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角度谈汽车商标词的翻译
- 格式:ppt
- 大小:11.28 MB
- 文档页数:21
商标翻译背后的文化传递摘要把商标从一种语言直译成另一种语言是很不明智的,我们应该使用一些翻译技巧来保持商标自己的语言特色。
本文通过分析商标词本身的特点,从文化的角度探讨商标词的翻译;并提出在翻译时应注重中西文化信息的互通,顾及对商标词的审美,从而准确地表达商标词的涵义,以便达到商标应具有的功效。
关键词商标,文化传递文化,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是很流行个词语——民族文化、文化,酒文化,企业文化等等不一而足。
商标随着产品的销售不断为人们所熟知,而在商标中所蕴含的这些文化含义是否能被人们理解和接受,不同地区、民族和国家之间不同的风俗与习惯能否通过商标这一媒介被人们所熟悉,其翻译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文化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同样也渗透到了商标翻译这一领域。
所以,中英商标词的构成无不体现了各自文化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也反映了各自国家和民族光辉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以及其民族性。
而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商标词作为文化的一种体现,无不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
正因为它那丰富的文化内涵,给顾客带来了心理上的美感和文化上的认同感,人们才会对这一品牌爱不释手。
有位经济学家曾说,在未来的商品经济舞台上,没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商标,没有文化形象的品牌是难以得到青睐的。
商标的文化来源十分丰富。
在我国一些商标来自于古诗词,一些来自神话传说,也有的来自风俗习惯。
如“红豆”出自古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奔月”来自“嫦娥本月”的故事。
“女儿红”可是为嫁女儿多年窖藏的酒而得名。
而西方也有蕴含起本地文化的商标。
如apollo和nike,均出自希腊神话,一个是太阳神,一个是胜利女神,展现了西方文化的魅力。
由于一切文化都有自身的特点与魅力,而各国又因地理位置、历史等因素的不同,所以语言产生了差异,而作为其表现形式的商标其通过语言所表达出的文化含义也就有了不同。
众所周知。
龙在中国历来是皇帝天子们的高贵的象征,我们中国人也自豪地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而在西方文化观念中龙则是邪恶的象征,在《贝奥沃夫》中英雄的主人公正是杀死了邪恶的火龙才保护了他的人民。
中英文商标翻译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几乎涉及到了所有领域。
无论如何商标都会成为商品的第一印象展现给国外的消费者。
如何打造一个国际知名品牌,又如何把这个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推销出去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就商标的文化特征进行了有益的探究。
商标的翻译不仅仅要考虑到原商标的涵义,更要了解译后商标在国外市场上所包涵的韵味。
商标的翻译要回避与译入文化的;中突。
这篇文章对一些国际知名品牌的商标,翻译及文化蕴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以期能为我国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 商标商标名文化蕴意商标翻译商标词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过程,需要研究各国之间不同的文化、风俗、审美价值等方方面面。
成功的商标翻译会给厂商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会带来巨大的效益;反之,失败的商标翻译则会给厂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如何在商标翻译中做到既能传神又能符合他国的风俗文化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商标词的翻译特征与文化翻译商标词的定义:1)“以字、词形式出现的语言符号,具有特定的标志意义和丰富的象征意义,承载着独特的商品信息和文化信息”。
2)“商标语言是指文字商标和组合商标中的所有语言文字信息。
这些文字包括汉字、数字、外国文字、汉语拼音及其编写”。
商标词作为一种专用符号,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宣传广告。
一种商品在进入他国市场时,在以质量取胜的前提下,还应当十分重视包装,商标词的翻译以及广告标题句的使用等。
美国广告大师E.S.Lewis提出广告的AIDA原则,认为一个成功的广告告应当具备以下四个特征:Attention(引人注意),Interest(令他人感兴趣),D esire(激起他人的购买欲望),Action(促成他人的购买行动)。
由此可见,商标词的翻译如果能够起到上述广告的作用,那么它对于商品的促销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但是,由于各个国家所处地理位置、风俗文化、宗教信仰、消费观念的不同,商标词的翻译也应尽可能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挖掘出商品与目的语文化上的共同的特征,尽可能向目地语义化贴近以求得他人的共识。
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来看汽车品牌的翻译汽车品牌翻译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市场开拓及跨国营销的成败。
本文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入手,在总结汽车品牌命名方式并分析其功能的基础上,阐述了四种汽车品牌的翻译方法。
标签:汽车品牌功能对等命名方式翻译方法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越来越多的国外汽车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也将有更多的中国汽车驶向国际。
在这一跨国营销的过程中,品牌的翻译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为成功打开国际市场起着重要的作用。
品牌,又称商标,是指用于区别其他企业同类产品的名称、图案、符号或其组合,主要包括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
在本文中汽车品牌翻译单指汽车品牌中的文字部分,即品牌名称。
品牌是各企业争夺世界市场、推销本国产品、宣扬企业形象的重要促销手段。
作为一种特殊的广告形式,品牌具有广告的基本功能,即:信息功能,向消费者传递产品信息;美感功能和表情功能,对产品进行美化,做出有利的宣传;呼唤功能,使受众作出所预期的反应,并最终促进对该产品的消费(陈宏薇,李亚丹,2004:215)。
基于品牌名称的特殊性和实用性,笔者认为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对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品牌翻译应以功能对等为准则,使译名能产生与原文读者相等或基本相等的宣传效果,进而有效地吸引译入语的消费者。
