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1概念

1986年Rosenberg研究组首先报道了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TIL细胞表型具有异质性,一般来说,TIL

中绝大多数细胞CD3阳性。不同肿瘤来源的TIL细胞中,CD4+T细胞、CD8+T细

胞的比例有差异,大多数情况下以CD8+T细胞为主。新鲜分离的TIL中CD25+细

胞百分率较低,随着体外加IL-2培养时间的延长,CD25+细胞百分率逐渐升高。

NK细胞的标记(CD16,CD56)在 TIL体外加IL-2培养过程中有先增高后降低的

趋势。

2特点

用机械处理和酶消化方法,从肿瘤局部分离出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加入高

剂量IL-2体外培养,残存的肿瘤细胞7-13天全部死亡。经IL-2活化的TIL与

来自PBMC的LAK细胞比较,其特点是:(1)50-100倍,因此在治疗中可以减

少效应细胞和IL-2的用量,而且对LAK治疗无效的晚期肿瘤仍有一定治疗效果;

(2)主要由CD8阳性细胞诱导而来,在动物实验中发现TIL杀伤肿瘤作用具有

特异性;(3)宿主的抑制状态有利于TIL的杀伤作用,因此治疗时加用环磷酰

胺(Cy)100mg/kg可明显提高疗效,可能与免疫抑制药能消除抑制性细胞或因

子,增强过继免疫治疗作用有关,因而可减少IL-2的用量,降低毒副反应;(4)

可从手术切下肿瘤组织、肿瘤引流淋巴结、癌性胸腹水中获得淋巴细胞,经加

IL-2培养后,其生长、扩增能力强于LAK细胞。已有报道应用TIL治疗14例转

移性肺癌等晚期肿患者,其中4例肿瘤缩小50%以上,副作用明显低于IL-2/LAK

疗法。

免疫系统

?中枢免疫器官?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

?淋巴器官?中枢淋巴[样]器官?周围淋巴[样]器官?胸腺?胸腺小体?胸腺基质

?骨髓?法氏囊?脾[脏]

?红髓?白髓?围动脉淋巴鞘

?B细胞冠区?边缘窦?边缘区

?淋巴结?初级淋巴滤泡?生发中心

?暗区?明区?胸腺依赖区

?淋巴滤泡?次级淋巴滤泡?非胸腺依赖区

?副皮质区?初级聚合灶B细胞?外套层

?派尔集合淋巴结?穹窿区?皮肤相关淋巴组织?黏膜免疫系统?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肠相关淋巴组织?胃肠淋巴组织?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泌尿生殖道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管?输入淋巴管

?输出淋巴管?淋巴细胞再循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小鼠肿瘤浸润组织淋巴细胞分离液说明书

小鼠肿瘤浸润组织淋巴细胞分离液说明书 【产品规格】200ml/Kit 【产品组成】 为方便广大用户使用,试剂内容如下: 名称 产品编号 规格200ml 200ml 200ml 200ml 1份 A B C D E 小鼠肿瘤浸润组织淋巴细胞分离液样本稀释液(赠品)清洗液(赠品)2010C11192010X1118F2013TBD F 液(赠品)说明书 【实验前准备】A .适用仪器 最大离心力可达1200g 的水平转子离心机B .耗材 产品名称产品货号339650339651339652339653 产地15ml 离心管散装美国NUNC 15ml 离心管架装美国NUNC 美国NUNC 美国NUNC 50ml 离心管散装50ml 离心管架装无菌胶头滴管或塑料滴管【检验方法】 全过程样本、试剂及实验环境均需在20±2℃的条件下进行。1.首先制备组织单细胞悬液,制备方法详见“组织单细胞悬液制备技术”。 2.取一支15ml 离心管,加入与组织单细胞悬液等量的分离液(注:分离液最少不得少于 3ml )。 3.用吸管小心吸取组织单细胞悬液加于分离液液面上,400-500g ,离心20-30min 。(注: 根据组织单细胞悬液量确定离心条件,组织单细胞悬液量越大,离心力越大,离心时间越长,具体离心条件需客户自行摸索,以达到最佳分离效果)。

4.离心后,此时离心管中由上至下分为四层。第一层为稀释液层。第二层为环状乳白色淋 巴细胞层。第三层为透明分离液层。第四层为红细胞层。 5.用吸管小心吸取第二层环状乳白色淋巴细胞层到另一15ml离心管中,向离心管中加入 10ml清洗液(产品编号:2010X1118),混匀细胞。 6.250g,离心10min。 7.弃上清。 8.用吸管以5ml清洗液(产品编号:2010X1118)重悬所得细胞。 9.250g,离心10min。 10.重复7、8、9,弃上清后以0.5ml后续实验所需相应液体重悬细胞。 【注意事项】 1.全过程样本、试剂及实验环境均需在20±2℃的条件下进行。为获得最佳的实验结果,最 好在取样2h内进行实验,样品存放时间越长,细胞分离效果越差。样品放置超过6h后分离效果更差甚至不能达到分离目的。 2.本实验最好不要使用高聚合材质(如聚苯乙烯)的塑料制品,应使用无静电、低静电离 心管及未经碱处理过后的玻璃制品,因为静电作用将导致细胞贴壁、碱处理的玻璃表面会变成毛面,影响细胞分离效果。 3.吸取过多的淋巴细胞层及分离液层会导致分离液交界处的粒细胞被吸出从而使混杂的粒 细胞数量增加。 4.分离液用量大于组织单细胞悬液样本时,分离效果更佳。 5.如实验后细胞得率或活性过低,请联系上海研谨生物以获得技术支持。 【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18-25℃保存,有效期2年。本品易感染细菌,需无菌条件操作。无菌条件下操作,启封后置常温保存。如4℃保存,本分离液易出现白色结晶,影响分离效果。 【参考值(参考范围)】 本实验淋巴细胞提取率及纯度大于80%。 下表为成年人外周血中各种细胞的数量及比例,用户可适当进行参考。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4.0-10.0)×109 含量(个/L)(4.0-5.5)×1012(1.0-3.0)×1011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医学类试卷]皮肤与性病学中级(专业知识)模拟试卷1.doc

