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中俄关系的现状、问题与前景.ppt分析 共31页
- 格式:ppt
- 大小:330.50 KB
- 文档页数:1
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状一、中俄关系的历史中国和俄罗斯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俄关系的四不主义:不结盟,不对抗,不意识形态化,不针对第三国。
中俄关系有三个层面:一是双边关系。
两个正常的大国的关系和地区合作。
上海合作组织是中俄合作非常重要的形式。
二是国际战略合作,全球层面的。
三是地区合作,反对美国的单边主义。
1、中俄关系的三个历史阶段、四种范式。
第一个是沙俄和中国的关系,1917年十月革命以前。
第二个是苏联和中国之间的关系,十月革命以后到苏联解体的1991年。
第三个是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1992年到现在。
1991年苏联解体。
现在的俄罗斯是15个独联体中最大的,面积约占75%。
苏联解体形成了新的地缘政治。
中亚五国的独立,使我国和俄罗斯在西北地区的接壤形成了一个缓冲带,现在叫睦邻带。
历史上,中俄关系有四种范式。
第一是欺压和掠夺的关系。
在近代中国,日本和俄罗斯对中国伤害最深。
日本对中国进行了多年的战争,沙皇俄国攫取了我们很多的领土。
第二种是中俄形成结盟关系,中国实行一边倒的政策。
第三种方式对抗关系。
60年代到80年代,中苏之间出现对抗、冲突,甚至武装冲突。
苏联解体后,中苏关系正常化。
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关系正常化演变成正常化的中俄关系。
2、中苏关系从蜜月到对抗1949年到60年代中期是中苏关系非常重要的时期,对中国的发展非常重要。
当时,中苏是结盟关系,兄弟关系,我们称苏联为老大哥,我们的外交政策就是一边倒的政策。
特别是朝鲜战争发生后,我们更明确了一边倒的政策,倒向苏联。
二战以后形成了两个阵营,一个是以美国为首的以北约为基础的帝国主义阵营;另外一个是以苏联为首的以华约为基础的社会主义阵营。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属于社会主义阵营。
虽然中国不是华约集团的成员国,但中国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最重要的力量。
当时,中苏关系的一个重要性质是高度的意识形态化。
两党关系高于两国关系。
中苏关系是结盟、一边倒、针对帝国主义、高度的意识形态化的关系。
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前景中国、俄罗斯分别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主要大国,是彼此最重要的邻国。
所以,中俄关系向来是国际关系领域一项极为重要的研究。
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俄关系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而未来中俄关系的走向,又必然对国际局势产生深刻的影响。
因此,研究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前景,就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一、中俄关系的现状无论是双边关系还是多边关系,其状态都很难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它具体反映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关系之中,并由这些关系表现出来。
中俄关系也不例外。
1、中俄政治关系的现状。
美国的全球安全战略,尤其是其重返亚太战略和北约东扩,使中、俄同时感受到美国的威胁和战略逼退,出于共同抵御美国的需要,两国都有加强合作的愿望,政治关系迅速升温。
2014年面对由克里米亚问题引起的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俄罗斯亟需中国的支持。
而中国近几年面临的中日钓鱼岛问题,南海争端等一系列棘手问题,也离不开俄罗斯的支持。
因此,中俄政治关系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
2、中俄军事关系的现状。
军事关系是中俄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中俄经济关系的现状。
中俄经济关系的两大支柱是能源贸易和军火贸易。
能源贸易在中俄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中俄关系不断前行的重要根基。
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对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
而邻国俄罗斯作为世界能源大国,恰恰可以为中国提供大量的石油、天然气。
另一方面,能源出口是俄罗斯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中俄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近几年,俄欧关系的波动,影响到俄罗斯对欧洲能源的出口,俄罗斯亟需开发新的能源市场。
而中国为了降低能源进口的风险,实现能源进口渠道的多样化,也很需要俄的能源供应。
因此,中俄能源贸易发页脚内容1展迅速。
军火贸易作为中俄经贸关系的另一支柱,发展相对波折。
俄罗斯是中国先进武器和军事技术的重要来源,中国是与印度并列的俄罗斯武器出口的重要市场。
中俄两国自1996 年4 月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已经走过了13 年的历程,在这13 年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发展与深化,中俄双方在涉及各自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等重大问题上相互支持,政治互信程度不断提高,在经贸、投资、能源、科技、人文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中俄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不断加强。
展望中俄关系未来的发展前景,可以说形势一片大好。
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发展的第二个十年之际,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历史轨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构想最早来自俄罗斯方面。