一、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尤金·A·奈达是功能翻译理论的倡导者之一。
他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他从语言学和交际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功能对等”理论。
1964年,奈达提出:“在翻译中更受关注的是一种动态关系,而不是译语信息与原语信息的匹配。
这种关系即译文读者和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读者和信息的关系大致相同”(1964:159)(笔者译,下同)。
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他把“动态对等”定义为:“译文读者对译入语的反应程度与原文读者对原语的反应程度应大致相同”(1969:24)。
之后为了避免“动态”这个词语引起人们误解,奈达将“动态对等”改为“功能对等”。
幽默的商标翻译例子一、那咱就来说说幽默的商标翻译例子吧。
咱先从可口可乐说起,这名字翻译得可太妙了。
原本英文是“Coca - Cola”,要是直接音译过来,那可就没啥吸引力了。
但是翻译成“可口可乐”,一下就把这饮料的特点给体现出来了。
喝着可口,还能让人快乐,多棒的名字啊。
这就像给这个产品穿上了一件特别吸引人的衣服,让人一看就想试试。
再说说宝马。
宝马的英文是“BMW”,全称为“Bayerische Motoren Werke”,这要是直接翻译过来得老长一串。
但是“宝马”这个名字呢,就特别形象。
在中国文化里,马就是一种很矫健、很有力量的动物,代表着速度和品质。
“宝”字又给人一种珍贵的感觉。
所以“宝马”这个翻译,让大家一听到就觉得这汽车肯定是高品质又跑得快的,多有创意。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是奔驰。
英文是“Mercedes - Benz”,“Benz”翻译成“奔驰”,也是把汽车快速行驶的特点给体现出来了。
就像这个车在路上奔驰一样,那种动感和速度感一下子就有了。
另外像宜家(IKEA),这名字也很有意思。
简单又好记,“宜”就是适宜、合适的意思,“家”就给人一种温馨的家的感觉。
这就告诉消费者,这里的家居产品都很适合家庭使用,能打造出一个温馨的家。
像大众汽车(Volkswagen),“Volk”在德语里是人民的意思,“wagen”是汽车的意思。
翻译成“大众”,就是大众都能使用的汽车,特别符合这个品牌的定位。
二、从这些例子能看出商标翻译的幽默和巧妙之处。
这些翻译者就像是一个个魔法师,把原本生硬的外文名字,变成了一个个富有中国特色又能体现产品特点的名字。
他们不仅仅是在做简单的翻译,更是在做一种文化的融合。
让外国的产品能更好地融入中国市场,让中国的消费者更容易接受。
而且这种幽默的翻译,还能让消费者在看到名字的时候就产生好感,增加购买的欲望。
这也是一种营销的智慧呢。
三、商标翻译要做到幽默又恰当其实也不容易。
这得对两种语言文化都有很深的了解才行。
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角度探讨汽车品牌的翻译作者:邱伟伟高圣兵来源:《文教资料》2009年第19期摘要:国际贸易日益繁荣,外国商业机构在进驻中国市场的进程中,向中国市场输入大量的产品和服务。
与此同时,产品商标的翻译自然引起广泛的关注。
其中,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市场不断壮大,各个国际品牌都在中国市场分得一杯羹。
尤其一些名车已经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可。
大部分中国市场消费者都可随口说出几款车型的名称。
这一切,当然是各方面的原因所成,但是与优秀汽丰品牌得到中国消费者的认可不无关系。
关键词:品牌翻译汽车品牌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一、汽车品牌翻译的兴起众所周知。
品牌就是商品和企业的外在形象,它传递给消费者商品的信息。
可以说每一个品牌的命名,都是商品生产者智慧的结晶。
在简单的形式中,其实蕴含了大量的背景信息,例如商品性能、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也能折射出消费文化。
因此品牌的翻译就不仅仅是语言上的简单转化,而是结合各方面的因素,既要反映源语言的语言和文化内涵。
也要充分考虑目标语的相关信息。
当前的全球化不仅是经济上的还是文化上的,汽车作为人的精神的一种物化,具体而形象地反映出社会的形态、审美倾向、人的竞争意识及思想文化的潜意识,既具有物质财富的性质,又具有精神财富的性质,构成了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特殊的文化——汽车文化,随着文化的全球化和商品的全球化而渗透到世界各地。
在其融入中国的过程中,翻译的作用不可同日而语。
由源语向目的语翻译的过程中,由于品牌名称翻译不符合目的语国家语言的文化背景,就可能给品牌带来损失。
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1功能对等理论的基本原则。
奈达将翻译定义为:“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近似的自然对等值再现源语的信息。
”(Nida andTaber,1969:12)这一定义指出了翻译的本质和任务(用译语再现源语信息)以及翻译的方法(“用最近似的自然对等值”再现源语的信息)。
需要补充的是,奈达翻译定义中的“信息”一词应该包括源语传达的各种信息:语义的、文体的、文学形象上的、情景的和心理效果方面的等,也包括作品本身成功的或不成功的信息。
文化差异下商标的中英文互译作者:张红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4年第10期【摘要】商标是商品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有力武器。
本文通过分析商标自身的基本特点,从文化差异的角度,详细介绍了目前中英文商标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正确翻译的基本原则,最后提出了中英文商标翻译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商标文化差异翻译【Abstract】Trademark is the core of cultural goods as well as the most powerful weapon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demark and introduces the problems in two-way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from cultural differences,thus suggests some methods to translate the chinese or English trademarks.【Keywords】trademark; cultural difference; translation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品牌已经成为各国之间竞争的最主要手段。
商标是用来区别某一工业或商业企业的商品的标志。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Richard Hise T.曾说:“商标是一个名称、词语、标志、设计或者是上述的结合体;商标标明了商品的制造者和销售者,使一种商品区别与市场上制造和销售的其他商品。
”商标不仅是商品的“身份证”,更是商品质量的象征。
任何企业要想在全球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好的商标无疑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