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少年社会工作

青少年社会工作

青少年社会工作
青少年社会工作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青少年的概念与特征:①概念:一般来说,青少年是指身心加速发育直至完全成熟阶段的人群,或者说是介于儿童与成人之间的一个过渡年龄阶段,年龄一般在14-25岁之间(可后延至30岁)

②青少年本质:成长性和基础性,发展性. ③青少年观:青少年观问题是一个关于青少年的社会定位问题,它是对青少年群体和每一个青少年个体社会本质的认识。

传统青少年观特征:青少年在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里都处于一种附属地位。

当代青少年观:功利观认为青少年是社会客体,权力观认为青少年是能动的主体。

社会工作中的青少年观:一种以青少年为本的青少年观。

◆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征:

(1)生理特征(出现生理困扰):①体像与体态烦恼;②第二性征的困扰;③性发育和成熟

(2)心理特征(心理上的“暴风骤雨”期)①心身发展快速而不均衡;②自我的同一和矛盾;③依恋关系的变化;④认知的变化

◆青少年期几个特别要素的发展:

1、青少年智力的发展

2、青少年情感的发展

3、青少年的情绪模式及其发展

4、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二)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指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动机需求、兴趣爱好,以青少年为工作对象,以科学的、专业的服务方法为手段,解决青少年问题,促进其全面发展,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社会工作领域。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①全体青少年:广义社会工作,涉及青少年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各个方面;②问题青少年:狭义社会工作,针对“问题”与偏差青少年的补救性服务。

二、为什么要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为什么要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微观上看:个人发展的需要;宏观上看:社会发展的需要。(二)青少年问题

1.青少年心理和情绪问题:焦虑、紧张、抑郁、恐惧、强迫、对立行为、多动、进食障碍、睡眠障碍等

2.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游戏、过度沉溺网络中虚拟的角色

3.青少年犯罪问题:犯罪率上升:盗窃、抢劫、伤害、绑架、敲诈勒索、吸毒贩毒等

4.家庭矛盾冲突,亲子关系失衡:边界不清,父母过度保护;关系疏离,父母不闻不问;单亲家庭,家庭结构不完整

5.失学失业问题:失学,辍学、就业难

6.其他问题:道德品质、生活方式、人际交往、弱势青少年权益保障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容分类:

1. 发展性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需要,提供社会资源,协助正常发展而涉及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2.治疗性、矫正性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针对已经发生问题之青少年的个人、家庭、社区环境的不良因素而提供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3. 预防性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针对青少年个人及其家庭、学校、社区现况而开展的青少年社工服务(四)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核心基础:接纳、不批判、尊重、保密、个别化、服务对象自决◆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是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手段:个别辅导、角色扮演、小组游戏、技巧训练、集体活动

◆“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视角

◆青少年社会功能的改善和提高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目标

(五)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原则:尊重青少年的价值与尊严、接纳与关爱青少年、注重青少年的个体需求、协助青少年具备适应社会变化不断成长的能力

【第二章青少年发展的有关理论】

?进化论的观点推动了人们对行为个体发展过程的研究,给青少年工作和研究一个视角,即从生物进化的观点去认识和理解青少年的行为;可以给青少年社会工作一个命题,即

如何帮助青少年适应环境,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霍尔的复演论认为,婴幼儿期是在重现人类发展初期的“似猴”阶段,感官与动作的探索对个体的发展最为重要;儿童期则是狩猎时代的再现;少年期是人类进化中农牧社会的反映;青年期则是狂暴与冲突,风暴与压力并存的阶段,复演20世纪以来人类所处的骚乱状态。

面对儿童的工作,对应的理念为爱;面对少年的工作,对应的理念为虔诚;青年时期充满不安和躁动,

(二)生长顺序和时间理论

?

?英国生物学家丹纳是生长顺序和时间理论的代表人物,进行“哈本顿成长研究”,重点探讨青少年,特别是进入青春期以后生理发展的顺序、类型和变异的情况;

?认为青少年工作者需要了解和熟悉青少年各个时期生理发展的规律,掌握各个阶段的发展特征,帮助青少年对自己作为一个成长中的生物体行程正确认识;要认识青少年生理发展的差异性,帮助青少年克服(三)发展螺旋论与遗传学说美国著名生理学家格赛尔

导的成熟才是成长的基本机制; 2.成长是像螺旋一样,具有前进和后退的律动现象。顺境与鼓励可能促进青少年的发展,挫折和问题也可能造成青少年发展停滞; 3.各种基因组合影响着人的心理、行为、人格、智力、性取向等等多方面发展,因为遗传编码是多重的、世代的、独特的,其间会有变异和违常,这就造成了青少年发展的复杂性和差异性;

(一)人格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大于所处的自然的产物,人的生存环境与认知状态一样,决定着人的行为,用函数表示为B=f(P-E)。其中,B指人的行为,P指个人的一切内在事件,

(二)人格认知理论(又称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源论)

皮亚杰,这一理论的两个基本概念是基模和适应。

·基模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思考与动机的基本模式,基模的改变是学习的结果。

·适应是指当个体碰到新的情景,会用基模去解释这一情境,而后将解释结果融入原有的基模之中,从而引发基模的改变,促进个体的成长,个体知识的形成和获得是适应的结果。

?个体的发展共分四个时期:感知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三)人格的心理分析理论——精神分析学派

?人格的心理分析理论包含两个学派,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和以荣格为代表的人格派

1、无意识理论 :

?人的心理是由有意识和无意识构成的。意识只是心理结构中的一小部分。

?无意识又可以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

?荣格把弗洛伊德的无意识扩展到了整个人类群体范围内来讨论。他把无意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个人无意识,一部分是集体无意识。

2、人格结构理论 : 将心理功能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

?所有的行为背后都有动机存在,很多行为受制于不自觉的潜意识;

?弗洛伊德的理论强调,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中,认同作用对其社会化有重大影响,接受认同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心理历程,缺少这一环节,会造成个体发展过程的减慢、停滞甚至倒退;

?对个体成长和适应的研究中,一直很重视人的早年生活经验,认为儿童时期,个体会逐渐形成调节自我需要与现实条件之间的矛盾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会伴随个体走过一生;

3、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定义:个体在心理平衡受到干扰时,自我为了保持心理结构的平衡,即化解本我、超我和现实的矛盾冲突,所运用的心理策略和手段。

(四)人格的心理分析理论——人格派(理论要点)

◆人格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结构,各要素之间的作用错综复杂。从横向上看,可将其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或称为主观意识、主观无意识、客观无意识;

?人格动力,即个人的心理能量系统。这种系统能量遵循等值、均衡两个分配原则,进而构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流动方向,一为适应环境下的前行流动,反之为退行流动。后者会激活无意识心理;

?人格的具体成长包括两种相互交织的趋势,其一是构成全部精神活动的个体化,其二则是将个性的东西

(五)马斯洛的人本理论

?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说明人的本质特性、内在感情以及他们的潜在的智能、目的、爱好、兴趣等与人类经验相关的一切方面。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一理论反映出青少年发展的基本路线和方向,青少年的高层次需要是在不断发展着的;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一理论去解释和揭示青少年各种行为的内因。在青少年工作中,要满足或主动迎合一些必要(六)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

?

真诚、倾听、关注和无条件的爱是建立的关系的重点。 2.强调动员当事人自身的潜力,而不是靠挖掘潜意识或改变行为,他认为当事人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改自己。

?“自我”理论: 1.认为自我是人格的连续性、稳定性所赖以产生的最小单元。自我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现实自我,指的是人对于自我现状的知觉;一个是理想自我,指人对自己将要成为怎么样的人的理想;

2.认为人格结构的平衡一致,不是指人格各个部分之间、或特质与行为之间、或过去与现实机能之间的平衡一致,而是指现实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平衡一致 ;

三、社会学方面的理论

(一)与青少年社会工作有关的基本概念

(1)角色——在某一类型的社会制度中,某一社会成员被社会所期待的行为;是人的社会性的集中表现,可用来解释、评价社会行为的可预测性;在社会性行为方面表现出一定的行为定势,学习充当各种角色是青少年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青少年行为偏差在很大程度上往往会表现为角色的错乱或错位。

(2)角色冲突——是指某一种角色的有效表现和另一种角色的有效表现的直接冲突;青少年在学习充当各种社会角色时,也会遇到各种直接的、间接的角色冲突,并会在冲突中不断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3)角色紧张——角色紧张是个体在对某种特殊角色的相关行为的期待无法一致时,产生的心理状况,它是产生社会不适应问题的重要原因,通常发生在与某种角色相关的行为上。

(4)互动——分为合作性互动、竞争性互动和冲突三种;

?影响互动的因素主要是由规范以及由规则不协调而造成的冲突;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个体及团体间的互动是随时随地存在着的,没有团体间的互动,就没有青少年的正常发展,这种互动对于青少年社会性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5)规范——即一个维持这个社会秩序的工具,它是经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以及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形成的一种调整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团体与团体之间的社会关系的价值、传统、文化及适应能力,规范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6)社会群体——即人们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合成体,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单位。(初级社会群体、同龄社会团体。)

(7)家庭——建立在婚姻和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亲密合作,共同生活的小型群体,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和最小细胞,家庭是影响人类的生活和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

(8)社区——从人的行为的角度而言,社区实质上是一种影响人行为的重要社会结构,具有控制社区成员的行为价值观和规范的功能;

(9)组织——

(二)关于社会化的理论

?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化,就是人从出生到成长发育为一个社会成员,能够独立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人的社会化的过程,并不是个人单方面接受环境影响和受教育的消极被动过程,而是人的需要与环境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变化的过程.

