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汇源果汁案例分析

汇源果汁案例分析

汇源果汁案例分析
汇源果汁案例分析

汇源果汁案例分析

一竞争类型分析

主要竞争导向

营销导向:产品开发:单一橙汁——各种水果果汁——复合型果汁——功能型果汁广告:采用广告策略宣传新产品(利用主要广告平台:央视)

品牌:以时尚,健康,保健,营养等为主题

包装:新颖时尚pet瓶,利乐袋(以汇源为主)

渠道:广阔的分销渠道

资源导向:各种水果的采购,果蔬基地的建设,生产线

二竞争层次分析

竞争层次分析

1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纯果汁市场(汇源和其他品牌)汇源纯果汁占国内市场的46%

中高浓度果汁市场(汇源奇异王果,全有品牌、猕猴桃,农夫山泉的农夫果园)汇

源占中高浓果汁市场的40%

低浓度果汁市场(前三名:可口可乐果粒橙,酷儿,康师傅每日C,统一鲜橙多)2替代产品的威胁(价格和性能)

汇源纯果汁市场地位

定位人群:大中城市,未成年,青年,有中等以上收入,崇尚健康生活且采取时髦

或高雅的生活方式,有一定的价格承受能力

这一细分市场中的消费者具有稳定的购买能力,而且其他品牌的多选择的是其他类市场,并未明确选择这一市场作为目标消费市场,因此,企业不会面临同类

产品的激烈竞争,而且暂时没有替代产品的威胁。

三主导类型:产品营销

主导层次:果汁品种和需求

四果汁市场分类

1果汁市场份额————销量和销售额

100%果汁和中浓度:25% 17%

低果汁市场份额:75% 83%

汇源100%果汁市场份额46% 41%

中浓度:40% 35%

低浓度: 6.9% 6.3%

2从产品的销量看,汇源的100%果汁和中浓度果汁从销量到销售额均在市场处于第一位。但面对主要生产低浓度果汁的行业对手康师傅,统一和可口可乐,低浓度产品虽毛利率不敌高果和中果产品,但其整体销售量大,低果的毛利率虽相对较低,但其销售额和销量分别占市场的75%和83%

果汁行业市场占有率(百分比)

汇源10.3

可口可乐9.7

统一9.1

康师傅8.7

露露7.1

娃哈哈 3

五竞争策略

1观察情况:从市区大型超市中的观察中我们发现消费者认为纯果汁的价格比较高,一般不会作为习惯性饮料,对低浓度果汁例如美汁源,每日C 较受欢迎.

在对学校超市,学校周边超市(苏果超市,北街各大超市)市区易初莲花超市的初步调查后,我们了解到汇源的销售地点在易初莲花等市区大型超市,乡镇超市和学校周围超市只用少量汇源产品

2存在问题

追求大众化,包装平平,没有独特视觉效果,广告投入不比其他品牌少,但消费者对其印象较浅

3 措施:在100%果汁和中浓度果汁市场继续做大做强

坚持多元化路线

拓展低浓度市场,打造专业品牌,走专业化品牌路线(提示:可口可乐仅凭果粒橙一种品牌占低浓度果汁市场的第一名)

对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的评析 廖艳嫔

对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的评析 ——中国《反垄断法》的实施和反思 廖艳嫔[1] 【内容摘要】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是中国实施以来的第一个具有指导意义的“标杆案例”,此案也是《反垄断法》实施后首个作出禁购决定的案例。案中涉及了不少有关《反垄断法》实施的程序和实体方面的问题,进一步解读了以原则性规定为主要立法技术的《反垄断法》。同时,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也折射了中国商务部在运用《反垄断法》处理有关外国公司并购中国知名企业的方法与态度。本文通过分析并购案中的有关细节,观察《反垄断法》在实施中的实际发展,希望可以对有关的商务和法律专业工作者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指引。 【关键词】可口可乐汇源反垄断相关市场传导效应 一、导言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是中国实施以来的第一个具有指导意义的“标杆案例”,此案也是《反垄断法》实施后首个作出禁购决定的案例。案中涉及了不少有关《反垄断法》实施的程序和实体方面的问题,进一步解读了以原则性规定为主要立法技术的《反垄断法》。同时,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也折射了中国商务部在运用《反垄断法》处理有关外国公司并购中国知名企业的方法与态度。本文通过分析并购案中的有关细节,观察《反垄断法》在实施中的实际发展,希望可以对有关的商务和法律专业工作者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指引。 二、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简介 2008年9月3日汇源宣布,可口可乐公司已向持有汇源66%股权的三大股东中国汇源果汁控股有限公司、达能及华平基金旗下Gourmet Grace提出第股12.20港元收购要约。由于引发全面收购要约,此宗收购金额合计179亿港元(约合24亿美金)。如获批通过,将是可口可乐历史上的第二大收购案,也是中国迄今最大一笔外资并购案。交易的一方是全球最大的碳酸饮料巨头,另一方则是中国大陆果汁饮料的知名品牌。 2009年3月17日,在经历了长达198天的马拉松式调查评估后,商务部宣布了针对并购的审查结果:禁止可口可乐公司收购中国汇源公司,并于第二天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关于禁止可口可乐公司收购中国汇源公司的审查报告》。[2]商务部禁止并购的决定只有一页说明,对于这个经济规模的并购案而言,商务部的文件过于精简,只是对决定的审查内容、审查依据和审查重点作了介绍。该决定一经公布便引起广泛关注,尤其是对商务部作出禁止决定的理由和依据的关注。为回答相关方(包括但不限于媒体、在华经营的跨国公司和相关行业协会)对该决定的相关问题,商务部于2009年3月24日于其官方网站刊登了新闻发言人姚坚针对记者就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公司案有关问题之提问的回答(以下简称“反垄断审查问答”)。[3]