[医学类试卷]皮肤与性病学中级(专业知识)模拟试卷1 1 Ⅲ型变态反应引起的皮肤疾患不包括 (A)药物引起的血清病样综合征 (B)血清病 (C)某些荨麻疹 (D)血管炎 (E)接触性皮炎 2 角化不良不见于 (A)毛囊角化病 (B)日光角化病 (C)鳞状细胞癌 (D)Bowen病 (E)湿疹 3 神经痛常见于 (A)单纯疱疹 (B)带状疱疹

(C)麻风 (D)结节性红斑 (E)生殖器疱疹 4 以下哪种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无效 (A)替考拉宁 (B)左氧氟沙星 (C)氨曲南 (D)头孢拉定 (E)美罗培南 5 下列疾病可能引起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的是(A)麻疹 (B)风疹 (C)猩红热 (D)带状疱疹 (E)单纯疱疹 6 以下哪种不是角质促成剂

(A)2%~5%煤焦油 (B)3%水杨酸 (C)3%~5%的硫磺 (D)0.1%~0.5%的蒽林 (E)5%~10%乳酸 7 治疗皮肤结核常用三联疗法,下列属于三联疗法用药的是(A)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 (B)异烟肼,利福平,对氨基水杨酸 (C)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 (D)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链霉素 (E)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 8 疥螨最容易发现的部位是 (A)肘窝 (B)手指间 (C)腋窝 (D)腹股沟

(E)胭窝 9 以下对花斑癣描述错误的是(A)好发于胸、腹、上臂及背部(B)Wood灯下可见棕黄色荧光(C)皮屑可找到真菌感染依据(D)好发我国北方地区 (E)内服抗真菌药物有效 10 以下关于梅毒描述错误的是(A)二期梅毒不发生脱发(B)树胶肿可形成溃疡 (C)梅毒性骨膜炎常侵犯长骨(D)麻痹性痴呆常见于梅毒患者(E)夏科关节病常发生在大关节11 下列哪种疾病不是梅毒的症状(A)骨骼树胶肿 (B)鞍鼻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 疗指南(完整版) 近年,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基础研究、新的预后标志、诊断标准及治疗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为提高我国血液科医师对CLL诊断、鉴别诊断及规范化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对2011年版CLL诊断与治疗指南进行了更新修订,制订本版指南。 一、定义 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是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的一种成熟B淋巴细胞克隆增殖性肿瘤,以淋巴细胞在外周血、骨髓、脾脏和淋巴结聚集为特征。 二、诊断、分期、预后及鉴别诊断 1.诊断: 达到以下3项标准可以诊断:①外周血B淋巴细胞(CD19+细胞)计数≥5×109/L;B淋巴细胞<5×109/L时,如存在CLL细胞骨髓浸润所致的血细胞减少,也可诊断CLL。②外周血涂片中特征性的表现为小的、形态成熟的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其细胞质少、核致密、核仁不明显、染色质部分聚集,并易见涂抹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中不典型淋巴细胞及幼稚淋巴细胞≤55%。③典型的免疫表型:CD19+、CD5+、CD23+、CD10-、FMC7-、CD43+/-、CCND1-;表面免疫球蛋白(sIg)、CD20及CD79b

弱表达(dim)。流式细胞学确认B细胞的克隆性,即B细胞表面限制性表达κ或λ轻链(κ:λ>3:1或<0.3∶1)或>25%的B细胞sIg不表达。 SLL:与CLL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表现。淋巴组织具有CLL的细胞形态与免疫表型特征。确诊主要依赖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临床特征:①淋巴结和(或)脾、肝肿大;②无血细胞减少;③外周血B淋巴细胞<5×109/L。CLL与SLL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主要累及外周血和骨髓,而后者则主要累及淋巴结和骨髓。Ann Arbor Ⅰ期SLL可局部放疗,其他SLL 的治疗指征和治疗选择同CLL,以下均称为CLL。 单克隆B淋巴细胞增多症(MBL):MBL是指健康个体外周血存在低水平的单克隆B淋巴细胞。诊断标准:①B细胞克隆性异常;②外周血B淋巴细胞<5×109/L;③无肝、脾、淋巴结肿大(所有淋巴结长径均<1.5 cm); ④无贫血及血小板减少;⑤无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CLPD)的其他临床症状。根据免疫表型分为三型:CLL表型、不典型CLL表型和非CLL表型。对于后二者需全面检查,如影像学、骨髓活检等,以排除白血病期非霍奇金淋巴瘤。 2.分期及预后: CLL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约10年,但不同患者的预后呈高度异质性。性别、年龄、体能状态、伴随疾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倍增时间,以及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胸苷激酶1(TK1)等临床和实验指标是重要的传统预后因素。而临床上评估预后最常使用Rai和Binet两种临床分期系统(表1)。这两种分期均仅依赖体检和简单实验室检查,不需要进行超声、CT或MRI扫描等影像学检查。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1概念 1986年Rosenberg研究组首先报道了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TIL细胞表型具有异质性,一般来说,TIL 中绝大多数细胞CD3阳性。不同肿瘤来源的TIL细胞中,CD4+T细胞、CD8+T细 胞的比例有差异,大多数情况下以CD8+T细胞为主。新鲜分离的TIL中CD25+细 胞百分率较低,随着体外加IL-2培养时间的延长,CD25+细胞百分率逐渐升高。 NK细胞的标记(CD16,CD56)在 TIL体外加IL-2培养过程中有先增高后降低的 趋势。 2特点 用机械处理和酶消化方法,从肿瘤局部分离出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加入高 剂量IL-2体外培养,残存的肿瘤细胞7-13天全部死亡。经IL-2活化的TIL与 来自PBMC的LAK细胞比较,其特点是:(1)50-100倍,因此在治疗中可以减 少效应细胞和IL-2的用量,而且对LAK治疗无效的晚期肿瘤仍有一定治疗效果; (2)主要由CD8阳性细胞诱导而来,在动物实验中发现TIL杀伤肿瘤作用具有 特异性;(3)宿主的抑制状态有利于TIL的杀伤作用,因此治疗时加用环磷酰 胺(Cy)100mg/kg可明显提高疗效,可能与免疫抑制药能消除抑制性细胞或因 子,增强过继免疫治疗作用有关,因而可减少IL-2的用量,降低毒副反应;(4) 可从手术切下肿瘤组织、肿瘤引流淋巴结、癌性胸腹水中获得淋巴细胞,经加 IL-2培养后,其生长、扩增能力强于LAK细胞。已有报道应用TIL治疗14例转 移性肺癌等晚期肿患者,其中4例肿瘤缩小50%以上,副作用明显低于IL-2/LAK 疗法。 免疫系统 ?中枢免疫器官?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 ?淋巴器官?中枢淋巴[样]器官?周围淋巴[样]器官?胸腺?胸腺小体?胸腺基质 ?骨髓?法氏囊?脾[脏] ?红髓?白髓?围动脉淋巴鞘 ?B细胞冠区?边缘窦?边缘区 ?淋巴结?初级淋巴滤泡?生发中心

