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5.36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提高学生构造数列的意识及探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公式探求过程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渗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及转化思想。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经历对公式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磨练思维品质,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思维的奇异美、结构的对称美、形式的简洁美、数学的严谨美。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公式的推导、公式的特点和公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公式的推导方法及公式应用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启发--- 探讨--- 建构教学相结合。

四.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故事回放:在古印度,有个名叫西萨的人,发明了国际象棋,当时的印度国王大为赞赏,对他说:我可以满足你的任何要求.西萨说:请给我在棋盘的64 个方格上,第1个格子里放1千吨小麦,第2个格子里放2千吨,第3 个格子里放3 千吨,如此下去,第64 个格子放64 千吨小麦,请给我这些小麦?

(二).师生互动,探究问题

问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西萨要的是多少小麦吗?引导学生写出小麦总数,

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会动手算起来,通过计算需要1+2+3+…+64=2080(千吨)

结果出来后,国王认为西萨胃口太大,而国库空虚,还是提个简单的要求吧!西萨说:国王,我希望在第1 个格子里放1 颗麦粒,第2 个格子里放2 颗,第3 个格子里放4 颗,如此下去,每个格子放的麦粒数是前一格麦粒数的2 倍,请给我这么多的麦粒数?

问题2:同学们,你们知道西萨要的是多少粒小麦吗?引导学生写出麦粒总数1 2 22 23263,同时告诉学生一个抽象的答案,如果按西萨的要求,

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数字啊!它相当于全世界两千多年小麦产量的总和.

问题3: 1,2, 22,…,263是什么数列?有何特征?应归结为什么数学问题呢?

探究一:1 2 2223263,记为S64 1 2 2223263……①式,

注意观察每一项的特征,有何联系?(学生会发现,后一项都是前一项的2倍)探究二:如果我们把每一项都乘以2,就变成了它的后一项,①式两边同乘

以2则有2S64 2 2223264••…②式•比较①、②两式,你有什么发现?

经过比较、研究,学生发现:①、②两式有许多相同的项,把两式相减,相

同的项就消去了,得到:S64 2641 ,老师指出:这就是错位相减法,并要求学生纵观全过程。

思考:为什么①式两边要同乘以2呢?(三).类比联想,解决问题

探究三:如何将结论一般化,设等比数列 a n ,首项为31,公比为q,如何求 前n 项和为S n ?

练习一:根据下列条件,只需列出等比数列 a n 的S n 的式子

(1) a 1=3,q=2,n=6, S n 二

⑶ 等比数列1, 2, 4,…从第五项到第十项的和 S= _____________ 例2:等比数列{a n }中,a 2=9, a 5=243,求S 4和S n ?

练习二: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q= 2,a 8=1,求它的前8项和S 8

(五)总结归纳,加深理解

探究四:在学生推导过程中,由

(1 q)S n a i qq ",得到 S n n a i a 〔q 1 q 对不对?

探究五:结合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 n =a i q n-1,如何把S n 用a i 、a n 、q 表示出来? (引导学生得出公式的另一形式)

(四)•例题讲解,形成技能

1111

例1求等比数列2,4,8,16 前8项和;

(2) a 1=2.4,q=-1.5,a

2 , S n=

引导学生回顾公式、推导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回答,然后老师再从知识点及数学思想方法两方面总结。

(六). 故事结束,首尾呼应

最后我们回到故事中的问题,西萨的第二个要求需要大约7380 亿吨小麦,比第一个要求更加苛刻,显然国王兑现不了他的承诺。同学们有什么办法帮助国王吗?让西萨自己去数他要的麦粒,事实上,假如他一秒钟数一粒,数完这些麦粒所需时间约是5800 亿年。

六. 课后作业

必做:P24 习题三第三题(1)(2)

七、教学评价与反馈

根据高二职高学生的特点、教材内容、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和启发性教学思想,本节课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我采用规则学习和问题解决策略,即“案例—公式—应用”,案例为浅层次要求,使学生有概括印象。公式为中层次要求,由浅入深,重难点集中推导讲解,便于突破。应用为综合要求,多角度、多情境中消化巩固

所学,反馈验证本节教学目标的落实。其中,案例是基础,使学生感知教材;公式为关键,使学生理解教材;练习为应用,使学生巩固知识,举一反三。在这三步教学中,以启发性强的小设问层层推导,辅之以学生的分析讨论并充分运用课件等教辅用具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教学服务于学生的思路,而且学生通过“案例—公式—应用”,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直观到抽象,不仅加深了学生理解巩固与应用,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