汇源果汁的市场细分

汇源果汁的市场细分 汇源果汁的市场细分 汇源已成为中国果汁行业第一品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汇源产品被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和“产品质量国家免检资格”。集团累计研发和生产了500多种饮料食品。据权威调查机构AC尼尔森最新公布的数据,汇源100%果汁占据了纯果汁46%的市场份额,中高浓度果汁占据39.8%的市场份额。同时,浓缩汁、水果原浆和果汁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汇源集团拥有100多条国际最先进的PET瓶、康美包、利乐包、怡乐屋顶包等无菌冷灌装生产线,并开创和引领了中国饮料PET瓶无菌冷灌装的新时代。汇源集团的水果原浆加工的冷破碎、浓缩果汁加工的超微过滤、饮料生产的无菌冷灌装等项工艺和技术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集团所属工厂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ISO22000质量体系认证,并获得被认为审核最严格的BRC(英国零售商协会标准)证书。 汇源集团自成立以来,带动了整个中国果汁行业的发展,引领了果汁健康消费的新时尚,促进了水果种植业、加工业及其它相关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帮助百万农民奔小康。 市场细分,是指按照消费需求的差异性把某一产品(或服务)的整体市场划分为不同的子市场的过程。 它是50年代中期由美国著名市场学家温德尔.斯密(Wendell R.Smith)提出的新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表明战后西方市场营销思想和战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营销已成为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决定企业营销成败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汇源果汁的市场细分 一、地理因素细分市场 经济地理 经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大中城市生活的消费者果汁消费量较大,而在小城市和各农村城镇对果汁的消费热度远远不及大中城市。 季节细分 1、节假日果汁卷烟消费市场 春节期间,到外地谋生的人纷纷返乡,加上节日送礼、走亲访友等原因,这时果汁消费市场达到全年最大值,时间可维持在20日以内。另外如五·一劳动节、学校开学等也是果汁消费的重要时期,这将是我们做好高端果汁品牌引导的有利时机。

汇源果汁与可口可乐

姓名:平燃班级;国贸2班学号:19 国际投资论 ----汇源果汁与可口可乐的“自由恋爱” 2008年9月3日,美国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Co.)与旗下全资子公司AtlanticIndustries联合宣布,将以每股12.20港元、合计179.2亿港元(约合24亿美元)的代价,收购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源果汁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此外,还计划收购汇源果汁公司所有可转换流通债券和期权,交易总价值达196亿港元(约合25.1亿美元)。持有汇源果汁公司66%股份的三大股东———汇源果汁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源控股公司)、法国达能集团(GroupeDanone)和美国华平基金(WarburgPincusPrivateEquity),表示接受并做出不可撤回的承诺。这不仅是我国食品及饮料业有史以来的最大交易,也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宗外资并购,无疑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 一、可口可乐公司的并购动机可口可乐公司是软饮料销售市场的领袖和先锋,亦是全球最大的果汁饮料经销商。透过全球最大的分销系统,可口可乐产品畅销世界超过200个国家及地区,拥有全球软饮料市场48%的市场占有率。其品牌价值已超过700亿美元,是世界第一品牌。以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创下可口可乐公司1927年进入中国以来80多年历史上最大手笔的收购纪录,也是其1892年成立以来近120年历史上的第二大收购。那么,可口可乐为何要高价并购汇源果汁呢? (1)饮料市场呈现的态势。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饮料市场,正面临着很大的经营压力:碳酸饮料的销售下降,可乐的市场份额被百事赶超,纯净水方面无法与娃哈哈抗衡,在果汁市场输给了汇源,在茶饮料市场则输给了康师傅和统一。尽管棕色带汽的可乐产品永远是可口可乐公司的立身之本,但非碳酸饮料,特别是果汁饮料在健康和营养方面更胜一筹,已成为增长最快的软饮料和碳酸饮料后的第二大饮料市场。例如:美国超市所出售的饮料中,超过2/3都是果汁饮料,尤以营养丰富的100%纯果汁最受欢迎。虽然中国消费者中的多数人仍喜欢直接食用新鲜水果,但随着消费习惯的改变,人们对果汁饮料的接受度将急剧上升。为此,可口可乐公司制定了全方位发展饮料业务,加大非可乐市场特别是果汁市场的经营战略. (2)汇源品牌的吸引力。可口可乐公司赶超我国本土品牌的最好手段,除了利用其在中国强大的品牌优势和群众基础,就是凭借其经济实力和娴熟的资本手段,并购知名的本土品牌,加速本土化的布局。而汇源果汁公司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是我国最大的果汁供应商和出口商,在纯果汁和中浓度果汁市场稳居领导地位,所占份额分别高达42.6%和39.6%。公司还是第一批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ISO22000质量体系认证,并获得被认为审核最严格的BRC(英国零售商协会标准)证书。汇源品牌是我国果汁行业的第一品牌,被评为“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消费者心目中理想品牌第一名”、“消费者实际购买品牌第一名”和“消费者购物首选品牌第一名”,并荣列“全国重点保护品牌榜”。汇源产品被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和“产品质量国家免检资格”,被视为“中国消费者放心购物质量可信产品”。考虑到“汇源”是一个很成功的品牌,可口可乐公司意图增强中国业务、重回中国饮料市场