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1例

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1例 摘要 患者女,37岁,因面部反复出现红色斑块3年,于2013年2月13日来诊。 患者3年前面部出现少数散在红色小丘疹,无自觉症状,日晒后加重,1年前面 部皮疹逐渐扩大成斑块,胸部亦出现类似皮疹。患者发病后,曾自行外用“速 奇”(糠酸莫米松乳膏),肤轻松等药物无效。多次在外院诊断为“慢性皮炎”,予抗 炎药和抗组胺药治疗,皮疹持续存在。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否认外伤及蚊 虫叮咬史。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无特殊。皮肤科检查:额部、面颊、胸 部可见黄红色斑丘疹,颊部皮疹部分融合成片状皮疹表面光滑无鳞屑,无毛囊角 化过度现象,少数皮疹中心消退呈环状。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胸部皮损):表皮 正常,真皮内胶原纤维增多,附件消失,真皮浅层及皮下脂肪、血管周围可见较多 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提示浸润以CD4+T淋巴细胞为主。诊断:皮肤淋巴细胞 浸润症。 治疗与转归: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2次/日,口服羟氯喹0.2g, 2次/日,治 疗1个月后,患者皮损明显消退。随访1年,患者病情时常反复。 2、讨论 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LIS)又称为Jessner-Kanof综合征和Jessner皮肤淋巴细胞 浸润症。本病的特点为紫红色或黄红色浸润性斑块,好发于面部,表面光滑。无 自觉症状,病程慢性,经过良性。实验室检查一般无异常[1]。 本病原因不明。有人认为本病为盘状红斑狼疮(DLE)的亚型,而另一些人则认 为本病是皮肤淋巴细胞瘤的一型[2]。中医学认为其发病与情志内伤及饮食不节、 脏腑功能失调有关[3]。 本病的诊断主要根据皮疹分布部位,形态和病理改变,病理诊断对本病有重 要价值。在鉴别诊断中必须和DLE、多形性日光疹、皮肤淋巴瘤、面部肉芽肿等 疾病进行鉴别。DEL在组织病理上以表皮改变为主,显示表皮角化过度,有角栓,棘层萎缩,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皮损处狼疮带试验阳性,而无真皮及皮下大片淋 巴细胞浸润。多形性日光疹的皮疹为多形性,病理上变异较大,不像LIS那样 单一。皮肤淋巴瘤的皮疹较稳定,病理上淋巴样细胞异形性较为明显,并形成淋 巴样滤泡。面部肉芽肿的炎症细胞浸润呈多形性,以中性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为主,可见核尘和含铁血黄素沉着,有毛细血管的炎症性改变。 系统应用氨苯砜[4]、甲胺蝶呤都有成功治疗LIS的报道,有单独外用0.03%他克莫司软膏治愈LIS的报道[5]。少量皮疹可采用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治疗。 参考文献 [1]朱学骏,涂平.皮肤病的组织病理诊断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 社,2001:74. [2]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出版社,2010:924. [3]蔡蓉,陈可平.中药治疗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1例J.北京中医 药,2013:32(5):384. [4]王信环.氨苯砜成功治疗皮肤淋巴细胞浸润一例J.临床误诊误治,20 04:17(12):844. [5]孟静, 于建斌,张江安.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疗效观察J.中 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22(5):317.

刘霆-恶性淋巴瘤WHO分型

恶性淋巴瘤WHO分型---以病理学为基础的治疗策略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Malignant Lymphoma: Therapeutic Strategies Based on Pathology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刘霆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WHO分型,病理学,治疗 近年来,随着病理学、免疫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疾病的特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根据其病理组织学结构特征和淋巴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将ML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两大类,二者在发病率、临床经过、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两大类淋巴瘤进而还可细分为不同的组织学亚型,每一种病理类型有各自的形态学和免疫学表现、遗传学特征、特殊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此,正确的病理分型是临床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前提,以病理学为基础的治疗策略已成为当今淋巴瘤治疗的趋势。 一、霍奇金淋巴瘤病理分型演进 自Thomas Hodgkin1832年正式命名霍奇金氏病(Hodgkin’s disease,HD)以来,由于其病理形态的多样性,以及瘤组织中存在混杂的反应性细胞,长期以来对其特征性的异常细胞“里-斯细胞(Reed-Sternberg cell,RS)”的性质和起源存在争论,故近170年来一直沿用“霍奇金氏病”的名称。1994年Martin-Leo Hansmann,和1995年Harald Stein分别在霍奇金氏病患者瘤组织分离的里-斯细胞中检测到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和免疫球蛋白可变区(IgV)的高度突变,证实了霍奇金氏病肿瘤细胞来源于生发中心阶段的克隆性B淋巴细胞。典型RS细胞的表型特征为:CD30、CD15、CD40阳性;而CD45阴性;CD20在40%的病例阳性,B细胞特异激活蛋白(B-cell specific activator protein, BSAP)阳性。 1966年的Rye分类法从病理形态学上将HD分为四个类型:淋巴细胞优势型、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以及淋巴细胞消减型。Rye分类简单实用,目前仍被广泛使用。1994年欧美修订的REAL分类法将HD分为淋巴细胞为主型(lymphocyte predominance)和经典型(classical Hodgkin’s disease)两大类。经典型中包含富淋巴细胞型(lymphocyte-rich classical)、结节硬化型(nodular sclerosis)、混合细胞型(mixed cellularity)、和淋巴细胞消减型(lymphocyte depletion)四个亚型。1997年和2000年的WHO分类法基本沿用了REAL分类,但有两处重要改变:①将霍奇金氏病(HD)正式改称为霍奇金淋巴瘤(HL);②明确地将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nodular lymphocyte predominance Hodgkin’s lymphoma)作为独立的类型从淋巴细胞为主型中分出,其余的沿用REAL分类中经典型的分类。见表1。 表1 WHO 霍奇金淋巴瘤分类(2000)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nodular lymphocyte predominance Hodgkin’s lymphoma,NLPHL ) 经典型(classical Hodgkin’s lymphoma,CHL) 1.富淋巴细胞的经典型(lymphocyte-rich classical Hodgkin’s lymphoma,LRCHL) 2.结节硬化型(nodular sclerosis Hodgkin’s lymphoma,NSHL) 3.混合细胞型(mixed cellularity Hodgkin’s lymphoma,MCHL) 4.淋巴细胞消减型(lymphocyte depletion Hodgkin’s lymphoma,LDHL)

