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与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 格式:pdf
- 大小:605.11 KB
- 文档页数:5
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加大“扶小”力度,加快金融体制创新;提高“扶小”效率,推进金融产品创新等,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金融服务;存在问题;对策农村金融服务是目前我国整个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
其中农户贷款难便是农村金融服务中尚未得到解决的一个突出矛盾[1-2]。
在此情况下,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大力发展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和扩大农村小额贷款投放,成为农村金融服务中所要着力解决的当务之急[3-4]。
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影响,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不足依然格外明显。
现将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
1金融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银行业金融机构撤并,支农服务体系不健全近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县及县以下网点撤并力度较大,金融网点的大量撤并,在使银行业机构减少成本和降低风险的同时,也带来农村金融服务的弱化,特别是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体制改革的深入,这种弱化影响日益显现。
在一些偏远山区,由于没有金融机构,当地农户无法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办理业务要到十几公里以外的乡镇或县城,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和融资困难。
1.2农村资金外流严重,“三农”资金供求矛盾加剧目前,农村资金外流现象严重,大量农村资金流入其他领域,加剧了农村资金供求紧张的趋势[5]。
农村资金外流的渠道主要有:一是国有商业银行资金上存。
由于基层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权限缩小,难以发放贷款,大量存款因闲置上存。
二是邮政储蓄“抽水”。
加剧了农村资金的供求矛盾。
三是支农资金“农转非”。
由于以上原因,导致当地中小企业贷款压力全部转嫁到农村信用社身上,形成事实上的支农资金外流,导致“三农”信贷资金的萎缩。
1.3贷款利率定价固化,不利于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由县联社统一确定,基层信用社只能严格执行县联社制定的利率,没有利率定价的权限。
这种简单的浮动利率式定价方法虽方便操作,但忽视了农村信贷市场对利率定价的需求,限制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开展。
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新定位及业务创新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然而农业作为弱势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对资本的吸引具有明显的低水平特征,致使近几年对农业的金融支持不足。
在“面向三农,商业运作”的新的市场定位下,农业银行怎样才能做到服务“三农”和商业运作的有效结合?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地创新措施和政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农业银行;“三农”;业务创新2007年初,按照国有商业银行“一行一策”的改革思路,党中央、国务院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明确了农业银行“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股份制改革原则,强化农业银行在支持“三农”中的定位和责任。
这是国家对农业银行给出的新的市场定位。
在农业银行全面推进股改的今天,以河南农业银行为例,对其“三农”业务进行研究分析,准确把握新时期农村经济的新变化、农村金融需求的新特点,结合当前农业银行“三农”业务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新市场定位下“三农”业务创新的策略选择和政策建议,极具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农业银行服务“三农”存在的问题虽然近几年河南农业银行“三农”业务有所发展,但与“三农”金融需求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更多地表现为“三农”金融供给与需求的失衡与错位。
1.总量错位。
2004—2006年,河南县域农行贷款年均增长7.4%,远低于同期县域GDP年均增速20.38%、低于县域全部金融机构贷款年均增速12.09%、低于全国农行贷款年均增速10.96%,低于县域农行存款年均增速19.6%。
当年县域农行存贷比仅54.22%,比全国农行平均存贷比低11.59个百分点,比县域全部金融机构平均存贷比低1.03个百分点。
2.结构错位。
一是信贷额度结构错位。
根据对河南某市17个乡镇47个村1341户农户的调查,目前农业银行对农户的贷款额度多为0.5—1万元。
但随着农户规模化、特色化种养殖的迅速发展,农户的贷款需求也越来越大,大多集中在1—5万元。
三农问题深度研究报告摘要第一章:绪论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3)1.3 研究框架与内容安排 (3)第二章: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分析 (4)2.1 农业发展现状 (4)2.2 农村经济现状 (4)2.3 农民生活水平现状 (4)第三章: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5)3.1 土地制度变迁与现状 (5)3.2 土地流转制度改革 (5)3.3 土地制度改革对三农问题的影响 (6)第四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6)4.1 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与意义 (6)4.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 (7)4.3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策略 (7)第五章: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 (7)5.1 农村金融现状分析 (8)5.2 农村金融改革政策 (8)5.3 农村金融创新产品与服务 (8)第六章: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8)6.1 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8)6.1.1 交通设施 (8)6.1.2 水利设施 (9)6.1.3 电力设施 (9)6.1.4 信息设施 (9)6.2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9)6.2.1 教育服务 (9)6.2.2 医疗服务 (9)6.2.3 文化服务 (9)6.2.4 社会保障服务 (9)6.3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对三农问题的影响 (10)第七章:农村教育与人才培养 (10)7.1 农村教育现状 (10)7.1.1 基础教育情况 (10)7.1.2 职业教育发展 (10)7.1.3 农村成人教育 (10)7.2 农村人才培养政策 (10)7.2.1 政策体系 (11)7.2.2 政策实施 (11)7.3 农村人才培养与三农问题的关系 (11)7.3.1 农村人才培养对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11)7.3.2 农村人才培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11)7.3.3 农村人才培养对农村社会稳定的促进作用 (11)第八章:农村社会保障与民生改善 (11)8.1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11)8.1.1 养老保险 (11)8.1.2 医疗保险 (12)8.1.3 最低生活保障 (12)8.1.4 临时救助 (12)8.2 民生改善措施 (12)8.2.1 基础设施建设 (12)8.2.2 教育改革 (12)8.2.3 医疗卫生改革 (12)8.2.4 扶贫开发 (13)8.3 社会保障与民生改善对三农问题的影响 (13)第九章:农村改革与城乡融合发展 (13)9.1 城乡融合发展背景 (13)9.2 农村改革政策 (13)9.2.1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13)9.2.2 农村金融改革 (13)9.2.3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13)9.3 城乡融合发展与三农问题 (14)9.3.1 城乡融合发展对三农问题的影响 (14)9.3.2 城乡融合发展与三农问题的挑战 (14)9.3.3 城乡融合发展与三农问题的对策 (14)第十章:政策建议与展望 (14)10.1 政策建议 (14)10.1.1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 (14)10.1.2 完善农业支持政策 (14)10.1.3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14)10.1.4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15)10.1.5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5)10.2 未来发展趋势 (15)10.2.1 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 (15)10.2.2 农业产业链条延伸 (15)10.2.3 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15)10.2.4 农村社会治理创新 (15)10.3 研究局限与展望 (15)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三农问题始终是国家关注的重点。
