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 格式:docx
- 大小:497.39 KB
- 文档页数:78
水库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一、引言水库的建设对周边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
为了评估这种影响,我们进行了水库环境影响评价。
本报告旨在总结水库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评价结果和建议。
二、水库概况水库名称:XXX水库所在地区:XXX省XXX市建设单位:XXX公司设计容量:XXX万立方米建设时间:20XX年-20XX年三、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在本次评价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评估水库的环境影响:1. 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利用GIS技术,对水库周边的土地利用、地貌、水文等信息进行全面分析,以评估水库对地区环境的影响。
2. 生态学调查: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样本采集,调查水库建设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野生动植物的迁徙、栖息地破坏等。
3. 水质监测:对水库及其周边水域进行水质监测,评估水库建设对水质的影响,包括水体富营养化、水生态系统的改变等。
4. 社会经济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了解水库建设对周边居民、生产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社会经济效益与环境影响的关系。
四、环境影响评价结果1. 土地资源影响通过GIS分析,水库建设对周边土地资源的利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大量土地被水库淹没,导致失耕地面积增加,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恢复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 生态系统影响水库的建设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对生物多样性和陆地生态系统功能造成了损失。
同时,水库的蓄水也改变了周边地区的水循环,对湿地和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3. 水质影响水库对周边水体的水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水库蓄水过程中,大量的底泥和悬浮物被堆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增加。
同时,水库的存在也影响了下游水生态系统的水质和生物多样性。
4. 社会经济影响水库建设为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提供了水资源和电力供应。
然而,水库的蓄水对周边居民和经济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包括居民搬迁、农业生产受限等。
五、环境管理建议基于以上评价结果,我们提出以下环境管理建议:1. 建立水库周边生态保护区,恢复和保护受影响的生态系统。
目录目录 (1)前言 (1)1 总则......................................................................................................................- 1 -1.1任务来源....................................................................................................- 1 -1.2 编制目的...................................................................................................- 1 -1.3 编制依据...................................................................................................- 1 -1.4环境保护及污染控制目标........................................................................- 6 -1.5评价标准....................................................................................................- 8 -1.6评价工作等级............................................................................................- 8 -1.7评价范围..................................................................................................- 10 -1.8评价重点..................................................................................................- 10 -1.9评价水平年..............................................................................................- 10 -1.10评价程序.................................................................................................- 11 -2 工程概况............................................................................................................- 13 -2.1流域及水资源规划概况..........................................................................- 13 -2.2地理位置..................................................................................................- 16 -2.3工程任务及建设必要性..........................................................................- 16 -2.4工程规模及特性......................................................................................- 17 -2.5工程项目组成..........................................................................................