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城市房地产】上海房地产市场发展周期与金融运行关系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998.57 KB
- 文档页数:10
浅析上海房地产市场现状篇一:浅析上海房地产市场现状摘要:文章描述了上海近年楼市状况,通过科学的统计和分析,寻找上海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
为保证房产市场的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文章建议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宏观调控,抑制投机活动,最终目的是使上海楼市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经济;宏观调控上海房地产市场从1999—2003年回暖,到2003—2005年初房价的“疯涨”,2005年6月—2007年4月其间出现短暂“停滞”,2007年5月以来,房价又开始缓步上扬,虽然期间政府陆续出台了限制房价过快上涨的信贷、土地和税收政策,但效果都不明显。
上海房产市场存在两个现状:涨得快、涨幅高。
上海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房地产的未来是否能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防范房地产泡沫有何良策?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一、房地产的特征所谓房地产,即房产与地产的合称。
房地产同其他商品一样,既有商品的一般属性,又有其特殊属性。
具体可从物理、经济和社会三个角度来分析房地产所具有的特征。
(一)房地产的物理特征1、固定性。
房地产从其建造的那一天起,都固定在一定的地方,房地产的固定性是不变的。
2、单件性。
由于每幢房屋的用途不同,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通常不能像其他普通商品那样按照同一套图纸大量复制。
3、耐久性。
房屋的寿命一般在50年左右,甚至更长。
(二)房屋的经济特征房屋的经济特征为:房产价值和地产价值具有结合性,包括建造房屋的人工、材料及土地的使用代价等;房地产开发周期长,投资大,房地产投资的流动性较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繁荣,对房地产的需求日益增长,房地产的长期供不应求导致房地产价格总的趋势呈不断上涨。
(三)房地产的社会特征房地产的社会特征是指房地产在法律,制度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
房地产的社会特征为:房地产在开发过程中涉及到复杂的法律关系;房产往往受到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二、上海房地产市场的现状(一)房屋建造市场持续发展据国家统计局网站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上海市建筑业生产保持较平稳增长。
上海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1. 引言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和商业中心,房地产市场一直备受关注。
本报告将对上海房地产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趋势。
2. 市场概况近年来,上海房地产市场一直处于高热状态。
由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流入的增加,房价一直保持稳定上涨的趋势。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在吸引外资和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方面也有很大优势,这进一步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3. 房价走势分析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上海房价在过去五年中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
特别是在市中心地区和热门地段,房价上涨更为显著。
这主要受到供需关系的影响,供应相对不足导致房价上涨。
此外,投资购房需求和土地资源有限也是导致房价上涨的重要因素。
4. 政策影响政策对房地产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以遏制房价的过快上涨。
限购政策、限售政策以及提高二手房交易税等措施被采取,以控制投资购房需求,维持市场稳定。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效果,使得房价增长的速度有所放缓。
5. 供需关系上海的房地产市场供应相对紧张,房源有限。
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购房需求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
这导致供需关系紧张,房价上涨势头较为明显。
未来随着政府的推动,预计供应会有所增加,但需求仍然会保持在较高水平。
6. 风险与挑战尽管上海房地产市场前景看好,但也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
首先,房价过快上涨可能导致泡沫的形成,一旦泡沫破裂,市场将面临较大的风险。
其次,政策调控的不确定性也对市场稳定性带来一定的影响。
此外,金融政策的变化和利率的上升也可能对购房需求造成影响。
7. 未来趋势展望考虑到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优势和城市发展的潜力,预计房地产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政府将继续出台调控政策,以遏制房价的过快上涨。
同时,预计随着供应的增加和需求的稳定,房价将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
8. 结论综上所述,上海房地产市场处于高热状态,房价持续上涨。
政策调控和供需关系是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
