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国际学术界推崇的中国明朝画家张宏
- 格式:doc
- 大小:375.00 KB
- 文档页数:2
张宏我是个专业画家作者:陶奕湲来源:《中国收藏》2014年第05期明末时期的吴门画家张宏,生于1577年,约卒于1652年,师法沈周,用笔严谨细密,师法自然,笔墨酣畅,擅于在作品中加入一些趣味性元素与叙事性的细节描绘,不同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普遍意义上抒发性灵、尚古写意的文人画审美趣味倾向,自成一派。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极具创新意识的出色画家,在中国画史中的地位却不高,在晚明大量有关绘画理论的史料中没有发现任何一篇来详尽记载这位画家的生平与作品,依稀有一些只言片语的记载如张庚的《国朝画征录》中“不让元之妙品”,也只是把张宏的作品归结在“妙品”这一中国画等级中的三等水平。
高居翰似乎是要为这位被埋没的画家平反,他认为张宏的山水画在中国画坛具有划时代的创新意义,“张宏是晚明苏州数十年来罕见的出色画家”。
“画匠”之胜高居翰也清楚“张宏从未被视为晚明大家,也无知名的后继者”。
然而,高居翰感兴趣的是:“我们所期望的,并非张宏完全推翻他自己的文化传承。
重要的在于他能够摆脱层层传统的束缚,而追求一种自然主义式的描绘”。
在高居翰的眼中,张宏是“能够摆脱层层传统的束缚”,“追求一种自然主义式的描绘”的专业画家,而董其昌的“作品的结构完全背离自然”,只是一位业余文人画家。
从高居翰对张宏和董其昌的一扬一贬之间,我们已经可以初步断定其研究中国古典绘画的态度和倾向。
张宏用自己的眼睛客观地展现自然中的真山真水,尊重自己的主观视觉感受,真实地描绘他眼中看到的自然山水景色,使他的山水画在视觉上给人清新自然真实的感受,真正做到了张璪所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张宏在明代这一复古绘画潮流大行其道的时代,一反复古文人画家的形式主义画风,用自己严谨细密的写实画风,用自己特有的视觉观察方式,加入自然透视法的观察模式来描绘宁静自然的山水景色,展现了更具深度空间感的自然山水画面,正如高居翰所说,张宏的山水画在中国画坛上具有划时代的创新意义。
高居翰认为,张宏所处的时代正是17世纪的中国,传统势力与董其昌的新正统思想都过于强大,因而张宏所崇尚的一些与中国传统文人画派相背离的绘画原则如着重表达自然景物的结构层次、遵循的一些笔墨传统等,就难免遭到董其昌之流“吴下之画师甜俗魔境”的指摘。
萧疏淡远的张宏《古木寒鸦图》
明张宏古木寒鸦图立轴水墨绢本成交价86万元
【作品鉴赏】
张宏(1577—1652年后),字君度,号鹤涧,别号晚溪道人,江苏苏州人。
明代著名画家,他擅长画画,重视写生,笔力峭拔,墨色湿润,层峦叠嶂,丘壑深邃。
画石面连皴带染是他画作的特色。
写意人物,神情具视,构图疏密得宜。
张宏善画人物山水,主要宗法沈周、文徵明,并上追元四家和米芾、董源、巨然,又兼学北宋李、郭和南宋李、夏,融合而成自身风格。
张宏的绘画,与文人画中被反复描绘的幽山野水不同,相比隐逸山水的冷寂清疏,远离尘世,多了一分平实质朴的入世精神。
不论从题材、立意还是技法表现上,都显得真切、自然、美好、感人,富于生活的情趣,引观者共鸣。
笔墨得于沈周而有自己的个性,苍劲雅秀,萧疏淡远。
此图作于壬寅(1632年),用笔纵逸淋漓、遒劲疏放,用墨焦浓相宜,野趣十足。
近景绘荒坡隐壑,枯木稀落,怪石挺立,群鸦归巢,结阵高旋。
远处山峦隐隐、绵延无际。
此作书画同杰、风姿奇异,足见作者画艺之高妙也。
【作品资料】。
张宏《止园图册》-中国园林绘画精品止园图探秘赏析《止园图册》,明代/1627年,张宏,纸本设色,图册,共20开,每开纵32厘米,横34.5厘米,柏林东方美术馆/洛杉矶艺术博物馆/景元斋藏《止园图册》作于明天启七年(1627年),描绘了明朝苏州止园的盛景,共20页,其中第一张册页以鸟瞰图的方式,描写了止园全景,其余十九张描绘了止园中的各个景点,笔墨流畅,气韵生动。
这幅著名的《止园图》是明朝时期止园的唯一图像记载,同时也是中国历代园林绘画中的精品。
