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妇产科术后自控镇痛的应用与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对自控镇痛的应用与护理工作进行分析和讨论。
方法:以某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的286例妇产科手术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在对其应用术后自控镇痛的同时,给予如文中所述的临床护理服务。
结果:170例患者为效果良好,16例为基本有效,未出现效果较差的患者。
5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2例患者出现低血压反应,2例患者出现尿潴留,全部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结论:自控镇痛能够有效缓解妇产科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问题,促进患者疾病的迅速康复,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要充分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积极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使自控镇痛的效果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妇产科自控镇痛护理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174【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193-02术后疼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引起如肌肉收缩、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等生理反应,还会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不利于疾病的尽快康复与伤口的有效愈合。
近年来,自控镇痛开始在妇产科患者术后镇痛中得到广泛应用,与以往的肌注麻醉性镇痛药物相比,该方法具有用药少、效果好、不良反应轻微、血药浓度持续时间长等优点,通过泵控剂量,更是能结合患者的实际止痛需求做到针对性用药。
本次研究以某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的286例妇产科手术患者为对象,对自控镇痛的应用与护理工作进行分析和讨论,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某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的286例妇产科手术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患者年龄在19~70周岁之间,平均年龄45.5周岁,其中,196例患者行剖腹产手术,46例患者行子宫肌瘤摘除术,24例患者行输卵管妊娠破裂修补术,14例患者为宫颈癌,6例患者行卵巢囊肿剥出术。
1.2 方法。
1.2.1 自控镇痛的应用。
剖腹产术后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剖腹产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行剖腹产术256例患者的护理体会。
结果:256例患者均如期痊愈,患者状态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通过对剖腹产患者术后护理方法探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效果。
【关键词】剖腹产;术后;护理剖腹产术为经腹切开子宫取出已达成活胎儿的手术,手术应用恰当可使母婴转危为安[1]。
剖腹产是产科最常见的手术,做好剖腹产术后患者的护理,对早日使产妇康复非常重要。
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共施行剖腹产256例,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本组256例,产妇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27.6岁,初产妇188例,经产妇68例,有198例患者为主动申请剖腹产,其余因各种原因导致不能顺产而行剖腹产,经过良好的护理,产妇全部正常出院。
2术后护理2.1一般护理:去枕平卧,未清醒者头偏向一侧,以防术后头痛和呕吐物吸入肺内引起吸入性肺炎,6h后可取舒适卧位,必要时刀口处放置沙袋压迫12h或加腹带。
保持输液管和导尿管通畅。
留置导尿24-48h,注意尿色,尿量,拔出导尿管后,嘱病人按时排尿。
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和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阴道流血情况和切口渗血情况,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
保持外阴清洁。
刀口要及时换药。
2.2心理护理:护理学认为,舒适是没有病痛折磨,心情愉悦,精神放松的良好体验,任何破坏这种状态的因素都可以造成不舒适[2]。
产妇回休养室后,护理人员应以美好的祝愿恭喜产妇成为伟大的母亲,唤起产妇的自豪感、欣慰感。
使产妇自身有成就感,对以后的生活充满自信,对促进术后康复和护理新生儿起到重要作用。
指导产妇各种健康知识和必要的营养知识,适当活动,指导产妇做产褥期保健操。
向产妇和家属做好产后护理和新生儿护理的宣教工作。
2.3疼痛护理:①切口疼痛:手术后的6-8h,产妇刀口的疼痛剧烈,发生率约为94.6%[3],很多患者通常难以忍受,给予一些止痛药治疗,一般可缓解,但也有处理效果不佳的情况,所以可以改为止痛药间隔服用,每隔4-6h重复给药,手术后的24h后,疼痛缓解。
