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肿瘤超声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50
中外医疗中外医疗I N FOR I GN M DI L TR TM NT2008N O .19CH I NA FOR EI G N M EDI CAL TREATM ENT影像与检验卵巢肿瘤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尤其是卵巢癌更是死亡率较高的疾病。
犹豫缺乏早期的及时正确诊断,往往患者被确诊时多数已经属于晚期患者了。
研究先进的诊断方法,及时对重大疾病做到早诊断,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卵巢组织复杂,卵巢肿瘤组织学类型繁多,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形态,常常存在有异质同形,异形同质的现象,给超声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
经阴道超声采用的高频探头使成像的清晰度和对血流的敏感性显著提高,能更好地进行卵巢形态学评价,观察血管分布及血流频谱特点,为早期发现卵巢肿瘤提供有利的帮助。
1卵巢肿瘤的分类方法V a l e nt i n 分类法最为方便,其特点为:单房囊肿,无隔、无实性成份或乳头;多房囊肿,无实性成份和乳头;实性成份的单房囊肿,无隔,但有实性成份或乳头;有实性成份的多房囊肿,有隔和实性成份或乳头;实性肿瘤,大于80%的成份为实性。
其中1和2常被认为是良性,直径小于6cm 单房壁薄的囊肿常是肯定的良性肿瘤。
2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中的应用正常卵巢的静脉系统大致与动脉系统平行,呈蔓状分布。
而卵巢肿瘤的血管生成是没有规律的,与肿瘤的生长和向周围的转移密切相关。
研究证明最大径线超过2~3m m 的实性肿瘤的生长依赖于新生血管的生成,而且由于恶性肿瘤的血管没有或只有很少量的肌性中间层,肿瘤血管更容易扩张,并可形成肿瘤血管网中的动静脉短路,产生低阻血流。
恶性肿瘤内部血管粗细不一,缺乏逐级分支,走行弯曲甚至卷曲,产生动静脉短路、微动脉瘤、血管湖等等,在超声上表现出异常的血流信号。
研究还发现大部分肿瘤有多种多样的血流灌注区,血流分布很不均匀,肿瘤血管网也会随肿瘤的不同生长时期而变化,在肿瘤早期明显充血的区域,随着肿瘤的增长会成为中心缺血区。
超声鉴别诊断卵巢肿瘤良恶性的应用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肿瘤之一,因受多种因素干扰,早期不易发现。
经腹部、经阴道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相继用于发现卵巢肿瘤,根据其特点进行诊断评分并预测良恶性。
三维超声、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超声造影的应用提高了鉴别诊断卵巢肿瘤良恶性的准确度。
现对上述方法在诊断卵巢肿瘤良恶性中的价值进行综述。
标签:卵巢肿瘤;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技术;超声评分系统;三维超声近几十年来,超声在诊断及治疗卵巢肿瘤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肿瘤之一,发病率为 4.35%~23.9%,其中恶性肿瘤约占10%[1]。
经腹部及经阴道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被广泛应用于卵巢肿瘤的良恶性诊断,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超声、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超声造影的应用以及利用超声评分系统评价卵巢肿瘤内部结构特点的应用都进一步提高了卵巢肿瘤诊断的正确率。
1超声评分系统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近年来,国内外均有应用超声评分系统评价卵巢肿瘤的良恶性的报告。
Sassone等[2]利用阴道超声观察卵巢肿瘤内部结构特点,根据肿瘤的内壁结构、壁的厚度、有无分隔及内部回声进行评分:内壁光滑、壁薄3 mm、隔薄3 mm、隔厚>3 mm、内部为低回声且局部回声偏强,每项评3分;内部大部分为实性或囊实混合性,每项评4分;当内部完全为实性时,评5分。
总分以9分为界,9分以上高度可疑恶性。
2超声造影技术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卵巢肿瘤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超声造影是利用造影剂在血管内增强声波反射及红细胞的散射信号,可动态观察卵巢肿瘤周边及内部微血管形态、分布、血流灌注特点,利用谐波成像技术可检出直径<40 μm血管内的流动微泡,这一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卵巢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水平。
根据微泡内包裹气体的种类及其结构特点,超声造影剂可分为三代:第一代超声造影剂主要是包裹空气的微泡造影剂,主要以利显声(Levovist)为代表。
