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项目的调研
- 格式:docx
- 大小:19.98 KB
- 文档页数:4
乌梁素海环境中的问题和防治对策乌梁素海环境中的问题和防治对策乌梁素海环境中的问题和防治对策乌梁素海环境中的问题和防治对策精品源自中考备战1引言2乌梁素海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2.2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内源污染日趋严重氮和磷是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输入和富集是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最主要原因。
据资料统计,每年进入乌梁素海TN为1088.59t、TP为65.75t,每年出湖TN为759.90t、TP为37.80t,滞留在湖中参与积累储备的TN为328.70t、TP为27.95t,TN、TP储备量的不断增加,由2009年7月份乌梁素海水体和底泥中的富营养化元素(TN和TP)空间分布可知(见图4、5、6):湖中的富营养化元素(TN和TP)是逐层沉积的,氮磷效应不断累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不断提高,乌梁素海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十分严重,属于中、重度富营养化(见图6),成为水草和芦苇蔓延的重要驱动力,导致大量芦苇和沉水植物疯长,水流不畅,自净能力不断下降。
另外,湖泊季节性污染问题也比较突出,特别是每年12到次年4月份,乌梁素海的主要补给源几乎全是来自河套灌区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稀释自净能力更差,该时段是乌梁素海水质最差的时期,水质为劣Ⅴ类[5] 2.4外源污染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仍然是乌梁素海主要污染来源区域污染物排放量较大,超过乌梁素海水环境承载力。
污染负荷入湖量分别是TN为1088.59t/a、TP为65.75t/a,超过乌梁素海水环境承载力为TN为866.7t/a、TP为40.9t/a。
且随着区域经济增长呈现较快增加趋势,污染物负荷量尤其是TP负荷量大大超过乌梁素海的Ⅳ类水质的承载能力。
入湖污染负荷中,虽然已经建设了污染治理设施,但农田面源、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还是排放大户[10]。
2.6湖泊周围水土流失严重,加速湖体萎缩乌梁素海平均每年接纳当地洪水总量约为5000万m3,乌梁素海东海岸每年要流失表土近0.5cm,草场全部沙化,沟头不断延伸,是土地遭到严重的破坏,干旱更加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植被很难存活由于湖泊东岸乌拉山及其周边水土流失严重,雨季雨水携带大量冲积物和腐殖质进入乌梁素海,加大了湖泊淤积速度。
山水林田湖草沙冰调研报告【报告主题】山水林田湖草沙冰调研报告【报告概述】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相关情况,并针对这些自然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实地考察和专家访谈,得出了一些结论和建议,并对未来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一些建议。
【调研方法】1. 实地考察:选择了数个地点进行实地考察,包括山区、水库、湖泊、田野和沙漠地区。
2. 专家访谈:与当地或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面对面访谈,获取他们的专业意见和建议。
3. 数据收集:搜集和整理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
【调研结果】1. 山水:调研显示山水资源丰富,但大量的山岳森林遭到滥伐等人为破坏。
需要加大保护力度,加强植树造林工作,提高森林覆盖率。
2. 林田:森林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水源的重要措施。
然而,部分地区的农田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导致水质污染,需要加强农业环境管理,提倡绿色种植方式。
3. 湖泊:湖泊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但水污染问题比较突出。
建议改善污水处理设施,加大对湖泊的水质监测,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4. 草原:草原是重要的畜牧资源,但过度放牧和市场需求导致草原退化。
建议加强畜牧管理,实行科学放牧,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系统。
5. 沙漠:沙漠是特殊的生态系统,但人类活动导致沙漠扩大。
需要加强沙漠治理,进行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
【调研建议】1. 增加生态保护投入:加大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等自然资源的保护投入,加强相关立法和行政管理。
2. 强化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及时掌握资源状况,评估生态环境风险。
3. 推广可持续利用模式:积极推广可持续利用的模式,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4.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促进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5. 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和利用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等自然资源。
【结论】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实施方案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实施方案
一、背景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山水林田湖草群落的生态系统也受到影响,变得脆弱和不稳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危害也会持续升级,为了保护和修复山水林田湖草群落的生态系统,我们计划推出一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以保护和改善地球的健康状况。
二、目标
1、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的保护,减少其受到的污染和破坏;
2、提高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质量;
3、保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的生态持续发展;
4、建立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良好氛围和合作关系,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
三、实施方法
1、加强教育宣传和法律法规的遵守,提高公众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
2、禁止采砂、采石和放置工业废水,加强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的环境监测;
3、加强对山水林田湖草群落内物种类的保护,限制和禁止野生动物的野外捕捉和猎杀;
4、严禁砍伐山林、横断滩涂、损坏湖泊和河岸,疏林造林,还
原河流的自然流程;
5、针对不同区域湿地的修复和修补,以及采用有助清洁空气、水和土壤的植物;
6、加强禁猎及其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威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的野生动物,促进生态平衡。
四、项目经费
实施此项目所需的费用将由国家预算拨款和当地政府投入,同时也将靠企业和公众的捐款来补足资金预算。
五、项目周期
