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83.04 KB
- 文档页数:4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比较分析与健康风险评估朱有长;刘敬雅;赵尔格;夏建新【摘要】自来水消毒对于保障饮用水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消毒过程伴随着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基于已有的实际消毒方法应用案例,统计分析了液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氯胺消毒、次氯酸钠消毒等消毒方法生成的三氯甲烷、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三溴甲烷、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等典型消毒副产物生成量的平均水平,并对消毒副产物进行了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次氯酸钠消毒副产物的健康风险水平最低(男性为8.34×10-7,即每十亿人中834人有患癌症风险,女性为9.72×10-7,即每十亿人中972人有患癌症风险),从健康风险评价的角度分析,次氯酸钠可能是目前较理想的液氯消毒替代品;在我国,南北方自来水中的三卤甲烷健康风险均大于EPA可接受水平(1×10-6),南方(男性平均水平为1.53×10-6,女性为1.79×10-6)三卤甲烷的健康风险水平比北方(男性平均水平为1.44×10-6,女性为1.68×10-6)高;夏季(男性平均水平为1.56×10-6,女性为1.82×10-6)三卤甲烷的健康风险水平大于冬季(男性平均水平为1.10×10-6,女性为1.28×10-6).【期刊名称】《净水技术》【年(卷),期】2019(038)005【总页数】6页(P45-50)【关键词】自来水消毒;消毒工艺;消毒副产物;健康风险评估【作者】朱有长;刘敬雅;赵尔格;夏建新【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北京 100081;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北京 100081;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北京 100081;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北京 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溶解有机质(DOM)在天然水源中存在广泛,主要由腐殖质、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等组分构成。
生活饮用水中三卤甲烷的测定及其致癌风险评估李城镐;塔娜【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饮用水中4种三卤甲烷(CHCl3、CHBrCl2、CHBr2 Cl、CHBr3).将25 mL水样加入40 mL顶空瓶,用0.2 mol·L-1盐酸溶液调节pH=8.0,加入20.0 mg·L-11,2-二溴丙烷(内标)溶液0.20 mL,加入7.0 g氯化钠,用固相微萃取装置在30℃萃取30 min后,在250℃解析50 s后进行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采用TG-5MS色谱柱(30 m×0.25mm,0.25μm)进行分离,质谱中选择电子轰击离子源和选择离子监测模式.4种三卤甲烷的线性范围均为10~160μg·L-1,检出限(3S/N)在0.16~0.26μg·L-1之间.加标回收率为95.8%~120%,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1.4%~15%.采用此方法测得内蒙古5个城市15个饮用水样中4种三卤甲烷的质量浓度水平为8.31~81.14μg·L-1,其中CHBr2 Cl为最主要致癌因子,5个城市的总致癌风险分别为5.12×10-5,3.82×10-5,5.84×10-5,5.53×10-5,6.25×10-6.【期刊名称】《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年(卷),期】2018(054)012【总页数】7页(P1376-1382)【关键词】三卤甲烷;饮用水;致癌风险;气相色谱-质谱法;顶空-固相微萃取【作者】李城镐;塔娜【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内蒙古自治区环境化学重点试验室,呼和浩特 010022;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内蒙古自治区环境化学重点试验室,呼和浩特 01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63三卤甲烷(THMs)是一类重要的消毒副产物(DBPs),由水中有机/无机物与氯消毒剂的反应中生成,主要包括CHCl3、CHBrCl2、CHBr2Cl、CHBr3等。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DBPs的研究进展作者:戚刚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第14期摘要:饮用水消毒副产物(DBPs)是消毒剂和一些天然有机物(NOM)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主要包括三卤甲烷(THMs)、卤代乙酸(HAAs)、卤代乙腈(HANs)和致诱变化合物(MX)等,文章介绍了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研究状况,对DBPs的种类与分布状况、生成影响因素、毒性与健康效应、饮水DBPs控制方法的研究概况及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饮用水处理;消毒副产物;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12 文献标识码:A饮用水消毒副产物(DBPs)是指采用消毒剂对饮用水进行消毒时,由于饮用水中含有的一些天然有机物(NOM),两者反应生成的化合物。
目前世界上用于饮用水消毒的方法主要有氯化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
1974年美国的Rook发现在饮水氯化消毒过程中,有三卤甲烷等副产物的生成。
1976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首次证实三卤甲烷中的氯仿能引起实验动物发生肿瘤,这些研究一经报道,立刻引起普遍关注,饮水氯化消毒的安全性问题,尤其是围绕饮水消毒副产物(DBPs),特别是氯化消毒副产物(CDBPs)对健康的影响便成为众多研究者的主要研究课题。
1DBPs的种类与分布状况至今文献所报道的消毒副产物约有600多种,因饮水消毒过程中使用的消毒剂和消毒方式不同而异。
氯化消毒是应用时间最久且范围最广泛的消毒方式,目前已检测到的DBPs多达数百种,包括三卤甲烷(THMs)、卤乙酸(HAAs)、卤氧化物、卤代乙腈、卤代呋喃酮[其代表为3-氯-4-二氯甲基-5-羟基-2(5氢) -呋喃酮,简称MX]等,其中THMs和HAAs两者含量之和可占全部CDBPs的80%以上。
Kransner等于2000-2002年对美国12家水厂水中消毒副产物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自来水中THMs含量为4-164 μg/L,HAAs为5-130 μg/L;Malliarou 等对英国3家水务公司采集自来水样品,测得HAA 含量均值为35-95μg/L (最大值达244μg/L);日本则在5个城市的9份饮用水样中也检出MX,含量为3-9 ng/L。
饮用水中多种氯化消毒副产物对生物的综合毒性一、研究背景1.1研究背景饮用水消毒开始于20世纪初,其目的在于杀灭水中的微生物病原体以防止介水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
