总额为5亿元,其中流动负债为3亿元,占总负债比例的60%;非流动负债为2亿元,占总负债比例的40%。
流动负债中,短期借款占比最高,为2亿元,占总负债比例的40%;应付账款占比为1亿元,占总负债比例的20%。
非流动负债中,长期借款占比最高,为2亿元,占总负债比例的40%。
2. 利润表分析(1)收入分析企业2019年度营业收入为8亿元,同比增长10%。
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为7亿元,同比增长9%;其他业务收入为1亿元,同比增长12%。
(2)成本费用分析企业2019年度营业成本为5亿元,同比增长8%。
其中,主营业务成本为4.5亿元,同比增长7%;其他业务成本为0.5亿元,同比增长10%。
期间费用为1亿元,同比增长5%。
(3)利润分析企业2019年度净利润为2亿元,同比增长15%。
其中,主营业务利润为1.5亿元,同比增长14%;其他业务利润为0.5亿元,同比增长20%。
融资分析分析报告背景介绍: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向金融机构、投资者等获取资金,以支持企业的发展和运营。
融资分析是对公司融资需求和融资方式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旨在评估公司的融资能力和融资效益,为公司提供科学的融资决策依据。
一、融资需求分析:融资需求分析是对公司当前融资需求的审视和评估。
通常,一家企业的融资需求与其扩大规模、增加产能、改善资金流动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进行融资需求分析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公司的经营规模和发展阶段:一般而言,扩大规模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企业更容易产生融资需求。
2. 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情况:盈利能力强且现金流稳定的公司通常具备较强的融资能力。
3. 公司的资产负债状况:分析公司的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以确定融资需求的紧迫性。
4. 公司的发展战略和商业计划:考察公司的战略目标和计划,判断是否需要融资来支持战略实施。
二、融资方式选择分析:融资方式选择是指在融资需求明确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公司的融资成本、融资规模和融资期限等因素,选择最适合公司的融资方式。
一般而言,常见的融资方式包括银行贷款、债券发行、股权融资等。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融资成本:不同融资方式的成本各有不同,企业应综合考虑利息、手续费、股权净利润分红等成本因素,选择成本最低的方式来降低融资成本。
2. 融资规模: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和融资市场的接受程度,选择适当的融资规模。
过小的融资规模可能无法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过大的融资规模可能增加企业的偿债压力。
3. 融资期限:考虑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资金需求的长短,选择合适的融资期限。
较长的融资期限可以降低企业的偿债压力,但可能增加融资成本。
三、融资风险评估:融资决策涉及到一定的风险,因此需要对融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
融资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风险:考察市场的竞争状况、市场规模、行业增长率等因素,判断企业融资后的市场表现和资金回报。
2. 经营风险:评估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考虑经营风险对融资还款的影响。
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股票交易市场上进行融资,而上市成为了许多企业心中的梦想。
然而,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却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优化也成为了上市公司经营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讨论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优化及其影响因素。
一、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优化意义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两部分。
股权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金,债权融资则是指企业通过借债等方式筹集资金。
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对于企业的经营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融资结构会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
上市公司通过发行股票或借债等方式筹集资金,都需要支付相应的融资成本。
股权融资的融资成本通常较高,但相对来说更加灵活;债权融资的融资成本相对较低,但相对较为死板。
因此,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资金需求和市场环境等因素来选择最适合的融资方式及融资比例,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融资成本。