- 19 -2.6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19 -2.7施工布置及进度......................................................................................- 21 -2.8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 24 -2.9水库运行方式..........................................................................................- 25 -3工程分析.............................................................................................................- 26 -3.1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分析..................................................................- 26 -3.2工程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分析..................................................................- 28 -3.3影响源分析..............................................................................................- 33 -3.4建设征地及移民安置..............................................................................- 36 -3.6工程分析小结..........................................................................................- 37 -4 环境概况............................................................................................................- 39 -4.1流域环境概况..........................................................................................- 39 -4.2自然环境..................................................................................................- 39 -4.3生态环境..................................................................................................- 49 -4.4社会环境..................................................................................................- 83 -4.5环境现状结论..........................................................................................- 85 -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6 -5.1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6 -5.2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98 -5.3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01 -5.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103 -5.5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03 -5.6环境地质影响分析.................................................................................- 110 -5.7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11 -5.8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112 -5.9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14 -6、环境保护措施与经济技术论证.....................................................................- 115 -6.1水环境保护措施.....................................................................................- 115 -6.2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129 -6.3声环境保护措施....................................................................................- 130 -6.4固体废物处理措施................................................................................- 131 -6.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32 -6.6环境地质保护措施................................................................................- 136 -6.7地下水保护措施....................................................................................- 136 -6.8社会环境影响对策措施........................................................................- 137 -7、水土保持........................................................................................................- 139 -7.1水土流失现状........................................................................................- 139 -7.2水土流失预测........................................................................................- 139 -7.4水土保持监测........................................................................................- 140 -7.5水土保持投资........................................................................................