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原材料选择、制备及应用
- 格式:docx
- 大小:126.16 KB
- 文档页数:18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应用石墨烯是一种纳米级厚度的碳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学、热学、力学和光学性质。
它的发现被视为一项科学界的突破,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被预示着将有各种各样的应用。
然而,石墨烯在一些场合下过于脆弱,需要一些具有能力改善其力学稳定性的方法。
在这个背景下,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就非常受人关注了。
一、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氧化石墨烯的制备主要有两种方法:石墨氧化和还原剂还原法。
1. 石墨氧化法石墨氧化法是制备氧化石墨烯的一种常见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手段使石墨表面产生氧化。
该方法首先将石墨粉末与浓硫酸混合,然后再加入硝酸使反应加剧,最后用稀碱溶液中和,从而得到氧化石墨烯。
石墨氧化法制备氧化石墨烯传统方法虽然简便易行且可以得到较高纯度的氧化石墨烯,但同时制备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副产物,如硫酸、硝酸等危险化学物质,制备过程中需耗费大量的化学试剂与剩余废物的处置工作也较为繁琐。
2. 还原剂还原法还原剂还原法是一种新的制备氧化石墨烯方法,主要是利用还原剂对氧化石墨烯进行还原。
还原过程中,还原剂可以充分还原石墨烯中的氧元素,从而提高氧化石墨烯的还原度和结晶度。
与氧化石墨烯比较,还原的石墨烯有比较好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不易破碎。
二、氧化石墨烯的应用氧化石墨烯的普及和应用,已迅速发展成为石墨烯领域的一个热点。
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可以应用于电子器件、传感器、能量材料、生物医药等方面。
1. 传感器应用氧化石墨烯具有很高的电导率和比表面积,这使其非常适合用作电化学传感器的工作电极材料。
利用氧化石墨烯的高电导率,可以大大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
因此,氧化石墨烯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检测、生物传感器等领域。
2. 能量材料应用氧化石墨烯对于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器等能量材料有着广泛应用。
其高电导率和良好的电化学性质,可以提高这些材料的能量密度和耐久性,增强其使用效果。
例如,通过改变氧化石墨烯层的数量,可以调整太阳能电池的吸收光谱范围和效率。
石墨烯材料的研究及其应用前景石墨烯材料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材料之一,其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让人们对其应用前景充满期待。
本文将从石墨烯的历史发展、材料性质、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历史发展石墨烯是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科学家Kostya Novoselov和Andre Geim于2004年首次成功制备出来的。
而这也使得他们两位获得了2010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虽然石墨烯是近年来才被发现和制备出来的,但是其结构却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被理论学家和科学家预测出来。
材料性质石墨烯是一种单层的二维碳材料,由于其极薄、极硬、高强、高导、高透和高稳定性的结构特性,在应用方面具有广泛的潜力。
例如,在电子学、能源、催化剂、生物医学等领域,石墨烯材料都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对于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质,石墨烯具有高电导率、高极限电流密度、良好的热导率、非常高的比表面积、高度的机械强度、优异的光学特性和化学稳定性。
此外,石墨烯材料还具有统一理论和严密数学描述,这也为其进行理论设计和实验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研究现状石墨烯材料的研究具有极为广泛的领域和应用,因此也成为了当前研究热点之一。
石墨烯可以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机械剥离、化学还原、溶液还原等多种方法进行制备。
在石墨烯的制备过程中,如何保证其质量和单层性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目前,石墨烯的特性和应用方向的研究涉及到物理学、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多个领域。
在国外,很多大型公司和机构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研究经费进行石墨烯的制备和应用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
例如,三星电子已经研制出了一种采用石墨烯材料制造的显示屏原型,该屏幕能够消耗更少的电能,且具有超高精度的图像显示效果。
应用前景如上所述,石墨烯由于其出色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具有极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电子学领域,石墨烯可用于制备超薄、高速芯片及其它电子器件,例如高性能CMOS器件、高性能FET、透明电极和发光二极管等。
氧化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氧化石墨烯 (GO) 是石墨烯 (graphene) 的一种衍生物,是一种单层碳原子结构的二维材料。