·健康科学·177卵巢癌的超声表现并均有可能出现腹膜及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其中根据医学实验观察得出结论:伴有腹膜及淋巴结转移的卵巢癌患者合并腹腔积液的比例要明显高于无腹膜及淋巴结转移者,且肿瘤处的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异常丰富。
因此,当超声检测发现卵巢癌病灶瘤体内动脉血流信号异常丰富时,在检查的时候应注意,一定要注意检查,不要出现漏诊、误诊。
如果淋巴结出现转移,那么要注意的是,检查淋巴结是怎么转移的,以及下一步的治疗方案要完善制定的。
2.卵巢癌的表现卵巢癌的恶性程度高,在超声诊断检查中卵巢癌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良恶性肿瘤之间还是有明超声诊断和病理类型相结合,卵巢肿瘤的良恶性诊断较准确。
同时,在检查中,仅仅依靠卵巢肿瘤的声像图特征来进行卵巢癌病理诊断是不切实际的,通过经腹超声基本上能详细地反映出肿瘤当前的具体情况,能够弥补临床上其他诊疗手段的不足,提供科学可靠的诊断依据,提高治疗前的诊断准确率,但是经腹超声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盆腔内有许多相似声阻抗的软组织,经腹探头分辨率较低,声束易衰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诊断判断具有误导和限制性,尤其对肥胖女性,不能提供各种组织结构的清晰图像。
因此,我们在使用高频阴道探头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时,卵巢结构图像较完整,且不管是在前期检查还是在后期检查都可以通过了解肿瘤内部以及周边的情况来尽快治疗卵巢癌。
二、超声医疗检查1.超声造影技术超声造影又称声学造影,是一种新型的造影技术,它能够清晰准确地显现造影部位的形态,以便医生准确地判断病情。
该项技术在子宫病变、宫颈病变以及附件区病变等妇科疾病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根据卵巢病变的特点,在卵巢病变的诊断中,超声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卵巢病变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
如果超声诊断结论是生理性病变,可使患者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并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
二是卵巢病变良恶性的判断,这对医生选择临床治疗方案时有指导意义。
良性卵巢肿瘤之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超声鉴别诊断(全文)一.定义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来源于原始生殖细胞的肿瘤,是生殖细胞肿瘤中最多见的一种,由多胚层组织构成,属于良性卵巢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20—40岁多见,可为单侧或双侧,易发生肿瘤蒂扭转、感染等并发症,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故对其早期诊断较为重要。
经腹部及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必要时可行盆腔CT检查。
二.病理特征卵巢囊性畸胎瘤又称皮样囊肿,发生于生殖细胞,是最常见的卵巢肿瘤之一,占所有卵巢畸胎瘤的95%以上。
肿瘤直径一般5—6cm,呈圆形,表面光滑,常为单房。
肿瘤内容物由2—3胚层的多种成熟组织所形成,主要含外胚层组织,包括皮肤、皮脂腺、毛发、部分有牙齿及神经组织,此外亦可见中胚层组织如脂肪,软骨等,内胚层组织少。
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80%—90%为生育期年龄妇女。
此外囊性畸胎瘤多位于子宫底部,常带蒂,且密度大,有一定重量,故易发生蒂扭转,引起急腹症,其发生率为9%—17%。
三.超声表现1.脂液分层征:肿瘤内有一强回声水平分界线,线上为脂质成分,呈均匀密集小光点,线下为无回声区。
2.面团征:肿瘤无回声区内的光团回声,边缘较清楚,附于囊肿壁的一侧,为发脂裹成的团块所致。
3.发团征:脂团内含发团, 表现为囊肿内有弯月形反光强回声, 后方衰减伴声影, 有时光团状物浮在液面上。
4.瀑布征:肿瘤中的毛发与油脂物松散结合未构成团块,声像图呈表面回声强,后方回声渐次减弱,而且反射活跃似瀑布状。
5.星花征:其粘稠的油脂物质密集细小光点,并浮游于无回声中,推动或加压时,弥散分布的光点可随之移动。
6.壁立结节征:肿瘤囊壁可见隆起的结节状强回声,或呈乳头状,其后可伴声影。
7.多囊型:肿瘤的无回声区内可见到小囊,即囊中囊的表现。
8.线条征:肿瘤无回声区内多条短线状强回声,平行排列,浮于其中,可随体位移动。
当肿瘤内全为毛发所充满,且油脂物甚少时,则为鸟巢状,声像图表现为仅肿瘤前表面为增强回声或呈弧形强光带,后方伴声影,肿瘤后壁及轮廓不清。
卵巢囊腺瘤的超声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目的:对卵巢囊腺瘤的超声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分析和探讨。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0例卵巢囊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超声影像诊断,并且与患者的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进行对照,回顾性分析其声像图。
