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在肝炎治疗中的作用
- 格式:docx
- 大小:12.89 KB
- 文档页数:2
中药分类治肝病
中医治疗肝炎有一个很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年以前的中医四大经典之一《金匮要略》当中就有专篇讨论黄疸病治疗的内容,所提出治疗黄疸的方剂、方法以及药物目前仍然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它对黄疸病因的阐述目前仍然有效指导临床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部分乙肝患者通过中医的扶正驱邪方法治疗一段时间过后,竟然能痊愈。
这表明中医药在治疗肝病方面是有一定的优势的。
那么具体有哪些中医在治疗肝病方面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呢?
1、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中药有哪些?
答:目前已经证实,下属药物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1)补益扶正类:人参、党参、黄芪、冬虫夏草、刺五加、补骨脂、女贞子、枸杞子、龟板、鳖甲、鹿茸等。
(2)活血化淤类:丹参、赤芍、红花、桃仁、益母草、灵芝等。
(3)软坚散结化痰类:夏枯草、山慈菇、牡蛎、穿山甲、半夏、猫爪草。
2、哪些中药有降低转氨酶作用?
答:降低转氨酶作用的中药主要有:五味子、虎杖、半枝莲、垂盆草、田基黄、柴胡、甘草、连翘、女贞子、败酱草、龙胆草、水牛角、黄芩等。
3、哪些中药有降低胆红素作用?
答:降低血清胆红素作用的中药主要有:茵陈、栀子、大黄、黄柏、虎杖、大青叶、丹参、红花、泽兰、金钱草、益母草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的疗效观察肝炎是一种由不同类型的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严重时可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
在传统医学中,中药和针灸被广泛应用于肝炎的治疗,而现代医学则倡导采用抗病毒药物和疫苗进行治疗。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逐渐受到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结合临床观察,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的疗效。
中医治疗肝炎的特点在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方案。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肝炎属于肝脏失调的范畴,可导致气血不畅、湿热内蕴等病理变化。
因此,针对不同体质和病情的患者,中医医师会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比如,对于湿热型肝炎患者,常用黄连、栀子、柴胡等清热解毒的中药;对于气郁型肝炎患者,常用疏肝解郁的药物如香附、川芎等。
通过调理患者的体内阴阳平衡,中医可以有效改善肝炎患者的症状和体质。
而西医治疗肝炎则更注重抑制病原体的增殖和破坏。
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阿德福韦等被广泛应用于肝炎的治疗,可以明显减少病毒载量,阻断病毒对肝细胞的侵害。
此外,疫苗接种也是预防肝炎的有效手段。
但西医治疗过程中常伴随着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头痛、皮疹等,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的方法将传统中医的辨证施治与现代西医的药物疗法结合起来,形成一套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中医可以通过调理体内的气血运行和阴阳平衡,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减少西药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而西医则可以通过抗病毒药物或疫苗,直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加速康复过程。
临床观察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在疗效上具有明显优势。
结合中医的辨证施治和西医的药物疗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种综合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减轻肝炎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康复速度。
与单一疗法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更能全面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减少肝炎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
通过辨证施治和药物疗法的有机结合,可以更全面地治疗肝炎患者的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茯苓对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研究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多种类型。
中医在治疗慢性乙肝中的作用和疗效摘要:目的:观察使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肝的作用和疗效。
