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同步器设计
- 格式:rtf
- 大小:806.80 KB
- 文档页数:8
摘要变速器用来改变发动机传到驱动轮上的转矩和转速,目的是在原地起步,爬坡,转弯,加快等各样行驶工况下,使汽车获取不同的牵引力和速度,同时使发动机在最有益工况范围内工作。
变速器设有空挡和倒挡。
需要时变速器还有动力输出功能。
因为变速箱在低档工作时作用有较大的力,所以一般变速箱的低档都部署凑近轴的后支承处,而后依照从低档到高档次序部署各档位齿轮。
这样做既能使轴有足够大的刚性,又能保证装置简单。
变速箱整体结构刚性与轴和壳体的结构相关系。
一般经过控制轴的长度即控制档数,来保证变速箱有足够的刚性。
本文设计研究了三轴式五挡手动变速器,对变速器的工作原理做了论述,变速器的各挡齿轮和轴做了详尽的设计计算,并进行了强度校核,对一些标准件进行了选型。
变速器的传动方案设计。
简单叙述了变速器中各零件资料的选择。
要点字:挡数;传动比;齿数;轴AbstractTransmission to change the engine reached on the driving wheel torque and speed, is aimed at marking start, climbing, turning, accelerate various driving conditions, the car was different traction and speed Meanwhile engine in the most favorable working conditions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work. And the trans mission in neutral gear with reverse gear. Transmission also need power output function.Gearbox because of the low-grade work at a larger role, In general, the low-grade gearbox layout are close to the axis after support, Following from low-grade to high-grade order of the layout of stalls gear. This will not only allow axis are large enough for a rigid, but also ensures easy assembly. Gear box overall structure and rigid axle and the shell structure of relations. Generally through the control shaft length control over several stalls to ensure that adequate gear box rigid.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sign of three-axis five block manual trans mission, the transmission principle of work elaborated, Transmission of the gear shaft and do a detailed design, and the intensity of a school. For some standard parts for the selection. Transmission Trans mission program design.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trans mission of all components of the material choice.Keywords : block; Transmission ratio; Teeth; Axis目录第 1 章绪论⋯⋯⋯⋯⋯⋯⋯⋯⋯⋯⋯⋯⋯⋯⋯⋯⋯⋯⋯⋯⋯..1 第 2 章整体方案设计⋯⋯⋯⋯⋯⋯⋯⋯⋯⋯⋯⋯⋯⋯⋯⋯⋯⋯..3 2.1 汽车参数的选择⋯⋯⋯⋯⋯⋯⋯⋯⋯⋯⋯⋯⋯⋯⋯⋯⋯⋯ (4)变速器设计应知足的基本要求⋯⋯⋯⋯⋯⋯⋯⋯⋯⋯⋯⋯⋯..4 第 3 章变速器传动机构部署方案⋯⋯⋯⋯⋯⋯⋯⋯⋯⋯⋯⋯...⋯.53.1 传动机构部署方案剖析⋯⋯⋯⋯⋯⋯⋯⋯⋯⋯⋯⋯⋯⋯⋯.⋯5固定轴式变速器⋯⋯⋯⋯⋯⋯⋯⋯⋯⋯⋯⋯⋯⋯⋯⋯.⋯ (5)倒挡部署方案⋯⋯⋯⋯⋯⋯⋯⋯⋯⋯⋯⋯⋯⋯⋯⋯⋯⋯ (7)其余问题⋯⋯⋯⋯⋯⋯⋯⋯⋯⋯⋯⋯⋯⋯⋯⋯⋯⋯⋯.⋯.8 第 4 章零零件结构方案剖析⋯⋯⋯⋯⋯⋯⋯⋯⋯⋯⋯⋯⋯⋯..⋯..9齿轮形式⋯⋯⋯⋯⋯⋯⋯⋯⋯⋯⋯⋯⋯⋯⋯⋯⋯⋯⋯⋯⋯.9 换挡机构形式⋯⋯⋯⋯⋯⋯⋯⋯⋯⋯⋯⋯⋯⋯⋯⋯⋯⋯⋯..9 变速器轴承⋯⋯⋯⋯⋯⋯⋯⋯⋯⋯⋯⋯⋯⋯⋯⋯⋯⋯⋯⋯11 第 5 章变速器设计和计算⋯⋯⋯⋯⋯⋯⋯⋯⋯⋯⋯⋯⋯⋯⋯⋯.13 5.1 挡数⋯⋯⋯⋯⋯⋯⋯⋯⋯⋯⋯⋯⋯⋯⋯⋯⋯⋯⋯⋯⋯ (13)5.2 传动比范围⋯⋯⋯⋯⋯⋯⋯⋯⋯⋯⋯⋯⋯⋯⋯⋯⋯⋯⋯⋯ 135.3 中心距 A⋯⋯⋯⋯⋯⋯⋯⋯⋯⋯⋯⋯⋯⋯⋯⋯⋯⋯⋯⋯⋯14外形尺寸⋯⋯⋯⋯⋯⋯⋯⋯⋯⋯⋯⋯⋯⋯⋯⋯⋯⋯⋯⋯ (14)轴的直径⋯⋯⋯⋯⋯⋯⋯⋯⋯⋯⋯⋯⋯⋯⋯⋯⋯⋯⋯⋯ (14)齿轮参数⋯⋯⋯⋯⋯⋯⋯⋯⋯⋯⋯⋯⋯⋯⋯⋯⋯⋯⋯⋯ (15)模数的选用⋯⋯⋯⋯⋯⋯⋯⋯⋯⋯⋯⋯⋯⋯⋯⋯⋯⋯.⋯15压力角⋯⋯⋯⋯⋯⋯⋯⋯⋯⋯⋯⋯⋯⋯⋯⋯⋯⋯⋯⋯错误!不决义书签。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机电系(部)年级专业机电工程姓名设计(论文)题目:机械式四档变速器设计开始时间:07年3月12日设计结束时间:07年6月10日设计指导人:教研室主任:系主任:阳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书题目:机械式四档变速器系(部)年级专业姓名评阅意见:成绩:指导教师:职务:年月日阳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定书年级专业班级:姓名:答辩过程成绩评定专业答辩组组长:年月日阳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目录摘要 (3)Abstract (3)变速器的简介 (4)1.变速器传动机构的方案分析 (6)2.变速器零、部件结构方案分析 (7)3.变速器操纵机构 (8)1.变速器的参数选择 (8)1.1 一档齿轮齿数的确定 (8)1.2 中心距A的选择 (9)1.3 确定齿轮参数 (10)1.3.1 齿宽选择 (10)1.3.2 压力角 (11)1.3.3 齿轮螺旋角 (11)1.3.4 校验齿轮的接触强度 (11)1.4 变速器轴向尺寸 (13)1.5 轴的直径 (13)1.6 各档齿轮齿数的分配 (14)1.6.1 确定常啮合传动齿轮副的齿数 (14)1.6.2 确定其他各档的齿数 (15)2.变速器传动 (16)2.1 传动简图 (16)2.2 同步器(简介) (16)2.2.1 惯性式同步机 (18)2.2.2 同步器工作原理 (18)2.2.3 齿轮材料 (19)2.2.4 齿轮材料、热处理 (20)2.2.5 齿轮精度等级 (20)3.故障诊断与检修 (21)3.1常见故障与检修 (21)3.1.1 变速器的异常声响 (21)3.1.2 变速器跳档 (22)3.1.3 挂档困难 (22)3.1.4 变速器乱档 (23)3.1.5 变速器发热 (23)3.1.6 变速器漏油 (24)3.2 变速器零件的检修 (24)3.2.1 齿轮与花键的检修 (24)3.2.2 轴的检修 (24)3.2.3 锁环式变速器的检修 (24)4.变速器的润滑 (25)4.1 润滑的基本知识 (25)4.2 变速器润滑油 (25)4.3 变速器润滑系统 (25)4.4 变速器零件的清洗 (26)5.变速器的装配 (26)5.1 变速器装配注意事项 (26)5.2 变速器总成的装配 (27)5.3 中间轴后轴承间隙调整方法 (28)英文说明 (29)参考文献 (30)致谢 (31)摘要变速器是汽车传动系中最主要的部件之一。
