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二外日语教学点滴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二外语日语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引言一、问题分析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很多学生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由于学习的难度和枯燥性,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不足。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上课情绪低落等。
2. 教学资源匮乏目前,很多学校的日语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教师在日语教学中面临教材、教辅、课件等资源不足的问题。
这对于日语教学的深入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3. 口语表达能力差在学生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在口语表达能力上存在不足,表现为日常交流能力弱、听说能力差等问题,这一问题制约了学生对日语的真正掌握。
二、对策提出为了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教师们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结合一定的游戏元素设计教学内容,增加课堂互动环节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有趣的日语文化知识,组织学生进行日语文化体验活动等,让学生从兴趣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动力。
面对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教师们应该主动寻找多种教学资源。
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教育平台等渠道获取日语教学资料和教学资源。
还可以参加相关的教学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和经验。
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该加大对日语教学资源的投入力度,增加教师的专业培训和日语资源的建设,提高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和质量。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口语训练,加强学生的口语练习。
可以通过模仿句子、日常情景对话、口语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日语角的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开口,积极表达,从而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多进行日语口语交流,提高学生的日常交流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用流利的日语进行交流。
三、总结回顾在第二外语日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资源匮乏和口语表达能力差等问题一直存在。
第二外语日语教学策略与思考摘要: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对新型外语人才的需求,第二外语日语课程教学重心已经转移,本文对该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教学策略与思考。
关键词:第二外语日语教学方法异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一、第二外语日语课程特点第二外语日语是面向外语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课,其出发点旨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力和理解力,养成语言间的触类旁通,培养外语学习的能力和素养。
因此,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上都有着特殊性。
笔者以通化师范学院英语语专业09、10级学生为对象进行分析和考察。
从课程设置来看,我校二外日语课共开设4个学期,总学时不超过300学时。
使用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为教材,教学内容大约50课。
教学目的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五方面的基本技能和一定程度的语言交际能力。
但从实际情况看,由于教学对象是“零起点”学生,教学时数有限,要达到教学目的是有一定难度的。
二、教学现状分析从学生状况分析,部分学生因爱好选择了日语,但存在对二外课不重视,只为修学分的现象。
从授课情况来看,采取合班上课方式,每个班级达到60人以上,这对于教学是不利的。
从考核方式来看,采取秋季学期考查,春季学期考试的考核方式。
考查课导致了学生学习的懈怠。
从09、10级学生的期末成绩分析,呈现优秀率偏低,成绩严重两极分化的现象。
从教学效果看,除少数考研同学外,学生整体学习热情不高,对本课程没有给予充分重视,多数学生无法学以致用,没有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策略与思考第二外语属于外语修养类课程,是外语专业大学生外语内在素质和非理性潜能的拓展与开发。
通过“领入门”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能力和素养。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就业需求,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新的教学策略与思考。
1.合理进行课程设置本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分为加强班、二学历班和普通班,在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区别性教学。
第二外语日语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问题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动力。
对策: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通过游戏、歌曲、绘画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将日语学习与实际生活中的场景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发现日语学习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
问题二:学生语言基础薄弱,学习困难。
对策:教师可以通过开设日语语言基础课程,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的语法和词汇,并通过反复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课本、习题集、听力材料等,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
问题三: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平衡问题。
对策: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目标,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既能够接受足够的输入,又能够有机会进行语言输出。
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活动、小组讨论等互动性强的任务,鼓励学生进行口语表达。
教师还可以通过听力练习、阅读理解等任务促使学生进行语言输入。
问题四: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对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可以通过设置学习小组、进行自主研究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教导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
问题五:教学资源匮乏。
对策:教师可以积极寻找和利用各类教学资源,如图书馆的书籍、网络上的学习资源、日本文化活动等。
可以邀请一些日语母语人士来校进行讲座或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创意性的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进行课堂教学。
对于以上问题中的每一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个性化的对策,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 6 -校园英语 /高校英语专业二外日语教学探究——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为核心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李颖【摘要】对于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而言,选择日语作为二外的学生占大多数。
而英语专业的二外日语教学现状显示其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对双语人才的需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优势,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日语交际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二外日语教学 语言交际能力 教学方法现今对于外语人才的要求除了掌握应用广泛的英语外,第二外语的掌握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