此项目的实施周期将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可变,总的实施周期将在三年左右。
六、成效监测
此项目实施后,将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进行定期监控和评估,以识别和衡量环境状态的变化,从而实现项目的最终成效。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结论一、项目背景1.1 项目的意义和重要性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健康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项目的目标和规划本项目旨在通过保护和修复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持续利用。
二、项目实施情况2.1 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针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的现状进行了全面调研和分析,制定了相应的保护和修复方案,并进行了具体实施。
2.2 生态效益通过项目的实施,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修复,各项生态指标均呈现良好的趋势,并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
2.3 社会效益项目的实施不仅增强了公众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同时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撑点。
三、项目效果评估3.1 生态系统状况评估通过对生态系统各项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发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度均得到了显著提升。
3.2 社会和经济效益评估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发现项目的实施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四、项目成果总结4.1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本项目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
4.2 社会效益显著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公众对生态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4.3 经济效益可观项目实施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能,为提升地区综合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建议5.1 存在的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项目管理。
5.2 建议措施为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和完善管理体系。
六、项目展望本项目的实施效果显著,展望未来,将继续加大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力度,为构建美丽我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即是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的结论,希望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践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践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生态系统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破碎化。
为了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应运而生。
这一工程旨在通过综合治理和修复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要素,实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践中,首先要进行生态环境状况评估和问题诊断。
通过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要素的调查和监测,了解生态系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评估和诊断的结果可以帮助确定修复的重点和方向,制定相应的保护和修复措施。
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中,林地的保护和恢复是重要的一环。
通过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高森林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水平,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土地侵蚀和水土流失。
同时,还可以促进碳汇的增加,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的防治,确保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还需要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湖泊和河流是重要的水资源,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供水的稳定都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加强湖泊和河流的保护,保持水体的水质和水量,可以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促进湖泊和河流的生态功能恢复。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田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中,要加强对农业生产的规范和管理,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农田的保水能力和排水能力,保障农田的生产和生态功能。
草地是重要的牧草资源,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中,要加强对草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高草地的种植质量和利用效益。
乌梁素海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及分析邓晓红张巧丽刘文强靳燕龙倪俊艳王磊苗凤英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林业和草原局乌梁素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巴彦淖尔市境内,水域面积293平方公里,是全球荒漠半荒漠地区极为罕见的大型草原湖泊,对维护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平衡、保护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乌梁素海水生生物调查与分析1.浮游植物调查内容及方法(1)样品采集方法针对湖泊水深状况,设置不同的采样方法。
水深小于3米时,在中层采样,混合均匀水体,可以只釆表层(离水面0.5米)水样;水深3~4米时,在表层、底层采样,根据《湖泊生态调查观测与分析》以及乌梁素海实际水深情况,只取表层以下0.5米处浮游植物样品。
对于水深超过2米的区域,根据实际情况,每隔0.5~1米分层取样。
采用玻璃制采水器,各取样点水样1升,现场加入10〜15毫升鲁格试剂固定,放入1升的棕色瓶中,带回实验室静置48小时,用虹吸管将上清液去除,保留浓缩样品50毫升左右,用于浮游植物定量计数。
