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指南
- 格式:pdf
- 大小:1.77 MB
- 文档页数:62
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评估工作指南一、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评估的重要性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评估是对地下水污染情况进行科学预测和评估的重要手段。
通过模拟预测,可以有效地揭示地下水受到污染的原因和程度,为制定有效的污染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通过评估地下水污染的风险和影响,可以有效地保护地下水资源,维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
二、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评估工作内容1.地下水流动模拟地下水流动模拟是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评估工作的基础。
通过建立地下水流动模型,可以有效地模拟地下水的流动过程,揭示地下水流动的规律和特点。
通过模拟地下水流动,可以有效地预测地下水的流动方向和速度,为地下水污染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
2.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拟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拟是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评估工作的关键环节。
通过建立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型,可以模拟地下水中污染物的传播和分布情况,揭示地下水污染物的来源、去向和浓度变化规律。
通过模拟地下水污染物的迁移,可以有效地预测地下水污染的发展趋势和影响程度。
3.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是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评估工作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地下水污染的风险进行评估,可以有效地判断地下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程度,为制定有效的污染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通过风险评估可以有效地确定优先处理的地下水污染源和重点防控对象。
4.地下水污染防控措施优化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评估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制定有效的污染防控措施。
通过对地下水污染情况的模拟预测和评估,可以有效地确定适宜的污染防控策略和措施,进一步优化地下水污染防控方案。
通过优化防控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地下水污染的风险和影响,保护地下水资源和环境安全。
三、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评估工作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和目标首先需明确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评估的研究对象和目标,确定研究范围和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根据研究对象和目标,确定地下水流动和污染物传输的方向和范围,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地下⽔环境状况调查,⼯作指南汇总附件1:地下⽔环境状况调查评价⼯作指南(征求意见稿)2014年3⽉⽬次第⼀章总则 (1)1.1编制⽬的 (1)1.2适⽤范围 (1)1.3编制依据 (1)1.4术语与定义 (2)1.5指导原则 (3)1.6组织编制单位 (3)第⼆章地下⽔环境状况调查评价 (4)2.1建⽴清单 (4)2.2确定重点调查对象 (5)2.3第⼀阶段地下⽔环境调查 (10)2.4第⼆阶段地下⽔环境调查初步采样⽅案 (11)2.5第⼆阶段地下⽔环境调查详细采样⽅案 (17)2.6第三阶段地下⽔环境调查 (19)2.7地下⽔质量评价和污染现状评价 (20)2.8地下⽔污染问题和成因分析 (22)第三章质量控制 (23)3.1总体要求 (23)3.2地下⽔环境监测井建设质量保证 (23)3.3样品采集质量控制 (25)3.4实验室样品测试质量控制 (28)3.5质量控制资质管理 (31)第四章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建设 (33)4.1建⽴地下⽔环境状况调查评价数据库 (33)4.2建⽴数据采集与评估系统 (33)4.3编制成果图件 (33)4.4构建信息平台 (34)附录 A(规范性附录)清单表格 (35)附录B(规范性附录)基础信息表格 (57)附录C(规范性附录)地下⽔测定指标 (119)附录D(规范性附录)⼟壤测定指标 (132)附录F(规范性附录)⽔⽂地质分区代码表 (136)附录E(规范性附录)地下⽔监测分析⽅法 (138)附录F(规范性附录)地下⽔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指标——测定值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允许差 (147)附录G(规范性附录)矿⼭代码表 (151)地下⽔环境状况调查评价⼯作指南(征求意见稿)第⼀章总则1.1 编制⽬的为贯彻落实《全国地下⽔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关于开展全国地下⽔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作的通知》,推进我国地下⽔污染防治⼯作,增强地下⽔环境状况调查评价⼯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根据《中华⼈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地下⽔质量标准》(GB/T 14848)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件,编制《地下⽔环境状况调查评价⼯作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及方法64090510 郑龙群1 地下水污染风险的概念风险是指当存在危害性行为时遭受损失、损害和破坏的可能性,风险(R)可以用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来表征。
风险是相对安全而言的,因此风险与一些有害情况,与对人群、环境、财产和社会的危害相联系。
对环境或健康发生危害影响的可能分别被称为环境风险或健康风险。
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会引起系统的破坏从而导致不利事件的发生,风险就是此类不利事件发生概率的度量。
风险又不等同于简单的概率统计,风险具有预测的性质,不是对已经发生事件或结果的概率分析,而是要预测不利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或可能性。
目前,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地下水污染风险的概念。
Finizio 和Villa(2002)将地下水污染污染风险定义为地下水环境中污染发生的可能性。
Morris和Foster(2006)认为地下水污染风险是指含水层中地下水由于其上人类活动而遭受污染到不可接受水平的可能性,是含水层污染脆弱性与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负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周仰效(2008)将地下水污染风险定义为地下水污染的概率与污染后果之乘积。
因此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数学表达式为:R=H×D。
其中:H—地下水受到污染的概率;D—风险受体(地下水资源)预期损害评估,这一预期损害可以表示为风险受体的敏感性与风险受体价值的乘积。
风险受体的敏感性是含水层固有脆弱性与污染物等级的共同反映,风险受体价值则是地下水资源属性的体现。
通常来说地下水污染风险性高表示高价值的地下水资源受到灾害高的污染源污染的可能性大。
2 水污染风险评价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包括污染概率与污染后果两部分的评价。
其中,地下水受到污染的概率由污染源灾害等级表征,即污染负荷越高,地下水受到污染的可能性越大。
而污染后果则由土壤—地下水系统本身的防护性能与污染质对地下水价值功能影响的共同作用决定。
