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四》优质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四》优质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四》优质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四》优质教案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体会作者文字背后的真正情感,感受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借助识字加油站,学会换偏旁识记生字的方法。(重点)

3.借助词句段运用,体会特定词语的意思。(重点)

4.探究句子中冒号的用法,并尝试写一写带冒号的句子。

5.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6.看书写提示,初步了解书写一段话的要求。

7.通过日积月累,正确朗读古诗,了解古诗的意思。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细致地观察身边的动物朋友。查阅与动物相关的“专有名词”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与同学交流如何用反语表达喜爱之情;学会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在这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哪些小动物?他们都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出示三个句子:

句一: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句二: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句三:如果赶上这么一场用以耀武扬威的乱子,你就甭想有鱼咬钩了。

3.指名读,提问:你觉得作者喜不喜欢这些小动物呢?生活中爸爸妈妈说

过这样的话吗?

4.是啊,像这样嗔怪的话,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用,更能表现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让读者印象深刻。

二、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词语: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指导读准字音: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请学生观察,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每一行的字都有相同的部件,部首不一样。

4.课件出示相同类型的填空,指名学生回答。瞧,编排者多有心哪!我们平时如果能将这样部件相同、部首不同的字及时归纳认读,那我们认识的字就会越来越多。

5.课后收集这样的字,与同伴分享。

第二课时

一、词句段运用

(一)有意思的词

1.课件出示词语。

千里马老黄牛百灵鸟领头羊小蜜蜂

纸老虎变色龙铁公鸡应声虫哈巴狗

2.学生讨论,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3.指名学生交流,词语的意思都引申表示为一类人,并举例说说。

4.每个词语都是有“来历”的,请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特定的词语。

5.齐读词语。

(二)有情义的字词

1.出示三个句子,请学生观察句子中的冒号的特点。

2.小组交流,猜猜看句子中冒号的作用。

3.指名交流,教师指导,在这三个句子中冒号的作用都是解释说明。

4.体会用法,选择适合的情境来写一写。

(三)有感情的词

1.自由读句子,感受加点词语的意思。

2.“吧”“啊”“呢”“啦”都是语气词,你觉得句中的语气词能去掉吗?效果如何?

3.小组交流,教师总结:不能去掉,加上语气词更能突出情感,文字意味更强。

二、书写提示

1.出示书法作品,仔细观察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2.指名说说自己的发现。

完成书法作品时要注意字距要比行距小,字的大小基本一致,两边留的空白大致相等。

3.学生仿写,注意提示的要点。

4.展示点评。

三、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古诗《蜂》。

2.简介背景。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罗隐,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却未能榜上有名,心中满怀愤懑,当看到农民辛苦劳作在田间地头,而部分朝廷官员却不劳而获时,他遂写下这首诗。

3.教师范读,学生自读古诗,教师指名读,读出停顿、韵味。

4.师生合作探究,了解古诗的大意。

5.感悟诗情:想象一下,诗人在看到这些忙碌的蜂时,心情是怎样的?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吟诵,或抄写,或绘画,记住这首诗。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交流平台的学习中,孩子们非常愿意交流自己身边的人对小动物的态度,学习热情高,能主动和大家分享喜爱的小动物。在教学词句段运用时,学生对这些特定词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地把自己搜集的特定词语与大家交流。课堂上我给足学生互相交流的时间,使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体会反语的好处,并学会运用。

2.掌握多种识字方法。

3.了解不同的词语代表的是哪类人,掌握冒号的用法。

4.积累关于咏物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

学会使用冒号,积累咏物的古诗。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出示课本语句,想想这种表达方式和我们平时所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师点拨:反语)如,“古怪”的本意是“怪异”,此处反话正说,称赞猫可爱。

2.学生自由读“交流平台”,进一步体会什么是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好处。

反语: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手法。主要分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两种。

3.通过感受反语的好处,尝试使用反语表达感情。

如:老师摸摸我的头,说道:“你这个‘粗心鬼’啊,下次注意要把题目看清楚。”

二、识字加油站

1.指名读、分组读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如,杆——肝(肝脏)——秆(麦秆),把熟字“杆”的偏旁“木”换成“月”,就是“肝”,换成“禾”就是“秆”。)

2.换偏旁的方法可以帮我们识记生字,你还知道哪些识记生字的方法?(加

一加、减一减、字理识字法等)