浮游植物定性样品用2号浮游生物网在水面下0〜0.5米处划“8”形捞取,采集到的样品加入1%福尔马林溶液放置于100毫升容量瓶中保存,用于种类鉴定和分析。
(2)样品处理及数据分析方法浮游植物种属的鉴定和数量的测定均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将经过固定浓缩的样品充分混合摇匀,用0.1毫升移液管随机抽取0.1毫升浓缩样品置于0.1毫升浮游藻类计数框内,在光学显微镜(OLYMPUS《内蒙古林业》2020年第10期|37科技园地NNEK I'OKESTHYBX41;400X)下进行镜检计数,每个样本重复计数2次,每次观测100个视野,采用写“正”字的方法记录浮游植物数量。
取平均值作统计结果,当2次计数结果相差±15%以外,则进行第3次计数,取数量相近2次的平均值作为统计结果。
2.乌梁素海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分析(1)浮游植物数量乌梁素海湿地浮游植物共有8门97属222种,其中,绿藻门42属96种、硅藻门24属49种、蓝藻门15属40种,此三门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83%。
经验交流]赶朋柵解牡胛鹼魂脈粽飙曲事□伊春市人民政府按照会议安排,现将我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有关情况汇报如下:―、存在问题及原因我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共6个项目,分为9个标段。
其中,小兴安岭伊春河(含老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中水利工程部分(2标段)和彩虹桥至天华桥两岸景观部分(1标段),分别于5月270.7月2日正式开工,其余标段受栽植季节、征补、疫情、设计优化等方面影响,现暂时停工。
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主要还是主观方面的。
(一)主观方面一是认识有偏差。
由于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政策认识不足,存在“搭便车”的思想,硬性植入了一些景观项目,导致建设内容有误。
加之项目申报时间紧急,可研编制较粗,与实际出入较大。
特别是单一考虑发展主城区生态、经济效益等,6个项目主要分布在原伊春区境内,没有体现出对小兴安岭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修复,致使复绿地块等指标无法落实。
二是前期推进慢。
2018年12月底,委托3家设计单位编制项目设计;到2019年5月31日.重新明确4个责任单位、3家设计单位,但直到2019年9月17日,只有2个项目通过专家评审和审核,其他4个项目均未完成设计;9月末,重新变更设计单位。
到2020年3月27日,市政府批复项目初步设计,并向省山水办报备。
三是把关不严格。
主要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顺畅、还不完善、效率还不高。
各责任单位普遍存在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有关政策、相关程序、工作标准了解不够,对先期委托设计单位设计生态修复项目的能力和水平没有进行预判和评估,相互协同配合不力,对项目施工过程缺乏有效监管;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没有真正履行好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二)客观方面主要是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人员和设备无法及时进场,造成项目开工严重滞后。
加之伊春只有春、秋两季适宜栽植树木,春季实际施工期仅2个月,后续复绿工程需要在秋季和明年春季进行。
乌梁素海湿地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乌梁素海是黄河多次改道形成的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是黄河流域两大淡水湖泊之一,也是全世界罕见的荒漠半荒漠地区的大型草原湖泊。
上世纪90年代后,因为气候干旱,乌梁素海的自然补水量连续减少,再加上所属地区的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导致湖水面积急剧减少,生态功能退化很严重,湖泊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沼泽化进程不断加快。
因此,及时制止环境恶化并拯救的乌梁素海任务已经刻不容缓。
监测方法本监测区的监测数据是在原普查数据的基础上采用2015年卫星影像进行乌梁素海湖内人工解译,区分挺水植物及水面。
其他4期采用相应时间段影像的自动提取技术,重点区分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游植物以及水面,根据其范围确定4个时期挺水植物的生长面积、沉水植物的生长面积、浮游植物的生长面积以及水面范围,最终形成5期的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
结合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和相关专题资料针对乌梁素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进行动态监测以及评价。
本项目主要运用多源遥感影像的处理、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的制作、4个专题类型数据的制作及分析评价方法。
总体技术流程见图1。
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监测区地表覆盖成果。
本项目监测时间节点为2007年、2009年、2012年、2015年、2016年,采集5期的国情监测数据。
本项目基于2015年地表覆盖数据库采用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监测区成果数据库,在该成果基础上覆盖LCA层添加挺水植物(芦苇),代码赋0431,并按照2015年影像进行重新采集。
重点区分挺水植物(芦苇)、沉水植物(水草)、浮游植物(黄藻),代码分别赋0431、0432、0433,之后进行2016年外业调查工作以及样本采集工作,并进行相应的检查工作,最终形成5期的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库成果,五期地表覆盖占比见图2、图3、图4、图5、图6。
乌梁素海水域面积变化一直是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水域中不同类型的变化可以反应乌梁素海湿地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因此,我们对乌梁素海湿地保护区内的不同类型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以便直观的发现乌梁素海湿地保护区的变化。
乌梁素海生态定位初步分析乌梁素海是中国内陆湖泊中最大的咸水湖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境内。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乌梁素海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和修复乌梁素海的生态系统,对其进行生态定位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乌梁素海的生态定位进行初步分析。
乌梁素海的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湖泊水体、湿地、沿岸带和周边水源涵养区共四个生态系统。
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乌梁素海的整体生态系统。
湖泊水体是乌梁素海的核心生态系统,起着调节水质、保持湖泊稳定等重要作用。
近年来,乌梁素海的湖泊水体受到了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废水的污染,水质严重下降。
因此,保护湖泊水体的水质,恢复湖泊的自净能力是乌梁素海生态恢复的首要任务。
湿地是乌梁素海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质净化等作用。
乌梁素海湿地区域广阔,但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湿地退化严重。
恢复和保护湿地的功能,提高湿地的生态服务能力,将有助于乌梁素海的生态恢复。
