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虫小班语言
- 格式:ppt
- 大小:2.47 MB
- 文档页数:14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毛毛虫》(13篇)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1一、目标:l、情感目标:感受故事中小熊拔牙的艰辛。
2、认知目标:理解故事内容,并能进行简单的复述故事。
3、技能目标:能够养成保护牙齿、保持口腔卫生的习惯。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小熊拔牙》的PPT三、活动步骤及活动终点:l、老师请小朋友观察图片,这是谁?它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提几个简单的问题:小熊最爱吃什么?它为什么要拔牙?是谁给他拔的牙?3、教师出示PPT,讲故事《小熊拔牙》并帮助幼儿理解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如,什么时间刷牙,应该怎样刷?想吃甜食怎么办?吃完应该怎么办?4、与老师一起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听刷牙歌,学习刷牙方法。
四、活动延伸:在日常生活中多提示幼儿漱口、刷牙、注意口腔卫生。
五、教学反思:今天的一节健康教育语言故事《小熊拔牙》,主要是通过故事内容让幼儿明白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幼儿很喜欢这个故事,在听的过程中,同时也认识到了不刷牙的危害,这样比单一的说教要效果好。
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老师的示范便能很清晰的展示在幼儿眼前,易于幼儿模仿接受。
活动中,很多幼儿还没有体验过牙疼,也不太会刷牙,所以幼儿的印象不深,显得有些心有余力而力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注重加强对幼儿的基本健康常识教育。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2一、活动目标:1、感受同伴间互相关爱所带来的快乐。
2、理解故事,并尝试有序的讲述故事中信的内容。
3、培养幼儿大胆讲述的能力。
二、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难点:尝试有序的讲述故事中信的内容三、活动准备:(1)课前准备:让幼儿了解,认识信封,信的基本格式,和简单的文字符号。
(2)课件《点点和多咪的信》、书信三封、动物图片。
四、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出示图片,引出故事。
)2、分别出示三封信,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
小班语言教案《毛毛虫》(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动物》,详细内容为《毛毛虫》一节。
通过该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毛毛虫的生长过程,认识自然界中不同形态的昆虫,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毛毛虫的生长过程,了解其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表达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增强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毛毛虫的生长过程及其特点。
重点:让幼儿学会观察、描述、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毛毛虫模型、图片、生长过程图、故事书。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展示毛毛虫模型,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2)引导幼儿讲述观察到的毛毛虫的特点,进行互动交流。
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毛毛虫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其生命周期。
(2)结合图片和生长过程图,让幼儿观察、思考、讨论。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毛毛虫。
(2)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提高表达能力。
4. 小组活动(10分钟)(1)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昆虫,关爱大自然。
(2)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培养合作、分享的品质。
(2)引导幼儿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提高自我认知。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毛毛虫》2. 内容:(1)毛毛虫的生长过程(2)毛毛虫的特点(3)关爱大自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喜欢的昆虫,并用语言描述其特点。
2. 答案:根据幼儿自己的观察和创作,进行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其在观察、描述、表达等方面的进步。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昆虫馆,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各种昆虫。
(2)开展家庭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共同关爱大自然。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小班语言活动《毛毛虫的故事》案例评析一、案例背景: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中,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在日常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要实现这些教育要求,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幼儿学习活动中师幼互动关系,使幼儿的学习更有价值,使幼儿的发展更有意义。
我们幼儿园的绿化很好,有很多树。
幼儿每天做操经过树木旁边时,经常去看挂在树下的一个个小毛毛虫。
那些小精灵靠着一根细细的丝挂在树枝上,任凭自己随风飘荡。
老师们对孩子的这一兴趣并不加以阻止,而是和孩子一起观察,和孩子一起积累了毛毛虫从虫变成蝴蝶的经过。
在孩子们积累了毛毛虫的充分经验之后,由胡敏老师执教了小班语言活动《毛毛虫的故事》。
根据幼儿对毛毛虫已经掌握的经验,孩子们对对毛毛虫由虫变为蝴蝶已十分熟悉,但幼儿对于毛毛虫爱吃哪些东西却知之甚少。
如何在语言活动中渗透这些知识,在活动中产生强烈的师生互动是我们在活动组织前反复思考的问题。
二、师幼互动的类型师幼互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教师开启的师幼互动形式,一般表现在教师的提问,教师直接指导教学活动或游戏等。
另一种是由幼儿开启的师幼互动形式,一般表现在幼儿的主动表述、发表见解或在情绪焦虑、紧张及遇到疑惑时寻求教师的关注或辨别等。
三、片段分析幼儿边观看教师自制的大图书《毛毛虫的故事》,边听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故事内容。
