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设施蔬菜栽培周年高效种植模式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3
临汾曲沃设施大棚升级改造开启高效种植新模式近年来,曲沃县开发办以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契机,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围绕“晋之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咬定设施蔬菜主导产业,多措并举,推行基地化建设、标准化生产、科学化发展和产业化经营,倾力打造设施蔬菜产业升级,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十二五”期间,曲沃县高效种植业迅猛发展,总面积达到15万亩。
该县先后被确定为全省“一县一业”设施蔬菜基地县、全国蔬菜重点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近年来,该县以实施科技推广项目和园区试点项目为抓手,积极探索旧棚改造、无土栽培和水肥一体化新途径,化解了生产矛盾,加快了基地建设。
该县依托2014年园区试点项目新增50万公斤设施蔬菜种植基地改造项目,经过调查摸底和分析研判,选定“晋之源”磨盘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中50栋无土栽培与50栋水肥一体化相配套的大棚改造模式。
改造过程中,结合菜农意愿,从园区实际出发,最终对55栋大棚同步改造无土栽培和安装水肥一体化设施,形成55栋无土栽培和55栋水肥一体化大棚示范推广区,相应配套了管、渠、路、电等基础设施。
园区农民主动配合施工,自觉监督工程质量,使各项工程顺利建设、按期完工,当年就带动改造旧棚120多栋,农民年收入比旧棚改造前增加1万余元。
在完成旧棚改造的基础上,该县加强生产管理,因地制宜、因田施策,大力创办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让农民在看得见、摸得到、够得着的环境中自觉参与设施蔬菜产业发展。
“十二五”期间,该县在项目区筛选确定了黄瓜、西红柿等10个主推品种和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综合防治等12项主推技术,建立了张范、西海、王村、秦岗等10个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了全县7个乡镇70多个行政村、1.53万农户,占全县农户的32%。
按照生产服务社会化的原则,引导合作社向农民提供产前、产中等标准化生产服务。
以往传统蔬菜生产,浇水、施肥、打药,农民全凭经验、靠感觉。
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案方案一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案一、背景、目的和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新鲜蔬菜的需求日益增长,且对其品质和供应的稳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同时,城市化进程加快,可耕种土地面积相对减少。
在这种背景下,温室大棚蔬菜种植应运而生。
目的在于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在不同的季节都能生产出新鲜的蔬菜,满足市场的需求。
其意义重大,不仅能保障蔬菜的稳定供应,减少因季节和地域限制造成的供应短缺,还能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具体目标1. 在产量方面,每平方米大棚每季蔬菜产量相较于传统露天种植提高30%以上。
2. 品质上,确保所种植蔬菜的优质品率达到80%以上,例如蔬菜的色泽鲜艳、形状规整、口感好等。
3. 实现全年蔬菜供应的均衡性,每个月都能有至少三种不同类型的新鲜蔬菜产出。