3.师展示:转盘记忆法。以“由”为例,可以转化为油、轴、届、宙。

三、词句段运用

(一)三字俗语

1.学生自由读词语,想想这些词语说的是哪类人。

千里马——有才干的人;老黄牛——老实肯干的人;百灵鸟——歌声清脆的人;

领头羊——团体中起主导作用的人;小蜜蜂——勤快的人;纸老虎——外强中干的人;变色龙——见风使舵的人;铁公鸡——极其吝啬的人;应声虫——自己胸无主张,随声附和他人的人;哈巴狗——唯命是从的人。

2.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词语呢?试着说一说。

替罪羊马大哈地头蛇孺子牛老狐狸笑面虎

(二)冒号的用法

1.想一想,在哪些地方会用到冒号?

2.师总结:提示语在前、写信、介绍人物等情境中会用到冒号。

3.读例句,说说例句中的冒号属于哪种类型。

例: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让你给它抓痒。

冒号:用于总说性话语之后,引出分说。围绕着“温柔可亲”进行具体说明。

4.分组读课本中的另外两个例句,进一步体会冒号的用法。

5.仿写。(见达标检测第4题)

6.小练笔:仿照例句中冒号的用法,写一写剩下的两个句子。

(三)体会感叹词的用法

读一读,比一比,说说去掉加点字后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从表示语气的“吧”“啊”“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舍先生对小猫责怪中包含着的喜爱之情;去掉了就只含有责怪的意味了。

2.表示语气的“啊”,我们可以感受到老舍先生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3.表示语气的“啦”,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公鹅的喜爱与敬佩之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书写提示

1.(课件出示要写的句段)请学生思考:怎样把这段字在本上写漂亮呢?(一笔一画、认真书写、字不要过大等)

2.师总结:字距要比行距小;字的大小基本一致;两边留的空白大致相等。

3.运用所学书写方法,将课本中的选段工整地摘抄到本子上。

4.评选“小小书法家”。

二、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同学们,古代诗人很喜欢为动物或植物写诗,赞美他们的高尚情操,你知道哪些赞美动物或植物的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罗隐的《蜂》。

2.初读古诗,了解作者。

(1)作者介绍。(课件出示)

(2)指名读,齐读,分组读。

3.小组讨论,理解古诗。

(1)理解诗句: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山峰,极其美好的风景都被蜜蜂占有。

(2)理解诗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呢?

(3)分析主旨: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蜜蜂在山花烂漫间不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相当大的施展本领的空间。后两句把它所象征的“劳动者”意象加以引申,发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一声叹息。这首咏蜂诗运用象征、设问的手法反映了劳动者不能享受其劳动成果的社会现

象。

4.知识拓展:积累关于咏物的古诗。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四”重在培养学生掌握不同的赞美方法,从“交流平台”的利用反语表现出喜爱、赞美之情,到“日积月累”的咏物古诗,都在告诉学生怎样赞美自己喜欢的人或物,表达自己的感情,我特意在讲解“交流平台”的时候,让学生使用反语,让他们体会语文的博大精深,再用“日积月累”中的古诗告诉他们赞美的方法多种多样,要灵活运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多帮助学生总结知识点,使其学会综合运用所学。

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 《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妙析教材 《语文园地四》安排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我爱阅读”5个板块。“识字加油站”引导学生从玩具中识字。“字词句运用”让学生积累形容心情的词语,并会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句子。“写话”让学生以小虫子、蚂蚁和蝴蝶为主人公展开故事,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并用表示时间的词来讲故事。“书写提示”让学生注意全包围的字和三包围的字怎样书写。“日积月累”意在让学生积累三句名言。“我爱阅读”通过一则手影戏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的道理。 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书写已能轻松掌握,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句子,还需教师指导,不能把每个句子的意思说重了。“我爱阅读”也需教师适时点拨,学生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而“写话”依然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建议 1.识字及书写可放手由学生自主完成。 2.需积累的词语请学生课前先搜集。 3.写话这一教学难点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先说后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个生字,能规范书写全包围、三包围结构的字。 2.积累表示心情的词语。 3. 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句子。 4.背诵三句名言。 5.看图,发挥想象力,写一段话。 【过程与方法】 1.能用自己的方式背诵三句名言。

