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2018-2019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
- 格式:doc
- 大小:41.04 KB
- 文档页数:17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修辞手法专项测试题语文2018.9本试卷共10页,10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共5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
1.下列诗句没有..做到对仗工整的一项是()A.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B.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C.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D.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2.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C.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D.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3.下列歌词中,运用手法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A.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
B.我用回忆剪成一部无声电影,纪念我们真挚的曾经。
C.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
D.思念在发烫,看着你的脸庞,背着行囊,说要去远方。
4.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
..声。
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C.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D.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5.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2)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
(3)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一个玩笑,乔装打扮而来。
(4)你的歌是唱给曾在困难中真诚地帮助过你的伙伴们听的吗?A.比喻夸张比喻反问B.夸张比喻拟人疑问C.比喻夸张拟人反问D.夸张拟人拟人疑问.6.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2)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
(3)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一个玩笑,乔装打扮而来。
(4)你的歌是唱给曾在困难中真诚地帮助过你的伙伴们听的吗?A.比喻夸张比喻反问B.夸张比喻拟人疑问C.比喻夸张拟人反问D.夸张拟人拟人疑问.7.以“近月江楼听水韵”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项()A.临水楼台听涛声B.逢春枯木又发芽C.临风野陌醉花香D.临日山崖观海潮8.下列句子和例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一致的一项是()例句: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2019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十九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1. 在下边一段文字的横线处挨次填入词语,最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 D )________,我们正面对一个膨食化的阅读时代。
时代所能挤出的一点点脑汁,多堕入学理的肥胖系统中________,多少 ________的繁文,一旦脱去了泡沫,真切实用的信息大体仅几十字或一句话。
A. 无须置喙不可以自制洋洋万言B. 无须讳言不可以自制鸿篇巨制C. 无须置喙不可以自拔鸿篇巨制D. 无须讳言不可以自拔洋洋万言无须置喙:指不用他人插嘴,不需要多话。
无须讳言:无须:不必,不用。
讳言:不敢说或不肯说。
指用不着忌讳,能够直说的语言、内容。
由“面临”重申没法回避,采用“无须讳言”。
不可以自制:不可以克制自己的感情。
不可以自拔:指陷进很深的境地;难以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
由前文“陷”可见是采用“不可以自拔”。
鸿篇巨制:指规模弘大的文学艺术作品。
洋洋万言:洋洋: 众多、浩大的样子; 言: 字。
形容文章写得很长。
由后文“实用的几十个字或一句话”,采用与数目有关的“洋洋万言”。