◆关于社会化的理论:①继续社会化:即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社会化;

②再社会化: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犯有越轨行为后,被有关部门收容、强制性地进行教化的过程;

符号是一种能够体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东西,主要指具有象征意义的词句以及与

库利提出“镜中我”的概念指的是,个人的自我观念是与其产生互动的其他人对

个人可以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形象。“镜中我”有三个组成部分,一个是想象自己怎样显现于他人面前,二是想象别人对这样显现作如何的判断,三是

情境定义是所有“自我决定的”行为之先导,所有这类行为都依赖于它,人的

以这些定义为基础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就产生于这些情境定义中。所谓社会化就是个人接受社会定义

米德关于符号的意义出于关于姿态的定义,认为姿态是作为行动的一部分,并且是

成员均具有相同的意义,是在个体中引起的对他们的反应。

四、文化学方面的理论

(一)关于文化的含义:

1.思想道德文化,包括对世界的解释和基本的价值观;

2.科学理性文化,特指对人类和自然的规律的认识;

3.文学艺术文化,主要涉及到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4.社会习俗文化,指通过人们的生活方式的行为表现出的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在人类文化学看来,文化是保存特殊团体或社会的价值观、知识的容器。

·次(亚)文化——指拥有一些独特文化特质的团体表现出来的文化。

【第三章青少年福利政策和青少年福利行政】

一、青少年福利的概念与含义

(一)社会福利:

“补救型”的社会福利,即将社会福利看成是一种在常规的社会机制不能正常运转或者不能满足一部分社会成员某些较为特殊的社会需求时,而采取的应急措施,此时,社会福利的目标被定位为“为弱者服务”。“制度型”社会福利,即将社会福利看成是一个社会所必需的重要的社会职责和社会功能,主张以制度化的社会福利体系积极地为全体社会成员服务,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都获得发展的机会。

社会福利的发展轨迹:1.从解决社会问题到以人为本,维护社会公正;2.从以家庭为主体到福利社会化;3.

定义

专业科学知识以及具体行为等的总称。

狭义的青少年福利是指有特定形态的机构向特殊的青少年群体提供的一种特定的服务,服务功能倾向于救助、矫治、扶助等,本身具有残补性取向,是一种消极性青少年福利。

广义的青少年福利的对象是所有的青少年,这一类型的青少年福利具有发展取向,是一种制度性的青少年福利。

青少年福利的含义性质:

1青少年福利是一种哲理;2青少年福利是一种社会政策;3青少年福利是一种社会机制建设;4青少年福利是一种社会行为。

(三)青少年的福利需求:1、获得基本生活照顾2、获得健康照顾3、获得良好的家庭生活4、满足学习的需求5、满足休闲和娱乐需求6、拥有社会生活能力的需求7、获得良好心理发展的需求8、免于被剥削伤害的需求

二、青少年福利政策

(一)概念:是一套谋求青少年健康成长发展的方针或行动准则,其目的在于促进所有青少年的幸福;青少年福利政策的内涵包括青少年需求的满足、青少年权利的保障及青少年保护工作三个层面。

广义上讲,青少年福利政策可指一切涉及到青少年福利的活动和政策立法,包括医疗政策、教育政策及未成年人保护立法等各个方面;

狭义而言,仅从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角度探讨,则指涉及青少年生存环境状况的、地区性的、针对儿童的问题及需要而提出的有利于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政策保障;

◆青少年福利政策包含三个要素:主体——青少年福利政策的主体是国家,它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具有法定的权威性。目的——青少年福利政策的目的是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展和价值实现。强制性——青少年福利政策是国家用法则、法规、办法、条例等方式对社会及青少年自身的约束,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

◆青少年福利政策的内涵:明确政府在青少年福利上的主体地位和主导性原则;明确在政府的主导作用下,各职能部门在青少年福利上的责任和义务;明确全社会对于青少年的责任,社会的所有成员和机构都负有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责任;确保青少年基本权利,包括生存权、发展权、被保护权和参与权,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三、中国青少年福利政策

·我国青少年福利政策现状之:内容组成——青少年的基本权利及相关保护政策;青少年教育及相关服务政策;青少年劳动就业及相关服务政策;青少年居住及相关服务政策;青少年健康及相关服务政策;青少年社会保障及相关服务政策。

·青少年福利政策现状之:法律形式

1、国家基本法的形式,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具体方面的法规形式,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

3、专门对青少年实施保护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等;

4、对涉及青少年福利的有关机构和部门的规定,如《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小学勤工俭学暂行工作条例》、《儿童福利院工作条例》等;

5、对特殊状态的青少年实施保护的相关法规,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少年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等;

政府机关或公共团体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全发展与正常生活的行政过程。青少年福利行政的概念有三个要素:①行政的主体是社会各类涉及青少年的机构②青少年福利行政的目标是促进青少年的福利③青少年福利行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福利行政过程(内容)简列:1计划:负责制定服务计划;2组织:建立、完善儿童青少年组织;3人事:负责服务组织人员的招聘、培训等;4 财务:管理组织内部财务资源;5 协调:协调与控制服务组织;6监督:督导与激励服务组织的具体工作;7评估:评估服务机构和项目。

(四)我国主要的青少年福利行政系统:

1、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

2、民政系统

3、共青团系统

4、妇联系统

5、各类青少年社会服务机构【第五章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容】

一、针对青少年群体的宏观的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推动有关青少年的立法:

·目标——针对青少年需求和问题的各个方面,加强完整的青少年法律体系的建设(法律界定和司法保护,教育权,健康权,劳动就业,福利服务,社会保障等);

·手段——从社会工作研究角度:直接向青少年进行调查,研究青少年的需求;通过多种渠道,对青少年的社会问题和社会中的青少年问题进行研究;对现有的有关青少年法律进行研究疏理,确立需求;从青少年社会工作行政角度:通过行政的、社会舆论的、法律的渠道反映青少年需求;在国家权力机关提出关于青少年的立法的动议和议案;在实际工作中,推动已颁布法律法规的执行。

(二)在青少年问题上为政府提供资讯和建议:

了解青少年的基本状况、青少年需求、青少年社会问题和社会中的青少年问题;针对青少年问题某一方面进行了解、调查,研究对策,提出方案,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对于行政性的和社会性的青少年问题和事务作出评估,提出意见等。

(三)促进青少年的健康:饮食方面;医疗方面;居住条件。

(四)推动青少年教育:宣传、推动、监督义务教育法的落实;帮助失学儿童重返课堂;提高家庭教育

的质量;大力加强职业教育;推进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面向青少年解决青少年学习做人做事的相关问题和困惑。

(五)监督、维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环境的整体建设;对危害青少年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行为实施日常的监督;打击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现象和行为;加强社区建设,建立社区青少年服务的完整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的舆论氛围。

(六)为青少年创造娱乐休闲的各种条件:反映青少年文娱活动的愿望及要求,敦促政府制定文娱政策;研究青少年文娱的需求等,为政策制定、社会文化建设等提供依据;用政府投资或社会资助修建更多的青少年娱乐场所;推广有益有趣的青少年休闲娱乐形式;开展多种多样的青少年文化娱乐活动;帮助青少年个体在娱乐中学习。

(七)促进家庭建设,推动青少年发展:加强家庭建设,促进家庭功能的实现;监督、推动家庭中对于青少年权益的保护;推动全社会对于婚姻恋爱方面知识的宣传普及;推动政府和全社会建立相关机构直接为家庭建设提供包括必要帮助;推动社会开展针对亲子关系和青少年教育方面的服务。

(八)保护青少年权益:推进保护青少年的立法,监督、推进法规的执行;运用多种手段,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对于社会上侵犯青少年权益的人和事进行监督和打击;代表青少年团体及青少年个人通过多种形式维护自己的权利;为青少年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帮助青少年学会依照法律法规实施自我保护。

(九)面向全社会代表、宣传青少年:在社会生活中以各种方式代表青少年群体的利益;反映青少年利益,影响政府相关决策;代表青少年参与包括行政事务和社会性事务的活动,反映他们的的要求;通过代表青少年参与法律诉讼等形式,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全社会对于青少年的认识和了解。

二、直接面向青少年的具体、微观的青少年工作

(一)成长发展辅导

1.生理健康辅导——饮食习惯;生活习惯;青春期生理发育的辅导;常见疾病的防治;对自己作为自然生物体的正确认识。

2.学业辅导——正确学习目的的确立;学习兴趣的激发;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智能开发;学习技巧和能力的辅导;不良学习因素的矫治;升学、考试指导;继续教育项目选择、考试准备、日常学习状态的辅导;学习压力缓解的辅导;家庭及父母与青少年学业发展关系的辅导;对严重不良学习行为的矫治;

3.心理健康辅导——(1)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对自己对他人都持肯定态度—;悦纳自己;悦纳社会。(2)认知与智力的发展:思考问题时考虑各种可能;能够透过假设来思考;发展系统化而又抽象的思考能力。(3)情绪与兴趣的发展:将行为规范逐渐内化,增进自我控制的能力;将破坏性的情绪表达方式,转变为无害的纾解方式;在情绪上逐渐独立;拥有正确的性观念,避免情绪问题;走出自我中心;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增进认知评价和判断能力;承担责任,不逃避问题及冲突;避免过度的情绪反应。

4.人际交往辅导

(1)在交友中反思待人接物、处事之道:设身处地,感同身受;保持客观;传达感受。

(2)异性交往:

异性间的交往十分必要:学会两性沟通;更清楚地认定社会性别角色;两性性格互补;