GO是石墨烯在实际应用中使用广泛的形态之一,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生物、能源、传感器、电池等领域。
本文将就氧化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及应用进行论述。
一、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1、Hummers法Hummers法是一种在实验条件下将天然石墨氧化得到氧化石墨烯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使用硫酸和氧化剂 (如硝酸) 与天然石墨反应,制备出氧化石墨烯。
这种方法在制备氧化石墨烯方面已经被广泛应用,而且可以得到高质量的氧化石墨烯。
2、改良的Hummers法改良的Hummers法是 Hummers法的一种改良。
基本的反应方式与 Hummers法相似,但是改良方法中添加了氯化钠和硝酸钾,从而使反应速度得到了提高。
该方法是一种更加经济和环保的方法,使得制备氧化石墨烯的成本大大降低。
3、热还原法热还原法是一种利用热处理将氧化石墨烯还原成石墨烯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在高温下,使用还原剂 (如氢气、乙炔等) 将氧化石墨烯还原成石墨烯,从而得到单层石墨烯。
该方法具有高效、低成本等优点,但与其他方法相比,实现单层石墨烯的比例较低。
二、氧化石墨烯的应用1、生物医学领域应用氧化石墨烯具有较好的生物兼容性、低毒性、低免疫原性和高表面积等特性,因此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例如,可以将 GO 纳米材料作为药物载体使用,GO 纳米材料可以将药物包裹在内,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
2、环境污染治理氧化石墨烯也可以用于治理环境污染。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氧化石墨烯可以作为吸附剂,吸附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从而实现废水的净化。
3、锂离子电池氧化石墨烯也可以用于制备锂离子电池。
在锂离子电池中,将氧化石墨烯作为电极材料使用,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4、传感器应用氧化石墨烯还可以用于制备传感器,例如,氧化石墨烯技术可以用于制备高灵敏度的气体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和生物分子传感器等。
石墨烯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石墨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二维纳米材料,自2004年被科学家首次成功制备以来,就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电子特性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由于其出色的导电性、超高的热导率、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潜在的大规模应用前景,石墨烯在众多领域如能源、电子、生物医学等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
然而,石墨烯的制备技术仍然是制约其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研究和开发高效、稳定、可规模化的石墨烯制备方法成为了当前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石墨烯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各种制备方法的原理、特点、优缺点以及最新研究成果的详细分析和讨论,为石墨烯的大规模制备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文章将首先介绍石墨烯的基本结构和性质,然后重点介绍目前主要的石墨烯制备方法,包括机械剥离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氧化还原法、碳化硅外延法等,并对各种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评述。
文章还将探讨石墨烯制备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石墨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石墨烯制备方法概述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众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场景。
目前,主要的制备方法可以大致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两大类。
物理法主要包括机械剥离法、SiC外延生长法和取向附生法等。
机械剥离法是最早用来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使用胶带对石墨进行层层剥离,得到单层或多层的石墨烯。
这种方法制备的石墨烯质量较高,但产率极低,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
SiC外延生长法是在高温和超真空环境下,通过加热SiC单晶使其表面分解出碳原子,进而在单晶表面生长出石墨烯。
这种方法制备的石墨烯面积大,质量好,但设备成本高昂,且制备过程复杂。
取向附生法是利用生长基质原子结构“种”出石墨烯,首先让碳原子在1150℃下渗入钌,然后冷却,使碳原子以单层形式从钌表面析出,形成悬浮的单层石墨烯。
这种方法制备的石墨烯层数可控,但同样面临制备成本较高的问题。
混凝土中掺加石墨烯的原理及应用一、石墨烯的特性和应用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蜂窝状排列而成的单层平面结构,具有高强度、高导热性、高电导性、高透明度和高柔韧性等特性。
由于这些特性,石墨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生物医药、能源存储和催化等领域。
