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俄关系终将破裂

中俄关系终将破裂

中俄关系浅析

[摘要]:沿着历史走来,中俄两国关系跌宕起伏。二十世纪初,两国关系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随着中国的发展,俄罗斯人很难接受一个强大的中国,两国间的矛盾逐渐增加并明朗化,两国之间的关系将变得黯淡。

[关键词]:中俄关系;政治利益;矛盾与冲突;

一、俄罗斯民族的意识形态

在中国古语中有“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之说,这句话也可以用来解释俄罗斯人的普遍性格及其民族情感。

恶劣的生存空间持久锤炼着俄罗斯人,使俄罗斯人具有其它民族不具备的禀性,即高强度的耐受力和意志力,尤其是在逆境中俄罗斯人有顽强的凝聚力和不可抗拒的战斗力,所以从俄国的历史来看严寒既是俄罗斯的天然屏障,又是俄罗斯人的天然武器。

自然环境在造就俄罗斯刚毅顽强的性格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也使他们习惯于许多非人性的行为,他们不仅视死如归,不怜惜生命,将死于沙场认为是光荣,而且对于对手一向是手下无情,不择手段,将其置于死地是最终目的,毫无妥协和仁慈,这是他们性格中的另一面。在沙皇俄国至苏联斯大林时期,俄国人以大规模城市间的屠杀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毛骨悚然的记录,凡是被认为是有威胁的人一概格杀勿论,不管是自己同胞还是外人,如斯大林时期的肃反。吃人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的恶行,但俄罗斯人吃人的记录比比皆是。

纵观俄国民族的历史,从15世纪末十六世纪初东北罗斯人建立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开始,俄罗斯这个国家变在对外大肆扩张中渐变强大。几个世纪以来,俄罗斯人一直在致力于领土的扩张,迄今为止没有第二个民族或国家持续过如此漫长的对外战争。在吞并的战争中,从15世纪到20世纪,俄罗斯的疆域以平均每年增加一个小荷兰的速度增长,由280万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2240万平方公里。在这段漫长岁月中,俄国邻国瑞典、波兰、土耳其、中亚五国、中国等时时刻刻处在成为俄国人猎物的危险中。所以,可以说它一直是一个以军事强国而立的。

俄罗斯人还具有一种傲气与大国情怀。十七世纪下半叶,彼得一世为争取波罗的海出海口发动对瑞典的北方大战,并获得出海口及波罗的海沿岸地区。随着瑞典的衰落,俄国步入欧洲列强行列,此后一直在欧洲大陆的政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同时它还在不停地执行着发动战争、向外扩张的政策。这些政策深受宗教、泛斯拉夫主义、民粹主义及地理环境和专制皇权的影响。①“沙皇”是举世无双、至高无上、威力无穷的的统治者;东西方存在着根本分歧,解除这种分歧只能诉诸武力,俄罗斯必将战胜西方。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之后的欧洲事务中,你会经常看到俄罗斯人的身影,并且他们几乎都是为了从哪些纷争中得到各种各样的利益才出现的。虽然俄罗斯在二战中牺牲无数的战士,但它依然以它在反法西斯战斗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而世代感到自豪。

①刘德斌主编. 《国际关系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P67

俄罗斯人不会随意向任何人屈服,只要是他们觉得是对他们有利的事情,他们就会尽可能地去办到,甚至是出卖朋友的利益。

二、中俄关系的历史

中俄两国的外交关系始于17世纪中叶。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这两个世纪里,中俄之间冲突不断。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1728年的《恰克图条约》和1792年的《恰克图市约》三项条约都是在经历了激烈的对抗甚至武装冲突之后,经过对等谈判签订的。当英法用炮舰敲打清朝的国门时,俄国对“天朝上国”开始产生了更浓的兴趣。1858年,在沙俄的武力威胁下,清政府被迫签下《瑷珲条约》。但这项条约并没有使沙俄满足,它依然在不停地蚕食着北方的大片领土。为了获得中东铁路的修筑权,1896年李鸿章应邀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并因贿赂和威逼,同沙俄签订《中俄密约》,接着强占了大连、旅顺。此外,八国联军之八国之一就是沙俄。