三农问题的现状和政策解析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一大瓶颈。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政府也在积极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但是还需进一步加强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三农问题现状和政策解析。
一、农业生产问题我国农业生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农田面积逐年缩小。
城市化推动了农村土地向城市流转,大量农村土地被开发建设,农地总面积不断减少,导致农业生产受到很大的限制。
2.农业生产技术滞后。
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特别是在机械化、智能化方面远远不够成熟,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且劳动力成本较高,这也是农村人口流失的一个原因。
3.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
我国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严重的现状,不仅影响农民的生计,同时也影响了国民的身体健康。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科技研发,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也需要改变一些传统农业观念,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意识。
二、农民收入问题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也是农村改革的长期任务。
当前我国农民收入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贫困依然存在。
我国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还比较低,特别是一些危房户和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更加艰难。
2.税费负担重。
在农村地区,维持正常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缴纳的税费相比城市居民来说要更高,这导致一些农民感觉生活负担很重。
3.就业机会少。
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相比城市要少很多,这导致很多青壮年劳动力前往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来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政策可以从降低农村税负、增加农村公共品供给、扶持农村产业发展等方面入手,同时也可以推广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引导农民参与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
三、农村社会问题我国农村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老龄化问题。
金融扶贫开发与农民权益保障摘要: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解决的难题。
扶贫开发与三农问题解决,关键在于提高农民发展能力,保障农民权益。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获得基本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是农民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权利。
本文将从农民权益保障的权利机制、主体体系以及制度创新三个角度,探讨如何保障农民发展权,保障农民权益。
而且,在探讨如何保障农民权益时,郁南县的金融扶贫实践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农民权益保障农民发展权金融扶贫开发普惠金融一、问题的提出:金融扶贫的现实必要性(一)三农问题与金融”贫血”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落后、农民增收困难,”三农”问题至今仍然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保障农民权益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重视保护农民权益。
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农村的城镇化建设、农业的产业化升级、农民的市场化经营,都需要货币的投入、金融的支持。
然而,农户的”贷款难”问题依然存在,广大的低收入贫困农户长期得不到充足的金融服务和支持,农村金融市场”金融贫血”依旧严重。
(二)一个值得关注的实践在思考农村金融改革、农民权益保障的问题时,广东省郁南县的制度创新实践或许能给予我们有益启示。
郁南县地处广东省西部,现有23个贫困村和确定被帮扶的贫困户4497户,其中3621户贫困户有意愿贷款发展生产,需求资金达1120多万元。
从2009年4月开始,郁南县开展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工作。
在广东省”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扶贫政策下,郁南县广泛发动社会募捐1000万多元,设立郁南县”双到”金融扶贫基金。
郁南县农信联社按扶贫基金总额放大5倍,为全县4497户贫困户整体授信5000万元,实现金融扶贫授信100%全覆盖。
截至8月15日止,郁南县农信联社已为全县563户贫困户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61.1万元。
金融扶贫的制度创新,解决了贫困户发展生产的起步资金,促进了农民增收脱贫。
三农问题解析与对策方案第一章:绪论 (2)1.1 三农问题的背景及意义 (2)1.2 三农问题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2)1.2.1 研究现状 (2)1.2.2 研究趋势 (3)第二章:农村经济发展问题解析 (3)2.1 农村经济现状分析 (3)2.2 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3)2.3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4)第三章: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解析 (4)3.1 农村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4)3.2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 (5)3.3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5)第四章: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问题解析 (6)4.1 农村土地制度现状分析 (6)4.2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意义 (6)4.3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的主要问题 (6)3.1 土地产权制度改革问题 (6)3.2 土地流转制度改革问题 (6)3.3 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问题 (7)第五章:农村社会治理问题解析 (7)5.1 农村社会治理现状分析 (7)5.2 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性 (7)5.3 农村社会治理中的主要问题 (7)第六章:农村公共服务问题解析 (8)6.1 农村公共服务现状分析 (8)6.2 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性 (9)6.3 农村公共服务中的主要问题 (9)第七章:农村人口与就业问题解析 (9)7.1 农村人口现状分析 (9)7.2 农村就业现状分析 (10)7.3 农村人口与就业中的主要问题 (10)第八章:农村教育与人才培养问题解析 (10)8.1 农村教育现状分析 (10)8.2 农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11)8.3 农村教育与人才培养中的主要问题 (11)第九章:农村扶贫与社会保障问题解析 (12)9.1 农村扶贫现状分析 (12)9.2 农村社会保障现状分析 (12)9.3 农村扶贫与社会保障中的主要问题 (12)第十章:三农问题对策方案 (13)10.1 农村经济发展对策 (13)10.2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13)10.3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策 (13)10.4 农村社会治理对策 (13)10.5 农村公共服务对策 (13)10.6 农村人口与就业对策 (13)10.7 农村教育与人才培养对策 (14)10.8 农村扶贫与社会保障对策 (14)第一章:绪论1.1 三农问题的背景及意义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三农问题日益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