历代画家长久以来,便经常以俯瞰的视点来描写含庭园在内的各式景色,但张宏的这幅《止园》册的视觉角度却更为特别,完全跳脱出了传统的构图方式,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表现苏州园林。
册页中的景物与观者之间的空间距离更为遥远--而且是前所未见得遥远;画面由下半部的角落沿对角线向上延伸,并以最靠近观者的左下方三角形地带,来稳住构图,观画者得以上下或进出城墙、角楼、桥梁和船只各处。
张宏运用了极具创意的斜景与截景构图,营造出俯视花园庭院时,得以窥视受遮蔽空间之内部的视效。
《止园图》册自1627年后便鲜见记载,直到近代,才重新现世。
第一次出现是在20世纪50年代,册页的收藏者保留下自己最喜欢的八幅,将其余十二幅卖给马萨诸塞州剑桥的收藏家理查德·霍巴特先生。
这也是这套册页在近代第一次被拆散。
原始收藏者手中的八幅,在1954年的一次中国山水画展上展出过,继而被瑞士的凡诺蒂博士买走;霍巴特的十二幅则在他死后传给了女儿梅布尔·布兰登小姐。
后来,那位原始收藏者又从布兰登小姐手中购回十二幅中的八幅,布兰登小姐也留下了她最喜欢的四幅。
景元斋收藏的六幅便是此后我从该位原初收藏者手中购得的,他手中其余两幅则归洛杉矶艺术博物馆所有。
凡诺蒂手中的八幅,在20世纪80年代被柏林东方美术馆收藏。
最近,藉由组织这次展览的机会,洛杉矶艺术博物馆又购到了布兰登小姐手中的四幅。
所以到目前为止,这套《止园图》册分属于三处机构:柏林东方美术馆八幅,洛杉矶艺术博物馆六幅,景元斋六幅。
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的书画,画家黄公望为郑樗(别号: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
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作者简介元代画家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江苏常熟人。
擅长画山水,多描写江南自然景物,以水墨,浅绛风格为主,与吴镇,王蒙,倪瓒并称元四家。
原系浙西廉访司一名书吏,因上司贪污案受牵连,被诬入狱。
出狱后改号“大痴”,从此信奉道教,云游四方,以诗画自娱,并曾卖卜为生。
他学画生涯起步较晚。
然由于生活坎坷,寒暖自知,所绘山水,必亲临体察,画上千丘万壑,奇谲深妙。
其笔法初学五代宋初董源、巨然一派,后受赵孟頫熏陶,善用湿笔披麻皴,为明清画人大力推崇,成为“元四家”(王蒙、倪瓒、吴镇)中最负众望的大画家。
此外,画作之余,留有著述,如《写山水诀》、《论画山水》等,皆为后世典范之学。
黄公望与该作品介绍据记载,黄公望三十一岁开始作画,由于际遇的坎坷,到五十岁左右,也就是出狱后才专心从事山水画创作。
由于他热爱自然,有较全面的文化修养,早期又在临摹众多的古代名家作品中练就了深厚的功力,胸中积累博大精深,使之一起步便显示了艺术上的高格调。
他以北宋大画家董源的画法为基础,吸取其他名家的长处,融合在师法造化中获取的营养,逐渐创造了自己的艺术面貌。
他的山水画大致有两种风格:一作浅绛色,山头多岩石,笔势雄伟;一作水墨,皱纹较少,笔意简远逸迈,充分体现出“寄兴于画”的思想和“浑厚华滋”的笔墨效果。
黄公望与同时代的王蒙、倪瓒、吴镇交往密切,诗画互赠,切磋探讨,常以合作山水画为乐。
张宏《西山爽气图》-山水画极品,浙江博物馆藏镇馆之宝之一《西山爽气图》,明代,张宏,纸本设色,手卷,纵31.6厘米,横381.7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明张宏《西山爽气图》局部赏析《西山爽气图》是张宏晚年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绘成的国画山水长卷,描绘的是苏州西山的夏景,被教委编入高二地理限选新教材,当做古代文人画的范例。
从题跋上得知,张宏这幅作品是在炎热的夏天画的,“因思古人有以苦吟作楷却暑……是即摄心调气法也”。
而他则想通过全神贯注地绘画,在画面上不厌其烦地表现种种细节的快乐,来忘却“五浊之体,不胜烦恼”。
所以他画的十分投入,“觉白云穿树翠峰漾波,颖下凉气飒飒袭人”。