三、现状分析1. 内部情况- 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一些种植户有多年的经验,但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弱;而部分新进入的种植者缺乏基本的种植知识。
- 资金投入有限。
温室大棚建设、设备购置以及种子、肥料等投入成本较高,很多种植户难以承担高端设备和优质种苗的费用。
- 管理能力不足。
在温湿度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导致蔬菜生长受影响。
2. 外部情况- 市场竞争激烈。
来自不同地区的温室大棚蔬菜以及进口蔬菜都在争夺市场份额。
- 消费者需求多变。
消费者对蔬菜的品种、品质、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不断变化,需要种植者及时调整种植策略。
- 气候环境变化。
极端天气如暴雨、暴雪、高温等对温室大棚的结构和蔬菜生长环境造成影响。
四、具体方案内容1. 种植前准备- 大棚选址与建设。
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地块。
大棚结构要坚固,能抵御当地常见的自然灾害。
采用透光性好的塑料膜或玻璃覆盖,确保充足的光照进入。
- 土壤改良。
检测土壤肥力和酸碱度,根据蔬菜品种需求进行改良。
例如,种植西红柿喜欢微酸性土壤,可添加适量的腐叶土调节。
大棚茄子、西兰花、鲜玉米、青蚕豆循环的蔬菜种植高效技术大棚茄子、西兰花、鲜玉米、青蚕豆循环的蔬菜种植高效技术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发展高效种植模式是提高蔬菜种植效益的有效手段。
实践证明,找准合式的模式,立竿见影,效益大增。
为进一步加快高效农业的发展,促进我区设施蔬菜产业更上新台阶,现结合本地蔬菜生产实际,向广大菜农及蔬菜种植大户提供一种适用性强、效益好的种植模式:大棚茄子、西兰花、鲜玉米、青蚕豆循环高效栽培模式,采用该模式可以更好的适应市场行情。
该模式栽培具体技术如下:一、茬口安排1.夏秋茄大棚栽培夏秋茄生长期长,产量高。
于1月中下旬育苗,3月上旬定植,通过采摘后及时修剪培肥等方法,11月底茄子采摘结束。
2.春西兰花其后掀掉薄膜,清理干净茄子残梗、枝叶,整地。
2月中旬定植西兰花,5月中旬收获结束。
3.夏玉米西兰花采收结束后,于6月上旬及时直播玉米,在10月左右采收结束。
4.春蚕豆为了有效解决连作障碍,在11月初,直播蚕豆,翌年5月蚕豆采收结束。
二、夏秋茄栽培技术1.种子处理:浸种前先晒种1-2天,然后浸泡30分钟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完毕在将其捞出淘洗干净。
然后用种子体积5-6倍的50℃-55℃的温水浸种10-15分钟此过程需不断搅拌,降至30℃左右时浸泡8-10小时,捞出用细沙把种子表面的粘液搓去,用湿布把处理好的种子包好,放在30℃左右条件下催芽。
每天用净水冲洗一遍在催芽期间,一般5-7天即可发芽。
当有70%以上的种子露白时播种。
2.播前准备:培养土是用60%的未种过茄科蔬菜的肥沃土壤和40%的马粪羊粪混合而成,然后每亩再加入腐熟鸡粪10-15公斤,草木灰5-18公斤,二铵1公斤,25%多菌灵1两。
然后将苗床作成宽1.2m,每亩铺地热线80-100瓦,然后将10cm厚的营养土盖在上面,浇透水以备播种。
3.播种:播种的最佳期是天气晴朗的上午时间,将出芽的种子把畦面上均匀的覆盖,在出芽的种子覆盖后在盖上约1cm厚的营养土最后将地膜盖好。
大棚蔬菜合理种植高效栽培技术袁雪蕊Z a i p e i j i s h u蔬菜拥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类型,为了扩大蔬菜产量、满足人们不断上升的产品需求,大棚成为了蔬菜栽培的新型手段,可以进行反季节蔬菜栽培,保障市场蔬菜供应。
大棚在我国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了一种较为常见的种植技术,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创新,大棚栽培技术也得到了改进,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大棚蔬菜合理种植高效栽培技术的要点。
