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染料基础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463.00 KB
- 文档页数:47
酸性染料能在酸性(或中性)介质中进行染色的染料。
一种阴离子染料。
一般在酸性溶液中染色。
分子中含有磺酸-so 3h、羧酸-cooh 等水溶性基团。
按染色时酸性的强弱分强酸性染料、弱酸性染料、中性染料等。
强酸性染料多用于羊毛染色;弱酸性染料多用于真丝绸及锦纶,为真丝织物印染的主要染料。
这类染料电离后染料离子带负电,如伊红、刚果红、藻红、苯胺黑、苦味酸和酸性复红等,可与碱性物质结合成盐。
当培养基因糖类分解产酸使pH值下降时,细菌所带的正电荷增加,这时选择酸性染料,易被染色。
士林染料又称还原染料,一般用于棉织物的染色,不溶于水,通过在碱性条件下,用还原剂将染料还原后溶解于水而与织物反应,染色后用氧化剂氧化后显示正常颜色,日晒牢度极佳。
被称为永不褪色的染料。
还原染料经还原染料隐色体而后成染色的不溶性染料。
先在碱液中经还原作用变成可溶性的隐色体钠盐而为纤维素纤维吸着,再经过氧化,恢复成原来的不溶性染料,一般耐洗、耐晒坚牢度较高。
例如士林蓝等。
主要用棉、涤棉混纺织物印染,维纶亦可上色,在丝绸行业中,用于人丝、人丝·人棉交织,真丝绸拔染印花。
还原染料不溶于水,染色时要在碱性的强还原液中还原溶解成为隐色体钠盐才能上染纤维,经氧化后,回复成不溶性的染料色淀而固着在纤维上。
还原染料是染料中各项性能都比较优良的染料。
按其主要化学结构可分为靛类和蒽醌两大类。
它的色谱较全,色泽鲜艳,皂洗、日晒牢度都比较高,但因价格较贵,某些黄、橙等色有光敏脆损现象,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一)还原染料染色过程还原染料染色时,可采用浸染,卷染或轧染。
一般纱线及针织物大都用浸染,机织物大都用卷染和轧染,一般都包括下述四个基本过程。
1.染料还原染料的还原过程,也就是还原染料隐色体的生成过程,一般都是在碱性介质中进行的。
在还原染料的分子结构中都至少含有两个羰基(=C=O),它们在强的还原剂连二亚硫酸纳(俗称保险粉)的作用下,羰基被还原成羟基(-OH)。
酸铜中间体染料1. 引言酸铜中间体染料是一类广泛应用于纺织、印刷、油墨等领域的有机染料。
这些染料具有优异的染色性能和稳定性,能够在不同的纺织品上实现丰富多彩的颜色效果。
本文将介绍酸铜中间体染料的基本原理、合成方法、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 基本原理酸铜中间体染料是一类酸性染料,其分子结构中含有酸性基团(如羧基、磺酸基等)。
这些酸性基团可以与纤维材料中的阳离子结合,形成染料与纤维之间的化学键,从而实现染料的固定。
同时,酸铜中间体染料还具有较强的亲水性,能够与纤维表面的水分子发生氢键作用,提高染料的上染性能。
3. 合成方法酸铜中间体染料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3.1. 缩合反应缩合反应是一种常用的酸铜中间体染料合成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芳香胺类化合物与酚类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缩合反应,生成目标染料。
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产率高等优点。
3.2. 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是合成酸铜中间体染料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芳香胺类化合物与氧化剂反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目标染料。
常用的氧化剂有过氧化氢、过氧化钠等。
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简单、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3.3. 双氮化合物反应双氮化合物反应是一种新兴的酸铜中间体染料合成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芳香胺类化合物与双氮化合物反应,生成目标染料。
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环境友好等优点。
4. 应用领域酸铜中间体染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印刷、油墨等领域。
