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学生厌学情绪的开题报告

关于学生厌学情绪的开题报告

关于学生厌学情绪的开题报告
关于学生厌学情绪的开题报告

发展心理学

作业:第一部分:开题报告第二部分:论文第三部分:观后感

姓名:王婕

班级:09级心理2班

学号:2009222586

指导老师:黄小兰

第一部分:开题报告

学生厌学心理的研究及预防开题报告

一、学生厌学的定义: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及其行为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厌学通常以一定的行为表现出来,学生的厌学行为表现在以下诸多方面。如在思想上表现为胸无大志,目光短浅,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理想淡漠,信念丧失,没有追求,没有奋斗目标,整天无精打采,萎靡不振,精神空虚;

在学习上表现为态度马虎,敷衍了事,得过且过,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把学习当作苦差事,少学为好,不学为妙,没有恒心,缺乏毅力,经常逃课,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在生活上表现为懒散,惰性大,不遵守学习纪律,对学习没有兴趣,浪费时光。

而这些行为后面均各有其不同的动机。心理学认为,动机是指引个体趋向于某一目标的内在历程。可见动机是行为的内动力,是行为的内在心理原因。学习活动的动机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引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导致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是他们缺乏学习动机,即缺乏学习活动的内动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据我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约有70%多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这就是说厌学心理普遍存在。事实上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厌学情绪,只是表现程度不同罢了。厌学心理是目前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它轻则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失去学习兴趣。严重的还会使他们产生悲观厌世,消极面对人生,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本报告在对厌学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旨在提示出学生厌学与个体心理健康,人格特征之间的内存联系,为克服和矫治学生的厌学,促进学生心理的个性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国外的研究——未搜索到世界讨论“厌学(be weary with school,be disguted with school, dislike of school)”的资料,相关资料是“逃学(truancy)”、“辍学(dropout)”和“拒绝上学(school refusal)”的研究。已占有代表性的逃学原因、干预策略的研究包括:Peter Kooranan 的研究认为逃学行为与学校和班级内的社会相互影响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Barbara sammer 在25个逃学者之间进行了对比研究,他们对四个维度(家庭、友谊模式和兴趣爱好、对待学校的行为、认知因素)做了分析认为,逃学的最大原因是厌倦和讨厌学校和老师。Henry Kinherly的研究中发现父母亲的教育、放学后无人监管等于逃学有显著相关。

K Christoper得出杰伦为,拒绝上学的心理机能可能是评估拒绝上学也的关键因素,也可能决定我们对治疗方式的悬着。Barbara sammer认为学校量变的显著性和暗示这逃学预防和干预策略包括改善学科内容、教育方法和学校风气。

国内研究——基于对2011年5月份中国知网的期刊、博士和硕士论文、国内重要的学术会议和重要报纸等五个文献数据库的以“厌学”作为文献标题检索项的检索发现,1979—2011年间的研究成果大约1040项,其中期刊论文910篇,博士论文0篇,硕士论文21篇,会议交流文章25篇,报纸文章84篇。通过对超星数字图书馆等网站的检索发现,暂未出版相关学理研究专著。文献研究发现有3篇硕士论文和10篇所有是期刊论文或得值得重视的初步成果,可以将其作为本课题的研究起点。