其中,石墨烯在混凝土中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二、混凝土中掺加石墨烯的原理1. 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石墨烯的高强度和高柔韧性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石墨烯的高强度使得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都得到了提升,而石墨烯的高柔韧性则可以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和断裂。
此外,石墨烯的高耐腐蚀性和高耐久性可以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成本。
2. 提高混凝土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石墨烯的高电导性和高导热性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掺加石墨烯的混凝土可以作为传感器,用于监测混凝土中的应力、变形和温度等信息。
此外,石墨烯的高导热性也可以用于混凝土的防冻处理。
3. 提高混凝土的自洁性能石墨烯的高表面积和高化学反应性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自洁性能。
掺加石墨烯的混凝土可以通过光催化和氧化还原等反应,将空气中的污染物和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而净化空气和保护环境。
三、混凝土中掺加石墨烯的制备方法1. 机械混合法机械混合法是将石墨烯粉末和混凝土原料一起放入混合机中搅拌混合的方法。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是混合效果不稳定,会导致石墨烯的不均匀分散,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2. 分散剂法分散剂法是将石墨烯粉末和分散剂一起加入混凝土原料中进行混合的方法。
分散剂可以使石墨烯均匀分散在混凝土中,提高混凝土的性能。
但是分散剂会增加制备成本,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3. 水热合成法水热合成法是将石墨烯粉末和混凝土原料一起放入高压反应釜中,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反应合成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石墨烯均匀分散在混凝土中,而且制备过程中不需要添加分散剂,具有制备成本低和工作性能好的优点。
四、混凝土中掺加石墨烯的应用1. 混凝土结构掺加石墨烯的混凝土可以用于建筑物的地基、墙体、楼板和桥梁等结构的建造。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与应用摘要:纳米科学技术是当今社会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话题。
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内容,也是未来技术的主流。
是基础研究与应用探索紧密联系的新兴高尖端科学技术。
石墨烯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电学、热学、力学等性能,自从2004年被成功制备出来,一直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一个研究热点。
由于石墨烯具有巨大的表面体积比和独特的高导电性等特性,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在电化学领域中有着诱人的应用前景,因此,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领域应用的研究是石墨烯材料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综述了石墨烯与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电化学领域中应用的研究现状,展望了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领域应用的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正文;一,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石墨烯是2004年才被发现的一种新型二维平面复合材料,其特殊的单原子层决定了它具有丰富而新奇的物理性质。
研究表明,石墨烯具有优良的电学性质,力学性能及可加工性。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是石墨烯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如何简单,快速,绿色地制备其复合材料,而又采用化学分散法大量制备氧化石墨烯,并采用直接共混法制备氧化石墨烯/酚醛树脂纳米复合材料。
通过AFM、SEM、FT-IR、TG等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完全剥离,并在基体中分散均匀,而且两者界面相容性好,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通过高温热处理使复合材料薄膜在兼顾形貌的同时实现导电,当氧化石墨烯含量为2%(质量分数)时,其导电率为96.23S/cm。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和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石墨烯和聚丙乙烯的复合材料。
研究表明PS微球通过公家方式连接到石墨烯的表面。
通过PS微球修饰后的石墨烯在氯仿中变现良好的分散性。
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同时PS的玻璃化温度的热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本研究所提出的方法具有环境友好高效的特点,渴望被采用到其他聚合物和化合物来修饰石墨烯。
几种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催化应用介绍