关于妇产科手术后减少疼痛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手术后中的优点。
方法:对产妇进行分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护理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产后疼痛状况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结果:护理组患者术后疼痛感较轻,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较高,与对照组相比较两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妇产科手术之后,积极并且充分的做好术后的护理工作,同时熟练的掌握术后护理的配合以及护理技术,可以帮助患者提升术后伤口的痊愈速度,减轻患者由于手术而带来的生理以及心理上的压力及负担,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得患者可以尽快的恢复身体,提升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妇产科;术后护理;护理体会;临床研究【中图分类号】r2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8-146-02引言在临床当中,护理的主要目的,是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帮助患者及时的恢复健康,积极的防治疾病。
而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现代人在追求健康以及高质量生活的同时,对各方面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是不同于以往,尤其是在医疗行业当中,护理质量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之上决定患者的治疗满意程度,同时,高质量的护理,还可以起到减轻患者痛苦以及缓解患者紧张情绪的目的和效果。
为了进一步的探讨妇科手术后减少患者病痛的护理方式,现对我院近些年以来的妇产科手术术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对其护理以及术后疼痛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近些年以来的妇产科手术术后患者临床资料60例。
本组患者年龄在22岁至3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3岁。
本组60例患者住院时间在4天至16天之间。
将本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护理方式。
护理组则采取人性化护理,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主要护理内容有:营造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病房内除常规医疗设备之外还可以根据产妇的喜好摆放小装饰品、笔记本电脑等;每日护理过程当中可以根据产妇的爱好播放轻音乐,舒缓产后紧张情绪;为产妇进行常规检查之时给予遮挡,注重其个人隐私;定期制定慰问卡片;与产妇沟通交流之时态度需和蔼可亲;重视术后有关医疗知识以及卫生常识的讲解,告知产妇相关注意事项;告知产妇如有不适需及时说明,高质量睡眠可促进伤口愈合;鼓励产妇多多与护理人员交流沟通,进而可以及时的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做好相关的心理指导告知,术后耐心询问产妇疼痛状况;产妇进入产房之后多半会出现紧张、不安、烦躁等情绪,护理人员还需密切关注,并且进行积极耐心的疏导,使产妇放松心情,对于产妇提出的问题需耐心及时解答,对话过程保证轻松且温柔的语气;重视产妇的个性化护理,尊重其个人习惯,在交流过程当中要体现出温柔、体贴、关怀,使产妇可以感受到人文关怀。
异位妊娠术后的临床护理体会异位妊娠术后的临床护理体会异位妊娠是指受货币营养不良影响而在子宫以外的部位着床和生长的一种妊娠。
异位妊娠会导致腹痛、阴道出血、腹腔内出血等严重后果,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术后对患者进行良好的护理,不仅能够促进恢复,还能够预防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在护理异位妊娠术后的几点体会。
一、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术后的患者因为身体状况较为虚弱,容易发生一些不良症状。
因此,护士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率等基本生命体征的变化。
如果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同时,定时询问患者的排便和排尿情况,及时处理。
如果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可以采用一些手段如口服对症治疗药物来缓解疼痛和恶心感。
二、管理好患者的留置导尿管大部分异位妊娠手术后需要留置导尿管以保证尿液排出不留痕迹。
导尿管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在留置期间,患者可能会感到一定的不适和疼痛。
因此,护士应当注意检查导尿管的情况,普遍会在两天后拆除留置导尿管,如果留置时间超过三天,需要更换导尿管,以减少感染风险也就是避免输尿管或者膀胱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三、注意保持切口处的卫生异位妊娠手术后的切口处因为需要进行积极的愈合,因此需要注意保持卫生。