- 141 -8、环境监测与管理............................................................................................- 142 -8.1环境监测................................................................................................- 142 -8.2施工期环境监理....................................................................................- 145 -8.3环境管理规划........................................................................................- 151 -8.4环保竣工验收........................................................................................- 152 -9、环境保护投资概算和经济损益分析............................................................- 153 -9.1投资概算目的........................................................................................- 153 -9.2环境保护投资概算................................................................................- 153 -9.3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57 -10、环境风险评价..............................................................................................- 160 -10.1施工期炸药和油料风险......................................................................- 160 -10.2弃渣场环境风险..................................................................................- 161 -10.3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162 -11、公众参与......................................................................................................- 163 -12、结论与建议..................................................................................................- 164 -12.1工程概况..............................................................................................- 164 -12.2环境现状..............................................................................................- 164 -12.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65 -12.4环境保护措施......................................................................................- 167 -12.5水土保持..............................................................................................- 168 -12.6公众参与..............................................................................................- 168 -12.7评价结论..............................................................................................- 169 -12.8评价建议..............................................................................................- 169 -附表1 水城县赵家河水库工程环境保护措施一览表附表2 水城县赵家河水库工程环境监测一览表附表3 水城县赵家河水库工程环境监理内容一览表附表4 水城县赵家河水库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一览表附表5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水城县赵家河水库工程)主要附件:附件1 委托书附件 2 关于水城县赵家河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黔发改农经﹝2016﹞369号)附件3 关于水城县赵家河水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复函(六盘水环建函﹝2016﹞8号)附件 4 关于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环审﹝2011﹞41号)附件5 水城县赵家河水库工程环境现状检验报告附件 6 六盘水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对水城县赵家河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初审意见(六盘水环初审﹝2017﹞5号)附图1 水城县赵家河水库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图附图2 水城县赵家河水库工程施工及环保措施平面布置图附图3 水城县赵家河水库工程枢纽平面布置图附图4 水城县赵家河水库工程大坝剖面图附图5 水城县赵家河水库工程大坝平面图附图6 水城县赵家河供水灌溉管道平面图附图7 水城县赵家河水库工程区域水文地质图附图8 赵家河水库评价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现状图附图9 赵家河水库评价区植被类型分布现状图附图10 水城县赵家河水库工程评价区环境监测布置图附图11 水城县赵家河水库工程环境保护措施布局图附图12 赵家河水库工程区域水系图前言(1)建设项目特点赵家河水库工程位于贵州省水城县化乐镇,坝址位于乌江水系三岔河支流懒龙河上游赵家河袁家寨附近,距离水城县35公里。
水库工程
表1工程基本情况
注释
一、本报告表应附以下附件、附图:
附件1 立项批准文件
附件2 其他与环评有关的行政管理文件
附图1 工程总布置图
附图2 工程地理位置图(应反映行政区划、水系、标明排污口、取水口位置和地形地貌等)
附图3 工程施工总布置图
附图4 环境保护措施布置图(包括环境监测内容)
二、环境影响报告表需详细说明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时,应进行专项评价。
根据工程的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应选下列1——2项进行专项评价。