石墨烯具有独特的热、电和光学性能,并以高的比表面积性能,使其非常适于用作复合材料的理想载体。
目前,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传感器、新能源、光催化、电容器、生物材料等领域,特别是在在光催化和电催化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下面小编介绍石墨烯复合材料在催化领域应用。
一、石墨烯/TiO2复合材料
1、石墨烯/TiO2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
石墨烯作为TiO2光催化材料的载体,不仅可以提高催化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吸附性能,还能够抑制TiO2内部光生载流子的复合,降低了电子-空穴对的重组率,从而促进TiO2的光催化性能,提高其利用效率,因此制备TiO2/石墨烯复合材料可以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光催化活性。
石墨烯/TiO2复合材料光催化机理示意图
2、石墨烯/TiO2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目前,石墨烯/TiO2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法等。
两种方法对于石墨烯的前体准备都是通过Hummers法得到氧化石墨烯,然后通过还原手段一步法得到还原氧化石墨烯/TiO2复合材料。
左图:石墨烯结构示意图;右图:氧化石墨烯结构示意图
(1)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通常是将钛的前体与氧化石墨烯溶液混合并搅拌均匀,氧化石墨烯通过氢键作用力与钛的前体结合并发生缩合、聚合反应最终形成具有Ti-O-Ti三维网络结构的凝胶,然后经过干燥、焙烧、研磨得到石墨烯。
石墨烯的制备工艺流程及关键工艺参数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石墨烯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二维材料,具有高导热性、高导电性、高机械强度等诸多优良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能源存储、传感器、电子器件等领域。
第4l卷第15期 2013年8月 广州化工
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 VoL 41 No.15
August.2013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陆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学院,北京102249) 摘 要:石墨烯(Graphene)作为碳纳米材料中的典型代表,以其具有极好的晶型和电学性能而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 和极大兴趣。本文一方面对石墨烯的主要制备方法以及原理进行介绍,另一方面,针对石墨烯在纳米电子器件等诸多领域的广泛 应用做出概述。低成本大批量地制备石墨烯材料对石墨烯的研究和应用意义重大。 关键词:石墨烯;制备方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TB3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9677(2013)15—0027—03
The Prepare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of Graphene M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Beijing 102249,China)
Abstract:Graphene was a typical example of carbon nanomaterials.Because of its excellent crystal form and electri— cal properties,graphene attracted a lot of concerns and interests from the academic researches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The principle methods of prepar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fileds such as nano—electronic devices were introduced. Preparation of low—cost graphene material in large quantities had great significance to graphen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Graphene;prepare methods;applications
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应用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二维材料,具有极高的强度、导电性、热传导性和化学稳定性,所以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领域中。
近年来,石墨烯与纳米复合技术的结合,使得新材料的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而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也成为了材料科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一、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1. 化学还原法化学还原法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它利用还原剂将氧化石墨烯还原成石墨烯。
在此基础上,通过添加不同的纳米材料,可以制备出石墨烯复合材料。