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上海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人民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与此同时,房地产住宅销售价格波动上行。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上海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分析上海房地产住宅市场历史变动规律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价值。
1998年以来上海房地产住宅市场呈现五阶段发展特点(一)1998年~2004年:房改启动市场,鼓励房地产市场发展1998年,面对亚洲金融风暴冲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启动了房地产市场。
主要目的是刺激住房消费需求,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从房屋供给看,房地产开发住宅投资从1998年的320.66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900.67亿元,年均增长18.8%;房地产开发企业住宅竣工房屋面积从1998年的1242.00万平方米增加到2004年的3076.19万平方米,年均增长16.3%。
从新建商品房交易看,新建住宅商品房销售面积从1998年的1056.77万平方米增加到2004年的3059.53万平方米,年均增长19.4%;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额从1998年的319.76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2064.74亿元,年均增长36.5%。
从存量房交易看,存量房住宅成交面积从1998年的197.56万平方米增加到2004年的2222.24万平方米,年均增长49.7%。
从房价走势看,新建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从1998年的3026元/平方米增长到2004年的5761元/平方米,年均增长11.3%。
(二)2005年~2008年:调控政策收紧,投资和成交均减少2005年是房地产历史上首个大举“宏观调控”之年,2005年~2007年,政府先后出台调整土地供应、调节市场、信贷结构和开征交□聂钦宗本文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上海房地产住宅市场发展阶段及周期特点。
研究结果显示:1998年以来,上海房地产住宅市场呈现“平稳增长-成交下滑-需求释放-量价齐升-运行平稳”等五阶段发展特点,但发展中也存在房价收入比失衡、租售比失衡、融资比例失衡、市场化与保障房失衡等问题。
房地产市场的金融影响因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市场作为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金融因素在房地产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本文将探讨房地产市场中的金融影响因素。
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金融影响因素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与房地产市场直接相关。
当货币政策较为宽松时,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降低,这使得购房贷款变得更加容易和便宜,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相反,当货币政策收紧时,房贷利率上升,购房门槛提高,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与降温。
因此,货币政策的变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不可忽视。
二、信贷政策信贷政策是金融体系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也对房地产市场具有重要影响。
信贷政策的宽松度会直接关系到购房者的购房能力。
当银行信贷政策宽松时,房地产市场的购房需求会增加,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反之,当信贷政策收紧时,房地产市场的购房需求也会受到抑制,引发市场调整和降温。
三、利率变动利率变动直接影响购房者的购房成本和购买力。
当利率上升时,购房者的按揭利息支出也会增加,购房成本随之提高,购买力相对减弱。
这将导致房地产市场的减少需求和降温。
相反,当利率下降时,购房者的购房成本降低,购买力增强,有助于推动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四、宏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也是房地产市场的金融影响因素之一。
国家经济的增长速度、就业情况、物价水平等都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直接的影响。
当经济增长稳定,物价水平适中,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将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需求。
相反,如果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形势不明朗或物价水平上涨过快,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不利影响,引发市场的调整与降温。
五、金融风险与监管政策金融风险是金融体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也直接关系到房地产市场。
金融风险的爆发,如金融危机或金融机构破产,会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连锁反应,导致房地产市场陷入困境。
因此,监管政策的完善和金融风险的有效控制对于保障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房地产价格波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及实证分析近年来,国内房地产市场经历了持续的波动。
