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归一化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98.00 KB
- 文档页数:2
水驱油田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研究高文君;姚江荣;公学成;熊庆勇【摘要】采用水驱油实验计算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的方法比较复杂,得到油水相对渗透率与出口端含水饱和度离散数据点较少,且主要集中在高含水饱和度末端.利用Willhite模型拟合求取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与出口端含水饱和度曲线,偏差较大.对其进行改进后,经实际油田相渗数据应用,模型拟合精度高、偏差小,标准化后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基本位于多条岩心实验数据中部,且形态与岩心数据趋势一致,值得参考推广.【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4(035)005【总页数】6页(P552-557)【关键词】水驱油田;相对渗透率;Willhite模型;非稳态法;改进;拟合【作者】高文君;姚江荣;公学成;熊庆勇【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哈密839009;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鄯善采油厂,新疆鄯善838202;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鄯善采油厂,新疆鄯善838202;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鄯善采油厂,新疆鄯善8382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5;TE311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是研究油水两相渗流的基础,是油田开发参数设计、动态分析、水淹层级别划分、储集层剩余油评价以及油藏数值模拟最重要的数据。
目前测定油水相对渗透率的实验方法常采用非稳态法,其优点是能较好地模拟油藏开发动态,且测定简单、需时较短,但计算油水相对渗透率过程比较复杂[1]。
按照数据处理特点,可将油水相对渗透率计算方法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求解过程繁琐,需对实验记录的累计注水、累计产油、驱替压差等数据,通过复杂的差分或图解法计算得到油水相对渗透率与出口端含水饱和度离散数据点;而间接法是通过引入岩石平均含水饱和度和两相总阻力与单相阻力的比值,分别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关系式进行实验记录数据拟合,得到油水相对渗透率与出口端含水饱和度离散数据点(曲线拟合法)[2-4],或者直接依据储集层、流体物性,利用确定的油水相对渗透率与出口端含水饱和度相关经验公式计算出不同含水饱和度下油水相对渗透率(相关经验法)[5-10]。
油水相渗曲线归一化新方法研究李宁;孙雷;潘毅;冯乔;寇浩【摘要】In order to obtain the typical oil-water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s,the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s of cores with similar permeability are generally normalized.Aiming at the defects of the existing normalization method,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method for normalizingoil-water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s.First,the water saturation and relative per-meability are standardized.Secondly,the relative permeability and water saturation are fitted by shape-preserving interpo-lation.Finally,onthe basis of the interpolation fitting,the normalized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s are obtained by BP neu-ral network calculation.The result of this method was closer to the average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 and more representa-tive of the water flooding seepa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hole reservoir or block.Meanwhile,it can provide reliable data for the further reservoir numerical simulation,dynamic analysis and parameter calculation.%由于油藏非均质性的影响,单个岩心的油水相渗曲线并不能代表整个油藏或区块的水驱渗流特征。
一种基于水淹影响的相渗曲线重构方法李金宜;段宇;周凤军;朱文森;信召玲【摘要】针对储层水淹对地层流体渗流规律影响刻画较难的问题,基于渤海典型疏松砂岩稀油油藏LD油田和稠油油藏Q油田密闭取芯井岩芯样品,开展水淹程度对油水相渗曲线影响实验研究.基于水淹对相渗影响认识,提取不同水淹程度下相渗曲线特征参数并重新组合,建立两种类型油藏考虑水淹影响的“全寿命”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实验结果表明,与采用未水淹、弱水淹层段岩石样品完成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相比,中水淹、强水淹层段相渗曲线束缚水饱和度更高,残余油饱和度更低,等渗点更偏右,驱油效率更高.与不考虑水淹情况相比,考虑水淹影响的重构相对渗透率曲线,其残余油饱和度和束缚水饱和度更低,含水饱和度相同时,两相相对渗透率均呈现整体降低趋势,最终驱油效率增大.与不考虑水淹影响的方案相比,考虑水淹影响的重构相渗在Q油田矿场数值模拟中应用,在含水98%时的采出程度提高近1%.【期刊名称】《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41)003【总页数】9页(P151-159)【关键词】疏松砂岩;密闭取芯井;水淹;新鲜样品;相对渗透率;高含水【作者】李金宜;段宇;周凤军;朱文森;信召玲【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塘沽3004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塘沽3004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塘沽3004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塘沽3004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塘沽3004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1引言油水相对渗透率实验是研究储层流体渗流规律的重要基础实验之一。