可阅读细看的种种细节,加上风趣幽默的题跋,让看画的人来分享他的快乐。
明张宏《西山爽气图》局部赏析图中林峦村居,溪水板桥,丘壑幽深,其中有老者曳杖于桥,静赏美景。
视野开阔幽远,茅屋草舍信手而成,结构准确,细致中透着洒脱。
纵观全图意境爽朗,气韵清疏,笔墨秀润,峰峦情深,得山神之气。
整个画面构图丰满,构思巧妙,笔墨相兼,情境相合。
丘壑幽深中尽显恢宏之气势,但又充满了许多细节趣味。
画家如实地观察和传达物象,使观者在观赏过程中目光在画面上能够沿着起伏的山峰、丘陵,一直深入到每一个可以到达的地方。
其间树木茂密,山石嶙峋,冈峦出没,丛树掩映中屋舍隐现,一派安逸清爽之气。
可以说是明末山水画中的极品。
《西山爽气图》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该馆藏古代书画颇丰,珍品云集,其中有十幅镇馆之宝,誉为“浙博十图”,其中明代画家张宏的《西山爽气图》卷就位列其中,其地位紧随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可见此画的珍贵程度。
张宏的画作大多藏于国内外各大博物馆之中,多幅精品成为国内外著名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浙江省博物馆十副书画镇馆之宝: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元赵孟頫《行书吴兴赋》,明谢缙《东原草堂图》,明沈周《湖山佳趣图》,明张宏《西山爽气图》,明徐渭《墨笔葡萄图》,清陈洪绶《羲之笼鹅图》,清吴昌硕《大石红梅图》、《鼎盛图》,清邓石如《草书联》。
张宏《止园图》册中的文人心态与景观映射探析①汪瑞霞(南京艺术学院 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摘 要]一座园林能完美再现古人的生活品质、造园理念、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与文化修养等,是不同时代人们崇尚精致风雅生活的映射。
本文从《止园图》册中晚明江南文人清居生活的物态环境出发,透过园林绘画的景观图像,探寻园林空间的内外关联性,关注与《止园图》有关的人和事,从《止园图》册创作的社会语境、止园家族与常州园林、止园景观与避居理想的有机统一等方面分析蕴藏其中的景观文化。
[关键词]《止园图》册;景观文化;园林绘画[ 中图分类号 ] J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75(2019)03-0117-05收稿日期:2019-03-11作者简介:汪瑞霞(1970- ),女,江西鄱阳人,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博士生,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设计学。
①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特色小镇”建设与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发展研究》(17BH173)。
1996年5月-7月,美国著名的中国艺术史专家高居翰教授举办了一场题为“张宏《止园图》册:再现一座十七世纪的中国园林”[1]的展览,第一次将分散在不同收藏机构和藏家手中的共计20开《止园图》册在洛杉矶艺术博物馆整体展出,引起全球相关学者的高度关注。
园林学家陈从周1978年出版的著作《园综》卷首附图就是选自《止园图》册园林绘画十四幅[2],2010年初,学者曹汛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发现了《止园集》,考证止园主人为明代常州府吴亮(1562-1624),进士,官至大理寺少卿,著有《万历疏钞》等,“天启元年(1621)刻印过自撰《止园集》28卷”[3]。