1917年11月7日,俄国无产阶级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至此,中俄关系的发展出现转折。列宁宣布废除沙俄与其他国家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包括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废弃一切特权,把从中国人民那里掠夺的一切交还给中国人民。”①此外,他还帮助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工作的展开,大大的改善了与中国的关系,还公开承认外蒙古是中华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一切都在发展,一切都在改变。总是有那么一群人,打着共产主义的旗号,而为了一①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十七世纪中叶——一九四五年》.法律出版社.P304

己私利,干着为共产主义所不齿的事情,以致今天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一个蒙古人民共和国。

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当时的世界已处于冷战之中,而新中国的“红色”本质决定了它是不会为西方阵营所接受的。于是,我们的社会主义邻国苏联变成了我们的“老大哥”。中苏建交后,中国得益于苏联的帮助,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可是在赫鲁晓夫上台之后,情况发生了改变。1960年,苏联以中国拒绝其在大连建立供核潜艇通讯使用的长波电台为借口,中断对华尖端武器的帮助及撤走全部专家图纸,中苏关系迅速恶化。但到了1961年,苏联在美苏对峙中渐处下风,于是赫鲁晓夫为修补中苏关系又向中国提供了当时较为先进的米格-21战机。第二年,古巴导弹危机爆发,中国随即对苏联霸权主义思想危害世界和平安全进行了谴责,苏联立即全面中断了与中国的军事合作。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在苏联政府对外政策中的地位,苏联完全以将位自居。而它之所以与中国交恶,完全是因为它执行的霸权主义,认为中国是个不听话的“跟班”,因此它决定将中国甩开。直到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苏联才重新认识到中国对它的战略意义。

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东西方发展翻开新的一页,中俄关系同样也有了崭新的发展。俄罗斯继承了原苏联的政治体制,同样它也继承了苏联大部分的对外政策。因此,它的政治野心并未减少。

三、中俄关系之现状

经过与西方近三十年的对峙,苏联鉴于其自身因冷战而受到的严

重阻碍,于1989年解决与中国的政治对立和军事对峙,与中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此后的二十年里,中俄关系因各自的战略需求及地缘政治的影响,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989年,中国改革开放十年,经济建设一片繁荣。而因冷战影响,俄罗斯除了军工业以外,其他产业的发展都严重落后。自邦交正常化后,军事装备一直在中国从俄罗斯的进口中占到相当比例。“一位俄罗斯的老外交家曾说过,他曾是俄罗斯的外交部长和总理,他说‘我们俄罗斯的力量比不上美国,你们中国的力量也比不上美国,甚至我们两家力量之和也比不上美国,但是如果我们两个国家能够加强战略协作,那么我们就是一支巨大的力量’,意思是说有时1+1可以大于2。”①正因为这种战略需要,才会出现近年来“政热经冷”的怪象。中俄贸易2008年600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24.74%。现在中国为俄罗斯的第3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俄罗斯是中国的第8大贸易伙伴。可是,在俄对中国输出的商品中,能源产品所占比例较大。

此外,两国不断增加政治、军事互信,近些年多次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加强反恐合作。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了俄罗斯的帮助。

但是,对于“政热经冷”的问题,俄领导层并未重视。环视俄罗斯周边,不难发现其原因:美国已经玩到俄罗斯的后院了。美国打着“民主、自由”旗号,在世界各地加紧演变和渗透,在鲁吉亚、乌克①赵希迪(外交部欧亚司大使):《中俄关系现状及中俄关系未来发展规划》

兰和吉尔吉斯策动“颜色革命”,使独联体几近支离破碎,俄的战略空间再遭挤压。美国的“民主改造”进程仍在继续,东扩导弹防御系统,最终目的是防止俄的再度崛起。而中国是唯一可与其联手的社会主义兄弟。