2.能自主识字,与同学交流识字方法,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和睦相处。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能规范书写全包围、三包围结构的字。2.积累表示心情的词语。 3.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句子。 4.背诵三句名言。 难点 1.看图,发挥想象力,写一段话。 2.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和睦相处。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与心情有关的词语。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 2.积累表示心情的词语。 3.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句子。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 2.积累表示心情的词语。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一) 1 2 1 古诗词三首 3 课型:古诗词 4 教学目标 5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6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7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8 话 说说诗句的意思。 9 10 德育目标:让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11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 12 教学方法: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13 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 14 教学准备: 1、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15 16 2、多媒体课件 17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18 19 第一课时 20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21 22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 23 24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5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6 27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28 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9 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30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31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32 33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34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35 36 2.检查自学。 37 ①指读全诗。(正音) 38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39 (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 40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 41 42 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43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44 45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

语文园地四 一、交流平台 1.根据你对“关键语句”的认识,判断对错。 (1)关键语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2)关键语句总是一段话的第一句话。() (3)我们用关键语句概括段意时,都只要直接抄下关键语句就行。 () (4)如果关键语句在段的末尾,它一般起归纳和总结作用。() 2.读片段,完成练习。 相对其他植物而言,银杏的生长速度很缓慢。在一般情况下,栽种下它的幼苗,要经过15~20年才能结果,有的甚至需要30~40年时间。正如俗话所说,公公种树,孙子吃果。因此,人们又 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外号“公孙树”。 的句子,填空。 (1)读文中画“______”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表现了银杏的生长速度 ________。 (2)读文中画“”的句子,想一想,其中的双引号的作用是() A.表示引用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D.表示否定或讽刺 (3)这段话的关键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在这段话的________,起____________的作用。

3.读下面的文段,想一想这段话的大意是什么,请写下来。 外婆告诉我,野菊花有很多用途。那天我爬上山坡去摘花时,不小心滑了一跤,脚上划破了皮出血了,我直叫疼。外婆马上摘 下几朵盛开的野菊花,挤出汁,敷在我的伤口上。我觉得清清凉 凉的,不几天伤口就好了。外婆说,野菊花不仅有消毒止血的功 能,还能清热败火,治感冒。我没有想到野菊花有这么多用途。 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词句段运用 1.读句子,照样子提出问题。 例: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1)我在森林里行走,突然看到树林当中有一块巨大的花岗石,上面 披满了青苔。我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这个路口总是很畅通,那个路口却总是堵车。两个路口才相距一百来米,差别却这么大。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2)爸爸在窗台上养了两盆月季,南边的一盆越长越旺,北边的一盆 却慢慢枯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句子属于哪种问句,填字母。 A.疑问句B.设问句C.反问句 (1)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 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 ) (2)这缸不正好用来养小鱼小虾吗? (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2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2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二) 第五单元 17 触摸春天 课型: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 P一、一望无垠;两面三刀;三心二意;四面八方;五彩缤纷;六神无主;七上八下;八面玲珑;九牛一毛;十全十美;百花齐放;千方百计;万劫不复 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德育目标: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 生活。 教学重点: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课前准备 1.提前阅读整组课文,初步感知本组课文内容,自学生字。 2、师生共同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图片及影像资料。 教学方法: 学生提出自己读不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讨论。结合 讨论,指导学生朗读。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1.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热爱生命的 有关资料。 2.全班交流: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概括来谈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 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感到吃不饱,而成绩差的学生又常常吃不了。这就给我的教学提出了一个难题,必须保证优生够吃,差生能吃。不然,都会有意见的。我应采用的方法,在作业中使用自助餐的形式,要求必须全面完成的基础上,优生可以自选一些操作实践题,使之能够有所为。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觉得这方法应该有效。 1.教师导入: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就如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 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板书:触摸春天) 2.由题设问: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些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 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四、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完整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游戏玩具学习生字词,规范书写汉字。 2. 积累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会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写一句话。 3.书写半包围和全包围结构的汉字。 4.看图写话,并用上表示时间的词语。 5.阅读《手影戏》。 【教学重点】 1联系生活游戏玩具学习生字词,规范书写汉字。 2. 积累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会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写一句话。 3.书写半包围和全包围结构的汉字。 【教学难点】 阅读《手影戏》。 【教学素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识字加油站,书写半包围和全包围的汉字。 2. 字词句运用。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识字加油站。 1.同学们,你玩过哪些玩具? 生回答。 出示下面的玩具:(课件出示) 陀螺毽子不倒翁玩具枪橡皮泥溜溜球遥控坦克二、认字写字。(课件出示) tuó luó jiàn zi bù dǎo wēnɡwán jù qiānɡ 陀螺毽子不倒翁玩具枪 xiànɡpí ní liū liūqiú yáo kònɡ tǎn kè 橡皮泥溜溜球遥控坦克 1.学生齐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词语。 3.去掉拼音读词。 4.测试。用线将拼音和汉字连起来。(课件出示) tuó luó jiàn dǎo wēnɡ qiānɡ xiànɡ kònɡ tǎn kè 毽坦倒陀枪橡螺控克翁 三、字词句运用。(课件出示) 1.大家平时积累了不少词语,当你心里生气、高兴、难过时,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呢? 学生试着在书中填写。 汇报交流。 总结: 形容生气的: 怒气冲天火冒三丈怒火中烧暴跳如雷恼羞成怒怒气冲冲 形容高兴的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优质教案

