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
- 格式:ppt
- 大小:7.63 MB
- 文档页数:60
油水相渗曲线异常影响因素的研究2009-7-29 16:48:05 bl在非稳态法油水相对渗透率试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油水相渗透曲线异常的现象,这些异常曲线形态各异,与岩心空气渗透率大小和岩心的非均质性过程无明显的关系,从表面上看似乎毫无规律。
在试验中这些异常曲线一般只占一批测试样品中相当少的一部分,但有时也会遇到整批样品(同一口井同一层位的取样)的油水相渗曲线表现出比较一致的异常特征。
这些异常现象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试验工作者,也给油田开发工作人员正确使用油水相渗资料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导致油水相渗曲线异常的原因极其复杂,在整个相对渗透率试验过程中,从最初的岩样钻切前期处理到最后的试验数据计算处理要经过十几道工序,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或某几个环节处理不当都可能引起相渗曲线异常,同时岩心及试验流体自身的某些固有特性也可能导致相渗曲线异常,对于后一类因素引起的异常曲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矿场开发的实际情况,我们称之为“ 合理异常曲线”。
但无论相渗曲线异常是否“合理”,在试验 讨卸家 ×考跎僖斐G 叩牟 R 鞯秸庖坏悖 紫缺匦肱 逡斐G 叩闹苯佑跋煲蛩兀 缓蟛拍苡姓攵孕缘厝ソ饩鑫侍狻1疚墓槟沙隽思钢殖< 囊斐O嗌 撸 ⒗ 檬 的D獾姆椒ㄑ芯苛说贾录钢忠斐G 叩目赡艿挠跋煲蛩亍N 饩鱿嗌 匝橹械囊斐O窒笞鞒鲆恢钟幸娴某⑹浴? 典型的异常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形态我们知道,油水相对渗透率是岩石的空气渗透率、孔隙结构、孔隙度、润湿性、油水粘度比及上覆压力等变量的函数,不同井不同层位,或同一口井同一层位的岩样,其油水相对渗透率均会有所不同,甚至用同一块岩样进行两次“同样”的试验,也很难得到两条完全相同的油水相渗曲线,因为我们根本无法找到两块影响相对渗透率函数诸多变量完全相同的岩样。
但无论这些曲线如何千差万别,在正常情况下都具有图1的基本形态,与这种形态有明显差异的,我们就称之为异常现象。
目前,我们所遇到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异常油水相渗曲线有五类:1、“S”型曲线水相渗透率和油相渗透率均呈现“S”形,这类曲线经常会表现为相关岩样曲线的一致性异常。
动态相渗曲线及驱油效率计算李杨志【摘要】The oil-water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the field. It can be employed to analyze water-producing law of oil wells, as well as calculate oil production and mobility. It can also be utilized to determine oil/water saturation distribution and locate oil and water interface, etc. However,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 is mainly obtained by laboratory tests, the precision of that is limited to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and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Based on the fractal theory, this paper takes a certain offshore oilfield as example and calculates oil-water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 according to production data. A combination of test data proved the reliability of fractal theory.%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在油气田开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利用其分析油井产水规律,计算油井产量、流度比和确定储层中油水的饱和度分布、油水接触面位置等。
目前相对渗透率曲线主要由实验室测定,然而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实验条件等的限制制约着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精度。
在高于饱和压力采油的情形下,一样能够把油井产纯油时的有效渗透率近似是地看成绝对渗透率,以后计算相对渗透率时都有以它为准,因此,第一要估算本井的绝对渗透率的近似值。
当本井开始产水以前,依照指示曲线,和采油指数与油层流动系数的体会关系,假定井底为完善的,能够大致地估算本井的油层流动系数如下:流动系数(KH/U)=产油指数(J)/5;井的产能为KH有效渗透率(K)=KH/H那么任一时刻的油、水相对渗透率能够通过产油和产水指数计算如下:油的相对渗透率--------K0/K=那时的产油指数/见水前的产油指数;水的相对渗透率-------KW/K=那时的产水指数/见水前的产油指数×水的粘度/油的粘度多层迭加的似相对渗透率曲线中水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向上弓的,而单层与之相反。
注水条件下油水同层生产井的产状分析:以面积注水实验井组为例说明在人式注水采油时,如安在开采初期利用生产资料确信本井的油层相对渗透率曲线,并进一步用它来预测以后的油井产状。
采出程度=-(S W-S WO)/(1-S WO);含油饱和度S O=1-S W。
不同时刻井底完善系数和完善程度的估算:井底完善系数是指生产压差和压力恢复曲线代表斜率的比值。
ΔP/I=(油层静压井底流压)/(压力恢复曲线的斜率)理论和实践证明:在一样正规井网情形下,完善井的完善系数约为7左右。
完善程度是另一种用来表现井底完善程度的概念。
它代表的是理想井完善系数和实际完善系数的比值。
若是井底是完善的,那么完善程度等于1。
大于1是超完善;小于1那么是不完善。
各时期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的估算:以无水采油期的油相渗透率为基准渗透率(以压力恢复曲线为资料)等到油井开始产水后,依照油、水产量别离计算油、水两相的流动系数、流度、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
模拟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绘制1、 油、水相渗透率随油、水饱和度转变的数据表第一算出每次测压力恢复曲线时本井供油面积内的油、水饱和度(S0和Sw )的近似值。
前言陕甘宁盆地是三叠系正式形成的一个内陆盆地。
三叠系末印支运动使盆地整体抬升,延长组遭到风化剥蚀,形成一个宽广的东倾的河谷系统,它以东西向的甘陕古河为主干,很多南北向的支流汇入其中。
侏罗系地层首先沉积于这些河谷中,早期富县组沉积期间,盆地继续保持一段时间的上升,而后渐趋稳定。
马岭油田位于陕甘宁盆地东南部,天环向斜东翼.构造“基底”是三叠系延长组顶部风化壳。
目前基本探明含油构造面积约200000000㎡,闭合面积18800000㎡,闭合高度20—30m ,主要油层系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埋藏深度在2000—3200m,基本探明原油地质储量7721.1419 104t,预计油田面积和储量将进一步扩大。
我们主要研究了油田的概况及地质特征,应用各层的有效厚度,孔隙度及含油饱和度等参数求得储量丰度进而确定各个小层的地质储量。
用容积法计算的储量与各小层计算的储量相差不大。
根据表中所给数据求得主力油层各单井的无阻流量,进而确定该层原油产量,对该油藏的产能进行测试,描述了渗透率、产能系数、含水率上升与含水率等的关系,确定了油藏产能的大小。
并对有藏采收率和可采储量进行了确定。
学习使用新型的Swift试井分析软件进行7850水井及1-4a油井的试井资料试井分析,输出该井各自资料的有因次、无因次双对数曲线和半对数试井曲线。
1 油藏概况1.1 地理环境该油藏层状低渗透砂岩油藏,位于陕甘宁盆地南部,天环向斜东翼斜坡中部,油田探明面积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宁夏境内,地面海拔1120—1820m,含沙量大,油田所属地区属内陆性干旱气候,夏季最高温度36℃,冬季最低气温-28℃,平均气温7.8℃,冬夏多风沙,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小,蒸发量大。
油田至城区的公路便利,城区已通火车,交通相对便利,油田的开发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当地的生活条件,对发展该地区的作用十分明显。
1.2 区域地质构造1.2.1 地层层序:该油田自下而上钻遇的地层有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侏罗系富县组,延安组,直罗组和安定组,白垩系志丹组,新生界第三系和第四系,主要油层系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埋藏深度在2000—32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