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
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物、声环境等)
淹没与移民对环境的影响
其他
以上专项评价未包括的可另列专项,专项评价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要求进行。
1 工程概况青草沙水库及取输水泵闸工程是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青草沙水库、取水泵闸(包括上游泵闸和下游水闸)以及输水泵站等工程组成。
青草沙水库及取输水泵闸平面布置见图1-1。
图1-1 青草沙水库及取输水泵闸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1.1 青草沙水库工程青草沙水库位于长江口南北港分流口下方,长兴岛头部和北部外侧的中央沙、青草沙以及北小泓、东北小泓等水域,总面积为70.99km2,其中中央沙库区14.34km2,青草沙库区52.05km2(含青草沙垦区2.13km2),弃泥区4.60km2。
本工程设计有效库容4.35亿m3,其中中央沙库区0.70亿m3,青草沙库区3.65亿m3。
水库围堤由南堤、西堤、北堤、东堤及长兴岛海塘组成,总长48.63km,其中新建北堤、东堤21.97km,加高加固中央沙南堤、西堤10.36km,加高加固长兴岛海塘16.30km。
另外,改造中央沙北围堤7.33km,加高加固青草沙垦区海塘6.50km。
1.2 取水泵闸工程取水泵闸工程由上游取水泵闸和下游水闸组成。
上游取水泵闸取水口位置设在北堤上段,靠近北港进口新桥通道中部,采用闸站相结合、明渠引水的平面布置方式;下游水闸设在水库北堤下段。
本工程设计取水泵站规模180m3/s,上游水闸净宽72m、闸底高程0.0 m;下游水闸净宽20m、闸底高程-1.0 m。
1.3 输水泵闸工程输水泵闸工程由岛域输水干线输水闸井和长兴输水支线输水泵站组成,闸站位置设在水库库内东南角现有丁坝上游附近。
采用闸站相结合、明渠引水的平面布置方式。
输水闸净宽24m、闸底高程-4.0 m;输水泵站规模11万m3/d。
1.4 建设工期本工程计划于2007年1月开工,2008年底围堤合龙,2010年4月满足供水要求,2010年9月底工程完工,总工期45个月。
2 区域环境现状2.1 水环境青草沙水源的监测结果表明,青草沙水域水质优良稳定,除石油类、TP和挥发酚超标外,其余指标均达到I类和II类水质标准;水源地特定项目均未检出,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要求,是上海境内水质最好、最稳定的饮用水水源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生态影响类)(公示本)项目名称:三台县团结水库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建设单位(盖章):三台县水利事务服务中心编制日期:2023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制三台县水利事务服务中心“三台县团结水库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修改对照表序号报告表修改完善意见修改内容1结合“川环办函〔2021〕469号”文件完善项目“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
复核项目临时及永久占地面积及类型,补充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图。
细化改造前后工程主要特性变化情况。
完善项目与区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的位置关系图。
细化工程概况介绍,完善灌区概况介绍及环境质量调查。
结合“川环办函〔2021〕469号”文件,完善了项目“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增加了管控分区符合性分析P12)。
复核了项目临时及永久占地面积及类型(P18),补充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图(附图8)。
细化了改造前后工程主要特性变化情况(P17)。
补充了项目与区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的位置关系图(附图7)。
细化了工程概况介绍(P15),完善灌区概况介绍(P14)及环境质量调查(P41-47)。
2细化施工方案介绍,完善施工期环境影响回顾性分析,核实是否存在遗留环境问题,完善临时占地迹地恢复情况介绍,完善现状照片,进一步论证已采取的固废处置方式的可行性。
细化了施工方案介绍(P24-39),完善了施工期环境影响回顾性分析(P52-57),经核实,无遗留环境问题,完善了临时占地迹地恢复情况介绍,完善现状照片(P54-56),进一步论证了已采取的固废处置方式的可行性(P53)。
3细化渠道运营方式介绍。
完善渠道沿线概况及污染源调查,细化渠道运营期退水环境影响。
补充了渠道运营方式介绍(P19)。
完善渠道了沿线概况及污染源调查(P51),补充了渠道运营期退水环境影响(无退水)。
4校核环保投资、文本、数据和图表,完善相关附件。
完善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设计图。
校核环保投资(P69)、文本、数据和图表,完善相关附件(附件7)。
水库修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一、引言水库修建项目是为了解决当地的水资源供应问题,提供洪水调节和灌溉等功能。
然而,伴随着水库建设,环境影响也成为了重要的考虑因素。
本报告旨在对水库修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以确保该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可行性。
二、项目背景水库修建项目位于XX省XX市XX县,计划建设一个大型水库,具体规模包括XX米的堤高、XX千万立方米的蓄水量等。
该项目的主要目标包括解决当地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灌溉水源以支持农业发展、减轻洪水风险等。
三、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为了对水库修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1. 野外调查和样品采集:对项目周边的土壤、水质、植被等进行野外调查,并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分析。
2. 环境模拟和预测:利用现代环境模拟软件,对水库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和模拟,包括水质变化、生物栖息地破坏等。
3. 数据分析和对比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和数据,对水库修建前后的环境情况进行对比研究,评估环境变化及其影响。
四、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根据我们的调查和评估,水库修建项目将对环境产生以下影响:1. 水质影响:水库的修建将改变周边地区的水流动态,可能导致水质污染的风险增加。
我们建议在水库建设过程中加强水质管理措施,确保水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生物栖息地破坏:水库修建将占据一定的土地,可能导致部分生物栖息地的破坏和物种迁移。
为了减轻这种影响,我们建议在修建后进行合理的生态恢复措施,确保当地生物的持续生存和繁衍。