语文园地四

(1)第一句话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对猫不喜欢,但是恰恰 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第二句话看起来对鹅的傲慢很不以为然,其实表达 的是对鹅的“高傲”的喜爱之情。 (3)看似不喜欢这场“乱子”,但是其实很喜欢。 2.正像以下同学讨论的一样: 【出示课件4】 小刚:从字面上看,作者好像并不喜欢这些小动物,实际 上字里行间却藏着对它们深深的爱。 小丽:读到这样的句子,我就想起妈妈经常跟别人说:“我 们家那傻孩子……” 小豪:我们说话和习作的时候,可以试着运用这种方法。 3.从妈妈的“我们家那傻孩子……”你发现了什么? (表面上看是不喜欢我,责怪我的调皮,实际上也表达了 妈妈对我的喜爱之情。) “这种方法”是什么?(实际喜欢,表面却说不喜欢,是 一种明贬实褒的方法。)(板书:明贬实褒的写法) 4.练一练:运用“明贬实褒”的方法,写句子。【出示课 件5】 示例:你可真是个自私自利的家伙,自私自利得把所有痛 苦和灾难都留给了自己。 二、识字加油站 师:识记生字的方法很多,换偏旁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识 记生字。 出示:【出示课件6】 1.认一认 (1)指名拼读生字,齐读生字,指名领读。 (2)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纠正易错生字读音。 (3)组长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结合生活实际,自 身经验,体会作者表达 的感情,教会学生“明 贬实褒”的方法。

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 教师小结,指导:这些句子中冒号用法相同都是“用在总结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冒号:用在总结性话语的后边,引起下文的分说)2.选一选,写一写。 请在所给的三个短语“爱臭美的小狗”“粗心的小杰”“热心肠的老奶奶”中选择一个,仿照上面的例句,用上冒号,写一段话。 示例:小杰性格很活泼开朗,只是太粗心:不是忘记带铅笔盒,就是把衣服反穿,还浑然不觉。做错题更是家常便饭。 (三)如果去掉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出示:【出示课件15】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它板正的姿势啦,步态啦,和别的公鹅攀谈时的腔调啦,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 2.读一读这些加点的词语。 3.说一说,这些加点的词语都是什么词语? 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 教师小结,指导: 这些词语都是语气词,语气词是表示语气的虚词,常用在句尾或句中停顿处表示种种语气。常见的语气词有:的、了、么、呢、吧、啊。语气词:附着在词语、句子末,表示陈述、疑问、感叹或祈使的语气。 4.这些语气词能不能去掉?(语气词常常跟语调一起共同表达语气,所以一部分语气词可以表达多种语气。不难去掉。) (板书:语气词表示多种语气。) 三、书写提示 师:我们时常需要写一段话,或者写一篇文章,如何才能抄写的美观、大方呢? 学习例句,弄清例句的特点:总结性话语在前,用冒号引起下文,再仿写句子,训练学生表达能力。 了解语气助词在表达中的重要作用,目的是让学生恰当的运用语气词。

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准确识记带有月字旁的字。 2.正确、规范、整洁地书写“主、书、门”等带点的字。体验“点”在不同位置不同笔顺的书写规则。(重点) 3.能正确认读带有轻声音节的词语,感受轻声音节词语的读法。(难点)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词卡。(学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闯关,识字加油站 1.导言: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首先玩个“我来指,你来说”的小游戏,好不好? 2.教师指鼻子、眉毛、嘴巴等身上不同的部位,学生认真观察,快速说出表示不同部位的名称。激励学生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快又正确。 3.导学:看到我们玩游戏,《疯狂动物城》里的朱迪警官也来了,

