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诊治
- 格式:ppt
- 大小:380.50 KB
- 文档页数:24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8.10.019·继续医学教育·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国内外指南解读——更好地识别、诊断和治疗陈同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 200127)近年来,食物过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
自2010年来,世界上很多学术团体发布了关于食物过敏,特别是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的指南、共识或建议。
包括2010年世界过敏组织(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WAO)发布的《牛奶蛋白过敏诊断和理论依据》[1],2012年8月欧洲儿科肠胃病学、肝病和营养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Pa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 and Nutrition,ESPGHAN)发布的《婴幼儿和儿童牛奶蛋白过敏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2],中华医学会2013年发布的《中国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诊治循证建议》[3]和2017年发布的《食物过敏相关消化道疾病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4],2017年英国牵头发布的《国际MAP 指南(international MAP Milk Allergy in Primary Care guideline)》,以下简称《iMAP指南》[5]。
这些指南、共识或建议为食物过敏,特别是CMPA的诊治提供了证据性指导,而且为临床医师,特别是基层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临床诊治方案。
本文就上述指南性文献,特别是《iMAP指南》进行解读。
1 流行病学近年来,食物过敏(food hypersensitivity/allergy,FH/FA)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研究关注热点。
中国重庆的2项横断面研究[6],随机抽取401名婴幼儿(0~24个月),评估1999年至2009年食物过敏的发生率,结果显示食物过敏的发生率从3.5%增加到7.7%(P=0.017);美国1997—2007年10年间18岁以下人群FH患病率上升了18.0%[7]。
婴儿牛奶蛋白过敏在临床诊治中的现状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婴儿牛奶蛋白过敏在临床诊治中的现状。
方法:收取我院60例牛奶蛋白过敏患儿,收取时间为2012年5月到2015年6月期间,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60例牛奶蛋白过敏患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呈多样化,常累及多个或者两个器官系统,以重度湿疹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患儿有10例、反复湿疹患儿20例、以反复便秘、腹泻、吐奶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患儿有15例、以反复喘息、慢性咳嗽为临床症状的患儿有11例、贫血患儿有3例、血便患儿有1例,对患儿采用奶粉代替饮食的诊断方案,患儿家属接受的有30例、占50.00%、不接受奶粉代替饮食的诊断方案患儿家属有30例、占50.00%。
结论: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无特异性,临床症状较多,患儿家属对疾病认识不足,对治疗方案依从性较差。
【关键词】婴儿牛奶蛋白过敏;临床诊治;现状【中图分类号】R75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6-0218-02牛奶蛋白过敏是指婴幼儿时期常见的食物过敏,是人体对几种或者一种牛奶蛋白产生的免疫学反应,近年来,婴儿牛奶蛋白过敏发病率逐渐增加,引起患儿家属和临床医师的重视[1],因此,本院对婴儿牛奶蛋白过敏在临床诊治中的现状进行分析,见本文描述。
1.资料和方法1.1 基线资料收取我院60例牛奶蛋白过敏患儿,收取时间为2012年5月到2015年6月期间,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60例牛奶蛋白过敏患儿;月龄在2~10月之间,女性患儿有30例,男性患儿有30例,患儿平均月龄为(6.12±1.33)月。
1.2方法对60例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为诊断期间患儿膳食情况、就诊前药物使用情况、就诊时临床症状、奶粉代替饮食情况。
1.3 观察指标观察60例牛奶蛋白过敏患儿临床诊治中的现状。
2.结果对60例牛奶蛋白过敏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后,60例牛奶蛋白过敏患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呈多样化,常累及多个或者两个器官系统,以重度湿疹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患儿有10例、反复湿疹患儿20例、以反复便秘、腹泻、吐奶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患儿有15例、以反复喘息、慢性咳嗽为临床症状的患儿有11例、贫血患儿有3例、血便患儿有1例。
#诊断标准#治疗方案#收稿日期:2009-09-05。
作者简介:陈同辛,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中国免疫学会理事,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免疫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上海市儿科学会免疫学组组长,上海市变态反应学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5实用儿科临床杂志65中华儿科杂志65中国实用儿科杂志65中国妇幼保健杂志65中国免疫学杂志65中国当代儿科杂志65临床儿科杂志65现代免疫学6编委,A -m erican A cade m y of A ll ergy ,Asthma and I mm unol ogy 国际会员,5Briti sh Jou rnal ofH e m atology 6特邀审稿专家,曾主持和完成国家级和市级科研课题9项,获市级科技奖3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参编著作6部,研究方向为免疫性疾病。
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症的诊断和治疗指南陈同辛,张 慧(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内科,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上海200092)Gu i deli nes for D iagnosis and M anage m ent of Cow c sM ilk Prot ein A llergy in InfantsC HEN Ton g -x i n ,Z HANG H ui (D epart ment of Pediatrics ,X in hua Hospita,l Shanghai Insti tute for P ediatric Research ,Shangha i Ji aotong Un i versit y Schoo l of M edi c i ne ,Shangha i 200092,China) 摘要:现介绍欧洲多个国家试行的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症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诊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儿科营养与喂养》教材第四章第三节内容,详细讲解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