异性间情感沟通的困惑:取舍的困扰;环境压力;自我意象的困扰;单恋、失恋或其他;性关系发生前后的困扰。

(3)团体交往:

①与人相处的重要性:成长的需要——隶属的需要、相互依存的需要;在团体中实现自我——学会领导、学会遵从;现代社会生活必备的素质和技能——处理社会冲突和矛盾。

②不拒绝团体——无所归属的人难以生存:要自我充分发展,最好从团体中去发展;要了解一个人,最好从团体中去了解;要改变一个人,最好从团体中去改变。

4.理想、道德、价值观发展辅导

成长发展辅导的核心内容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理想包括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等丰富的内容。

价值观是对于世界认识的基本尺度,它反映在人的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做人做事处处都有价值为根本。道德在内容上回答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问题,在构成上包括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两个方面。

5.青少年休闲娱乐方式辅导:选择健康的娱乐休闲方式;提供健康的娱乐休闲环境和场所;组织团体活动,推展好的娱乐活动;矫治不良休闲娱乐习惯的青少年行为;打击社会的不健康娱乐行为。

6.自我形象塑造:形象是靠自己塑造的;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人;形象塑造的标准是主观与客观的一致;气质——活泼自然、温和体谅、优雅大方、谦恭有礼、言语有度。

(二)青少年职业训练和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实际上是青少年生涯发展与规划的辅导——自我发展目标的选择;职业素质的科学测试;对各种职业的了解和认识;对多种职业的实践体验活动;针对职业需要,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相关素质;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和各种适应性技能;自我推荐、面试等技能;职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

(三)贫困青少年的救助:帮助其完成义务教育;解决生活困难;提高其素质;促进其就业;形成青少年间的互助;动员社会力量,争取资源,从资金、物质、文化等多方面援助贫困青少年。

(四)学生辍学问题的的防治

1学生辍学类型:家庭低收入;过重的学习压力;沾染社会性不良行为;

2学生辍学的原因: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

(五)适应不良行为的辅导

适应不良行为的类型

◆外攻击行为:(一种自我专断的倾向,常以牺牲他人为目的,行为上表现为打架、暴力、破坏、凌辱等,对社会具有破坏性)——价值认识上的矫治、情绪上的疏导、成长环境的改变、行为习惯的转化等;

◆内攻击性行为:(一种自我否定的倾向,表现为自责、自卑的情绪和自残、自虐甚至自杀等行为)——心理诊断、主因分析、生命教育、情绪疏导、行为监控等;

◆说谎与逃避◆不遵守、破坏纪律◆过度依赖◆癖瘾困扰

(六)青少年犯罪矫治:司法保护;价值转化;心理情绪疏导;行为习惯矫正;学习提高与生存技能培训;周围环境的建设;职业介绍与生活指导;回归主流社会的必备准备;政策建设;

——学习辅导与生存技能培训;心理情绪发展辅导;回归主流社会所需心理及技

家庭支持性服务,主要形式为家庭补助;家庭寄养,包含三项特点:在家庭

;机构教养。

少年解决困难和问题,并预防产生新的困难和问题;

(二)青少年个案工作的要素:

①青少年个案工作者②青少年个案工作的对象③青少年个案工作的方法:一方面,直接启迪青少年发展的需求,帮助其调整心理情绪状态,激发发展的潜能,辅导其正常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向青少年提供社会资源,改进其遭遇和社会处境,促进青少年的改变和成长。

④青少年个案工作的目标:解决具体的问题,应付眼前的困难是低层次的目标,有利于青少年的发展是

工作对象具有较强的差异性和复杂性;②工作必须讲究方法的科学性与技术性;③④坚持过程的系统性;⑤工作具有扩展性。

①心理分析理论:

少年工作来说,主要是在其人格认知出现偏差时注意对其各种欲望的合理满足,促成宣泄,尽量避免各种形式的发展固着。

②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受制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识中的本能,青少年不良行为主要是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青少年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使其行为得到正确的、理性的指引。

③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反应,不适当的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不适当的反应,社会工作的任务就是要帮助青少年学习和掌握恰当的反应模式。

④社会系统理论:把人与生活环境看作是由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各种元素所组成的系统整体,协调或均衡

该系统运行与维持的基本条件,是个体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社会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帮助恢复各个子系统或元素之间的均衡关系,使它们能够重新有效配合、相互协调,强调外部社会性力量对青少年本身强大的影响力。

⑤标签理论:认为许多人之所以成为“有问题的人”,是与周围环境中的社会成员对他及其行为的定义过程或标定过程密切相关的,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一种重新定义或标定的过程来使那些原

1

(3)制定目标与计划(4)提供服务与治疗(5)结案和总体评估

2

要致力于努力地改善环境,促进青少年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帮助青少年实现在客观环境与主观印象上的平衡。

(2)危机调适模式——要力求清晰地了解引起危机的时间或原因,找出可用的资源,缓解青少年的不适,并努力引导其适应新的环境,有意识地提高其自我调适的能力。

(3)行为修正模式——因为青少年正处在行为模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使青少年在行为训练上获得情绪、理智上新的平衡与协调。

(4)结构家庭疗法——以家庭作为治疗单位,以改变与家人的交往方式为目标,运用系统理论、学习理

1、情境配合:

2、检讨、建议与追踪辅导:检讨与建议实际属于结案的准备工作,它存在于个案工作开始后的整个过程;追踪辅导是在结案后,工作者出于负责任的心态以及对青少年行为稳定性不够的考虑,所采取的类

:青少年团体(小组)是指由青少年所组成的小团体。

★几个基本要素:1.团体的成员是二人以上的青少年;2.青少年团体具有多样性;3.青少年团体对于青少年的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4.具备内在的动力,来源于青少年个体对团体的认同、依附;5.

1、团体可以给青少年以情感慰藉;

2、团体可以使青少年获得生活的经验;3

①根据团体成员间亲密程度分为:初级团体、次级团体等;②根据团体的

③根据团体成员参与团体的程度可以划分为:志愿团体和强制团体;④根据青少年团体工作的目标可以分为:朋辈团体、成长团体、学习团体、治疗团体;(四)青少年团体工作的概念:是以青少年团体(小组)为对象,运用团体动力程序与团体活动过程设计技术,使团体中的青少年达到社会性的发展、行为的改变,实现青少年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进而促进整体社会中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五)青少年团体工作的要素

青少年团体(小组)工作的概念,包含有四个基本要素:

①青少年团体工作对象——青少年团体工作以识别、区分青少年群体的状况,促进青少年群体的正面发展,运用群体力量促进青少年个体行为的矫治和社会性发展,运用多种方法实现青少年与群体、与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等等方面为工作的重点;

②青少年团体工作的目标——以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特别是通过团体内外青少年间的沟通和互动来推动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为工作的目标;

③青少年团体工作的方法——要运用专业的技能和方法,如沟通,建立关系,发展小组核心,促进小组成员互动等等;

④青少年团体工作者——小组工作者在青少年团体中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他是青少年团体的指导,又是青少年团体的一员;

(六)青少年团体工作的基础理论:

①组织系统理论—系统理论把团体看成是由不同的互动因素所组成的系统;

②社会学习理论—人的行为是在对他人的行为观察和评价中学习得来的,运用社会学习理论,在青少年团体中有效使用奖惩手段,建立正面的舆论氛围,对于青少年社会行为的学习及改变特别重要;

③心理分析理论—以个人为工作的焦点,青少年团体工作必须探寻如何提高团体的凝聚力,以真正吸引青少年认同团体;如何在团体里形成良好的氛围,以使每一个青少年在团体里获得安全感;如何通过专业的服务,使青少年在团体里不仅学习到与人相处的技巧;如何运用团体来化解青少年个体的内心的消极冲突,解决青少年发展中的问题,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七)青少年团体工作的基本理论模式

1.互动模式——互动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系统论和场论,这种理论所研究和阐明的是团体中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而不仅仅关注个体,在青少年团体中,就是要通过建立团体目标,营造团体氛围,建设团体正确舆论,辅导团体运动核心等多种手段,形成青少年间的成长互动;

2.治疗模式——治疗模式以社会化理论和行为修正理论为基础,将团体作为一种矫正个人问题使之适应社会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把团体作为载体,为有行为或情绪问题的青少年提供一个团体的治疗环境,通过对团体内部的建设和专业的辅导,推动青少年在团体里与他人的沟通,促进青少年间的互动,是青少年社会工作最常用的专业方法;

3.社会目标模式——社会目标模式与前两种模式相比,注重个人问题解决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它以社会学理论为基础,强调社会系统与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认为个人和群体的功能失常问题在于社会自身功能的失常。

(八)青少年团体工作的具体工作模式

1.任务中心模式:这种模式是卡文首先提出的,它将个案工作中的任务中心模式运用到团体工作,在青少年团体工作中,这一模式关注的是青少年的发展以及问题的矫治,突出的是工作的目标。

2.过程模式:这种模式强调时间、过程和发展阶段,团体成员与发展的关系,也被称为发展模式。按照这种模式的青少年团体工作,工作的重点在于对于青少年团体发展阶段性的研究,以及团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于青少年个体的影响。

3.团体中心模式:这种模式重视团体对于成员的吸引,将工作的重点放在青少年对于团体共同利益的追求和相互认同上,并且通过这种认同的过程,逐步实现青少年的自我满足,提高它们的社会化程度。