护士要教患者如何正确清洗和更换敷料,注意防止污染和感染。
对于长期不能下地行走的患者,还应当帮助其进行床位转移或进行被动运动,以避免静脉栓塞的发生。
四、积极的心理疏导异位妊娠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对于患者来说也是非常大的的打击和创伤。
因此,护士应当积极的开展心理疏导工作来帮助患者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可以告诉患者手术是为了治疗病情,增强治愈的信心;在生活和饮食上多给予关心和建议,使患者慢慢从创伤中走出来。
总之,对于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护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护士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管理好患者的留置导尿管和切口处的卫生,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为患者的早日恢复提供有力的保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
PCEA应用于妇产科患者术后镇痛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腔自控镇痛pcea在妇产科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护理体会。
方法:对妇产科术后64例疼痛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并随观。
结果:积极有效的术后综合护理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减轻妇产科术后疼痛,使疼痛控制在最小范围,更有利于使患者平静渡过术后恢复期。
【关键词】妇产科;pcea;护理妇产科手术是治疗妇科疾患和产科异常分娩的重要手段,妇产科术后切口疼痛,影响患者术后活动及哺乳和睡眠,随着妇产科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及手术成功率的上升,围手术期的护理,特别是手术后疼痛的护理,直接影响着手术的质量,影响着术后患者的康复。
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也就成为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应用硬膜外腔注射给药止痛已在国内外广泛被采用,并得到普及。
我科从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对我院妇产科手术患者进行综合护理以减轻术后疼痛,取得满意效果,现将64例妇产科患者用于手术后镇痛效果观察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6 月我们对64例妇产科进行术后疼痛处理和观察。
年龄30-62岁,行子宫肌瘤挖出术8例、子宫全切除术10例、宫外孕切除术6例、卵巢肿瘤切除术7例、子宫下段剖宫产术33例。
1.2 方法: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泛的术后镇痛方法。
根据研究发现采用pcea镇痛治疗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指标均稳定,仅心率有所减慢,并能加速胃肠道的蠕动,恢复快,使产妇催乳素分泌增加,减轻产妇的抑郁焦虑情绪。
术后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 结果2.1 镇痛效果判断标准无效:与治疗前比较疼痛无变化。
中度缓解:疼痛减轻,需镇痛药;完全缓解:患者完全无痛。
2.2 结果 64例中完全缓解55例,占85.9%;中度缓解9例,占14.1%。
2.3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运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2.4 疗效通过对妇产科患者术后pcea疼痛的综合护理,减轻了患者伤口的疼痛程度,缓解了患者的恐惧心理,促使患及早离床活动,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尤其对促进患者术后身体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应用镇痛泵治疗腹部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引言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腹部手术已变得日益普及。
腹部手术后,术后病人会经历疼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直接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
现代医学已经开发出多种镇痛方法,其中镇痛泵就是相对比较成熟的一种方法。
在护理工作中,合理使用镇痛泵对术后疼痛的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自己的护理体会出发,探讨应用镇痛泵治疗腹部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
体会镇痛泵的原理和作用镇痛泵是一种可以自动输入镇痛药物的器械。
它的原理是将局部麻醉药、阿片类药物或其他特殊药物经过特定的泵体和输液管路输入到病人的静脉或腰髓等特定位置,使得病人能持续获得一定量的药物镇痛,达到减轻或消除疼痛的目的。
镇痛泵的选择和操作为了选择合适的镇痛泵,要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术中和术后的镇痛效果等方面综合考虑。
在选择镇痛泵的同时,要了解其操作方法并熟悉使用说明。
