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待查
- 格式:ppt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54
发热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但发热的原因却不尽相同,涉及的疾病也极其纷繁复杂。
还有部分患者长期发热,虽四处求医仍诊断不明。
因此,对长期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常被认为是最富挑战性的临床问题。
发热2周以内为急性发热,超过2周为长程发热。
临床上不少急性发热病例亦可延长至4周左右。
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其经典定义于1961年由皮特斯多夫(Petersdorf)和比森(Beeson)基于对100例患者进行的前瞻性研究所提出:①发热时间持续≥3周;②体温多次>38.3℃;③经过≥1周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后仍不能确诊。
相比之下,发热待查的范围要宽泛的多,但两者最后的诊断方法和难度是相似的。
随着技术的发展,国外对FUO的定义也出现了变化,主要表现为:检查时间有所缩短,对特定人群【例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粒细胞缺乏人群及老年人等】有不同的定义。
但在我国,经典的定义仍然是最常用和符合国情的。
发热待查常见病因及其构成变迁发热待查的病因包括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肿瘤性疾病及其他疾病,其中有部分患者虽然经过系统检查仍不能明确病因。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病房以收治FUO及疑难重症疾病患者为主。
他们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至2010年间收治的997例FUO患者的病因构成,其中,见图。
综合其此前对1985年-1989年间130例FUO病例以及2000-2003年间449例FUO病例进行的病因总结,绘制了26年间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变迁图,发表于《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clin med J)2013年第五期。
国外文献报道,感染、结缔组织病-血管性疾病和肿瘤是发热待查最常见的病因。
华山医院对1999-2009年十年间1558例FUO进行的分析显示,感染性疾病占全部病例的38%,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占30%、肿瘤占11%,仍然是FUO最常见的三大原因。
但与该医院1960-1980年间数据相比,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所占比例略有下降,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的比例有所上升,而无法最终明确病因的病例仍高达13%(图1)在这3大类疾病中,局灶性感染、结核、心内膜炎、成人斯蒂尔病、巨细胞动脉炎以及淋巴瘤较为常见,但表现各有其不典型之处。
发热待查的定义及相关概念一发热待查的定义:指发热持续2~3周以上,体温超过38.5 ℃,经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常规的实验室检查暂时不能明确诊断者。
二发热待查的分类A感染性发热(50%) B肿瘤性疾病(10%-20%)C风湿结缔组织病(20%-30%) D 最终诊断不明者(10%)三具体原因A 感染性疾病(一)病毒感染其特点:·畏寒、寒战等症状常较轻或无·血白细胞升高不明显(乙型脑炎、肾综合征出血热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除外)·自然病程较短,一般不超过2周·临床确诊仍依赖血清学检测或病原体分离编辑本段细菌感染1 局灶性感染如肝内及胆道感染、膈下脓肿、齿龈脓肿、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感染的部位来判断细菌感染:消化道、呼吸道、心血管等。
2 结核病·结核病是发热待查中最常见的全身性感染之一,近年来,国内外结核的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且结核耐药性问题也日益尖锐,不典型结核常见,粟粒性结核并非少见,且结素试验常可阴性,肺外结核约50%胸部放射学检查正常。
3 感染性疾病中发热性疾病还有伤寒和斑疹伤寒、疟疾、恙虫病、布氏杆菌病、钩体病等B 肿瘤性发热其特点是·全身中毒症状不甚明显;·以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白血病、肾上腺瘤、肝脏肿瘤及肠道肿瘤较常见;·大多实体性肿瘤出现发热病程较晚,热度也较低。
C 风湿结缔组织病及过敏性疾病1 风湿结缔组织病常见的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混合结缔组织病等。
诊断往往依赖病人特征性的关节、皮肤或血管损害表现,并结合相应的免疫学检查。
其中重点要注意的变应性亚败血症(成人Still病),其特点是: (1)·好发于年轻人,成年后有自愈倾向;(2)·临床表现与败血症极为相似,症状无特异性;(3)·一般以发热伴多形性皮疹为常见表现,可有顽固而剧烈的咽痛; (4)·糖皮质激素治疗有特效;(5)·诊断应慎重,须严格排除感染性疾病的可能2 过敏性疾病(主要是药物热)(1)致热药物:·较常见的有抗生素、磺胺类、异烟肼、丙基硫氧嘧啶、对氨水杨酸、苯妥英钠等;·实际上,任何药物都可以引起发热,包括哪些曾长期使用或以前曾使用过而未出现过问题的药物。
发热待查的临床诊断空军总医院感染内科周平一、概述:1、发热的定义:发热(fever,pyrexia):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使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反应。
当晨起休息时体温超过正常体温范围或一日之间体温相差在1℃以上时称为发热。
正常人体温范围:口腔温度(舌下测量)36.3~37.21℃,直肠温度(肛门测量)36.5~37.71℃,腋下温度(腋窝测量)36.0~37.01℃。
2、发热待查的定义:发热待查又称未明热或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
(1).发热持续2~3周以上;(2).体温数次超过38.5℃;(3).经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检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不能确诊(1周内)。
3、国外对特殊人群FUO的定义:(1)、HIV抗体阳性病人:体温大于38.3℃超过4周,其中住院病人热程超过3天仍不能明确病因者。
(2)、颗粒细胞缺乏者:外周血有核细胞计数小于500×106 /L,体温大于38.3℃超过3天且培养阴性2天以上。
(3)、老年患者:除病者为老年人外,其他标准同经典FUO。
(4)、住院病人:因非感染性疾病入院的病人发热大于3天病因不能明确者。
儿童FUO的诊断标准仍不统一。
目前,国内经典的FUO定义仍是最为适用的二、发热的机制:体温调节的调定点学说:各种病源微生物及其毒素、抗原抗体复合物、炎症或某些化学物质等外源性致热源,通过作用于体内细胞产生内源性致热因子,间接或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水平升高,导致机体产热增加,而散热不能相应地随之增加或散热减少,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三、发热的病因(原因):(一)、病因分类:根据致病原因不同可分为两大类: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
1、感染性疾病: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感染。
2、非感染性疾病:(1)肿瘤性疾病:血液系统肿瘤如:恶性组织细胞病、恶性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实体性肿瘤如:原发性肝癌、肺癌、肾癌、结肠癌、胃癌、胰腺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