4.行为模式:这是一种针对个人行为修正的工作模式。这种模式在利用团体中成员间的互动的基础上,是以青少年个体在行为等方面的治疗为工作重点。

(九)青少年团体工作的原则

1.对团体成员的个别性原则:必须认真了解团体中每一个成员的独特之处,研究它们的不同需求以及不同的问题。

2.对团体的个别化原则:青少年团体无论大小,都会有不同的需求,团体内部都会有不同的互动模式。

3.鼓励、调动团体成员积极性、主动性的原则:鼓励和调动团体成员主动、积极参与团体生活,是青少年团体工作的重要原则。

4.调动团体成员参与冲突的原则:帮助和鼓励青少年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在团体中遭遇到的各种冲突,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学习做人做事。

5.科学、专业地实施团体辅导的原则:不断适当修改团体过程,包括目标、工作方法,有区别地运用工作方案等;

(十)青少年团体工作的过程:①沟通;②互动;③控制。

(十一)青少年团体工作中的控制

1.规范:两种规范,一种是由工作者订立的、逐渐发展起来并明确写出条文的正式规范,另一种规范是青少年在团体生活中通过沟通和互动逐步发展起来的。

2.角色:利用角色进行社会控制,一是要恰当使用角色,通过团体里不同角色的分工,形成团体里动态的平衡;二是需要经常地与团体成员讨论他们在团体里的角色,帮助青少年学会适应角色,三是通过不同阶段、不同个性的青少年在团体中地位和角色的发展和变化,最终实现对社会角色的积极适应。

3.团体目标和内部情感:经过团体成员认可的目标不仅引导青少年的行为方向,而且会将青少年吸引在

适时实施组织活动,和青少年一起确立团体大小、团体目标、团体规则等内容。

②领导青少年团体的技巧:一方面要适度运用专业技能和权威,主道和主动推进团体的进程;另一方面

还要特别尊重青少年的主体性和互动性,让青少年成为团体的主人。

③介入团体冲突的技巧:社会工作者要认真研究,什么样的冲突必须介入,什么样的冲突应让其自生自灭,如何介入青少年的冲突,怎样有效影响冲突过程和结果等。

·与工作对象建立关系的技巧:

①了解认识团体成员和团体的技巧:建立关系首先要认识和了解团体中的青少年,认识和了解青少年团体,这就需要能够细致科学地观察判断每一个团体成员的需求以及面临的环境、每一个青少年与团体之间的关系、团体对每一个青少年的作用和影响、每一个青少年个性差异及发展的困惑与问题等;

②有效进行沟通的技巧:青少年间的沟通与成人的沟通有一定差别,也就需要很多细致的技巧;注重包括外在形式在内的情感环境的营造;精心设计青少年喜欢的活动,为每一个青少年提供在活动中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使用直接的、形象的的目标引导青少年,在目标追求中改变青少年间的关系等。

③与青少年建立关系的技巧:与青少年建立关系,除了要掌握一般社会工作者与案主的关系的工作技巧外,还需要针对青少年特点;同时特别注意对于青少年的尊重;在与青少年间的亲切关系中保持必要的、

以调动包括青少年在内的社区居民参与为重点,以营造社区内青少年健康成长发展环境和引导青少年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与社会形成互动为工作对象,动员一切社会资源,服务于青少年,促进社区健全发展。

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它的内在含义:

①社会工作介入手段——它表明了一种工作模式,即在调查研究社区需要的基础上,通过动员社区资源,争取外力协助,培养社区居民,包括青少年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以及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等方式,改善青少年的生活质量,解决青少年发展中的问题,最终提高社会发展水平;

②综合社会建设的一种方式——青少年社区工作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建设,是通过对社区内居民的发动,通过居民自助的力量,来达到为青少年创建一个安全、美好的生存环境的目的,其最终的结果,是对于社会的整体发展和建设的促进;

③蕴涵着的一种理念——青少年社区工作倡导的是一种现代社会理念,即自助、互助和自决的精神,主要通过自身的努力,而不是完全依赖政府、社会,来解决包括青少年发展等社会性问题,青少年社区工

1、有心理困扰的青少年23、行为偏差的青少年4、网络成瘾的青少年

5、无心向学的青少年67、品行不良的社区青少年8、有过罪错的青少年

1、以青少年发展为中心,不仅强调了在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二者之间的比重问题,而且回答了社区里成人利益与青少年利益孰重孰轻的问题,是青少年社区工作最重要的原则立场。

2、从社区实际出发确立工作计划——青少年社区工作必须注重社区环境的了解研究,制定出不同的工作计划。

3、组织教育服务的原则——一是将社区居民组织起来,采取共同行动,为社区里的青少年提供服务;二是将社区里的青少年组织起来,参与社区发展,和成人一道建设一个进步的、协调发展的社区。

4、青少年参与的原则——即发动社区里的青少年积极参与社区事务,通过对于社区里的各种力所能及的事务的参与,培养青少年对于社区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能力,并在改变社区

主要针对服务青少年的直接物化目标的建设,如在社区里新建和扩建公民馆,公共图书馆与博物馆、青年宫、教育中心,视听中心、体育与运动设施等。

②从非物质的、教育性服务入手——围绕社区里青少年发展的需求,为青少年提供综合的、全面的服务;

③从社区里青少年急需解决的问题、以青少年为中心的突发事件入手——围绕青少年问题、解决青少年问题为重点,一是社区里较长期存在的影响青少年发展成长的问题,另一类是突发性的青少年问题。

④从动员组织社区内综合服务的力量入手——青少年工作者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组织、联合、动员社区内各类社会团体和居民组织,整合社区里有关青少年事物的各种组织、机构和力量,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提供包括政策、机制、社会机构在内的各种各样的服务。

⑤从建设社区相关社会舆论入手——可以通过大众传媒等手段,通过宣传相关社会理念,影响社区舆论,介入社区青少年工作。

⑥从发动社会资源,争取社会力量入手——一是要从社会整体发展角度,为本社区青少年发展影响有关青少年政策,发展青少年事业,推动社会性青少年事务的发展;另一方面,是联系有关政府职能部门、

1.调查研究::社区的类型、青少年所面对的问题、社区可运用资源;

2.建立关系:青少年社区工作建立专业关系的对象:社区青少年、社区居民、社区机构和团体;

3.制订计划:个针对社区内青少年综合服务的计划就应该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在对一般正常成长青少年的服务以外,社区青少年服务还应包括对失足青少年的矫治服务等;

4.组织社区行动:社区里的关于青少年的行动除了具备一般社区行动的基本要素,如通过会议、宣传教育、协调机构、社区组织外,还应该注意体现青少年特征;

5.社区工作成效评估:内容包括:具体工作的直接成绩、对于社区整体青少年发展状况的影响、对社区其他方面的影响等;

(六)社区青少年服务项目实例:

(1)开展“接力助学”活动;(2)推动“手牵手阅读行动”;(3)实施爱心“1+3”手拉手互助活动(4)

(6)举办“大学生下乡支教”活动

少年有关的问题,了解社区资源、特别是能够服务于青少年的社区资源,了解本社区青少年工作的需要,收集了解与青少年有关的社会政策、包括总的社会政策、地区性法规政策、本社区的特殊规定等;方式:社区观察、社区调查、直接与儿童谈话、家庭访问、随机访问、文献分析等;

②建立关系的技巧——接触社区居民的技巧、家访谈话技巧、与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建立联系的技巧;

③动员、组织和活动的技巧——动员包括青少年在内的社区居民,制定目标、策划活动、调动争取资源、挖掘培养包括青少年在内的社区领袖人物。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方案

针对厌学青少年的服务方案 13级社会工作洪丽丽 学号:130302007

针对厌学青少年的服务方案 一.基本情况: 多年来,尽管国家教育部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学习—考试—升学”模式任然给青少年学生带来巨大的成长压力。“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被喻为“三重门”,是青年学生一路成长学习所必须经历的三道门槛。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青年学生表现出诸多不良反应,首当其冲的是厌学,厌目前青少年厌学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些表现为消极怠学,较隐蔽不宜在初期察觉,一旦发现时往往已患病多时了,如装样子,阴奉阳违,或是精神不振,容易疲倦,情况严重的甚至烦躁,影响到家庭关系或是师生,同学关系。有些表现为暴躁反叛,较明显。但程度也更严重,如长期不做作业,上课就睡觉,甚至逃课逃学,离家出走等等。 (一)厌学心理的表现 青少年厌学主要表现为讨厌学习, 对学习缺乏主动性, 被动地或者根本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具体表现在: 1.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走神、发呆,爱做与课堂无关的事,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精神不振,爱打瞌睡,一般不愿做作业,或者抄作业或找别人代抄。 2.经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有的干脆弃学出走。 3.学习无兴趣,缺乏求知欲、好奇心,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

被动、应付式地学习。因此学习无主动性、积极性,学习成绩和纪律表现差,而且有愈来愈糟的趋势。 4. 他们对各学科(或部分学科)的学习有畏难情绪,预、复习无恒心,心不在焉,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愿意花时间写作业;课外阅读等学习活动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不愿意参加考试;经常去网吧,听歌、玩手机游戏等;甚至为躲避学习离家出走、自杀等等 (二).青少年厌学的原因 青少年产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客观原因以及学生自身方面的主观原因。 1.客观原因 (1).社会环境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大量西方思想文化的引进,难免精华与糟粕俱来,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文化也对学生的学习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着思想还不成熟的青少年。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但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社会生活中那些不良风气、错误的舆论导向,特别是一些腐朽、堕落生活方式的浊流,无时无刻不在腐蚀着学生那本就经不住诱惑的意志,。 (2).家庭环境影响 学生的学习,除了学校,很多事情是和家庭分不开的,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学习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家