在使用过程中,要按照严格的规定操作,确保病人获得最大程度的安全和舒适。
镇痛泵的优点和不足镇痛泵具有许多优点,如能够实现个性化疗法、减轻和消除疼痛、提高术后恢复质量等。
但是,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需要专门人员操作等。
因此,在使用镇痛泵的时候,要做好充分的风险评估和监测工作。
镇痛管路的护理镇痛泵的输液管路应该定期更换,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在更换管路或针头时,要坚持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定期检查输液管路和针头的使用情况,若有磨损或变形等问题,应及时更换或修复。
此外,要确保镇痛泵的容积控制和流速调节等参数符合病人的医疗处方,以确保药物的稳定输送和安全应用。
镇痛药物的选择和剂量管理镇痛药物的选择和剂量管理是使用镇痛泵进行疼痛管理的关键步骤。
药物的选择应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给出的医疗处方进行。
在使用过程中,应该密切监测病人的疼痛程度和药物的副作用,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配方,以保持药物效果的最大化和安全性的最大程度。
病人的宣教和辅助护理镇痛泵的使用需要病人理解和配合。
中国医疗前沿China Healthcare InnovationApril ,2008Vo l ,3No.82008年04月第3卷第8期作者简介:杨玲,山东省莱芜市中医医院。
疼痛是术后切口的首要并发症,也是病人最关切、急于解除的症状。
减轻疼痛可降低机体代谢反应,减少能量消耗,增加睡眠,缓解病人紧张、烦燥情绪,有利于术后恢复,因此术后应尽量减轻患者疼痛感受。
1心理护理1.1大脑皮层对疼痛的反应受到病人的心理状态的影响。
优美的环境,有兴趣的活动,可以提高痛阈,但疲倦、紧张、焦虑、恐惧都能降低痛阈,增加疼痛的感觉。
1.2疼痛的根本解决有赖于病因的治疗,但病人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思想轻松,都可以增加病人对疼痛的耐受力。
病人术后大都躯体虚弱,情绪烦燥,心境不佳,对手术效果担心而产生恐惧、抑郁,这些心理因素都加剧了疼痛的感觉。
1.3护士应理解病人的心情,当病人清醒过来,护士应和蔼可亲,以欣喜的表情和体贴的语言、语调告知病人手术效果良好,并向病人祝贺,这对则刚刚醒来的病人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励。
1.4在日常护理中,护士应对其手术后的情况给予耐心解释和必需的卫生知识指导,某些生活不便处要给以细致的照顾,护士的细心体贴,能使病人心情舒畅,增强其战胜疾病和疼痛的信心。
1.5此外还需争取家属和亲友的配合,当病人疼痛发作时,陪伴家属应安慰和鼓励病人,以乐观的情绪感染病人,也可用他喜欢的音乐分散其对疼痛伤口的注意力,以减轻疼痛。
2止痛剂的应用2.1病人伤口疼痛多在麻醉作用消失后,伤口疼痛逐渐加剧,在术后当天下午或晚间疼痛最为剧烈,次日减轻。
术后6小时内给予止痛剂,可大大减轻术后全过程的疼痛,不然等病人体验到剧烈疼痛再给镇痛剂,疼痛的体验就会加强以后的疼痛。
2.2给予止痛剂应注意掌握用药时间,准确给药。
必要时可每隔6~8小时给1次,不必定时给,一般在24小时~48小时后应停止使用,以免过量成瘾。
2.3胸腹部手术后安置或保留硬膜外插管24~48小时,间断注射小剂量利多卡因,可收到良好的止痛效果。
妇科手术后疼痛69例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对妇科手术后病痛69例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并作出几点护理体会。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69例妇科手术后对患者的病痛护理,观察妇科手术后患者的病痛护理效果。
结果妇科手术后护理进行顺利,并取得积极效果,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结论在妇科手术之后,充分做好手术后护理工作,熟练的术后配合及良好的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术后伤口愈合,减轻患者身体和心理的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尽快恢复身体,早日出院,提高我院的社会效应。
【关键词】妇科手术后;疼痛;护理体会我院历年在妇科手术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对于妇科手术后患者的疼痛问题经常容易被忽视,术后患者可能会因麻醉及制动等原因导致胃肠蠕动及肛门不容易恢复正常机能,导致患者过分消耗身体体能影响伤口愈合,增加伤口疼痛感。
因此,妇科手术前准备、术后的护理及观察显得十分重要,对术后减轻患者疼痛有着积极的作用,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9例妇科手术患者,年龄在14岁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5岁,其中包括行子宫肌瘤切除术27例、宫外孕切除术8例、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25例、子宫肌腺瘤切除术9例;住院天数为4至12天,平均住院天数为6天;患者营养状态良好,其中急诊手术12例,择期手术57例;手术时间为0.5个小时至6.5小时之间,平均0.9个小时;术中平均出血量86ml,术后出现并发症14例,经术后回病房及时发现,患者出现皮下气肿3例,出现腹胀2例,发热3例,轻度神经麻痹2例。
将69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a、b、c三组,每组为23例;三组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有少数5例患者采用全身复合麻醉。