汇源果汁营销案例

万方数据

群的心,汇源和金必德的强强合作取得了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双丰收,8亿元订单让汇源果汁摘下了2003年中国众多美女营销案例的头彩,这1500万元花得物有所值。 自然,汇源果汁这个案例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视觉享受,更有一些有益的启示: 首先,沈青?金必德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紧抓住汇源果汁作为快速饮品的特点,投其所好选择与产品形象十分吻合的代言人,借势造势,顺势而为。这是策划成功的前提。 其次,一系列策划从启动到具体实施均是以市场调查为基础,一改大多数企业惯常的那种拍脑袋定方案模式。体现了金必德坚持科学策划、全程实施、宣传推广、跟踪服务、创造效益的创新营销策划模式。 而最成功之处,则是最大程度地淡化了整个策划案的商业色彩,强化了文化艺术价值。这也使得全智贤成为糖酒会中众多演艺明星中少有的没有任何负面影响的企业代言人。向世人成功展示了汇源果汁集团健康、积极的企业形象。 当然,必须强调的是,任何优秀的策划创意,如果没有超强的执行能力,最后的宣传效果肯定也要大打折扣。汇源果汁真鲜橙全智贤品牌营销策划案从立案到最后圆满结束,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琐碎之处甚多,需要耗去庞大的精力。而沈青从深圳总部带到成都的人员并不是很多,但这些被沈青自豪地称为“特种部队”的金必德工作人员,从开始设计方案到圆满结束只用了不到了一个星期,其间遇到了种种阻力和意想不到的困难。但他们硬是在完成指标上没打一分折扣,其超强的“作战能力”可见一斑。而同时,金必德还必须紧密跟踪另一个超大规模项目——华润蓝剑主题公园的每一步操作。两个大型项目在时间的穿插和人员的衔接上都做得丝丝入扣,令人吃惊地达到了互不影响且双双成功的效果。金必德驾驭大场面和在局部的执行能力令人叹为观止。 作为“特种部队”的“首长”,沈青却认为这一点并不值得大书特书,因为在他看来:优秀的策划人和营销策划公司本来就应该具备这种综合的素质和能力。策划公司不能一次性服务就了事,作为策划企业,也要讲信誉、创品牌,因此必须全程跟踪实施,随时掌握情况的变化,对市场调查、科学策划、全程实施、宣传推广、跟踪服务等每个程序都有详细的措施计划,并且能随时根据活动情况变化,密切与企业以及有关机构联络沟通,修改不适合的设计内容,做到既能体现设计策划目标,又能灵活地应用策划推广的措施,使企业不至于出现虽有好点子,但难于实施或者效果不理想的情况。 出点子还能将其落到实处,掌控大局的同时也能协调好各个具体环节,金必德无疑就是众多企业所需要的那种“多功能外脑”。—一 CFI(10)oCT2003  万方数据

第三章 市场细分、定位和竞争策略

第三章市场细分、定位和竞争策略 第一节市场细分策略 案例:斜口杯的诞生 一、市场细分的含义:根据消费需求的差异性,选用一定的标准,将整体市场划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不同需求特性的子市场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美国营销专家温德尔.斯密提出,标志着市场营销由大量营销进入目标营销阶段。 *大量营销阶段 *产品差异化营销阶段 *目标营销阶段 二、市场细分的意义 市场细分的必要性——消费需求的复杂多样性 ——买方市场的形成和企业间竞争加剧 市场细分的可能性——局部市场的相似性 三、消费者市场细分的标准 1、人口细分 案例:酷儿饮料——年龄细分 案例:保健品年龄细分 案例:性别细分——女性酒 冲动性购买与性别的调查 2、地理细分 案例:汽车的地理细分 3、心理细分 案例:Swatch手表的心理细分 反面案例:激爽三年十亿成流水 反面案例:汇源果汁成也细分败也细分 4、行为细分 行为因素 购买时机与频率 追求的利益 使用者情况 使用率 忠诚程度 态度

四、生产者市场细分的标准 (一)最终用户的要求标准 (二)用户规模——购买数量 (三)用户地点 五、市场细分的原则 (一)可衡量性: 细分后的各个子市场范围清晰 购买力大小可以度量 (二)可进入性: 企业的营销辐射能力能够到达 (三)可盈利性: 子市场的潜在规模足够大 (四)可区分性: 不同的细分市场的特征可清楚地加以区分 第二节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策略 一、目标市场的含义 目标市场—— 企业通过市场细分,被企业所选定的,准备以相应的产品或服务去满足其现实的或潜在的需求的那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 二、选择目标市场的方法——产品-市场矩阵图 具体见笔记 三、目标市场营销策略的类型 1、无差异营销策略 企业把整体市场看作一个大的目标市场,不进行细分,用一种产品、统一的市场营销组合对待整体市场。 优点:实现规模经济; 缺点:忽视了消费需求的差异性; 适合:同质市场的产品,广泛需求,可能大批量产销的产品(如:通信电源、可口可乐、粮食等) 2、差异性营销策略 先进行市场细分,再为各个细分市场的需求差异制定不同的营销组合策略 优点:满足了所有消费者需求,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 缺点:企业资源分散,生产和营销成本高 3、集中性目标市场营销 (1)含义:企业将整体市场市场细分为若干细分市场以后,企业把自己的目标集中在一个或少数几个有限的子市场上。 (2)优点:对企业资源要求不高 (3)缺点:放弃了其他机会,风险大 案例:浪潮电脑的专注战略 案例:棕榈航空公司集中性战略——“全世界最小的航空公司”。 四、影响目标市场营销策略选择的因素 1、企业资源 2、产品特点 3、市场特点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案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案 案情介绍 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公司和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可口可乐旗下全资附属公司将以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全部已发行股份及全部未行使可换股债券。汇源100%果汁占据了国内纯果汁46%的市场份额,中高浓度果汁占据39.8%的市场份额。2007年,汇源果汁销售79万吨,营业额26.56亿元。可口可乐旗下的“酷儿”、“美汁源”等果汁饮料在中国果汁饮料市场也有一定消费影响力。全部可口可乐品牌在中国的销售额早在2005年就已超过了100亿元。2008年9月18日,可口可乐公司向商务部递交了申报材料。随后数日内可口可乐公司根据商务部要求对申报材料进行了补充。2008年11月20日,商务部认为可口可乐公司提交的申报材料达到了《反垄断法》第23条规定的标准,对此项申报进行立案审查,并通知了可口可乐公司。 由于此项经营者集中规模较大、影响复杂,2008年12月20日,初步阶段审查工作结束后,商务部决定实施进一步审查,书面通知了可口可乐公司。在进一步审查过程中,商务部对经营者集中造成的各种影响进行了评估,并于2009年3月20日前完成了审查工作。 审查决定:根据《反垄断法》第28条和第29条,商务部认为,此项经营者集中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将对中国果汁饮料市场有效竞争和果汁产业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鉴于参与集中的经营者没有提供充足的证据证明集中对竞争产生的有利影响明显大于不利影响或者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在规定的时间内,可口可乐公司也没有提出可行的减少不利影响的解决方案,因此,决定禁止此项经营者集中。 问题: 1.商务部应从哪些方面来审查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是否构成经营者集中? 2.简述经营者集中的申报制度。 3.经营者集中有哪些情形? 参考答案: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公司并购汇源案例分析 小组成员:张琛 u200716498 丘建雄 u200716500 熊迎 u20071 邹坚贞U200716495 一、案例始末 二、案例的背景 1.果汁市场背景 2.可口可乐的并购动机 3.汇源股东接受并购的理由 三、各方对并购案的回应 1.可口可乐对并购案的回应 2.汇源对并购案的回应 3.商务部对并购案的回应 4.社会对并购案的回应 四、并购的反垄断审查 五、各方对并购失败的反应 1.可口可乐对并购案失败的回应 2.汇源对并购案失败的回应 3.网友对并购案失败的回应 4.外媒对并购案失败的回应 六、可口可乐并购案被禁的三大焦点: 焦点一:是否造成垄断 焦点二:是民族情绪还是法律作用 焦点三:谁是赢家 七、启示与反思