因此地下水污染风险受污染负荷、污染过程以及污染受体三部分因素的影响。
《天津市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与应用》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
天津市作为我国的重要城市,其地下水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因此,开展天津市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对于保障地下水水质安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介绍天津市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方法及其应用。
二、天津市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1. 数据收集与整理首先,收集天津市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水文地质资料、环境状况等相关数据。
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筛选,为后续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根据地下水污染的风险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主要包括地下水化学指标、水文地质条件、人类活动影响因素等。
3. 评价模型选择根据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合适的评价模型。
常用的评价模型包括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系统理论法、神经网络法等。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价模型进行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4. 风险等级划分根据评价结果,将地下水污染风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如低风险、中等风险和高风险等。
为后续的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三、天津市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应用1. 指导政策制定通过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了解天津市地下水的污染状况和风险程度,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优化水资源管理根据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可以优化水资源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3. 指导企业生产活动企业可以根据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调整生产活动,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同时,对于高风险区域的企业,应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力度。
4. 公众教育和宣传通过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地下水污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四、结论与展望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可以全面了解天津市地下水的污染状况和风险程度。
在此基础上,可以指导政策制定、优化水资源管理、指导企业生产活动和公众教育和宣传等方面的工作,为保障地下水水质安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评估流程英文回答: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Process.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isa multi-step process that involves:1.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 contaminants and sources: This involves identifying potential sources of contamination, such as industrial facilities, agricultural practices, and waste disposal sites.2. Sampling and analysis: Groundwater samples a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to identify and quantify contaminants.3. Data interpretation and evaluation: The analytical data is interpreted to determine the extent and severity ofcontamination, and to identify any potential risks to human health or the environment.4. Remedial action planning: If contamination is identified, remedial actions may be necessary to mitigate the risks. This may involve treatment of contaminated groundwater, containment of the contamination, or other measures.5. Long-term monitoring: Groundwater monitoring is typically conducted over the long term to ensure that contamination levels remain below regulatory standards, and that remedial actions are effective.中文回答: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评估流程。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及方法64090510 郑龙群1 地下水污染风险的概念风险是指当存在危害性行为时遭受损失、损害和破坏的可能性,风险(R)可以用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来表征。
风险是相对安全而言的,因此风险与一些有害情况,与对人群、环境、财产和社会的危害相联系。
对环境或健康发生危害影响的可能分别被称为环境风险或健康风险。
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会引起系统的破坏从而导致不利事件的发生,风险就是此类不利事件发生概率的度量。
风险又不等同于简单的概率统计,风险具有预测的性质,不是对已经发生事件或结果的概率分析,而是要预测不利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或可能性。
目前,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地下水污染风险的概念。
Finizio和Villa(2002)将地下水污染污染风险定义为地下水环境中污染发生的可能性。
Morris和Foster(2006)认为地下水污染风险是指含水层中地下水由于其上人类活动而遭受污染到不可接受水平的可能性,是含水层污染脆弱性与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负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周仰效(2008)将地下水污染风险定义为地下水污染的概率与污染后果之乘积。
因此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数学表达式为:R=H×D。
其中:H—地下水受到污染的概率;D—风险受体(地下水资源)预期损害评估,这一预期损害可以表示为风险受体的敏感性与风险受体价值的乘积。
风险受体的敏感性是含水层固有脆弱性与污染物等级的共同反映,风险受体价值则是地下水资源属性的体现。
通常来说地下水污染风险性高表示高价值的地下水资源受到灾害高的污染源污染的可能性大。
2 水污染风险评价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包括污染概率与污染后果两部分的评价。
其中,地下水受到污染的概率由污染源灾害等级表征,即污染负荷越高,地下水受到污染的可能性越大。