其次,融资结构还会影响企业的财务风险。
不同的融资方式所带来的风险也不尽相同。
比如,股权融资可能会增加企业的财务杠杆,增加企业财务风险;而债权融资则可能会带来较大的偿债压力,增加企业的破产风险。
因此,在优化融资结构时,企业需要权衡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以制定出较为合理的融资结构。
最后,优化融资结构还能够提升企业的市场形象。
在股票交易市场上,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可以成为市场对企业的一个参考因素。
当企业的融资结构较为合理时,无疑会提升市场对企业的信心和认可度,进而提升企业的市场形象。
二、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影响因素企业的融资结构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通常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下面,将分别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探讨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影响因素。
1、内部因素内部因素通常指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资本结构和业务规模等因素。
在选择融资方式及融资比例时,企业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企业经营状况。
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是选择融资方式及融资比例的重要依据。
目录摘要 (1)Abstract (1)一、融资结构理论概述 (2)(一)融资方式的分类 (2)(二)现代融资结构理论 (3)二、苏宁电器融资结构特征分析 (4)(一)苏宁电器概述 (4)(二)苏宁电器融资结构特征 (5)三、苏宁电器融资结构形成的原因 (8)(一)多年不分红 (8)(二)股权融资成本低偏好股权再融资 (9)(三)债券市场发展滞后 (9)(四)苏宁电器销售渠道的“寡头垄断” (10)四、改善苏宁电器融资结构的建议 (10)(一)适度发放现金股利,提高投资者的积极性 (10)(二)树立正确的融资观念成本 (10)(三)适度增加长期负债 (11)(四)充分利用商业信用短期融资,与供应商实现共赢 (11)致谢 (11)参考文献 (11)苏宁电器的融资结构分析刘希敏(吉首大学商学院,湖南吉首 416000)摘要:融资结构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时,由不同渠道取得的资金之间的有机构成及其比重关系。
通常不同的资金来源组合会产生不同的融资结构,而一个合理的融资结构可以有效地降低财务风险和资金成本。
本文参照现代融资结构理论尤其是新忧序列理论,提出改善苏宁电器的融资结构的建议。
关键词:融资结构;外源融资;内源融资Suning financing structure analysisLiu XiMin(Business School of Jishou University,Jishou Hunan 416000)Abstract:Financing structure refers to the enterprise to raise funds,funds from various channels to obtain the organic composition and the proportion between the relationships.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funding sources often have different financing structures,and a reasonable financing structur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financial risk and capital costs. In reference to the structure of modern finance theory is a new worry in particular sequence of theory,to improve the financing structure of Suning's recommendations.Key words: financing structure; Exogenous financing; Internal financing随着中国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和中国家电业的高速发展,在中国家电零售业竞技场上,形成了三方对垒局面——本土家电连锁企业,跨国家电连锁巨头和其他觊觎家电市场的业态。
跨国公司融资结构的案例分析——以HUAWEI公司为例跨国公司融资结构的案例分析——以HUA WEI公司为例4.1案例背景4.1.1公司国际化程度HUAWEI是⼀家真正意义上成功的跨国公司,从以下⼏个数据可以看出。
⾸先是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重,近五年的数据稳定在65%左右,⽐重较⾼。
其次是海外员⼯的⽐重,2014年HUAWEI海外员⼯的本地化率已经达到75%。
由以上两项数据都可以看到HUAWEI的跨国⽔平⽐较⾼。
根据前⾯的理论分析,跨国公司的国际化⽔平越⾼,跨国经营与债务⽔平是正向相关的。
⽽HUAWEI的国际化⽔平显然是⽐较⾼的,故可先进⾏推测HUAWEI的债务⽔平也应该较⾼。
4.1.2债务融资现状根据HUAWEI2014年的年报数据,HUAWEI的资产负债率为67.7%,这个⽐率也可以⽤来衡量HUAWEI的债务融资⽐重,即2014年HUAWEI的债务融资占⽐为67.7%,对于中国的跨国公司来说,这个负债率并不算低。