2. 在下边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连接最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B)在保护湿地的众多标题和字眼中,我只看到“保护”湿地,而一直未见“敬畏”湿地;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①当保护湿地的动作和赏识、敬畏的感情牵手时②在精神上却对湿地漠不关心③我只看到湿地关于人类安全重要性的列举④这样的保护才真切人心所向⑤而一直未见对湿地的生命审美⑥人类的关切不过出于利己的安保考虑A. ③②⑥⑤①④B.③⑤⑥②①④C. ⑥②①④③⑤D. ⑥⑤④①③②我只看”与句“而一直未见”与横线前句式一致。
句“不过出于利己”与句“却对湿地漠不关心”语意上形成转折关系。
句“当时”与句“才”对应。
3.以下两段文字中都包含的意蕴是 (3 分 )( . C )①浪迹天涯的游子最后又会想念故乡,并在自己的茅舍内,在老婆的怀抱里,在子女们的拥簇下,在为保持生计的繁忙操劳中,找到他在广大的世界上未曾寻得的快乐。
2020届青海沈那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散文阅读(18分)木车的激情张炜在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因为交通工具的不够迅捷而焦躁和苦恼。
我们祈盼乘坐的车辆眨眼间就到达目的地,幻想它能像闪电一样穿越莽野。
我们有时甚至为最现代的旅行交通工具——飞机——感到焦急,比如说为机场的长长滞留、耽搁,感到愠怒和不安。
我们总是那么急于从甲地到乙地,总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
我们碌碌奔波,但催促我们行动的激情是那样脆弱和渺小。
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几千年前,有一位思想者就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是的,他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这样终其一生。
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还有他的一群弟子。
他们都是一些为思想而激动的不知疲倦者。
我们不妨把这些人的一生、把这一切,称为“木车的激情”。
由于车速是极其缓慢的,里程是极其艰难的,因而我们今天更有理由说,他的激情才更为强大、更值得信赖。
枯叶铺地,北风呼啸。
在冬天,那个哲人也不能舍弃自己的旅程。
这在越来越聪明的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
一位不可理喻的执著者,让世界感到畏惧了。
“政治”这两个字在现代或许已经变质。
我们现代人几乎仅仅可以从那辘辘的木车声中,听到“政治”的真正含义,领略它的本质。
它那时候是人、旅途、木车,是面对土地的求索,是这样的不知疲倦。
原来在古代,“政治”和“诗”是合二为一的,这才让后人生出了永久的崇敬。
他不倦地向各个阶层诉说他的思考,他的思想,他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他探索到的各种各样的原理。
作为一位布道者,一位启蒙者,一位诗人,大概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够与他比肩。
但人们往往承认他是布道和启蒙者,而不愿承认他是诗人。
可是,现代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在北风击碎冰凌的时刻,真的不能从辘辘的马车声中,听到和看到孔子那一腔燃烧的诗情吗?这是一首长长的、写在大地上的诗,是可以从东方播散到西方的长卷。
2018-2019年最新山东省聊城第三中学自主招生语文模拟精品试卷(第一套)(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语文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连累(lěi) 角(juã)色河间相(xiàng) 冠冕(miǎn)堂皇B专横(hâng) 忖(cǔn)度涮(shuàn) 羊肉妄加揣(chuāi)测C.笑靥(yâ) 顷(qīng)刻汗涔(cãn)涔休戚(qì)相关D慨叹(kǎi) 俨(yǎn)然刽子手(kuàì) 刎(wěn)颈之交2、下列各项中字形全对的是()A、橘子州偌大急躁光阴荏苒B、蒙敝犄角慰籍书生意气C、敷衍磕绊笔竿艰难跋涉D、翱翔斑斓屏蔽自怨自艾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⑴虽然他尽了最大的努力,还是没能住对方凌厉的攻势,痛失奖杯。
⑵那些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人,不仅为正人君子所,还很可能滑向犯罪的深渊。
⑶我认为,真正的阅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A.遏制不耻必需B.遏止不耻必需C.遏制不齿必须D.遏止不齿必须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应接不暇。
B、任何研究工作都必须从积累资料做起,如果不掌握第一手资料,研究工作只能是空中楼阁....。
C、电影中几处看来是闲笔,实际上却是独树一帜之处。
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大学毕业选择工作那年,我瞒着父母和姑姑毅然去了西藏支援边疆教育。