第二节手动变速器的变速传动机构结合挂图、教具演示变速传动机构主要由一系列相互啮合的齿轮副及其支承轴以及壳体组成,其主要作用是改变发动机曲轴输出的转速、转矩和转动方向。
下面分别介绍三轴式和二轴式变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一、三轴式变速器三轴式变速器广泛用于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的汽车上,其特点是传动比的范围大;具有直接档,使传动效率提高。
其变速传动机构包括壳体、第一轴(输入轴)、第二轴(输出轴)、中间轴、倒档轴、各档齿轮和轴承等。
1、基本结构图4-4所示为解放CAl092型汽车六档变速器的结构图,它有三根轴:第一轴1、中间轴20和第二轴26,其传动机构示意图如图4-5所示。
①第一轴1为输入轴,前端用向心球轴承支承在曲轴后端的中心孔内,后端则利用圆柱滚子轴承在变速器壳体上,并进行轴向定位。
第一轴前面花键部分安装离合器的从动盘,以接受发动机的动力。
后端的齿轮2与轴制成一体,与中间轴上的齿轮38构成一对常啮合齿轮,将动力传递给中间轴,作为变速器各档(除直接档)的第一级齿轮传动。
②中间轴30的两端均由圆柱滚子轴承支承在壳体上、轴上的所有齿轮都与之固定。
除齿轮38外,中间轴上的其他齿轮都为主动齿轮,与第二轴上相应的齿轮啮合,构成变速器各档的二级齿轮传动。
③第二轴26为变速器的输出轴,其后端通过凸缘43与万向传动装置相连,将动力输出,其前端轴颈用滚针轴承支承在第一轴后端的轴承孑L内,后端轴颈则由圆柱滚子轴承支承在壳体后壁的轴承孑L内。
后端轴承外圈也装有弹性挡圈,对第二轴进行轴向定位。
第二轴上的各档齿轮都通过衬套或滚针轴承空套在轴上,与中间轴上的各档齿轮均为常啮合。
为了使这些空套的齿轮与第二轴联接起来传递动力,在各齿轮的一侧均制有接合齿圈,并在第二轴相应的位置装有花键毂和接合套(或同步器)等到换档机构,为了防止各档齿轮的轴向移动,在第二轴与齿轮端面之间装有卡环对齿轮进行轴向定位。
另外,第二轴后轴承盖内还装有车速里程表驱动蜗杆42及蜗轮。
大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两轴五档机械式变速器传动机构设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名:**指导教师(职称):刘宇光2013年2 月24 日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要求开题报告既是规范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又是完成高质量毕业论文(设计)的有效保证。
为了使这项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特制定本要求。
一、选题依据1.论文(设计)题目及研究领域;2.论文(设计)工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3.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
二、论文(设计)研究的内容1.重点解决的问题;2.拟开展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论文写作大纲或设计思路);3.本论文(设计)预期取得的成果。
三、论文(设计)工作安排1.拟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或设计参数);2.论文(设计)进度计划。
四、文献查阅及文献综述学生应根据所在学院及指导教师的要求阅读一定量的文献资料,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综合,形成文献综述。
必要时应在调研、实验或实习的基础上递交相关的报告。
综述或报告作为开题报告的一部分附在后面,要求思路清晰,文理通顺,较全面地反映出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或前期工作基础。
五、其他要求1.开题报告应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开始后的前四周内完成;2.开题报告必须经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查通过;3.开题报告不合格或没有做开题报告的学生,须重做或补做合格后,方能继续论文(设计)工作,否则不允许参加答辩;4.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允许更换论文题目或指导教师;5.开题报告的内容,要求打印并装订成册(部分专业可根据需要手写在统一纸张上,但封面需按统一格式打印)。
附:文献综述或报告在全球汽车变速器市场上,目前采用液力自动变速器的乘用车已经占据了相当高的比例,几乎所有的乘用车都提供自动变速器和手动变速器的选装配置,而且在大部分高档豪华车型上只提供自动变速器。
在汽车发达国家自动变速器乘用车已经占了主流地位。
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自动档车的市场占有率有很大差别。
同步器的工作原理同步器是一种用于同步传动的装置,它可以将两个或多个旋转部件的运动同步起来,使它们保持一定的相位关系。
同步器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如汽车变速器、工程机械、风力发电机等,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摩擦同步和齿轮同步两种方式。
摩擦同步是同步器最常见的工作原理之一。
在摩擦同步器中,通过摩擦力的作用,使两个传动部件的转速同步,从而实现同步传动。
摩擦同步器通常由同步套、同步锥、同步环等部件组成。
当需要进行换挡时,同步器通过同步套和同步锥的摩擦作用,使得两个传动部件的转速逐渐同步,然后再进行换挡操作,从而避免了传动过程中的冲击和磨损,保证了传动的平稳性和可靠性。
另一种常见的同步器工作原理是齿轮同步。
在齿轮同步器中,通过齿轮的啮合来实现传动部件的同步。
齿轮同步器通常由同步齿轮、同步器套、同步器锁等部件组成。
当需要进行换挡时,同步器通过同步齿轮的啮合作用,使得两个传动部件的转速同步,然后再进行换挡操作,从而实现传动的平稳换挡。
无论是摩擦同步还是齿轮同步,同步器的工作原理都是通过同步装置的作用,实现传动部件的同步运动,从而保证传动的平稳性和可靠性。