3. 土地利用变化:水库修建会改变当地的土地利用方式,可能导致部分农田被淹没或转变为水域。
我们建议在水库建设过程中制定相关政策,确保农民的生计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社会影响:水库修建项目将涉及土地征收、迁建、劳动力需求等社会问题。
我们建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与当地人民的沟通与协商,确保他们的利益得到妥善保护和补偿。
五、环境管理措施为了减轻水库修建项目的环境影响,我们提出以下管理措施:1. 水质监测与管理:建立水质监测系统,定期对水库周边区域的水质进行监测,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一、项目概述1.1 项目名称:XXX水利工程1.2 项目地点:XXX地区1.3 项目规模:XXX立方米/秒,XXX米坝高1.4 工程投资:XXX亿元1.5 工程进度:已立项,正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二、项目背景与目的2.1 项目背景- 地区水资源紧张,需建设水利工程以满足供水需求- 地区防洪标准低,需建设水利工程以提高防洪能力- 地区灌溉需求大,需建设水利工程以改善农业灌溉条件2.2 项目目的- 提高地区供水能力,满足居民生活、工业和农业用水需求- 提高地区防洪能力,减轻洪水灾害风险- 改善农业灌溉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三、环境影响评估方法与标准3.1 评估方法- 文献分析法- 现场调查法- 专家访谈法- 环境影响预测模型3.2 评估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地区环境保护相关法规和标准四、环境影响评估结果4.1 水环境- 施工期:建设期可能产生临时性水污染,需采取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 运营期:水库运行后,可能对下游水体产生一定稀释影响,需进行稀释能力评估4.2 生态系统- 施工期:建设期可能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需采取生态保护和修复措施- 运营期:水库运行后,可能对周边生态系统产生一定影响,需进行生态系统影响评估4.3 社会经济- 施工期:建设期可能对周边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需采取社会经济影响评估- 运营期:水库运行后,可能对周边地区产生一定经济效益,需进行经济效益评估4.4 非饮用地下水- 施工期:建设期可能对周边非饮用地下水产生一定影响,需进行非饮用地下水影响评估五、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5.1 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废水处理设施建设- 施工期废水排放管理5.2 生态保护和修复措施- 施工期生态保护和修复设施建设- 施工期生态保护和修复管理5.3 社会经济影响缓解措施- 施工期居民搬迁和补偿- 施工期经济损失补偿5.4 非饮用地下水保护措施- 施工期非饮用地下水监测和管理六、结论本报告对XXX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详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建议项目方在施工和运营期间采取相应环境保护措施,以减轻项目对周边环境、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水库环评报告报告编号:XXXXXX编制单位:XXX环保有限公司报告编制人:XXX报告审核人:XXX审核日期:XXXX年XX月XX日1.项目名称本项目名称为XXX水库。
2.项目概况XXX水库位于XXX市XXX区,主要用于灌溉和防洪。
该水库总库容为XXX万立方米,最大坝高为XXX米,建设总投资为XXX万元。
3.环境影响评价(1)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本次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包括水库建设区和周边半径XXX公里的区域。
(2)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本次环境影响评价采用限界分析法和因果关系分析法。
(3)环境影响评价结论通过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区域环境特点,本次水库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气象:水库工程建设将对当地气象条件产生一定影响,包括降雨量、温度、风向、湿度等。
水质:水库建设后,水体总体水质将发生变化,水位和流速变化可能会影响水生动物和植物的生态环境,对饮用水源地、河流生态等会产生一定影响。
土地资源:水库建设将会占用一定土地资源,对当地土地、生态,和植被覆盖水平等产生较大影响。
生态环境:水库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会产生较大影响,例如对植物生长、野生动物栖息等影响。
其他环境影响:水库建设会对当地社会、经济等方面产生影响。
4.环境保护措施(1)气象影响监测降雨量、温度、风向、湿度等气象条件,对需加强管理的影响极端天气预警,及时出动应急抢险队伍。
(2)水质保护水库周边设置监测站,定期监测水体水质变化,并采取技术措施,如活性炭吸附、电解氧化、紫外线消毒等改善水体水质。
(3)土地资源保护对占用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尽量减少占用并采取恢复措施,控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4)生态环境保护根据不同生态系统类型,采取不同措施,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5)其他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开展科学合理的环境影响评价,并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加强环境管控和监测。
5.环境监测与监管(1)环境监测计划制定全面的环境监测计划,对因水库建设而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实施定期监测。
表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生、促稳定,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保持良好态势。
据统计测算,2012年,全镇生产总值达到77260万元,比上年增长13.26%,二、三产业实现48797万元,分别增长17.5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193万元,增长32.45 %;实现财政总收入4619万元,增长35%,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39万元,增长3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26元,增长15.7%;金融机构年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65000万元,增长1.5%。
3、交通运输禄丰县境内铁路、公路纵横交错,路网密集。