常用淋巴瘤免疫组化鉴别诊断

常用淋巴瘤免疫组化鉴别诊断 一、抗体选用总体原则 第一种方法是,按照一线(Vimentin,Cytokeratin,LCA)、二线、三线抗体做下来,最后得出结论。 第二种方法是,首先用HE染色片对肿瘤进行分型,提出需要鉴别诊断的范围,然后选用一组相应的抗体,进行鉴别诊断。 每个病例要选择多种抗体来保证鉴别诊断的范围,并且要用2 种抗体来证实同一种细胞类型。 二、淋巴瘤鉴别诊断常用抗体选用 1、鉴别T、B淋巴瘤 B细胞淋巴瘤:CD20+,CD79a+。 T细胞淋巴瘤:CD3+,CD45RO+, CD43+。其中TdT阳性,归为T淋巴母;TdT阴性,归为外周T,再根据其部位和形态特点进一步分类。 不能肯定是淋巴瘤时用LCA证实。 2、根据肿瘤细胞的大小选择抗体: ⑴大淋巴细胞性 霍奇金细胞:CD30+、CD15+;何杰金细胞周围常有T淋巴细胞花环状围绕。 弥漫大B(细胞核大于两个小淋巴细胞或一个组织细胞): CD20+,CD79a+,Bcl-6+。 ⑵大异型上皮样细胞巢 T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K+,CD30+,T标志+;如果B标志+,归弥漫大B。 癌:CK+。 恶黑:HMB45+,S-100+,Melon-A+。 生殖细胞肿瘤:PLAP+。 ⑶小淋巴细胞性 B小细胞性淋巴细胞淋巴瘤:CD20+,CD79a+, CD43+,CD5+,CD23+,CD10-。 套区淋巴瘤:CD20+,CD79a+,CD43+,CD5+,CD23-,CD10-;Cyclin D1+。 边缘带淋巴瘤:CD20+,CD79a+,部分CD43+,CD5-,CD23+,CD10-。 滤泡性淋巴瘤:CD20+,CD79a+, CD43-,CD5-,部分CD23+,CD10+;Bcl-6+; 滤泡性淋巴瘤与反应性滤泡鉴别:前者Bcl-2+。 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CD20±,CD79a+, TdT+。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CD3+,CD43+,TdT+。 T小细胞性淋巴细胞淋巴瘤:CD3+,CD43+,TdT-。 伯基特淋巴瘤:CD20+,CD79a+,Bcl-6+,Ki-67 100%+;明显的星空现象。 粒细胞肉瘤:MPO+,CD15+,CD68+,溶菌酶+;看到幼稚嗜酸性粒细胞。 毛细胞白血病侵犯淋巴结:CD43-,CD5-,CD23-,CD10-;几乎无核分裂像;血液检查阳性。 ⑷有浆样分化要加上κ链或λ链 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CD20+,CD79a+,部分CD43+,CD5-,CD23-,CD10-;κ链或λ链+。 浆细胞瘤:CD20-,CD79a+,CD38+;κ链或λ链+。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人黑色素瘤组织中的形态学观察(一)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人黑色素瘤组织中的形态学观察(一) 作者:谢遵江,贺业春,贾立敏,刘颖,刘丽,郑金华 【摘要】目的探讨人黑色素瘤组织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TIL)的形态学特征。方法采用光镜、透射电镜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9例人皮肤黑色素瘤组织中TIL的分布及形态变化。结果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癌周区,病变早期,TIL数量多、集中分布;病变晚期,TIL数量少、散在分布。病变早期TIL数量明显高于病变晚期(P0.01)。电镜下,可见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核大,胞质少,核较圆。TIL与肿瘤细胞有接触。结论本试验提示黑色素瘤组织中TIL数量多少与肿瘤的进展有关。TIL与肿瘤细胞关系密切。 【关键词】黑色素瘤;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形态学【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morph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s(TIL)intumortiss ueofhumanmelanoma.MethodsThedistributiveandmorphologicalchangesofTILwereobservedbylig htmicroscopy,electronmicroscopyandimmunohisochemistry.ResultsTILmainlyappearedinthetumor-surrounding tissue.ThenumberofTILwasmoreandconcentrateddistributionintheearlierstage,butitwasalittleanddecentralizeddistributioninthelaterstage.ThenumberofTILwasmuchmoreinthee arlierstagethaninthelaterstage(P0.01).Underelectronmicroscope,thenucleusofTILwasbig.ThecytoplasmofTILwaslittle.Thenucleuswasroundinshape.Thereweretheco ntactsbetweenTILandtumorcell.ConclusionThenumbersofTILarerelatedtotheprogressoftumor.The reisacloserelationshipbetweenTILandtumorcell. 【Keywords】melanoma;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morphology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TIL)是以T细胞为主的一个异质性淋巴细胞群体。有关TIL的研究多集中在肿瘤生物学治疗方面,以及在肿瘤组织中的浸润程度对肿瘤病人生存预后影响的研究〔1〕,但对有关TIL的形态学研究较少。本文通过CD3在黑色素瘤组织中的表达和电镜方法对人黑色素瘤组织中浸润淋巴细胞的形态进行研究,为研究TIL 的功能提供形态学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人黑色素瘤标本9例,取自早晚期不同的病变阶段的手术病人。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医院提供。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及临床病理诊断,将黑色素瘤分为病变早期(5例)和病变晚期(4例)两部分。 1.2取材方法根据病人病情(早、晚期),临床手术切取黑色素瘤新鲜组织标本,当即以双馏水清洗,再以0.2mol/L磷酸缓冲液冲洗,取黑色素瘤组织,一部分经10%福尔马林液固定,制成石蜡切片,HE染色;另一部分经3%戊二醛固定,电镜样品制备,光镜和电镜观察。1.3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黑色素瘤周组织经4%福尔马林液固定后,制成4μm石蜡切片。切片经脱蜡后用PBS漂洗,一抗采用兔抗人CD3抗体(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二抗采用山羊抗兔IgGSABC试剂盒(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按使用说明书程序操作。1.4常规透射电镜观察常规透射电镜样品制备,透射电镜观察。 1.5统计学方法对病变早期和晚期CD3免疫组化染色切片进行观察,选择CD3阳性细胞最多处,观察5个高倍视野(×40)进行阳性细胞计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免疫组化(CD3)观察每例标本均可见CD3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乳头层和癌周围及癌巢内。CD3表达在T淋巴细胞上。被染成棕黄色的TIL呈圆形,胞浆少,核大,其分布均匀、密集。在病变早期,TIL数量多,以集中分布为主。病变晚期,TIL数量少,多数散在分布,少数呈集中分布。通过在病变早期(72.31±5.64)和晚期(2 3.72± 4.53)TIL数量的比较,两者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淋巴瘤的病理及分类

