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书法家、画家概况总表(第二版)
- 格式:xls
- 大小:185.00 KB
- 文档页数:36
钟繇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褚遂良柳公权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400—500书法家朝代、字号、擅长字体、书法特点、书法作品、书法影响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
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据传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钟繇是蔡邕书法的第二代传人。
钟繇的书法艺术之所以取得巨大艺术成就,并不限于一家之学,是集前人之大成,刻苦用功,努力学习的结果。
钟繇的书体主要是楷书、隶书和行书,钟繇书法真迹到东晋时已亡佚,人们今天所见到的要么为临摹本,要么系伪书。
一般地认为有“五表”、“六帖”、“三碑”。
“五表”指《宣示表》、《荐季直表》、《贺捷表》(又叫《戎路表》)、《调元表》、《力命表》。
“六帖”指《墓田丙台》(简称《丙舍帖》)、《昨疏还示帖》(简称《还示帖》)、《白骑帖》、《常患帖》、《雪寒帖》、《长风帖》(其后半部分又名《安厝帖》)。
“三碑”是《汉乙瑛置百石率史碑》(简称《乙瑛碑》)、《魏上尊号碑》、《受禅碑》,这些全为刻本,是否钟繇所作已无从考证。
钟繇的书法古朴、典雅,字体大小相间,整体布局严谨、缜密,历代评论成就极高。
钟繇对书法的看法也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其看法主要指书体的自然流丽,平淡真淳,多天工而少人为。
以自然状书势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书史之祖。
他在书法史上首定楷书,对汉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于汉字书法的创立、发展、流变都有重要作用。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
王羲之擅长书法,少从卫夫人(铄)学书法,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被奉为“书圣”。
中国历代书法家介绍中国历代书法家介绍钟繇——正书之祖,天然第一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
东汉未,钟繇被举为孝廉而走上仕途,汉灵帝时任黄门侍郎,三国时,在魏官至太傅,史称钟太傅。
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很高,与张芝、王羲之、王献之被称为“四贤”,后来与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中说钟繇善铭石书、章程书和行狎书(即隶书、楷书和行书)。
钟繇在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是小楷,被尊为“正书之祖”。
现存传世作品主要是小楷,代表作有《贺捷表》、《荐季直表》、《宣示表》、《力命表》等。
王羲之——雄秀之气,出于天然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
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
他的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等。
其中,《兰亭集序》为历代书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苔惊蛇”、“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被后人誉为“书圣”。