止园建造时间是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而《止园图》册绘于1627年,此时止园始建者吴亮已经去世,委托人和画家张宏想通过《止园图》册表达什么?止园与苏州园林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呢?学者们的研究为后人探寻历史上曾经辉煌的常州止园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依据,本文将从《止园图》册中江南文人清居生活的物态环境出发,探讨园林绘画中的景观文化。
明代末期山水绘画大师张宏二十六幅精品绘画赏析明代末期山水绘画大师张宏二十六幅精品绘画赏析听月工作室2021-03-28 07:06:54明代(1368-1644年)是中国书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的绘画与书法,是在沿着宋元传统的基础上继续演变发展。
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稳定、文化艺术的发达,出现了一些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派。
整个明朝一代书画艺术的演变发展,大致可分为前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但也不能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交替衔接的。
明代中叶以前,基本上没有专门的人物画家,戴进、吴伟、唐寅、仇英等都兼善人物。
明代后期,人物画的成就要高一些,也出现了较重要的人物画家。
最著名的有八大山人、曾鲸、陈洪绶、丁云鹏、董其昌、徐渭、张宏、崔子忠等。
这里我们分享最后一位大师张宏精品绘画作品。
张宏(公元1577年-1652)字君度,号鹤涧,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绘画大师。
善画山水,重视写生,笔力峭拔、墨色湿润、层峦叠嶂、丘壑深邃、有元人古意。
他的山水画以石面皴染结合为特色,乃明末吴门画坛之中坚人物,吴中学者尊崇之(《明画录》记载)。
他主要宗法沈周、文徵明,并上追元四家和米芾、董源、巨然,又兼学北宋李、郭和南宋李、夏融合而成自身风格。
张宏平生喜好游历名山大川,注重外师造化,汲取绘画养分,藉以开拓创作视野和体悟艺术真谛。
所作人物画,线条疏朗,形神俱佳,散聚得宜,皆具天然逸趣。
传世作品有:《栖霞山图》《句曲松风图》《浮岚暖翠图》《止园图》《青绿山水图》《西山爽气图》《华子冈图》《兰亭雅集图》《越中十景册》《蜀葵图》《击缶图》《秋塘戏鹅图》《金山胜概图》《越中十景册2》《村径柴门图》《牧牛图卷》《史记君臣故事图》《布袋罗汉图》《函关紫气图卷》《延陵挂剑图》《农夫打架图》《山塘短棹图》《阊门舟阻图》《松下闲话图长卷》《山水图》《杂技游戏图》等。
在文献记载中,张宏一六五二年画过一幅《蜀葵图》,这是他留给人们的最后资讯。
从明末画家张宏的《栖霞山图》轴窥探其具象山水画艺术作者:周安庆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3年第03期明末清初江南吴县(今江苏苏州)画家张宏(1577年-1652年后卒),字君度,号鹤涧,乃当时优秀的山水画家,也是吴门画坛的中坚代表人物之一。
关于其生平事迹,史上留存的记载有限,后人对之也研究不多。
然而参阅张宏传世画迹等文献史料综合分析来看,尚可知其善于绘画,尤为擅长山水,“兼善人物,花草亦精妙”。
张宏在山水画艺术方面,主要取法董源、巨然等五代以来的南北流派诸家,并且融汇了“元代四家”和“吴门四家”的画意风格,尤受本土前辈名师沈周的笔墨影响。
张宏平生喜好游历名山大川,注重外师造化,汲取绘画养分,借以开拓创作视野和体悟艺术真谛。
张宏在实景写生的基础上进行绘画,将传统写意与具象写实相结合,并且凝聚了自身的许多心力,进而实现了从客观物象到心象、意象的创作演化。
因此所作情景交融,别开生面,自成一格。
张宏存世的绘画代表作,主要有《延陵挂剑图》《闾门舟阻图》《村径柴门图》《溪亭秋意图》《兰亭图》《浮岚暖翠图》《句曲松风图》《西山爽气图》《止园》《青绿山水图》《游戏杂技图》《击缶图》和《蜀葵图》等。