化学还原法制备出的复合材料,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
2. 机械合成法机械合成法是通过机械研磨的方法将不同原材料混合制备而成的。
该方法可同时制备出纳米复合材料和石墨烯基材。
机械合成法的优点是制备工艺简单,对原料的要求不高,且制备出的材料具有极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3. 真空热蒸发法真空热蒸发法是利用高温真空条件下,将石墨烯和纳米材料掺杂在一起来制备纳米复合材料。
该方法可以制备出高质量、高纯度的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
二、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1. 电子器件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可以制备出具有优异性能的电子器件。
由于石墨烯的高导电性和高透明性,因此可以制备出透明导电膜、柔性电极等新型电子组件。
此外,石墨烯与纳米金属粒子复合后,还可用于纳米传感器的制备。
2. 光电功能材料石墨烯与半导体纳米材料复合后,可以制备出光电功能材料。
石墨烯的高导电性、高透明性和优异的光学性能,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有机发光二极管和光电探测器等光电器件的性能,并且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3. 生物医药材料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石墨烯与纳米颗粒复合后,可以制备成高效的抗菌和抗病毒药物,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此外,石墨烯还可以用于生物成像、癌症治疗等领域。
三、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优势1. 优异的物理性能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具有石墨烯和纳米材料的优异性能,如高导电性、高透明性、优异的力学性能、高比表面积和化学稳定性等。
石墨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单层组成的二维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被认为是一种革命性的材料。
自2004年被首次实验室成功制备以来,石墨烯就引起了全球科学界的广泛关注,被誉为21世纪的“黑科技”。
石墨烯的独特结构和优异性能使得它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并且在材料科学、电子、光电子、能源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就石墨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进行探讨。
一、石墨烯的应用现状1. 电子学领域石墨烯具有极高的电子迁移率和热导率,可以被制备成为高速电子器件。
在电子学领域,石墨烯已经被成功应用于场效应晶体管、薄膜晶体管、光电探测器等电子器件中。
由于其超薄的结构和优异的电子传输性能,石墨烯将成为下一代电子器件的重要材料。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特性,可以用作透明导电膜、光学增益介质等。
目前,石墨烯已经被成功制备成为柔性、透明的导电薄膜,广泛应用于柔性电子器件、触摸屏、柔性显示器等领域。
3. 能源领域4. 材料科学领域石墨烯具有极高的强度和柔韧性,可以用作增强填料,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
石墨烯还可以与其他材料复合,制备出具有优异性能的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汽车制造、电子产品等领域。
5. 生物医学领域石墨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可以被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石墨烯纳米材料可以被用作药物载体、医疗诊断和治疗工具,为癌症治疗、生物传感器等领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6. 其他领域除了以上几个领域,石墨烯还被广泛应用于传感器、柔性电子皮肤、导热材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石墨烯的发展趋势1. 大规模制备技术的突破目前,石墨烯的制备成本仍然较高,并且规模较小,限制了其在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
未来,随着大规模制备技术的突破,石墨烯的制备成本将大幅降低,使其更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2.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石墨烯可以与其他材料形成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
未来,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将更加深入,为各个行业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综述了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讨论了其在导电、导热和生物医学等方面的应用,展望了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标签:石墨烯;复合材料;纳米银;制备及应用石墨烯作为一种由单层单质原子组成的六边形结晶碳材料,其特殊性能的应用一直是近几年研究的重点。
但是石墨烯的生产效率低,需经常将其进行改性,达到以较少的添加量获得更好性能的目的。
其中,纳米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石墨烯在导电[1],导热方面的应用。
而且纳米银的生产效率高,很好地解决了石墨烯/纳米银的生产问题,为石墨烯在诸多技术领域的应用拓展了空间[2]。