1.2 观察方法 a组患者手术前采取不给予灌肠,按照常规的肛门排气方法进行排气之后开进食;b组患者在手术前给予灌肠,在手术之后六个小时左右开始食用少量食物,切禁止食用牛奶、糖、豆制品等产气食物,应进食面条、米粥等清淡有助于消化的食物;c 组患者在手术前给予灌肠,手术后肛门排气后开始食用食物。
盆底重建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6-06-17T16:02:48.19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6期作者:余彦秋[导读] 在盆底重建术后实施疼痛护理对减轻患者的疼痛具有较高的临床作用,有助于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适合推广使用。
桂林市解放军一八一医院妇科 541002摘要:目的观察盆底重建术后实施疼痛护理的效果作用。
方法将我院接受盆底重建术治疗的52例盆腔脏器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时间为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占26例。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加以疼痛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护理后,研究组镇痛护理满意度为96.15%,与对照组的73.08%存在显著差异,且P<0.05。
结论在盆底重建术后实施疼痛护理对减轻患者的疼痛具有较高的临床作用,有助于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适合推广使用。
关键词:盆底重建;疼痛护理;效果前言盆底重建术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主要手术方式,且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但由于术后存在较多的疼痛症状,如不能得到及时护理,一定程度下会直接影响手术疗效,继而对患者的预后恢复产生不利因素[1-2]。
为此,我院采取了及时、有效的护理方法,如术后疼痛护理,并且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具体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本研究对象为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于我院接受盆底重建术治疗的52例盆腔脏器脱垂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
对照组26例,年龄范围在41~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20±5.02岁。
研究组26例,年龄范围在40~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18±5.10岁。
对比两组的基本资料后无显著差异,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护理方法本研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包括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尿管使用情况、饮食护理、体位护理等各个方面,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加以疼痛护理,主要实施内容如:首先,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在掌握其心理状态基础上为患者制定科学有效的护理对策,以便给予其最大的心理支持,提高其护理配合度。
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
摘要:随着护理技术的发展,护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对现代护理的定义就是要全方位的对患者进行护理,来使患者的心理、生理以及社会需求得到满足。
本文研究的是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随机抽取我院的58例患者,分析了这些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并从中分析出疼痛的具体原因,从这些原因出发,提出具体的疼痛护理措施。
关键词: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298-01
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6月收治妇产科手术患者58例,其中12例进行附件切除,14例进行子宫全切除,其余的32例患者均是进行了剖宫术,并且选择持续硬外膜麻醉,手术结果良好,并未出现药物过敏史以及成瘾现象。
2 影响疼痛控制的因素
害怕药物成瘾:麻醉药是手术之后患者止痛的主要选择药物。
部分患者因为害怕对于麻醉药产生的一定的依赖,对疼痛的有效控制造成了一定的障碍,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护理人员对于麻醉药的成瘾性、耐药性以及依赖性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将临床上的患者由于疼痛加剧而需要药物的用量或者由于疼痛剧烈而继续使用药
物当作一种成瘾,因此,是会惧怕给患者继续使用药物,并且阻碍
了疼痛的控制。
对疼痛评估的轻视和不准确:一是因为疼痛评估缺乏一定的规律性,导致了护理人员以根据此放手去检测患者生命体征的时候,没有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二是疼痛评估方法的不正当性,误导对于患者进行的疼痛打分以及分级。