明末清初书画鉴赏家姜绍书在《无声诗史》卷四中,评价张宏“写山水笔力峭拔,位置渊深。
画品在能、妙间”。
同代画家蓝瑛、谢彬在《图绘宝鉴续纂》卷二中,亦评价其画“笔墨苍古,丘壑灵异,层峦叠嶂,得元人法。
石面连皴带染,树木有学堂气。
写意人物,神情浃洽,散聚得宜”。
清代后期书画理论家秦祖永在《桐阴论画》卷上《书画名家》中,称赞张宏的画作“笔意古拙,墨法湿润,俨有前规”、“吴中学者都尊崇之”。
其实了解中国传统绘画史的读者朋友大多清楚,客观自然始终是山水画创作的重要源泉,然而由于包括明代中叶“吴门画派”后续者在内的不少画家,过于追求摹古甚至出现构图拼凑,以及滥觞于商品画的冲击影响等等,所绘画作或程式因循守旧,或格调意趣趋俗,导致整个画坛呈现出一股衰颓之势。
明代著名画家张宏明代画家张宏,(1577年—1652年后),字君度,号鹤涧,别号晚溪道人,江苏苏州人。
善画山水,重视写生,笔力峭拔、墨色湿润、层峦叠嶂、秋壑深邃、有元人古意;他画石面皴染结合为其特色。
又能画写意人物,形神俱佳,散聚得宜,是明末吴门画坛的中坚人物。
吴中学者尊崇之(《明画录》记载)。
他在文人山水画方面另辟蹊径,在继承吴门画派风格和特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师自然造化,生活气息浓厚,意境深远,超凡脱俗。
《明画录》所记载的“张宏,重写生,师法自然。
”这句话在今天听起来很平常,但是在明朝那个封建时代,写生可被看做是另类了,甚至还会遭到一些守旧画家的反对。
在当时南方很多画派都是“闭门造车”一味的临摹古人,有的干脆直接把古人的画作拆开重新拼装,东拉一座山,西取一棵树,拼凑起来当做自己的作品。
在这个时候张宏以其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敏锐的才思,深深地感觉到了传统书画技法的陈旧与落后,于是就不顾同门和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扛起了绘画创新的大旗,并为之奋斗了一生。
按现在的话说,张宏是一位现实主义画家,他作画严谨中不失洒脱,工整中不乏自然。
小桥流水亦有大气磅礴之感,崇山峻岭又显亭台婉约。
从他所绘的《青绿山水图》中,我们便可以感受到他的山水之韵。
约自万历至崇祯(1628~1644)年间绘画领域出现新的转机。
以张宏为代表的苏州画家在文人山水画方面另辟蹊径,创作出了富有生活气息的绘画作品。
他们在继承吴门画派风格和特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回归自然,到大山里去写生,师自然造化,悟出了绘画的真谛。
在画中体现出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使山水画活了起来。
清康熙七年,邹喆曾为他的《山水图》记年,悉知他活到了清初。
张宏师法沈周,又重视写生,作品笔力峭拔,墨色湿润,层峦叠嶂,丘壑深邃。
他的画以石面连皴带染为特色。
此图就是张宏在师自然造化创作文人山水画的时期所作。
画面的上层是村落后面起伏连绵的高山,峰群绵延无尽,云烟缭绕,驻目其间,观者仿佛置身千岩万壑之间,不知其有几许遥远。
明末张宏的山水画解析作者:邓述江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年第19期摘要:明末张宏承继吴门画派,远追古法,师法造化,始终坚持写生创作,开创自己的绘画语言,开启了写生主义先河。
张宏倾向于描绘特定的实景,以之取代传统山水画的形式、造型与布局,创作出超凡脱俗的具象山水画,留下了很多具有传统文人画特性的写实山水画。
他常用的鸟瞰俯视构图,更是罕见。
他的画作实现了形与形上追求的共存,画法与作品太过超前,在当时无法得到公正的评价。
因美国学者高居翰的大力推崇,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赞誉,在国际上被称为是十七世纪最伟大的山水画大师。
关键词:写生主义;人化;山水画;大师张宏(1577—?),吴县(今江苏苏州)人,40岁时官至荆州知府,为官清廉。
1622年从福建辞官回到故里,自开町畦,研习书画,写生创作,开启了写生主义的先河。