金属粒子由于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和极大的比表面积,在导电性和导热性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
而纳米银颗粒,纳米银棒,纳米银线则可以在复合基体中形成网络通路,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1 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目前,石墨烯掺杂纳米银复合材料可以根据纳米银的形貌特征分为石墨烯/纳米银颗粒复合材料和石墨烯/纳米银线复合材料。
纳米银的加入使得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以及石墨烯的表面硬度均得到了提高[3]。
1.1 机械共混法机械共混法可分为搅拌法和熔融共混法。
刘孔华[4]利用搅拌法制备得到石墨烯/纳米银线杂化物,在50 ℃下搅拌,升温至210 ℃,最后降至常温得到石墨烯/纳米银线杂化物。
熔融共混法是利用密炼机或者挤出机的高温和剪切作用力下将石墨烯、纳米银和基材熔融后,共混得到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
该方法用途广泛,适用于极性和非极性聚合物和填料的共混。
并且纳米银的烧结温度在180 ℃,对于纳米银颗粒可以烧结形成一定规模的网络结构。
此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所需时间短,且纳米银线是单独制备,所以可以单独控制纳米银线的长度和长径比。
但是由于是机械共混,纳米银在石墨烯材料中的分散性不是很好,且容易发生团聚,达不到形成大量网络结构的目的。
1.2 化学还原法化学还原法是目前比较常见的将金属纳米粒子附着在石墨烯表面的方法。
石墨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概述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二维晶体结构,在2004年被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首次成功制备出来。
石墨烯具有出色的电子、热传导性能和机械强度,以及在纳米尺度下的光学性质,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拥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材料。
1.制备技术:最早的石墨烯制备技术是机械剥离法,通过对石墨晶体进行力学剥离,得到石墨烯。
随后,还出现了化学气相沉积法、还原氧化石墨烯法、剥离法等制备方法,使得石墨烯的制备更为成熟和可控。
2.物性研究:石墨烯具有极高的电子迁移率和热导率,以及优异的光学特性。
研究者们通过实验和模拟等手段,深入探究了石墨烯的电子结构、光学性质和热传导机制,为进一步的应用开发奠定了基础。
3.功能化研究:为了进一步拓展石墨烯的应用领域,研究者们对石墨烯进行了各种功能化改性,如在石墨烯上引入杂原子或对石墨烯进行掺杂,以实现特定的电子、磁学或光学性质。
石墨烯的应用前景广阔,以下是几个重要领域的应用概述:1.电子学:由于石墨烯独特的电子特性,可应用于高速电子器件、柔性显示器件和传感器等领域。
石墨烯晶体管的特性使其成为下一代电子器件的理想候选材料。
2.光学与光电子学:石墨烯具有宽带吸收和强光学非线性特性,在传感器、光电转换器和光电子器件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
石墨烯的光电转换效率高,可用于太阳能电池的制备。
3.储能技术:石墨烯的高比表面积和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使其成为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等储能设备的理想材料。
石墨烯的应用能够提高储能设备的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
4.测量和传感:石墨烯对外界环境的微小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可用于高灵敏度的传感器和检测器。
石墨烯传感器在气体传感、流体传感和生物传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
5.材料增强:添加石墨烯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机械强度和导热性能,可应用于制备高强度复合材料和导热材料。
石墨烯的应用使得材料的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石墨烯涂层工艺流程
答案:
石墨烯涂层工艺流程主要涉及几个关键步骤,包括原材料准备、涂层制备、涂覆、后处理以及检测和评估。
原材料准备:首先,需要准备石墨烯纳米材料和聚合物基材。
石墨烯纳米材料可以通过氧化石墨烯还原、化学气相沉积等方法制备得到,而聚合物基材应选择具有良好附着性和耐磨性的材料。
涂层制备:接下来,将石墨烯纳米材料与聚合物基材进行混合,可以通过物理混合、化学反应等方法使两种材料充分混合均匀,形成石墨烯纳米防滑涂层的前体材料。
涂覆:将混合好的石墨烯纳米防滑涂层前体材料涂覆在地面上,可以使用刷子、辊涂等方式进行涂覆。
涂覆后,需要等待一定时间使涂层干燥固化。
后处理:涂层固化后,需要对其进行后处理,包括表面处理和调整涂层厚度等,以进一步增强涂层的附着性和防滑性能。
检测和评估:为了确保涂层的质量和效果,需要对其进行一系列的检测和评估,包括摩擦系数测试、耐磨性测试等。
通过以上的制作过程,石墨烯纳米防滑涂层可以形成在地面上,提供更好的防滑性能,减少运动员在赛场上摔倒的风险。
此外,还有特定的工艺流程用于石墨烯表面喷涂铝涂层,包括清洗、干燥石墨烯原料、气相沉积法向石墨烯表面涂布铝膜、利用活化技术激活铝膜表面以及测试铝涂层质量等步骤。
这些工艺流程展示了石墨烯涂层制备的多样性和应用领域的广泛性。
石墨烯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石墨烯是一种具有单原子层厚度的材料,拥有优异的导电性、光学性、力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等特点,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高度的可调控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学、光学、力学、生物医学等领域。
其中,石墨烯传感器的研究与制备尤为重要。