一、案例始末: 3月18日,中国商务部宣布,根据中国《反垄断法》规定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自此,备受关注的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终于有了结果。以下为整理的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大事记: 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公司宣布,计划以二十四亿美元收购在香港上市的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 受此消息刺激,汇源股价当日复牌后股价飙升,收盘报10.94港元劲升1.64倍,成交24.8亿港元名列港股成交榜首。 2008年9月4日,有调查显示,在参与投票的四万余人中,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持不赞同意见的比例高达82.3%。 2008年9月5日,媒体报道称,中国本土有几个果汁企业准备一同呼吁审查该宗并购案的有关国家机构能够将汇源品牌拿出来拍卖。 2008年11月3日,汇源发布声明称,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目前已正式送交商务部审批,预计审批结果有望在年底前出台。 2008年12月4日,商务部首次公开表态,已对可口可乐并购汇源申请进行立案受理,但具体立案日期及何时结果揭晓均对外保密。此前,并购双方曾联合对外公布,最初签订的订购协议有效期为二百天,因此这个收购案最晚将于2009年三月下旬揭晓。 2009年3月5日,汇源董事长朱新礼表示,可口可乐董事会内部反对并购汇源的声音越来越多。但随后,香港上市的汇源果汁连夜发布澄清公告,称“汇源果汁并不知道可口可乐公司任何董事对收购建议的任何意见”,公司也没有收到更改收购建议条款的任何通知。 而可口可乐中国公司相关人士则向媒体表示,可口可乐董事会一直全力支持对汇源的收购建议。 2009年3月10日,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商务部正在根据反垄断法依法审核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不会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影响。 2009年3月18日,中国商务部正式宣布,根据中国反垄断法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据悉,这是反垄断法自去年八月一日实施以来首个未获通过的案例。 二、案例背景 1 果汁市场背景 同期果汁销量也确实在健康继续增长。据市场研究机构欧睿(Euromonitor)预期,中国果蔬汁市场将以14.5%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增长至2012年的191亿公升。在中国的果汁领域,汇源是目前销量第一的品牌,并且已经形成一条较为成熟的产业链。截至2007年底,汇源100%纯果汁及中浓度果蔬汁的销售量分别占国内市场总额的42.6%和39.6%,汇源已经连续数年在这两项指标上占据市场领导地位。 反观可口可乐从2000开始,可口可乐已经着手果汁市场。早在2001-2002年间,就专门针对亚洲市场研发出了一种特色果汁饮料“酷儿”,2004年,可口可乐(中国)又把对旗下的非碳酸饮料市场进行了整合,与中粮集团、太古饮料集团分别组成联营公司,主攻非碳酸饮料,推出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知名果汁饮料品牌“美汁源”果粒橙及原叶茶饮料。不过,来自上海卖场市场部负责人的消息称,果粒橙的销量始终未能赶超竞争对手。 而面对这个很难击败的对手,收购则成为了可口可乐壮大自己的最佳途径。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如果以各企业产销量作为市场份额比重的计算参考依据,2007年中国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市场份额排名前三位分别是:统一企业(中国)投

对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的分析

国际投资学课程论文对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的分析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摘要 《反垄断法》实施一年多来,在我国的经济和法律生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营者集中已经开始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由于规制的 疏漏也产生了破环市场竞争的负面影响。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作为《反垄断法》实 施以来首个未通过反垄断审查的并购案,在理论界和实物界产生了诸多争议。本文 从可口可乐并购汇源的过程及结果方面来分析此次并购失败的原因及成功的可能 性。 关键词:可口可乐;汇源;并购;经营者集中;实质性标准 Abstract ”Antitrust Law” more than one year ago, in China’s economic and legal life, had a profound impact. Concentration of business operators have begun to market economy in China played an active role in promoting, and because of omissions regulation also had a broken ring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market competition. Coca-Cola Huiyuancase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s the” anti—monopoly law” did not pass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irst anti—monopoly review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 theory and in—kind session had a lot of controversy.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ca-Cola Huiyuan acquisition process and outcome to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failure of the merger and the likelihood of success. Key words: Coca-Cola;Huiyuan;Merge;Operator Concentration;Substantial Evidence