B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C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
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
第三节句式、断句和翻译1.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吾属今为之虏矣B.皆好辞而以赋见称C.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D.行将为人所并答案:C2.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是( )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D.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答案:B3.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A.君何以知燕王B.夫子何哂由也C.夫晋,何厌之有D.何故而至此答案:A4.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若属皆且为所虏D.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解析:A、B、C是被动句,D是判断句。
答案:D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而君幸于赵王B.激于义而死焉者也C.请罪于母,母不许D.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解析:A、B、D都是被动句,C项是状语后置。
答案:C6.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昔人云:将以有为也C.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D.《齐谐》者,志怪者也解析:A、B、C三项都是省略句,分别在两个“以”和“与”后省略了代词“之”,D项是判断句。
答案:D7.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B.大王来何操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D.夫晋,何厌之有解析:A项,被动句。
其余三项均为宾语前置。
答案:A8.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之二虫又何知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C.歌以赠之D.得复见将军于此解析:A、B、C三项都是宾语前置,D项是状语后置。
答案:D9.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覆杯水于坳堂之上B.因击沛公于坐C.以勇气闻于诸侯D.夫晋,何厌之有解析:A、B、C三项都是状语后置,D项是宾语前置。
答案:D10.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大王来何操B.本图宦达C.钩党之捕遍于天下D.而今安在哉解析:A、C、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B项是判断句。
哈师大附中2024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最近,一些续写经典名著的故事,以有声读物的形式在播放平台上收获了一批拥趸、获得了不俗的关注。
只不过,这些别开生面甚至出乎意料的情节,并非来自令人的演绎,而是出自机器的计算。
随手搜索AI续写的故事,《两小儿辩日》的结果竟孔夫子骗小孩,组织儿童打架;《桃花源记》的结尾,为了保守秘密村民竟然设计陷害到访的渔人……清奇、古怪甚至狗血的剧情,与原作走向大相径庭,冲击着不少读者的想象力。
在消费了一番由AI创作的“奇文"后,不少人的第一个疑问是,为什么AI续写的东西,常常离经叛道?事实上,人工智能写作遵循着不同于艺术规律却也清晰、可控的技术逻辑。
这种被称作自然语言处理(NLP)的技术,旨在让机器拥有理解并解释人类语言的能力,最终实现人类与机器的顺畅公。
AI续写的故事,不少来自生成式的自然语言生成(NLG),简单来说就是用大量的文学作品训东模型到成熟,在输入指定需求后模型生成对应的文稿。
现阶段,这种技术“写就”的文本多数还颠三倒四、不合常理,无法与真正的文学挂钩。
但事实上,人工智能写作的商业运用已经不是新鲜事了。
10年前,在地震频发的美国加州,洛杉矶时报》便开始研发用新闻机器人生成地震速报。
只需3分钟,人类惊魂甫定时,一篇规整格的地震速报便可以完成写作与发布。
近几年,类似的应用也在国内得到普及,从天气报道到股动态不一而足。
这类高度结构化的硬新闻,不需要太多创作发挥,只需按实情迅速填空,恰好能挥机器的长处。
不止提供事实,更要探路市美,如今,对人工智能创作的研究可谓方兴表艾。
从AI绘画、音乐作到舞蹈编排,许多审美活动的逻辑正被科学家不断归纳、总结后教给机器。
那么,会有一天,我所有智慧劳动的产品都可以由机器取代,换言之,作家会因为写作机器人而下岗吗?对此,我们无意在这里展开细密的技术哲学分析,亦难以猜测未来人、技术与艺术的具体走向。