对疼痛评估的不及时:医疗卫生体制制约着疼痛控制,并且限制着医院的护理人员在缺乏编制的时候,由于工作负荷过大,导致了疼痛患者不能够进行及时的处理。
护患之间缺乏沟通:护理人员同患者之间的沟通,能够使护理人员获得一些的信息,收集资料,倘若同患者之间缺乏交流,就会延误患者的治疗。
3 护理对策
加强护理人员对疼痛控制的认识:据报道,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在手术后的72小时仍然感到疼痛不止,部分医生则担心止痛药会给患者带来一些并发症,在手术后常常只使用一次止痛药,止痛药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成瘾的,容易给医护人员误导,出现疼痛就去报告药物失效,疼痛的主动评估在多数医院中并没有成为护理工作常规,仅仅在患者提出疼痛,要求镇痛处理时才进行被动的处理;据报道,护士常常低估患者本身的疼痛,对疼痛强度评估的护士以及患者的主诉出现奇异概率77%,54%的护士都低估了患者疼痛强度。
随着对疼痛理论研究的加深,临床护理工作中对疼痛的护理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以及第五生命体征,并日益受到多关注,疼
痛护理工作成为重要内容。
对疼痛的正确评估: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疼痛的评估一直引起争论,疼痛感觉属于未分化感觉,出现多程度的疼痛容易给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上造成多样的影响,疼痛护理的内容中,进行疼痛评估是一个重要环节,疼痛是未分化的感觉,多程度的疼痛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方面造成的影响都是不同程度的,因为对疼痛治疗知识的不了解,多害怕药物成瘾以及不良反应,害怕给医务人员带来一定的麻醉,导致了患者对疼痛的报道显得犹豫,只有在不能忍受的时候才进行报告,可以使用who系统进行评估,评估标准在0~10数字疼痛强度表做成一个10cm×3cm的线形疼痛评估标尺,其中“0”表示无痛,“10”表示能够想像到的最痛,教会患者使用标尺的方法,直到能够掌握如何正确表达疼痛。
据报道,89%以上的患者能够对疼痛进行主动报告,而不是被动的忍耐,并使用疼痛评估的标准作为原始资料进行疼痛记录,确切的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掌握,还可以对控制效果进行主动的评估,还可以对护士交接班及护理文书记录也提供了较确切的信息,避免医护主观因素或词不达意的误差。
镇痛药物的使用:目前,大多数医院均会主张进行预防性的给药,即指在不产生疼痛的时候,给予一定的镇痛药物,而不是在疼痛已经发生时才会给予,这样的方式给药量较小,并且减轻了患者的疼痛,不是等到疼痛难以忍耐时才会给药,对于手术中产生的中枢性疼痛,并不采用给药的方式,主要是进行自我控制,此方法只能适
合于患者的个体需要,设计出可塑性的止痛法,患者根据按钮启动程序,能够主观参与,促进身体康复,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也是当前一种较为流行的镇痛方式。
倘若是小手术产生的疼痛可以通过散利痛类药物针对患者进行控制,而中、大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疼痛则需要选择中枢性的止痛药或者自控制法,运用pcea镇痛治疗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指标均为稳定,只是心率有所减慢,并且能够加速胃肠道的蠕动,恢复迅速,使产妇催乳素分泌增加,减轻了产妇的抑郁焦虑情绪。
术后需要鼓励患者早期进行活动,以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维系和谐的护患关系能够促进护理的顺利进行,在手术之后,患者由于对医护人员产生的依赖,会产生超出亲人、朋友的依赖感,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亲戚的关注,鼓励患者,随时随地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使得患者心理上得到安慰。
手术前后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铭记不同手术的前后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尽量制成卡片,使用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形式,包括录像、个体化等,能够帮助患者对于手术的目的、意义和过程、手术时间进行进一步的了解,经过沟通和交流了解手术目的、意义,消除手术前后的紧张情绪和顾虑,大大的增加了安全感,顺利地进入了围手术期,尊重患者的疼痛感觉,还要鼓励患者表达出患者的真实感受,适应疼痛,安慰患者,减轻压力。
4 讨论
在术后疼痛的护理中,通过心理护理、细心观察正确评估患者的疼痛,通过药物辅以其它方法将患者的疼痛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术后的疼痛发护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术后疼痛护理中,通过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通过其细心的观察来对患者的疼痛进行正确的评估,通过药物止痛,通过替代疗法以及补充疗法等等这一系列的方法,来使患者的疼痛降到最低,从而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
参考文献
[1] 张远艳,李瑞华.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有效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3):173
[2] 赵宏颖,徐琳.妇产科病人术后疼痛的护理[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