朱迪警官还想带我们去疯狂动物城里玩一玩、逛一逛呢,你们想去吗? 4.闯关游戏:读词语。 (1)教师说明闯关游戏要求:准确读出城堡大门上的词语,并把它贴到朱迪身上相应的部位。 (2)多媒体课件出示:城堡大门,贴满词卡的图片。学生浏览词语卡片。 (3)学生先在小组内合作正确朗读词语,再相互之间比赛正确认读词语。 词语:眉毛鼻子嘴巴脖子手臂肚子小腿脚尖 (4)读准字音的学生获得字卡,并且把字卡贴在朱迪身上相应的部位。(一名同学在黑板上贴出,其他同学当小评委,观察是否正确。) 5.识记生字――眉、鼻、嘴。 (1)过渡:我们能够正确读出表示身体部位的词语,那么,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记住它们呢? (2)“眉”字的识记:眉毛是生长在额头之下、眼睛之上的毛发,所以“眉”的下面是“目”。 多媒体课件出示:“眉”字的演变过程。 (3)“鼻”字的识记:人们常常指着自己的鼻子表示自己的意思,所以“鼻”字的上面是自己的“自”。 (4)“嘴”字的识记:提到嘴首先想到的是“口”,然后是“嘴角”的“角”,再加一个“此”,就是“嘴”了。 6.准确识记带有月字旁的字。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为减少教师备课的工作量,提高教学工作效率,教学方案的设计内容应简单明了,准确到位,真正起到授课依据的作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供大家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1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 5、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受到这一神奇的溶洞。激发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写作特点,培养有条理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 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介绍课文及作者 1、课文,游记: 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情景。 2、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吴县人。作品有《隔膜》、《城中》和《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1957年叶圣陶先生60多岁时,游览了“双龙洞”、“冰壶洞”,见《小传十篇》。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文: 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划出不懂的词语。 2、集体讨论难字、新词: ⑴ 读音: wān jí rǔ sǔn 蜿蜒即使石钟乳石笋 ⑵ 新词: 孔隙突兀森郁 四、读熟课文 1、散读。 2、小组读。 五、思考写作顺序,试着划段 第二课时 一、理清层次,划分段落

1、默读: 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的? 游览顺序──空间位置变换。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自然段)交待时间、地点、事件。 第二段(2~3自然段)路上见闻。 第三段(4~8自然段)游览经过。 二、讲读 1、指名读第一段: 分析:这是一篇游记,且开篇点题,交待了时间、地点。 2、学习第二段: 作者从金华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记写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 提问: ⑴ 作者看到哪些景物?用笔划一下: 溪流:时而…时而…时而。 ⑵ 什么叫迎着溪流?人怎么走? 逆流而上(游览的一条“暗线”) ⑶ 理清这部分叙述顺序: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 3、小结: 作者以“那溪流就是从洞口里流出来的”,引出描写重点──双龙洞。 第三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游戏玩具学习生字词,规范书写汉字。 2. 积累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会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写一句话。 3.书写半包围和全包围结构的汉字。 4.看图写话,并用上表示时间的词语。 5.阅读《手影戏》。 【教学重点】 1联系生活游戏玩具学习生字词,规范书写汉字。 2. 积累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会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写一句话。 3.书写半包围和全包围结构的汉字。 【教学难点】 阅读《手影戏》。 【教学素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识字加油站,书写半包围和全包围的汉字。 2. 字词句运用。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识字加油站。 1.同学们,你玩过哪些玩具 生回答。 出示下面的玩具:(课件出示) 陀螺毽子不倒翁玩具枪橡皮泥溜溜球遥控坦克 二、认字写字。(课件出示) tuó luó jiàn zi bù dǎo wēnɡwán jù qiānɡ 陀螺毽子不倒翁玩具枪 xiànɡpí ní liū liūqiú yáo kònɡ tǎn kè 橡皮泥溜溜球遥控坦克 1.学生齐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词语。 3.去掉拼音读词。 4.测试。用线将拼音和汉字连起来。(课件出示) tuó luó jiàn dǎo wēnɡ qiānɡ xiànɡ kònɡ tǎn kè 毽坦倒陀枪橡螺控克翁 三、字词句运用。(课件出示) 1.大家平时积累了不少词语,当你心里生气、高兴、难过时,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呢 学生试着在书中填写。 汇报交流。 总结: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优质教案

