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1 地形和地形图
- 格式:ppt
- 大小:6.36 MB
- 文档页数:35
(GBT18229—2000)CAD工程制图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CAD工程制图规则?GB/T18229—2000 RuleofCADengineeringdrawing目录前言 11范围 12引用标准 23术语 24CAD工程制图的基本设置要求 25投影法 86图形符号的绘制 107CAD工程图的基本画法 108CAD工程图的尺寸标注 109CAD工程图的管理 11附录A 12前言本标准是根据我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图发展的需要,结合国内已有的机械CAD、电气CAD、建筑CAD等领域的情况以及有关技术制图国家标准和ISO/TC10技术产品文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的有关资料编写而成的。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技术产品文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机械科学研究院、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全国电气文件编制与图形符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东拜、强毅、王平、方天培、李世林、侯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CAD工程制图规则?GB/T18229—2000RuleofCADengineeringdrawing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10-17批准2001-15-01实施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计算机绘制工程图的基本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机械、电气、建筑等领域的工程制图以及相关文件。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0609.1—1989技术制图标题栏(neqISO7200:1984)GB/T10609.2—1989技术制图明细栏(neqISO7573:1983)GB/T13361—1992技术制图通用术语GB/T13362.4—1992机械制图用计算机信息交换常用长仿宋矢量字体、代(符)号GB/T13362.5—1992机械制图用计算机信息交换常用长仿宋矢量字体、代(符)号数据集单线单体字模集及数据集GB/T13844—1992图形信息交换用矢量汉字GB/T13845—1992图形信息交换用矢量汉字宋体字模集及数据集GB/T13846—1992图形信息交换用矢量汉字仿宋体字模集及数据集GB/T13847—1992图形信息交换用矢量汉字楷体字模集及数据集GB/T13848—1992图形信息交换用矢量汉字黑体字模集及数据集GB/T14689—1993技术制图图纸幅面和格式(eqvISO5457:1980)GB/T14690—1993技术制图比例(eqvISO5455:1979)GB/T14691—1993技术制图字体(eqvISO3098-1:1974)GB/T14692—1993技术制图投影法(eqvISO/DIS5456:1993)GB/T15751—1995技术产品文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图词汇(eqvISO/TR10623:1992)GB/T16675.1—1996技术制图图样画法的简化表示法GB/T16900—1997图形符号表示规则总则(eqvISO/IEC11714-1:1996)GB/T16901.1—1997图形符号表示规则产品技术文件用图形符号第1部分:基本规则(eqvISO/IEC11714-1:1996)GB/T16902.1—1997图形符号表示规则设备用图形符号第1部分:图形符号的形成(eqvISO3461-1:1988)GB/T16903.1—1997图形符号表示规则标志用图形符号第1部分:图形标志的形成GB/T16675.2—1996技术制图尺寸注法的简化表示法GB/T17450—1998技术制图图线(idtISO128-20:1996)GB/T17451~17453—1998技术制图图样画法(eqvISO/DIS11947-1~4:1995)3术语本标准采用GB/T13361和GB/T15751中的有关术语。
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072一93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1993一05一18发布1994一01一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072一93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阻率测深法(以下简称电测深法)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技术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能源、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找矿中的电测深法工作,其中的技术规则也适应水文、工程、环境、灾害地质勘察中的电测深法工作。