结合相对渗透率数据,郎东升等开展了油水层识别[1],高楚桥、蒋炳金、刘丽萍等分析了储层的产液产水规律[2-4],龙明、陈伟、苗雅楠、刘彦成、周明顺等预测了油井产能[5-9],贾英兰等计算注采比[10],杜利等计算了单井水驱波及状况[11],王者琴、王怒涛等计算了单井控制储量等[12-13]。
分流动单元相渗曲线归一化方法及应用
分流动单元相渗曲线归一化方法及应用
潘婷婷张枫曹肖萌蔡银涛郭立波王玉珍
【摘要】摘要目前常用的相渗处理方法是对有代表性的相渗曲线归一化,但对整个油藏区块归一化难以反映储层非均质性,分区归一化的分区指标又不十分明确。
流动单元能较好地反映储层的非均质性及流体的渗流特征,将流动单元作为不同分区,引入流动层指数作为分流动单元的依据,按流动单元对相渗曲线归一化。
以某油田为例,将储层分为四个流动单元,其归一化的相渗曲线差别明显,表明不同流动单元的储层渗流差异较大,反映出的油田开发动态也大不相同。
该方法为油田开采准确利用相渗曲线提供依据。
【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
【年(卷),期】2013(013)031
【总页数】5
【关键词】关键词流动单元相渗曲线归一化
油水相对渗透率资料是研究油水两相渗流的基础[1]。
油藏开采初期,对部分取心井岩样测定相对渗透率,每个岩样测得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大都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其中任何一块岩样都不能代表整个油藏的渗流特征[2]。
对有代表性的相渗曲线归一化是常用的相渗处理方法,油田应用广泛。
但对于非均质性严重的油藏,物性差异大的区域,流体在油藏中的流动同样有较大差异,整个油藏采用一条平均的相对渗透率曲线,会使油藏润湿性判断以及油水井生产动态预测产生较大误差。
目前对油藏分区相渗归一化研究较少,且分区的指标不明确。
流动单元能较好的反映不同储层的差异,而相渗曲线是流体在储层中流动的基本规律,因此本文提出了按储层流动单元作为不同分区进行相渗曲线归一。
低渗透油藏相渗曲线特征规律研究作者:孙永杰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中旬刊》2018年第08期摘要:低渗特低渗油田的开发在我国石油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研究了太53区块储层的润湿性,对相对渗透率曲线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分析相渗曲线特征;认为低渗透储层受储层、流体特征的影响,两相共渗区较窄;随含水饱和度的上升,油相相对渗透率急剧下降,水相相对渗透率上升较快;同时水驱油效率较高。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相对渗透率曲线;归一化;渗流规律相对渗透率曲线是油藏工程研究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资料,它反映了油层内天然或人工水驱采油时,油水通过岩石孔隙的流动能力及其渗流阻力的变化规律,是反映一个油藏内部流体渗流特性的基本参数,储层岩石润湿性与相渗曲线的特征值具有一定相关性,油藏相对渗透率曲线等渗点处的含水饱和度大于50%,表现出亲水储层的特征,反之则表现出亲油的特征。
低渗透储层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特征及影响因素,与常规渗透率油藏的相渗曲线存在一定差异,是认识、分析低渗透储層油、水两相渗流机理的重要方法,可以为有效地开发油田提供理论基础。
本文通过室内试验测定了低渗透油藏岩心相对渗透率,分析了其相渗特征。
1 实验基本情况实验岩心取自太29、太43、太47三口井,共3个样本。
实验温度为70℃,采用非稳态法,按SY5345-1999《油水相对渗透率测定方法》测试标准进行。
实验岩芯样品长度为5.82~5.98cm,直径约2.5cm,孔隙度8.04%~12.6%,空气渗透率1.6~13.6×10-3μm2,物性差别不大。
分析3个样品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岩心渗透率增大,驱油效率、共渗区呈上升趋势,而束缚水、残余油饱和度呈下降趋势,说明试验结果的一致性较好。
2 相渗曲线归一化处理对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的计算,国内水驱砂岩油田广泛采用相关经验公式。
根据测试的油水两相的相对渗透率曲线数据,由线性回归法,得到油田的相渗曲线和含水与饱和度关系曲线。
油水相对渗透率数据归一化方法研究摘要: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相对渗透率曲线为例,从岩心相渗透数据出发,并在此基础上对对此进行归一化为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从而归纳出两类典型的归一化相对渗透率曲线。
关键词:相对渗透率曲线归一化饱和度描述水驱油特征的基本曲线称作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
在水驱油田中,油水相对渗透率所起到而对作用是作为油藏数值模拟工作和油藏工程计算的基本资料。
人们对油藏水驱油特征的认识以及各种计算的准确性受到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准确性的影响,从而计算取油藏有代表性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是非常重要的。
1 相对渗透率曲线归一化研究在一个油、水共存彼此均匀介质的具体油藏中,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可以表现油、水的渗透特征。
作为水驱油理论,应用油藏工程和油藏数值模拟必要的基础数据,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是非常重要的。
归一化处理所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可以得到能够代表油藏或油层的相对渗透曲线,对所得到的曲线进行分析求证,可以帮助理论分析、开发指标准确性预测。
多相流体的岩石,在同一时间,当流体多相流动的渗透性和延迟绝对渗透率比值是水和油的相对渗透率的饱和,虽然等于1,但是油水相对渗透率之和却不等于1,不仅如此,多相流体在岩石在同一时间,每个阶段流体相对渗透率之和同样小于1。
相对渗透率曲线能够表现相对渗透率和湿相流体饱和度关系,虽然两相流体不同,但是其相的相对渗透率曲线都有着相似的特征。
(1)开始流动的最低流动饱和度值存在于任何湿相和非湿相中,如果流体不能动则表示流体饱和度值小于该最低饱和度值,非湿相的最低流动饱和度值一般比湿相最低饱和度值要小。
(2)湿相饱和度和其相对渗透率必须同时达到100%,即只有在湿相饱和度达到100%时,其相对渗透率才能够达到100%,但是非湿相相对渗透率在非湿相饱和度未达到100%时依然能够达到100%。
(3)当两相同时流动时,两相相对渗透率的和小于1,此时等渗透点处达到最小值。