汇源-名牌战略案例研究

名牌战略案例研究—— 汇源果汁集团竞争战略的研究规划与实施研究

一.选题背景 21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果汁产品比如汇源100%纯果汁,统一鲜橙多高调走入人们的视线,和碳酸饮料一起,成为中国饮料市场的中坚力量。果汁业则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而迅猛发展,目前,果汁在中国已成为第三大饮料品种,仅次于碳酸饮料和瓶装水,成为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销售量与销售额的稳步增长,是果汁企业的头等问题。汇源集团作为内地果汁饮料生产销售的代表,怎样保持自己的内部优势避免内部劣势,抓住外部机会和挑战,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二.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 本文的研究思路 首先,本文在简要介绍汇源果汁集团的经营现状等的基础上,再运用企业战略理论、管理学理论、市场营销理论等多种理论,并结合多种研究方法,全面对汇源果汁集团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详细地研究分析,且通过SWOT分析等,最后找寻出了一条汇源果汁集团在目前实际情况下适用于不断发展的企业竞争战略,并为了实现这个企业竞争战略对汇源果汁集团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2.本文的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对汇源果汁集团以及对汇源果汁集团同行业的企业/人员和对汇源果汁集团的相关行业协会等进行了一些调研,并结合图书查阅、行业期刊及网上查阅等方法来收集相关资料,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并运用公司竞争战略理论等相关理论知识来撰写此论文。本论文对不是注重于对企业战略的理论研究,只是将国内外的一些企业战略理论应用到具体的企业中去,

为一个企业进行企业具体的企业战略探索和研究,所以本文偏重于将相关理论具体运用到实践中去的一种探索和研究。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1)相关理论借鉴和引申方法 目前国内关于企业的企业竞争战略规划的研究和实践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必然要借鉴国外相关理论加以引申,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企业的企业竞争战略规划的理论研究和实施方案。 (2)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方法 本文利用翔实的数据和图表相结合的手段,通过对国内外果汁行业市 场的竞争状况进行了各种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阐述了汇源果汁集团的发展现状以及与国内外同行优秀企业相比较存在的差距,为下文的对策提出作了铺挚。(3)比较分析方法 本文通过比较汇源集团所处的果汁行业的国内外市场的发展环境、发展程度、及发展趋势等,找到我们汇源果汁集团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汇源果汁集团发展的对策建议和适合于汇源果汁集团的有效的企业战略规划,实务性很强,几个策略都在此基础上提出,其相关研究分析方法和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定过程可运用于任何一家国内外企业作参考运用。 二.行业分析:国际饮料格局和国内饮料格局: 1.我国饮料行业近年的发展历程

案例10汇源果汁的产品定位教学文案

汇源果汁的产品定位 后来者攻坚战 面对光明、伊利等老品牌劲敌,作为乳业市场的后来者,汇源该如何突破市场原有均衡? 以果汁闻名的汇源集团正厉兵秣马,誓在乳业市场大战三百合。 汇源集团乳制品事业部总经理张剑秋更是向记者表示,"汇源在乳品市场的投入已近十亿资金",汇源今年的目标市场将是汇源销售网络比较健全的北方地区,以及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广东和福建地区,在这些地区,汇源牛奶已全面铺货。 "今年即使做不了三甲,进入十强还是有信心的,"张剑秋,这位年轻的乳业掌门人对汇源在乳业方面的发展前景很有信心,他表示,乳业将成为汇源继果汁领域之后的第二大利润增长点。而面对去年同汇源一起蜂拥而入的竞争者,张剑秋说,他们不会甘心"做一个奶业跟进者",而是要"誓做乳业全能冠军",并在乳业细分市场上有所作为。 果汁霸主进兵奶业 经过10年的耕耘,汇源已成为果汁市场的老大。而在做大后的汇源领导人看来,"乳品市场,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同时更是一个有益于消费者的健康产业",汇源进军乳业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完全是汇源长远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在北方市场,汇源将利用的渠道上的优势,先在竞争较小的二级市场站稳脚跟,壮大实力;而华南市场由于广东自有品牌力量较弱,已成兵家必争之地,汇源将努力切入这个市场;在西南汇源已强势进入四川,将在成都建设汇源最大的乳业基地。 去年是中国乳业的整合年,但不同于光明乳业的"航空母舰"和新希望的"联合舰队",汇源选择了一条"造船出海"的方式。张剑秋表示,汇源不会靠兼并别的企业做乳业,而是完全靠自己的实力建基地。据介绍,汇源在乳业方面早有布局,光前期准备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并已初步建立自己的奶源基地,在东北、内蒙、山西、山东等地皆有动作。目前大部分工厂已正式运转,汇源的"奶源"链条已开始启动。 张剑秋认为,汇源自建奶源基地有其战略的考虑,虽然成本有所提高,但能保证奶源的稳定优质;其次,在各地建立自己的奶源基础,亦保证了成本优势,产品销售半径短了,成本低了,效率高了,这也会形成汇源的重要竞争力。 张剑秋表示,凭借汇源强大的品牌优势与渠道网络优势,汇源切入奶业,将"比竞争对手更具优势"。但汇源切入乳业后面对的竞争对手并不仅仅是光明、伊利等业内精英,还有同在饮料、食品领域征战多年的统一食品、维维股份等,品牌与渠道优势并不足以令汇源成