房价的大幅上涨带来了投机性需求,而政府调控政策的出台则导致房价的波动。
这些波动对金融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房地产波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出发,分析其具体表现并进行实证研究。
1. 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房地产价格波动会影响银行的贷款业务,进而对银行财务稳定性产生影响。
当房价上涨时,银行的贷款风险会相应提高。
此时银行为了保证贷款的安全性,往往会采取降低放贷规模或提高贷款利率的方式,这对银行业务的正常开展会产生一定影响。
相反,当房价下跌时,房地产贷款的违约风险会增加,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也会相应上升。
2. 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房地产价格波动也会影响到股票市场的稳定性。
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高涨会吸引资金涌入,导致股票市场上的个别股票上涨,但由于这些个别股票的涨幅过大,投机性需求又明显,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波动,这些股票价格也会迅速下跌。
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低迷,会使投资者信心下降,影响到股票市场整体的稳定性。
此时,投资者的恐慌情绪会使得股价短时间内大幅下跌。
房地产价格波动还会对经济稳定性产生影响。
房地产市场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房价的变动往往会引起消费支出的变化。
当房价上涨,不少居民会借款置业,导致消费支出减少,进而造成整体经济水平下降;反之,当房价下跌,购房人群却需要减少支出,相应地促进消费支出的增加,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二、实证分析上海市的房地产市场是全国最为活跃的,而且这座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变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很显著。
本文将结合上海市的实例进行实证研究。
首先,从银行角度来看,上海市的房地产波动对银行贷款规模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非常显著。
据数据显示,2008年和2009年,上海市房价井喷,使得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直线上升;而2014年上海市房价下跌幅度较为明显,2015年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较去年同期上涨18个百分点。
其次,从股票市场来看,上海市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对股票市场存在一定的冲击。
上海房地产发展现状分析
房地产是上海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上海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一系列特点和发展趋势。
首先,上海的房地产市场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上海作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之一,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对住房需求增加的压力日益加大。
与此同时,供应端也在积极扩大,大量楼盘项目正在进行规划和建设,但供需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导致部分楼盘供应过剩,而另一部分区域供应不足。
其次,上海房价一直呈现上涨趋势。
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楼市调控政策,包括购房限制、提高首付比例等,但由于供需失衡的局面,上海的房价仍然持续上涨。
这给普通购房者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也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第三,上海的楼市投资热情较高。
尽管政府一直强调房地产的去杠杆化和稳定市场的重要性,但由于传统金融投资渠道受限,很多投资者仍将资金投入到房地产市场。
这也加剧了市场的投机炒作氛围,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第四,上海市政府加大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
为了抑制房价上涨,政府引入了更多的楼市调控政策,包括限制购房条件、限购政策的放宽等,以控制市场的热度和风险。
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于平抑房价、稳定市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呈现出供需矛盾突出、房价持续上涨、投资热情高涨以及政府加大调控力度等特点和趋势。
在未来,随着政府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和市场供需关系的优化,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将更加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总结分析房地产市场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领域,经历了长期发展和调整。
以下是对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的总结分析:一、市场规模房地产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收入的提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对住房需求的增长不断推动着房地产市场的扩大。
同时,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支持政策也促使了市场规模的增长。