1996 年4 月24 至26 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4 月23 日,在启程访华途中,叶利钦对事先准备好的《中俄联合声明》作了重要修改,把原有的“发展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和面向21 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修改为“发展平等与信任和面向21 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一提法得到中国的赞成并在随后发表的《中俄联合声明》中被正式确定下来。
为了使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具有实质性内容,中俄双方还一致同意建立两国元首会晤机制,设立北京--莫斯科热线,就重大问题随时磋商,成立总理委员会,建立双方外交部长随时会晤机制等等,这使得中俄关系进一步制度化。
在以后的几年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稳步发展,不断深入。
1997 年4 月23 日,江泽民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双方签署了《中俄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这一文件使中俄业已形成的平等信任的、面向21 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途径更加具体化,双方将本着“伙伴关系的精神”共同致力于促进多极世界的发展和建立国际新秩序。
1998 年,中俄两国又签署了关于《世纪之交的中俄关系》的联合声明,就世界的多极化、世界文明的多元性、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联合国以及冷战后的大国关系等问题阐述了双方共同的观点和立场,进一步深化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简析中俄关系制度化发展的前景中俄关系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这两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中俄两国的关系也不断发展和变化。
近年来,中俄关系的制度化发展备受关注。
那么,中俄关系制度化发展的前景如何呢?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现状和未来展望三个方面对中俄关系制度化发展的前景进行简析。
我们来看一下中俄关系的历史背景。
中俄两国一直以来都是友好邻邦,两国之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由于两国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中俄关系一度陷入低谷。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俄两国的关系逐渐得到改善。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为独立国家。
中俄两国在此后逐渐建立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关系取得长足发展。
如今,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我们来分析一下中俄关系的现状。
当前,中俄两国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两国领导人经常举行会晤,高层交往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加强。
在国际事务中,中俄两国密切合作,共同维护国际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两国在安全、军事、反恐、打击跨国犯罪等领域都有着密切合作。
中俄两国在经济领域也有着紧密合作。
两国在能源、贸易、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有着深入合作。
中俄两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也保持着密切协调。
中俄两国的关系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让我们展望一下中俄关系的制度化发展前景。
在未来,中俄关系将继续保持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态势。
一方面,中俄两国在政治上互相支持,不断加强战略互信。
中俄两国在经济上的合作潜力巨大。
中俄两国拥有丰富的资源、巨大的市场和盛大的人口,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中俄两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也将继续保持密切协调。
中俄两国在维护国际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推动多边主义、维护自由贸易等方面有着共同利益和立场。
中俄两国在未来的合作空间广阔,前景十分光明。
中俄关系的制度化发展具有良好的前景。
试析中俄关系的现状和前景近年来,中俄关系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2019年,两国元首习近平和普京多次会晤,双方签署了一系列重要合作文件,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然而,中俄关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未来前景仍需保持警惕和谨慎。
首先,中俄关系的现状在政治和安全方面表现良好。
两国外交部门加强了合作,支持彼此的立场和利益。
中俄两国在维护联合国安理会权威、反对外部干涉等重大问题上保持着一致立场。
双方在安全领域的合作也进一步加强,联合举办“和平使命”等军事演习,加强外交、军事、反恐等领域的交流,为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其次,在经济和能源领域,中俄关系不断深化。
中国与俄罗斯签署了两份包括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和自由贸易区的联合声明,其中主要合作领域是“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基建互联互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这有望在未来带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此外,中俄两国还加强了在国际贸易、投资领域的合作。
双方还计划在2021年前将贸易总额提高至2000亿美元交。
但是,中俄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政治、能源和军事领域,整体涉及面较窄。
虽然两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方面也存在合作,但由于各方利益的不同,合作并不顺利。