淋巴瘤的典型病理学特征有:①淋巴结正常滤泡性结构为大量异常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所破坏,被膜及其周围组织同样被侵及;②异常细胞的分裂指数增高。淋巴瘤是一组非均一性疾病,依据其病理学特点分为霍奇金病(HD)和非霍金奇淋巴瘤(NHL)。一、霍奇金病以细胞多样性及肿瘤组织中找到Reed-sternberg细胞为特征。1966年Rye会议将其分为4个亚型(表5-6-1)。以结节硬化型及混合细胞型最为常见,各型并非固定不变,尤以淋巴细胞为主型,易向其他各型转化,结节硬化型较为固定。表5-6-1 霍奇金病的病理亚型Rye会议分类预后淋巴细胞为主型好,平均存活9.2年结节硬化型较好,平均存活4.2年混合细胞型较差,平均存活2.5年淋巴细胞减少型最差二、非霍金奇淋巴瘤其病理分类在1940年以前简单地分为三类,即滤泡性淋巴瘤、淋巴肉瘤和网状细胞肉瘤。1966年Rappaport根据淋巴结病变是否有结节性,将其分为结节型与弥漫型。又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和细胞成分进一步分类(表5-6-2)。晚近由于对淋巴细胞的成熟过程及各阶段的生理功能的认识日益增多,发现从前分类中的网状细胞或组织细胞,绝大多数是转化中的淋巴细胞。真正的组织细胞淋巴瘤仅占NHL的5%。混合型是淋巴细胞转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细胞同时存在。1980年提出了国际工作分类法(Working Famulation),是根据病理学与疾病的临床表现分成低度、中度及高度恶性(5-6-3)。此分类法与治疗反应关系密切,具有实际临床意义。在此基础上,1985年我国提出成都会议分类法(表5-6-4)。其与工作分类法相比,类型增加,免疫功能属性更明确,绝大多数病例能归入。目前我国正采用此分类法。表5-6-2 Rappaport分类法(1966)结节性型弥漫性型淋巴细胞分化良好性淋巴细胞分化不良性混合细胞性组织细胞性未分化型(包括Burkitt淋巴瘤)表5-6-3 国际工作分类低度恶性 A.小淋巴细胞型B.滤泡性小裂细胞为主型C.滤泡性小裂细胞与大细胞混合型中度恶性D.滤泡性大细胞为主型E.弥漫性小裂细胞型F.弥漫性大、小细胞混合型G.弥漫性大细胞型高度恶性H.大细胞、原免疫细胞型I.原淋巴细胞型J.小无裂细胞(Burkitt)型杂类复合型、蕈样霉菌病骨髓外浆细胞瘤、不能分类表5-6-4 成都会议工作分类(1985)低度恶性中度恶性高度恶性小淋巴细胞性弥漫型裂细胞性无裂细胞性淋巴浆细胞性弥漫型裂-无裂Burkitt淋巴瘤滤泡型裂细胞性细胞性免疫母细胞性滤泡型裂-无裂滤泡型无裂透明细胞性细胞性细胞性多形细胞性分化好髓外浆分化差髓外浆淋巴母细胞性细胞瘤细胞瘤(曲核与非曲核)蕈样霉菌病不能分类组织细胞性