蔬菜是人们饮食结构中重要的食物类型之一,在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可以为人体提供重要的维生素来源。
大棚蔬菜种植效果和我国蔬菜供应情况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没有合理使用栽培技术,容易降低蔬菜产量以及生产质量。
在大棚蔬菜种植时所包括的技术要点较多,需要相关人员能够了解具体的技术要点,在生产实践过程中按照蔬菜的生长特点选择合适的种植技术,加强日常管理,以此促进蔬菜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一、大棚蔬菜定义大棚蔬菜是一种利用塑料薄膜覆盖框架实施作物种植的农业技术,可以通过人为的方式对温度条件、水分条件进行调整和控制,从而为蔬菜营造一个合理的生长环境。
大棚种植可以对蔬菜的生长季节进行调整,让人们在各个季节都可以购买到各种蔬菜。
大棚种植技术可以提高蔬菜产量,满足市场对于蔬菜的需求,提高菜农的经济收入水平。
二、大棚蔬菜合理种植方法1、搭建大棚大棚的搭建位置会影响到蔬菜的生长和发育,应当选择通风条件好、向阳、避风、排水条件好、土壤肥沃的区域作为大棚蔬菜的种植区域,在设置通风口时应当结合季节变化和风向制定合理的通风方案。
在棚型结构方面也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可以选择竹木或者水泥作为棚架的搭建材料。
塑料薄膜所需要的成本较多,且容易拉展,因此是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材料。
为此,菜农可以选择质量较轻、具有较好透光性以及保温性的塑料薄膜进行大棚搭建。
2、选择合适的蔬菜种植品种蔬菜种植品种应当和地理环境相匹配,这样才能够为蔬菜提供更加合适的生产环境,进而保障蔬菜能够正常生长发育。
导读:大棚春甜玉米—夏毛豆—冬莴笋栽培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且用工少,效益显著,除去农资及人工等成本,全年每667m 2净产值11000元。
生产中,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的甜玉米、毛豆、莴笋等品种,采用育苗移栽方法种植,加强田间管理。
舒城县地处安徽中部,年平均温度15.6℃,无霜期224天,年降雨量1100mm。
本地区采用大棚春甜玉米—夏毛豆—冬莴笋栽培模式,实现了大棚蔬菜周年生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且整个生产期用工少,效益显著,群众普遍采用,现将该项栽培模式整理如下。
1早春甜玉米栽培技术1.1品种选择早春甜玉米选择籽粒白色、早熟且产量较高的品种,如万甜1826等,采用双层大棚+地膜覆盖栽培,生育期100天左右。
1.2育苗①育苗方式采用地热线温床育苗,于1月20日前后开始陆续播种育苗,2月20日前后开始定植。
②育苗采用50穴塑料育苗盘,用自制营养土进行育苗,每667m 2准备4000~4500粒种子。
育苗盘双盘横排,苗床长度视需要而定,装满调配好的营养土,一次性浇透底水,打穴播种,每穴放1粒种子,再盖干细土1.5cm 厚,盖上无色透明地膜保湿保温,接通电源加热,控制苗床温度在30℃,促进出苗;当苗出齐后,适当降温,苗床温度控制在白天30℃、夜间20℃,1个月左右可以定植。
1.3定植甜玉米在2~3叶期就可以定植,选择晴好天气,整地起垄,垄宽80cm,覆盖黑色地膜,每垄2行,行距60cm,株距30cm,每穴定植1株。
移栽后浇足定根水,闭棚增温促缓苗。
1.4管理①除草覆盖黑色地膜的草要少些,只在田沟和甜玉米定植穴处长草,人工清除,不用除草剂。
②除蘖甜玉米茎基部会发生分蘖,及时将基部分蘖掰除,减少养分消耗,促进主干生长。
③定苞甜玉米进入扬花期,会长出2~3个玉米苞,选留长势较好的1~2个,其余的掰除,使养分集中供给留下来的玉米棒,保证足够的营养,提高商品率和产量。