作为参考,2015年底外汇局出具规定如果跨国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达到75%,则这个跨国公司将⽆法再进⾏外部债务融资。
1.债务融资构成:HUAWEI的债务融资主要由基建贷款、银团贷款、公司债券和流动资⾦贷款组成。
其中,基建贷款为HUAWEI向银⾏借⼊的专项⽤于建设的固定资产贷款;银团贷款为HUAWEI 向两家或两家以上银⾏依据同⼀贷款合同,按约定时间和⽐例获得货币贷款或授信。
截⽌到2014年12⽉31⽇,HUAWEI的债务融资余额为⼈民币281.08亿,其中,基建贷款为⼈民币29.39亿元,银团贷款为⼈民币214.26亿元,公司债券为⼈民币25.81亿元,流动资⾦贷款为⼈民币11.19亿元,其他项为⼈民币0.43亿元。
各部分占⽐如图4.2所⽰,其中,银团贷款的占⽐最⼤,为总债务融资的76.2%。
2.境内外债务融资占⽐及构成:随着近年来公司业务的全球化,以及国际⾦融形势的改变,HUAWEI的境外债务融资占⽐逐年增⼤。
融资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及优化建议融资结构是一个企业在融资时所选择的各种融资方式和融资来源的组合形式,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负债结构、成本结构、股权结构以及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风险与稳定性。
如何优化企业的融资结构,降低风险、实现持续稳健的发展,是每个企业都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融资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1.企业经营情况企业的经营状况反映了它的盈利水平、偿债能力和发展前景,是影响融资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
收入增长率高、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更容易获得融资机构的支持,而利润下滑、财务状况不佳的企业则难以获得融资支持。
2.行业特点不同行业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直接影响到融资结构的选择。
例如,高科技行业通常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在初创阶段会选择更多的股权融资;而传统行业则更偏向于债务融资。
3.市场环境市场环境是影响企业融资结构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市场的竞争程度、市场需求、价格水平等决定了企业的利润水平和偿债能力,进而影响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和比重。
4.财务状况企业财务状况直接关系到融资成本和负债风险。
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可以获得更低的融资成本,从而更容易承受债务风险;而高负债率的企业则难以为继,需要通过降低负债比重来降低负债风险。
二、融资结构的优化建议1.结构多样化企业的融资结构应该多样化,不依赖于单一的融资方式和渠道,避免融资结构过集中。
多样化的融资结构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减少资金来源的风险集中,增加融资的可持续性。
2.合理布局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布局不同的融资方式和渠道。
选择债权融资应注意到高昂的融资成本和稳定的偿还能力,而选择股权融资应注意到未来股权变动对企业治理结构和控制权的影响。
3.优化融资成本优化融资成本是企业优化融资结构的重要方面。
企业可以通过搭理自有资金、优化负债比例、积极开展业务质押等方式来优化融资成本。
4.创新融资方式企业可以尝试新的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例如,通过发债、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拓展债务融资渠道;同时,积极参与政府支持的创新融资模式,例如,优先股、可转债等,拓展股权融资渠道。
沈阳市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融资结构分析摘要:融资问题是困扰和制约我国中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
乡镇企业是沈阳市中小微企业的主要表现形式存在,本文以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为例分析其融资结构,探究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所占比例,并对不同类型样本企业的融资结构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关键词:乡镇企业;融资结构;沈阳市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一、引言融资问题是困扰和制约我国中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沈阳市也不例外。
伴随着国家、辽宁省和沈阳市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以及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的重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有了初步改观。