《语文园地四》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眉、鼻、嘴、脖、臂、肚、腿、脚”8个表示身体部位的汉字,激发学生的识字 兴趣,拓展学生的识字渠道。 2、读准带有轻声音节的词语,提升学生的语感。 3、进一步把握点在正上方、左上方和点在右上方的汉字的书写笔顺规则。 4、熟读并背诵古诗《寻隐者不遇》,大致理解古诗的意思。 5、熟练朗读绕口令,注意读准鼻、边音和轻声,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趣味识字”“书写提示”。 教学难点:熟练朗读绕口令,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眉、鼻、嘴、脖、臂、肚、腿、脚”8个表示身体部位的汉字,激发学生的识字 兴趣,拓展学生的识字渠道。 2、读准带有轻声音节的词语,提升学生的语感。 3、进一步把握点在正上方、左上方和点在右上方的汉字的书写笔顺。 教学过程 一、互动游戏,激趣导入 1、师生共玩“鼻子鼻子”的游戏,师介绍游戏规则:将食指放在鼻子上,听到对方说“鼻 子鼻子眼睛”时,立即将手指在眼睛上,以此类推。师发口令,生指部位。 2、师谈话:指身体部位的小游戏很好玩,表示这些身体部位的汉字也很有趣,这节课我们 就来认识表示身体部位的汉字。 二、教学“趣味识字” 1、学生自主认读课本中8个表示身体部位的词语,读准字音,读熟词语。 2、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强调:“肚”读第四声,不能读 成了第三声;“嘴”是平舌音,不要读成了翘舌音。正音后再次抽读词语卡,指名学生认读。 3、游戏巩固:出示词语卡片,学生根据师出示的词语卡片快速指到相应的身体部位。 4、师单独出示这8个汉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交流识字方法。根据学生的交流,师适当

2018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预习: 1. 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1. 谈话引入: 2. 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3. 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 分组学习 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 指导朗读。 四、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

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教一带一”的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 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是设想的不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2. 桂林山水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四 教学要求 : 1.学用字词句,认真读词语和描红。 2.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帮助小学生积累句子。 3.写铅笔字,练习写含有“点”的字时,点的位置不同,点的书写先后顺序不同。 教学重点 : 写含有“点”的字时,点的位置不同,点的书写先后顺序不同。积累古诗,儿歌。 教学难点 : 积累古诗,书写带点的汉字。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用字词句,认真读词语和描红。 2.写铅笔字,练习写含有“点”的字。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四”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四)

二、学和用 板块一:识字加油站 méi bízuǐbóbìdùtuǐji ǎo 眉毛鼻子嘴巴脖子手臂肚子小腿脚尖 1.认真观察我们发现,这些词语全部表示人身体的一部分。 2.我们可以玩“你来说,我来指”的游戏,在游戏中熟悉这些词语,并认识生字。 版块二:字词句运用。 (课件出示) 胆子粽子镜子 爸爸妈妈哥哥 故事月亮时候 1.这是本单元出现的一些词语,第二个字都读轻声。 2.我们先自己试着读一读,然后做摘苹果的游戏,在游戏中巩固轻声的读法。 三、写字有方 过渡:我们认识了人体的各部分,学会了读带有轻声的词语, 那么大家有信心写好这些字吗?(课件出示)主门书我(1)仔细观察,你发现他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了吗? 相同点:本题的四个生字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上面都有“点”。 不同点:但他们的位置不同,“主”的点在正上方,“门”的

点在左上方。 (2)书写笔顺规则是:“主、门”的点在正上方或左上方,写的时候都先写点;“书”和“我”的点在右上方,写的时候后写点。 (3)再仔细观察这几个字的形状,记住他们的笔顺伴着音乐 写一写。(课件出示)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帮助小学生积累句子。 2.读准绕口令。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四”(板书:语文园地四) 二、读读背背(课件出示)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根据拼音自由读古诗,读通顺、熟练。 2.听老师介绍作者的情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 17 触摸春天 课型: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 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德育目标: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 生活。 教学重点: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课前准备 1.提前阅读整组课文,初步感知本组课文内容,自学生字。 2、师生共同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图片及影像资料。 教学方法: 学生提出自己读不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讨论。结合讨论,指导学生朗读。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1.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热爱生命的