沿岸带是湖泊周围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区域,是乌梁素海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沿岸带的植被和湿地起到了保持水土、减少风蚀等重要作用。
近年来,沿岸带的环境受到了农业、工业和旅游开发的不合理利用而遭到破坏。
因此,保护沿岸带的植被和湿地,恢复沿岸带的生态功能,对于乌梁素海的生态恢复至关重要。
周边水源涵养区对乌梁素海的生态系统起到了重要的补给和保护作用。
近年来,周边水源涵养区的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导致水源涵养功能下降,给乌梁素海的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合理规划周边水源涵养区的土地利用,加强水资源保护,是乌梁素海生态恢复的关键。
总之,乌梁素海的生态系统包括湖泊水体、湿地、沿岸带和周边水源涵养区四个生态系统。
这些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乌梁素海的整体生态系统。
为了保护和修复乌梁素海的生态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提高湖泊水体的自净能力、恢复和保护湿地的功能、保护沿岸带的植被和湿地、合理规划周边水源涵养区的土地利用等。
基于榆林风沙滩林草生态保育区的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与治理研究摘要:榆林市是国家定位的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长期以来受高强度的矿产开采、水资源超采、国土开发等因素影响,导致榆林地区生态系统破坏严重,历史遗留问题多。
榆林地形地貌差异较大,不可一概而论,榆林市生态功能区分为风沙滩林草生态保育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区以及沿黄干流沿线生态恢复区,本文将针对风沙滩林草生态保育区,结合榆林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治理理念,分析风沙滩林草生态保育区的特点、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合理措施建议,为榆林该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与治理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生态修复;生态功能区基金项目: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内部科研项目(DJNY2024-54):基于客土改良的盐碱地防控配套技术研究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与治理,是将山水田林湖草作为生命共同体,依据地区总体规划和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开展生态修复治理,提升系统自我恢复能力,增强系统稳定性,促进生态系统持续改善,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演变机理,对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整体修复,与传统的生态治理相比,山水林田湖草工程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特点[1]。
榆林市是国家定位的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长期以来,受高强度的矿产开采、国土空间开发等因素影响,榆林地区生态系统破坏严重,历史遗留问题多[2]。
近些年来,榆林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包括水土流失治理[3],矿山生态修复[4],黄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毛乌素沙地植树造林[5]等,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榆林地区范围较广,各个地方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尽相同,因此,只有依据榆林市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不同,生态敏感性的差异和人类活动影响程度,建立不同生态功能区,并制定相应的综合性措施建议,才能根本上达到榆林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生态功能区的合理划分是实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基础和前提。
生态环境特征,生态问题性质及产生的根源的正确认识是生态功能区划分的要点及核心,生态功能区划分以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升区域系统生态稳定性为目的。
乌梁素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边界上,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也是我国最大的河湖湿地之一。
乌梁素海拥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多样的生物多样性,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乌梁素海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乌梁素海治理和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1. 维护生态平衡乌梁素海作为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对于维持当地生态平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湖泊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涉及到水环境、土壤、植被、动物等多种因素。
乌梁素海的生态恢复和保护工作,不仅意味着保护湖泊本身的生态平衡,还意味着维护整个区域的生态平衡。
如果乌梁素海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将会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水资源、气候、土壤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的生态灾害,影响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2. 保障生态安全乌梁素海的治理和保护还意味着保障当地的生态安全。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乌梁素海的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直接威胁到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
湖泊水质的恶化会直接影响到当地居民的饮用水安全,湖泊周围的生态环境恶化也会影响到当地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乌梁素海的治理和保护工作,是保障当地居民的生态安全,维护人民的健康权益的重大意义。
3.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乌梁素海的治理和保护还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湖泊和湿地是重要的生态资源,也是重要的生产要素。
乌梁素海的生态资源丰富,是当地渔业、旅游业等产业的重要基础。
乌梁素海治理和保护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恢复和保护湖泊周边的生态环境,提升当地的旅游吸引力,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乌梁素海的治理和保护还有利于保障当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乌梁素海的治理和保护具有重大的生态、社会、经济意义。