王献之——情驰神纵,超逸优游王献之,字子敬,小字官奴,官至中书令,世称“王大令”。
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
献之幼学于父,从小就显露出超人才华,才气勃发,咄咄逼人,献之不为其父所囿,别创新法,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
可惜天妒其才,四十二岁就过早病卒。
王献之的小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用笔外拓,结体匀称严整,如大家闺秀,姿态妩媚雍容。
另外,《鸭头丸帖》、《中秋帖》、《东山帖》等作品,也都是书法艺术的瑰宝。
古代十大书法家都有谁著名书法家生平简介练习书法可以磨练一个人的心性,同时还可以增加人的底蕴。
下面介绍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十大书法家,仅供参考。
1、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为南迁琅琊王氏贵胄,后官拜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
师承卫夫人、钟繇。
著有《兰亭集序》。
其书法尺牍散见于唐临诸法帖、十七帖、日本的丧乱、孔侍中等名品。
其子王献之亦为书法家。
2、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唐代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
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等,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
欧阳询的书法由于熔铸了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可以说是广采各家之长。
欧阳询书法风格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
3、颜真卿(709—785)字清臣,唐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开元间中进士。
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
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
其书初学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
他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
行书遒劲舒和,神彩飞动。
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了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幅,称为“颤体”。
宋欧阳修评论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
宋朱长文《续书断》中列其书法为神品。
”并评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各朝代画家介绍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名俊卿,字昌硕,⼜署仓⽯、苍⽯,号⽸庐、苦铁等,浙江安吉⼈。
我国近代⾦⽯、书、画⼤师。
清代书画名家王震(1867-1938)字⼀亭,号⽩龙⼭⼈,浙江省吴兴⼈,⽣于上海。
早年学习任伯年书法,中年后拜吴昌硕为师,曾参与发起豫园书画会。
好佛,曾任中国佛教会会长。
晚年曾为全国艺术家协会理事。