一、石墨烯传感器的制备制备石墨烯传感器一般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或机械剥离法。
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石墨烯的单层结构难以观察和控制,需要强大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专业仪器进行观察和分析。
1. CVD法CVD法是一种常用的石墨烯制备方法,其过程主要包括积炭、去氢和退火三个步骤。
首先,在合适的基底上放置催化剂,然后将预先加热的烷烃分子(如甲烷、乙烷等)在高温、高压下分解形成碳原子,并在催化剂表面形成石墨烯单层结构。
最后,进行退火处理,除去残留的氢和催化剂等杂质,使石墨烯薄膜更加纯净。
2. 机械剥离法机械剥离法是利用胶带或其他粘性纸张等将石墨烯从石墨晶体表面剥离的方法。
通常采用石墨烯晶体作为起始材料,利用机械力大量生产石墨烯片。
二、石墨烯传感器的应用1. 气体传感石墨烯薄膜可以用于气体传感器的制备,如氨气、NO2气体等的检测。
因为石墨烯的微纳孔隙结构,可以吸附周围的气体分子并改变其电阻率,从而实现气体的检测。
2. 光学传感石墨烯薄膜在光学储存和光学传感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石墨烯表面的光阴极功函数很低,表现出非常高的光电流增益。
此外,石墨烯的光学响应可以通过改变化学修饰、掺杂等方法进行调节和控制。
3. 生物传感在生物医学领域,石墨烯传感器可以用于分子检测、蛋白质检测和健康监测等。
其超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快速响应和低成本等优点,为早期疾病诊断和基因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扩大,石墨烯传感器的制备和应用将会愈来愈广泛。
将有助于推动现代科技的创新和发展。
石墨烯原材料选择、制备及应用 2016年3月22日 前言 2004 年,Manchester大学的Geim小组首次用机械剥离法获得了单层或薄层的新型二维原子晶体—石墨烯。石墨烯的发现, 充实了碳材料家族,形成了从零维的富勒烯、一维的CNTs、二维的石墨烯到三维的金刚石和石墨的完整体系. 石墨烯是目前所发现的最薄的二维材料. 可以翘曲变成零维的富勒烯,卷曲形成一维的CNTs[4-5]或者堆垛成三维的石墨,这种特殊结构蕴含了丰富而奇特的物理现象, 使石墨烯表现出许多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具有很多奇异的电子及机械性能。决定了其具有广泛的用途。本文参考以往的研究成果,主要介绍了石墨的提纯、制备石墨烯原料选择、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以及石墨烯的应用等几个方面。
第一章 石墨提纯 天然产出的石墨很少是纯净的,常含有10%~ 20%的杂质,包括SiO2、Al2O3、MgO、CaO、P2O5、CuO、V2O5、H2O、S、FeO以及H、N、CO2、CH4、NH3等。石墨矿物呈铁黑、钢灰色,条痕光亮黑色;金属光泽,隐晶集合体光泽暗淡,不透明;质软,密度为2.09~ 2.23g/cm 3。目前国内外石墨提纯的各种方法,主要有浮选法、碱酸法、氢氟酸法、氯化焙烧法和高温提纯法,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1.1 浮选法 浮选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提纯矿物的方法,由于石墨表面不易被水浸润,因此具有良好的可浮性,容易使其与杂质矿物分离,在中国基本上都是采用浮选方法对石墨进行选矿。石墨原矿的浮选一般先使用正浮选法,然后再对正浮选精矿进行反浮选。采用浮选法就能得到品位较高的石墨精矿。浮选石墨精矿品位通常可达80%~90%,采用多段磨选,纯度可达98%左右。使用浮选法提纯的石墨精矿,品位只能达到一定的范围,因为部分杂质呈极细粒状浸染在石墨鳞片中,即使细磨也不能完全单体解离,所以采用物理选矿方法难以彻底除去这部分杂质,一般只作为石墨提纯的第一步,进一步提纯石墨的方法通常有化学法或高温法。 实例: (1)山东南墅石墨矿。该矿位于山东省莱西县,生产鳞片石墨。选矿厂原矿处理量约35万t/a,原矿粒度为- 450mm,入磨粒度为- 15mm,入选粒度为- 0.15mm占60%~ 65%。原矿品位4.39%~ 4.45%,精矿品位88%~ 89%,回收率约80%,尾矿品位0.6%~ 0.8%。浮选精矿采用碱酸法提纯,最终石墨精矿品位达到98%~ 99%,作业回收率达88%。 (2)内蒙古兴和石墨矿。两选厂年处理原矿约30万t,石墨产量约7 000t。原矿粒度为- 350mm,入磨粒度为-10mm,入选粒度为- 0.15mm的占38%。原矿品位为3. 82%~ 4. 07%,精矿品位约88%,尾矿品位1.34%~ 1. 68%,回收率约68%。浮选精矿经化学提纯品位可达94%~ 99.5%。 (3)黑龙江柳毛石墨矿。该矿生产鳞片石墨。原矿粒度为- 550mm,入磨粒度- 20mm,入选粒度为- 100目占70%,原矿品位为14%~ 16%,经浮选后的石墨粗精矿再经5次再磨、6次精选、中矿集中返回粗磨回路,得到的精矿品位为93%~ 95%,尾矿品位为3%~ 4%,选矿回收率约为75%。 (4)湖南鲁塘石墨矿。该矿生产隐晶质石墨。原矿品位65%~ 68%,粒度为- 250mm,呈细粒嵌布。加工流程较简单,主要由手选、粗碎、筛分、中碎、烘干、磨矿、分级等工序组成。该选矿厂原矿处理能力约6万t/d,入磨粒度- 40mm。手选精矿品位70%~ 88%,手选尾矿品位小于60%,选矿回收率为90%。
1.2 碱酸法 碱酸法是石墨化学提纯的主要方法,也是目前比较成熟的工艺方法。该方法包括NaOH -HCl,NaOH-H2SO4,NaOH -HCl-HNO3等体系。其中NaOH-HCl法最常见。另外从目前的文献来看,其高纯石墨的纯度可达到99%,但达不到99.9%的要求。酸碱法是当今我国高纯石墨厂家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它除了具有一次性投资少,产品品位较高以及适应性强等特点外,还具有设备易实现、通用性强的优点,其缺点在于需要高温烧结、熔融、能量消耗大,且反应时间长,设备腐蚀严重,石墨流失量大以及废水污染严重。