晚年隐居山林,据说92岁尚健,仍在作画。
1首创实景山水新画风张宏首创的实景山水画深远高逸、山石有情、流水有声,在视觉上给人清新、自然、真实的感受。
他为山水画注入了灵性,使人身临其境、恍若跟前。
如《吴中胜览》册页,共十帧,为实景写生,画的是苏州著名的十景。
每帧上有一首名士题诗,他们分别是文震孟、文震亨、董其昌、申用懋、范允临、薛益、陈继儒、陈仁锡、陆广明、魏时中。
这十景现在都能找到,分别是虎丘塔夜景、玄墓山圣恩寺、蟠螭山太湖春景、天平山夏景、光福虎山、支硎山春景、胥江晚霞、灵岩山雪景、天池山、石湖行春桥。
《越中十景》也是其游历写生后再创作出来的实景山水画,是张宏突破传统形式的典型。
图中采用了古人从未用过的奇特构图方式,以图画报道的形式真实地将越中景色展现在人们面前。
《止园图》册,二十帧,作于1627年。
是张宏先对着园林大量写生,再精心创作的。
最为奇妙的是此册中有十四幅是从不同视角画的同一座园林。
这十四幅画被编印在园林工具书《园综》的卷首,作为园林建筑的附图。
我们从画作中能清楚地看到张宏高超的写实水平。
明末绘画大师张宏开启了中国实景山水写生之先河张宏(1577-1652后)〔明〕字君度,号鹤涧,江苏苏州人。
擅画山水,重写生,师法沈周,继承和发扬董源、巨然、米芾及“元四家”等传统画法,所作苍劲雅秀,萧闲淡远,笔力峭拔,墨法湿润,古拙多变,有元人意境。
石面连皴带染,自具一格,颇受吴中学者推崇。
写意人物落笔天然,线条健劲流畅,潇洒而不失法度。
间作花卉,颇有生意。
在其在世之时,他的绘画就在吴中文人学者中就已得到广泛的认同,如张庚著的《国朝画征录》中这样描述张宏山水画:“工山水,苍劲雅秀,萧疏淡远,吴中学者都尊之。
余尝见其沧浪渔笛图、松柏同春图,不让元人妙品”,姜绍书的《无声史诗》中也赞其绘画之精妙,评价为:“写山水笔力峭拔,位置渊深,画品在能、妙间”。
美国学界著名的中国绘画史专家高居翰先生也提到,张宏的绘画作品在明代末期的确具备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张宏具有这样重要的艺术价值,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
明代的绘画复古派占据了主流位置,在其推动下,出现了严重的形式主义,以临摹代替创作,以卷轴为师。
加上明代晚期董其昌提出的南北宗论,其中对具有真工实能的艺术家进行排斥、贬低,视为工匠。
加之文人画在中国绘画传统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的,极其倡导写意画。
在这种大的背景环境下,张宏能在创作态度上肯定的质疑董其昌的的形式主义,在绘画实践上采用真实的视觉察看方式,他的这种对待山水绘画的创新精神是非常珍贵的。
张宏并没有被当时所推崇的南北宗派的风格所左右和干预,而十分肯定地坚持了自己的艺术追求,他对于古人的学习,并不是一味地临摹,而是汲取精华和营养,保持了一颗对绘画作品的本真理解。
以南北宗派为我所用,融会贯通历代山水大家的优秀技法,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作品风貌。
他扬弃了“吴门画派”后期所崇尚的细节堆砌、装饰化的用色用笔的风格,而是“选取了一种全新的自然透视的方法来表现真实宁静的山水景色”。
在张宏的作品《越中十景》图册中,最后的题尾中写道“任耳不如任目与”。
《杂技游戏图》——张宏笔下的太平欢乐
俞越
【期刊名称】《美术教育研究》
【年(卷),期】2024()1
【摘要】明末苏州画家张宏是当时众多文人画家的代表。
受高居翰对其《止园图册》研究的影响,张宏的山水画受到了广泛重视,而其人物画也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该文选取张宏的人物画代表作《杂技游戏图》,探寻画中的内涵。
该图看似是对普通市井风俗的记录,然而部分图像中却隐含特殊的节令意味和欢乐内涵,这些要素是明清时期欢乐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张宏的创作时间,可以认为《杂技游戏图》正是明清时期岁时流行的欢乐图。
【总页数】3页(P19-21)
【作者】俞越