著作有《⽩龙⼭⼈诗稿》等。
蒋廷锡(1669-1732),清代画家。
字南砂、扬孙,号西⾕,江苏常熟⼈。
官⾄⼤学⼠。
擅花卉,以逸笔写⽣,奇正率⼯,敷⾊晕墨,兼有⼀幅,能⾃然洽和,风神⽣动,得恽寿平韵味。
点缀坡⽯,偶作兰⽵,亦具雅致。
传世作品有《⽵⽯图》、《花卉图》、《野菊图》、《四瑞庆登图》。
华喦(1682-1756),清代书画家。
字秋岳,原字德嵩,号新罗⼭⼈,⼜号⽩沙道⼈、东圆⽣、布⾐⽣、离垢居⼠,福建上杭⼈;⼀说莆⽥⼈。
擅画⼈物、⼭⽔,尤精花鸟、草⾍、⾛兽,远师李公麟、马和之,近受陈洪绶、恽寿平及⽯涛等影响。
重视写⽣,构图新颖,形象⽣动多姿,时⽤枯笔、⼲墨、淡彩,敷⾊鲜嫩不腻,有松绣明丽、空灵纵宕之致。
传世作品有《⼭⽔图》、《春⽔双鸭图》、《红叶画眉图》、《⾦⾕圆图》、《天⼭积雪图》和《听松图》等。
闵贞,⽣于1730年,卒年不详。
字正斋,江西南昌⼈,久居武汉。
其画学明代吴伟,⽩描功⼒深厚,擅长写意⼈物,风格潇洒活泼也能画⼭⽔、花鸟,笔墨颇有巨然的风貌,很有魄⼒。
传世作品有《蕉⽯图》、《花卉图》等。
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天主教耶稣会传教⼠,清代画家、建筑家。
意⼤利⽶兰⼈。
康熙五⼗四年(1715)来中国,历任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宫廷画师,并参与增修圆明园建筑事,官⾄三品。
擅长肖像、花鸟、⾛兽,尤⼯战役图。
其后有王致诚、艾启蒙、安德义合称四洋画家,形成新体画风。
传世作品有《聚瑞图》、《⼋骏图》、《万树园赐宴图》等。
朱耷(1626-约1705),清代画家。
古代书法家的资料介绍
古代书法家是指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书法艺术家。
他们通过笔墨纸砚的运用,创作了独具个性和风格的书法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几位古代书法家的资料介绍:
1. 王羲之(303年-361年):东晋时期的书法家,被尊称为“书圣”。
他擅长楷书和行书,作品以洒脱自然、气韵生动而著称。
代表作品有《兰亭序》和《九成宫醴泉铭》。
2. 柳公权(778年-865年):唐代书法家,尤擅长楷书和草书。
他的楷书作品笔力遒劲,结构严谨;草书则以奔放豪迈、气势磅礴见长。
代表作品有《颜勤礼碑》和《文徵明帖》。
3. 赵孟頫(1254年-1322年):元代书法家,以隶书和行书著称。
他研究古代碑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注重笔画的形式和结构。
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和《黄庭经》。
4. 文徵明(1470年-1559年):明代书法家,同时也是文学家和画家。
他的书法作品以行书和草书最为出色,笔力雄浑有力,气韵生动。
代表作品有《祭侄文稿》和《八十一番图》。
5. 王献之(344年-386年):东晋时期的书法家,也被尊称为“书圣”。
他尤擅长隶书,对后世的书法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代表作品有《兰亭集序》和《祭侄文稿》。
这些古代书法家的作品在后世被广泛传颂,并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遗产。
他们的创作精神和艺术成就,对于后世书法家的学习和继承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历代著名书法家一览表(珍藏版)中国历代著名书法家一览表(珍藏版)。
中国历代著名书法家一览表(珍藏版)。
楷书四大名家---XXX、XXX、XXX,XXXXXX。
初唐四大家---XXX、XXX、XXX、XXX。
XXX---三国XXX、东晋XXX。
二张--指东汉XXX、唐代XXX,二位善草书之书家。
XXX---指元代XXX,XXXXXX。