而污染后果则由土壤—地下水系统本身的防护性能与污染质对地下水价值功能影响的共同作用决定。
因此地下水污染风险受污染负荷、污染过程以及污染受体三部分因素的影响。
附件4: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评估工作指南附件4: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评估工作指南(征求意见稿)2014年3月i目次第一章总则 (1)1.1 编制目的 (1)1.2 适用范围 (1)1.3 编制依据 (1)1.4 术语与定义 (2)1.5 指导原则 (3)1.6 组织编制单位 .......................................................... 3 第二章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的工作任务、流程和成果要求 ..........................42.1 工作任务 (4)2.2 工作流程 (4)2.3 成果要求 .............................................................. 6 第三章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评估方法 (9)3.1 地下水污染源荷载评估 (9)3.2 地下水脆弱性评估 (17)3.3 地下水功能价值评估 (20)3.4 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估 (25)3.5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 (25)3.6 权重和参数敏感度分析 ................................................. 35 第四章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专题报告的编写 . (37)4.1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专题工作方案 (37)4.2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专题报告 ........................................... 38 附录A 地下水保护区、防控区及治理区评估结果分析表(参考式样) . (39)附录B 岩溶区域地下水脆弱性评估指标说明 ...................................... 42 附录C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说明 (47)ii第一章总则1.1 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推进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规范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编制《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
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指南1. 前言地下水是地球上最为稳定和丰富的淡水资源之一,被广泛用于饮用水、工业生产、农业灌溉等方面。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地下水受到了各种潜在的污染威胁,包括有机物、重金属、农药等。
这些污染物如果进入地下水并被提取作为饮用水,就会威胁到人们的健康。
因此,对地下水污染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2. 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估的目的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估的目的是通过科学分析和评估,确定地下水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物质及其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以便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人们的健康。
具体而言,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估需要完成以下内容:(1)明确评估范围:评估工作需明确地下水污染源、受体、暴露途径和暴露对象,以确定评估的具体范围和内容。
(2)收集数据:收集地下水质监测数据、环境质量数据、相关人群暴露情况等信息,为评估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
(3)风险识别和评估:通过风险识别和评估,确定地下水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物质及其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
(4)风险管控和管理:提出合理的风险管控和管理建议,避免因地下水污染而对人类健康造成风险。
3. 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根据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估的目的和要求,可以将其基本工作流程划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评估范围的确定:确定评估的地下水污染源、受体、暴露途径和暴露对象,明确评估的范围和内容。
(2)数据收集和整理:收集地下水质监测数据、环境质量数据、相关人群暴露情况等信息,整理数据资料。
(3)地下水质量评估:通过对收集的地下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地下水质量的现状和变化趋势。
(4)健康风险评估:基于地下水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物质和相关人群的暴露情况,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确定潜在健康风险。
(5)风险管控和管理建议:提出合理的风险管控和管理建议,减轻地下水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4. 数据收集和整理在进行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时,需要收集一系列相关数据,包括地下水质监测数据、环境质量数据、相关人群暴露情况等信息。
附件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土壤与地下水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eco-environmental damageSoil and groundwater生态环境部—3—二〇一八年十二月—4—目次前言 (6)1适用范围 (7)2规范性引用文件 (7)3术语和定义 (9)4工作程序 (11)5鉴定评估准备 (14)6土壤与地下水损害调查确认 (16)7土壤与地下水损害因果关系分析 (24)8土壤与地下水损害实物量化 (27)9土壤与地下水损害恢复 (29)10土壤与地下水恢复效果评估 (38)11报告编制 (40)附录A (41)附录B (51)附录C (57)—5—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土壤与地下水环境及其生态服务功能,保障公众健康,规范涉及土壤与地下水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为环境管理与环境司法提供依据,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规定了涉及土壤与地下水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内容、程序和技术要求。
本指南为指导性文件。
本指南为首次发布。
本指南由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定。
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环境规划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本指南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6—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土壤与地下水1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因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导致的涉及土壤与地下水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规定了涉及土壤与地下水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内容、工作程序、方法和报告编写要求等内容。