④去棚膜当甜玉米零星抽雄时,选择晴好天气撤去大棚膜。
一、大棚设施蔬菜栽培周年高效种植模式
蔬菜大棚设施栽培经济效益较高的周年种植模式有:白菜-
番茄-黄瓜,菜豆-番茄(黄瓜),黄瓜-番茄等,不论采用哪一种模式,
都要充分考虑前后作物之间的关系,通过品种调节、培育大苗移栽和
地膜覆盖栽培等措施,将大棚的蔬菜种植茬口紧密衔接,以充分提高
大棚的使用效果。
1、白菜-番茄-黄瓜一年三季种植模式:10月底,营养坨播
种育白菜苗,11月中旬移栽。先开30厘米宽施肥沟,在沟内按每亩
施入腐熟农家肥或沼渣3000公斤、复合肥20~30公斤,然后覆土起
垄,垄面宽80~90厘米、垄高15~20厘米、垄沟宽30~35厘米,
每垄定植两行,株距40厘米;选用耐寒、抗病、产量高的春秋王、
春秋霸王等品种。在棚内预留一定面积的空地作番茄苗床及幼苗假植
用地。1月中、下旬在棚内播种育番茄苗,当幼苗长达到10厘米左
右高时,按15×15厘米间距假植;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假植苗
高达18~20厘米时收获白菜,再将番茄苗带土定植于白菜种植窝内,
浇足定根水后封好膜口即可;选用生育期较短的自封顶早、中熟品种,
以提早采收期和下茬黄瓜种植时间。7月下旬至8月上旬,在番茄收
获快结束时,利用营养坨(袋)播种育黄瓜苗,品种可选中农8号或
适合大棚种植的津杂系列品种。黄瓜播种育苗15天左右时,清除番
茄支架、植株及枯枝落叶,按种植白菜方式重新整地、施肥、起垄、
盖膜,并按35×40厘米的株行距定植黄瓜苗;在10月底至11月初
收获结束。
2、菜豆(豇豆)-番茄(黄瓜)-小白菜(芫荽)一年三季
种植模式:1月中、下旬播种菜豆,种植方式同大白菜,窝行距为
40×40厘米,采用地膜覆盖破膜直播,每窝播种3~4粒、留苗2~3
株。5月下旬~6月上旬,在菜豆收获结束前30~40天,选用生育期
长的中、晚熟番茄品种进行育苗,如果接茬黄瓜,则在菜豆收获结束
前15天左右育苗,第二季番茄或黄瓜的种植操作同第一模式,11月
上、中旬收获结束后,接着直播一季小白菜或芫荽。
3、黄瓜-番茄一年二季种植模式:1月底~2月初播种育黄
瓜苗,3月上、中旬,地膜覆盖破膜移栽。5月底~6月初,在黄瓜
收获结束前30~40天进行番茄育苗。黄瓜收获后重新整地定植番茄
苗,选用生育期较长的非自封顶晚熟品种。11月底番茄收获结束。
二、肥水管理
可用~%的磷酸二氢钾或过滤沼液进行叶面追施,或用腐熟
清粪水浇灌。在蔬菜大棚栽培中,土壤易干,需及时灌水,以保持土
壤湿润。但阴天或雨天不灌水,否则易造成棚内湿度过高而引发病虫
危害;沙土保水能力差,要勤浇水;保水性能好壤土,要适当延长浇
水时间。浇水时间以上午9~10点为好;若下午浇水,夜间棚内湿度
大,叶片结露,易引发病害。要小水勤浇,忌大水漫灌。
三、温湿度管理
冬、春季温度低,要封严四周棚膜,提高棚内温度。晴天棚
内温度达到30℃以上时,要及时揭膜通风降温;若连续阴天一周以
上,棚内空气差,应选择中午温度较高时,通风2~3小时换气。夏
秋期间气温高时,要及时揭膜降温排湿。作物定植后一周内如温度不
超过35℃,可以不揭膜通风,以利作物缓苗成活。
四、病虫害防治
1、病虫害:黄瓜病害主要在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细
菌性角斑病和枯萎病;番茄病害主要是立枯病、猝倒病、白粉病、炭
疽病及早、晚疫病;菜豆主要病害是白粉病、叶斑病;白菜的主要病
害是白粉病、软腐病。虫害主要是小地老虎和蚜虫。
2、防治
技术:蚜虫用蚜克西可湿性粉剂8~10克兑水15公斤喷雾。小地老
虎可用辛硫磷10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病在发病初期用15%粉锈宁
1000倍液喷雾防治。炭疽病在发病初期用58%甲霜灵锰锌40~60克
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猝倒病的防治同炭疽病。立枯病发病初期用
80%代森锰锌1000倍液喷雾防治。早、晚疫病发病初期用70%双星疫
宝60~70克兑水50公斤喷雾,也可用百菌清600倍液喷雾防治。
精
心搜集整理,只为你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