另外,中俄关系在一些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也存在差异和分歧。
例如,对朝鲜半岛核问题,中国强调和平解决,主张对话和协商,而俄罗斯则更倾向于扩大与朝鲜的经济关系。
此外,中美关系也对中俄关系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
从中俄关系的前景来看,两国关系未来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双方可以在科技、教育、文化、地区合作等领域进一步拓展合作。
共同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稳定,构建更加和谐、和睦的国际环境。
同时,双方也应该正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深化合作,加强沟通和协调,妥善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推动中俄关系在长期稳定发展的轨道上更好地前进。
中俄关系的发展及面临的限制性因素中俄两国是古老的邻邦,彼此间有着悠久的交往史和深厚的友好基础。
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两国国力的提升,中俄关系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限制性因素,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加以克服。
中俄关系的发展受到国际局势的影响。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世界格局不断演变,各种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
在这种情况下,中俄两国都需要在外交上保持高度的警惕和灵活应变,以应对国际上的各种不确定因素。
一些国际地区热点问题也可能对中俄关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来应对。
中俄关系的发展也受到双方国内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
虽然中俄两国在政治上有着相互支持、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但同时双方也需要照顾好自身的国内政治经济发展。
国内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是中俄关系能够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因此双方需要在处理双边关系时更加注重对方的国内政治经济情况,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中俄关系的发展还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
地缘政治因素对中俄关系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俄两国都是世界上地缘政治重要的国家,双方需要密切关注地区局势的变化,积极参与地区合作,加强地区安全合作,防范和化解地缘政治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
中俄关系的发展也受到国际社会舆论的影响。
国际社会对中俄关系的态度和看法也直接影响着双方的合作空间和合作意愿。
中俄两国需要更加主动地参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和合作,提升自身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扩大双方的合作空间,化解外界对中俄关系的负面舆论影响。
中俄关系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限制性因素,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加以克服。
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限制性因素的存在,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才能够推动中俄关系迈向更加稳定、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希望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俄关系能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为两国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论新世纪中俄关系现状及走向中俄两国目前的关系密切,随着普京的上台,两国之间加强了经济贸易合作,组成了战略协作伙伴。
两国之间互相进行文化交流,如06年中国举行“俄罗斯年”, 07年俄国举办了“中国年”活动。
双方在军事上的合作发展迅速,双方军事关系也在不断扩大,安全合作逐渐增多。
纵观历史,虽然中国和当时的苏联由于种种原因,从结盟、对抗到相互隔绝、互不往来,经历了四十年的恩恩怨怨。
但至苏联解体、中俄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十分顺利。
2004年是中俄两国关系全面深入发展的一年。
近年来,中俄两国在政治、经贸、人文和民间等各领域全面、稳定和深入发展。
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蓬勃发展不仅给两国人民带来实惠,而且对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也起到积极作用。
两国之间深化战略合作基础。
中俄两国继续充分发挥已建立的元首、总理及部门间的合作机制,重申尊重对方的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支持对方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一却努力。
在台湾和车臣问题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2004年是中俄建交五十五周年,也是双方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中俄两国元首年内成功举行了三次会晤,批准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为中俄关系长期、健康和稳定发展创造了更加良好的条件。
2004年又是中俄青年友好互访的一年,增进了相互了解。
双方举办了中俄边界与地区合作论坛,加强了两国地方之间的合作。