在讲述的过程中,教师不时的将几个问题抛给幼儿“第一天毛毛虫吃了什么”,“第二天毛毛虫爬到了哪里?”“它吃了什么?”“它是怎么说的?”。
漂亮的图书是幼儿乐于接受的事物,根据以往的经验,将书制作成大图书,一方面有便与教师操作,另一方面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在观看的过程中,用色彩鲜艳的图画画面吸引幼儿,再配以教师生动地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穿插提问,使幼儿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画面与教师讲述之间。
这样既满足了幼儿观看图书的愿望,又使得原本单调的观看中有了良好的互动效应。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毛毛虫》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动物》,详细内容为《毛毛虫》一课。
通过该故事,让幼儿了解毛毛虫的生长过程,以及通过这个故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毛毛虫的生长过程,认识自然界中不同形态的昆虫。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毛毛虫的生长过程,学会用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幼儿对自然界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毛毛虫玩偶、PPT、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毛毛虫玩偶,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毛毛虫的特点,引发幼儿兴趣。
2. 讲解故事:播放PPT,结合图片和视频,讲述《毛毛虫》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幼儿扮演毛毛虫,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毛毛虫的生长过程。
4. 例题讲解: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毛毛虫的生长过程。
5. 随堂练习:让幼儿分组,每组画一幅毛毛虫的生长过程图,并用语言描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毛毛虫》2. 内容:a. 毛毛虫的特点b. 毛毛虫的生长过程c. 语言表达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毛毛虫的生长过程,并用语言描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幼儿对毛毛虫生长过程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昆虫,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毛毛虫的生长过程,学会用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2. 实践情景引入:角色扮演毛毛虫的生长过程。
3. 例题讲解: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毛毛虫的生长过程。
4. 作业设计:画出毛毛虫的生长过程,并用语言描述。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观察生活中的昆虫,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
幼儿园小班语言优质教案《毛毛虫》(精选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材第四章《有趣动物》,详细内容为“毛毛虫”一节。
通过学习这一内容,让孩子们认识毛毛虫这种有趣生物,解它生长过程,并学会用简单语言描述毛毛虫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解毛毛虫外形特征、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孩子们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孩子们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描述毛毛虫生长过程,让孩子们理解并记住这个过程。
2.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学会用简单语言描述毛毛虫特点,培养他们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毛毛虫模型、图片、生长过程图、故事卡片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毛毛虫模型,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它外形特征。
2. 例题讲解:(1)讲述毛毛虫生长过程,结合图片和生长过程图进行讲解。
(2)引导孩子们用简单语言描述毛毛虫特点。
3. 随堂练习:(1)分发故事卡片,让孩子们根据图片描述毛毛虫特点。
(2)组织孩子们进行“毛毛虫赛跑”游戏,培养他们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毛毛虫外形特征身体长、圆筒形有很多脚,称为“足”2. 毛毛虫生长过程卵→幼虫→蛹→成虫3. 毛毛虫生活习性喜欢吃树叶、蔬菜等生活在温暖湿润环境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画你心中毛毛虫。
(2)用简单语言描述毛毛虫生长过程。
2. 答案:(1)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想象,画出毛毛虫外形特征。
“毛毛虫从卵里出来,变成小幼虫,吃很多树叶,然后变成蛹,变成美丽蝴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组织孩子们去户外观察真实毛毛虫,加深他们对毛毛虫解。
(2)开展“保护生态环境,关爱小动物”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学会关爱身边动植物。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我深知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对于小班幼儿学习至关重要。
在本次教学中,我特别关注毛毛虫生长过程这一难点,因为它不仅涉及到生物知识,还考验着孩子们理解能力。
小班语言毛毛虫小班语言《毛毛虫》一、教学内容1. 学习毛毛虫的名称和特点。
2. 理解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3.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想象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毛毛虫的外形特点,了解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想象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毛毛虫的外形特点,了解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难点: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想象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毛毛虫图片、蝴蝶图片、PPT课件。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毛毛虫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毛毛虫的外形特点,如身体形状、颜色、眼睛、嘴巴等。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毛毛虫会变成什么吗?”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