青少年社会工作解读

《青少年社会工作》 青少年社会工作——18岁-23岁青少年心理问题 研究报告

青少年社会工作——18岁-23岁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2012年6月份,通过专升本考进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李某在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时候,因为作弊被抓住。学校根据相关规定给予李某相应的处罚之后,李某采取自杀行为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失望。此次事件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所以,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已成为当前的迫切任务。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1、当代青少年时期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时期,更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由于学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认知结构的不完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对社会和家庭的高度依赖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会遭遇到更多的挫折,因而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若暂时性的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排除,便会产生不良的反应,很可能影响以后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会酿成日后难以挽救的心理疾病。现代医学越来越证明,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社会主义经济急需德才兼备、身心健康、具备综合素质的高级人才,而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心理方面稳定的内在特点,是其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大学生求知与成长的过程也是其心理发展的过程,换句话说,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大学新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是抗拒诱惑、承

青少年社会工作 教学大纲

《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青少年社会工作(Adolescence Social Work) 课程编码:6375F013 学分:2 总学时:36 说明 【课程简介】青少年社会工作是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方向课程之一。该课程从儿童与青少年的概念界定、儿童与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特征、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儿童青少年问题、组织以及儿童与青少年社会福利等方面,系统地解读了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内容,从倡导性工作、发展性工作、治疗性工作三个维度详细介绍了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 【课程性质】《青少年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方向课。 【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能够对儿童青少年群体有更为深入、敏感、专业地认识,掌握儿童青少年群体的需要、问题以及指导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的理论;熟知儿童青少年福利政策及相应的组织;在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针对常见的儿童青少年服务对象开展倡导性、治疗性、发展性的实务工作,为自己在专业领域的深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先修课程要求】社会工作概论、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 【能力培养要求】要求学生具备学习主动性,能够从专业角度关注青少年问题,能够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展视野,以便深化所学知识。特别是要关注相关社会政策,了解当前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般不要求学生深究相关理论,但要求学生能够结合社会现实分析问题。在课堂讨论和课外实践中,要求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安排,以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务工作的技能 【学习总量】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28学时,实践8学时。 【教学方法与环境要求】本课程采用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例一 小玲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你作为社区家庭服务中心的社会工,了解到社区内像小玲家这样的隔代教养家庭(即祖父母抚养孙子女)越来越多,请针对这类儿童的需求情况,拟订一份社区服务方案。 答题要点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隔代教养是由于社会的整体变迁而产生的,例如人口结构老龄化、独生子女政策、家庭结构愈加核心化、妇女劳动率提升及夫妻双职工等原因,造成儿童无人照顾,加之又缺乏政策的支持,所以才造成这样的情况。生活在隔代教养家庭的儿童可能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需要。 (1)爱与关怀的需要。隔代家庭教养的产生往往由于年轻父母需要在工作中投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对于孩子的关爱、抚育、管教和照顾时间大大减少。然而,对儿童期的孩子而言,建立对父母安全的依恋可以发展儿童的许多亲社会行为,促进其心理、智力和社会化的发展。 (2)交友和游戏的需求。隔代教养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是家庭的中心,在受到家庭保护的同时,更加需要与同伴合作,需要竞争的成长环境。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益的游戏活动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教育、道德形成、社会化发展等都产生积极影响。 (3)课业辅导的需要。由于隔代教养家庭中的儿童基本是与老人生活在二起,而相当一部分的老年人不具备辅导孩子课业的能力,也无处获得帮助。因此课业辅导也是一部分此类家庭中儿童所迫切需要的。 2.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隔代教养家庭儿童的需要,现设计如下社区服务方案 (1)方案名称:儿童群益 (2)方案目标:增强隔代教养家庭中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拓宽儿童的社会交往与活动范围,使其获得更优质的成长环境。 (3)方案实施策略: ①开展亲子关系活动,为隔代教养家庭中的成员提供亲子教育的指导性服务: ②充分利用社区学校的资源,定期开展儿童交友、游戏活动; ③成立社区志愿者队伍,定期为社区内儿童提供课业辅导服务。 ④方案执行:涉及整合社区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 ⑤方案评估:包括方案执行情况评估、家庭成员对各项活动的满意度、儿童对于相关活动的满意度以及效果评估等。 案例二 银燕幼儿园中二班周老师这半年多来,经常发现她班上的小朋友施巧巧身上有淤青,三天前,周老师在幼儿园门口还亲眼看见施巧巧的母亲张女士在打施巧巧,于是,周老师来到社区的家庭服务中心,要求社会工介入。如果你是一名专业社会工,请按照个案工作的进程设计一下社会工在各阶段的工作要点。 答题要点 在本案例中,求助者是幼儿园周老师,她反映的是班里小朋友施巧巧可能受到母亲虐待的情况。但需要注意的是,本案中的案主并不是求助者周老师,而是施巧巧及其母亲张女士。所以通过和周老师会谈、了解了事情的基本情况后,社会工需要拜访张女士,通过和她的会谈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开始个案辅导。 (1)接案阶段。社会工与张女士初次见面,了解此次会谈目的,社会工要运用同情心、尊重、真诚、具体等技巧以及接纳、非评判等原则和张女士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同时会谈选择一个安全、温馨、舒适的场所,这可以帮助张女士在放松的状态下说明事实,澄清事情。社会工初步了解问题的成因、程度、频度等。 (2)预估阶段。在现有资料的下,进一步全面搜集资料,和张女士一起确定问题与需要。资料收集可以从问题、人、环境三个维度进行考虑,同时关注张女士的优势与长处。根据现有的资料,可以初步判定张女士的问题属于心理和行为两方。心理方面的问题需要根据实际访谈情况而定,但可能是由于张女士的生活压力大,这既可能来自家庭事务也可能来自工作,故仍有待收集资料后,进行预估判断。行为方面的问题表现为负面情绪的宣泄,不适当的教育方式,例如打女儿等。此外,女儿施巧巧也可能需要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解析文本材料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 一、基本资料: 马艺,女,是一名初二的学生,近半年来常与不良少女集会,并参与打架斗殴,并酷爱网络游戏,天天沉迷于网吧,原来学习成绩还算可以,目前成绩一落千丈。父亲知道她的这一情况后,天天看着她不让她与不良少女接触,到网吧里看着劝她也无法将她劝回。后来,马艺不仅三天两头旷课,甚至经常一星期不回家,只愿意沉浸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现在,马艺的父亲天天在家看着孩子,即不能外出打工维持生活,马艺也不能正常学习。马艺的父亲很苦恼,找到社会工作者。 二、背景资料 马艺的父母已离异多年,她目前由父亲抚养,母亲另组家庭,生活条件不是很好,所付的生活抚养费很少,也不经常来看她。其父迫于生计,父亲四处打零工挣钱,没有时间过问马艺的学习,甚至她的生活也只是给她一些钱,让马艺自己做或者买些吃的。马艺与父母沟通得很少,平时也很少与长辈人群沟通,话语很少。从小生活很自立,在学习方面也很少让老师和家长操心。升入初中以后,学习压力大,学习很吃力,再加小艺非正常的家庭生活,很少得到家人的关爱,心理逐渐冷漠。与身边的老师同学极少交往,很少与人言语。由于无人看管,性格冷漠,她结识了校外社会闲散人员,觉得她们能给她关爱,找到了友谊。出于义气,也参与到她们的打架等不良事件中。

三、主要问题 案主的学习、家庭、交际面临困境,案主心理存在一些偏差,外显的安静和无所谓的态度是不熟的表现,只是为了掩饰内心的自卑。关键的一点是不敢于面对自己的现实生活。 四、问题分析 案主主要面临的困境有: 案主与不良人群交往,影响正常生活、学习;沉迷网游、难以自拔的现状;案主与父亲之间关系不良,亲子沟通存在障碍,以及案主对母亲冷漠的态度;小艺在校表现不佳,学业有困难,存在逃学等不良行为;家庭拮据的经济状况。 由于升入初中以后,学习压力大,再加小艺非正常的家庭生活,很少得到家人的关爱,心理逐渐冷漠,对生活和学生产生厌倦心态,矛盾,所以开始逃避父母的关爱,逃避同学;开始自卑封闭自己。进而在接触了网络之后,便很快的陷入其中。在精神上找到了依托,在行为上找到了新的逃避方式。我应该帮助案主认识到现实的真实性、不可更改性,以及现实的实质性一面,协助案主解开心结,坦然的面对自己,面对家庭和生活的现实。 五、理论基础 青少年个案过程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⑴青少年服务中,建立关系阶段具有主动性、外展性和技巧性的特点; ⑵青少年服务预估的焦点,既包括青少年的需要评估,也包括开展

青少年社会工作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指在专业的价值观指导下,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动机需求、兴趣爱好,社会工作者充分运用专业的理论、方法和技巧,以帮助青少年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恢复功能和获得全面发展的一种服务活动和服务过程。 主要内容 1 解决青少年问题。——学业辅导,偏差行为矫正,生活困难照料,越轨行为预防,人际交往障碍训练等。 2 推动青少年发展。——成长指导、就业辅导、生活方式辅导、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训练、领袖素质培养、自我发展训练等。 3 协助制定青少年政策。——在充分了解青少年需要的基础上,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更切合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政策。 界定 狭义的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种事后补救性工作,或称消极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以一般青少年,特别是发展发生偏差的青少年为对象,采取多种服务手段,纠正青少年发展偏差,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这种思想和模式在20世纪以前,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的早期体现得较为明显。 广义的青少年社会工作: 指社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工作对象是所有的青少年 内容上:包括文教、卫生、医疗、保健、体育、娱乐、社区、家庭服务、职业辅导介绍、婚姻服务、青少年权益保护等方方面面,涵盖了能增进青少年健全发展的各项措施; 功能上:能防范危害青少年发展因素的预防和保护措施;能保障青少年福利的措施;能协助青少年处理成长和适应过程中的难题的措施;能促进青少年发展潜能的措施,是一种积极的青少年社会工作。 概要 大致阶段 1、青少年阶段始于10-12 岁(青少年早期)终于21-22岁(青少年晚期) 2、大多数青少年对身体改变的关切程度比其它方面更高。 3、青少年时期较常用的药物为酒精、香烟等。 4、青少年的认同与混淆心理 5、青少年的自我中心特征: (1)挑战权威; (2)好争辩; (3)自我意识; (4)自我中心; (5)犹豫不决;