同步器的工作原理在实际应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机械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需要指出的是,同步器的工作原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工作环境、使用条件、材料选用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同步器进行合理设计和选择,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同步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摩擦同步或齿轮同步的方式,实现传动部件的同步运动,从而保证传动的平稳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同步器进行合理设计和选择,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可靠性。
同步器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动装置,在各种机械设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工作原理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a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汽车5挡手动变速器设计学生:专业:车辆工程学号:指导老师:2014年6月汽车5挡手动变速器设计摘要:变速器是连接发动机与传动系统的至关重要的部分,对它的合理设计能够保证汽车在各种不的工况下满足需求,而且他的合理与否决定了发动机的动力能否高效发挥。
本次针对前置后驱形式设计一台五档手动变速器,并且采用三轴式。
这次设计主要考虑的是动力输出平顺、传动效率高、磨损消耗小、使用寿命长。
同时在设计时还会尽量考虑工艺的优化和经济性的要求。
设计采用三轴式,所以其中设计了一个直接档,提高传动效率。
变速器的换挡通过锁环式同步器实现,同时合理设计了一套与之相匹配的操作机构。
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基本参数计算出变速器的各种数据,并且严格校核,保证能够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
关键词:变速器锁环式同步器中间轴Design on Car 5 Manual TransmissionAbstract:Transmission is connecting to the engine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is the important part with its reasonable design can ensure the normal order of the vehicle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and he is reasonable or not determines the power of the engine can be efficient.This design for the front drive form a three shaft five file manual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the design main consideration is power output smooth consumption, high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wear small, long life of service. At the same time also will try to consider in the design of process optimization and economy requirements.Because of using three axis type, so designed a direct file, improve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 Transmission shift by the lock ring synchronizer, at the same time, the reasonable design a set of matching operator. Through the basic parameter to calculate the transmission of all kinds of data, another checking strictly, guaranteed to meet design ,use requirements.Keywords:transmission synchronizer intermediate shaft目录1 绪论 (1)1.1本次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1)1.2变速器的发展现状 (2)1.3变速器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 (2)1.4毕业设计任务及要求 (3)2 变速器的总体方案确定 (4)2.1变速器的功用及设计要求 (4)2.2变速器传动机构的型式选择 (4)2.2.1三轴式变速器与两轴式变速器传动方案 (4)2.2.2倒档布局方案 (6)2.3零部件结构方案分析 (7)2.3.1齿轮型式 (7)2.3.2变速器轴 (8)2.3.3变速器轴承的选择 (8)3 变速器主要参数的选择与齿轮设计 (9)3.1变速器各档传动比的确定 (9)3.1.1主减速器传动比的确定 (9)3.1.2最低档传动比计算 (9)3.1.3变速器各档速比的配置 (11)3.1.4中心距 (11)3.1.5变速器的外形尺寸 (12)3.1.6齿轮参数的选择 (12)3.1.7各档齿轮计算 (14)3.2齿轮设计与计算 (19)3.2.1齿轮材料的选择原则 (19)3.2.2变速器齿轮强度校核 (19)3.3轴的结构和尺寸设计 (30)3.3.1轴的工艺要求 (30)3.3.2初选轴的直径 (31)3.4轴的强度校核 (32)3.4.1轴的刚度验算 (33)3.4.2轴的强度计算 (41)3.5轴承选择与寿命计算 (46)3.5.1输入轴轴承的选择与寿命计算 (46)4 变速器同步器与操纵机构的设计 (51)4.1同步器设计 (51)4.1.1同步器类型的选取 (51)4.1.2接近尺寸和分度尺寸 (51)4.1.3滑块宽度、内啮合套缺口宽度 (51)4.1.4同步器装配间隙 (52)4.2 同步锁环主要尺寸确定 (53)4.3 同步器校核 (54)4.3.1同步器同步时间校核 (54)4.4变速器的操纵机构 (56)4.4.1变速器操纵机构的功用 (56)4.4.2变速器操纵机构的要求 (56)4.4.3换档位置 (57)5. 结论 (60)致谢 (61)参考文献 (62)1 绪论1.1本次设计的目的及意义随着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的发展,汽车工业不断发展,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产业,汽车的使用已经遍布我国的大江南北。