【作者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2
【相关文献】
1.《太平御览》的编修者有张宏
2.张宏杰笔下的历史记忆
3.文化扶贫艺献人民——中国杂技家协会文艺志愿服务团赴河北献县“送欢乐下基层”“精品杂技下基层”活动纪事
4.点亮城市夜经济焕发文旅新活力——河南省杂技集团暑期推出“杂技欢乐GO”活动
5.第五届中国杂技艺术节“送欢乐、下基层”惠民演出活动:将杂技优秀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画有哪些重要代表人物
中国画的重要代表人物有很多,包括顾恺之、吴道子、张宏、徐渭等。
这些画家在各自的时期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顾恺之是东晋时代的画家,他的作品注重人物神态的表现,用笔细劲联绵,色彩典丽、秀润,被誉为“才绝、画绝、痴绝”。
吴道子则是唐代著名的画家,被尊为“画圣”,他的作品注重线条的运用,通过粗细、顿挫、流动、回旋等变化来表现物象的形态和质感。
张宏则是明末清初的画家,他的作品以山水画为主,注重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表现,具有清新自然的特点。
徐渭则是明代著名的画家,他的作品以花鸟画为主,通过豪放不羁的笔墨和鲜艳的色彩来表现花鸟的形态和色彩。
除了以上代表人物外,中国画史上还有很多重要的画家,如王维、米芾、赵孟頫、沈周、文徵明等等。
这些画家的作品各有特色,为中国画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明代画家张宏简介张宏画作的艺术成就
明代中期,苏州一带的吴门画派处于鼎盛时期,其中张宏就是代表人物之一,他独创蹊径,身为吴派中坚力量又加以创新,其画作非凡超尘又带有生活气,形神兼备,深有意境。
明代画家张宏简介
明朝中期到达顶峰,因兴于苏州,以旧吴得名。
当时的苏州纷纷涌出了众多杰出的画家,如明四杰等,张宏便是与之其名的吴派代表画家,苏州人。
张宏擅长画山水画,侧重临摹风景实物写生作画,笔力雄健劲峭,用色淋漓尽致,山峰石峦层层叠叠,秋意浓厚富有深意,画风带有些元朝画家的特色意味。
张宏的风景山水绘画手法时常用勾勒与墨染相结合,不仅用皴描绘出山中奇石、陡崖、树木等物质轮廓,还用体现了山面、云层、植被等画面质地,电、线与面结合。
此外张宏在人物画作上,善于捕捉线条,人物的形态、神色无一不活灵活现,刻画得活栩栩如生十分灵动,且用墨、下笔把握适中合宜,看上去独有意趣。
张宏在画风上借鉴了前人的手法,主要师从沈周、文壁,更古的有元朝四大名家,以及米芾、董源,此外也在一定程度上采纳了北宋时期的李成、郭熙以及南宋年间的李唐、夏圭,融会贯通、博采众长,立足于前人的风采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突破,是画作更具备个人特色。
张宏热游山玩水,重视自己亲身与大自然的感受,善于从中找到创作灵感与源泉,从而不断从题材、画风等方面开拓新方向,感受艺术的内核。
张宏画作的艺术成就。
对张宏有哪些评价张宏,明代著名画家,别号鹤涧道人,从名号中便可看出张宏的艺术追求提倡老庄思想,张宏的绘画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人们都是怎样评价张宏的?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对张宏的评价从张宏留世的众多作品中不难看出作者高超的绘画技巧,传神的笔墨灵动,因此张宏作品皆为各大博物馆艺术馆所争相收藏,甚至尊奉为镇馆之作。
张宏的绘画作品地位到底有多高呢?《西山爽气图》被教科委编入地理教材,用作隔代文人画的典型范例;台北故宫博物院将《布袋罗汉图》印刻于纪念邮票之上,题材选取了宋明时期的四位代表画家张宏、晁补之、王问、梁楷所绘的四幅人物古图,成为一组套票;《止园图》更是被国际园林界誉为“中国古代园林”极佳的视觉画面。