云南经济大动脉——成昆铁路横贯禄丰153km,途经8个乡镇,设有17个站点,其中广通站是连接滇西八地州的枢纽,是成昆线上重要的物流、人流周转中心,也是广大铁路的起始站;公路路网主要干道有安楚高速公路、老320国道、楚广公路、安武公路、禄武公路,其中安楚高速公路途经禄丰4个乡镇57km,设有三合邑、长田、彩云3个接口;禄武公路连接着320国道和108国道。
项目评价范围内无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文物古迹等敏感保护目标。
4、库区概况项目水库上游汇水区域居民点主要为距离水库大坝上游700m的稗子田村(23户、80人),大坝上游1180m的后山村(10户、43人)。
工程征地范围涉及禄丰县广通镇蒙七村委会1个村民小组(罗武桥)所辖范围,无工业企业排污现象。
蒙七村委会,属于半山区。
距离镇12.00公里,国土面积13.98平方公里,海拔1870.0米,年平均气温14.50℃,年降水量825.0毫米,适宜种植烤烟、玉米等农作物。
有耕地2859亩,其中人均耕地2.32亩;有林地19000.0亩。
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15户,有乡村人口1233人,其中农业人口1231人。
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99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12.0元。
农民收入主要以农业为主。
罗武桥村小组,属于山区。
距离村委会6.0公里,距离镇17.0公里,国土面积1.50平方公里,海拔1870.0米,年平均气温14.5℃,年降水量825.0毫米,适宜种植烤烟、水稻等农作物。
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一、引言水利工程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对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评估这些影响并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是必要的。
本报告旨在对xxx水利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并提供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
二、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xxx水利工程项目位于某某地区,旨在解决当地水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
项目规模包括水库建设、渠道修建和水资源管理系统的优化升级,预计将对当地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1.2 评估目标本评估报告的目标是全面了解xxx水利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确保项目建设过程中环境的可持续性。
三、环境影响评估3.1 自然环境影响评估根据对项目周边地区自然环境的调查和研究,预计xxx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将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土壤质量和水资源分布等方面产生影响。
具体包括:(1)生态系统影响:施工期间,可能会破坏部分动植物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
同时,水利工程的运行可能会改变水体流量和水温,对鱼类的繁殖产生一定影响。
(2)土壤质量影响: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大量的土地平整和开挖,对原有土壤质量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3)水资源分布影响:水库的建设和水资源调配可能会对周边地区的水资源分布产生影响,一些地区可能会面临水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
3.2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估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将对当地的社会经济环境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具体包括:(1)就业机会:工程建设期间,将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2)交通影响:由于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运输设备和材料,可能会对周边交通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道路堵塞和交通事故风险增加等。
(3)社区影响:由于项目的规模较大,可能会涉及到一些社区的迁移和重建问题,对当地社区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环境保护措施基于上述环境影响评估,本报告提出以下环境保护措施,以减少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4.1 生态系统保护(1)建立生态保护区:对于受影响较大的动植物栖息地,建立生态保护区,禁止或限制人为干扰。
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XXX县XXX水库工程建设单位(盖章):XXX县水务局Word文档下载可编编制日期:XXXX 年X X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 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表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缺水问题严重,是阻碍该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全村12 个村民小组虽然整个村委会514 户村民家都通了自来水管网,但由于干旱、生态破坏等原因,常年处于停水状态;同时,全村2900 亩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仅为650 亩。
围绕水利基础设施落后,缺水问题严重的问题,XXX县水务局结合水利“十三五”规划,决定新建XXX 水库,水库的建设可以彻底解决者孔村委会水利基础设施落后,缺水问题严重的问题。
水库建成后,首先可以自流灌溉者孔村委会3315 亩农田;通过泵站提水向牛街集镇供水,可以解决12938 人和3574 头大牲畜饮水安全问题;成为XXX镇最大的民生水利扶贫工程。
综上所述,XXX水库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有关规定,确定该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XXX县水务局委托我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见附件),对本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和环境影响进行评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审视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我单位接受委托后,收集调查核实了相关材料,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本项目区域进行了现场踏勘,按照环保法律、法规及有关技术导则要求,以《XXX县XXX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书》及《XXX省XXX 州XXX县XXX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内容为依据,编制了《XXX县XXX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供建设单位上报审查。