首页电子资料技术应用电子元器件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电位器变压器继电器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晶闸管集成电路开关器件发光二极管接插件电声器件电子管晶振温敏元件光敏元器件湿敏元器件压敏电阻传感器数码管保险丝可控硅电子镇流器PCB热敏电阻电池接口定义芯片引脚图元件代换光耦电子电路图技术论坛您的位置:电子发烧友网 > 电子元器件 > 接口定义 >74系列芯片引脚图资料大全2009年05月03日 23:31 本站整理作者:佚名关键字:74LS(56)74hc(83)74系列芯片引脚图资料大全反相器驱动器LS04 LS05 LS06 LS07 LS125 LS240 LS244 LS245与门与非门LS00 LS08 LS10 LS11 LS20 LS21 LS27 LS30 LS38 或门或非门与或非门 LS02 LS32 LS51 LS64 LS65异或门比较器LS86译码器LS138 LS139寄存器LS74 LS175 LS373反相器:Vcc 6A 6Y 5A 5Y 4A 4Y 六非门 74LS04┌┴—┴—┴—┴—┴—┴—┴┐ 六非门(OC门) 74LS05_ │14 13 12 11 10 9 8│ 六非门(OC高压输出) 74LS06Y = A )││ 1 2 3 4 5 6 7│1A 1Y 2A 2Y 3A 3Y GND驱动器:Vcc 6A 6Y 5A 5Y 4A 4Y┌┴—┴—┴—┴—┴—┴—┴┐│14 13 12 11 10 9 8│Y = A )│ 六驱动器(OC高压输出) 74LS07│ 1 2 3 4 5 6 7│└┬—┬—┬—┬—┬—┬—┬┘1A 1Y 2A 2Y 3A 3Y GNDVcc -4C 4A 4Y -3C 3A 3Y┌┴—┴—┴—┴—┴—┴—┴┐_ │14 13 12 11 10 9 8│Y =A+C )│ 四总线三态门 74LS125│ 1 2 3 4 5 6 7│└┬—┬—┬—┬—┬—┬—┬┘-1C 1A 1Y -2C 2A 2Y GNDVcc -G B1 B2 B3 B4 B8 B6 B7 B8┌┴—┴—┴—┴—┴—┴—┴—┴—┴—┴┐ 8位总线驱动器 74LS245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DIR=1 A=>B│ 1 2 3 4 5 6 7 8 9 10│ DIR=0 B=>A└┬—┬—┬—┬—┬—┬—┬—┬—┬—┬┘DIR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GND页首非门,驱动器与门,与非门或门,或非门异或门,比较器译码器寄存器正逻辑与门,与非门:Vcc 4B 4A 4Y 3B 3A 3Y┌┴—┴—┴—┴—┴—┴—┴┐│14 13 12 11 10 9 8│Y = AB )│ 2输入四正与门 74LS08│ 1 2 3 4 5 6 7│└┬—┬—┬—┬—┬—┬—┬┘1A 1B 1Y 2A 2B 2Y GNDVcc 4B 4A 4Y 3B 3A 3Y__ │14 13 12 11 10 9 8│Y = AB )│ 2输入四正与非门 74LS00│ 1 2 3 4 5 6 7│└┬—┬—┬—┬—┬—┬—┬┘1A 1B 1Y 2A 2B 2Y GNDVcc 1C 1Y 3C 3B 3A 3Y┌┴—┴—┴—┴—┴—┴—┴┐___ │14 13 12 11 10 9 8│Y = ABC )│ 3输入三正与非门 74LS10│ 1 2 3 4 5 6 7│└┬—┬—┬—┬—┬—┬—┬┘1A 1B 2A 2B 2C 2Y GNDVcc H G Y┌┴—┴—┴—┴—┴—┴—┴┐│14 13 12 11 10 9 8│)│ 8输入与非门 74LS30│ 1 2 3 4 5 6 7│ ________└┬—┬—┬—┬—┬—┬—┬┘ Y = ABCDEFGHA B C D E F GND页首非门,驱动器与门,与非门或门,或非门异或门,比较器译码器寄存器正逻辑或门,或非门:Vcc 4B 4A 4Y 3B 3A 3Y┌┴—┴—┴—┴—┴—┴—┴┐ 2输入四或门 74LS32│14 13 12 11 10 9 8│)│ Y = A+B│ 1 2 3 4 5 6 7│└┬—┬—┬—┬—┬—┬—┬┘1A 1B 1Y 2A 2B 2Y GNDVcc 4Y 4B 4A 3Y 3B 3A┌┴—┴—┴—┴—┴—┴—┴┐ 2输入四或非门 74LS02│14 13 12 11 10 9 8│ ___)│ Y = A+B│ 1 2 3 4 5 6 7│└┬—┬—┬—┬—┬—┬—┬┘1Y 1A 1B 2Y 2A 2B GNDVcc 2Y 2B 2A 2D 2E 1F┌┴—┴—┴—┴—┴—┴—┴┐ 双与或非门 74S51│14 13 12 11 10 9 8│ _____)│ 2Y = AB+DE│ 1 2 3 4 5 6 7│ _______└┬—┬—┬—┬—┬—┬—┬┘ 1Y = ABC+DEF1Y 1A 1B 1C 1D 1E GNDVcc D C B K J Y┌┴—┴—┴—┴—┴—┴—┴┐ 4-2-3-2与或非门 74S64 74S65(OC门) │14 13 12 11 10 9 8│ ______________)│ Y = ABCD+EF+GHI+JK│ 1 2 3 4 5 6 7│└┬—┬—┬—┬—┬—┬—┬┘A E F G H I GND页首非门,驱动器与门,与非门或门,或非门异或门,比较器译码器寄存器2输入四异或门 74LS86Vcc 4B 4A 4Y 3Y 3B 3A┌┴—┴—┴—┴—┴—┴—┴┐│14 13 12 11 10 9 8│)│ _ _│ 1 2 3 4 5 6 7│ Y=AB+AB└┬—┬—┬—┬—┬—┬—┬┘1A 1B 1Y 2Y 2A 2B GND8*2输入比较器 74LS688_Vcc Y B8 A8 B7 A7 B6 A6 B5 A5┌┴—┴—┴—┴—┴—┴—┴—┴—┴—┴┐ 8*2输入比较器 74LS688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 2 3 4 5 6 7 8 9 10│└┬—┬—┬—┬—┬—┬—┬—┬—┬—┬┘CE A1 B1 A2 B2 A3 B3 A4 B4 GND_Y=A1⊙B1+A2⊙B2+A3⊙B3+A4⊙B4+A5⊙B5+A6⊙B6+A7⊙B7+A8⊙B8页首非门,驱动器与门,与非门或门,或非门异或门,比较器译码器寄存器3-8译码器 74LS138Vcc -Y0 -Y1 -Y2 -Y3 -Y4 -Y5 -Y6 __ _ _ _ __ _ _ __ _ _ __ _┌┴—┴—┴—┴—┴—┴—┴—┴┐ Y0=A B C Y1=A B B Y2=A B C Y3=A B C │16 15 14 13 12 11 10 9 │)│ __ _ _ __ _ __ _ __│ 1 2 3 4 5 6 7 8│ Y4=A B C Y5=A B C Y6=A B C Y7=A B C└┬—┬—┬—┬—┬—┬—┬—┬┘A B C -CS0 -CS1 CS2 -Y7 GND双2-4译码器 74LS139Vcc -2G 2A 2B -Y0 -Y1 -Y2 -Y3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Y0=2A 2B Y1=2A 2B Y2=2A 2B Y3=2A 2B │16 15 14 13 12 11 10 9 │)│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1 2 3 4 5 6 7 8│ Y0=1A 1B Y1=1A 1B Y2=1A 1B Y3=1A 1B└┬—┬—┬—┬—┬—┬—┬—┬┘-1G 1A 1B -Y0 -Y1 -Y2 -Y3 GND8*2输入比较器 74LS688_Vcc Y B8 A8 B7 A7 B6 A6 B5 