就研究内容而言,一般都比较倾向于针对厌学问题的现状、原因和对策的综合研究,他

们在这三者的研究中均有所见长于其中一个方面。周晶晶等在《中学生厌学心理的调查研究》中描述了学生厌学的某些行为特征,调查了高中生的厌学比例,发现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生厌学与教师和现存教育制度相关;符秋韵揭示了农村中小学生厌学率随年级上升并且达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多项较大样本的调查研究结果都印证了,我国不少地区中小学生有四成以上是厌学者,通称为“差生”。兰靖、张念蒙的《隐形辍学论》所界定的隐形辍学学生群中实际上还包括了仍有学籍但心不在焉的“准辍学生”或“学困生”,两个群体相加,厌学者的人数规模超过七成,而且随年级增高而不断蔓延,初二是厌学学生人数剧增的高危年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北师大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学生普遍厌学”,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仅有8.4%,中学生10.4%,高中生4.3%!刘银元的研究表明,学生厌学实际上是对以学校课堂为传播环境的、以教科书为主要载体的社会主流文化的消极态度的表现,社会上的官本位文化、大众商业文化、严厉的学校制度文化、放任自流的家庭文化和享乐主义价值观等助长了学生的厌学心理与行为。另有研究则表明,农村学生的不利的家境、所处的地区社会经济发达水平和文化环境是其厌学的深刻社会根源,农村初中生大面积厌学既是一种必然,也是一场教育—社会悲剧。

方双虎关于农村初中学生乐学与厌学的对照研究表明,学生的乐学与厌学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所处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优劣,厌学现象的产生并不能归为智力水平的差异。着眼于对学生主观根源的一些研究则表明,厌学学生常表现出敏感、过分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易疲劳、抑郁、焦虑、稚气、表达自身感觉困难、注意力不集中、不安全感、继发情绪紊乱、过分的行为障碍、人际关系紧张等个性缺陷和人格障碍,女生更为突出。方双虎的研究还揭示了学业成就因素与厌学、乐学态度的高度关联。对某些学科门类的课程学习困难的研究则表明,学生厌学与这些课程的知识类型特征和学生本人的认知风格等有密切关系。就厌学对策展开的研究集中于阐述改进学校教学、家庭教育环境和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的见解,有人提出“用行为主义方法纠正学生的厌学行为”,有人认为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的对策更有利于克服厌学情绪;有人倡导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学经验,有人认为需要从网络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挑战中寻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也有人认为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四、本项研究的立足点:

(一)中小学生厌学的事实真相观察与调查研究

(所有学校参加统一组织的调研,包括问卷调查和专题访谈)

厌学的学生有多大的群体规模、分布状况、心理生态或厌学的程度、可能的后果。(二)中小学厌学问题的学校内外根源研究

(具备不同研究基础的学校自选其中任何一项或多项)

校外的因素(工业化、城镇化、城乡社会经济文化变迁、信息化、社会民主化、全社会的教育价值观、学生个体或群体的具体生存状况、生存发展资源竞争、等等)

校内的因素(教师专业因素、师生交往伦理关系因素、课程与知识资源因素、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因素、学校制度文化因素、学生个体学习习惯与能力因素,等等)。

(三)人性论、社会学、文化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视角的学理研究与反思

人本主义心理学和伦理学关于人的潜能与价值激发与弘扬的研究,心理学关于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激发、认知和情感意志锻炼和熏陶策略的研究,社会学关于教学的社会性的研究,文化学关于社会主流文化和学校班级亚文化的研究,教育哲学关于教育价值取向(创造和享受价值观、英才主义、大众主义、功利主义、理想主义、唯理性和非理性、-+存在主义、文化教育学、解放教育学、批判教育学、生命教育学、科学主义、人本主义,等等)研究。

五、理论框架和实验设计

1.研究对象重庆市中选出农村小学和中学各两所(璧山县内)、城市小学和中学各两所。(沙坪坝区内)

2.研究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材料:另外寻求丰富的图书资料和各种报刊杂志、先进的网络设施,能为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电脑、复印机等设备能为课题组处理调查材料等提供方便,能为课题研究提供需要的时间和条件。

(二)研究方法:1、对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用动态的的发展的眼光考查、把握学生已的厌学情绪的来龙去脉,找到厌学情绪产生的症结。

2、组织力量通过创设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改进各学科的教学方法、加强向家长传授教育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等方法的运用,对厌学学生进行辅导和矫正,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3、在实验教师的分析与研究中,重视心理方法和多学科方法技术的综合运用,形成一套系统、科学、的厌学情绪预防方法,并且具有可推广的价值。