核与辐射事故导致的涉及土壤与地下水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不适用本指南。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指南引用了下列标准规范、政策文件中的部分条款或内容。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指南。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GB5084农业灌溉水质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GB12941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7—GB36600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T18508城镇土地估价规程HJ25.1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2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25.4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T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NY/T1121土壤检测HJ493水质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DZ/T0290地下水水质标准CJ/T206城市供水水质标准DZ/T0282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50000)HJ710.10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大中型土壤动物HJ710.11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大型真菌《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总纲》(环办政法〔2016〕67号)《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损害调查》(环办政法〔2016〕67号)《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推荐方法(第Ⅱ版)》(环办〔2014〕90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阶段环境损害评估推荐方法》(环发〔2014〕118号)—8—《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工作指南(试行)》(环办〔2014〕99号)《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评估工作指南(试行)》(环办〔2014〕99号)《地下水污染修复(防控)工作指南(试行)》(环办〔2014〕99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在产园区地下水污染风险监管及预警技术指南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在产园区/工业园区地下水污染风险监管与预警工作的目的、工作流程、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等。
本指南适用于在产园区/工业园区的地下水污染风险监测监管预警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指南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14157水文地质术语GB/T39791.1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总纲和关键环节第1部分:总纲GB/T39791.2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总纲和关键环节第2部分:损害调查GB/T39792.1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环境要素第1部分:土壤和地下水GB/T5271.9-2001信息技术词汇第9部分:数据通信GB-T22240-2012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22239-2008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50296供水管井技术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3年版)HJ164-2023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25.6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导则HJ/T416环境信息术语HJ/T417环境信息分类与代码町/T418环境信息系统集成技术规范町/T419环境数据库设计与运行管理规范町460环境信息网络建设规范HJ461环境信息网络管理维护规范町212污染物在线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HJ/T353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町/T354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HJ/T355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HJ511环境信息化标准指南町622环境保护应用软件开发管理技术规范DT/T0148水文地质钻探规程DZ/T0133土壤水动态监测规程DZ/T0309地质环境监测标志《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试行)》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技术指南(环土壤(2019)25号)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评估工作指南(环土壤(2019)25号)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指南(环土壤(2019)25号)《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工作指南》(2019)水文地质调查图件编制规范第1部分:水文地质图(1:50000)(报批稿)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3术语及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天津市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与应用》一、引言天津市,作为我国的重要城市之一,其地下水资源丰富且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天津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开展天津市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介绍天津市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方法及其应用,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二、天津市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1. 数据收集与整理首先,收集天津市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地质水文资料、工业布局及污染源信息等。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类,为后续的污染风险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 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根据天津市的实际情况,构建包括水质指标、地质条件、污染源、人类活动等因素在内的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其中,水质指标主要包括pH值、总硬度、氨氮等;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位、含水层厚度等;污染源主要考虑工业排放、生活污水等;人类活动则主要考虑农业活动、土地利用方式等。
3. 评价模型与方法选择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合适的评价模型与方法进行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综合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度分析等。