青少年社工服务中心组织机构及职能

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组织机构及职能一、组织机构 二、部门职责 (一)理事会理事会是机构的最高决策机构。 理事会行使下列事项的决定权: 1.修改章程; 2.决定业务活动计划; 3.负责年度财务预算、决算方案; 4.决定增加开办资金的方案;

5.决定机构的分立、合并或终止; 6.聘任或者解聘机构主任及其提名的机构副主任及财务负责人; 7.罢免、增补理事; 8.决定内部组织的设置; 9.从业人员的工资报酬。 (二)人事行政部 人事行政部负责机构内部人事管理和行政管理,传达上级指示,协助领导开展活动方案的审批等。 1.具体执行机构人事招聘、调动、辞退事务; 2.负责机构行政管理,员工档案管理、绩效考核管理; 3.负责来访接待、会务安排、文件收发及下达; 4.负责机构设备设施及物品采购、使用和管理; 5.传达并跟进上级部门及用人单位的指示、信息及意见; 6.落实机构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7.负责收集机构内部员工建议和满意度调查; 8.协调各部门行政关系,重大事务的跟进及协调; 9.办理上级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三)宣传策划部 宣传策划部负责机构战略规划、品牌策划等。 1.负责机构网站、简报、年刊、折页等宣传刊物的策划、设计; 2.与政府及相关专业部门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争取各种可能的信息资料和便利;

3.策划机构各项宣传活动,协助机构做好形象和品牌建设; 4.负责机构各部门及各领域对外宣传事务; 5.收集和分析行业信息,向上级部门提出机构发展建议; 6.办理上级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四)督导培训部 督导培训部负责理论实务研究、制定员工的培训计划,统筹一线社工的督导和培训工作等。 1.负责理论研究、实务服务开发; 2.制定机构年度督导培训计划; 3.组织员工参加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 4.统筹机构岗位和项目社工的实务督导工作协调; 5.定期走访服务单位,了解服务需求,提出有关建议; 6.加强机构与督导、督导助理的沟通; 7.负责组织实务交流学习小组; 8.办理上级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五)项目拓展部 项目拓展部主要负责项目的研发与拓展、课题研究等。 1.发掘社会需求,组织人员策划、撰写和申报项目和课题; 2.根据机构的拓展计划,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及可拓展的项目,收集、整理、分析并保存相关资料,为机构决策提供依据; 4.根据机构项目成本控制要求,负责拟定项目拓展费用计划,控制拓展成本;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青少年社会工作 课程编码:B0531121 适用专业及层次:社会工作,本科 课程总学时:36学时 课程总学分:2学分 理论学时:18学时 实践学时:18学时 先修课程:《社会工作概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应该重点掌握的实务课程之一。该课程主要讲述了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历史、青少年的特点和需要、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以及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实务领域。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内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征,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方法,青少年社会问题和具体的服务。通过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满足青少年需要,解决青少年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一)理论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 【教学内容】 青少年的界定;“青少年”的历史;青少年的权利;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要素;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历史。 【教学要求】 掌握青少年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了解“青少年”的历史、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历史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要素;理解青少年的权利。 【教学重难点】 青少年的界定;青少年的权利。 第二章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征 【教学内容】 青少年生理发展特征;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几个特别要素的发展(智力的发展;情感的发展;情绪的发展;自我意识;性意识的觉醒);青少年的成长矛盾和发展任务。

掌握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理解青少年的智力的发展、情感的发展、情绪的发展、自我意识和性意识的觉醒;了解青少年的成长矛盾和发展任务。 【教学重难点】 青少年生理发展特征;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 第三章青少年发展的理论 【教学内容】 生理学相关理论;心理学相关理论;社会学相关理论;社会工作相关理论。 【教学要求】 了解生理学相关理论;理解社会学相关理论;掌握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相关理论。 【教学重难点】 心理学相关理论;社会工作相关理论。 第四章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方法 【教学内容】 青少年个案工作;青少年小组工作;青少年社区工作。 【教学要求】 掌握青少年个案工作、青少年小组工作、青少年社区工作的含义、程序、模式、技巧;了解青少年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的目标;理解青少年个案工作、青少年小组工作、青少年社区工作的原则。 【教学重难点】 青少年个案工作、青少年小组工作、青少年社区工作的程序、模式和技巧。 第五章青少年社会问题 【教学内容】 青少年发展成长的主要问题;青少年问题的表现;各国青少年生存发展问题的概括。 【教学要求】 掌握青少年发展成长的主要问题和表现;了解各国青少年生存发展问题。 【教学重难点】 青少年发展成长的主要问题;青少年问题的表现。 第六章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上) 【教学内容】 学校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就业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流动青少年人口社会工作服务;婚恋与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青少年社会工作项目策划书

青少年社会工作项目策划书 篇一:社区青少年服务项目计划书 社区青少年服务项目计划书 一.服务立项 (一)项目名称: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二)服务对象:碧江区“社区青少年” (三)服务时间:(共一个月) 二.项目背景 (一)问题与需求评估 1、由于现在大多都属于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都比较溺爱,他们需要的任何东西父母都会满足,对父母形成依赖,导致很多青少年都不能独立自主,有些甚至变成啃老族,导致毕业后长期找不到工作,变成闲散青少年和失业青少年等。 2、现在很多家庭父母不是外出打工,就是家庭属于双职工家庭,父母都没时间管教孩子,与父母接触时间特别少,导致很多问题青少年的出现,同时也是对孩子缺乏管教,很多青少年沉迷于络暴力游戏,对法律知识的缺乏,导致很多青少年犯罪。 3、因为现在辍学的青少年越来越多,辍学后有的在社会上闲散着,出现了边缘青少年,同时导致很多社会问题比如:青少年犯罪。 4、由于我国的教育基本属于应试性教育,只重视学业,

不重视体育锻炼,很多青少年体质越来越弱,同时也养成很多青少年不喜欢体育锻炼的习惯,导致体质越来越不达标。 5、因为我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很多青少年家庭都比较贫困,形成了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 (二)介入理念与理论 1、社区青少年教育服务 我国社区青少年群体的一大特征是“无法就学”。所以,我们需要针对社区青少年的群体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合各种特征的科学的青少年教育。比如:道德观教育、法制教育、身心健康教育、价值观教育等。 2、社区青少年心理援助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心理上的暴风骤雨时期。如果青少年心理与生理上不同步发展,会导致心理发展的滞后。主要表现在认知偏差、情绪困扰、人格障碍、人际交往障碍等。需要我们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和自我认知;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情绪辅导;对已经出现人格障碍的青少年,及时进行矫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社区青少年提供和谐的生活环境。 3、社区青少年行为矫正 有些青少年容易表现出来一些行为问题,比攻击行为、络成瘾、吸烟酗酒、药物滥用、犯罪等,这些方面的行为表现。是他们成为了问题青少年和边缘青少年群体。所以我们

社会工作实务教案——青少年社会工作

第九章青少年社会工作 案例 王平(化名),男性,1985年6月出生,初中毕业,待业。沉溺于网络游戏,泡吧。家庭背景:案主家庭条件较为优越。父亲是一家建筑装潢公司的老板,时常在外地承包工程,在家时间不多,对案主较溺爱。母亲是家庭主妇,喜欢在外跳舞、搓麻将。案主的父母感情不太和谐,在对孩子教育问题上观念不一致。 案主生活经历:案主在读小学四年级时,随其父母从外地迁往上海,居住在徐汇区虹梅街道某小区,转学到徐汇区某小学。在外地读小学时成绩较好,后由于生活环境变化,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外面的诱惑增多,家境富裕,使其放学之余,常与同学一起去网吧玩游戏,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初中时进了一所普通中学。读初二时,被分在差班。这时的王平更无心读书,时不时逃课去网吧玩游戏,休息日更是整天泡吧。而且,在网吧里结识了一些“哥们”,为讲“哥们义气”还打过群架。好不容易读完初三,由于成绩差而未考上高中,其母认为职校、技校学习氛围不好,学不到什么东西而不愿让其继续读书。闲在家里无所事事,时不时和一帮“哥们”出去蹦迪、泡吧、下馆子。2002年5月与一位才十四岁的女孩在舞厅认识,后来发生了性关系,女方家长知道后以强奸罪将其告上法庭。由于当时未满18岁,后经调解、协商,案主家赔了女方一笔钱,女方撤诉才平息此事。强奸案发生之后,没有得到应有惩戒的王平并未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而因此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反而更加放纵自己,我行我素。 第一节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 一.青少年的需要 从发展的角度,我们可以把青少年个体的发展性需要作以下概括 1.接纳自己的身体与容貌,符合社会所规范之性别角色期望。 2.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 3.追求个体的情绪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其他人。 4.自食其立,寻求经济独立 5.对未来的生涯做准备 6.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 7.努力表现负责任的行为与追求理想和抱负。 8.对未来的婚姻和家庭做准备 9.建立个体的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 二.青少年的问题 1.青少年心理和情绪问题(表现为焦虑、紧张、恐惧、进食障碍、睡眠障碍、学习适应能力差等问题)。 2.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过度地沉溺于网络中虚拟的角色、网络犯罪行为等)。