四、中俄之利益矛盾与冲突

首先,中俄之间的经济发展不会有太大的发展。俄罗斯在中国的经济活动较弱,我们很少听说某件产品来自俄罗斯或者为俄罗斯企业制造。俄罗斯没有给中国人留下任何“经济印象”,而廉价的中国商品却充斥着俄罗斯的市场。这必然会导致经济上的矛盾。在俄罗斯人口增长率保持负增长的近些年,许多华人来到俄罗斯做生意。俄国的民族主义者在呼喊“黄祸”时,并不是孤立的,俄国共产党就是它的同盟军。俄国共产党还经常梦想恢复苏联“帝国”,①而来自中国的威胁有时候就是一个动员民众的好借口,在这点上,中国很难指望俄国的自由派会为中共辩护。地缘政治关系上的摩擦同样可能为双方的战略关系投下阴影,给中俄两国左派政治家的关系中插进楔子。

再者,俄罗斯在与我们称兄道弟的同时,却与印度、越南加强军火交易,并毫不吝啬地向印度输出尖端武器,而却以各种借口做很大的保留。俄罗斯与越南的军事交易也同样是个让中国很头痛的问题。中越两国在南中国海一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以往,越南政府因解放

①北京奥运会期间,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在南奥塞梯发生武装冲突,破坏了中方千方百计营造

的“奥运停火”愿景;美国宣布放弃在东欧的捷克和波兰部署导弹防御系统,而俄罗斯总统宣布附和美国制裁伊朗的信息;为将美国势力赶出吉尔吉斯斯坦,支持吉尔吉斯斯坦反对派政变,造成约80人死亡。

军的潜艇实力不敢过于强硬。可是,俄罗斯对越南的军事交易却使越南变得肆意妄为,让南海局势变得更为复杂和动荡不安。俄罗斯企图在中国南面拉拢中国的传统对手,与其建立在地缘上对称的战略平衡。这些做法伤害到了中国的根本利益。

从这些小动作不难看出俄罗斯对华的复杂而敏感的心理。中国军事装备的自主创新使得中国减少了在这方面对俄罗斯的依赖,而更有甚者,他们一直恐惧中国对俄制武器的仿制。中国经济及军事现代化的发展让俄罗斯感到了不安,甚至中国与美国的合作也会被其视为一种威胁,因为它依然和美国水火不相容。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美在各方面的合作将进一步加深,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也会大大增强。在一山不容二虎的情况下,俄罗斯人将不会与中国进行“默契的配合”,甚至他们会通过寻求其他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权衡点来制衡中国。

与此同此,俄罗斯依然期望通过它全球第二的军事,重振“熊风”,甚至现在的俄罗斯人都觉得苏联时期的社会比现在的要好许多。在周边地区,俄罗斯在不断进行渗透,找到一颗政治砝码与美国进行着暗地里地对抗。当美国人表示要与其改善关系时,那颗政治砝码便失去了价值,甚至俄罗斯会将它送上美国的砧板。俄罗斯的这种行为是中国政府坚决反对的,中国反对其对南奥塞梯的军事行动,反对它在伊朗问题上的左右摇摆。

五、结论

帕麦斯顿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

远的利益。中俄关系是被第迫形成的,现阶段,两国能够从彼此获得满足自身战略需求的利益。但随着中国的发展,其在全球利益及责任增多,中国将会更多地采取与其他国家或美国合作来履行它的责任,而中俄合作不在是个必要,中俄将渐渐疏远。从目前开来,俄罗斯已经在寻求权衡点来面对中国的崛起。它不顾中国的根本利益,加强对印度、越南的军事输出。在俄国内,甚至有政客开始附和西方,提出“中国威胁论”。此外,作为“金砖四国”之一,俄国内的经济发展乐观,这更加加强其“独立性”,使其在处理一些事物时完全不去考虑中国的利益。

因此,中俄关系前景黯淡,我们现在就应该为会到来的那一天的做好战略准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