2012年,沈阳市本外币贷款余额8070.7亿元,比年初增加1030.7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含中小微企业票据贴现)3240.3亿元,比年初增加329.7亿元,占全市的40.2%,占新增的32%。
但是,从企业层面反馈的情况并不乐观。
据沈阳市对国家统计局确定的283户规模以下样本工业企业调查显示,其中,资金缺乏的企业为47.1%,近7成的企业认为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条件过于苛刻,近6成的企业认为银行缺乏专门针对小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近4成的企业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难以适应银行信贷要求。
在辽宁省沈阳市,乡镇企业是中小微企业的重要表现形式,本文对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融资结构问题进行探析。
二、乡镇企业发展状况概述根据《辽宁省乡镇企业及乡镇企业统计资料汇编》显示,2011年,沈阳市乡镇企业155934个,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11.1%;从业人员数1118549,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5.9%;总产值7813.32亿元,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37%;营业收入7510.22亿元,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36.1%;利润总额478.63亿元,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41.8%;劳动者报酬220.05亿元,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50.5%,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资本结构分析研究资本结构是指一个企业在筹资时所选择的不同融资方式和融资比例,今天我们将探讨资本结构的分析研究。
一、资本结构的定义及重要性资本结构是指企业筹集资本的各种方式及其相对比重,包括债务、股权等。
资本结构的分析十分重要,因为资本结构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偿债能力和综合风险水平。
正确的资本结构可以提高企业的资本报酬率,减少融资成本和税负率,优化企业效益。
二、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1、行业因素不同行业所需的资本结构往往不同。
例如,高科技企业一般依赖股权融资,而工业企业通常采用债务融资。
2、企业规模企业规模越大,其融资能力越强,因此其资本结构可能会更倾向于债务融资。
3、企业盈利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决定了其偿债能力,越盈利的企业越有能力承担债务融资。
4、经济形势经济低迷时,企业的融资难度加大,此时企业会更倾向于资本重组和减少债务融资。
三、资本结构分析方法1、杠杆比率分析利用杠杆比率(债务资产比率、债务权益比率等)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水平。
当债务资产比率高于50%时,企业的盈利能力需要承担高昂的利息负担,会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
2、利息保障倍数分析利息保障倍数越高,企业偿债能力越强。
利息保障倍数=EBIT/利息支出。
3、股本资本回报率分析利用股本资本回报率(ROE)反映企业股本的盈利能力。
四、资本结构优化策略1、提高股权融资比例股权融资可以降低资本成本,优化资本结构。
2、降低债务融资比例当债务融资比例过高时,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
降低债务融资比例有助于优化资本结构。
3、提高资产质量提高资产质量可以增加企业的盈利水平,降低金融风险,从而优化资本结构。
五、结论资本结构的优化是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正确的资本结构策略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长期经营效益。
通过合理的资本结构分析和优化策略,企业可以减少融资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益。
分析资本结构的方法资本结构是指企业的资产构成和融资方式,是企业财务管理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合理的资本结构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提高盈利能力,降低财务风险。
因此,分析资本结构对企业财务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分析资本结构的方法,并且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首先,分析资本结构的方法之一是静态比率分析。
静态比率分析通常包括资产负债率、长期资本占比和权益比率。
资产负债率是企业总资产中债务占比的指标,通过计算总资产与债务的比率来衡量企业的融资结构,这个比率越低,代表企业使用债务融资越少,风险越小。
长期资本占比则指的是企业固定资产和长期负债占总资产的比例,通常用来反映企业长期融资结构的稳定性。
权益比率则是指企业自有资本占总资产的比例,反映了企业资本结构中权益融资的比重。
通过静态比率分析,可以直观地了解企业的资本结构,以及融资结构的基本特征。
其次,分析资本结构的方法之二是动态比率分析。
动态比率分析通常包括偿债能力比率、资本周转率和收益和风险关系等指标。