只有加大对乌梁素海的治理和保护力度,才能够更好地保障当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区域的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规划(简本)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10月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规划(简本)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10月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规划报告编制人员名单组织编写单位: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规划编制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西安理工大学规划编制组:组长:席北斗研究员主要参加人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席北斗何连生夏训锋雷宏军张列宇丁京涛孟繁华王月余红陈凤先于会彬孙鹏杨茜姜磊王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何宏谋付新峰谷晓伟邓春蕾李恩宽张凤燃张文鸽章博蔡大应李昭悦西安理工大学:黄强李怀恩畅建霞孙晓丽万芳王义民张勇勇秦耀民李家科张亚丽协作单位:巴彦淖尔市河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参加人员:贾文春邬喜红贾宏伟张琴书赵忠杜晓文王建平杨浩前言乌梁素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历史上是由黄河改道形成的河迹湖,目前湖面面积293km2,是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
乌梁素海是全球荒漠半荒漠地区极为罕见的具有生物多样性和环保多功能的大型草原湖泊,对维护中国西北地区乃至更广大区域的生态平衡,保护物种的多样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乌梁素海不仅蕴含着巨大的水生植物、渔业、鸟类和旅游业等资源,在我国北方地区承担着重要的生态屏障作用,同时,还是确保黄河内蒙古河段枯水期不断流的重要水源补给库,也是黄河凌期以及当地局地暴雨洪水的滞洪库,对于维系黄河水系具有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乌梁素海是河套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接纳了河套地区90%以上的农田排水,然后经过湖泊的生物生化作用后,排入黄河,客观上起到改善黄河水质、调控黄河水量、控制河套地区盐碱化等关键作用,减少了农业排水对黄河水质的直接影响。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带来的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以及农业退水的大量排放和湖泊自身因素的影响,导致湖泊富营养化严重,水域生态环境恶化。
这不仅影响湖泊整体功能发挥,还直接影响到区域粮食安全,并威胁到黄河中下游供水安全。
乌梁素海项目
1.项目名称
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项目
2.总投资
57.46亿元
3.资金来源
申请国家资金25.52亿元,自治区配套10亿元,市级筹资11.94亿元,引入社会资本10亿元。
截至2019年2月,已到位资金16.5亿元。
4.项目内容
工程主要围绕流域内矿山、沙漠、湖体、林草、农田、湿地等生态要素;
涉及①沙漠综合治理工程(沙)、②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山)、③水土保持与植被修复工程(林草)、④河湖连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水)、⑤农田面源及城镇点源污染治理工程(田)、⑥乌梁素海湖体水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湖)、⑦生态环境物联网建设与管理支持共7大类重点项目38个项目。
5.业主单位
内蒙古河套灌区管理总局
乌梁素海流域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巴彦淖尔市自然资源局(整个项目的行业主管部门)
巴彦淖尔市生态环境局
巴彦淖尔市林业和草原局
巴彦淖尔市农牧局
6.项目来源
2018年7月份,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组织申报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将巴彦淖尔市作为全区唯一符合条件地区重点申报。
最终巴彦淖尔市申报的“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以评审答辩全国第一的成绩获得国
家批复。
7.项目进展
2019年4月16日,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项目开工仪式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红圪卜扬水站举行;
2019年5月份,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联合下发《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实施方案》(网上未公布)。
2019年7月7日,市政府召开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项目调度会。
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晓兵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市长郭占江,河灌总局党委书记郭玉根参加会议。
2020年,乌拉特前旗将重点推进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在乌拉特前旗实施的项目有4大类24项,总投资34亿元,占全市总任务量的三分之二。
这4大类24项项目包括:矿山治理4项内容、林草生态修复4项内容、水工程建设6项内容、农田工程10项内容,其中由前旗自行实施的子项目6个。
2020年5月,目前已开工34个子项目,完成投资23.45亿元,占总投资的48.15%。
其中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实施项目共4个,投资合计1.62亿元,已完成投资0.57亿元。
注:目前,试点工程任务包含7大类,35个子项,总投资50.86亿元。
8.新闻热点
2020年6月8日,近日,内蒙古地矿集团召开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工程乌拉山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评审会。
参会的7位专家对集团两家直属单位编写的《乌拉山北麓铁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水泉沟治理区)设计》与《乌拉山北麓铁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乌尔图治理区)设计》进行了评审。
设计编写单位对设计进行了详细汇报,专家组详细查阅了相关报告和图件,认为设计目标任务明确,重点突出,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可行,工作部署及人员安排合理,并针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对完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0年5月11、12日,市自然资源局协助内蒙古淖尔开源实业有限公司、内蒙古乌梁素海投资建设有限公司组织专家组,依据《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对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乌拉山北麓铁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5个治理区进行了初步验收。
9.已落地项目情况表
注:已完成投资金额(23.45亿元)远远大于搜集到的已落地项目金额的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