1.3 氢氟酸法 当所处理的石墨中云母含量较高时,采用碱酸法效果不会太佳,这时可采用氢氟酸法氢氟酸法最主要的优点是除杂效率高、所得产品的品位高、对石墨产品的性能影响小、能耗低,可将石墨的固定碳含量提高到99.95%。缺点是氟氢酸有剧毒和强腐蚀性,生产过程中必须有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环保投入也使氢氟酸法成本低的优点大打折扣。 1.4 氯化焙烧法 氯化焙烧法是将石墨粉掺加一定量的还原剂,在一定温度和特定气氛下焙烧,再通入氯气进行化学反应,使物料中有价金属转变成熔沸点较低的气相或凝聚相的氯化物及络合物而逸出,从而与其余组分分离,达到提纯石墨的目的。氯化焙烧法具有节能、提纯效率高(> 98%)、回收率高等优点。氯气的毒性、严重腐蚀性和严重污染环境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氯化焙烧工艺的推广应用。当然该工艺难以生产极限纯度的石墨,且工艺系统不够稳定,也影响了氯化法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1.5 高温提纯法 石墨是自然界中熔沸点最高的物质之一,熔点为3 850± 50℃ ,沸点为4 500℃ ,而硅酸盐矿物的沸点都在2 750℃(石英沸点)以下,石墨的沸点远高于所含杂质硅酸盐的沸点。这一特性正是高温法提纯石墨的理论基础。高温法能够生产99.99%以上的超高纯石墨,但要求原料的固定碳要在99%以上,而且设备昂贵,投资巨大,生产规模又受到限制,电炉加热技术要求严格,需隔绝空气,否则石墨在热空气中升温到450℃时就开始被氧化,温度越高,石墨的损失就越大。只有对石墨质量要求非常高的特殊行业(如国防、航天等)采用高温法小批量生产高纯石墨。
第二章 石墨烯原料选择 在以天然石墨为原料制备石墨烯的过程中,如何得到纯度较高的单层石墨烯成为重要的难题。对制备石墨烯原料天然石墨的选择,采用hummers法,经过晶质石墨和土状石墨制备石墨烯对比试验,得出如下下结论: (1)对于制备粒径较大、纯度较高的石墨烯,原料选择最好是鳞片石墨,其粒径200-300目之间最佳,但不能小于300目;粒径太大,影响制备过程中的反应充分性,进而导致石墨烯纯度的降低、产率降低和缺陷度的增大;粒径太小,会导致制备出的石墨烯粒径较小、缺陷度增大。 (2)以晶质石墨为原料制备的石墨烯比以微晶石墨制备的石墨烯的电阻率与结构缺陷含量更低。 (3)在相同的氧化-热剥离还原条件下,以晶质石墨为原料制备的石墨烯材料的超级电容性能略优于以微晶石墨为原料制备的石墨烯的超级电容性。 (4)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晶质石墨制备的石墨烯的吸附性小于微晶石墨制备的石墨烯。 石墨烯的表征方法主要有拉曼光谱、紫外光谱、XRD、SEM等,其中拉曼光谱较为常见,主要用来反映石墨烯的缺陷密度,缺陷密度越低意味着结晶程度越高越好,石墨烯越高度有序,表明石墨层与层直接的联系越稀疏,易得到纯度较高的石墨烯。反之越紧密,不易得到纯度较高的石墨烯。 对于高度有序的石墨,在拉曼图谱上一般会出现两个峰,分别在 1350cm-1附近(称为D带)和 1580cm-1附近(称为 G 带),G 带是由两个E2g拉曼活性振动模式产生,峰型较窄,强度较高,表明石墨结构中sp2杂化碳的振动;而一般来说,D 带的出现表明石墨有边缘、存在缺陷或者不规则的碳等,由于石墨的有序度很高,所以该带的强度很微弱。基于这个原因,我们可以将 D 带的强度与 G 带的强度之比作为衡量碳材料结构中的无序程度即缺陷密度,即为(ID/IG)。ID/IG越大说明缺点度越大。 (1)拉曼位移1350cm-1处为缺陷峰,与本征峰进行对比,如果缺陷密度高,其峰值可能与1580 cm-1处的峰高相等; (2)拉曼位移1580 cm-1处为本征峰,是最高的峰。也可看其半高宽,其半高宽也是随缺陷密度的增加而变宽的; (3)拉曼位移2720 cm-1处,其峰高大概是1580处的1/2~1/3。
第三章 石墨烯制备 目前石墨烯的合成方法主要有:机械剥落法、碳化硅表面外延生长、取向附生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分散法及化学合成法。其中机械剥离法和化学分散法是以纯度较高(90%以上)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而且化学分散法是目前公认的有可能实现量产的方法。
2.1 机械剥落法 该方法首先利用离子束在l mm厚的高定向热解石墨表面用氧等离子干刻蚀进行离子刻蚀。在表面刻蚀出宽2 μm ~ 2 mm、深5 μm的微槽,并将其用光刻胶粘到玻璃衬底上;然后用透明胶带进行反复撕揭,将多余的高定向裂解石墨HOPG(highly oriented pyrolitic graphite)去除;随后将粘有微片的玻璃衬底放入丙酮溶液中作超声处理;再将单晶硅片放入丙酮溶剂中,将单层石墨烯“捞出”。由于范德华力或毛细管力,单层石墨烯会吸附在单晶硅片上。利用这一方法成功制备了准二维石墨单层并观测到其形貌。将微机械剥离法制得的含有单层石墨烯的硅晶片放置于一个经过刻蚀的金属架上,用酸将硅晶片腐蚀掉,获得了由金属支架支撑的悬空的单层石墨烯。用透射电镜观测到其形貌,发现单层石墨烯并不是一个平整的平面,而是平面上面有一定高度(50 Å ~ 100 Å)的褶皱。通过对单层石墨烯和双层石墨烯表面的褶皱程度的研究发现,石墨烯表面的褶皱可能是二维石墨烯存在的必要条件。单层石墨烯表面褶皱明显大于双层石墨烯,并且随着石墨烯层数的增加褶皱程度越来越小,趋于平滑。这是因为单层石墨烯片为降低其表面能量,由二维向三维形貌转换。尽管利用这种方法很难大规模制备石墨烯,而且尺寸不易控制,但是机械剥落法仍是制备高质量石墨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2 化学分散法 利用化学方法制备水溶性氧化石墨烯(GO)的方法主要有3种:Brodie 、Staudenmaier和Hummers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是将石墨与强酸、强氧化剂作用,在石墨原有的C-C骨架之间引入了大量的-OH,-COOH和环氧基。氧化石墨烯上C原子属于sp3杂化,大大破坏了石墨烯的平面结构,从而降低了石墨烯原有的优良导电性能。因此,许多科学家正试图利用热退火或化学还原等手段将氧化石墨还原,恢复原有的优良性能。氧化石墨烯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类石墨烯衍生物,在水、乙二醇、DMF、NMP和THF中有良好的溶解度。随着制备方法的深入开展,一些科学家修正或发展了原有的化学制备可溶液加工处理的高质量石墨烯方法。 作为一种常用的方法hummers法制备石墨烯过程如下:①先使用无机强质子酸(如浓硝硫酸、发烟硝酸或它们的混合物)处理原料石墨,目的是将强酸小分子插入石墨层间;②再使用强氧化剂(如KMnO4、KCLO4)对其进行氧化,形成边缘含有羧基、羟基,层间含有环氧及羰基等含氧基团的石墨氧化物;此过程可使石墨层间距离从0.34nm扩大至0.78nm;③再通过外力剥离(超声剥离)得到单原子层度的石墨烯氧化物;④进一步还原可以制备出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