其主要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纺织酸铜中间体染料在纺织领域中被广泛用于染色。
其具有丰富的颜色效果、良好的染色性能和稳定性,能够实现各类纤维材料的染色需求。
4.2. 印刷酸铜中间体染料在印刷领域中常用于印刷油墨的配方中,能够实现印刷品的丰富色彩和良好的印刷效果。
4.3. 油墨酸铜中间体染料在油墨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其能够为油墨提供丰富的颜色选择,同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褪色性能。
5. 发展趋势酸铜中间体染料作为一类重要的有机染料,在未来的发展中仍具有广阔的前景。
染料概述常用染料有碱性染料、酸性染料和中性染料碱性染料:美兰、甲基紫、草酸铵结晶紫、醋酸洋红、碱性复红、中性红、孔雀绿、薯红等酸性染料:伊红、刚果红、藻红、苯胺黑、苦味酸、酸性复红等中性染料:瑞脱氏染料、基姆萨氏染料等十五种细胞染料1、酸性品红:酸性品红是酸性染料,呈红色粉末状,能容於水,略溶於酒精(0.3%)。
是良好的细胞制染色剂,在动物制片上应用很广,在植物制片上用来染皮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髓部等薄壁细胞和纤维素壁。
它跟甲基绿同染,能显示线粒体。
组织切片在染色前先浸在带酸性的水中,可增强它的染色力。
酸性品红容易跟碱起作用,所以染色过度,易在自来水中褪色。
2、刚果红:刚果红是酸性染料,呈枣红色粉末状,能溶於水喝酒精,遇酸呈蓝色。
它能作染料,也用作指示剂。
它在植物制片中常作为苏木精或其他细胞染料的衬垫剂。
用来染细胞质时,能把胶制或纤维素染成红色。
在动物组织制片中用来染神经轴、弹性纤维、胚胎材料等。
刚果红可以跟苏木静作二重染色,也可用作类淀粉染色,由於它能溶於水和酒精,所以洗涤和脱水处理要迅速3、甲基蓝:甲基蓝是弱酸性染料,能溶於水和酒精。
甲基蓝在动植物的制片技术方面应用极广。
它跟伊红合用能染神经细胞,也是细菌制片中不可缺少的染料。
它的水溶液是原生动物的活体染色剂。
甲基蓝极易氧化,因此用它染色后不能长久保存。
4、固绿:固绿是酸性染料,能溶於水(溶解度为4%)和酒精(溶解度为9%)。
固绿是一种染含有浆质的纤维素细胞组织的染色剂,在染细胞和植物组织上应用极广。
它和苏木精、番红并列为植物组织学上三中最常用的染料。
它和苏木精、番红并列为植物组织学上三中最常用的染料。
5.苯胺蓝:是一种混合酸性染料,平常所用很难有一定的标准。
此染料一般很难溶於水,也不易溶於酒精(1.5%)。
植物制片中可与番红合用,作为组织染色;也可作藻类植物染色。
因为这种染料的成分很不一致,染色效果不易掌握。
6、苏丹Ⅲ:苏丹Ⅲ是弱酸性染料,不溶解於水,呈红色粉末状,易溶於脂肪和酒精(溶解度为0.15%)。
酸性染料比色法原理
酸性染料比色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用于测定物质中
特定成分的含量。
其原理是利用酸性染料与待测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有色产物,通过测定产物的光吸收或光散射来确定待测物质的
含量。
首先,酸性染料比色法的原理基于酸性染料与待测物质之间的
化学反应。
酸性染料通常具有芳香环结构和酸性基团,能够与许多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在酸性条件下,染料分子中的酸性基团会与待
测物质中的特定官能团发生反应,形成有色产物。
这种有色产物通
常具有特定的吸收或散射特性,可以被光谱仪等仪器测定。
其次,酸性染料比色法的原理还涉及到光谱分析技术。
光谱分
析技术是利用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或散射来研究物质的性质
和含量的一种方法。
在酸性染料比色法中,产生的有色产物会吸收
特定波长的光,产生吸收峰。
通过测定吸收峰的强度,可以确定待
测物质的含量。
这种方法通常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的特点。
最后,酸性染料比色法的原理还包括了色度计的应用。
色度计
是一种专门用于测定溶液颜色深浅的仪器,通过比较待测溶液与标
准溶液的颜色深浅来确定待测物质的含量。
在酸性染料比色法中,可以利用色度计测定产生的有色产物的颜色深浅,从而确定待测物质的含量。
综上所述,酸性染料比色法的原理是基于酸性染料与待测物质的化学反应,利用光谱分析技术和色度计来测定产生的有色产物,从而确定待测物质的含量。
这种方法在分析化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测定酸性物质、有机物质、无机物质等多种物质的含量,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