市场细分与定位模板

市场细分与定位模板 1 细分市场 注:若干细分变量的组合1构成一个购买者群体,即细分市场2。 细分消费者市场的主要参考变量 地理因素:地区、城市大小、气候 人文因素:年龄、性别、家庭状况、收入、职业、教育、社会阶层 心理因素:生活方式、个性 行为因素:使用时机、追求利益3、使用者状况4、使用频率、品牌忠诚度、准备程度5、对产品的态度6 细分行业用户市场的主要参考变量 人口变量:行业、公司规模、区域 经营变量:技术标准、使用频率、服务频率 采购方法:集中或分散采购、技术主导或财务主导、采购标准是质量、服务或价格 采购形式(购买、租赁、服务) 情景因素:紧急用途、特别用途、需求数量大小 个性特征:风险偏好、忠诚度、长期合作关系 1 企业在进行市场细分时,可采用单一变量因素细分,也可采用多个变量因素组合或系列变量因素进行市 场细分。系列变量因素法按照影响消费者需求的诸因素,由粗到细地进行市场细分,如手机市场,可按性 别(男、女)、年龄( 儿童、青年、中年、中老年)、收入(高、中、低)、职业(学生、职员)、购买动机(求新、求价廉物美、求耐用)等变量因素细分市场。 2细分市场必须同时满足以下5个条件才是有效细分市场: 1.可衡量性:细分市场的大小和购买力可以衡量; 2.足量性:细分市场的规模足够大到能够获利; 3.可接近性:产品可以到达该细分市场; 4.差异性:细分市场对不同营销策略不同的反应; 5.可操作性:针对该细分市场的营销策略有可行性 3追求的利益指消费者强调产品的质量、服务、或经济性 4使用者状况指消费者从未使用、第一次使用、以前用过或经常使用该产品 5准备程度指消费者对该产品不了解、了解、有兴趣、想得到获已经决定购买 6对产品的态度包括热情、积极、不关心、否定、敌视

汇源果汁案例分析

汇源果汁案例分析 一竞争类型分析 主要竞争导向 营销导向:产品开发:单一橙汁——各种水果果汁——复合型果汁——功能型果汁广告:采用广告策略宣传新产品(利用主要广告平台:央视) 品牌:以时尚,健康,保健,营养等为主题 包装:新颖时尚pet瓶,利乐袋(以汇源为主) 渠道:广阔的分销渠道 资源导向:各种水果的采购,果蔬基地的建设,生产线 二竞争层次分析 竞争层次分析 1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纯果汁市场(汇源和其他品牌)汇源纯果汁占国内市场的46% 中高浓度果汁市场(汇源奇异王果,全有品牌、猕猴桃,农夫山泉的农夫果园)汇源占中高浓果汁市场的40% 低浓度果汁市场(前三名:可口可乐果粒橙,酷儿,康师傅每日C,统一鲜橙多)2替代产品的威胁(价格和性能) 汇源纯果汁市场地位 定位人群:大中城市,未成年,青年,有中等以上收入,崇尚健康生活且采取时髦或高雅的生活方式,有一定的价格承受能力 这一细分市场中的消费者具有稳定的购买能力,而且其他品牌的多选择的是其他类市场,并未明确选择这一市场作为目标消费市场,因此,企业不会面临同类产品的激烈竞争,而且暂时没有替代产品的威胁。 三主导类型:产品营销 主导层次:果汁品种和需求 四果汁市场分类 1果汁市场份额————销量和销售额 100%果汁和中浓度:25% 17% 低果汁市场份额:75% 83% 汇源100%果汁市场份额46% 41% 中浓度:40% 35% 低浓度: 6.9% 6.3% 2从产品的销量看,汇源的100%果汁和中浓度果汁从销量到销售额均在市场处于第一位。但面对主要生产低浓度果汁的行业对手康师傅,统一和可口可乐,低浓度产品虽毛利率不敌高果和中果产品,但其整体销售量大,低果的毛利率虽相对较低,但其销售额和销量分别占市场的75%和83%

可口可乐公司与汇源集团并购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公司并购汇源案例分析 一、可口可乐公司并购汇源集团的动机 1、由目前我国饮料市场所呈现的态势决定: 目前,我国饮料市场品牌众多、竞争激烈。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饮料市场正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一系列饮料的市场份额都被其他的饮料公司挤占,特别是果汁饮料在健康和营养方面都比碳酸饮料更胜一筹,更符合饮料发展潮流,而我国的消费者随着消费习惯的改变,比起碳酸饮料,显然更青睐果汁饮品。 2、看中汇源在我国的品牌影响力 可口可乐公司想抢占我国的饮料市场,除了它自身强大的品牌优势、经济实力和先进的营运方式外,最好的就是并购我国的知名品牌,加速本土化进程。而汇源果汁公司是我国最大的果汁供应商和出口商,它也是可口可乐进军中国果汁市场的最大障碍,会员品牌也是我国果汁行业的第一品牌。 综上,如果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集团成功,可口可乐利用汇源果汁公司的品牌价值、市场份额和营销网络,再加上自身在其他品种饮料市场上的优势,无疑会让可口可乐公司在我国同类企业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二、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可能涉及碳酸饮料和果汁饮料两个不同饮料 市场的混合并购问题,其并购行为有多方面的影响 (一)积极效应 1、该并购能形成适度的竞争市场,改善产业结构;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提 升产业结构。可口可乐并购汇源集团有利于我国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化,融入到全球的经营环境中,是的国内企业的运作逐步与国际接轨。 2、该并购能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并购完成后,两个企业在以 后的发展中可以形成互补效应,可口可乐公司可以利用汇源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消费者基础、营销渠道等资源,汇源可以利用可口可乐的大量资金,使其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负面效应 1、可口可乐在并购汇源后有能力将其在碳酸饮料市场的支配地位传导到果汁 饮料市场,对现有果汁饮料企业产生排除、限制竞争效果,进而损害饮料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可口可乐在并购汇源后将导致其对果汁饮料的控制力增强,果汁饮料市场 的进入障碍将提高。 3、该并购挤压了国内中小型果汁企业生存空间,抑制了国内企业在果汁饮料 市场参与竞争和自主创新的能力,给中国果汁饮料市场有效竞争格局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中国果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集中将挤压国内中小型果汁饮料企业的生存空间。 三、国产品牌与外资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时应注意的问题 国产品牌与外资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时,不能单纯的从商业角度去判别,也不能仅停留在是否对“本土品牌”的保护层面,必须从实质上去把握。