目前在各高校选修日语作为二外学习的英语专业学生越来越多。
在英语专业二外日语教学中,改革传统的“重阅读,轻听说”的模式,培养学生使用日语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更加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英语专业二外日语教学现状根据《大学日语(二外)教学大纲》,二外日语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具有基本阅读能力、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全面提高日语运用能力和继续学习打下较好基础。
但是,现今教学效果显示,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能力,通过期末考试能够获取相应学分,可是在听说等交际能力方面严重缺失。
对于英语专业学生而言,二外日语课属于必修课程,其现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投入时间和精力有限。
英语专业学生相对于其他专业学生学习二外日语在语言感悟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可是因为日语语音及语法系统与英语大相径庭,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的积极性逐渐减弱。
到后期,大多数学生都为拿到学分而学习。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学生在日语学习目的上缺乏共性,对日语课的教学内容没有明确的专业取向。
有些学生抱着多学习一门外语就多一项竞争优势的良好愿望而学习,而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凭着一时好奇的心理,难以持久。
其次,学生对于二外日语课的期待值比较低,认为仅凭一周四个学时的课程也不会有大的收获,因此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十分有限。
2.教师重视不足,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英语专业二外日语教学点滴
作者:高云
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03期
[摘要]针对二外日语教学的特点,结合实际教学体会,对高校二外日语教学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同时对二外日语的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摸索。
[关键词]兴趣日本文化导入日英词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3-0223-01
随着中国改革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进入中国。
为满足社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很多高校英语或其他语种专业的学生选择日语作为第二外语学习。
日语的学习对大部分学习英语的学生来说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为现在的英语专业学生几乎都是从小就开始接触英语,已经习惯了英语的词、句、篇、章,而日语与英语相比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语系。
同时二外日语课程每周为3~4个学时,比日语专业的课时减少了一半,学习时间相对有限。
那么如何利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较好的效果,是日语教师所面临的一大课题。
在本文中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几点心得,供大家探讨。
一、激发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初学日语的学生对日语假名的发音非常感兴趣,富于联想。
但同时日语是二外,虽然有兴趣却没有学习日语的压力,这就意味着一旦兴趣丧失,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
所以教师就必须做到不断激发、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日语的假名很多,有近100个需要记忆,加上其他的浊音、长音、促音、拗音等,一部分学生在语音部分还没学完时便感到吃力了。
学习的积极性受挫,对日语的兴趣也随之减少。
因此老师必须在这时抓住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比如,每行假名教完后,利用已学过的假名组成单词,让学生反复练习直至上口。
有些单词在解释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日本的文化背景进行说明。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尽快地熟悉假名,还可以促进其学习兴趣。
例如:りょうり(料理)便可以介绍一些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吃日本料理的经历及感受。
又如:おちゃ(お茶)就可以给学生讲一讲日本的茶道及茶文化等。
使学生对所学假名记忆更加深刻。
二、根据教材导入日本文化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不可分,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其实就是在学习一个国家的文化。
现在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都表示对日本的社会、文化感兴趣。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导入日本社会、历史、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日本知识等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笔者所用的二外教材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日本语教程》,这套教材在每课后都有一个“豆知識”,专门介绍日本社会文化。
内容涉及日本社会生活、文化习俗、语言、文学、体育等各个领域。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这些专栏更详细地向学生介绍日本知识和社会常识,加深学生所学知识的理解。
另外,日语使用汉字,使中国人学习日语相对于欧美国家有很大的优势。
但日语汉字和汉语汉字在很多地方存在着很大差异,这些差异正是学生在使用时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
因此,不能单单介绍日语汉字的读与写,要同时结合日本人的语言心理、日本社会的思维习惯和汉字区别等来介绍,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日语字词,做到正确运用。
例如:汉语的“店”在日语中有三种表达方式,即「店」「屋」「みせ」三种。
「屋」这个词由来已久,在日语中大部分店用「や」来表达。
例如:床屋「とこや」、本屋「ほんや」、肉屋「にくや」、果物屋「くだものや」八百屋「やおや」、文房具屋「ぶんぼうぐや」、電気屋「でんきや」等。
「店」一词属于新式说法,系新兴起来对西洋品的一般说法。
例如:商店「しょうてん」、洋品店「ようひんてん」、書店「しょてん」等。
「みせ」一词很少作复合词,只有「茶店」一词,除此以外一般只用于「このみせ」、「あのみせ」等。
三、根据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比较日语和英语词汇,加深记忆理解
日语被认为是介于汉语和英语中间的语言。
日语中有很多汉语词汇被称为日语中的汉语词。
这些词汇都是在历史上从汉语中进入日语的,现在已经成为日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代特别是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向欧美国家学习,有很多欧美词汇也以外来语的形式进入日语,特别是近年来日语中外来语词汇越来越多。
这些词汇是日语模仿英美语言的发音来拼写的。
这些词汇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容易理解、记忆,这也是他们与日语专业的学生相比的优势。
如:バナナ、カメラ、ジョギング、クラブ等等。
这样教师可以在教授词汇时比较它们与中文或英语的区别联系,让学生在对比中加深理解记忆。
四、改革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日语教学都是在着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轻视语言知识的运用模式下发展的。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总是掌握着主动权,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地接受,师生之间互动很少,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
然而语言教学绝不是简单的“灌输”过程,而应该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语言是一门需要掌握后熟练运用的学科,所以真正地掌握语言也最需要实践,也就是反复练习。
语言的实践包括听、说、读、写等,在二外的教学过程中,也应适当地加入这些内容。
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使得课堂模式多样化。
二外日语的课时相对较少,练习起来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教师在每堂课的设计上多动脑筋。
总之,二外日语教学与专业的基础日语教学不同,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地、自主地去接受每一堂课的内容。
以上是笔者根据自己的二外日语教学经验得出的几点心得体会,不周之处,还望大家指正。
【参考文献】
[1]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编.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
[2]中国外语教育发展战略论坛.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