染色的基础知识:常用染料的品种特性1.媒染染料媒染染料的分子结构中有能与金属螯合的基团,它能与金属盐类以共价键、配位键或氢键络合生成不溶性有色络盐,结合牢固,耐洗耐晒。
媒染染料多在纺织印染工业中使用,需借助铝盐、铬盐或铁盐等金属氢氧化物作媒染剂才能染上。
但在锌层染色工艺中,经化学处理过的锌层表面,就是很好的媒染剂,因而媒染染料与锌层表面就发生了络合反应。
图1所示茜素红S与金属离子生成络合物结构示意;为茜素红s与金属离子生成络合物结构示意图(其中Me代表金属离子)。
在铝阳极氧化染色工艺中,铝离子与染料同样发生了络合反应。
因此,媒染染料最适于金属表面染色。
媒染染料大多数是偶氮染料和蒽醌染料。
锌层染色常用的是酸性媒染染料,它易溶于水,又含有磺酸基(-S03H),羧基(-C OO H),与金属反应后往往形成羟基(-0H)。
化验室常用的茜素红S、茜素黄R等就是典型的媒染染料。
2.直接染料直接染料大多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磺酸钠盐,水溶性好。
它往往是含有磺酸基或羟基的偶氮染料,以双偶氮、三偶氮占多数。
直接染料分一般直接染料、直接耐晒染料和铜盐直接染料三种。
一般直接染料,水洗与耐晒度均差,使用起来不理想,但因价廉易购,仍被采用。
另一种直接耐晒染料具有很高的耐晒度,适用于金属染色。
如直接耐晒翠蓝GL是一种金属络合染料,其染色质量仅次于媒染染料。
铜盐直接染料不适用。
3.酸性染料在酸性或中性介质中进行染色的染料叫酸性染料。
分子中含有磺酸基(-S03H),羧基(-C O OH)等基团。
根据分子结构有偶氮、蒽醌、三芳基-甲烷和酞菁等染料。
常在金属染色上应用的有酸性大红GR 等。
4.活性染料活性染料又称反应性染料,它由染料母体、反应性基团和桥基三部分组成。
染料母体有偶氮、蒽醌和酞菁结构,可溶于水,色泽鲜艳,匀染性好,对金属染色大多适用。
常用的有活性嫩黄x-6G 等。
5.可溶性还原染料还原染料不溶于水,而这种可溶性还原染料是还原染料隐色体的硫酸酯钠盐,能溶于水。
染料化学名词解释在化学领域中,染料化学是一个重要且富有特色的分支。
它涉及到众多的专业名词,理解这些名词对于深入研究和应用染料化学知识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谈谈“染料”这个最基础的概念。
染料,简单来说,就是能够使纤维或其他材料着色的有色物质。
它们通过一定的化学作用,与被染物之间形成牢固的结合,从而赋予其特定的颜色。
“发色团”是染料化学中的一个关键名词。
发色团指的是分子结构中能吸收可见光而产生颜色的原子团。
常见的发色团有羰基、硝基、偶氮基等。
这些发色团中的电子结构能够与可见光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导致物质呈现出各种颜色。
与发色团密切相关的是“助色团”。
助色团本身不能产生颜色,但当它们与发色团相连时,可以增强发色团的发色能力,或者改变颜色的深浅和色调。
常见的助色团有氨基、羟基、磺酸基等。
“亲和力”在染料化学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名词。
它表示染料对纤维的吸附和结合能力。
亲和力高的染料能够更容易地被纤维吸附并牢固结合,从而获得良好的染色效果和色牢度。
“直接染料”是一类能够直接上染纤维素纤维的染料。
它们在染液中可以直接吸附在纤维上,染色过程相对简单,但色牢度往往不是特别高。
“酸性染料”则是在酸性条件下对蛋白质纤维(如羊毛、丝绸)和聚酰胺纤维有较高亲和力的染料。
这类染料通常具有较好的色彩鲜艳度。
“活性染料”是一类反应性染料,它们能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共价键结合,从而具有较高的色牢度。
“还原染料”的染色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先在碱性条件下将染料还原为隐色体,然后上染纤维,再经过氧化使其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分散染料”主要用于聚酯纤维等合成纤维的染色,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通常以微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在染液中。
“阳离子染料”对腈纶纤维有特殊的亲和力,常用于腈纶纤维的染色。
“色牢度”是衡量染色质量的重要指标。
它包括耐光牢度、耐洗牢度、耐摩擦牢度等多个方面。
耐光牢度反映了染料在光照条件下保持颜色的能力;耐洗牢度表示染料在洗涤过程中颜色的稳定性;耐摩擦牢度则体现了染料在受到摩擦时的掉色程度。