病理学实验强大总结版

IJ3:肝细胞坏死(周围有正常结构,故注意与之区分鉴别,对比着看!) 1、低倍镜下肝细胞基本保存完整,看到完整肝细胞结构时即锁定肝中央静脉区! 2、高倍镜时可看到坏死灶内肝细胞索结构消失,成为一些相互分离、深红的、形态不规则的小碎块,即为坏死的肝细胞。 3、最终确定准则,看到核固缩、核碎裂和核溶解。(多数为深红色) IJ4、脾细动脉玻璃样变: 1、低倍镜下见脾被膜、脾小梁、脾小体及脾窦等正常结构。到此处时注意转向脾细动脉。 2、高倍镜下中央动脉管壁呈明显的不对称性增厚,管壁成均质红染结构,原有血管结构基本消失。 IJ5、肝细胞水变性和气球样变 1、低倍镜下见肝脏结构基本保持完整,但明显感觉局部浅染(多为中央静脉周围)。 2、高倍镜下可见部分细胞体积明显增大,胞浆淡染,可见红染细颗粒样物和一些界限不清的空泡,胞核仍位于中央。其中体积为正常肝细胞3~4倍,胞浆透明,状如气球的为气球样变的肝细胞。 RP1、肉芽组织 1、低倍镜下观察整个切片,可见大量的骨骼肌组织,其上方为创面,可见肉芽组织。 2、高倍镜下可见大量的毛细血管,管壁多为单层内皮细胞,管腔较大。 纵切面毛细血管长轴与肉芽组织表面垂直。可见成纤维细胞(梭形,核椭圆,染色质浅、核仁清楚,胞质丰富)和炎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还有少量均质红染的纤维素。 HD1、慢性肺淤血 一、早期(貌似考试片子是晚期,不是很确定,先写上) 1、低倍镜下可见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壁明显增厚,肺泡腔内充满粉红色均质物质,即为含蛋白质的水肿液。 2、高倍镜下可见肺泡腔内有多少不等的红细胞(高度淤血造成的漏出性出血),有的中可见脱落的肺泡上皮细胞。 二、晚期 1、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肺泡壁及间质有一定程度的纤维增生。肺泡腔内水肿不明显。 2、重点是观察胞浆充满棕黄色颗粒的心衰细胞(体积较大,含含铁血黄素)。 HD2、慢性肝淤血 1、低倍镜下可见明显的肝窦变宽(正常时肝索:肝窦=2:1,慢性肝淤血时可变小甚至逆转),然后迅速转到门管区及中央静脉周围。 2、中央静脉扩张、充血、管壁增厚。肝窦明显扩张,肝细胞索则被压迫萎缩。 3、高倍镜下见肝小叶周边及淤血区附近肝细胞体积增大,胞浆内出现多数大小不一、界限清楚的圆形空泡。“月锄变形” 4、可尝试寻找脂肪变性。 5、之后可拿片子肉眼观,看是否有“槟榔肝”现象??(待判断,以前未有观察)

淋巴瘤

第三单元淋巴瘤 一、A1 1、淋巴瘤最有诊断意义的临床表现 A.肝脾肿大 B.长期周期性发热 C.盗汗、体重减轻 D.无痛性淋巴结肿大 E.局限性淋巴结肿大并有粘连 2、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类型中,属于中度恶性的是 A.滤泡性小裂细胞型 B.小无裂细胞型 C.弥漫性小裂细胞型 D.免疫母细胞型 E.小淋巴细胞型 3、对霍奇金淋巴瘤最具诊断意义的细胞是 A.R-S细胞 B.霍奇金细胞 C.陷窝细胞 D.多形性瘤细胞 E.嗜酸性细胞 4、属于T细胞淋巴瘤的是 A.边缘区淋巴瘤 B.滤泡性淋巴瘤 C.套细胞淋巴瘤 D.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E.Brukitt淋巴瘤 二、A2 1、女性,22岁,右颈部肿块个月,无发热,病理检查为大细胞性淋巴瘤,骨髓活检未见淋巴瘤细胞.应选择哪种治疗方案 A.CHOP B.局部照射 C.全淋巴结照射 D.化疗+局部放疗

E.扩大照射 2、女性,35岁,2月来发热,乏力伴消瘦,左颈、两侧腋窝和腹股沟部位可触及数个黄豆和蚕豆大小淋巴结,脾肋下3㎝,血象正常,血沉80mm/h,胸部X线检查阴性,肝区B超正常,淋巴结活检为混合细胞型.淋巴瘤分期为 A.Ⅱ期A B.Ⅱ期B C.Ⅲ期A D.Ⅲ期B E.Ⅳ期A 3、男性,56岁,左颈淋巴结肿大,伴发热,检查弥漫性混合性细胞淋巴瘤,左腹股沟淋巴结2㎝×2㎝大小,无压痛,脾肋下2㎝,骨髓淋巴瘤细胞0.2,诊断属何期 A.IB B.ⅡA C.ⅢB D.ⅣA E.ⅣB 4、男性,40岁。两月来左颈都淋巴结进行性肿大,无痛,周期性发热,消瘦,近周上胸部浮肿,颈粗,淋巴结活检有里一斯细胞,胸片示纵隔有肿块,选择哪种治疗显效最快 A.MOPP B.肾上腺皮质激素加长春新碱 C.放射治疗 D.苯丁酸氮芥 E.阿霉素 三、A3/A4 1、男性,35岁,高热,皮肤瘙痒半月,右颈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无压痛,互相粘连,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10×109/L,中性66%,淋巴24%,骨髓涂片找到里一斯细胞 <1>、最大可能诊断 A.结核性淋巴结炎 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癌转移 D.淋巴瘤 E.风湿性疾病

皮肤病英语词汇

病毒性皮肤病 单纯疱疹herpes simplex 水痘varicella; chicken pox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kaposi水痘样疹Kaposi’s varicelliform eruption 幼儿急诊exanthema subitum 挤奶人结节Milker's node 传染性软疣molluscum contagiosum 寻常疣verruca vulgaris 跖疣plantar wart, verruca plantaris 扁平疣flat wart, verruca plana 丝状疣verruca filiformis 鲍温样丘疹病bowenoid papulosis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verruca filiformis 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infantile papular acrodermatitis 麻疹measles 风疹rubella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传染性红斑erythema infectiosum 急性发热性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畸病) Kawasaki disease 细菌性皮肤病 脓疱疮impetigo 毛囊炎folliculitis 须疮sycosis 须部假性毛囊炎pseudofolliculitis barbae 秃发性毛囊炎folliculitis decalvans 疖与疖病furuncle and furunculosis 痈carbuncle 蜂窝织炎cellulitis 化脓性汗腺炎hidradenitis suppurativa 猩红热scarlatina 丹毒erysipelas 臁疮ecthyma 下疳样脓皮病chancriform pyoderma 脓疱性细菌疹pustular bacterid 化脓性甲沟炎pyogenic paronychia 麻风leprosis