2018-2019年最新安师大附中自主招生语文模拟精品试卷(第一套)(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③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山后退了一些。
④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
⑤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也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A.①③②④⑤ B.①④③②⑤ C.⑤③②①④ D.⑤③②④①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4题。
(24分,7—12每题2分)勾践自会稽归七年,拊循其士民,欲用以报吴。
大夫逄同谏曰:“今夫吴兵加齐、晋,怨深于楚﹑越,名高天下,实害周室,德少而功多,必淫自矜。
为越计,莫若结齐,亲楚,附晋,以厚吴。
吴之志广,必轻战。
是我连其权,三国伐之,越承其弊,可克也。
”勾践曰:“善。
”其后四年。
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
而越大破吴,因而留围之三年,吴师败,越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
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
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勾践不忍,欲许之。
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
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
君忘会稽之厄乎?”勾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
”范蠡乃鼓进兵,曰:“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
”吴使者泣而去。
勾践怜之,乃使人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
”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承其弊,可克也。
克:战胜 B.越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 栖:占领C.越其可逆天乎 逆:违背 D.吾老矣,不能事君王 事:侍奉8.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A.今天以吴赐越 B.使者去,不者且得罪 C.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9.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德少而功多,必淫自矜 ②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B.①得与君王成以归 ②王好战,请以战喻C.①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 ②邻国之民不加少D.①异日尝得罪于会稽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0.下列加点词语属于谦称的是( )A.吾欲听子言 B.君忘会稽之厄乎? C.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 D.孤臣夫差敢布腹心11.下列句子,全都表现勾践具有仁慈之心的一项是( )①孤臣惟命是听②勾践不忍,欲许之。
2018-2019年高中语文安徽高考真题模拟试卷【6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这种文化思维从传统时代,到近代、现代,一直长期影响着我们整个的文化。
①采取毫不留情的斗争的态度来对待②当一个学者觉得自己是正确的时候,他就有一种强烈的道德自我优越感③而对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就会定位为道德上的邪恶④中国人的文化思维,从传统时代到革命时代,都存在两极思维:正和邪⑤于是产生了一种所谓的斗争哲学A.②①④③⑤B.④③①②⑤C.②⑤①③④D.④②③①⑤【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第④句“存在两极思维:正和邪”是总括句,决定了下面的句子的排序,应先“正”后“邪”,②是“正”,③是“邪”,①句是对待“邪”的态度,应在③后面。
⑤句是结果句。
所以选D项。
解答连贯题,概括来说,第一,要综观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第二,要弄清材料的陈述对象,语段的结构特点、感情基调,主要句子的句式特点等;第三,语句的连贯不能只注重语言形式的连贯,应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