A5┌┴—┴—┴—┴—┴—┴—┴—┴—┴—┴┐ 8*2输入比较器 74LS688│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 2 3 4 5 6 7 8 9 10│└┬—┬—┬—┬—┬—┬—┬—┬—┬—┬┘CE A1 B1 A2 B2 A3 B3 A4 B4 GND_Y=A1⊙B1+A2⊙B2+A3⊙B3+A4⊙B4+A5⊙B5+A6⊙B6+A7⊙B7+A8⊙B8寄存器:Vcc 2CR 2D 2Ck 2St 2Q -2Q┌┴—┴—┴—┴—┴—┴—┴┐ 双D触发器74LS74│14 13 12 11 10 9 8 │)││ 1 2 3 4 5 6 7│└┬—┬—┬—┬—┬—┬—┬┘1Cr 1D 1Ck 1St 1Q -1Q GNDVcc 8Q 8D 7D 7Q 6Q 6D 5D 5Q ALE┌┴—┴—┴—┴—┴—┴—┴—┴—┴—┴┐ 8位锁存器 74LS373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 2 3 4 5 6 7 8 9 10│└┬—┬—┬—┬—┬—┬—┬—┬—┬—┬┘-OE 1Q 1D 2D 2Q 3Q 3D 4D 4Q GND等.下面介绍一下常用的74芯片,以便大家在电路中遇到了查询---------------------------------------------------- 型号内容----------------------------------------------------74ls00 2输入四与非门74ls01 2输入四与非门 (oc)74ls02 2输入四或非门74ls03 2输入四与非门 (oc)74ls04 六倒相器74ls05 六倒相器(oc)74ls06 六高压输出反相缓冲器/驱动器(oc,30v) 74ls07 六高压输出缓冲器/驱动器(oc,30v)74ls08 2输入四与门74ls09 2输入四与门(oc)74ls10 3输入三与非门74ls11 3输入三与门74ls12 3输入三与非门 (oc)74ls13 4输入双与非门 (斯密特触发)74ls14 六倒相器(斯密特触发)74ls15 3输入三与门 (oc)74ls16 六高压输出反相缓冲器/驱动器(oc,15v) 74ls17 六高压输出缓冲器/驱动器(oc,15v)74ls18 4输入双与非门 (斯密特触发)74ls19 六倒相器(斯密特触发)74ls20 4输入双与非门74ls21 4输入双与门74ls22 4输入双与非门(oc)74ls23 双可扩展的输入或非门74ls24 2输入四与非门(斯密特触发)74ls25 4输入双或非门(有选通)74ls26 2输入四高电平接口与非缓冲器(oc,15v) 74ls27 3输入三或非门74ls28 2输入四或非缓冲器74ls30 8输入与非门74ls31 延迟电路74ls32 2输入四或门74ls33 2输入四或非缓冲器(集电极开路输出) 74ls34 六缓冲器74ls35 六缓冲器(oc)74ls36 2输入四或非门(有选通)74ls37 2输入四与非缓冲器74ls38 2输入四或非缓冲器(集电极开路输出) 74ls39 2输入四或非缓冲器(集电极开路输出) 74ls40 4输入双与非缓冲器74ls41 bcd-十进制计数器74ls42 4线-10线译码器(bcd输入)74ls43 4线-10线译码器(余3码输入)74ls44 4线-10线译码器(余3葛莱码输入)74ls45 bcd-十进制译码器/驱动器74ls46 bcd-七段译码器/驱动器74ls47 bcd-七段译码器/驱动器74ls48 bcd-七段译码器/驱动器74ls49 bcd-七段译码器/驱动器(oc)74ls50 双二路2-2输入与或非门(一门可扩展)74ls51 双二路2-2输入与或非门74ls51 二路3-3输入,二路2-2输入与或非门74ls52 四路2-3-2-2输入与或门(可扩展)74ls53 四路2-2-2-2输入与或非门(可扩展)74ls53 四路2-2-3-2输入与或非门(可扩展)74ls54 四路2-2-2-2输入与或非门74ls54 四路2-3-3-2输入与或非门74ls54 四路2-2-3-2输入与或非门74ls55 二路4-4输入与或非门(可扩展)74ls60 双四输入与扩展74ls61 三3输入与扩展74ls62 四路2-3-3-2输入与或扩展器74ls63 六电流读出接口门74ls64 四路4-2-3-2输入与或非门74ls65 四路4-2-3-2输入与或非门(oc)74ls70 与门输入上升沿jk触发器74ls71 与输入r-s主从触发器74ls72 与门输入主从jk触发器74ls73 双j-k触发器(带清除端)74ls74 正沿触发双d型触发器(带预置端和清除端)74ls75 4位双稳锁存器74ls76 双j-k触发器(带预置端和清除端)74ls77 4位双稳态锁存器74ls78 双j-k触发器(带预置端,公共清除端和公共时钟端) 74ls80 门控全加器74ls81 16位随机存取存储器74ls82 2位二进制全加器(快速进位)74ls83 4位二进制全加器(快速进位)74ls84 16位随机存取存储器74ls85 4位数字比较器74ls86 2输入四异或门74ls87 四位二进制原码/反码/oi单元74ls89 64位读/写存储器74ls90 十进制计数器74ls91 八位移位寄存器74ls92 12分频计数器(2分频和6分频)74ls93 4位二进制计数器74ls94 4位移位寄存器(异步)74ls95 4位移位寄存器(并行io)74ls96 5位移位寄存器74ls97 六位同步二进制比率乘法器74ls100 八位双稳锁存器74ls103 负沿触发双j-k主从触发器(带清除端)74ls106 负沿触发双j-k主从触发器(带预置,清除,时钟) 74ls107 双j-k主从触发器(带清除端)74ls108 双j-k主从触发器(带预置,清除,时钟)74ls109 双j-k触发器(带置位,清除,正触发)74ls110 与门输入j-k主从触发器(带锁定)74ls111 双j-k主从触发器(带数据锁定)74ls112 负沿触发双j-k触发器(带预置端和清除端)74ls113 负沿触发双j-k触发器(带预置端)74ls114 双j-k触发器(带预置端,共清除端和时钟端)74ls116 双四位锁存器74ls120 双脉冲同步器/驱动器74ls121 单稳态触发器(施密特触发)74ls122 可再触发单稳态多谐振荡器(带清除端)74ls123 可再触发双单稳多谐振荡器74ls125 四总线缓冲门(三态输出)74ls126 四总线缓冲门(三态输出)74ls128 2输入四或非线驱动器74ls131 3-8译码器74ls132 2输入四与非门(斯密特触发)74ls133 13输入端与非门74ls134 12输入端与门(三态输出)74ls135 四异或/异或非门74ls136 2输入四异或门(oc)74ls137 八选1锁存译码器/多路转换器74ls138 3-8线译码器/多路转换器74ls139 双2-4线译码器/多路转换器74ls140 双4输入与非线驱动器74ls141 bcd-十进制译码器/驱动器74ls142 计数器/锁存器/译码器/驱动器74ls145 4-10译码器/驱动器74ls147 10线-4线优先编码器74ls148 8线-3线八进制优先编码器74ls150 16选1数据选择器(反补输出)74ls151 8选1数据选择器(互补输出)74ls152 8选1数据选择器多路开关74ls153 双4选1数据选择器/多路选择器74ls154 4线-16线译码器74ls155 双2-4译码器/分配器(图腾柱输出)74ls156 双2-4译码器/分配器(集电极开路输出)74ls157 四2选1数据选择器/多路选择器74ls158 四2选1数据选择器(反相输出)74ls160 