2019初级社会工作实务考点_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2019初级社会工作实务考点: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方面 (1)思想引导:法制教育、公益服务、感恩教育、生命教育等。 (2)习惯养成:社会工作者开展行为治疗、规范教育及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现实治疗法——责任、现实、正确)。 (3)职业指导:帮助青少年培养正确的就业意识,提供就业信息服务,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 (4)婚恋服务: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帮助解决思想上、情绪上的困扰,为有需要的青年组织开展婚恋交友活动。 (5)社交指导:培养良好的交往动机和交往品质,提高合作意识和能力、沟通交往技巧和能力,进行社会关系调适。 2.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方面 (1)困难帮扶:帮助获得政府救济和保障以及社会资助和帮扶,培养自强自助的生活态度。 (2)权益保护:提供个案维权服务,耐心解答求助咨询,及时跟进并协调解决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事)件。 (3)法律服务:提供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咨询服务,帮助青少年增强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必要时帮助联系法律援助部门给予援助。 (4)心理疏导:缓解或消除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帮助青少年提高情绪自我管控能力,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特别关注特殊群体的心理关爱问题。 3.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

(1)正面联系:加强对闲散青少年的接触联系,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扶;加强对流动青少年群体的服务管理。 (2)临界预防:关注青少年向不良行为的转化边界,重视早期典型行为,及时预防;防止青少年与家庭和学校关系紧张、关系断裂,避免青少年不正常社会化倾向。 (3)行为矫治:通过进驻社区、学校、戒毒所、拘留所、看守所等工作项目,加强制度规则意识教育和法制底线教育,纠正和改变不良行为习惯。 (4)社会观护:协助公安、法院、检察院等单位开展取保候审观护帮教,附条件不起诉监督考察、社会调查等工作,帮助掌握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减少涉罪未成年人再犯罪。

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分析

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分析 一、基本资料: 丫丫,女,17岁,1米56,高二学生就读于某高级中学,爱好英语,沉溺于网络游戏。 二、背景资料: 丫丫父亲为国企工作人员,母亲是名主管,家境良好。目前丫丫跟爸爸和妈妈一起生活。家里有房有车,住在算是一个高档社区,家里比较奢侈。 三、主要问题: 1)自身问题: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不好,老想着玩游戏,而且经常通宵达旦得玩游戏。丫丫家庭优越,父母宠溺,自我要求低,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游戏上。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做事懒散。比较专注于自我感受,会谈些自己感兴趣以及自己擅长的东西,其余时间总是不说话。 2)家庭问题:望女成凤,期待和现实产生的差距让父母有所失望,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导致对丫丫的态度阴晴不定。父亲平时忙于工作,回家后看到案主玩电脑,经常对丫丫冷暴力,严重则打骂。母亲比较宠溺丫丫,只是希望丫丫要认真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对丫丫期待很高。 3)社会问题:与外界社会接触少,人际交往面不大,有基本的

待人接物的礼仪,但相对人情世故和换位思考缺乏,经常独来独往,表现出高傲的样子。 四、问题分析 1)家庭层面 家境优越,没有生活压力。,父母给予丫丫的总是最好的,有求必应。家里比较奢侈,没有节约意识。 经济条件好,没有意愿通过各种渠道去改变现状过得更好。 2)社区层面 丫丫所住的小区居民之间沟通很少,邻里之间很少往来丫丫就读的学校离家比较远,同学也都是放学后各自回家,因此回家后没有同学可以沟通。 3)社会层面 该家庭跟主流社会一样,存在着这样一种价值观:认为学习成绩是衡量一个孩子有无前途的唯一标准,同时以子女的成就来断定自己的成败; 4)优势视角下案主的能力/优势: 1、心态平和。重新认识和看待学习的问题,学习并不是光光成绩,更多的是一种能力和兴趣。 2、他其实也是一个守规矩的孩子,一般不做违反纪律的事情。 3、有意愿与家人保持一种很亲密的关系,比如丫丫看到妈妈做家务,会和妈妈聊天。 4、很聪明,会求助他人,英语成绩不错。

青少年社会工作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就是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青少年得概念与特征:①概念:一般来说,青少年就是指身心加速发育直至完全成熟阶段得人群,或者说就是介于儿童与成人之间得一个过渡年龄阶段,年龄一般在14-25岁之间(可后延至30岁) ②青少年本质:成长性与基础性,发展性、③青少年观:青少年观问题就是一个关于青少年得社会定位问题,它就是对青少年群体与每一个青少年个体社会本质得认识。 传统青少年观特征:青少年在社会结构与社会意识里都处于一种附属地位。 当代青少年观:功利观认为青少年就是社会客体,权力观认为青少年就是能动得主体。 社会工作中得青少年观:一种以青少年为本得青少年观。 ◆青少年得生理心理特征: (1)生理特征(出现生理困扰):①体像与体态烦恼;②第二性征得困扰;③性发育与成熟 (2)心理特征(心理上得“暴风骤雨”期)①心身发展快速而不均衡;②自我得同一与矛盾;③依恋关系得变化; ④认知得变化 ◆青少年期几个特别要素得发展: 1、青少年智力得发展 2、青少年情感得发展 3、青少年得情绪模式及其发展 4、青少年自我意识得发展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就是指根据青少年得身心特点、动机需求、兴趣爱好,以青少年为工作对象,以科学得、专业得服务方法为手段,解决青少年问题,促进其全面发展,进而促进社会与谐发展得一个社会工作领域。(三)青少年社会工作得服务对象:①全体青少年:广义社会工作,涉及青少年成长、发展过程中得各个方面; ②问题青少年:狭义社会工作,针对“问题”与偏差青少年得补救性服务。 二、为什么要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为什么要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 微观上瞧:个人发展得需要;宏观上瞧:社会发展得需要。 (二)青少年问题 1、青少年心理与情绪问题:焦虑、紧张、抑郁、恐惧、强迫、对立行为、多动、进食障碍、睡眠障碍等 2、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游戏、过度沉溺网络中虚拟得角色 3、青少年犯罪问题:犯罪率上升:盗窃、抢劫、伤害、绑架、敲诈勒索、吸毒贩毒等 4、家庭矛盾冲突,亲子关系失衡:边界不清,父母过度保护;关系疏离,父母不闻不问;单亲家庭,家庭结构不完整 5、失学失业问题:失学,辍学、就业难 6、其她问题:道德品质、生活方式、人际交往、弱势青少年权益保障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得内容分类: 1、发展性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针对青少年得生理、心理与社会发展需要,提供社会资源,协助正常发展而涉及得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2、治疗性、矫正性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针对已经发生问题之青少年得个人、家庭、社区环境得不良因素而提供得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3、预防性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针对青少年个人及其家庭、学校、社区现况而开展得青少年社工服务 (四)青少年社会工作得特点: ◆社会工作价值观就是青少年社会工作得核心基础:接纳、不批判、尊重、保密、个别化、服务对象自决◆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与技巧就是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得主要手段:个别辅导、角色扮演、小组游戏、技巧训练、集体活动 ◆“人与环境互动”得视角就是青少年社会工作得基本视角 ◆青少年社会功能得改善与提高就是青少年社会工作得主要目标 (五)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原则:尊重青少年得价值与尊严、接纳与关爱青少年、注重青少年得个体需求、协助青少年具备适应社会变化不断成长得能力 【第二章青少年发展得有关理论】 (一 ?,进化论得观点推动了人们对行为个体发展过程得研究,给青少年工作与研究一个视角,即从生物进化得观点去认识与理解青少年得行为;可以给青少年社会工作一个命题,即