张宏本人所获得的褒奖更是史无前例,《艺苑掇英》、《明代绘画》、《明画录》等中外名著皆对张宏有着极高的艺术评价,由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编的《中国绘画鉴赏图典》中录入了张宏的《浮岚暖翠图》,在旁的注释褒奖极高,“张宏善画人物山水,承袭了明朝初期吴门画派的风格,有兼备了南北宋时期的画风,将二者融为一体,独辟蹊径。
”在国际学术界中,张宏的造诣同样颇受认可,美国著名学者高居翰教授所撰写的《气势撼人》就把张宏作为开篇第一个人物,可见分量之重,文中更是不惜溢美之词,称张宏伟十七世纪最伟大的画家,开创了明代绘画写生主义的先河,这比西方国家的印象派早了将近三百年,足以可见张宏代表了中国绘画思想的先进性与创造性。
张宏简介张宏,明代著名画家,别号鹤涧道人,从名号中便可看出张宏的艺术追求提倡老庄思想,超凡脱俗,意境空灵,游离于世间之外。
自明朝万历年至崇祯年,明代绘画领域出现了新的转机,其中以张宏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苏州画家在文人山水画方面开创出另一番天地,他们在继承吴门画风的基础上,将具有生活气息的灵感注入到绘画之中,回归自然,回归人性,使山水画被赋予了新的灵魂。
因此明朝晚期是吴门画派的兴盛时期,在这个时期内涌现出众多画风气韵生动、笔风严谨的优秀画家,而张宏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更是将文人山水画的精髓刻画得机器灵动,张宏作画一贯秉持着一丝不苟的态度,非精品而不出,其绘画风格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创新写生,使其作品整体画面看起来深远高逸,使具象山水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境界。
受到国际学术界推崇的中国明朝画家张宏
明朝画家张宏的具象山水在国际上历来享有盛名,并一直是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门。
北京故宫博物院古代书画研究中心外聘专家高居翰先生对张宏尤为推崇。
按高居翰教授的话说,张宏是唯一被推荐到哈佛大学诺顿讲座的中国画家。
1979年3至4月间,高居翰教授应哈佛大学诺顿讲座(Charles Eliot Norton Lectures)之邀,发表了一系列讲演,在讲到晚明绘画的时候,第一章节便是:张宏与具象山水之极限。
他讲到:“十七世纪的中国绘画为什么这样吸引我们?无疑地,正是由于这一时期的画家创作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作品。
这一时期之所以引人注目,并不仅仅在于个人作品的美感与震撼力。
诚如罗樾(Max Loehr)所曾经指出,中国早期绘画系一长期、缓慢而持续不断的发展,到了宋代,在大师们极致的成就中,达到了高峰,其后,元代画家放弃了在绘画中刻意追求气势雄浑的效果,而为中国绘画史开启了第二个截然不同的阶段,此一发展在晚明时期达到最高点。
宋元以及明清之际乃至于其后的几十年间——亦即十四与十七世纪——是中国晚期绘画史上关键且具划时代
意义的时期。
这两个时期不但产生了许许多多不朽的巨作,同时也开创了许多绘画的新方向。
例如张宏的写生主义和师法自然的风格,开创了写生主义的先河,并且把具象山水画推向了一个高峰。
张宏所关切的是客体世界中表象的美感,使之具象山水达到了无与伦比的极限。
”
作为中国绘画史研究的资深元老,高居翰曾长期担任伯克利加州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艺术史和研究生院的教授,以及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The Freer Gallery of Art)中国书画部顾问。
他的著作多是由在各大学授课的讲稿修订,或是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编纂而成,皆是通过风格分析研究中国绘画史的经典书籍,享有世界范围的学术声誉。
高居翰教授认为张宏是晚明最有成就的画家,不仅绘画风格创新,而且注重描绘特定的实景,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