目前,我国常用的饮用水消毒方法有:氯化消毒、二氧化氯消毒、臭氧消毒和紫外线消毒。
氯化消毒以其价格低廉、来源广、具有余氯持续作用等优点[1],广泛应用于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中,也是我国最主要的饮用水消毒方法。
然而,饮用水消毒杀菌的同时伴随着消毒剂与源水中含有的一些天然有机物和环境有机污染物以及溴或碘化物的化学反应,从而产生多种消毒副产物( 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
DBPs涵盖的范围很广,主要的大致可分为4类,即三卤甲烷( Trihalomethanes,THMs )、卤代乙酸(Haloacetic acids,HAAs ) 、卤代乙腈( Haloacetonitriles,HANs) 和致诱变化合物(Mutagen X,MX)[2]。
氯化消毒是应用时间最久且范围最广泛的消毒方法,通过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在常用的消毒方式中,氯化消毒是产生氯化消毒副产物最多的消毒方式。
自20世纪七十年代研究者发现饮用水中存在DBPs以来,人们对加氯消毒后饮用水中存在的DBPs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从DBPs的成分、毒性、流行病学、饮用水中的污染状况以及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主要是针对多种加氯消毒副产物对生物的综合毒性进行进一步研究。
1.2研究意义饮用水安全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如今,DBPs是影响应用水安全的主要因素,是饮用水安全研究的热点之一。
有关DBPs毒理学的研究进展很快, 到目前为止THMs已被公认为对动物具有致癌作用,DBPs的“三致性”(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正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加氯消毒的饮用水与膀胱癌、直肠癌及结肠癌等的发病率之间存在潜在相关[3-7],另外,饮用水DBPs还可能引起生殖、发育副作用[8,9]。
三峡库区主要城镇饮用水源地水质健康风险评价封丽;张君;封雷;张韵;黄健盛【摘要】对三峡库区受回水影响的42个城镇饮用水源地水质进行调查研究,运用美国环境保护署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水源地水体中化学污染物质的健康风险作了初步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域致癌物的致癌风险偏高,三江水源地总致癌风险1.22×10-6~7.19×10-5 a-1,支流水源地总致癌风险1.50×10-6~7.19×10-5 a-1,地下水水源地总致癌风险3.05×10-6~7.19×10-5a-1,3种类型水源人均年致癌风险接近或超过了瑞典环境保护署、荷兰建设和环境署、英国皇家协会及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水源地类型的致癌风险顺序为地下水>支流>三江>水库;非致癌物的总致癌风险均小于或略超过荷兰建设和环境署推荐的可忽略风险水平(10-8 a-1).因此,认为12种非致癌物通过饮用水途径引起的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其总致癌风险处于Ⅲ级、中风险状态.与全国其他区域相比,15种参评因子所占总致癌风险值比例大致相同.【期刊名称】《环境污染与防治》【年(卷),期】2016(038)002【总页数】6页(P44-49)【关键词】三峡库区;城镇;饮用水源地;健康风险【作者】封丽;张君;封雷;张韵;黄健盛【作者单位】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重庆401147;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重庆401147;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大数据挖掘与应用中心,重庆400714;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重庆401147;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重庆401147【正文语种】中文饮用水源保护是一项“民心工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水环境面临严峻压力,饮用水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关注度不断增加。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及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是举世瞩目的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
国内外饮用水水质对比分析一、国内外饮用水水质标准项目的比较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欧盟、日本等饮用水水质标准代表了当今世界饮用水标准方面的最高水平。
分析其指标可以发现有机物指标的数目均超过水质指标总数的2/3左右,特别是消毒副产物项目的增加,反映了人类对控制有害有毒有机物认识的加深及其有关分析检测技术的进步。
我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与国外饮水标准项目的比较见表1。
从指标数量来看,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基本与世界接轨,表明我国的饮用水卫生标准已经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从检测项目上看,这次标准的修改,增加了大量的有机污染物的毒理学指标,这与国际上水质标准的总体发展趋势相一致。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总体上克服了以前标准中有毒有害项目偏少、指标值不严、感官项目重视不够、微生物项目尤其是致病原生动物检测指标过于简单的缺点。
表1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与国外饮水标准项目比较我国目前饮用水标准的执行、实施、修订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
这就造成了在实施过程中,其执法的力度不够,没有起到标准本该有的作用,许多标准成为“软标准",在实施中根本就没有执行,美国1974年制定了《安全饮水法》,此后又制定了《国家暂行饮用水基本规则》,以保证生活水质标准的执行和实施。
这一点是值得我国借鉴的。
另一方面,由于城市水质监测技术的落后及城市供水管网设备的陈旧,成为实施饮用水标准的障碍,这一障碍与我国水质标准的前瞻性有很大关系。
标准从颁布到实施,留给供水企业的适应时间太短,使其无法在短时期内适应人员素质提高、管网更新、引进先进监测技术等要求。
二、国内外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对比分析综合评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饮用水水质准则》、欧盟(EC)的《饮用水水质指令》和美国环保局(USEPA)的《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英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及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2006等,可能影响人体健康或可能导致“三致”的指标将近两百项,其中有一部分具有地区选择性(即有的地区存在的污染物在另一个地区并不存在),还有一部分指标各国限值相同(如细菌总数等),为了科学起见,选择其中对人体影响较大的一些指标,建立水质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