结果:在40例超声影像诊断为卵巢囊腺瘤的患者中,有37例患者手术后病理符合超声诊断,其中有3例误诊,共计达到了92.5%的诊断准确率。
结论:在对卵巢囊腺瘤进行诊断的时候超声影像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可以作为进行术前检查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
标签:卵巢囊腺瘤;超声诊断;鉴别诊断作为最常见的妇女卵巢肿瘤之一,卵巢囊腺瘤多发于中老年妇女。
采用超声影像检查的方式在诊断卵巢囊腺瘤的时候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能够将有力的依据提供给临床治疗方案和手术方式的选择。
为了对卵巢囊腺瘤的超声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分析和探讨,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40例卵巢囊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超声影像诊断,并且与患者的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进行对照,回顾性分析其声像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0例卵巢囊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病理确诊,患者的年龄在29—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4岁。
大部分患者在就诊的时候均发现腹部肿块,只有一小部分患者是在健康体检的过程中发现。
1.2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以及灰阶超声仪作为检查仪器,选择3.5 MHz的探头频率[1]。
让患者保持膀胱充盈的状态,并且采取平卧位的姿势,经过腹壁于耻骨联合上对患者实施斜切面、纵切面以及横切面等多方位的检查,将患者的子宫和卵巢清晰的显示出来,从而能够将卵巢肿块找到,并且将周围组织与流体的形态、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清晰的显示出来,同时对囊肿包膜及囊壁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2]。
2. 结果2.1诊断结果37例卵巢囊腺瘤中以发生部位为根据可以划分为:18例右侧,19例左侧;术后病理诊断诊断显示:2例卵巢冠囊肿;2例浆液性囊腺癌;14例黏液性囊腺瘤;19例浆液性囊腺瘤;超声影响诊断:14例黏液性囊腺瘤;23例浆液性囊腺瘤。
58主垦塞旦匡型垫!Q生!旦筮!!鲞墓!Q翅£垡壁塑!』空坚婴坐堕塑苎盟型丛鲤i堕堡丛型:;Q!Q:!!!:i!,盟!:!Q超声造影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进展孙懿关云萍宋丹阳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肿瘤。
在国内妇科恶性肿瘤中,卵巢肿瘤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和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在国外仅次于子宫颈癌与子宫内膜癌),居第三位。
由于卵巢肿瘤深藏于盆腔,病人初期很少有症状,恶性者易扩散,以致于确诊时60%一70%的卵巢恶性肿瘤病人已属晚期,故近20年卵巢癌的5年存活率(25%~30%)无明显改善,因此卵巢癌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以往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二维超声,而近些年迅速发展的三维超声及此基础上开展的超声造影技术在卵巢肿瘤良、恶性鉴别及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方面起到了极大地作用。
超声造影技术包括超声造影剂和造影成像技术两方面。
1超声造影剂(ul t r as o und cont ras t agent s)1968年,G r am i ad等首次观察到经导管注射含气盐水可使右室显影增强,由此揭开了声学造影的序幕。
根据声学造影剂的结构特点,将造影剂分为三个类型:I型(第一代):造影剂内含空气,特性为可穿越肺循环,是真正的左心声学造影剂,如Levovi st,A l bunex。
I I型(第二代):内含有低溶解性气体,如氟碳、氟硫气体。
特性为微泡的稳定性得以提高,是实现经静脉声学造影的基础,如O pt i son、D ef i ni t y、SonoV ue、P ESD A等。
Ⅲ型(第三代):通过对外壳的改建,使造影剂微泡声学特性可控,为靶向诊断与靶向治疗提供新依据。
三维超声结合对比增强剂的应用,使人们对肿瘤血管影像的观察又前进了一步…。
超声造影剂的作用原理:①当入射声压小于50kP a时,微泡对称性地压缩和膨胀。
呈现线性背向散射,可提高普通灰阶超声和多普勒超声对富含微泡组织的探测能力,这一反应主要用于基波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