二、房价水平长期以来,房地产市场的房价水平持续上涨。
一方面,供需关系不平衡是导致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中国人口多、城市化进程快,对住房的需求旺盛,供给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助推了房价的上涨。
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泡沫也是房价上涨的原因之一。
投资属性使得房地产成为了一种热门投资选项,而炒房现象的出现导致了房价虚高。
三、产业链条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房地产市场以建筑业为中心,涉及到建筑材料、家居装饰、物业管理等多个产业领域。
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为相关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推动了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四、金融影响房地产市场对金融系统和宏观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房地产市场是一个重要的金融投资渠道,吸引了大量资金的涌入。
房地产贷款在银行信贷结构中的占比较高,对银行业的稳定性和风险管理带来了挑战。
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也会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
例如,房地产市场的下行周期会导致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减少,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五、调控政策政府长期以来通过出台一系列的调控政策来稳定房地产市场。
其中,限购、限贷、限价等政策是常见的手段。
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政府试图控制房地产市场的过热发展,防止泡沫的形成。
然而,调控政策并不总能达到期望的效果,有时甚至会产生逆向效应,导致市场的反弹。
综上所述,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经济领域,其运行情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平衡房价、供需关系以及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是一个需要慎重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上海房地产市场发展周期与金融运行关系研究
摘要:房地产市场是宏观经济的一个子系统,具有周期运行的特点。本文通过实证分析,
认为上海房地产市场周期发展态势基本形成,其受宏观经济周期、金融政策影响颇深,对实
际利率较为敏感,直接影响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虽然投资品属性日益明显,但与股票市场此
消彼长的局势尚未形成。
一、上海房地产市场发展周期
(一)上海房地产发展周期的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三种指标对上海房地产发展周期进行实证分析。由于数据限制,分析大多从1990
年开始。
1.商品房开发投资额增长率单一指标分析
注:除特别说明外,本表及后文数字均来源于上海市统计局。
从表1、图1可以看出,1992—1999年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从上升到回落的投资增长率周
期。1994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增长率达到432.8%,为历史最高;1999年则下降为-10.8%,为
历史最低。2000年之后新的周期开始,但波动幅度明显减小。
2.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增长率单一指标分析
从表2、图2可以看出,除了1997年、1999年,上海市房地产平均销售价格基本都处于
上升通道中,但增长速度有所不同。1991—1997年增长较快,此后放慢,2001年之后又快速
增长。如果以价格增长率来划分周期的话,可以认为1991—2000年是一个周期,而2001年
开始一个新的周期。
3.房地产综合指数分析
采用以下公式计算房地产综合指数。
房地产综合指数=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增长率*0.1+房地产开发竣工面积增长率*0.1+商
品房开发投资总额增长率*0.2+商品房销售额增长率*0.4+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增长率*0.1+
房地产业产值增长率*0.1。
从表3、图3可以看出,上海房地产市场在90年代前半期经历了一个高涨阶段,后半期
进入相对低谷。而2000年之后逐渐回升,但增长速度明显比90年代前期减小。
(二)上海房地产市场发展周期的基本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上海房地产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周期(1978—1991)。这个周期是起步阶段,随着经济改革在各行各业的逐步展开,
上海房地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但总体规模仍比较小,年度投资额均低于10亿元。
第二周期(1992—1999)。这个周期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周期,经历了一个大起大落的过
程,大致可以分为过热和调整两个阶段。(1)过热。1992—1994年三年时间,固定资产投资中
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就实现了从10亿元向100亿元的突破,1994年达到117.43亿元,当年增
幅432.8%。(2)调整。随着国家开始进行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房地产业自然成为此次调控的