XXX---指晚明四大家XXX、XXX、米万钟、XXX四人,其中XXX、XXX又有“南XXX”之说。
XXX四才子---指明代居于苏南的书法家XXX(XXX)、XXX、XXX、XXX。
XXX---指明初沈度、XXX兄弟二人,又号称“大小学士”,前者以XXX,后者以遒逸胜。
鲜赵---指元代书家XXX、XXX,又称元“二雄”,XXX代表作如《仇锷墓碑铭》、《三门记》、《汲黯传》、《二陆文赋跋》、《嵇康绝交书》、《兰亭十三跋》等;XXX代表作如《韩愈进学解》、《渔父词》、《透光古镜歌》、《韩愈石鼓歌》、《苏轼海棠诗》、《老子道德经》等。
XXX:指北宋XXX、XXX,后者代表作如《杂书卷》等。
XXX---指宋“四大家”XXX、XXX、XXX、XXX,XXX代表作如《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寒食诗》、《醉翁亭记》等;XXX代表作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花气诗》、《诸上座帖》等;XXX代表作如《多景楼诗》、《苕溪诗帖》、《蜀素诗》等;XXX 名作如《万安桥记》、《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四家”之XXX(一说为XXX)。
XXX---指XXX、XXX,书史上又有“颜筋柳骨”之称,前者的代表作如《多宝塔感应碑》、《郭家庙碑》、《元吉墓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祭侄季明文稿》、《争座位帖》等;后者的代表作如《李晟碑》、《金刚经》、《神策军碑》等。
颠张醉素---颠张即XXX,代表作如《肚痛帖》;醉素指怀素,代表作如《自序帖》、《千字文》、《苦笋帖》等,二人并称草圣。
【中国书法简明历史年表】朝 代时 间书 体代表碑帖时代书家书论名篇夏前21世纪-16世纪商前16世纪-11世纪甲骨文甲骨文书法金文书法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金文《散氏盘》《大盂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朱书墨书《石鼓文》春秋战国玉书石刻大篆《史籀篇》李斯小篆《峄山刻石》《泰山刻石》胡毋敬《琅琊刻石》秦前221年--前206年西汉篆书《石门颂》崔瑗《礼器碑》杜操许慎《说文解字》东汉前206年-公元8年隶书《华山庙碑》刘德昇崔瑗《草书势》《景君碑》蔡邕蔡邕《篆势》《笔赋》公元25年-220年行书《鲜于璜碑》张芝赵壹《非草书》东汉中期《史晨碑》托名蔡邕《笔论》《乙瑛碑》托名蔡邕《九势》章草《曹全碑》东汉末期《冠军帖》楷书东汉末期三国公元220-公元280年魏碑《天发神谶碑》钟繇卫恒《四体书势》魏蜀吴隶书《爨宝子碑》卫觊、卫瓘、杨泉《草书赋》楷书钟繇《宣示表》卫恆、卫宣、王羲之《笔阵图》两晋公元265-公元420年行书索靖《月仪帖》《出师颂》卫夫人王羲之《自论书》西晋东晋草书陆机《平复帖》索靖王珉《行书状》王羲之《兰亭序》陆机虞龢《论书表》南北朝公元420-公元581年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琅琊王氏王僧虔《书赋》《论书》陶弘景《瘗鹤铭》(羲之、献之等)《龙门二十品》王僧虔《郑文公碑》《张猛龙碑》隋行书《董美人墓志》智永孙过庭《书谱》公元581-公元618年《苏慈墓志》欧阳询李嗣真《书后品》唐楷书《龙藏寺碑》虞世南张怀瓘《书断》公元618-公元907年智永《千字文》褚遂良张彦远《法书要录》五代草书欧阳询《九成宫》薛稷公元907-公元960年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李邕十国篆书陆柬之《陆机文赋》怀素公元902-公元979年褚遂良《孟法师碑》张旭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颜真卿李邕《李思训碑》柳公权张旭《肚痛帖》《古诗四帖》杨凝式怀素《论书帖》《苦笋帖》李阳冰篆书《颜氏家庙碑》徐浩《不空和尚碑》怀仁《集王圣教序》柳公权《玄秘塔碑》柳公权《神策军碑》