2005年,是中俄关系在高位发展的一年;高层会晤显著,启动了战略安全嗟商机制,双方批准《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发表了关于二十一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密切配合与协作,举办了大规模空前的联合军事演习……一系列的进展一再地说明,中俄关系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作为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物质基础的经贸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两国在能源、投资和边贸等领域合作中均有重大突破。
如2004年双边贸易额达到了212.3亿美元,同比增长34.7%,为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并超过600亿美元的目标打下基础。
中俄关系后冷战时期的现状与前景当今世界正处在复杂而深刻的变动之中,旧的国际关系格局已经消失,而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尚未形成。
在这种变动过程中,中俄这两个世界大国的相互关系是世人关心的问题之一。
近现代史上中俄两国的关系充满了令人难以理解的种种曲折。
苏联曾经同时支持中共和国民党这两个在国内政治战场上撕杀的对手;当毛泽东满怀革命成功的豪气拜访苏共兄弟时,他却被冷落在莫斯科郊区的客宅,而久久进不了克里姆林宫;紧接着苏共与中共的“蜜月”的,却是牵动整个国际共运的翻脸相向,最后双方甚至走上战场、动刀动枪;为了应付苏联这个昔日盟友、今日仇敌,中共反而与美国这个宿敌牵起了手;中苏关系刚刚正常化就被划上了句号,而变成了中俄、中国哈萨克、中国乌克兰等一大堆不知该如何勾画的老缘分新关系。
突然,中俄这两个国家又都转入一场各自历史上最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转型——一种“把鱼汤还原成鱼”的转变,而这种转型在人类历史上尚属首次,并无任何理论可以预见其结果。
这样的复杂性,使得全世界的中、俄问题观察家常常不知道如何判断这两个国家两三年以后之事,而在两国的演变各自充满不确定的情况下,要分析两国关系的前景,无疑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
由于中俄双方出于各自国内事务的考量,都没有在意识形态上较量的意愿,目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内,两国的战略关系都不会涉及太多的意识形态,在外交关系上双方也都会刻意淡化意识形态色彩。
中俄两国的战略关系摆脱了意识形态,就主要是建筑在双方的现实利益基础之上,因而会比较理智和现实,也就是说,不管对方国家的领导人是什么人,都应当与他合作。
从这个角度看,就会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当苏共垮台、叶利钦执政的俄罗斯成为独立国家时,中共一方面对叶氏所代表的民主派势力非常敌对,另一方面又赶在第一时间承认俄罗斯的独立,并且在联合国支持俄罗斯继承苏联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随后李鹏又以总理身份邀请叶利钦访问中国。
这种以现实利益为基础的国家间关系是国际关系格局中的常态,而这样的国家间关系朝什么方向演变,其决定因素包括大国间的全球性关系平衡、地缘政治的影响、经济上的往来、历史文化的渊源等由于中俄双方出于各自国内事务的考量,都没有在意识形态上较量的意愿,目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内,两国的战略关系都不会涉及太多的意识形态,在外交关系上双方也都会刻意淡化意识形态色彩。
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前景展望摘要中国和俄罗斯均是在世界上发挥重要影响的国家,又互为最大的邻国。
两国关系的状况和性质,不仅对它们的安全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对本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也有着决定性影响。
而当今世界正处在复杂而深刻的变革之中,旧的国际关系格局已经消失,而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尚未形成。
在这种变革过程中,中俄这两个世界大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发展已经成为世人关心的问题之一。
2009年中俄关系呈现出全面、加速发展态势。
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和深化地背景下,加强中俄关系尤其显得紧迫和重要。
关键词:睦邻友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利益,合作AbstractChina and Russia are the countries who play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world today, and are the biggest neighbors of each oth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not on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o their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but also has a decisive influence to the peace and stability of this region even the world. But today’s world is in a complex and profound changes, the ol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attern has disappeared and a new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pattern has not been formed. In the process of chang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big countries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concerned questions.Key Words:good-neighborly and friendly relation, strategic partnership of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interest, cooperatio n目录摘要...........................................- 1 -目录.........................................- 3 -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