2. 教学讲解(10分钟)教师结合PPT课件,讲解毛毛虫的成长过程,从孵化、吃树叶、成长到变成蝴蝶的过程。
过程中穿插提问,确保幼儿掌握知识点。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引导幼儿用彩笔绘制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相互分享自己的作品,讨论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幼儿表达和想象。
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讨论成果。
教师对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毛毛虫的特点、毛毛虫成长过程。
七、作业设计1. 画一画:让幼儿回家后,画一画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2. 说一说:让幼儿向家人讲述毛毛虫的成长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3. 幼儿参与度如何?拓展延伸:1.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树叶上的毛毛虫。
2. 开展一次主题班会,让幼儿分享自己喜欢的昆虫。
3.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探讨幼儿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有趣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1. 观察、表达和想象能力的培养观察、表达和想象能力是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毛毛虫》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领域教材《快乐阅读》第三单元,章节为《毛毛虫》。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生词“毛毛虫”,学习用简单的句子描述毛毛虫的特征,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生词“毛毛虫”,并了解毛毛虫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幼儿观察图片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用简单的句子描述毛毛虫的特征。
教学重点:认识生词“毛毛虫”,观察图片,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挂图、生词卡片、毛毛虫玩具、故事书。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幼儿到户外寻找毛毛虫,让幼儿观察毛毛虫的生活环境,引导幼儿关注毛毛虫。
2. 生词学习(5分钟)教师展示生词卡片“毛毛虫”,引导幼儿跟读,并解释词义。
3. 观察图片(5分钟)教师展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毛毛虫的特征,如身体形状、颜色、触角等。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用故事书讲解毛毛虫的成长过程,引导幼儿用简单的句子描述毛毛虫的特征。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水彩笔等学具,让幼儿画出自己观察到的毛毛虫,并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
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他们的观察和表达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生词:毛毛虫2. 毛毛虫的特征:身体形状、颜色、触角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中的毛毛虫,并用语言描述它的特征。
答案示例:我画的毛毛虫是绿色的,身体圆圆的,有很多脚,触角长长的。
2. 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并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幼儿了解了毛毛虫的特征,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细节,鼓励他们大胆表达。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去户外实地观察毛毛虫,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毛毛虫》(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材《毛毛虫》。
教学内容包括:第一章《毛毛虫的成长》,详细讲述毛毛虫从孵化、吃叶子、蜕皮、结茧到化蝶的过程;第二章《毛毛虫的朋友》,介绍毛毛虫与其他昆虫的友谊。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毛毛虫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兴趣。
2. 帮助幼儿学习描述毛毛虫的特点,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幼儿关注友谊,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毛毛虫的生长过程、特点描述、友谊主题。
教学重点:毛毛虫的生长过程、语言表达、团队协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毛毛虫玩具、图片、PPT。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毛毛虫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毛毛虫的特点。
(2)邀请幼儿扮演毛毛虫,模仿毛毛虫的生长过程。
2. 例题讲解(1)讲解毛毛虫的生长过程,结合PPT展示相关图片。
(2)引导幼儿用词语描述毛毛虫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发放画纸、彩笔,让幼儿画出毛毛虫的生长过程。
4. 团队协作(1)组织幼儿进行“毛毛虫找朋友”的游戏,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2)分享游戏过程中的感受,引导幼儿关注友谊。
六、板书设计1. 毛毛虫的生长过程:孵化、吃叶子、蜕皮、结茧、化蝶。
2. 毛毛虫的特点:绿绿的、长长的、弯弯的、有脚、会爬。
3. 友谊: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毛毛虫,并用一句话描述它的特点。
答案示例:我心目中的毛毛虫是绿色的,身体长长的,有很多脚,会爬来爬去。
2. 作业题目:讲述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
答案示例:有一天,毛毛虫遇到了一只七星瓢虫。
它们一起玩耍,互相帮助。
毛毛虫变成了美丽的蝴蝶,七星瓢虫也学会了飞。
它们成为了永远的好朋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毛毛虫生长过程和特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开展观察活动,让幼儿观察其他昆虫的生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