有关资料。 2.全班交流: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概括来谈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 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1.教师导入: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就如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 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板书:触摸春天) 2.由题设问: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些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 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四、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自学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练习给生字组词。 4.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指导“瞬”字的书写。 五、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1.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试着 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语文园地四(教案)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交流关键句在句子中作用,如何把关键句改成段落大意。 2.词句段运用,学会边观察边思考,并能提出问题,仿照例句写观察到的;认识对调和移动符号,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句子片段。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滁州西涧》,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了解古诗《滁州西涧》意思。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关键句,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句子。 【教学难点】 1.学会边观察边思考,学会提出问题,把自己的观察、思考写下来。 2借助修改符号修改语言片段。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关键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如何寻找关键句,如何用关键句概括段意呢? 1.(课件出示)

“《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这句话,直接写出了第五自然段的大意。”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利用关键句概括段意)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读这句话我体会到有些关键句就是段意。 2.(课件出示) “有时候,需要对关键句进行改造。如《花钟》第2自然段的第1句话是关键句,把这句话改为“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为什么会不同”就能概括出这段话的大意。”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我知道关键句有时候虽然和段意有关,但是还需要改一改,才能真正符合段意。 3.(课件出示) “关键句可能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如《花钟》第1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2句话,《小虾》第3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1句话。” 关键句的位置是怎样的呢?如何判断是否是关键句? 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关键句位置不固定,位置课前课后。 预设:主要看看这句话是否与段意有关,有关就是,没有关就不是。 4.教师小结:关键句有的能够直接概括段意,有的是与段意有关,但是需要改变一下,才能准确概括段意;关键句的位置并不是

(完整版)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认识生词。积累形容心情的词语。 2.能依照例句写句子;学习观察图片,完成写话。 3.掌握三包围的字和全包围的字的书写规律。 4.积累有关诚信的古代名言,养成良好的品德。 5.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体会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时的快乐心情。[教学重难点] 1.积累词语,会模仿例句写话,能根据图片内容,发挥想象,完成写话。 2.积累有关诚信的古代名言,知道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导入:同学们喜欢玩具吗?你们都喜欢玩哪些玩具?有没有同学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指名交流自己喜欢的玩具) 1.出示“陀螺”“毽子”“不倒翁”“玩具枪”“橡皮泥”“溜溜球”“遥控坦克”的图片,分别找同学来说,图片上画的是什么玩具。 2.同桌相互交流,说说自己最喜欢玩哪种玩具,为什么。 3.PPT出示生词,学生自由读,老师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你还会认吗?(去掉拼音认读生字词) 4.你还玩过什么别的玩具?小组之内相互交流。老师巡视参与学生讨

论。 5.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还玩过哪些好玩的玩具?指名说。 6.齐读生词,一个词读三遍。 二、字词句运用 (一)词语积累 1.创设情景,概括出情绪特点。 情景一:你好不容易画好一幅画,你的一个同学故意在你的画上瞎画了两笔,此时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生气的) 情景二:你的画被老师在课堂上表扬,你的心情又如何?(高兴的)情景三:你满怀信心地把你的画拿去参加比赛,结果你的画没有被选上,此时,你感觉怎么样?(难过的,伤心的) 2.积累词语。 教师:我们在表达情绪时,有很多不一样的词语可以表达。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有哪些词可以用来形容生气。出示:愤怒、发怒、气恼、恼火、气呼呼、怒发冲冠 3.请你按照找形容生气的词的方法来找一找形容高兴和难过的词,小组之间相互讨论,看哪个小组找得又多又准。(示例:兴高采烈、兴奋、欢喜、快乐、喜滋滋、美滋滋、手舞足蹈、喜笑颜开等;欲哭无泪、痛心疾首、悲痛等) 4.教师领读示例中的词语,讲解难点词语。 5.把你积累到的词语工整地写在课本的练习题上。 (二)用加点词语说句子