偿债能力比率是指企业支付债务能力的指标,通常包括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这些比率反映了企业在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可以帮助评估企业资本结构的稳健程度。
资本周转率是指企业使用资产的效率,包括总资产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了解企业在资本运作上的效率,从而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
而收益和风险关系则是指通过收益率和风险率的比较,来分析企业的盈利和风险关系。
通过动态比率分析,可以更加细致地评估企业资本结构的稳健性和运作效率。
此外,分析资本结构的方法之三是比较分析。
比较分析是通过将企业的资本结构与同行业、同类企业进行对比,来发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通过比较分析,可以不仅能够发现企业在资本结构中的不足之处,而且可以学习他人的经验,对于企业在资本结构方面进行改进和调整也具有指导意义。
最后,分析资本结构的方法之四是财务杠杆分析。
财务杠杆是指企业通过债务融资来提高资本金的收益率,以及对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的影响。
第1篇一、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融资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融资市场的现状和趋势,本报告通过对融资历史数据的分析,旨在揭示融资市场的规律和特点,为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涉及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交易所等官方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以及各类金融数据服务平台。
2. 数据处理(1)数据清洗: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和整理,剔除异常值和重复数据。
(2)数据整合: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融资数据集。
(3)数据标准化: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不同数据之间的量纲差异。
三、融资市场概述1. 融资规模近年来,我国融资规模持续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融资总额达到25.4万亿元,同比增长10.5%。
2. 融资结构我国融资结构以银行贷款为主,占比约60%,其次是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
近年来,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占比逐年上升,表明我国融资市场多元化趋势明显。
3. 融资渠道我国融资渠道主要包括银行贷款、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信托、保险等。
其中,银行贷款是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占比约70%。
四、融资历史数据分析1. 融资规模趋势分析(1)年度趋势:从年度数据来看,我国融资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尤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融资规模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2)季度趋势:从季度数据来看,我国融资规模在季度间存在波动,主要受宏观经济政策、市场流动性等因素影响。
2. 融资结构分析(1)银行贷款占比:近年来,银行贷款占比逐年下降,表明融资市场多元化趋势明显。
(2)股权融资占比:股权融资占比逐年上升,表明我国资本市场逐渐成熟,企业融资渠道更加多元化。
(3)债券融资占比:债券融资占比逐年上升,表明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的需求日益增长。
3. 融资渠道分析(1)银行贷款渠道:银行贷款仍然是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但占比逐年下降。
融资结构与企业控制权争夺 【发布时间】2002-2-28
摘 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融资结构的确定对企业有着特殊的治理功能。融资方式的选择,规定着企业控制权的分配,对企业的控制权争夺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关于融资结构与企业控制权争夺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分析,对我国企业鼓励经理人员持股、重视债务的控制作用、解决产业过剩规模、全面准确理解和实施“债转股”政策、扶持新兴企业股权融资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引言 企业的融资结构(financial structure)又称资本结构(capital structure),指的是企业融通资金不同方式的构成及其融资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反映了企业各项资金来源的组合情况。企业的资金来源,按其具体渠道不同可分为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两大类。内源融资即企业的留存收益;外源融资包括股票发行、债券发行、商业信贷、银行借款等,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负债和股本两类,其中股本又有企业内部股本和外部股本之别。