可预置bcd计数器(异步清除)74ls161 可预置四位二进制计数器(并清除异步)74ls162 可预置bcd计数器(异步清除)74ls163 可预置四位二进制计数器(并清除异步)74ls164 8位并行输出串行移位寄存器74ls165 并行输入8位移位寄存器(补码输出)74ls166 8位移位寄存器74ls167 同步十进制比率乘法器74ls168 4位加/减同步计数器(十进制)74ls169 同步二进制可逆计数器74ls170 4*4寄存器堆74ls171 四d触发器(带清除端)74ls172 16位寄存器堆74ls173 4位d型寄存器(带清除端)74ls174 六d触发器74ls175 四d触发器74ls176 十进制可预置计数器74ls177 2-8-16进制可预置计数器74ls178 四位通用移位寄存器74ls179 四位通用移位寄存器74ls180 九位奇偶产生/校验器74ls181 算术逻辑单元/功能发生器74ls182 先行进位发生器74ls183 双保留进位全加器74ls184 bcd-二进制转换器74ls185 二进制-bcd转换器74ls190 同步可逆计数器(bcd,二进制)74ls191 同步可逆计数器(bcd,二进制)74ls192 同步可逆计数器(bcd,二进制)74ls193 同步可逆计数器(bcd,二进制)74ls194 四位双向通用移位寄存器74ls195 四位通用移位寄存器74ls196 可预置计数器/锁存器74ls197 可预置计数器/锁存器(二进制)74ls198 八位双向移位寄存器74ls199 八位移位寄存器74ls210 2-5-10进制计数器74ls213 2-n-10可变进制计数器74ls221 双单稳触发器74ls230 八3态总线驱动器74ls231 八3态总线反向驱动器74ls240 八缓冲器/线驱动器/线接收器(反码三态输出)74ls241 八缓冲器/线驱动器/线接收器(原码三态输出)74ls242 八缓冲器/线驱动器/线接收器74ls243 4同相三态总线收发器74ls244 八缓冲器/线驱动器/线接收器74ls245 八双向总线收发器74ls246 4线-七段译码/驱动器(30v)74ls247 4线-七段译码/驱动器(15v)74ls248 4线-七段译码/驱动器74ls249 4线-七段译码/驱动器74ls251 8选1数据选择器(三态输出)74ls253 双四选1数据选择器(三态输出)74ls256 双四位可寻址锁存器74ls257 四2选1数据选择器(三态输出)74ls258 四2选1数据选择器(反码三态输出)74ls259 8为可寻址锁存器74ls260 双5输入或非门74ls261 4*2并行二进制乘法器74ls265 四互补输出元件74ls266 2输入四异或非门(oc)74ls270 2048位rom (512位四字节,oc)74ls271 2048位rom (256位八字节,oc)74ls273 八d触发器74ls274 4*4并行二进制乘法器74ls275 七位片式华莱士树乘法器74ls276 四jk触发器74ls278 四位可级联优先寄存器74ls279 四s-r锁存器74ls280 9位奇数/偶数奇偶发生器/较验器74ls28174ls283 4位二进制全加器74ls290 十进制计数器74ls291 32位可编程模74ls293 4位二进制计数器74ls294 16位可编程模74ls295 四位双向通用移位寄存器74ls298 四-2输入多路转换器(带选通)74ls299 八位通用移位寄存器(三态输出)74ls348 8-3线优先编码器(三态输出)74ls352 双四选1数据选择器/多路转换器74ls353 双4-1线数据选择器(三态输出)74ls354 8输入端多路转换器/数据选择器/寄存器,三态补码输出74ls355 8输入端多路转换器/数据选择器/寄存器,三态补码输出74ls356 8输入端多路转换器/数据选择器/寄存器,三态补码输出74ls357 8输入端多路转换器/数据选择器/寄存器,三态补码输出74ls365 6总线驱动器74ls366 六反向三态缓冲器/线驱动器74ls367 六同向三态缓冲器/线驱动器74ls368 六反向三态缓冲器/线驱动器74ls373 八d锁存器74ls374 八d触发器(三态同相)74ls375 4位双稳态锁存器74ls377 带使能的八d触发器74ls378 六d触发器74ls379 四d触发器74ls381 算术逻辑单元/函数发生器74ls382 算术逻辑单元/函数发生器74ls384 8位*1位补码乘法器74ls385 四串行加法器/乘法器74ls386 2输入四异或门74ls390 双十进制计数器74ls391 双四位二进制计数器74ls395 4位通用移位寄存器74ls396 八位存储寄存器74ls398 四2输入端多路开关(双路输出) 74ls399 四-2输入多路转换器(带选通)74ls422 单稳态触发器74ls423 双单稳态触发器74ls440 四3方向总线收发器,集电极开路74ls441 四3方向总线收发器,集电极开路74ls442 四3方向总线收发器,三态输出74ls443 四3方向总线收发器,三态输出74ls444 四3方向总线收发器,三态输出74ls445 bcd-十进制译码器/驱动器,三态输出74ls446 有方向控制的双总线收发器74ls448 四3方向总线收发器,三态输出74ls449 有方向控制的双总线收发器74ls465 八三态线缓冲器74ls466 八三态线反向缓冲器74ls467 八三态线缓冲器74ls468 八三态线反向缓冲器74ls490 双十进制计数器74ls540 八位三态总线缓冲器(反向)74ls541 八位三态总线缓冲器74ls589 有输入锁存的并入串出移位寄存器74ls590 带输出寄存器的8位二进制计数器74ls591 带输出寄存器的8位二进制计数器74ls592 带输出寄存器的8位二进制计数器74ls593 带输出寄存器的8位二进制计数器74ls594 带输出锁存的8位串入并出移位寄存器74ls595 8位输出锁存移位寄存器74ls596 带输出锁存的8位串入并出移位寄存器74ls597 8位输出锁存移位寄存器74ls598 带输入锁存的并入串出移位寄存器74ls599 带输出锁存的8位串入并出移位寄存器74ls604 双8位锁存器74ls605 双8位锁存器74ls606 双8位锁存器74ls607 双8位锁存器74ls620 8位三态总线发送接收器(反相)74ls621 8位总线收发器74ls622 8位总线收发器74ls623 8位总线收发器74ls640 反相总线收发器(三态输出)74ls641 同相8总线收发器,集电极开路74ls642 同相8总线收发器,集电极开路74ls643 8位三态总线发送接收器74ls644 真值反相8总线收发器,集电极开路74ls645 三态同相8总线收发器74ls646 八位总线收发器,寄存器74ls647 八位总线收发器,寄存器74ls648 八位总线收发器,寄存器74ls649 八位总线收发器,寄存器74ls651 三态反相8总线收发器74ls652 三态反相8总线收发器74ls653 反相8总线收发器,集电极开路74ls654 同相8总线收发器,集电极开路74ls668 4位同步加/减十进制计数器74ls669 带先行进位的4位同步二进制可逆计数器74ls670 4*4寄存器堆(三态)74ls671 带输出寄存的四位并入并出移位寄存器74ls672 带输出寄存的四位并入并出移位寄存器74ls673 16位并行输出存储器,16位串入串出移位寄存器74ls674 16位并行输入串行输出移位寄存器74ls681 4位并行二进制累加器74ls682 8位数值比较器(图腾柱输出)74ls683 8位数值比较器(集电极开路)74ls684 8位数值比较器(图腾柱输出)74ls685 8位数值比较器(集电极开路)74ls686 8位数值比较器(图腾柱输出)74ls687 