4、通过实验,进一步掌握学校心理保健工作的规律,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德、智、身、心全面发展。

研究方法: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总结法。

3.实验的技术路线和实验的流程

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的评述中确立研究起点——反思社会和教育界对厌学问题的严重忽视与价值偏见——运用调查研究(样本调查和个案研究)获取新的事实结论验证自己的事实和价值判断——站在理解和同情立场上为厌学学生展开辩解——对学生厌学原因展开缓解对策研究和多学科视角的学理探讨,包括心理学角度的学习与教育生态建设、教育文化伦理除旧布新与人本教育价值观的引领

六、预期成果:

(一)、准备阶段:(2011年7月1日——8月30日)组建研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的计划、实施、监测、指导等工作。建立课题研究工作汇报制度,定期

向领导小组汇报研究进展情况。

(二)、摸底调研阶段:(2011年9月1日——11月1日)对选出的四所学校运用上述的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总结法进行研究,及时记录数据,回

报成果

(三)、研究阶段:(2011年12月——2011年12月)对摸底调查阶段得出的研究结果,进行数据处理,讨论研究。比较得出一下几个方面的结果:厌学的学生有多大的群体规模、分布状况、心理生态或厌学的程度、可能的后果。中小学厌学问题的学校内外根源研究。人性论、社会学、文化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视角的学理研究与反思。

(四)、成果验收阶段:(2012年1月——3月)

(1)整理所有的课题资料,撰写最终成果论文,做好结题的申请准备工作。

(2)申请结题验收和研究成果的鉴定。

七、实验可能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困惑:

1、我们心理学理论基础差,研究能力不强。

2、厌学研究的少,有深度的理论支撑少。

3、厌学心理科学性的测试的量规制定和操作较难,特别是对测试数据的综合分析更难,

不利于研究中规律性结果的发现。

对策:1、多多向老师寻求帮助,学习好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研究能力。

2、拓宽资料来源,增加研究方法和研究力度,创新性的进行研究,并寻找新的理

论支持

3、将厌学心理科学性的测试的量规制定和操作简单化,尽量从容易分析与操作的

方面进行处理,规律的总结保持细节与全局的统一,尽量得出科学的、有意义

的结果。

八、经费预算

1、调查问卷:预测卷100份,修订卷1000份共计110元

2、去调查学校的车费。璧山的学校3次每次往返车费30元共去5人,沙坪坝

区学校3次每次往返车费12元共去5人。共计630元

一共合计:740 元

大学生如何克服厌学情绪(三)

大学生如何克服厌学情绪? 一、产生厌学行为的心理因素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及其行为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厌学通常以一定的行为表现出来,大学生的厌学行为表现在以下诸多方面。如在思想上表现为胸无大志,目光短浅,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理想淡漠,信念丧失,没有追求,没有奋斗目标,整天无精打采,萎靡不振,精神空虚;在学习上表现为态度马虎,敷衍了事,得过且过,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把学习当作苦差事,少学为好,不学为妙,没有恒心,缺乏毅力,经常逃课,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在生活上表现为懒散,惰性大,不遵守学习纪律,对学习没有兴趣,浪费时光。而这些行为后面均各有其不同的动机。心理学认为,动机是指引个体趋向于某一目标的内在历程。可见动机是行为的内动力,是行为的内在心理原因。学习活动的动机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引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导致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大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是他们缺乏学习动机,即缺乏学习活动的内动力。分析大学生厌学行为的内在心理原因,大致有以以下几种: (一)排斥心理 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满足自己的理想,或对学校不满,或对所学专业不满的情绪滋长,学习动机遭到挫折,而使其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静下心来去接受现实,投入学习,而是怨天尤人,产生了一种排斥心理。即从心理上排斥学校或排斥所学专业,这种心态诱发了厌学行为的产