具体来说注重三个“抓”:抓中心,抓思路,抓标志。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以下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分泌(mì)煞风景〔shà〕悄声细语(qiǎo)量体裁衣(liáng)B.剽窃(piāo)瞭望(liào) 不胫而走(jìng)飞来横祸(hèng)C.湍急(tuān) 模具(mó) 暴殄天物(tiǎn)既往不咎(jiū)D.字帖(tiè) 泥淖(nào) 徇私枉法(xún) 数见不鲜(shuò)【答案】B【解析】略3.以下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首屈一指相辅相成滥竽充数皇天后土B.歪风邪气纪律松散暗渡陈仓气喘吁吁C.和颜悦色呱呱坠地甘之如饴异曲同功D.关心备致严惩不贷无事生非残篇断简【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字形可以单独出题也可以结合字音出题,百分之八十的汉字是形声字,可以依据形声字、词义、组合词的特点来识别。
2018-2019高三下学期语文高考模拟测试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二、(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复兴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而传承、创新和引领是中华文明复兴的要义。
复兴的前提是传承,但传承不等于复古。
东西方文明兴衰的规律表明,文明复兴的过程必然是文明再造的过程,文明唯有再造,方可复兴。
文明的再造是对传统文明扬弃更新的过程,既是对传统文明优秀成分的继承和升华,又须摆脱传统文明糟粕成分的禁锢和束缚。
人类历史上,成功的文明复兴都是优化或革新传统文明而结出的甜美果实。
中华文明的复兴也不例外。
所谓“梦回唐朝”,为再现昔日荣光而回归强大的封建帝国,既不可能也不必要。
没有优秀文明传统的复现也不是复兴。
一种文明的复兴不能变成对当下强势文明的简单模仿。
舍弃自身文明的优秀传统,复制外来文明,只能让自己成为其他文明的附庸而丧失复兴的可能。
虽然理论上很容易明白这个道理,但实践中却极易陷入这一泥潭而不自知。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的挑战,改良者不仅以西方文明为圭臬,而且卷入西方主导的思维模式中,不知不觉中消解了中国文明的主体性。
一味以当下的优势文明作为模板追赶,而不加以批判性反思和超越,根本无法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
因此,中华文明复兴也意味着挣脱西方文明的羁绊,重建中华文明自信。
在新时代条件下,对西方文明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应有之义。
文明的复兴是复现与新兴的统一。
二者相互依存,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构成复兴。
但相比之下,后者是文明复兴更为本质的方面。
没有文明的自我创新,中华民族就不能浴火重生。
中华文明的复兴,是以文明的创新作为基本内涵的。
无论是对传统文明的再造,还是对西方文明的扬弃,指向的都是文明的创新,都是在传统文明和西方文明基础上建构新的文明。
中华文明复兴,不只是经济总量这种硬实力的复兴,也不只是硬实力加软实力的复兴,甚至也不只是文明名次跃居榜首,而更在于创造出较之现今主导文明更益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更为优越和高级的新型文明。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第三次检测卷高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师,是一个民族在特定历史时代的学术精英,他们的学术活动和学术思想也是该民族在该特定历史时代的精神之光,同时也“蕴藏着超越该特定时代的最大信息量”。
大师涌现的时代,往往也是一个民族鼎盛的时代,或者是鼎盛到来的前夜。
时下,国内各大媒体重量级人物频频亮相,动辄就是“大家”、“大师”。
其实这是一种误导。
说实话,即便是出大家大师的时代,也不可能有这么多。
大师做学问的目的仅在学术本身,他们知道,学中之道贵在打通,道存则通,道无则隔。
所以,真正的大师所为不是猎取功名利禄,做的是讲学又讲道的学问,他们断不愿频频公诸大众媒体。
当然,我们可以理解媒体的良苦用心。
称呼大师,不失为一种礼貌,然而,过度恭维且易误导大众,是害多而益少的。
对于被称呼者来说,不失为一种“狂”气,有时候也是一种洒脱,一种超然。
孔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这是对“狂”的正面解释。
古往今来,“狂”人也层出不穷,他们的成就也往往不是那些“狷”者能望其项背的。
春秋、两晋、汉唐等时期在这方面出现过许多典型代表。
也正因为如此,春秋诸子、魏晋思想、汉唐文化,凌驾百代,皆后无来者。
在某种程度上也正是“狂”所成就的。
文学艺术工作者则尤然。
但如果狂妄过度则又是一种轻浮,一种浅俗,不利于学术,也不利于发展。
我们知道,“大家”和“大师”会影响时代甚至是影响人类的。
他们的作品也是一个时代的里程碑,或标志着人类精神的重大转变,不仅有艺术上和艺术史上的价值,而且还要有审美上和审美的时代性的贡献。
这样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往往是跨越式的、划时代的,具有标志性意义,如达·芬奇、毕加索、顾恺之、王维、石涛等。
这些艺术家及其作品往往能从深度和广度上切入历史,甚至切入人性的深层状态中去。
而我们目前的某些艺术家,充其量也只是影响了当下中国,更不要说影响人类发展的总体进程,怎么称得上“大师”?顶多算是“名流”。