8位数值比较器(集电极开路)74ls688 8位数字比较器(oc输出)74ls689 8位数字比较器74ls690 同步十进制计数器/寄存器(带数选,三态输出,直接清除)74ls691 计数器/寄存器(带多转换,三态输出)74ls692 同步十进制计数器(带预置输入,同步清除)74ls693 计数器/寄存器(带多转换,三态输出)74ls696 同步加/减十进制计数器/寄存器(带数选,三态输出,直接清除) 74ls697 计数器/寄存器(带多转换,三态输出)74ls698 计数器/寄存器(带多转换,三态输出)74ls699 计数器/寄存器(带多转换,三态输出)74ls716 可编程模n十进制计数器74ls718 可编程模n十进制计数器相关阅读:∙[单片机] 74HC595驱动LED的电路设计方案 2012-10-14∙[RF/无线] 一种基于VXI总线的射频开关模块设计 2012-09-19∙[光电驱动电路] 74HC595芯片驱动LED的电路设计 2012-08-08 ∙[555集成电路大全] 普通电灯泡产生烛光的简单电路 2012-03-29 ∙[遥控电路图] 74LS74构成的遥控电路 2011-11-28∙[照明灯电路图] SN74LS74构成的红外遥控开关灯电路 2011-11-28 ∙[模拟技术] 74HC240制作寻光机器人 2011-11-26∙[单片机] 74HC595驱动led单色点阵屏程序 2011-07-24( 发表人:S&W)相关下载∙74LS175键盘电路0∙74hc573中文资料pdf51∙LED显示屏常用芯片简介(74HC138_74HC245_74HC595_4953_T70∙74LS42译码器英文资料6∙74HC系列通用逻辑电路功能表24∙74HC245中文资料101∙74HC4851资料7∙用74LS148扩展中断4阅读排行78040 la7840各引脚功能及电压资料 01-162.VGA线接法详细介绍 12-213.三极管s8050管脚图及参数 01-234.lm324引脚图管脚图 lm324应用电路 12-085.电脑串口引脚定义图 01-246.RS485接口定义图 04-04b接口接线图 05-038.mini usb 接口定义 5针usb接口定义图 04-279.15针VGA接口定义图 11-2710.自制vga转s端子接线图 01-21热门词LED FPGA DSP DIY CMOS3G电路图IC CPLD开关电源。
索引关于系统☐系统概述 (2)☐系统性能与特点 (3)☐系统部件认可 (4)开机☐开机前的准备 (5)☐认识系统 (6)操作系统☐贴标参数 (7)☐接触贴标 (7)☐气吹贴标 (7)☐推压贴标 (8)☐计数器 (8)☐选择计数器 (8)☐设定计数器 (8)☐当前计数器 (8)☐系统信息 (9)☐密码 (9)☐系统缺省值 (9)☐选项 (10)☐触发方式 (10)☐触发有效 (10)☐同步器 (10)☐多标功能 (11)☐漏标修复 (11)☐双机联动 (11)☐保存应用 (13)☐打开应用 (14)☐点动出标 (15)☐测试运行 (16)☐系统运行/停止 (17)配置系统☐贴标方式 (18)☐贴标方向 (18)附录1-系统参数 (19)附录2-故障 (20)系统概述欢迎使用本控制系统!本控制系统是专门为贴标行业设计。
专业友好的人机界面设计理念和模块化的集成控制,使系统的操作更为简捷,运行更为可靠。
系统性能与特点贴标参数---速度:0.3—60m/min停标精度:+/-0.4mm贴标方式---接触贴标气吹贴标推压贴标可选功能---传感器触发沿选择传感器有效使能,可防止物料和标签的多次触发同步器,可配生产线同步贴标〔完全实时同步,当贴标动作过程中,如果生产线停止或变化,贴标动作也同时停止或变化。
不会造成贴标标签的皱折〕多标功能。
不同与一般的多标功能,可实现一个物料可贴多X不同或相同的标签。
漏标修复。
标签底纸上没有标签时,系统会自动修复而不会造成物料的漏贴或重贴。
双机联动。
用户定义,可根据用户的要求组态成多台贴标机同时工作。
系统部件的认可CE ,UL操作界面防护等级IP65开机前的准备仔细检查系统电气与电源连接和机械的安全性警告:系统必须可靠接地。
认识系统开机,输入正确密码〔8位〕。
系统显示欢迎屏,之后进入操作主屏。
1-系统桌面。
触击桌面上的图标进入相关窗口进行相关操作。
2-状态栏。
显示当前的应用文件名称。
第五节同步器设计同步器有常压式、惯性式和惯性增力式三种。
常压式同步器结构虽然简单,但有不能保证啮合件在同步状态下(即角速度相等)换挡的缺点,现已不用。
得到广泛应用的是惯性式同步器。
一、惯性式同步器惯性式同步器能做到换挡时两换挡元件之间的角速度达到完全相等之前,不允许换挡,因而能完善地完成同步器的功能和实现对同步器的基本要求。
按结构分,惯性式同步器有锁销式、滑块式、锁环式、多片式和多锥式几种。
虽然它们的结构不同,但都有摩擦元件、锁止元件和弹性元件。
图3—17a所示锁销式同步器的摩擦元件是同步环2和齿轮3上的凸肩部分,分别在它们的内圈和外圈设计有相互接触的锥形摩擦面。
锁止元件位于滑动齿套1的圆盘部分孔中做出的锥形肩角和装在上述孔中、在中部位置处有相同角度的斜面锁销4。
锁销与同步环2刚性连接。
弹性元件是位于滑动齿套1圆盘部分径向孔中的弹簧7。
在空挡位置,钢球5在弹簧压力作用下处在销6的凹槽中,使之保持滑动齿套与同步环之间没有相对移动。
滑动齿套与同步环之间为弹性连接。
图3—17b所示锁环式同步器摩擦元件,是通过滑动齿套8及锁环9上的锥面来实现的。
作为锁止元件是锁环9的内齿和做在齿轮10上的接合齿端部。
齿轮10和锁环9之间是弹性连接。
在惯性式同步器中b弹性元件的重要性仅次于摩擦元件和锁止元件,它用来使有关部分保持在中立位置的同时,又不妨碍锁止、解除锁止和完成换挡的进行。
锁销式同步器的优点是零件数量少,摩擦锥面平均半径较大,使转矩容量增加。
这种同步器轴向尺寸长是它的缺点。
锁销式同步器多用于中、重型货车的变速器中。
滑块式同步器本质上是锁环式同步器,它工作可靠、零件耐用;但因结构布置上的限制,转矩容量不大,而且由于锁止面在同步锥环的接合齿上,会因齿端磨损而失效,因而主要用于轿车和轻型货车变速器中。
多锥式同步器的锁止面仍在同步环的接合齿上,只是在原有的两个锥面之间再插入两个辅助同步锥,如图3—18所示。
由于锥表面的有效摩擦面积成倍地增加,同步转矩(在同步器摩擦锥面上产生的摩擦力矩)也相应增加,因而具有较大的转矩容量和低热负荷。
这不但改善了同步效能,增加了可靠性,而且使换挡力大为减小。
若保持换挡力不变,则可缩短同步时间。
多锥式同步器多用于重型货车的主、副变速器以及分动器中。
惯性增力式同步器又称为波舍(Porsehe)式同步器,见图3—19。
它能可靠地保证只在同步状态下实现换挡。
只要啮合套和换挡齿轮之间存在转速差,弹簧片的支承力就阻止同步环缩小,从而也就阻止了啮合套移动。
只有在转速差为零时,弹簧片才卸除载荷,于是对同步环直径的缩小失去阻力,这样才可能实现换挡。
波舍式同步器的摩擦力矩大、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轴向尺寸短,适用于货车变速器。
二、同步器工作原理同步器换挡过程由三个阶段组成。
第一阶段:同步器离开中间位置,做轴向移动并靠在摩擦面上。
摩擦面相互接触瞬间,如图3—17a所示,由于齿轮3的角速度ω3,和滑动齿套1的角速度ωl不同,在摩擦力矩作用下锁销4相对滑动齿套1转动一个不大的角度,并占据图上所示的锁止位置。
此时锁止面接触,阻止了滑动齿套向换挡方向移动。
第二阶段:来自手柄传至换挡拨叉并作用在滑动齿套上的力F,经过锁止元件又作用到摩擦面上。
由于,ω3和ωl不等,在上述表面产生摩擦力。
滑动齿套1和齿轮3分别与整车和变速器输入轴转动零件相连接。
于是,在摩擦力矩作用下,滑动齿套1和齿轮3的转速逐渐接近,其角速度差Δω=|ω1-ω3|减小了。