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颜真卿行书《祭侄文稿》杨凝式《韭花帖》宋公元960-1279年蔡襄《自书诗稿》苏轼欧阳修《试笔》北宋南宋苏轼《黄州寒食帖》黄庭坚朱长文《续书断》黄庭坚《松风阁诗》米芾黄伯思《东观余论》辽公元916-1125年米芾《研山铭》蔡襄《宣和书谱》行书米芾《蜀素帖》钱勰米芾《海岳名言》金公元1115-1234年蔡京《徽宗十八学士图跋》赵佶洪适《隶释》赵佶《楷书千字文》赵明诚《金石录》陆游《怀成都十韵诗》姜夔《续书谱》范成大《荔酥沙鱼帖》陈思《书小史》朱熹《卜筑帖》赵孟坚《论书法》张孝祥《台眷帖》姜夔《落水本兰亭序跋》《淳化阁帖》赵孟頫《赤壁赋》鲜于枢郝经《叙书》楷书赵孟頫《老子道德经卷》赵孟頫赵孟頫《兰亭十三跋》篆书赵孟頫《洛神赋》《黃庭经》康里夒夒郑杓《衍极》隶书赵孟頫《汲黯传》《过秦论》吴镇吾衍《学古编》行书鲜于枢《水帘洞诗帖》杨维桢释溥光《雪庵字要》草书邓文元《瞻近汉时二帖跋》陆居仁陈绎曾《翰林要诀》康里巎巎《李白诗卷》倪瓒盛熙明《法书考》倪瓒《自书诗稿》黄公望黄公望《跋赵孟頫临黃庭经》草书宋克张绅《书法通释》行书元公元1206-1368年刘伯温《春兴八首诗卷》沈周陶宗仪《书史会要》行书宋克章草《急就章册》祝允明解缙《春雨杂述》宋广《太白酒歌》文徵明祝枝山《祝枝山全集》楷书沈粲《草书古诗》陈淳丰坊《书诀》解缙《自书诗卷》王宠杨慎《墨池琐录》张弼《千字文》唐寅杨慎《书品》沈周《化疏卷》董其昌何良俊《四友斋丛书论书卷》祝允明《杜甫诗轴》徐渭王世贞《王氏书苑》十卷祝允明草书《前后赤壁赋》张瑞图项穆《书法雅言》文徵明楷书《前后赤壁赋》黄道周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论用笔》文徵明《杂花诗赋卷》王铎赵宦光《寒山帚谈》文徵明《自书西苑诗卷》陈洪绶李日华《六砚斋笔记》陈淳《秋兴八首卷》黄道周《书品论》王宠《真行草十册》郭宗昌《金石史》唐寅《和沈周落花诗卷》丰坊《各体书诀册》明公元1368-1644年董其昌《小楷千字文》董其昌《东方朔答客难卷》徐渭《草书杜甫诗轴》张瑞图《辰州道中诗卷》黄道周《赠倪献汝叔侄诗轴》倪元璐《五言律诗轴》王铎《赠张抱一行书诗卷》王铎《再芝园诗轴》行书傅山《各体书册》倪后瞻《倪氏杂著笔法》篆书《三希堂法帖》傅山杨宾《大瓢偶笔》隶书邓石如《四体书册》张照王澍《论书剩语》魏碑杨沂孙《陶渊明饮酒四条屏》刘墉王澍《翰墨指南》徐三庚《节录汉书册》金农倪涛《六艺之一录》张裕钊《千字文册》朱耷冯武《书法正传》清公元1644-1911年吴昌硕《石鼓文四条屏》郑燮蒋和《蒋氏书法正传》何绍基笪重光《书筏》杨岘刘熙载《书概》赵之谦周星莲《临池管见》吴大澂朱和羹《临池心解》邓石如阮元《南北书派论》徐三庚阮元《北碑南帖论》吴昌硕包世臣《艺舟双楫》伊秉绶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张裕钊杨守敬沈曾植康有为李瑞清郑孝胥书坛纪事备 注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着手实行思想文化的统一政策。
中国著名画家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名录中国著名画家,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名录及其简介:注:以下顺序并非按作家实力大小排序。
一.王虎江简介:王虎江,男,一九五二年生,现为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华夏诗联书画艺术研究院书法研究员、高级记者、“北京虎江书法艺术研究院”院长。
其书法特色不拘一格,善写楷书、行书、行楷、隶书、篆书、草书、狂草等多种书体。
成就:众多作品已被中国历史博物馆、国际奥委会博物馆、天安门城楼、钓鱼台国宾馆、毛主席纪念堂等单位及国内外朋友广为珍藏。
二.林再成简介:林再成,男,1970年生,黑龙江人。
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篆刻科毕业,大学本科,文学学士。