重点。上海的房地产投资增速也开始逐渐减缓。1997、1998、1999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第三周期(2000一至今)。受国家住房制度改革、商业银行开办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等的推
动,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增长率开始回升,2000年恢复正增长。但这一轮发展并没有形成类似
上一轮超过100%的增幅,这可能与基数规模已经较大有关。
二、上海房地产市场发展周期与金融运行的关系研究
(一)上海房地产市场发展周期与经济金融指标相关关系分析
下文主要利用前文中的房地产综合指数,与经济、金融指标进行相关分析。
1.与GDP增长率相关关系分析
从图4可以看出,尽管房地产综合指数波幅较大,但与GDP增长率的趋势却基本一致,
90年代前期较高,后期走低,本世纪后进入一个新的增长阶段。进行相关分析,它们的相关
系数达到0.899。
从图5可以看出,上海房地产发展综合指数与居民消费物价涨幅在上个世纪变化趋势比
较一致,近年来逐渐背离。经过相关分析,1992—1997年两者的相关关系为0.703,而1998
年以后则变为-0.580。反映房地产商品的投资品属性逐渐显现,甚至开始向与一般消费品价
格走势呈相反的方向发展。这也可以部分地解释为什么近年来货币供应量涨幅较大,而居民
消费物价涨幅不大的现象,因为房地产商品价格涨幅较大,吸收了部分货币,但其价格指未
被统计人消费物价指数。
3.与存贷款规模相关关系分析
从图6可以看出,上海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综合指数与存款、贷款、储蓄存款增长率的变
化趋势比较相似。相关分析发现,房地产市场发展综合指数与存款、贷款、储蓄存款增长率
相关系数分别为0.881、0.748、0.829。反映房地产市场周期波动受社会资金量的影响较大。
进一步做回归分析发现,银行存款每增长1%,房地产综合指数就上涨3.8。
4.与房地产信贷相关关系分析
如图7所示,上海房地产综合指数与中资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相关关系并不明显。
1998—2003年房地产合成增长指数与房地产贷款、个人消费房贷、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的相
关关系分别为0.849、0.856、0.832,与其增长率相关系数分别为-0.094、-0.919、0.118。
显示房地产信贷是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房地产信贷变化趋势与房地产市场变化趋
势却不尽相同。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
一是房地产融资的外资化。外币贷款已经占到房地产贷款的一定比重,因此单单考虑本
币房地产贷款已经不能反映房地产信贷对房地产市场的推动作用。
二是个人消费房贷业务新开办时的爆发式增长。个人消费房贷业务在我国是全新的业务
种类,初期增速极快,后期自然回落,使住房信贷呈现一种非常态发展趋势。
三是信贷统计也存在一定的误差,一些银行并未将房地产贷款正确地统计在相应科目中。
5.与信贷结构相关关系分析
1993—2003年上海市房地产综合指数与中长期贷款占比相关系数为-0.249,而
2000—2003年提高到0.966。
2000年之后,上海市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比重上升。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积极财
政政策下基本建设投资增加,商业银行信贷基本建设贷款增加;二是房地产信贷比重增加。
房地产信贷一般以中长期为主。目前,上海市中资金融机构自营性房地产贷款余额约占人民
币贷款余额的二分之一。
随着市场的发展,房地产企业资金需求规模扩大,而资金来源渠道少,房地产开发资金
高度依赖银行信贷。2004年1—8月,上海市房地产开发建设共到位资金1140.61亿元,其中
以定金及预收款为主体的其他资金占比51.8%;其次是国内贷款275.97亿元,占24.2%;自
筹资金265.19亿元,占23.2%。按照定金及预收款70%来自银行计算,上海房地产开发资金
至少有60.46%来自银行贷款。
6.与利率相关关系分析
1992—2003年上海市房地产市场综合指数与名义利率之间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93,
与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851,反映房地产市场对实际利
率变动相当敏感。
7.与股票市场相关关系分析
上海市房地产综合指数与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成交增长率相关系数为0.812,与上证综合
指数相关系数为 0.166。这反映我国的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资金流动未形成此消彼涨的局
面,相关关系还不明显。
8.对房地产综合指数的回归分析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GDP增长率、实际利率与房地产市场周期波动的关系最为密切。
我们选取这两个变量与房地产综合指数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方程是
REI=-145.92-3.56r+15.96△GDP
(-2.36)(-1.95)(3.07)
R2=0.87
REI:上海房地产市场综合指数,r:实际利率,△GDP:GDP增长率。
从中可以看出,房地产巾场发展受宏观经济与金融(以实际利率为代表)影响明显。GDP
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可以使房地产综合指数增长15.96,而利率每提高l%,就会使房地产
综合指数降低3.56。在当前的市场发展模式下,GDP增长必须保持相当速度,才能支撑房地
产市场的发展。
9.相关关系总结
●上海房地产:市场发展周期与经济金融运行的相关关系十分密切。
●房地产市场对实际利率敏感,反映房地产商品具有投资品的性质,资金价格杠杆对房
地产市场调控作用明显。
●目前房地产信贷主要是中长期贷款,而由此引致的上海市商业银行信贷结构不平衡值
得关注。
●上海市房地产市场外资化程度加深。外资已经成为上海房地产市场的主要资金来源之
一,其中含有部分预期人民币升值的游资,房地产市场风险及由此引致的金融风险加大。
●上海房地产市场发展与银行信贷相关程度比较高,与股票市场资金未形成此消彼涨的
格局,反映出房地产金融产品还比较匮乏,房地产业对银行信贷高度依赖。
●信贷政策、利率等对房地产市场发展周期的影响持续加大,央行可利用各种货币政策
工具进行调控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