汇源果汁营销策划方案策划书案例

2016年04月

汇源果汁营销策划方案 一.前言 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主营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汇源集团自成立以来,带动了整个中国果汁行业的发展,引领了果汁健康消费的新时尚,促进了水果种植业、加工业及其它相关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帮助百万农民奔小康。 大量数据显示,汇源果汁作为行业龙头,到目前为止,一直占据着中高含量果汁国内第一的位置,但是,目前的中国,恰恰是低含量果汁饮料所占有的果汁市场份额最大,在这一细分市场上,汇源一直没能寻求到有效的突破点,暂时屈居在统一、康师傅等之后,这与汇源果汁的发展战略很不相符。企业生产产品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销售出去获得利润,因此,制定必要的合适的营销策划案是目前营销的必要策略。 二.市场分析 果汁饮料市场品牌、种类非常多,新厂家不断涌现,很多老牌食品和饮料厂商因看好这个市场而纷纷生产果汁饮料。虽然品牌和品种众多,各品牌的广告力度也都很大,看似竞争非常激烈,但因果汁饮料是在近几年才大规模进入市场的,目前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市场份额来看,还没有一个品牌占有绝对优势,成为主导品牌。 据汇源果汁公布的数据称,截至2008年6月30日,汇源的百分百果汁及中浓度果蔬汁销售量分别占国内市场总额的43.8%和42.4%,两项数据均占据市场领导地位。但尽管汇源在浓缩果汁市场占据绝对优势,但是在低浓度果汁市场,汇源远落后于竞争对手。根据AC尼尔森的资料显示,2007年上半年,汇源在国内低浓度果汁饮料市场的占有率为6.9%,排在第四位;而排名前三位的竞争对手,其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32.3%、21%、20.1%。

高财案例分析之可口可乐并购汇源

案例一: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案例 1.案件回顾: 2008年9月3日上午,汇源果汁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可口可乐公司以约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集团的全部已发行股份及未行使可换股债券。由于该项收购满足了我国《反垄断法》以及《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关于经营者集中事先申报的要求,2008年9月18日,可口可乐公司向商务部递交了申报材料。经由初步审查和进一步审查,商务部最终于2009年3月18日否决了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的申请,认为该收购会对市场竞争造成不利影响,导致“两个传导效应和一个挤压效应”。也即是说,集中可能会导致可口可乐公司传导其市场支配地位和品牌,并对中小型果汁企业产生挤压效应。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是自《反垄断法》实施以来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被商务部禁止的集中案件,这个案件为中国反垄断法的实施所带来的思考,已经超越了案件本身所包含的意义。 2.商务部禁止该收购案件的理由: (1)集中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有能力将其在碳酸软饮料市场上的支配地位传导到果汁饮料市场,对现有果汁饮料企业产生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进而损害饮料消费者的合法权益。(2)品牌是影响饮料市场有效竞争的关键因素,集中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通过控制“美汁源”和“汇源”两个知名果汁品牌,对果汁市场的控制力将明显增强,加之其在碳酸饮料市场已有的支配地位以及相应的传导效应,集中将使潜在竞争对手进入果汁饮料市场的障碍明显提高。(3)集中挤压了国内中小型果汁企业的生存空间,抑制了国内企业在果汁饮料市场参与竞争和自主创新的能力,给中国果汁饮料市场的有效竞争格局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中国果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案件相关的反垄断法分析: 在本案中,将相关市场界定为饮料市场、非碳酸饮料市场、果汁市场,还是纯果汁饮料市场、中浓度果汁市场或低浓度果汁市场,对市场竞争影响的判断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商务部将此案的相关市场界定为果汁类饮料市场,理由是:果汁类饮料和碳酸类饮料之间替代性较低,且三种不同浓度果汁饮料之间存在很高的需求替代性和供给替代性。商务部认为,可口可乐公司占全国碳酸饮料市场份额为60.60%,且在资金、品牌、管理、营销等诸多方面已经取得竞争优势,因此可口可乐公司在碳酸软饮料市场占有市场支配地位。收购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有能力将其在碳酸软饮料市场上的支配地位传到至果汁市场,从而严重削弱甚至剥夺其他果汁类饮料生产商与其形成竞争的能力,最终使消费者被迫接受更高价格、更少种类的产品。 《反垄断法》规定,外资并购境内企业或者以其他方式参与经营者集中,涉及国家安全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国家安全审查。从国际惯例来看,并购金融、能源资源及行业性、垄断性很强的企业,才涉及国家的经济安全问题。而果汁是一种天然的东西,不是人工独创,没有专属性,显然不在此列。根据市场相关性原则,反垄断审核应将果汁作为一个单独的行业进行考虑。2007年汇源果汁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0.3%,可口可乐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仅为9.7%,领先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原因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原因 外资并购需要产业预警 近两年,强大的外资并购在我国境内攻城掠地,一系列大动作令人目不暇接。据统计,在中国已放开的产业中,每个产业排名前5位的企业几乎都有外资参与。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就饮料行业而言,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以雷霆之势杀入中国,数年之间,中国8家最大的饮料厂有7家落马,几乎全军覆没。北冰洋、天府可乐等当时名噪一时的民族品牌如今已销声匿迹。如果仔细研究当年“水淹七军”的过程,不难发现当时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合资和收购后“雪藏”该品牌。这样的并购模式在其它行业也屡见不鲜。 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提供的一份“饮料制造业外资并购新动向”的报告中分 析指出,之所以出现外资大量收购中国龙头企业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全球产业转移,发达国家的一些行业领先公司把扩张触角伸向市场广阔的发展中国家,以“品牌+资本”的方式实现快速扩张,将加工基地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地区;二是跨国公司的利益驱使。由于对高额回报的追求,跨国公司热衷于选择市场前景广阔、利润率高的行业,选取行业中前几名的企业作为并购目标,不仅能以最快的速度占领市场,更能够以最小的代价把潜在竞争对手扼杀在襁褓中;三是中国相对宽松的招商引资政策为跨国公司创造了机会。中国打开外资进入的闸门是希望利用发达国家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借助国际并购热潮,促进外资参与国企的重组改造,盘活国企存量资本,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相关行业整合。但在操作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小的副作用,使跨国公司趁机而入,抢占优质资源;四是中资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许多国内的行业龙头为快速扩张、打败竞争对手,急需获取大量资金和技术,而不惜放弃控股权,找个“外国婆婆”。外资的这种“斩首式”并购对中国产业伤害极大。一方面会导致国内企业丧失在行业内的话语权。跨国公司会利用其资金和品牌实力挤压行业内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改变行业标准、市场标准以满足跨国公司的利益需求;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利用控股地位逐步渗透自己的品牌,将民族品牌安排在低档产品上进行“软消化”,或者弃之不用。此外,跨国公司还有可能利用其市场影响力,操控原料收购价格,挤压上下游企业,从而破坏产业链生态环境。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被否的四个暗示: 第一,产业安全将成反垄断审查的考虑内容。产业的成长至少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企业的成长,二是品牌、技术以及营销网络的积淀。龙头企业和优质品牌在产业中数量有限、作用突出,其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如果可口可乐成功收购汇源,必将影响中国果汁饮料市场的产业布局。所以,商务部此次否决收购,最高兴的应该是汇源的业内同仁。 第二,外资斩首式并购在中国将更困难。近年来,我国对外资的限制性政策越来越少,开放程度加大,但是对外资的管理日益加强,一些“超国民待遇”也越