方法:选择慢性乙肝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甘利欣,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4.2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4.29%,两组均无死亡例数。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
1.2 中医辨证。
针对治疗组的临床症状,给予中医辨证,分为肝胆湿热型12例,症见两肋胀痛,脘腹痞闷,口苦,腹胀纳呆,大便溏泻,小便黄浊或出现黄疸,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肝郁脾虚型18例,可见两肋胀痛,常因情绪波动病情而增减,脘腹胀满,食后胀满更甚,头晕目眩,呕恶,舌薄黄,脉弦。
肝肾阴虚型17例,可见胁痛隐隐,口干乏力,腰膝酸软,心烦不寐,午后潮热,舌红苔少,脉弦细数。
气滞血瘀型15例,可见痛处固定不移如针刺,面色晦暗,伴肌肤甲错,肝掌红痣,舌质暗或有瘀斑,脉弦细。
脾肾阳虚型13例,可见久病不愈,胁肋隐痛,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神疲畏寒,腰膝酸软,大便溏,舌淡苔白,脉沉迟。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甘利欣150mg治疗。
1.3.2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辨证治疗。
肝胆湿热型: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减;肝肾阴虚型用一贯煎加减;气滞血瘀型给予血府瘀汤加减;脾肾阳虚型给予金匮肾气丸加减。
以上药物,每日1剂,分2次煎服,治疗3个月后观察效果。
1.4 疗效评价[2]。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指标正常,hbsag 持续转阴,停药后随访三年未复发。
基本治愈:hbsag为阳性,其与症状和肝功能指标均正常,停药后随访三年未复发。
有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肝功能指标正常,hbsag为阳性,肝脾不肿大。
无效:所有检查与治疗前相比无改善;死亡:癌变或肝昏迷、死亡。
总有效率=治愈率+基本治愈率。
1.5 统计学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治疗中调和肝脾的重要意义发表时间:2016-05-12T11:52:40.437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18期供稿作者:任小艳邢练军[导读]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 200032)苦寒药与温中药物需调和得当,治疗肝脏疾病的同时,顾护脾胃,从整体角度对肝脾相互关系做一分析。
任小艳邢练军(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 200032)【摘要】慢性乙肝肝炎就其西医病因来讲,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改变。
慢性乙肝肝炎属中医胁痛、黄疸、疫毒等范畴,与湿邪关系密切,邪气久留机体,病久易气滞血瘀,病位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为慢乙肝)中医药治疗中应注意调和肝脾的作用,现就慢乙肝中医药治疗中调和肝脾的理解与体会做一简述。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调和肝脾;中医药;治疗【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8-0136-02 【Abstract】 In terms of Western medicine etiology ,Chronic hepatitis B (shorted for CHB) is infected by hepatitis B virus and causes Chronic inflammation of the liver. CHB is corresponding to the “xietong”、”huangdan”、yidu”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connected with “shixie”,which staying in the body for a long time will leads to “qihziuxeyu”,and its’organ disease is related to the liver and spleen. The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HB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function of balancing between the liver and the spleen.We will make a description about reconciling the liver and splee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HB. .【Key words】CHB;Reconcile the liver and splee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reatment 慢乙肝是我国常见传染病,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慢乙肝及其相关并发症方面表现出中医自身的优势,中医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出思想的指导下,根据相关症状、舌象、脉象等总结出相对应的治疗方法,并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笔者长期跟随邢练军导师门诊,发现慢乙肝治疗中主要涉及肝脾两脏,肝脾调和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等有重要意义,笔者现结合自身临床体会对此做一论述。