·1· 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说明:本试卷答题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那些基于个体选择而累计得来的数字,衡量着品质优劣,透露着市场反馈,反映着用户认可。然而造假掺水却令数据应有的标尺作用打了折扣,用户“用脚投票”的权利成为摆设,让烂俗内容和劣质产品服务以次充好有了可乘之机 互联网上向来不乏怪事。一些网播剧播放量过百亿却讨论者寥寥,一些网购平台上的“销量第一”却差评不断,一些所谓“今日热门”的文章却完全不知所云。问题何在?互联网时代,网民选择相信数据背后代表的“公众眼睛”。然而近年来,这些本应成为用户选择时重要参考的数据,却屡屡成为一些平台掺水造假的对象。 去年9月,不少平日里阅读量动辄“10万+”的微信大号迅速缩水,而起因竟是源于某些通过刷单来拉高阅读量的工具失效。有监测数据显示,当晚有六成微信“大号”的阅读数下降,其中阅读量暴跌80%以上的公众号超过100个;同样在去年,国内某直播平台曾显示某热门直播间观看人数超过13亿,令人匪夷所思。 无据之数,难称数据。那些基于个体选择而累计得来的数字,衡量着品质优劣,透露着市场反馈,反映着用户认可。然而造假掺水却令数据应有的标尺作用打了折扣,用户“用脚投票”的权利成为摆设,造假者不仅令优质内容沉匿网海,更给了烂俗内容和劣质产品服务以次充好的可乘之机。 数据造假,受伤的不仅是手握“投票权”的网友和真正优质的内容,还可能在更广范围内威胁互联网产业生态系统。“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但遗憾的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被浪费。”世界著名广告大师约翰·沃纳梅克的这句论断产生于纸质媒体时代,而在如今新闻门户、视频网站、手机应用成为广告主眼中香饽饽的时代,却更多了几分无奈和讽刺。 ·2·
“只有当大潮退去,你才能知道谁在裸泳。”在国内互联网行业屡被评价为“虚火正盛”的今天,被动等待显然不够。一些互联网公司联合成立广告反欺诈大数据实验室,致力于发现和甄别虚假流量及其作弊模式。除却引入足够的技术支持,企业应该在保证自身商业机密的前提下主动共享后台数据,打通“数据孤岛”,让政府、公众以及第三方监测机构能够合理有序地采集、存储、分析和使用数据,令各方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此外,行业内也亟待建立起一套通用的数据衡量指标和数据采集指标,这不仅能有效挤压数据造假者浑水摸鱼的空间,也有助于提高公众辨别数据造假的意识和能力。 唯有如此,量化数据才能继续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向网民陈述日益庞大的行业体量,陈述海量用户集合而成的行为选择,陈述各方褒贬多样的态度倾向,陈述那些网民选择继续相信的真相。 (摘编自钱一彬《数据造假销蚀网络诚信》)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通过刷单来拉高阅读量的失效,导致阅读量“10万+”的微信号都大幅缩水。 B. 衡量品质优劣、透露市场反馈、反映用户认可的数字是基于个体选择累计得出的。 C. 数据造假掺水使用户“用脚投票”的权利成为摆设,使数据应有的标尺作用消失。 D. 互连网公司组成的广告反欺诈大数据实验室,能发现甄别虚假流量及作弊模式。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以“无据之数,难称数据”为立论依据,并由此指出了数据造假的危害。 B. 文章从行业内和行业外两个角度论证了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如何遏制数据造假。 C. 对于数据造假,文章先摆出现象,接着深入分析,最后提出解决问题。 D. 作者引用约瀚·沃纳梅克的话讽刺新闻门户、视频网站、手几机应用吃香现象。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如果网络数据坚守诚信,实事求是,那么劣质产品服务就没有以次充好的机会 。 B. 针对数据造假现象,企业应在保证自身商业机密的前提下主动共享后台数据。 C. 建立一套通用的数据衡量指标和数据采集指标,将有助于公众辨别数据造假。 D. 只有坚持网络诚信,量化数据才能真实陈述人们的态度倾向,陈述事实真相。 ·3·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个潮湿的下午 曹文轩 时间到了一九六O年…… 胡妈早已发现奶奶去当铺当家里的东西了。半年前的一天晚上,她向奶奶说,她打算离开蓝屋了。她说家里要她回去带孙子。奶奶摇了摇头说:“你说的不是实话。”她安慰胡妈:“这里的日子,自然不如从前了,但还能过下去。你在这里,还能挣一点钱;这钱,对你乡下的家,也许很重要呢。别再想着离开吧,我总会有办法的。再说,阿梅还小,打她出生,就是你带的,她也离不开你。”在奶奶的再三劝说下,胡妈才答应留下。 而现在,奶奶在踌躇了许多天后,却要对胡妈和宋妈开口说,她们两个人中间,得有一个人要离开了,未来的日子,已使奶奶寝食不安,若要每月再拿出一些钱来支付胡妈宋妈的工资,实在太困难了。 这一天下午,犹豫了好几天的奶奶终于把胡妈宋妈叫到了楼下客厅,说出了她心中的决定。那时,奶奶显得极度不安,脸上满是愧疚,她甚至都不好意思看着她们。 胡妈和宋妈听罢,却都没有感到吃惊。离去的想法早已在他们的心里翻来覆去。蓝屋的窘迫,一天不如一天的衰落,她们都清清楚楚地看在眼里。只是乡下的日子因为灾荒越过越紧巴,她们每月得到的报酬越来越显得重要了。她们没有决然离开,还有一个原因:她们实在舍不得离开蓝屋,离开这一家人。 她们熟悉这里的每一根筷子、每一把勺子,熟悉这蓝屋里所有人的喜好和脾气。一年四季,她们手脚不停地劳作,把蓝屋收拾的井井有条、干干净净。在日子越来越窘迫时,她们费尽心机,帮奶奶精细地计算着一家人的开销。胡妈去小菜场买菜,要把菜场来回走好几遍,然后走向那个菜价最便宜的卖家。开始买卖时,又是一番讨价还价。那时,她脸上的表情,完全不像佣人,而像是这个人家精打细算的主人。 有剥好的、现成的毛豆卖,但胡妈不买,为了省那一斤五分钱。当奶奶问起何不直接买剥好的毛豆时,胡妈说“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剥毛豆,热闹。”她回头看了一眼阿梅,“我们家阿梅最喜欢剥毛豆了,是吧?”阿梅就会说“我要剥毛豆!”后来,奶奶也喜欢上了剥毛豆,一边剥,一边与胡妈宋妈说笑,或不时地夸阿梅:“阿梅剥得又快又好。” ·4·