生。 (二)放松心理 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还处在应试教育阶段,考试分数和升学率极大地束缚了教师和学生的心灵。学生为了考试而读书,为了升学而煎熬,长期的疲劳得不到缓解,压抑的能量无处释放。而大学不同于高中的管理模式,使学生在上课之余,拥有高中较多的自由时间,供学生自己掌握和支配。被督促和束缚惯了的学生一进入大学校门,便不知所措,一片茫然,有一种失落感。放松心理的产生是学生由中学到大学后,不能将高中时的升学目标转变为学习中的求知目标,身在大学却找不到大学的一种必然表现,同时也是高中学习的紧张压力,在大学中的延缓反应,而厌学行为则是其表现方式。 (三)逃避心理 能考上大学的学生应该说是学习基础比较好的,而且也是有一学习能力的,但从内在动机来看,就不一样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在大学五彩缤纷、各种活动较多的环境中,往往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以外的活动中去,对学习却不主动,形成一种上课不能积极思考,课后不学,逃避学习的心理, (四)补偿心理 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使许多学生不仅无暇娱乐,甚至连基本的睡眠也难以保证。升学的强大压力使老师,家长和学生的神经尤如上紧了的弦,一触即发。一旦考上了大学,大家都松了口气,学生更是有了一种久压之后,被解放的感觉。尤其是一些自我控制能力差,又缺乏

小学生厌学情况的研究

《关于小学生厌学情况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概念界定 (一)研究背景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2003年诊治了300多位学生,80%都有厌学的情绪障碍。 ▲来自北京部分中小学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小学厌学率达到30%,而实际情况比这个数据还要严重。 ▲中国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一课题组对两所中学的调查显示,59.3%的学生有厌学情绪。 ▲《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完全手册》指出,厌学,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不是特定学生所有的,而是所有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共同潜在的问题,一旦造成厌学的客观条件对其产生作用,便在行动中表现出来。 ▲有专家建议,在评价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的标准上,除了看各种升学率外,有必要引进“学业厌学率”作为评估指标。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单树增认为,学生厌学主要表现在知识障碍和人际关系障碍,这会成为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当前,厌学不仅常发生在学习跟不上的孩子身上,有很多成绩不错的孩子也厌学。 从上述材料不难看出,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青少年学生中的厌学现象越来越突出。厌学造成的直接危害是影响青少年的自身成长。正值发育成长期的青少年是社会化的最佳期,个体成长所需要的知识技能、道德品质,个性品质都在这一时期奠定基础,失去了这一时期,几乎可以说失去了整个一生。 由厌学引起弃学,更是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研究表明,青少年犯罪中,辍学生所占的比例很大。因此,预防和矫治学生的厌学行为是一个十分急迫的任务。 我校学生来源复杂,有来自机关干部的;有来自教师家庭的;有来自民营企业主家庭的;也有来自临近市区的农村孩子。他们的家长受教育的程度参差不齐,教育孩子的方法也千差万别。学生的学前教育、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相差极大,这就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诸多不便。虽然我校学生中有严重厌学现象的学生不多,但或多或少存在厌学情绪的学生却并非个别。如不及时矫治,他们的厌学情绪会越来越强烈,甚至有可能影响他们一生的学习。 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关于小学生厌学现

初中生厌学个案分析

初中生厌学怎么办——案例分析 初中生厌学已经不是一个家庭问题,而是慢慢演变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中国每年高考报考人数的减少,表明社会应该关注中学生的问题,特别是初中生的问题。 在初中生的眼中,学习本身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在一些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约占总体学生的1/3或更多)认为学习是被动、烦恼的事。学生的学习负担、频繁的考试、艰苦紧张的学习生活都带来了学生消极的学习心理状态。而对学生的厌学心理和厌学行为的起到直接推动作用的是学生的个性特 影响,学生本人也有责任。因此,要解决初中生厌学情绪问题需要多方面做工作。 在本案例中,小洋即使知道学习的结果直接影响到他的未来,但是他仍然对学习表现得非常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宁愿承受老师、家长以及其他亲朋好友的责骂,也要逃课,或者是在课堂上睡觉,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这些行为的直接结果就是学习成绩的急速下降,从小洋的表现中可以判断他存在着极度的厌学心理,而且在这种厌学思想的指导下,他无心向学,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初中生厌学原因分析:(初中生厌学怎么办)