甘草对肝脏疾病的保护与治疗作用甘草,又称甘草根,是中药中常见的一味药材。
它在中医药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被认为对肝脏疾病有着一定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本文将探讨甘草对肝脏疾病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在保护和治疗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一、甘草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甘草主要成分有甘草酸、甘草甜素、甘草甙等。
这些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纤维化等作用,对于保护肝脏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抗炎作用:甘草中的甘草酸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过程中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肝脏炎症反应,保护肝脏细胞免受炎症损害。
2. 抗氧化作用:甘草中的甘草甜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肝脏的损伤,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3. 抗肿瘤作用:甘草甙是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它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
4. 抗纤维化作用:甘草甙还可以抑制肝脏纤维化的发生,减少肝脏组织的纤维化程度,防止肝硬化的进展。
二、甘草在肝脏疾病保护中的应用甘草在肝脏疾病保护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护肝作用:甘草可以修复受损肝细胞,促进肝脏细胞再生。
它还可以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如自由基、毒性代谢产物等,减轻对肝脏的损害。
2. 抗病毒作用:甘草对乙型肝炎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可以减少病毒的复制,降低肝炎的病程和病情。
3. 抗肝纤维化作用:甘草可以抑制肝脏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减轻肝脏组织的纤维化程度,预防肝硬化的进展。
三、甘草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除了在肝脏疾病的保护中发挥作用外,甘草在肝脏疾病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1. 丙型肝炎的治疗:甘草可以与其他药物联用,提高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2. 脂肪肝的治疗:甘草可以降低血清转氨酶、血脂和肝内脂肪含量,改善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
3. 肝损伤的治疗:甘草可以减轻药物、化学物质、酒精等对肝脏的损伤,促进肝脏的修复。
四、甘草的使用注意事项尽管甘草对肝脏疾病有着一定的保护和治疗作用,但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肝功能不全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中医的养生方法中医调理肝炎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
中医学认为,肝炎与人体内的“气血”、“阴阳”等多个方面有关,因此中医在调理肝炎方面有着独特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中医的养生方法以及中医如何调理肝炎。
一、中医养生方法1.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是调理肝炎的重要环节。
首先,应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鱼类等。
其次,应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另外,还可以适量饮用一些具有养肝作用的中草药茶,如枸杞茶、菊花茶等。
2. 情绪调节中医认为,情绪不良会对肝脏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对于肝炎患者来说十分重要。
可以通过参加一些适合自己的爱好活动,如散步、绘画等来缓解紧张的情绪,同时可以尝试一些中医推荐的情绪调节方法,如听音乐、冥想等。
3. 节制运动适当的运动对于调理肝炎有一定作用。
中医建议选择适合的体育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可增强体力、促进血液循环、调整身心状态。
然而,过量运动或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肝脏过度消耗,因此需根据个体情况合理安排运动量。
二、中医调理肝炎1. 中药调理中医治疗肝炎主要运用中药,如黄芪、柴胡等。
这些中草药能够清热解毒、调节免疫功能、提高肝脏功能等。
同时,中医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中药药方进行调理,以达到调理肝脏的效果。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它通过在特定穴位上刺激,以调节人体经络和脏腑功能。
在肝炎调理方面,针灸疗法可舒缓肝脏疲劳、改善肝气郁结的情况,从而起到调理肝炎的作用。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也是中医调理肝炎的方法之一,通过特定的按摩手法刺激经络,改善肝脏血液循环、调理肝气等。