一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

语文园地四指导方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准确识记带有月字旁的字。 2.正确、规范、整洁地书写“主、书、门”等带点的字。体验“点”在不同位置不同笔顺的书写规则。(重点) 3.能正确认读带有轻声音节的词语,感受轻声音节词语的读法。(难点)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词卡。(学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闯关,识字加油站 1.导言: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首先玩个“我来指,你来说”的小游戏,好不好? 2.教师指鼻子、眉毛、嘴巴等身上不同的部位,学生认真观察,快速说出表示不同部位的名称。激励学生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快又正确。 3.导学:看到我们玩游戏,《疯狂动物城》里的朱迪警官也来了,朱迪警官还想带我们去疯狂动物城里玩一玩、逛一逛呢,你们想去吗? 4.闯关游戏:读词语。 (1)教师说明闯关游戏要求:准确读出城堡大门上的词语,并把它贴到朱迪身上相应的部位。 (2)多媒体课件出示:城堡大门,贴满词卡的图片。学生浏览词语卡片。 (3)学生先在小组内合作正确朗读词语,再相互之间比赛正确认读词语。 词语:眉毛鼻子嘴巴脖子手臂肚子小腿脚尖 (4)读准字音的学生获得字卡,并且把字卡贴在朱迪身上相应的部位。(一名同学在黑板上贴出,其他同学当小评委,观察是否正确。) 5.识记生字——眉、鼻、嘴。 (1)过渡:我们能够正确读出表示身体部位的词语,那么,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记住它们呢? (2)“眉”字的识记:眉毛是生长在额头之下、眼睛之上的毛发,所以“眉”的下面是

“目”。 多媒体课件出示:“眉”字的演变过程。 (3)“鼻”字的识记:人们常常指着自己的鼻子表示自己的意思,所以“鼻”字的上面是自己的“自”。 (4)“嘴”字的识记:提到嘴首先想到的是“口”,然后是“嘴角”的“角”,再加一个“此”,就是“嘴”了。 6.准确识记带有月字旁的字。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黑板上词语出现最多的一个部首是“月字旁”。 (2)同桌合作找出带有“月字旁”的字。 预设:脖、臂、肚、腿、脚。 (3)小组合作说一说还认识哪些带有月字旁的字。 预设:胳膊、脑、肩膀、胆、肤、胖…… (4)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带有“月字旁”的字表示身体某一部位。 7.小结:通过游戏互动,学生们正确地认读与身体部位相关的词语,闯关成功。多媒体课件展示:城堡大门开启。 设计意图:通过闯关游戏、小组合作读词语、归类识字等多种方法,总结带有“月字旁”的字与身体有关,突破“趣味识字”的难点,由此构建起“做游戏——认名称——学生字”的体系。 二、游戏闯关,字词句运用 1.过渡:同学们在朱迪的带领下继续往前走,闭上眼睛,伴随着音乐,走呀,走呀……快睁开眼睛看啊(多媒体课件),城堡的果园里种满了苹果树,苹果树上结满了又红又大的苹果,一定很甜。 2.游戏闯关:摘苹果。(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摘的苹果最多。) (1)教师指出闯关要求,准确读出苹果上的词语即可得到苹果。 (2)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胆子、粽子、镜子、爸爸、妈妈、哥哥、故事、月亮、时候。 (3)学生先小组内合作将字音读准,小组派代表读词语,正确读出词语摘一个苹果,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摘的苹果最多。 3.运用词语造句。 (1)导学:同学们真是收获满满啊,摘到了这么多苹果。老师还能用两三个苹果上喜欢的词语造句子呢。(老师示范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了解关键句的作用和如何用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2.学会观察时主动思考,并学会表达。 3.练习使用文章修改符号:对调符号、移动符号和删除符号。 4.理解《滁州西涧》的含义,能够背诵并正确默写。 教学重点:练习使用文章修改符号:对调符号、移动符号和删除符号。教学难点:理解《滁州西涧》的含义,能够背诵并正确默写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如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有的写作者留意了鲜花的开放,有的写作者注意了蜜蜂的飞行,有的则发现了小虾的习性。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 二、交流平台 1.关键句的概述 关键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如《小虾》中的“小虾在缸里,十分自在”这句话,直接写出了第3自然段的大意。 有时候需要对关键句进行改造,才能概括出一段话的大意。如,《花钟》第2自然段的第1句话是关键句,需要把疑问句改成陈述句,才

能概括出这段话的大意。 关键句可能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如,《花钟》第1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2句。 2.练习找关键句 请同学们找出这段话每段的关键句。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三、词句段运用 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是个好习惯。 1.你平时有没有观察后的思考?都提出了那些问题? 2.试着把你观察后的疑问记录下来。 四、修改符号 1.对调符的画法和使用方法:表示前后相邻两个词语或短语位置的对调。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⑵、理解“看不厌”: 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 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⑶、品析: 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与”“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2、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3、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分组学习 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指导朗读。 四、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教一带一”的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就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瞧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就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就是在欣赏作品。 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就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就是设想的不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2、桂林山水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瞧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与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