社会工作实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九章青少年社会工作第二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思想道德品格辅导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品格辅导,主要基于青少年的道德发展规律及基本特点。 1.青少年道德发展的特点(1)道德相对主义。他们能够比较事物的差异性,思考不同的解决办法。(2)道德的冲突。在此阶段,青少年与重要他人的道德冲突明显增多。(3)道德上的知行不一。青少年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常常存在差异性。(4)与成人道德观念的疏离。青少年在此阶段不会被成人充分接纳,他们也不会认同成人的标准,因此代际间的疏离感会导致亲子冲突。 2.主要服务内容(1)帮助青少年形成对社会政治制度的看法。(2)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对自然、社会的正确认识。(3)引导青少年形成对各类事物和现象的正确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4)引导青少年建立正确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思维方法。(5)提高青少年对于道德理论和知识的了解。考试用书(6)协助青少年学会梳理道德情绪和自我认知能力。(7)协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并掌握自我控制能力。二.心理及认知辅导 1.青少年心理及认知的主要特点(1)心身发展快速而不平衡。(2)主要发展性任务是实现自我的同一。也就是说,使理想的我逐步接近现实的我,使自我意识达到积极的统一。(3)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得到发展。(4)独立意识加强,伙伴关系密切。(5)认知改变。例如学会自我批评、听取他人意见、思维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有很大提高等。 2.主要服务内容(1)辅导青少年了解和认识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掌握基本的心理发展知识;(2)辅导青少年掌握平衡心理发展的基本技能,提高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3)协助青少年开展良性的自我探索,实现自我同一性;(4)协助青少年发展健康的认知能力,促进个体新知能、创造力、思考判断力的全面提高;(5)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社会环境,促进青少年与环境的和谐互动。三.生涯发展辅导 1.生涯发展辅导的主要内容(1)生涯规划及生涯决策能力的培养。协助青少年学习界定问题、收集并运用资料,以提高生涯的规划和决策能力。(2)自我状况的了解及个人价值观的澄清。协助个体了解自我能力、兴趣等,并澄清个人的职业价值、个人生涯发展的状况。(3)合理选择的作出。学会根据个人特定的标准、生涯目标、社会要求,经过比较后作出适当的选择。(4)自身潜能的开发。发掘个人的潜能,适应快速变迁的社会与职业环境。 2.生涯规划的重点(1)自我认识:了解个人的潜能、智力、兴趣、人格特征等;(2)认识工作世界:对工作发展前景、就业与职业训练资源、工作机会的认识(3)确认自我的工作价值观:形成符合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生涯观念。(4)评估环境因素: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了解。四.就学就业辅导 1.学业辅导包括: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动机,提高青少年的学习自觉性;发展青少年的学习兴趣,扩大青少年求知欲;协助青少年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其学习能力;协助青少年掌握基本的处理压力的技能和方法等。 2.就业辅导包括:培养良好的就业意识,开展就业态度和就业技能辅导,为青少年择业提供直接服务等。五.生活方式辅导 1.协助青少年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 2.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提高青少年的闲暇娱乐质量 3.及时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协助青少年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六.人际交往辅导人际交往是青少年的重要生活内容,主要包括家庭关系、同伴关系、网络人际关系,其他人际关系等。作为青少年社会工作者,人际交往辅导可包括以下内容。 1.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交往动机和交往品质,使青少年的合作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沟通交往技巧等有良好提高。 2.拓展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其领导才能、社交礼仪、交往态度; 3.矫正和帮助有人际交往障碍和人际交往偏差的青少年。七.行为偏差及犯罪青少年矫正服务 1.行为偏差青少年矫正服务矫正和预防性服务包括:

青少年社工服务

“大手拉小手,青少年增能计划” 薛家岛山里社区居民大部分是山里村落拆迁户和外来务工租房户,相对其他社区地理位置偏远,北庄小学作为社区内的小学,教师队伍相对老龄化,孩子获取资源有限。“大手拉小手,青少年增能计划”旨在整合孩子学校、家庭、社区等资源,以大学生志愿者的成长陪伴、正向引导为核心,突出社会工作的增能理念,通过提升个人、家庭、学校能力,实现青少年全人正向成长。 服务内容: 1、个案结对 大学生社工以朋友的角色与孩子们建立关系,定期与孩子进行电话访谈、面交流谈及家庭访问。孩子们以大学生社工为榜样,社工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心理变化,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2、社工小组 根据孩子们的需求和性格特点,项目实施期间开展“情景剧社小组”和“开心国学小组”,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养。 3、社区活动 开展“暑假安全知识普及”、“奔跑吧,少年!”、“梦想青春演唱会”、“爸爸妈妈陪我过六一”等社区活动,提升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孩子、学校、家庭与社区的互动。 4、社工课堂 秉承尊重、平等、助人自助的基本理念,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画故事、轻松活泼的互动游戏、畅所欲言的分享讨论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开发学生潜能,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 5、社工小信箱 孩子们将学习、生活等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告诉社工哥哥姐姐,社工秉持专业理念和价值观,运用社工的同感、共情、尊重、真诚等专业服务原则,帮助孩子解决成长中的烦恼。

“爱在紫金山·四点半课堂” “小学生课后四点半”现象一直困扰着广大家长,放学后的管教真空成为家长最头疼的问题。“爱在紫金山·四点半课堂”将有需求的孩子集中到社区中来,社工组织开展“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生命教育”、“品格塑造”、“拓展训练”等板块,通过教师、大学生社工的成长陪伴,填补四点半课后孩子教育空缺,引导培育孩子积极健康心理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服务内容: 1、功课辅导 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免费给孩子们辅导功课,解决孩子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帮助孩子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孩子们以大学生哥哥姐姐为榜样,好好学习,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2、生命教育 社工根据专业《生命教育》课程,通过绘本故事、讨论、互动游戏等,以“自我认知与成长”、“成长中的人际关系”、“家庭学校与社会”、“感悟生命”四个板块,对小学生进行生命与成长的教育。 3、手工制作 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培养孩子们的价值成就感,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制作出来的小物品可以进行义卖,所得资金用来奉献爱心。 4、棋思妙想 大学生象棋协会的志愿者教孩子们下象棋,不仅有助于开发他们的智力,在游戏中能不知不觉地锻炼头脑,提高智慧。同时可以开发和增强儿童的记忆力、心算能力、想象力。 5、开心国学 国学老师带领孩子们通过背诵原文、理解内涵,通过学习学习经典、启迪智慧、完善品格,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其健全人格。

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

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 一、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定义 1、青少年年龄划分 什么是青少年?海内外对此意见纷纭。国内的《现代汉语大辞典》(1993年出版)对“青少年”这个条目的注释是:青年和少年,年轻的男女;台湾的《张氏心理学辞典》(1991年出版)对“青少年期”的注释是:由青春期开始到身心渐臻成熟的发展时期,女性自12岁至21岁之间,男性约13岁至22岁之间,儿童后期到成年期之间的大约十年时间称为青少年期。 根据上述章节提及的心理学家(如E.克瑞克森)划定的人生心理发展阶段,以及根据国内和国外的有关法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本书倾向于将青少年期视为从儿童晚期向青年期转变的一个过渡阶段,倘若一定要从年龄上加以划分的话,我们不妨把进入儿童晚年的12岁视作青少年的起始年龄,把法律上规定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和社会责任的年龄——18岁,视作青少年的终止年龄。当然,因各地的文化和环境的差异,这个年龄界线也可以延伸至22岁。但无论怎样划分,这一年龄的活动主体和儿童或青年相比较,身心发展、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动机需求、活动空间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面向儿童和青年的社会工作服务与面向青少年的服务,显然有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侧重点。

2、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定义 所谓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指在专业的价值观指导下,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动机需求、兴趣爱好,社会工作者充分运用专业的理论、方法和技巧,以帮助青少年解决问题,克服克服困难,恢复功能和获得全面发展的一种服务活动和服务过程。这个定义告诉我们: (1)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需要坚持社会工作的价值观。青少年期是人生的“多事之秋”,“反叛”、要求独立以及不断面临着“心理断乳”而带来的震荡,是这一时期青少年身心发展和社会成长的主要状态。爱出风头、标新立异、唯我独尊等等,也是许多问题青少年的主要行为特征。因此,要做好青少年的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就更加需要运用和秉持接纳、不批判、尊重、保密、个别化和当事人自决等的社会工作价值原则了。 (2)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需要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专业人员采用专业的方法和技巧。做青少年工作当然也需要说教和灌输,但是基于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行为特点,通过精心设计和安排,采用融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于其中的个别辅导、角色扮演、小组游戏、技巧训练、集体活动,等等,对青少年的启发、帮助和促进,效果就可能更加突出和理想。 (3)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需要从具体的事情做起。做青少年工作当然也要教导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但是远

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docx

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思想道德品格辅导 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品格辅导,主要基于青少年的道德发展规律及基本特点。 青少年道德发展的特点 (1)道德相对主义。他们能够比较事物的差异性,思考不同的解决办法。 (2)道德的冲突。在此阶段,青少年与重要他人的道德冲突明显增多。 (3)道德上的知行不一。青少年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常常存在差异性。 (4)与成人道德观念的疏离。青少年在此阶段不会被成人充分接纳,他 们也不会认同成人的标准,因此代际间的疏离感会导致亲子冲突。 2.主要服务内容 (1)帮助青少年形成对社会政治制度的看法。中华考试论坛 (2)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对自然、社会的正确认识。 ( 3)引导青少年形成对各类事物和现象的正确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

(4)引导青少年建立正确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思维方法。 (5)提高青少年对于道德理论和知识的了解。 (6)协助青少年学会梳理道德情绪和自我认知能力。 (7)协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并掌握自我控制能力。 二.心理及认知辅导 1.青少年心理及认知的主要特点 (1)心身发展快速而不平衡。 (2)主要发展性任务是实现自我的同一。也就是说,使理想的我逐步接近现实的我,使自我意识达到积极的统一。 (3)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得到发展。 (4)独立意识加强,伙伴关系密切。 (5)认知改变。例如学会自我批评、听取他人意见、思维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有很大提高等。 2.主要服务内容 (1)辅导青少年了解和认识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掌握基本的心理发展知识;

(2)辅导青少年掌握平衡心理发展的基本技能,提高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 (3)协助青少年开展良性的自我探索,实现自我同一性; (4)协助青少年发展健康的认知能力,促进个体新知能、创造力、思考 判断力的全面提高; (5)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社会环境,促进青少年与环境的和谐互动。 三.生涯发展辅导 1.生涯发展辅导的主要内容 (1)生涯规划及生涯决策能力的培养。协助青少年学习界定问题、收集 并运用资料,以提高生涯的规划和决策能力。 (2)自我状况的了解及个人价值观的澄清。协助个体了解自我能力、兴 趣等,并澄清个人的职业价值、个人生涯发展的状况。 (3)合理选择的作出。学会根据个人特定的标准、生涯目标、社会要求,经过比较后作出适当的选择。 (4)自身潜能的开发。发掘个人的潜能,适应快速变迁的社会与职业环境。 2.生涯规划的重点 ( 1)自我认识:了解个人的潜能、智力、兴趣、人格特征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