合理的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肝脏的代谢功能,达到养肝的效果。
总结中医养生方法对于肝炎的调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情绪状态、适当的运动习惯是预防和调理肝炎的重要环节。
除此之外,中医的中药调理、针灸疗法和推拿按摩等也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方法来调理肝炎。
肝炎中药治疗1单方中药和制剂治疗[1~4]栀子、黄芪、生地、贯众、赤芍、黄连、大青叶、紫草、白茅根、巴戟天、吴茱萸、半边莲、两面针、玄参、半夏、荔枝核、黄精、夏枯草、茯苓、白术、丹皮、枸杞子、何首乌、葛根、皂角刺、青蒿、北野菊、鸡骨草、蟾蜍皮等能有效抑制HBV。
五味子、金银花、苦参、甘草、龙胆草、水飞蓟、猪苓、三七、鸡内金、灵芝、绞股蓝、川芎、桃仁、红花等则能降低血清转氨酶,改善肝功能。
而虎杖、茵陈、大黄、黄芩、黄柏、郁金、金钱草、鱼腥草、败酱草、白花蛇舌草、柴胡、板蓝根、连翘、丹参、女贞子、甘蓝、马鞭草、蒲公英等对以上作用兼而有之。
大黄、党参、西洋参、益母草、灵芝、水牛角粉、蚕蛹、甘草、牛膝、生地、山药、大枣、阿胶、鳖甲、熟地、泽泻、冬虫夏草、三七、肉桂、紫河车、龟板、山羊血等能纠正蛋白代谢紊乱(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
而益母草、黄芪、山楂、鸡血藤、汉防己、阿魏、延胡索等能明显改善肝微循环和降低门静脉高压。
柴胡、鳖甲、龟板、虎杖、百合、冬虫夏草、甘草、山楂、莪术、汉防己、大黄、马鞭草、生牡蛎则等能抗肝脏纤维化。
当归、郁金、赤芍、丹参、川芎、红花、桃仁等对以上作用兼而有之。
茵陈、大黄、郁金、黄芩、黄柏、金钱草、虎杖、山栀子、丹参、蒲公英、姜黄、红花、大青叶、苦参、龙胆草、青蒿、益母草等能降低血清胆红素,利胆退黄。
野桃树根、莪术、当归、斑蝥、白花蛇舌草、马鞭草、穿心莲、郁金、黄柏、穿山甲、冬虫夏草、蒲公英、延胡索、猪苓、茯苓、汉防己等能防治肝癌变、肝腹水和软缩肝脾。
西洋参、党参、人参、玄参、太子参、灵芝、冬虫夏草、茯苓、阿胶、肉桂、鳖甲、何首乌、当归、山药、刺五加、枸杞子、黄芪、五味子、板蓝根、水牛角、金银花等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而丹皮、赤芍、红花、桃仁、大黄、生地、益母草、黄芩、甘草、白花蛇舌草、大青叶、丹参等则能抑制机体免疫功能。
汪友乐[5]用猪苓多糖注射液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538例,ALT及AST复常率95.1%,HBeAg阴转率60.0%,HBV-DNA阴转率67.5%。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中药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炎
中药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炎
曹书和,主治医师(河南省罗山县中医院)。
主治:胆汁淤积性肝炎。
处方:茵陈、金钱草、丹参、赤芍、麦芽各30克,茯苓,白术、当归、丹皮各15克,硝石、矾石、柴胡、黄芩、陈皮、甘草各10克,大枣10枚。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加减:
黄疸重者,加黄柏、栀子、车前子、滑石;
胁痛者,加元胡、郁金、川悚子、青皮;
恶心呕吐者,加陈皮、半夏、竹茹;
纳呆者,加砂仁、炒山楂、神曲、鸡内金;
皮肤瘙痒者,加乌梢蛇、苦参、地肤子、蛇床子;
肝脾肿大者,加制鳖甲、炮山甲、土元、川芎、红花;
吐衄便血者,加三七、蒲黄炭、阿胶、生地炭、云南白药;
气血亏虚者,加党参、黄芪、熟地、龙眼肉。
疗效:本组25例,痊愈21例,显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
按语:胆汁淤积性肝炎是由湿热病邪蕴结肝胆,阻滞脉络,胆汁淤积所致,治则利胆化淤,理气活血,佐以清热利湿,健脾消导以收其效。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中药复方制剂对慢性肝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中药复方制剂是中医药领域的宝贵财富之一。
随着世界范围内慢性肝病的不断增加,中药复方制剂对于慢性肝病的治疗作用和机制的研究逐渐成为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慢性肝病的现状、中药复方制剂的特点、中药复方制剂在慢性肝病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其机制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探讨。
慢性肝病是一种以持续进行性损伤肝脏功能为特征的疾病,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慢性肝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逐年增加,给全球卫生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传统药物治疗存在副作用大、药效不稳定等问题,因此中药复方制剂作为一种天然药物,渐渐成为慢性肝病治疗的研究热点。
中药复方制剂的特点在于由多味中药组合而成,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
与单一药物相比,中药复方制剂通过多种药物成分的协同作用,可以在治疗慢性肝病的同时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中药复方制剂还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进行剂量的调整和个性化治疗。
中药复方制剂在慢性肝病治疗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以复方板蓝根颗粒为例,该制剂可以通过抗病毒、抗炎、抗氧化等多种途径对慢性肝病进行治疗。