2024年1月第39卷第1期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Xi’anShiyou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Jan.2024Vol.39No.1收稿日期:2023 11 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超声波作用促进低渗透油藏CO2驱动态混相机理研究”(51974329);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致密气富集规律与勘探开发关键技术”(2016ZX05047-005-001)联合资助第一作者:王嘉新(1994 ),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气田开发。
E mail:wjx_cupphd@163.com通讯作者:田冷(1977 ),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油气渗流理论。
E mail:tianleng2009@126.comDOI:10.3969/j.issn.1673 064X.2024.01.005中图分类号:TE348文章编号:1673 064X(2024)01 0040 08文献标识码:A考虑应力敏感的致密储层油水两相相对流动能力分形数值模拟方法王嘉新1,2,田冷1,2,蒋丽丽1,2,魏金阳3,刘宗科1,2,王泽川1,2(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北京102249;3.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摘要:在应用分形理论和毛管束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应力敏感性的致密储层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模型。
通过定义归一化油水相对渗透率,研究了有效应力、弹性模量和孔隙度对致密储层油水两相相渗曲线的影响。
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的吻合程度高,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有效应力与束缚水饱和度、剩余油饱和度呈负相关。
随着有效应力的增大,油水两相的相对渗透率向中间收缩,共渗区域减小;随着弹性模量的降低,孔隙介质的变形量、束缚水和残余油饱和度均增大;孔隙度对油水两相的相对渗透率影响较小。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预测模型建立及应用王守磊;李治平;耿站立;张纪远;徐世乾【摘要】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是油藏数值模拟中提高历史拟合精度和准确预测开发指标的关键参数.数值模拟中不同储层物性采用不同的相对渗透率曲线是十分必要的.以目标油田具有代表性的52条非稳态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为样本,利用交替条件期望方法,建立了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束缚水下油相渗透率和残余油下水相渗透率等端点值模型,结合油藏归一化平均相对渗透率曲线,形成了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预测模型.基于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得到目标油田不同储层物性对应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并应用于历史拟合过程中.历史拟合结果表明,历史拟合精度尤其是含水率急剧变化段的拟合精度有明显提高.该预测模型可广泛应用于相渗资料丰富的老油田的历史拟合和指标预测过程中,同时也为相对渗透率曲线网格化奠定了基础.%Oil water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 is the key parameter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history match and to forecast the development law in reservoir simulation.Taking 52 unsteady state oil water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s as the sample,the end point models for irreducible water saturation,residual oil saturation,oil permeability at irreducible water saturation and water permeability at residual oil saturation are established respectively by alter -nating conditional expectation bining with the reservoir normalized average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 the prediction model of oil water relative permeability is developed.Based on the porosity and air permeability of different regions in the target oil filed,the oil water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s of different regions can be obtained by the prediction model.The field result shows that the fittingaccuracy of history match,especially the fitting accu-racy of the sharply changing section of the water cut, is obviously improved.The prediction model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match and development index prediction of the old oilfield with rich oil-water relative permeability data,and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gridding of oil water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s.【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8(018)012【总页数】8页(P52-59)【关键词】相对渗透率曲线;交替条件期望;预测模型;数值模拟【作者】王守磊;李治平;耿站立;张纪远;徐世乾【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8;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8;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青岛2665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1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是油藏数值模拟中的重要参数。