酸性染料轧染工艺流程及工艺条件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概述酸性染料轧染是一种常用的纺织品染色工艺,通过在酸性条件下,将染料与纤维结合,达到染色的效果。
. 精品 染料基础知识 染料是指在一定介质中,能使纤维或其他物质牢固着色的化合物。我们介绍的染料和颜料只限于有机化合物。古代染料取自动植物。1856年Perkin发明第一个合成染料——马尾紫,使有机化学分出了一门新学科——染料化学。20世纪50年代。Pattee和Stephen发现含二氯均三嗪基团的染料在碱性条件下与纤维上的羟基发生键合,标志着染料使纤维着色从物理过程发展到化学过程,开创了活性染料的合成应用时期。目前,染料已不只限于纺织物的染色和印花,它在油漆、塑料、纸张、皮革、光电通讯、食品等许多部门得以应用。 染料的分类染料的分类方法有三种:按来源划分(天然和合成染料)、按应用性能划分、按化学结构划分。常用后两种分类方法。染料按应用性能分为以下几类:
1.直接染料(direct dyes) 该类染料与纤维分子之间以范德化力和氢键相结合,分子中含有磺酸基、羧基而溶于水,在水中以阴离子形式存在,可使纤维直接染色。
2.酸性染料(acid dyes) 在酸性介质中,染料分子内所含的磺酸基、羧基与蛋白纤维分子中的氨基以离子键相合,主要用于蛋白纤维(羊毛、蚕丝、皮革)的染色。
3.分散染料(disperse dyes) 该类染料水溶性小,染色时借助分散剂呈分散状态而使疏水性纤维(涤纶、锦纶等)染色。
4.活性染料(reactive dyes) 染料分子中存在能与纤维分子的羟基、氨基发生化学反应的基团。通过与纤维成共价键而使纤维着色。又称反应染料。主要用于棉、麻、合成纤维的染色,也可用于蛋白纤维的着色。
5.还原染料(vat dyes) 有不溶和可溶于水两种。不溶性染料在碱性溶液中还原成可溶性,染色再经过氧化使其在纤维上恢复其不溶性而使纤维着色。可溶性则省去还原一步。该类染料主要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染色和印花。 6.阳离子染料(cationic dyes) 因在水中呈阳离子状态而得名。用于晴纶纤维的染色,常并入碱性染料类。 7.冰染染料(azoic dyes) 为不溶性偶氮染料,染色时需在冷冻条件(0-5℃)下进行,由重氮和偶分组分直接在纤维上反应形成沉淀而染色。
各种染料分类、染色机理介绍导语染料是有颜色的物质,通过它自身或者某些化学反应使棉、麻、丝、毛、粘纤、锦纶、维纶等多种纺织品染色。
染料按照性质及应用方法可分为直接染料,活性染料,硫化染料,分散染料,酸性染料,碱性染料,还原染料,酞菁染料等多种类型。
今天小七介绍一下各种染料的主要分类及特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直接染料定义直接染料,指能直接溶解于水,对纤维素纤维有较高的直接性,无需使用有关化学方法使纤维及其他材料着色的染料。
直接染料能在弱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对蛋白纤维(如羊毛、蚕丝)上色,还应用于棉、麻、人丝、人棉染色。
色谱齐全、价格低廉、操作方便。
缺点是水洗、日晒牢度不够理想。
染色机理直接染料具有磺酸基(-SO H)或羧基(-COOH)等水溶性基团分子结构排列成直线型。
芳环结构处于同一平面,因此直接染料对纤维素纤维具有较大的亲和力,在中性介质中直接染色,只要把染料溶解干水,便可进行染色。
染料在溶液中被纤维吸附到表面,然后不断向纤维的无定形区扩散,与纤维大分子形成氢键和范德华力的结合。
其派生的染料有直接耐晒染料和直接铜盐染料。
常用颜料活性染料定义活性染料也叫反应性染料。
分子中含有化学性活泼的基团,能在水溶液中与棉、毛等纤维反应形成共键的染料。
染色机理活性染料,又称反应性染料。
为在染色时与纤维起化学反应的一类染料。
这类染料分子中含有能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的基团,染色时染料与纤维反应,二者之间形成共价键,成为整体,使耐洗和耐摩擦牢度提高。
活性染料是一类新型染料。
1956年英国首先生产了Procion牌号的活性染料。
活性染料分子包括母体染料和活性基两个主要组成部分,能与纤维反应的基团称为活性基。
常用染料X型:染料分子中含有二氯均三嗪活性基,活性较高,染色及固色温度较低(20~40℃),为普通型或低温型。
其特点为匀染性较好,稳定性较差,不耐酸性水解,不宜染深色,固色率约60%。
例:活性红X-3B。
K型:染料分子含有一氯均三嗪活性基,由于三聚氰氯中的两个氯原子为其它基团所取代,活性较X型低,染色固色温度较高(80~100℃),也称“热固型”染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