在Δω=0瞬间同步过程结束。
第三阶段:Δω=0,摩擦力矩消失,而轴向力F仍作用在锁止元件上,使之解除锁止状态,此时滑动齿套和锁销上的斜面相对移动,从而使滑动齿套占据了换挡位置。
三、主要参数的确定f1.摩擦系数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换挡,特别是在高挡区换挡次数较多,意味着同步器工作频繁。
同步器是在同步环与连接齿轮之间存在角速度差的条件下工作,要求同步环有足够的使用寿命,应当选用耐磨性能良好的材料。
为了获得较大的摩擦力矩,又要求用摩擦因数大而且性能稳定的材料制作同步环。
另一方面,同步器在油中工作,使摩擦因数减小,这就为设计工作带来困难。
摩擦因数除与选用的材料有关外,还与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润滑油种类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作为与同步环锥面接触的齿轮上的锥面部分与齿轮做成一体,用低碳合金钢制成。
对锥面的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用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摩擦因数变化小。
若锥面的表面粗糙度差,在使用初期容易损害同步环锥面。
同步环常选用能保证具有足够高的强度和硬度、耐磨性能良好的黄铜合金制造,如锰黄铜、铝黄铜和锡黄铜等。
早期用青铜合金制造的同步环因使用寿命短,已遭淘汰。
f取为0.1。
由黄铜合金与钢材构成的摩擦副,在油中工作的摩擦因数f对换挡齿轮和轴的角速度能迅速达到相同有重要作用。
摩擦因数大,换挡省摩擦因数力或缩短同步时间;摩擦因数小则反之,甚至失去同步作用。
为此,在同步环锥面处制有破坏油膜的细牙螺纹槽及与螺纹槽垂直的泄油槽,用来保证摩擦面之间有足够的摩擦因数。
2.同步环主要尺寸的确定(1)同步环锥面上的螺纹槽如果螺纹槽螺线的顶部设计得窄些,则刮去存在于摩擦锥面之间的油膜效果好。
但顶部宽度过窄会影响接触面压强,使磨损加快。
试验还证明:螺纹的齿顶宽对f 的影响很大,f 随齿顶的磨损而降低,换挡费力,故齿顶宽不易过大。
螺纹槽设计得大些,可使被刮下来的油存于螺纹之间的间隙中,但螺距增大又会使接触面减少,增加磨损速度。
图3—20a 中给出的尺寸适用于轻、中型汽车;图3—20b 则适用于重型汽车。
通常轴向泄油槽为6~12个,槽宽3~4mm 。
(2)锥面半锥角α摩擦锥面半锥角α越小,摩擦力矩越大。
但α过小则摩擦锥面将产生自锁现象,避免自锁的条件是tana ≥f 。
一般取α=6°~8°。
α=6°时,摩擦力矩较大,但在锥面的表面粗糙度控制不严时,则有粘着和咬住的倾向;在α=7°时就很少出现咬住现象。
,(3)摩擦锥面平均半径RR 设计得越大,则摩擦力矩越大。
R 往往受结构限制,包括变速器中心距及相关零件的尺寸和布置的限制,以及R 取大以后还会影响到同步环径向厚度尺寸要取小的约束,故不能取大。
原则上是在可能的条件下,尽可能将R 取大些。
(4)锥面工作长度b缩短锥面工作长度b(图3—17),便使变速器的轴向长度缩短,但同时也减少了锥面的工作面积,增加了单位压力并使磨损加速。
设计时可根据下式计算确定b22pfR M b m π=(5)同步环径向厚度与摩擦锥面平均半径一样,同步环的径向厚度要受机构布置上的限制,包括变速器中心距及相关零件特别是锥面平均半径和布置上的限制,不宜取很厚,但是同步环的径向厚度必须保证同步环有足够的强度。
轿车同步环厚度比货车小些,应选用锻件或精密锻造工艺加工制成,可提高材料的屈服强度和疲劳寿命。
货车同步环可用压铸加工。
段造时选用锰黄铜等材料。
有的变速器用高强度,高耐磨性的钢配合的摩擦副,即在钢质或球墨铸铁同步环的锥面上喷镀一层钼(厚约0.3~0.5mm ),使其摩擦因数在钢与铜合金摩擦副范围内,而耐磨性和强度有显著提高。
也有的同步环是在铜环基体的锥空表面喷上厚0.07~0.12mm 的钼制成。
喷钼环的寿命是铜环的2~3倍。
以钢质为基体的同步环不仅可以节约铜,还可以提高同步环的强度。
3.锁止角β锁止角β选取的正确,可以保证只有在换档的两个部分之间角速度差达到零值才能进行换档。
影响锁止角β选取的因素主要有摩擦因数f擦锥面的平均半径R,锁止面平均半径和锥面半锥角α。
已有结构的锁止角在26˚~46˚范围内变化。
4.同步时间t同步器工作时,要连接的两个部分达到同步的时间越短越好。
除去同步器的结构尺寸,转动惯量对同步时间有影响以外,变速器输入轴,输出轴的角速度差及作用在同步器摩擦追面上的轴向力,均对同步时间有影响。
轴向力大,同步时间减少。
而轴向力与作用在变速杆手柄上的力有关,不同车型要求作用到手柄上的力也不相同。
为此,同步时间与车型有关,计算时可在下属范围内选取:对轿车变速器高档取0.15~0.30s,低档取0~0.80s;对货车变速器高档取0.30~0.80s,低档取1.00~1.50s.5.转动惯量的计算换档过程中依靠同步器改变转速的零件统称为输入端零件,它包括第一轴及离合器的从动盘,中间轴及其上的齿轮,与中间轴上齿轮相啮合的第二周上的常啮合齿轮。
其转动惯量的计算:首先求得各零件的转动惯量,然后按不同档位转换到被同步的零件上。
对已有的零件,其转动惯量值通常用扭摆法测出;若零件未制成,可将这些零件分解为标准的几何体,并按数学公式合成求出转动惯量。
四. 同步器的计算同步器的计算目的是确定摩擦锥面和锁止角的角度,这些角度是用来保证在满足连接健角速度完全相等以前不能进行换档时所应满足的条件,以及计算摩擦力矩和同步时间。
换档第一阶段,处于空当瞬间,考虑到润滑油阻力在常温下对齿轮转速的降低作用可忽略不计,并假设汽车在阻力不大的道路上行驶,同时时间不大于一秒,则认为在该瞬间汽车速度保持不变,即变速器输出端转换于换档瞬间不变,而输入端靠摩擦作用达到与输出端同步。
如上所述,换档时为保证没有冲击的将齿轮和轴连接起来,必使它们的转动角速度相等。
摩擦力矩m M 计算如下tJ t J M a b r r m )(ωωω-=∆= (3-16) )(11ke k e r i i t J ωω-=+ )11(1kk e r i i t J -=+ω (3-17) 式中,r J 为离合器从动盘、第一轴和与第二轴常啮合齿轮连接在一起转动的齿轮的转动惯量;e ω为发动机的角速度;a ω为在第K 挡工作时变速器输出轴角速度;b ω为第k+l 挡的输出轴上齿轮的角速度;k i 、1+k i 为变速器第k 和k+l 挡的传动比。
另一方面,设换挡时作用在变速杆手柄上的法向力为S F ,(对轿车和大客车,取S F =60N ;对货车,取S F =100N),变速杆手柄到啮合套的传动比为gs i ,则作用在同步器摩擦锥面上的轴向力F 应为ηgs S i F F = (3-18)式中,η为换挡机构传动效率。
由此可算得工作面上的摩擦力矩m M 为 αsin FfR M m = (3-19) 式中,α为摩擦锥面半锥角;f 为工作锥面间的摩擦因数;R 为摩擦锥面平均半径。
同步时的摩擦力矩方程式为αsin FfR =)11(1kk e r i i t J -=+ω )11(sin 1kk e r i i FfR J t -=+αω (3-20)以图3-21所示同步器结构为例,分析研究同步器应满足的锁止条件。
为防止连接件在转动角速度相等以前接合换挡,必须满足下述条件21F F 〉 (3-21)式中,1F 为由摩擦力矩m M 产生的,用来防止过早换挡的力 αsin 1r FfR r M F m == (3-22) 2F 为因锁止面倾斜而产生的力βtan 2F F = (3-23) 式中,r 为锁止面平均半径;β为锁止面锁止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