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待查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67 MB
- 文档页数:51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
……已破陈,即县之。
”“(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 B.楚庄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C.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 D.出现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并存的局面【答案】D【解析】解题时抓住关键词“即县之”,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和郡县制并存。
故选D 项。
2、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封制的理解。
材料中的封建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的是分封制。
其它是错误的,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
所以选A。
3、《孟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有关这段历史材料反映的制度表述不正确的是()A.天子与诸侯的关系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世代诸侯需由中央任命,诸侯国拱卫中央C.东周时期这项制度随井田制的瓦解而崩溃D.这项制度下土地的所有者与使用者是分离的【答案】B4、“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
”这表明宗法制的主要目的是()A.解决权利的继承问题 B.强化中央政府权力C.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 D.确保宗族内部稳定【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主要解决的是王位继承的问题,故A错误.分封制和宗法制对地方的管理具有松散性,地方具有明显的自主性.故B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主要是保证嫡长子的特权,故D错误.依据材料“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正确.故选D.5、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