1.2项目概况1.2.1流域概况XXX水库位于XXX县XXX镇XXX河上游,XXX河属XXX流域,为XXX左岸一级支流,XXX河径流面积27.6km²,河长9.8km,比降164‰,流域形状系数0.34。
河床两岸山高坡陡,河谷深切,流域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地下分水线与地表分水线重合,地下水主要以分散形式出露于河谷及低洼地带,最终向河床排泄,流域内植被及水土保持较好。
拟建XXX水库径流区内无水利工程,上坝址以上径流面积7.5km²,河长2.96km,比降71.3‰,下坝址以上径流面积9.35km²,河长3.47km,比降58.5‰。
1.2.2工程地理位置XXX水库位于XXX州XXX县XXX镇XXX河上游,坝址位于XXX镇XXX村委溢洪道布置于大坝左岸,溢洪道轴线与坝轴线交于坝轴里程0+003.00m 处,交角95°,为河岸开敞式溢洪道,溢流堰为驼峰堰,堰宽6.0m,堰顶高程与正常蓄水位1536.52m 齐平。
溢洪道由进口段、控制段、收缩段、泄槽Ⅰ段、泄槽Ⅱ段、泄槽Ⅲ段、消能段组成,全长219.112m。
30 年一遇设计洪水位1538.76m 时,相应下泄流量38.6m3/s,300 年一遇校核洪水时1539.67m 时,相应下泄洪量59.6m3/s。
(1)进口段进口段,长24.0m,里程0-027.50m~0-003.50m 底坡为平坡,底板高程1535.72m。
断面为矩形,平面布置呈曲线收缩,底宽16.0~6.0m,墙高4.28m,边墙采用M7.5 浆砌毛条石衬砌,底板采用C20 砼(厚200mm)衬砌,下设M7.5 浆砌块石垫层(厚300mm)。
(2)控制段控制段,长7m(里程0-003.5m~0+003.5m),采用开敞式无闸控制驼峰堰,堰宽6.0m,堰顶高程1536.52m,断面为矩形,C25 钢筋砼结构,控制段上设置宽6.0m,长8m 的现浇钢筋砼板式交通桥,连接大坝与左岸的交通,交通桥荷载标准: 设计-汽10 级;校核-履带50 级。
(3)收缩段收缩段,长15.0m(里程0+003.50~0+018.50m),底坡i=0.15,断面为矩形,为C25 钢筋砼重力式结构,底板宽度由6.0m 收缩至3.0m,墙高4.28~3.5m,顶宽0.5m,底宽1.025~1.142m,背坡为1:0.15。
在底板底部布置纵向及横向排水管,排水管为φ200PVC 带孔花管,外包土工布和碎石反滤。
(4)泄槽Ⅰ段泄槽Ⅰ段,长50m(里程0+018.50~0+068.50m),底坡i=0.15,断面为矩形,为C25 钢筋砼整体结构,底宽3.0m,墙高3.5~2.2m,厚0.4m。
在底板底部布置纵向及横向排水管,排水管为φ200PVC 带孔花管,外包土工布和碎石反滤。
(5)泄槽Ⅱ段泄槽Ⅱ段,长39.512m(里程0+068.5~0+111.81m),底坡i=0.02,断面为矩形,为C25 钢筋砼整体结构,底宽3.0m,墙高2.2m,厚0.3m。
其中里程0+071.39~0+111.81m 为转弯段,平面转角60°,转弯半径35m。
在底板底部布置纵向及横向排水管,排水管为φ200PVC 带孔花管,外包土工布和碎石反滤。
(6)泄槽Ⅲ段泄槽Ⅲ段,长63.6m(里程0+111.81~0+175.41m),底坡i=0.4,断面为矩形。
其中里程0+111.81~0+169.41m 为C35 钢筋砼整体结构,底宽 3.0m,墙高2.2~1.5m,厚0.3m。
其中里程0+169.41~0+175.41m 为C35 钢筋砼重力式结构,底板宽度3.0m,墙高1.5~5.0m,顶宽0.5m,底宽0.5~1.5m,背坡为1:0.15。
底板设置φ25 锚杆,深3.0m,间距1.5m,呈梅花型布置。
在底板底部布置纵向及横向排水管,排水管为φ200PVC 带孔花管,外包土工布和碎石反滤。
(7)消能段消能段,长20m(0+175.41~0+195.41m),采用扩散式消力池,底板宽度由3.0m 扩散至8.0m,消力池底板高程为1501.18m,池长20m,池深5.0m。
底板厚1000mm,在消能段设置排水孔,排水孔纵、横向间距2.0m,排水孔处分别设15cm 厚的砂、碎石垫层。
消能段采用C35 钢筋砼重力式结构,墙高5.0m,顶宽0.5m,底宽1.5,背坡为1:0.15。
(8)出口防冲段出口防冲段长8m(里程0+195.41~0+203.41m),出口高程为1498.68m,底板采用C20 砼(厚200mm),下设M7.5 浆砌块石垫层(厚300mm),交入原河道。
河对岸设置护岸挡墙,墙高5.0m,为M7.5 浆砌毛条石结构。
(3)导流(输水)隧洞输水(导流)隧洞布置于大坝右岸,兼顾施工期导流、运行期输水以及水库遇见险情紧急放空水库的任务,前期导流,后期封堵导流洞进口后设小竖井进口取水向受益区供水。
洞轴线与坝轴线交于坝轴线里程0+140.59m。
隧洞由进口段、有压段、竖井段、无压段、出口暗涵段、出口陡坎段、消力池段及出口明渠段组成,导流隧洞全长291.60m,输水隧洞长239.67m。
隧洞设计输水流量0.200m3/s,度汛最大下泄流量6.05m3/s。
(1)进口段,里程洞0-143.84~洞0-135.84m,长8.0m。
输水(导流)隧洞前期用于施工导流,进口底板高程为1507.827m,底坡为平坡;为满足隧洞取水和放空要求,导流结束后在里程洞0-142.69m 处设C25 预制钢筋混凝土叠梁门封堵导流洞进口,抬高输水洞进口高程,在导流洞进口段设小竖井向下游输水,输水高程为1517.70m。
施工时导流洞进口和输水洞进口同时施工。
导流隧洞进口总长8.0m,进口段为箱涵结构,断面为矩形,尺寸为1.8×1.8m。
为C25 钢筋混凝土结构,边墙、底板和顶板厚均为0.6m。
输水隧洞竖井式进口总长8.97m,包括喇叭口段和竖井段,喇叭口段长0.60m,矩形断面尺寸3.0×3.0~1.8×1.8m,C25 钢筋混凝土衬砌厚0.6m;竖井段轴线长8.37m,矩形断面尺寸1.8×1.8m,C25 钢筋混凝土衬砌厚0.6m。
进口设拦污罩一道。
(2 )有压段,里程洞0-135.84 ~洞0-095.84m ,全长40.0m,底板高程1507.827m,底坡为平坡,过水断面为矩形,断面尺寸1.8×1.8m,采用C25 钢筋混凝土衬砌,壁厚0.35m。
在有压段尾部设置长5.0m 的渐变段与竖井段连接。
(3)竖井段,里程洞0-095.84~洞0-088.94m,长6.9m,断面尺寸6.9×3.9m 的箱形断面,C25 钢筋混凝土结构,井深32.67m,内设两道平面钢闸门,一道为工作闸,一道为检修闸,闸门尺寸 1.2×1.2m。
竖井上部为检修平台(1541.00m)和工作平台(1545.20m),检修闸门配备QPG-400kN 卷扬式启闭机一台,工作闸门配备QPQ-400kN 卷扬式启闭机一台。
(4)洞身无压段,里程洞0-088.94~洞0+091.06m,长179.80m。
始端底板高程为1507.827m,末端底板高程为1506.027m,断面形式为城门洞型,底宽1.5m,直墙高1.05m,顶拱高0.75m,底坡i=1/100,C25 钢筋混凝土衬砌厚0.35m。
其中里程洞0-004.99m~洞0+004.99m 为转弯段,转角为28°0′1″,转弯半径20.0m。
(5)出口暗涵段,里程洞0+091.06~洞0+111.06m,长20.00m。
始端底板高程为1506.027m,末端底板高程为1505.827m,翻拱段断面为矩形,断面尺寸1.5×1.5m。
底坡i=1/100,边墙、底板均为C25 钢筋混凝土结构,厚0.35m。
在渠顶设预制C25 钢筋砼盖板,每块盖板的尺寸为1.9×1.0×0.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