还有众多中药复方制剂如复方大柴胡颗粒、复方甘草口服液等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复方制剂对于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减轻肝脏病变、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中药复方制剂对慢性肝病的治疗作用涉及多种机制。
中药复方制剂可以通过抗病毒作用,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感染,从而控制慢性肝病的发展。
中药复方制剂可通过抗氧化作用,清除自由基,减轻肝脏氧化应激损伤,保护肝细胞免受进一步损伤。
中药复方制剂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肝脏炎症水平,从而减轻肝脏病变。
中药复方制剂还可调节肝脏内外环境,改善肝脏代谢功能,促进康复。
中药复方制剂作为一种传统药物,具有较好的慢性肝病治疗效果。
其可多靶点、多途径的治疗特点使其成为治疗慢性肝病的理想药物。
中草药的护肝明星茵陈的功效茵陈,又称翳草、广木香,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出色的肝保护功效。
它被广泛用于中医领域,并且在现代医学研究中也得到了一定的重视。
茵陈主要通过增强肝脏功能、抗氧化以及抗炎等方式,对肝脏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茵陈的功效,以及它如何应用于保护肝脏健康。
一、茵陈的保肝功效茵陈作为一种中草药,具有出色的保肝功效。
它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包括黄酮类、典范等。
这些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增强肝脏功能等作用,能够减轻肝脏炎症、缓解肝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等。
茵陈还能够降低肝脏脂肪堆积,减轻脂肪性肝病的发展。
多项研究表明,长期服用茵陈能够显著改善肝功能,降低丙氨酸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指标,对肝脏保健十分有效。
二、茵陈的抗氧化作用茵陈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它们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肝脏的伤害。
临床研究发现,茵陈能够显著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降低氧化损伤指标的水平。
此外,茵陈还能够调节细胞内抗氧化酶的活性,提高抗氧化防御力,对保护肝脏免受氧化应激具有积极作用。
三、茵陈的抗炎作用茵陈不仅具有抗氧化作用,还能够抑制炎症反应,起到抗炎作用。
研究表明,茵陈能够降低炎症介质的释放,减少炎症反应对肝脏的损伤。
茵陈中的典范成分能够抑制炎症相关的信号通路,调节免疫功能,减轻肝炎、肝纤维化等疾病的发展。
茵陈还能够增加肝脏内活性氧清除酶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的生成,从而减轻肝脏炎症损伤。
四、茵陈的应用茵陈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药物相配合使用。
茵陈可以用于治疗肝病,如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等。
此外,茵陈还可以用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肝功能恢复,在化疗期间减轻肝脏毒性反应,并且具有降脂、降血糖、抗菌等作用。
茵陈多以中药颗粒、口服液、胶囊等形式出现,并可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剂量。
五、茵陈的副作用与禁忌虽然茵陈具有很多益处,但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副作用与禁忌。
中医中药ZHONG YI ZHONG YAO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而致脾肾阳虚;或湿热蓄积日久,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涉及中医证毒(HBV)感染引起,以肝脏炎症入血入络,出现气滞血瘀或瘀血阻型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和评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传染性疾病。
络,最终引起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价,结果显示出现频次居于前8位中医古籍中无“肝炎”病名,但根阴阳失调。
湿、热、毒、瘀、痰等的证型是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据其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应属中病理产物在本病的发展过程中可互肾阳虚、瘀血阻络、湿热中阻、肝医的“疫毒”、“黄疸”、“胁为因果,导致病情持续发展和迁延胆湿热、气滞血瘀、肝郁气滞。
其痛”等病证范畴。
不愈。
中肝胆湿热和肝郁脾虚两种证型在一、病因病机二、常见中医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位列主要的证乙肝病毒为疫毒之邪,首犯肌中医辨证分型建立在病因病机型,且二者也是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肤,入于血分,深藏于肝。
肝为五和临床症状基础上,根据1991年最常见相兼证型。
脏之一,五脏藏精气而不泻,若邪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三、辨证施治伏于肝,则难自净,是以难治。