第29卷第2期油气地质与采收率Vol.29,No.22022年3月Petroleum Geology and Recovery EfficiencyMar.2022—————————————收稿日期:2021-01-21。
作者简介:赵国忠(1964—),男,黑龙江海伦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硕士,从事油气渗流及油藏模拟方面的研究。
E-mail :zhaoguozh@petro 。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大庆油气持续有效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6-E02)。
文章编号:1009-9603(2022)02-0069-08DOI :10.13673/37-1359/te.2022.02.008两相低速非达西渗流模型及相对渗透率曲线求取方法赵国忠1,2,董大鹏1,2,肖鲁川1,2(1.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2.黑龙江省油层物理与渗流力学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163712)摘要:流体在特低渗透-致密油藏中的渗流规律不符合达西定律,传统计算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的JBN 方法并不适用。
为了解决此类低速非达西渗流实验数据的处理问题,得到更为准确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在考虑两相渗流拟启动压力梯度的基础上,统计得到经验关系式,可计算不同空气渗透率岩样任意含水率下的拟启动压力梯度。
依据低渗透岩样两相稳定流实验结果,提出两相流过程中不同相的拟启动压力梯度相等的假设,建立两相低速非达西渗流模型,基于该模型得出求取两相非达西渗流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方法。
应用大庆油田岩样实验数据,对比JBN 方法和所提出的新方法,结果表明考虑两相渗流拟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后,油相和水相相对渗透率都有明显变化。
关键词:稳定流;非稳定流;致密油藏;非达西渗流;相对渗透率中图分类号:TE312文献标识码:ACalculation of two-phase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sbased on a low-velocity non-Darcy flow modelZHAO Guozhong 1,2,DONG Dapeng 1,2,XIAO Luchuan 1,2(1.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Daqing Oilfield Co.,Ltd.,PetroChina ,Daqing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163712,China ;2.Heilongjiang Key Laboratory of Reservoir Physics and FluidMechanics in Porous Medium ,Daqing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163712,China )Abstract :The fluid flow in ultra-low permeability-tight oil reservoirs does not conform to Darcy ’s law ,which cannot be de⁃termined by the conventional Johnson ,Bossler ,and Naumann (JBN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wo-phase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s.Considering the pseudo threshold pressure gradient of two-phase flow ,the empirical relation was obtained through statistics for processing the experimental data of low-velocity non-Darcy flow and acquiring more accurate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s.This empirical relation was employed to calculate the pseudo threshold pressure gradient at any water cut ofrock samples with different air permeability.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wo-phase steady flow in low-permea⁃bility rock samples ,a hypothesis was proposed ,in which the pseudo threshold pressure gradients of different phases in the two-phase flow were equal ,and a two-phase low-velocity non-Darcy flow model was constructed.Based on this model ,a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obtain the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s of two-phase non-Darcy flow.The proposed method were compared with the JBN method by using the experimental data of the rock samples from Daqing Oilfield.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relative permeability of the oil phase and the water phase changes significantly after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from the pseudo threshold pressure gradient of the two-phase flow.Key words :steady flow ;unsteady flow ;tight oil reservoirs ;non-Darcy flow ;relative permeability·70·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22年3月在将达西定律应用于石油领域的过程中,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的获取是个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