恶性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淋巴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组 恶性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 参加本指南制定的人员(按汉语拼音排列): 曹君1、曹军宁1、陈治宇1、郭海宜1、郭晔1、胡夕春1、洪小南1、吕方芳1、刘晓健1、 李小秋3、罗志国1、马学军2、潘自强2、孙慧1、王碧芸1、王惠杰1、王佳蕾1、王磊苹1、王中华1、吴向华1、印季良1、应江山1、张文1、赵欣旻1、郑春雷1、朱晓东1、朱雄增3、左云霞1。 注:1化疗科、2放疗科、3病理科 2009年9月(第二版) 1

霍奇金淋巴瘤 一.WHO分类: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NSHL) 混合细胞型(MCHL) 淋巴细胞削减型(LDHL) 富于淋巴细胞型(LRCHL) 二.分期 I期:病变累及单个淋巴结区 I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 E II期:病变累及横膈同侧2个或以上的淋巴结区 II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它的区域淋巴结, E 伴或不伴横膈同侧的其它淋巴结区受累 ) *注明受累的淋巴结区数目(如II 3 III期:病变累及横膈两侧淋巴结区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加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III E III 期:病变累及脾脏,加以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 S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脾脏,加横膈两侧淋巴结III E+S 区受累 IV期:弥漫性(多灶性)侵犯1个或以上淋巴结外器官,伴或不伴相关淋巴结受累;或侵犯单个结外器官伴远处(非区域)淋巴结受累 另外根据有无全身症状分为A、B。 A 无全身症状 B 有以下一个以上症状:不能解释的发热>38℃;盗汗;体重减轻>10% 三.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诊断和免疫亚型 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odular lymphocyte predominant Hodgkin lymphoma, NLPHL)

组织病理简答题

1牙龈固有层胶原纤维分为哪些? 答:1)龈牙组:自牙颈部牙骨质向牙冠方向散开,止于游离龈和附着龈的固有层,广泛地分布在牙龈固有层中,是牙龈纤维中最多的一组,主要是牵引牙龈使其与牙紧密结合; 2)牙槽龈组:自牙槽嵴向牙冠方向展开,穿过固有层止于游离龈和附着龈的固有层中; 3)环行组:位于牙颈周围的游离龈中,呈环行排列,常与邻近的其他纤维束缠绕在一起,有助于游离龈附着在牙上; 4)牙骨膜组:自牙颈部的牙骨质,越过牙槽突外侧皮质骨骨膜,进入牙槽突,前庭肌和口底; 5)越隔组:是跨越牙槽中隔,连接相邻两牙的纤维,只存在于牙邻面,起于结合上皮根方的牙骨质,呈水平方向越过槽嵴,止于邻牙相同部位,保持牙弓上相邻两牙的接触,阻止其分离。 2.简述牙周膜五组纤维的改变及功能。 答:1)牙槽嵴组:功能是将牙向牙槽窝内牵引,对抗侧方力,保持牙直立; 2)水平组:是维持牙直力的主要力量,防止牙侧方移动; 3)斜行组:可将牙承受的咀嚼压力转变为牵引力,均匀地分散到牙槽骨上,并可限制牙的转动; 4)根尖组:具有固定牙根尖的作用,保护进入根尖孔的血管和神经; 5)根间组:有防止牙根向冠方移动的作用。 3.试述上皮异常增生的变化。 答:1)上皮基底细胞极性消失;2)出现一层以上基底样细胞;3)核浆比例增加;4)上皮钉突呈滴状;5)上皮层次紊乱;6)有丝分裂相增加,可见少数异常有丝分裂;7)上皮浅层1/2处出现有丝分裂;8)细胞多形性;9)细胞核浓染;10)核仁增大;11)细胞粘着力下降;12)在棘细胞层中单个或成团细胞角化。 4.简述口腔粘膜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答:1)过度角化;2)角化不良;3)棘层增生;4)上皮异常增生;5)萎缩;6)海绵形成;7)基底细胞空泡性变及液化;8)气球变性;9)网状变性;10)细胞凋亡;11)棘层松解;12)糜烂;13)溃疡;14)皲裂;15)假膜;16)斑;17)丘疹;18)嗜碱性变性;19)痂;20)疱。 5.牙周膜的结构组成有哪些? 答:1)成纤维细胞;2)成牙骨质细胞;3)上皮剩余;4)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5)未分化间充质细胞。 6.简述龋病的好发部位。 答:龋病好发于牙上食物滞留、菌斑堆积而不易清洁的部位。在恒牙,最常见于下颌第一磨牙,以后依次为下颌第二磨牙、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前磨牙、第三磨牙、上颌前牙、下颌前牙。在乳牙,最常见于下颌第二乳牙,以后依次为上颌第二乳磨牙、第一磨牙、乳上颌前牙、乳下颌前牙。最好发牙面及部位为咬合面点隙窝沟,其次为邻面接触点下方,再次为唇颊面的近龈缘牙颈部及及磨牙颊侧点隙。 7牙本质龋的特点是什么? 答:1)由于牙本质含有相对高的有机成分,大约占重量的20%,所以累及到牙本质的龋性损害除了有无机晶体的溶解外,还存在有机基质的分解破坏。 2)牙本质全层均存在牙本质小管,内含成牙本质细胞突起,龋蚀沿牙本质小管进展,病程较快。 3)牙髓牙本质为一复合体,龋病发生时,甚至在龋到达牙本质前,牙髓组织即可出心防御反应,表现为修复性牙本质、硬化牙本质的形成。