厅里的气氛有点儿特别。 先是胡妈开始说话。 胡妈笑着说:“夫人,您不要为难。您留我又多待了这么久,我心里已万分过意不去了,蓝屋不比从前了,我和宋妈心里都清楚。夫人您整天是一张笑脸,可我们知道,您心里苦着呢。在这里多待一天,就让您多一天负担。夫人您不必为我们担心。我们是乡下人,什么苦都吃过,回到乡下去种地,饿不死的,说不定还会好一些呢!只是心里有点放不下这里,放不下老爷、夫人,放不下阿梅……”她朝阿梅拍拍手,阿梅连忙跑过来,胡妈弯腰捡阿梅抱到怀里,用她满是皱纹的脸用力贴住阿梅粉嫩的脸蛋儿,“就没有见过这么好看、这么让人疼的孩子……” 不一会儿,阿梅觉得自己的脸湿了----胡妈无声地哭了。 阿梅呆呆地看着。 接下来,宋妈也说了很多话,不停地安慰奶奶,希望奶奶心安。 她们用乡下人的语言,一遍一遍地赞美着奶奶----由衷地。 奶奶一直微笑着,那是胡妈和宋妈所熟悉的微笑:安宁、温柔。那微笑里,还永远有一片淡淡的羞涩-----是一个女孩的羞涩,虽然她已老了,但那羞涩依然。 说着往事、眼下和往后的日子,许多事,许多话,说着说着,三个人泪流满面。 阿梅见她们三个人哭,也哭了起来。她不太能够明白,她们为什么泪流满面,但见她们三个人哭,她也想哭。 胡妈连忙用衣袖擦去阿梅的眼泪:“这孩子,你哭什么呀!” 阿梅却哭出了声。三个人都笑了起来-----放声大笑,笑声里是流动在皱纹里的泪水。 那个下午,世界一片潮湿…… (节选自长篇小说《蜻蜓眼》)
4. 下列对小说想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善于以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如奶奶宣布决定后,“不安”等神态,传神地体现了奶奶复 杂的内心,而“微笑”更是她高贵精神的体现。 B. 小说以1960年的自然灾害为背景,以奶奶辞退帮工为主要事件,并以第三者的视角展开, 重点表现了奶奶操持一家老小生计的艰难 。 C. 小说书写的是苦难,但作者不是为写苦难而写苦难,而是借助苦难彰显人们在苦难中的相扶 ·5·
相助,进而彰显爱和人性美的主题。 D. 小说语言清新典雅,具有古典美学的意味和色彩,如来自乡下帮工胡妈,她她的语言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凸显着小说的典雅意味。 5. 有人主张删去剥毛豆的情节,但也有人认为不能删去。你觉得不能删去的理由是什么?请结合 全文简要分析。(5分) 6. 奶奶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人性之美?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
·6·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 近日,上海地铁上有一年轻男子以上班太累为由,拒绝给抱小孩的妇女让座,还抢夺乘客拍摄的手机。随后,该男子回应称,原本是想让座的,但乘客再三指责让他很气愤,因此赌气不让。 争座事件频发,除了城市公共交通资源缺乏,也与一些市民让座的公德意识缺失有关。然而,公交车和地铁均是公共场所,车上的座位当属公共资源,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在照顾老弱病残孕等人群的基础上,一般讲究的是先来后到,顺位而坐,这是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则。 必须给特殊人群让座,并非是法律规定,而仅是社会公德的一种价值取向。现实情况却是,年轻者给年老者让座,变成应尽的职责和义务;而年老者给年轻者让座,被公认为违反了常规和伦理,这显然是一种道德的“错位”。 从某种程度上讲,发生在公交车和地铁上的“让座风波”,实际上是整个社会人文关怀的呼唤与诉求。因此,与其道德绑架“让座”,不如增加公交车、地铁上的老幼病残孕专座。 (摘编自《让座不如增加专座》,2017年7月6日《北京晨报》)
材料二: 越是这种人人自觉、从善如流的时候,也越要防止出现那种过犹不及的“指教心态”—-有些人好为人师、越俎代疱地“做人情”。 有道是“让座是情分”,上海地铁中的“让座指导”之所以乏人认同、少有点赞,是因为时下确存这么一种文明的“陋习”:一些人所谓的讲道德,不是为了约束自己,而常常是用作审判他人。这里,还应该批评一下那个拍照的乘客,且不议随意偷拍传播是否有侵权之嫌,而动辄以曝光威胁他人让座,显然已跟文明修为背道而驰。 真正的文明引导者,一事当前,只会先想到“我能怎么做”,而不是手电筒照别人,习惯性地去指教“你该如何来”。 (摘编自《多做让座主角 少当“让座指导”》,2017年7月6日光明网) 材料三: 在如何对待公交“让座”这类道德行为时,我们常常没有厘清、乃至有意无意问混淆了“道德高线”与“法律底线”之间的区别和界限,误将“道德高线”认作“法律底线”。很明显,“让座”只是一种“道德高线”而非“法律底线”层面和意义上的行为。只可以在道德上倡导,而不可以在法律上强制,即使“拒不让座”,也并不违反法律。误将“道德高线”认作“法律底线”,强求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