企业控制权的争夺,指的是各个不同的管理集团对为夺取某个企业的决策控制权而采取的种种策略及行为,它包括发起方的主动争夺与目标方的适时反争夺两个方面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发起方主动争夺的主要方式有:要约收购(tender offers)、委托投票竞争(proxy contests)即代理权之争、兼并(mergers)、收购(takeovers)等;目标方适时反争夺的主要方式有:“金降落伞”(golden parachutes)、“焦土政策”(scorchedearth policy)、“毒丸(poison pill)计划”、“绿衣天使计划”等。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融资结构与控制权争夺这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融资结构具有显明的企业治理功能,它不仅规定着企业收入流的分配,而且规定着企业控制权的分配,直接影响着一个企业的控制权争夺。
二、融资结构对企业控制权争夺的影响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中,股本和债务是重要的融资工具,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控制权基础。Willamson(1988)认为,股本和债务与其说是融资工具,不如说就是控制和治理结构。股权和债务既然是一种控制权基础,那么,它们二者特定的比例就会构成特定的控制权结构。股本和债务比例的变化主要与融资方式的选择有关系,选择什么样的融资方式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股本一债务比例,从而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控制和治理结构。哈特(1995)则认为,给予经营者以控制权或激励并不特别重要,关键的问题是要设计出合理的融资结构,限制经营者以投资者的利益为代价而追求他们自己目标的能力。最近几年来,有关融资结构与企业治理之间的关系问题的研究相当活跃。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表明,融资结构的选择至少可通过三个渠道影响着企业的治理结构并发挥着治理效应:一是“激励效应”,融资结构通过影响经营者的工作努力水平和其它行为选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着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矛盾;二是“信息传递效应”,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具有向外部投资者提供企业经营状况的信息传递功能;三是“控制”效应,融资方式的选择规定着企业控制权的分配,并直接影响着该企业控制权的争夺。本文关注的就是这里的“控制”效应。具体来讲,企业的融资结构对控制权争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融资结构对企业控制权转移的影响。现代企业理论揭示了这样一个基本道理:企业产权包括企业控制权处于“依存状态”(statecontingent),股东不过是“iE常状态下的企业所有者”。令X为企业的总收入, A为应当支付给员工的合同工资,B为对债权人的合同支付(本金加利息),C为股东所要求的一个满意利润。那么,“状态依存”说的是:(1)当X≥A+B时,控制权掌握在股东手中;(2)当X≥A+B+C时,控制权实际上掌握在经理手中;(3)当A≤X工手中(张维迎,1996)。由此可见,企业的控制权是可转移的。但这种转移是建立在一定的融资结构基础上的。在由一定的债权一股权比例构成的企业里,在正常状态下,股东或经理是企业控制权的拥有者;在企业面临清算、破产状态下,企业控制权就转移到债权人手中;在企业完全是靠内源融资维持生存状态下,企业控制权就可能被员工所掌握(当然,这是一种特例,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普遍现象)。这种控制权转移的有序进行,依赖于股权与债权之间一定的比例构成。假如在股权为零或比例极低、或假如在债权为零或比例极低的企业融资结构下,上述企业控制权的有序转移就是不可能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阿洪和博尔顿(1992)认为,企业融资结构的选择也就是控制权在不同证券持有人之间分配的选择,最优的负债比例是在该负债水平上导致企业破产时将控制权从股东转移给债权人时是最优的。
其二,融资方式的选择对委托投票权竞争的影响。一般而言,在企业的绝对投资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投资中债务融资的比例将增大经理的股权比例,同时,随着债务融资量的增加,经理的股权收益也将增加。通过改变企业的融资结构,提高负债水平,改变经理的持股份额,进而扩大自己所占有或所能控制的股份比例,这样,在职经理掌握企业控制权的概率相应增大,程度相对提高,其在代理权之争过程中的主动性必然加强,从而降低了更有能力的潜在竞争者获取代理权成功的可能性。哈里斯和雷维吾(1988)在考察了投票权的经理控制后认为,代理权之争导致需要一些负债,企业负债水平的提高,确实有利于在职经理在委托股票权竞争中的控制能力。同时,由于在职经理的股权比例增加,其所拥有的剩余索取权的比例也将提高,经理偷懒和谋求私利的积极性将降低,进而降低应由经理承担的外部股权的代理成本。
但是,对企业的在职经理而言,债务的数量并不是可以无限扩大的。随着在职经理的股份增大,其收益也将增大;但另一方面,如果在职经理的股份增加过多,更有能力的潜在竞争者成功的可能性将减少,从而企业的价值及相应的经理的股份价值就会减少。这样,就存在着一个最优负债水平的选择问题。