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员,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专职书法教师。
风格:其篆刻以满白、细朱为主,工稳秀丽,流光溢彩。
印风虽工稳但细微处见变化机巧,蕴藏匠心。
因为有大量临摹汉印的功底,其印虽多平直,亦见高古神韵。
三.马忠贤简介:马忠贤(1955—)安徽省宿州人,著名画家。
曾任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导;现任苏州科技大学传媒艺术学院教授,教授委员会主席;全国模范教师,省级优秀教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在绘画上以中国画为主,亦涉及版画等相关艺术。
风格: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四.冯大彪简介:冯大彪 1938年6月15日生于河北蠡县。
曾用名冯焰。
党员。
北京电视大学中文系毕业。
1958年参加工作,曾任中学语文教师22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
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
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
历代书法名家简介一、历代书法名家一览表时代代表性书法名家书体秦朝李斯篆书汉朝史游草书崔瑗草书张芝草书蔡琰隶书三国钟繇楷书皇象篆、隶、草西晋陆机行草索靖章草东晋王羲之行书王献之行草卫夫人隶书南北朝羊欣隶书萧思话行书隋唐丁道护真书智永草书唐朝欧阳询欧体、楷书褚遂良隶书虞世南行书、草书张旭草书颜真卿颜体、行书怀素草书柳公权柳书、楷书五代杨凝式行书、楷书宋朝苏轼行书、楷书黄庭坚篆、隶、楷蔡襄楷书、行书金代王庭筠行书元朝赵孟頫赵体、楷体鲜于枢行草明朝董其昌颜体、赵体文征明行书、楷书徐渭草书王铎行草书包世臣草书清朝吴昌硕楷书张裕钊行草赵之谦颜体近代齐白石白石书体毛泽东狂草当代沈鹏隶书、楷书欧阳中石行书二、书法名家简介李斯,字通右,楚上蔡人(今河南上蔡县),他不仅是秦代著名的书法家,而是中国书法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创新者。
对汉字书法的发展起了先驱作用。
秦始皇统一国家后,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
李斯同时也是秦著名书法家。
他主持整理出了小篆。
《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即为李斯所书。
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
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
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
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世称欧阳率更。
世人称他的字为“率更体”。
虞世南说他“不择纸笔,皆能如意”。
而且他还能写一手好隶书。
贞观五年《徐州都督房彦谦碑》就是其隶书作品。
他的书法,以隶书为最。
究其用笔,圆兼备而劲险峭拔,“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
又如金刚怒目,力士挥拳。