引用标准DZ/T 0069 地球物理勘查图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3 总则11 电测深法是以地下岩(矿)石的电性差异为基础,人工建立地下稳定直流电场或脉动电场,通过逐次加大供电(或发送)与测量(或接收)电极极距,观测与研究同一测点下垂直方向不同深度范围岩(矿)层电阻率的变化规律.以查明矿产资源或解决与深度有关的各类地质问题的一组直流电法勘查方法。
3.2 电测深法的装置形式3.2.2 三极装释3.2-2. 1 单侧三极装胃3.2. 3 偶极装置3,2.3.1 轴向偶极装置装置符号<- AB M N->装置简图装置系数K值计算公式(5),(6):3.2.4 五极纵轴装置装置符号3. 3 电测深法的应用条件3.3.1 电测深法的应用,必须同时满足下列地球物理前提: a. 勘查对象与其围岩或其他地质体之间应存在较明显的电阻率差异;b. 勘查对象产生的电阻率异常能从干扰背景中分辨出来。
13.2 遇下列条件,一般不宜设计电测深工作或不设计提交定量解释成果的工作。
a. 接地严重困难;b. 地电断面中存在强烈的电性屏蔽层;c. 地下经常存在无法克服的强大的工业游散电流;d. 地形影响难以改正。
工作设计工作任务1 电测深法的具体任务应在任务书中明确规定,其内容包括:a. 项目名称、工作地区及范围;b 工作目的、勘查对象;c. 实物工作量及技术经济指标;d. 提交成果资料的内容及期限。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三节地形图一、海拔与相对高度1.海拔(又叫绝对高度)指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二、陆地地形三、等高线和等高距1.等高线是指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的连线2.等高距指相邻两条等高距的高度差3.等高线特点:①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②同图等距(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各处等高距均相等);③闭合曲线(等高线都是闭合的曲线);④密陡疏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这是判断陡坡缓坡的方法】四、地形部位(山体部位)的等高线特点【注意和五种地形区分】【注意“陡”和“鞍”的书写】1.山峰:若干条等高线成闭合分布,海拔由中间向四周降低(△为山顶)2.鞍部:两个山顶中间的部位(A为鞍部)3.山脊:一组等高线向海拔低的方向弯曲,弯曲处为山脊(凸低为高是山脊)(C为山脊)。
4.山谷:一组等高线向海拔高的方向弯曲,弯曲处为山谷(凸高为低是山谷)(D为山谷)。
5.陡崖:若干条等高线重叠处(B为陡崖)。
五、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1.河流一般发育在山谷,山脊是分水岭,不能形成河流2.攀岩一般选择在陡崖3.搭帐篷一般选在等高线比较平缓的地方4.河流从等高线数值高的地方流向低的地方5.爬山省力应该选择缓坡六、分层设色图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一般用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和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
2.分层设色图的优点:醒目、有立体感七、地形剖面图1.概念:按一定比例沿着地表某一方向所作的垂直断面图。
2.作用:能更直观的显示出垂直方向的地面起伏和坡度陡缓。
岩石地球化学测量规程1.引言根据ZT/DKY-S-2003的要求,为更好的执行ZT/DKY7.5-1C—2003,结合地质矿产行业相关标准的规定,制定本要求。
2.目的和范围2.1 目的本要求的目的是规范地球化学勘查岩石测量野外工作的技术要求,保证岩石测量的质量,使其完全满足地质勘查工作需要。
2.2 范围适用于地质矿产勘查项目中地球化学岩石测量工作及其它专项地球化学勘查项目的岩石测量工作。
3.职责3.1 本要求的责任部门是生产技术部和各勘查室及项目组。
3.2 生产技术部负责各地质勘查项目中地球化学岩石测量工作进行中和工作结束后对工作质量的检查验收。
3.3 各勘查室根据工作进程负责安排地球化学岩石测量工作,并对工作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指导。
3.4 项目组成员具体负责地球化学岩石测量工作的实施。
4.管理内容与要求4.1适用范围4.1.1为系统地了解不同地层和岩浆岩中元素的含量(或近似丰度),为区域化探异常解释和评价提供资料,同时,也为基础地质研究提供地球化学资料。
4.1.2为在异常查证和矿产普查中,应用岩石地球化学测量,解决矿源层、赋矿层、矿体剥蚀程度、寻找隐伏矿床等提供资料。
4.1.3在区域化探中不适宜采用水系沉积物、土壤、岩屑等方法的地区利用岩石地球的测量进行区域化探扫面。
4.2采样密度仅在利用岩石地球化学测量进行区域化探扫面时,其采样密度要求为:1:20万化探扫面:1个点/1-2km21:5万化探扫面:4-12个点/ km2用作其他目的的岩石测量不作密度要求。
4.3采样布局4.3.1用作区域化探扫面的岩石测量布局原则同水系沉积物测量。
4.3.2为了解不同地层、岩浆岩中元素丰度值的岩石测量按不同地质构造单元(或沉积相)来布置。
对不同时代的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进行系统采样。
地层以系(或组)为统计单元,每个采样单元应有30件以上样品;岩浆岩以期或主要岩类为采样单元,每个主要岩类至少有7-10件样品,变质岩区以变质建造或分布面积大的主要岩类为采样单元,每个主要岩类样品数一般不少于5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