市场细分的方法

市场细分的方法 市场细分的方法主要有单一变量法、主导因素排列法、综合因素细分法、系列因素细分法等;市场细分作为一个比较、分类、选择的过程,应该按照市场细分的程序来进行,通常有正确选择市场范围、筛选等七步……(查看:市场细分的程序) 1.单一变量法 所谓单一变量法,是指根据市场营销调研结果,把选择影响消费者或用户需求最主要的因素作为细分变量,从而达到市场细分的目的。这种细分法以公司的经营实践、行业经验和对组织客户的了解为基础,在宏观变量或微观变量间,找到一种能有效区分客户并使公司的营销组合产生有效对应的变量而进行的细分。例如:玩具市场需求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年龄,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设计适合不同需要的玩具,这早就为玩具商所重视。除此之外,性别也常作为市场细分变量而被企业所使用,妇女用品商店、女人街等的出现正反映出性别标准为大家所重视。 2.主导因素排列法 主导因素排列法即用一个因素对市场进行细分,如按性别细分化妆品市场,按年龄细分服装市场等。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但难以反映复杂多变的顾客需求。 3.综合因素细分法 综合因素细分法即用影响消费需求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因素进行综合细分,例如用生活方式、收入水平、年龄三个因素可将妇女服装市场划分为不同的细分市场,如图4—1所示。

4.系列因素细分法 当细分市场所涉及的因素是多项的,并且各因素是按一定的顺序逐步进行,可由粗到细、由浅入深,逐步进行细分,这种方法称为系列因素细分法。目标市场将会变得越来越具体,例如某地的皮鞋市场就可以用系列因素细分法做如下细分: 市场细分案例分析 [编辑] 案例一:汇源果汁的果蔬汁饮料市场开发 在碳酸饮料横行的90年代初期,汇源公司就开始专注于各种果蔬汁饮料市场的开发。虽然当时国内已经有一些小型企业开始零星生产和销售果汁饮料,但大部分由于起点低、规模小而难有起色;而汇源是国内第一家大规模进入果汁饮料行业的企业,其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是其他小作坊式的果汁饮料厂所无法比拟的。“汇源”果汁充分满足了人们当时对于营养健康的需求,凭借其100%纯果汁专业化的“大品牌”战略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新产品”开发速度,在短短几年时间就跃升为中国饮料工业十强企业,其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利润率等均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从而成为果汁饮料市场当之无愧的引领者。其产品线也先后从鲜桃汁、鲜橙汁、猕猴桃汁、苹果汁扩展到野酸枣汁、野山楂汁、果肉型鲜桃汁、葡萄汁、木瓜汁、蓝莓汁、酸梅汤等,并推出了多种形式的包装。应该说这种对果汁饮料行业进行广度市场细分的做法是汇源公司能得以在果汁饮料市场竞争初期取得领导地位的关键成功要素。 但当1999年统一集团涉足橙汁产品后一切就发生了变化,在2001年统一仅“鲜橙多”一项产品销售收入就近10亿,在第四季度,其销量已超过“汇源”。巨大的潜力和统一“鲜橙多”的成功先例吸引了众多国际和国内饮料企业的加入,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康师傅、娃哈哈、农户山泉、健力宝等纷纷杀入果汁饮料市场,一时间群雄并起、硝烟弥漫。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2002年第一季度的最新统计显示,“汇源”的销量同样排在鲜橙多之后,除了西北区外,华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