病理实习镜下描述

肝 1.肝细胞水样变性: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索拥挤;肝细胞体 积明显增大,大小不等,肝窦扭曲、狭窄、闭塞。肝细胞胞浆疏松变空,部分细胞呈球状增大,胞浆透明呈空泡状,为气球样变。 2.肝脂肪变性:肝小叶结构存在,大部分肝细胞体积增大, 致肝索拥挤、紊乱,肝窦扭曲、狭窄甚至消失。大部分肝细胞胞浆内有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边缘清楚;有的空泡较大,将细胞核挤向一侧。 3.肝细胞坏死:汇管区周围肝细胞大量坏死,肝细胞或毛细 血管内有黄褐色胆色素颗粒或团块,有的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核:固缩、碎裂、溶解。 4.慢性肝淤血:肝脏正常小叶结构存在,肝小叶中央区大量 红细胞淤积。中央静脉及周围肝窦扩张充血,该区肝细胞萎缩甚至消失。小叶周边区肝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肝细胞胞浆内有大小不等的脂肪空泡。 5.肝细胞性肝癌:癌细胞呈多边形,排列成梁柱或片巢状, 其间有扩张的血窦或毛细血管。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6.急性重型肝炎:肝细胞严重广泛坏死,肝窦扩张充血、出 血,库普弗细胞增生、肥大,并出现吞噬现象。残留的肝细胞无再生。小叶内及汇管区有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 7.门脉性肝硬化:肝脏正常小叶结构消失,增生的纤维组织 将肝小叶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椭圆形的肝细胞团,即假小叶。假小叶肝细胞排列紊乱,中央静脉缺如或偏位,肝小叶内肝细胞出现胞浆疏松化、脂肪变性,甚至小灶性坏死。纤维组织内可见增生的小胆管及淋巴细胞浸润。8.坏死后性肝硬化:肝小叶正常结构破坏,肝内大量纤维组 织增生。假小叶呈灶状、带状。在大结节内有的可见几个完整的肝小叶。假小叶内肝细胞变性、坏死明显,可见胆色素沉着,肝细胞再生明显。增生的小叶间纤维间隔较宽且薄厚不均,其中炎细胞浸润,小胆管增生较显著。 肺 9.慢性肺淤血:肺组织呈弥漫一致性实变。肺泡壁和间质毛 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壁增宽,肺泡腔内有蛋白水肿液、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的—类恶性肿瘤,根据病理组织学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及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多发于青壮年,但也可见于任何年龄。因其临床常见浅表淋巴结肿大,肿块坚韧,皮色不变,难消难溃,既溃难敛,中医可以“石疽”命名。 【诊断】 (一)临床症状 1.浅表淋巴结肿大:临床常见浅表淋巴结无痛性进行性肿大,质中度硬,富有弹性,多与皮肤不粘连,随病情发展可累及多处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可以活动,也可相互粘连,融合成块,如果压迫神经,可引起疼痛。少数患者仅有深部而无浅表淋巴结肿大,何杰金氏病90%原发淋巴结,非何杰金淋巴瘤40-60%原发淋巴结。 2.多样性的临床征象:恶性淋巴瘤可原发或侵犯内脏器官,如肝、脾、纵隔、肺、胃肠道、咽淋巴环、脑、脊髓、骨髓、肾、乳腺、卵巢等,而表现相应内脏器官的病理解剖及功能障碍,呈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肝脾受累,见肝脾肿大,肝脾区疼痛,恶心,厌食,腹胀,腹泻,少数可发生黄疸。纵隔及肺受累,可致咳嗽,胸闷,气促,出现肺不张、胸腔积液及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等。侵及脑部,可出现头痛、恶性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同时,可伴有颅内占位相应部位的定位症状。侵及脑膜,可见颈项强直,头痛,恶心呕吐等脑膜刺激。侵犯骨骼,多表现为溶骨性骨破坏,骨痛或病理骨折。病变累及骨髓,经骨髓穿吸涂片或活检,多可证实。严重者,血液学检查可伴有淋巴细胞增多或/和异常及幼稚淋巴细胞的出现,即所谓恶性淋巴瘤“白血病化”,从而导致病人出现感染,出血等一系列危症。淋巴瘤侵犯胃肠道,可见腹部包块,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个别还可出现肠梗阻。 3.全身症状:30%-50%的何杰金病表现为持续发热,消瘦,盗汗,皮痒,乏力等症状。非何杰金淋巴瘤出现发热,消瘦,盗汗等全身症状较何杰金氏病为少,大多为晚期或病变较弥散者,全身瘙痒很少见。 (二)实验室诊断: 1.活体组织检查 确定诊断必需取活检,经病理组织学证实。在以下情况时应重视恶性淋巴瘤的可能性,最好及早取淋巴结作病理检查:①无明确原因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尤其是在部位、硬度、活动度方面符合前述恶性淋巴瘤特点时;②“淋巴结核”、“慢性淋巴结炎”经正规疗程的抗结核或一般抗炎治疗无效时;③淋巴结肿大及发热虽有反复,但总的趋向为进展性;④不明原因的长期低热或周期性发热应考虑恶性淋巴瘤的可能性,特别是伴有皮肤瘙痒、多汗、消瘦,以及发现表浅淋巴结肿大,尤其是双侧滑车上淋巴结肿大时;⑤已经确诊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在治疗后的观察期间有时发热或个别淋巴结肿大,也不一定都是“复发”,也可能是结核或其他病变。 尽量选择受炎症干扰较小的部位的淋巴结活检,结外侵犯的也尽可能取活检证实。针吸活检虽然有时对诊断有参考价值,但常常不能提供足够的材料以作出全面的诊断,因取到的组织细胞太少,既不能定性(或勉强可以定性),也多不能分型。 2.血象:大多数恶性淋巴瘤病例,血液检查结果正常。少数病例(10%~20%)血象变化较早,在就诊时常有轻或中等贫血。 3.骨髓象:骨髓是恶性淋巴瘤经常累及的部位,绝大多数为NHL。对骨髓受侵的诊断,最根本的是能取得真正的活检标本。 4.乳酸脱氢酶(LDH)、血清β2微球蛋白、血沉、血清铜升高。 5.霍奇金淋巴瘤常见的免疫组化指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