中国历代书法家(包括了历史上的著名书法家和普通书家)秦代书法家:李斯两汉书法家:扬雄刘歆刘棻陈遵刘睦曹喜杜操崔瑷崔寔张超蔡邕王次仲刘德升邯郸淳张芝罗晖刘宏师宜官梁鹄毛弘郑樵许慎赵壹魏晋南北朝书法家:胡昭韦诞刘廙葛洪张昭张紘钟繇卫暠卫觊卫璪卫玠卫夫人卫恒卫凯卫瓘卫宣卫庭何曾山涛傅玄羊祜杜预王浑成公绥张华王戎晋武帝索靖齐王攸左思王衍陆机陆云刘舆刘琨杨肇荀昌力蔡克羊忱顾荣刘伶向秀乐广阮咸牵秀王济张翰韦熊吕忱张越陈畅皇甫定王廙王导庾亮郗鉴郗愔谢尚王蒙王修李式李充高崧王羲之王献之羊欣范晔谢综萧思活张永王僧虔张欣泰刘绘张孝秀殷钧赵知礼萧引萧乾萧道成王志谢眺王僧佑陶弘景萧坚萧子云颜协蔡景历毛喜蔡凝到沆刘慧斐顾野王谢贞周颙际宗炳刘系宗徐爰刘系宗胡天翼马澄徐僧权王慈王志智永王珉袁昂庾肩吾颜之推卢湛刘兰崔衡谷浑崔浩卢晏高欢高洋张景仁赵彦深赵文深隋唐五代书法家:唐太宗李邕张旭李阳冰怀素徐浩武平张庭珪徐珙吕向蔡有邻史惟则韩择木刘秦顾诫奢梁升卿刘升戴千龄韦纵郑馀庆宋儋段委展林藻郑云达颜真卿柳公权杜牧李元昌李灵夒李笵临川公主晋阳公主房乔杨师道陆景融王方翼裴行俭杜审言宋令文韦陟张嘉贞王维师登沈传师裴潾萧祜李贺裴休杜甫柳宗元唐僧张君房司马承祯卢藏用卢鸿贺知章李含光欧阳询褚遂良王玄宗陈惟玉高正臣张德言沮渠智烈王绍宗薛稷薛曜韩择木苏灵芝戴及萧诚徐浩薛希昌张从申窦皐褚庭海张少悌蔡希寂李凑正韩筠释湛然李肇吕恭毛伯贞朱玘张宗厚阿倍仲麻吕最澄郑审则空海韩方明崔致远尚有金仁问金生杨凝式王文秉李鹗贯休徐铉孙过庭李嗣真房玄龄褚遂良张怀瓘窦皐窦蒙张彦远沈千运郑虔李嵺赖文雅张芬邬彤陆曾梁耽房黄(广) 沈益吴融欧阳询虞世南徐陵宋辽书法家:徐铉王著李建中林俌陈尧佐李宗谔宋绶周越欧阳修蔡襄蔡京石延年唐询苏舜元苏舜钦艾彦博韩琦刘敝苏轼黄伯思黄庭坚米芾赵构沈辽钱勰蔡卞薛绍彭赵佶宋长文黄伯思沈括章敦晁补之陈师道李之仪吴说刘焘王升米友仁朱敦儒陈与义秦桧赵明诚董逌陆游范成大朱熹张孝祥虞允文吴琚姜夒洪适陈槱白玉蟾张即之赵孟坚陈容文天祥岳珂陈思董史辽圣宗辽道宗天祚帝宇文虚中王竞蔡松年吴激高士谈任询党怀英赵渢王庭筠王万庆张天锡赵秉文元明书法家:赵孟?鲜与枢邓文原李倜元文宗图帖睦尔虞集柯九思揭傒斯郭淠钱良佑张雨朱德润俞和至元间耶律楚材赵世延孛术鲁羽中贯云石雅琥萨都刺盛熙明康里巎巎饶介危肃余阙泰又华遒贤吴衍吴睿又朱珪杨恒萧斗周伯琦杜本苏大年吴镇杨维桢陆屈任倪瓒黄公望王蒙郝经韩性刘基宋濂张羽徐贲詹希元朱芾卢熊宋克宋广宋璲陈璧沈度沈粲解缙张弼陈献章滕用亨程南云金湜李东阳乔宇徐霖顾璘陈沂朱曰藩盛时泰黄姬水何良俊邢一风王逢元徐有贞钱谦益沈周吴宽王鏊祝欠明文徵明陈淳王宠文彭文嘉王同祖文肇祉文从简文震孟文震亨王毂祥陆师道彭年周天球钱毂许初陈鎏黄姬水王禾犀登俞允文张风翼王世贞王世懋王锡爵王衡唐伯虎王守仁丰坊王问莫是龙董其昌陆深莫如忠莫云卿陈继儒徐渭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旦王锋詹景风邢侗邢慈静米万锺黄辉赵宦光宋珏陈洪绶清代书法家:康熙钱谦益孙承泽吴伟业周亮工龚鼎挛戴明泛法若真傅山万寿祺冒襄归庄查士标龚贤宋曹许友朱耷沈荃孙岳颁高士奇陈邦彦查升。
古代名家:王羲之【晋】、王献之【唐】、颜真卿【唐】、褚遂良【唐】、柳公权【唐】、钟繇【唐】、怀素【唐】、\欧阳询【唐】、杨凝式【五代】、米芾【宋】、黄庭坚【宋】、蔡襄【宋】、苏轼【宋】、赵佶【宋】、赵孟頫【元】、柯九思【元】、祝枝山【明】、唐寅【明】、王宠【明】、文徵明【明】、王铎【清】、傅山【清】、邓石如【清】、翁同龢【清】金农【清】、郑板桥【清】近现代:孙文、袁世凯、于右任、张廉卿、张大千、李叔同、曾熙、陈寅格、谢稚柳、毛泽东当代:启功、沙孟海、刘炳森、欧阳中石、范曾、张海、陈天然、沈鹏、赵朴初、张飙、权希军楷书:邓散木---先驱,临古功力,用醮水笔,欧体一路的。
林似春---前辈,临古厉害,经得起看,王褚一路的。
庞中华---名气,出字帖多,字过于程式化,前期有颜体痕迹,后来象是欧柳了,但字比较方。
顾仲安---凝重,出的是行楷字帖,看看还是楷书,有一点魏碑的味道,象是从柳体中出来的。
刘惠浦---高古醇厚,有钟王笔调。
谢非默---吸收了魏碑,有了自己的面目。
卢中南---临欧高手,自身面目不足。
田英章---近期出字帖较多的人,欧体的硬笔书,但过于放松。
范林庆---象是出于赵体,但又不是,有点俗态,但又使人无难练高压之感,容易亲近的书体。
钱沛云---明明是教硬笔书法,搞得象是语文老师在教课,学生听得多,练得少。
华继善---是从郑文公碑出来的,无论书其他各体,还是看得出该碑的影响。
张秀-----学褚而有面貌的一个,可惜写得太少,影响不大,字是很有味道的。