乙会天津会议《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鉴于慢肝病毒发于外则表现为湿热,湿热标准(试行)》,慢性迁延性肝炎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以肝胆湿热和疫毒之邪内侵,导致肝脏疏泄功能及慢性活动性肝炎分为五个证型:肝郁脾虚两种证型为主要证型,我失调,气机郁滞,横逆犯脾;脾失湿热中阻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们提出以“清热利湿”、“疏肝实健运,易生痰湿,湿邪再困脾土,虚证、瘀血阻络证、脾肾阳虚证。
脾”为主线,再根据不同证型的兼呈脾虚肝旺之象;久病累及于肾,有学者对国内外近40年来有关中挟症候,虚实轻重,适当加减,从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李芹(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主任医师) 钟琳(医师)53. All Rights Reserved.而达到治疗目的。
如辨湿热轻重、辨三焦部位,灵活脾……。
丹参肝脏的功能主治什么是丹参?丹参(学名:Salvia miltiorrhiza)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中。
丹参主要生长在我国的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丹参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排毒养肝等功效,特别是在肝脏方面有着重要的功能和主治能力。
丹参对肝脏的保护功能丹参作为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治疗肝脏疾病。
丹参对肝脏的保护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抗炎作用:丹参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肝脏炎症程度,帮助恢复肝脏的正常功能。
2.抗氧化作用:丹参具有显著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肝脏的损伤,并促进肝脏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3.抗纤维化作用:肝脏纤维化是许多慢性肝病的主要病理过程,丹参可以抑制肝脏纤维化的进程,保护肝脏免受结缔组织增生的损害。
4.调节肝脏酶活性:丹参可以调节肝脏的酶活性,促进肝脏的代谢功能,帮助肝脏更好地完成排毒、代谢废物和药物的功效。
丹参在肝脏疾病中的主治能力丹参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经过多年的临床验证,对于以下肝脏疾病有着显著的主治能力:1.肝炎:丹参具有抗病毒和抗炎作用,可以有效治疗肝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肝脏功能的恢复。
2.肝纤维化:丹参可以抑制肝脏纤维化的进程,延缓疾病的发展,减轻肝脏纤维化程度,保护肝脏免受结缔组织增生的伤害。
3.肝硬化:丹参可以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负担,促进肝细胞的再生,从而减缓肝硬化的进展。
4.脂肪肝:丹参可以通过调节脂肪代谢,降低血脂,减轻脂肪肝的病理过程,保护肝脏不受脂肪堆积的损伤。
5.肝癌:丹参可以发挥抗癌作用,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减缓肿瘤的进展,并提高放化疗的疗效。
如何使用丹参进行肝脏保健?丹参在肝脏保健中的使用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丹参口服液剂:丹参口服液剂是常见且方便使用的剂型,可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合理用量的口服。
•丹参颗粒:丹参颗粒是将丹参研磨成颗粒状,方便携带和使用,可以直接口服或者冲泡饮用。
中医中药在肝炎治疗中的作用
有人问我,中医治疗肝炎效果能超过TAF吗?
我想说的是你压根就不懂肝炎的治疗。
肝炎的治疗抗病毒大家都知道很关键,只要抑制病毒的复制,就能阻断病情
的进展,但是抗病毒治疗并不是万能的。
有的患者肝功能不正常,有的患者合并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有的患者会出
现这样或那样的临床症状,比如口苦、发困、胁肋部疼痛!有的患者比较执着的
追求彻底治愈!有的患者经过很多年的治疗想有一个安全的停药方法!
所以对于肝炎的治疗,患者不要有急功近利的思想,西医除了核苷类药物、
干扰素,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最多就是给一些支持治疗。
临床上由于肝病患者的个体差异、用药后的不同反应,所处疾病的不同阶段,
合并的并发症、临床症状的不同,所需要的治疗也是综合性的。
那么这些治疗并不是只吃抗病毒药就万事大吉的。抗病毒药还面临着一部分
患者耐药、副作用大、敏感度下降等问题。那么,中医中药到底在肝炎的治疗过
程中发挥哪些作用呢?
1、实现病毒阴转 阻断慢性肝炎迁延进展
对病毒的多种复制链形成干扰作用,改变肝细胞的理化环境,使病毒蛋白组
件形成畸形,病毒装配缺陷,从而降低病毒的毒性及感染能力,清除体内垃圾、
毒素,增加肝细胞的线粒体数量,提升肝脏代谢物质能力,促进分泌细胞因子,
修复肝脏排毒能力,为实现病毒阴转起到积极的作用(当病毒的某几项毒性基因
转阴后,可实现阻断慢性肝炎迁延进展)。
2、保肝降酶退黄
中医药的一个优势就是保肝降酶,可以减轻肝细胞的炎症,延缓疾病进展,
是肝病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很多西医攻击中医,不让患者吃中药,
实际上自己所用的保肝药、抗纤维化的药全是中成药。
3、抗纤维化,延缓疾病进展
抗纤维化治疗会延缓疾病进展,甚至逆转纤维化,早期肝硬化,大大提高患
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肝胆卫士李亚磊提醒:由于肝病慢性迁延进展、毒邪深居、伤及正气,非攻
不克,肝病治疗上应以扶正归元、固本求源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