其三,融资方式的选择对外部投资者的影响。随着举债融资比例的提高,由于“资产替代效应”,往往会诱使股东选择风险更大的项目进行投资,这就产生了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冲突。因为在举债融资的情况下,当某项投资产生了较高的收益时,在债券面值之上的收益将归股东所有,然而当投资失败时,由于有限责任,其后果将大部分由债权人来承担。这样的结果就是,即使风险投资使企业价值下降,股东仍可能从这种行为中获得好处。因此,随着债务融资比例的上升,股东将选择更具风险的项目。然而,由于理性的债券人将正确地预期到股东的资产替代行为,为保护他们的债权不受损失或能在收益中尽量获取一定份额,故会向经理或股东提出一系列的要求或增加举债融资的约束条件,这样,债务融资比例的上升就将导致借债成本的上升,即债务融资的代理成本的上升。这种成本将由股东来承担。总之,随着债务融资比例的上升,应由经理承担的股权的代理成本将减少,而应由股东承担的债务的代理成本将增大(詹森和麦卡林,1976)。
其四,融资结构对企业收购与反收购的影响。股权和债务水平的比例关系,是影响公司控制权市场上的收购行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一个企业的融资结构,往往决定着该企业的收购与反收购的能力,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某个企业的负债一股权比与其被收购的可能性负相关,这就是所谓的“债务杠杆效应”。由于债权的所有者不拥有控制公司的股票权,而股权的所有者则拥有控制公司的投票权,在现任经理具有对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进行安排的权力而且其自身也拥有一定份额的股权时,他便可以通过增加债务融资的数量,从而扩大自己所占有或所能控制的股份比例。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与外来现实的或潜在的竞争 者争夺企业产权控制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外来竞争者的收购壁垒,从而降低外来竞争者的收购能力,有效地抵御外来收购。因此,负债水平与被收购成功的可能性负相关,债务杠杆由此成为现代公司一种重要的抵御收购的策略。哈里斯和雷维尔(1988)、斯达尔兹(1988)、伊斯瑞尔(1991)用大量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其次,通过改变企业现有的资本结构,实施多种消极的反收购策略。如实施“金降落伞”政策,把公司的资产大幅度地转化为董事会成员和经理们的收益,把企业的留存收益大幅度地转化为公益金,尽力扩大管理者的退休金和遣散费,造成真正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从而大力提高收购成本;实施“焦土”政策,疯狂举债,恣意支出,盲目投资,造成财务烂帐事实,有意对企业本身造成严重损害,从而降低收购的吸引力;再如,实施“毒丸”计划、“绿衣天使”计划,等等。
以上两点是关于融资结构对反收购的作用的分析。 再次,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升企业的债务水平,从而增大企业的资产总额,为实施收购行为扩充实力,增强收购能力。通常采用的改变融资结构的做法是实施“杠杆收购”(leveragebuy—out)和发行“垃圾债券”(junk bond)。杠杆收购是一种通过增加公司的财务杠杆而进行的收购交易,具体来讲,就是一个公司主要通过借债来获得另一公司的产权,然后从后者的现金流量中偿还负债。这种收购方式的特点是利息高,通常是在同业拆放利率的基础上再加2%一4%的利差,还要有手续费1.5%一3%。发行垃圾债券是为收购进行筹资的一种手段,这种筹资手段具有很强的投机性。这种债券资信极低,风险很大,利率很高,但却受到大量中小企业特别是投机者的青睐,以致大量社会游资被垃圾债券所吸引。实施“杠杆收购”和发行“垃圾债券”,虽然其成本较高(因为其利率较高),但由于它们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筹集起大量债务资金,所以往往被企业为进行收购活动所采用。
总之,不同的融资结构及其相应的债务水平,对企业的控制权争夺的影响方式是不一样的,由此也决定了各种收购方式的可行性。较高的债务水平可以使在职经理获得较高比例的股权,进而有力地抵御外来收购;较低的债务水平则可能导致成功的要约收购,而中间的债务水平则意味着结果是不明朗的,控制权争夺更多地表现为委托投票权竞争即代理权之争。
其五,融资结构对企业清算、破产的影响。清算、破产常常被人们视为一种约束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控制机制,因为企业的效用是依赖于企业的生存,一旦企业破产,经理将丧失他所享受的一切任职好处即承担着极其高昂的破产成本。因此,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来说,存在着较高的私人收益流量同较高的破产成本风险之间的权衡。但是,破产对经营管理者约束的有效性取决于企业的融资结构,尤其是负债一股权比。格罗斯曼和哈特开创了融资结构与企业清算、破产之间关系问题的探讨,他们在1982年建立的一个关于正式的代理模型中认为,如果投资完全通过股权融资进行,破产的可能性即为0,经理就可以将所有的钱用于享受其任职好处。如果投资完全通过举债进行,则任何非利润最大化的选择都必然导致破产。破产的可能性同负债一股权比正相关。这之后,哈里斯、哈特等人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哈里斯(1990)等人认为,在经营者控制企业的状态下,有效的破产可能难以发生。但若使企业拥有债务,在资不抵债时,债权人就可依照破产法对企业进行清算。哈特和莫尔(1994)分析了债务融资可能使一些陷于财务困难但仍有生存希望的企业被过早清算的情况。威廉姆森则认为,当资产的专用性很高时,由债务融资引起的破产成本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