具体内容包括牛奶蛋白过敏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方法、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2. 学会针对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的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原则;3. 了解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的预防措施,提高对患儿营养与喂养的指导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的诊断方法及药物治疗原则。
教学重点: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的病因、临床表现、非药物治疗和预防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病例;3. 相关诊断和治疗工具(如皮肤点刺试验、特异性IgE检测等)的图片或实物;4. 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的病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 理论讲解:a. 牛奶蛋白过敏的定义和病因;b. 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的临床表现;c. 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的诊断方法;d. 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原则;e. 预防措施。
3.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病例中的诊断和治疗过程;4. 例题讲解:针对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例题讲解;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病例,提出诊断和治疗方案;六、板书设计1. 牛奶蛋白过敏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2. 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原则;3. 预防措施。
七、作业设计病例:男婴,3个月,出现反复呕吐、腹泻、便秘、拒食等症状,母亲哺乳期摄入牛奶。
2. 答案:a. 诊断: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b. 治疗方案:非药物治疗:避免摄入牛奶蛋白,母亲哺乳期禁食牛奶及其制品;药物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选用抗组胺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病例导入、理论讲解、实践情景引入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
婴幼儿对牛奶蛋白过敏要如何判断
文/崔玉涛(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
牛奶蛋白过敏同样主要累及皮肤、消化和呼吸系统。
怀疑孩子牛奶过敏时,家长不要依赖某些检查确诊,可以自己在家使用“食物回避+激发试验”来判断。
停止给孩子食入牛奶及含有牛奶的任何食物或药物,观察情况是否有所好转。
如果情况有所好转,就应高度怀疑牛奶过敏。
再次食入后症状再度出现,就可确诊。
比如孩子进食奶粉后出现呕吐,再次进食后又呕吐,这就完成了“食物回避+激发试验”,就可认为孩子是牛奶蛋白过敏。
一旦确诊,应停止食入牛奶及其制品至少6个月。
其他食物过敏与牛奶过敏相似,遇到可疑的过敏都要即刻停止喂养该食物,观察过敏现象是否能够好转。
千万不要依赖白纸黑字的“检验报告”。
因为任何检验都使用的是标准试剂进行检测,而非孩子的实际食物。
孩子本身是最好的试金石,要相信孩子的表现。
内容摘自《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4直面小儿过敏》
【春雨掌上医生】【崔玉涛视频育儿课堂】怎么应对孩子过敏。
婴幼儿食物过敏及牛奶蛋白过敏的诊治手册
一、食物过敏与牛奶蛋白过敏的定义
食物过敏是指婴幼儿在摄入某种食物时,机体对其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的出现。
牛奶蛋白过敏是食物过敏中的一种,主要是由于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对牛奶中的蛋白质产生过敏反应。
二、食物过敏与牛奶蛋白过敏的临床表现
食物过敏的临床表现通常在摄入过敏食物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包括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急促、喉咙肿胀等。
牛奶蛋白过敏的典型症状包括皮肤红疹、胃肠道不适(如腹泻、呕吐)、呼吸问题以及生长迟缓等。
三、诊断方法
诊断食物过敏和牛奶蛋白过敏的主要方法是排除法和皮肤点刺试验。
排除法是通过逐一排除可疑过敏食物,观察症状是否缓解来确定过敏源。
皮肤点刺试验则是将少量过敏原注入婴幼儿皮肤,观察是否出现过敏反应。
四、治疗与管理
对于食物过敏和牛奶蛋白过敏的治疗,首先应避免过敏食物的摄入。
对于牛奶蛋白过敏,需要将婴幼儿配方奶改为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或者氨基酸配方奶。
如有必要,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过敏药物。
同时,营养师和儿童保健医生应定期监测婴幼儿的生长和发育情况,确保其获得充足的营养。
五、预防措施
预防食物过敏和牛奶蛋白过敏的关键是了解婴幼儿的过敏史,避免摄入过敏食物。
对于有过敏家族史的婴幼儿,家长应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早期筛查和干预。
此外,逐步引入新食物也是预防食物过敏的有效方法。
2024牛奶过敏的诊断、治疗及预防要点(全文)摘要纯母乳、配方奶及混合喂养的婴儿均可能发生牛奶过敏,且均存在过度诊断问题。
欧洲儿科胃肠病肝病与营养学会于2024年2月发表了关于牛奶过敏诊断、治疗及预防的意见书,对饮食管理在牛奶过敏的预防、诊断及治疗中的关键证据进行了更新与梳理,并据此制定了相应的意见书。
本文对该意见书主要内容进行摘译。
牛奶过敏(cow’s milk allergy,CMA)指个体对牛奶发生的过敏反应。
欧洲儿科胃肠病肝病与营养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 and Nutrition Committee,ESPGHAN)2012 年发布了一份关于CMA的权威指南,以规范此领域的诊疗实践。
在过去的十余年,关于CMA的管理出现了新的证据,因此ESPGHAN检索了自2012年ESPGHAN 指南发布以来有关CMA患病率、病理生理学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的所有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类文章;同时还对Medline数据库进行了详尽的检索,纳入了2012年指南中尚未涵盖的相关主题,最终制定了2024版意见书,提供了关于CMA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最新进展,尤其聚焦于胃肠道方面的临床表现。
纯母乳喂养婴儿虽然存在CMA,但并不常见,目前有过度诊断倾向。
在配方奶喂养和混合喂养婴儿中,CMA亦被过度诊断。
大便性状改变、厌食或偶尔大便带血为常见症状,不应直接作为CMA的诊断依据,无论其是否接触过牛奶。
CMA的过度诊断比漏诊更常见,二者均可能带来潜在风险。
因此建议经2~4周短期饮食回避后,再进行激发试验,以此作为诊断CMA的基本方法。
2024版意见书还综合考虑了营养、生长发育、成本和生活质量等多个方面,力求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全面、科学的指导。
2024版ESPGHAN关于牛奶过敏诊断、治疗及预防意见书的核心内容如下。
一、CMA患病率和胃肠道症状意见1:CMA过度诊断的现象普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