以上是硬笔发展以来,我认为楷书有功力和较高成就者,他们并非不擅长行草书,但与楷书相比之下,楷书更好一些更突出一点。
楷书田英章、卢中南、谢非墨,行书王正良、任平。
对硬笔普及贡献最大的当数庞中华。
庞中华的字过于保守,缺乏变化推荐历任中国现代硬笔书法研究会秘书长、会长;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长;中央电视台硬笔书法主讲人;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书法艺术专业客座教授;日本国艺书道院教授;日本中国书法学院教授;日本书艺会顾问;欧阳询书法艺术研究会会长;书画人才资格审定委员会主任等职的——田英章老师字庄重又不失活泼,变化丰富。
历代书法家一览表
历代书法家有很多,以下列举其中一些:
1.商周秦:李斯、石鼓文、商周金文、木简帛书等。
2.汉代:王羲之、王献之、索靖、蔡邕、张芝、钟繇、陆机等。
3.魏晋南北朝:皇象、卫瓘、卫恒、卫夫人等。
4.隋唐五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张旭、怀素、孙过庭等。
5.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
6.元代:赵孟頫、鲜于枢等。
7.明代:董其昌、祝允明、文徵明等。
8.清代:傅山、邓石如等。
这些书法家在书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他们的作品被广泛收藏和传承,对后世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他们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也是研究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参考。
《历代书法家一览》一、[秦朝]:李斯。
二、[汉朝]:1;史游。
2;章帝,刘氏。
3;崔瑗字子玉。
4;蔡琰字文姬。
5;张芝字伯英。
三、[魏]:锺繇字元常。
四、[吴]:皇象字休明。
五、[西晋]:1;宣帝,司马氏字仲达。
2;武帝,讳炎字安世。
3;陆机,字士衡。
4;卫权,字伯。
5;杜预,字元凯。
6;张华,字茂先。
7;索靖,字幼安。
8;伟恒,字巨山。
9;伟夫人,字茂猗。
六、[东晋]:1;王序,字世将。
2;王敦,字处中。
3;王尊,字茂弘。
4;王恬,字敬预。
5;王洽,字敬和。
6;王劭,字敬伦。
7;王羲之,字逸少。
8;谢安,字安石。
9;桓温,字元子。
10;王操之,字子重。
11;王凝之。
12;王涣之,字彦舟。
13;王微之,字子猷。
14;王珉,字季琰。
15;王遂。
16;王钦,字伯与。
17;王坦之,字文度。
18;王旬,字元琳。
19;王荟。
20;郗音,字方回。
21;纪瞻,字思远。
22;郗超,字景与。
23;郗鉴,字道微。
24;谢发。
25;谢番伯。
26;司马攸,字大猷。
27;元帝,字景文。
28;明帝,字道畿。
29;康帝,讳岳字世同。
30;哀帝,字千令。
31;孝武帝,讳曜。
32;箭文帝,字道方。
33;文孝王。
34;张翼,字君祖。
35;沈嘉,字长茂。
36;庾翼,字稚恭。
37;庾元亮。
38;刘超,字世瑜。
39;刘环之,字元宝。
40;刘穆之,字道和。
41;陆云,字士龙。
七、[南朝宋]:1;明帝,字景休。
2;羊欣,字敬元。
3;孔琳之,字彦琳。
4;萧思话。
5;王昙首。
6;谢壮,字希逸。
八、[齐]:1;高帝,字绍伯。
2;释仙。
3;王僧虔。
4;王子椿。
5;王慈,字伯宝。
6;王志,字道。
九、[梁]:1;武帝,字叔达。
2;沈约,字休文。
3;萧子云,字景乔。
4;箭文帝,萧氏韦纲。
5;高帝。
6;王筠,字元礼。
十、[北魏]:1;郑道昭,字僖伯。
2;王远。
十一、[陈]:1;陈叔怀。
2;陈伯智,字策之。
3;陈逵。
十二、[隋]:1;智永,号永禅师。
2;丁道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