本文推荐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价,该方法能够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客观反映地下水污染风险。
4. 评价结果分析与解读根据评价模型与方法得到的结果,对天津市各区域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进行分区分级。
分析各区域的风险来源、影响因素及潜在危害,为后续的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三、天津市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应用1. 政策制定与规划通过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可以为天津市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如制定地下水保护政策、污染防治政策等,以降低地下水污染风险,保护地下水资源。
同时,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参考,合理规划工业布局、生活区等,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2. 企业管理与监督对于工业企业而言,通过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可以了解其生产活动对地下水的潜在影响。
地下水污染防治综合决策中的风险评估与管理地下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水资源之一,然而,由于工业、农业和城市发展等活动所引起的污染,地下水面临严重的威胁。
因此,在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中,风险评估与管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地下水污染防治综合决策中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涉及到对潜在污染源的识别和分析,对污染传输的模拟和预测,以及对风险的评估和管理措施的制定。
通过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与管理,可以更好地保护地下水资源,维护人民的饮水安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风险评估与管理首先需要对地下水污染源进行准确的识别和分析。
通过对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的源头进行调查和监测,可以发现潜在的污染源,并对其污染物种类和浓度进行分析。
此外,还需对污染源的空间分布和活动状况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对地下水的潜在威胁程度。
在污染传输的模拟和预测方面,风险评估与管理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值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对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传输规律进行模拟和预测。
通过模拟可以确定污染物的扩散范围和速度,预测其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程度。
这为制定合理的管理策略提供了依据。
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是确保地下水污染防治有效的重要手段。
针对不同的风险等级和地下水环境特点,可以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工程控制和非工程措施。
工程控制主要包括建立地下水监测网络,监测和控制污染源的排放,采取隔离措施,如盖板和防渗墙,以减少污染物的输送到地下水。
非工程措施则主要包括推动环境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以及加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此外,风险评估与管理还需要考虑环境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
环境风险主要是指地下水中的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如对水生物的毒性作用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人体健康风险则是指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如致癌物质和重金属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影响。
在评估风险时,需要全面考虑这两个方面的风险,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和防治措施。
综上所述,地下水污染防治综合决策中的风险评估与管理在保护地下水资源、维护人民饮水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附件1: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工作指南(征求意见稿)2014年3月目次第一章总则11.1编制目的11.2适用围11.3编制依据11.4术语与定义21.5指导原则31.6组织编制单位3第二章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4 2.1建立清单42.2确定重点调查对象52.3第一阶段地下水环境调查102.4第二阶段地下水环境调查初步采样方案112.5第二阶段地下水环境调查详细采样方案172.6第三阶段地下水环境调查192.7地下水质量评价和污染现状评价202.8地下水污染问题和成因分析22第三章质量控制233.1总体要求233.2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设质量保证233.3样品采集质量控制253.4实验室样品测试质量控制283.5质量控制资质管理31第四章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建设33 4.1建立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数据库334.2建立数据采集与评估系统334.3编制成果图件334.4构建信息平台34附录 A(规性附录)清单表格35附录B(规性附录)基础信息表格58附录C(规性附录)地下水测定指标117附录D(规性附录)土壤测定指标125附录F(规性附录)水文地质分区代码表129附录E(规性附录)地下水监测分析方法131附录F(规性附录)地下水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指标——测定值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允许差139附录G(规性附录)矿山代码表144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工作指南(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1.1 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关于开展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的通知》,推进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增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规性,根据《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国水污染防治法》、《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与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编制《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工作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
1.2适用围本指南适用于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典型污染源周边的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价,可供其他污染源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价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