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 (4)
- 格式:ppt
- 大小:440.50 KB
- 文档页数:15
李凭箜篌引原文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李凭箜篌引原文及翻译李凭箜篌引原文及翻译李贺的古诗李凭箜篌引中的李凭是唐代优秀的伶人,善奏箜篌,出神入化。
李贺《李凭箜篌引》原文李贺《李凭箜篌引》原文《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
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贺《李凭箜篌引》原文,欢迎阅读!李贺《李凭箜篌引》原文1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鉴赏:音乐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一瞬,转瞬即逝。
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捉摸,要用文字将其妙处表达出来就更困难了。
李贺这首诗在众多的描写音乐的唐诗中脱颖而出,获得读者的挚爱,人们将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并列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这是有道理的。
但是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韩愈的诗不同。
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主要通过比喻、象声等手法,力图描绘出音乐的形象。
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等就是。
李贺在诗中虽然也用了“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来描写李凭弹箜篌的音乐形象(这两句固然写得很妙),但李贺主要不是使用描写的手法去精雕细刻音乐的形象,而是着重写“感”,写音乐给人的感受,写音乐强烈的、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在描绘李凭箜篌弹奏的乐声给人们的感受、描绘乐声艺术效果时,诗人李贺没有按一般的思维轨迹去叙述;而驰骋自己大胆的幻想和丰富的联想,形成神奇变幻、令人应接不暇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乐声。
这里试以新诗的形式,把它翻译出来。
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在睛朗的深秋。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飘游;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李凭箜篌引之公保含烟创作朝代:唐代作者: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赏析李凭是梨园门生,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越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赏.李贺此篇想象丰厚,设色绮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抚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结构精良,借以烘托演奏者技艺的高明,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成效.“高秋”一语,除了标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成心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似乎在昂首倾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震动了愁怀,潸然泪下.“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用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它和下面的“江娥”句相互配合,相互弥补,竭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而且交代了演奏的所在.前四句,诗人成心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所在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所在一前一后,交叉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气.五、六两句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入耳.“昆山玉碎凤凰叫”,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喧闹杂,似乎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只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办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从第七句起到篇终,都是写音响效果.先写近处,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其实,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因为李凭箜篌弹得特别好,人们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声中,以致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觉得不到了.虽然用语浪漫夸年夜,表达的却是一种真情实感.“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事先的皇帝.诗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单是遣词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先启后,比拟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展到仙府.以下六句,诗人凭借想象的同党,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绮丽的境界.“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居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后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这种想象是何等年夜胆超奇,出其不意,而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年夜魅力和上述奇瑰的现象紧紧联络起来了.而且,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现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第五联,诗人又从天庭描写到神山.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教令神妪也为之打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平枯槁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饱满.老鱼和瘦蛟原本羸弱乏力,行动困难,居然陪伴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奇不虞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出现在读者的眼前了.以上八句以形写声,摄取的多是运动着的物象,它们联翩而至,新奇绮丽,令人目不暇接.结末两句改用静物,作进一步烘托:成天伐桂、劳累不胜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时在洒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湿,也不愿离去.这些饱含思想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就像皎洁的月亮投影于水,显得幽深渺远,逗人情思,发人联想.诗的最年夜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溢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关于箜篌声的抽象觉得、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详细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关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予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
中唐-李贺《李凭箜篌引》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此诗大约作于公元811年(唐宪宗元和六年)至公元813年(元和八年),当时李贺任职于长安,官奉礼郎(执掌祭祀的九品小官)。
原文:李凭箜篌引中唐-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翻译: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注释:选自《李贺诗歌集注》卷一(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年版)。
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八年(813)间,作者当时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当时供奉宫廷的梨园弟子,以善于弹奏箜篌著称。
箜篌引,乐府旧题。
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二十三弦或二十五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吴丝蜀桐〕指精美的箜篌,其弦用吴地所产的丝制作(吴地以产丝著称),其身干用蜀地所产的桐木制作(蜀中桐木适宜做乐器)。
第17练选择性必修中册《燕歌行》《李凭箜篌引》《锦瑟》《书愤》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燕歌行》描写汉军被围后长期征战的士兵想象家中妻子悲苦断肠,自己徒然回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燕歌行》运用对比手法把矛头直指汉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3)《锦瑟》中“______,_______”两句,借南海鲛人和蓝田美玉的传说写出了自己理想的最终幻灭。
【答案】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的字词有:蓟、帐、犹、沧、生。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写箜篌声传到月宫,让吴刚和玉兔回味良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海中鲛人”“蓝田美玉”两个典故,含蓄地传达了内心复杂的情感。
(4)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使用了庄子和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典故。
(5)李商隐《锦瑟》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对抗金壮举的回忆。
(7)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情怀。
(8)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意,更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慨。
二轮复习专题测试题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等,其中对田园生活的描写,冲淡自然、恬静平和,在一定意义上是陶渊明性情的写照。
B.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与其自身遭遇相联系,前后期风格不同,《声声慢》是其抒发故国之思和身世之感的代表作。
C.《彷徨》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其中塑造了孔乙己、阿Q、祥林嫂等经典形象,他们都是受到精神和肉体双重迫害的弱者。
D.契诃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乃至成为现实生活中某一类人的代名词。
【答案】C【解析】孔乙己、阿Q是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祥林嫂是小说集《彷徨》中的人物。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先秦诸子散文长于论说,如《孟子》《庄子》《荀子》等;先秦历史散文则长于叙事,如《左传》《国语》《战国策》等。
B.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明清传奇,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最高艺术成就的代表。
C.《再别康桥》《雨巷》和《大堰河,我的保姆》都是中国现代诗歌的名篇,它们的作者分别是徐志摩、戴望舒和艾青。
D.美国作家欧·亨利是十九世纪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之一,其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羊脂球》等。
【答案】D【解析】《羊脂球》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四书”“五经”都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
B.宋代散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欧阳修的《伶官传序》、韩愈的《师说》、苏洵的《六国论》、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都是宋代优秀散文的代表。
、戏剧《雷雨》的作者分别是徐、小说《边城》、报告文学《包身工》《天狗》.现代诗歌《再别康桥》C.志摩、郭沫若、夏衍、沈从文、曹禺。
D.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的敲钟人瓦西莫多和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达这两个形象,集中体现了“美丑对照”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