初中生厌学原因分析:(初中生厌学怎么办?) 1、不良性格的影响。小洋的不良性格导致了其在面对老师与家长的批评时不能很好地调整来促进学业的进步,而是轻易地放弃了学习。小洋来自于农村,没有受到很好的基础教育,上了初中以后与城市的孩子对比,显示出了明显的劣势,家庭的贫困也让他在与众多的城市学生的生活中觉得比不上别人,因而自暴自弃。同时母亲对他的宠爱与骄纵形成了他对事实漠不关心,不愿意承受过于沉重的学业压力,追求享乐,不够坚强,遇到困难就主动放弃的性格。而且比较神经质,情绪的波动比较大,按情绪的指引来行事。 全德教育网阅读小提示: 在这个个案例中,很明显,小洋的厌学心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庭环境中家长对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及其所采取的并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而导致的,家庭的教育方式同时也导致了小洋不良性格的形成。因而在对小洋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就要特别注重家庭的作用,让家长参与咨询过程,促进家长与孩子的交流与心灵的互动。利用合理情绪疗法可以使小洋对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目的有更为客观的理解,从而调整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水平,促进其从思想上改变对学习的认识,从

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态度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在中学学校教育中存在比较普遍。最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通过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调查发现,因“喜欢学习”上学的初、高中生分别仅占10.5%和4.2%的比例,充分说明厌学在中学教育中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其带来的相关社会问题,令家长茫然、教师忧虑、教育界关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就我校现状来看,高二(12级)在高一入学时人数为870人,现在为660人,高一(13级)入学时人数为1140人,现在为1000人。分析学生辍学原因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辍学不是因为家庭供给不起,也不是因为违纪被学校劝退或开除,而是因为他们从内心“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即产生厌学心理。从我们在校学生来看,各班仍存在不少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不认真听讲,思维迟缓,提不起精神和情绪消极,做作业拖拖拉拉,敷衍了事,伴随着学习效率降低,产生作业错误率上升、学习成绩差等后果。这些都是典型的厌学心理的外在表现。 学生厌学是典型的心理疲倦反应,即是由于持续努力和精神紧张或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工作而引起的不适和厌倦状态。一般认为,引起心理疲倦的因素有三个:一是精神紧张程度过高;二是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工作;三是思想冲突、挫折、忧虑、惧怕等情绪的反应。厌学心理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要想改变学生的厌学心态,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产生这种心态的内在和外在原因,然后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一、学生厌学外在原因分析 第一,学习时间周期较长。学习是种内化过程,不仅需要很大的心智努力,而且需要较长的时间。众所周知,适令儿童的基础教育需要九年的时间,如果升入高等院校需要更长的时间。无论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干的时间长了都或多或少地会产生厌倦情绪,何况十几年的持续学习呢? 第二,学习内容繁琐、教学方法呆板。学生的学习动机依赖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来激发,但实事求是地讲,学校采用的各科教材,无论怎样精心设计安排,其趣味性也无法与其他传递知识的媒介相比。再者,教师、学生及知识构成的传递系统,日复一日,

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案例

学生厌学个案分析 案例一: 王峰,男,高一(7)班。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经受不起老师的批评。 案例二: 牛培培,女,高一(7)班。每当老师批评她时,她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上课故意讲话,做小动作,不交作业。 我找她谈话,她也是听过算了,有时也会和我顶撞,回到教室一如往常,是个让老师十分头疼的学生。做事很情绪化,自我要求不严,做事随意性。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学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老师不是很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过程和辅导策略:

首先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在心理咨询室单独交谈,了解他的情况,让他充分地发泄内心关于学校与老师的不愉快记忆。 刚开始他闭口不语,我就避开主题,先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谈起,并多次强调会为他所说的话保密,后来他终于开口了。在交谈中,我还了解到他爱好打篮球。 坚持疏导教育:正确对待这类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与他发生正面冲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当他犯错误时,不当着其他人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这样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 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老师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对他学习上的任何进步都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尝到成功的喜悦以及意识到自己还是有学习的潜力。 尽量减轻学生的心理和学业负担,尤其是减轻他的心理压力,然后逐步培养他对学习的兴趣。 经过我和各科老师的不懈努力,这两个孩子的学习态度明显好转,学习成绩正在赶超其他同学。

高二学生出现厌学情绪,也不听家长的话,怎么办呢

地点:平盟会客室 家长:杨女士 杨女士:您好。 值班咨询老师:您好。 杨女士:我看了你们的网站,觉得挺好的。不过还是觉得自己亲自来看看比较放心,你们这儿都是在职的老师,不是用的大学生吧? 值班咨询老师:对,我们承诺绝无大学生,平盟的老师都是一线老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前沿的中高考信息。能说说您的孩子的情况吗? 杨女士:哦,我儿子现在高二了,在北京西城区实验学校,成绩中等吧。他现在的问题就是有厌学情绪,我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专门对着干,跟他爸也一样,好像搞得我们父母是他的敌人似的。 值班咨询老师:那是不是说您平时在家管孩子学习管得比较多呢? 杨女士:对对。本来我就是为了他学习,辞去了工作,就在家里照顾他,家务活从来没让他碰过。虽说是陪孩子读书吧,初中时候还能帮点儿,可他现在都高二了,学习上的难题我也不懂。现在我能为他做的最多的,也就是提前把饭做好,洗洗衣服之类的生活琐事。 值班咨询老师:家长给孩子的是人格方面的教育,是情感层面的沟通。专业学科家长也教不了,多陪时间也没用,只能让孩子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孩子要管,

但不是事无巨细的管。比如学习,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就可,具体的内容还是交给辅导机构更合适,各有所能。 杨女士:其实我对他学习上还是挺有期待的,但每次一提学习他就烦,快高考了我们也不敢给他增加太多负担,有时候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 值班咨询老师:其实孩子对家长的要求很可能有抵触情绪,家长要做的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支持。如果您对孩子的有什么要求,大可以通过我们在辅导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孩子,而他学习上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我们也能够更客观地发现,给予帮助,并及时与家长沟通,可以说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这样就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家长和孩子之间不必要的摩擦。而且我们的辅导方式也是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有所选择的。 杨女士:那具体是什么辅导形式呢?其实我目前就是希望有人监督他,当然能提高成绩是更好了。 值班咨询老师:像您孩子这样的情况,我们建议进行一对一辅导。一对一辅导的优点就是考虑到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也不会造成太大压力,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综合服务。帮助他提高学习能力,改变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加深、巩固、提高,培养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 杨女士:那好吧,我想先试试。那要是中途不想继续补习了可以退款吗? 值班咨询老师:您请放心,这是完全可以的。如果预约的课程次数还没有到,而您的孩子觉得不愿意或者不需要再上课的话,我们无条件返还剩余款项。总之,平盟全心全意为您的孩子考虑。

小学生厌学情况调研报告

小学生厌学情况调研报告 由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学校布局重组,农民的经济观、教育观逐步发生变化,另外,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就业不容乐观,致使厌学情绪在不少学生中滋长、蔓延,即便是小学,也是如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多,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经济观、教育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考上大学和考不上大学都一样能到城里挣钱的思想给农村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学习无用”的思想,家长观念的影响以及社会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致使小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严重的甚至旷课逃学。“爱学是万善之源,厌学是万恶之源”,厌学现象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就此问题,我近日走访了我县部分乡镇学校,重点了解了农村小学生严学的表现,并针对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小学生厌学现象提出如何统筹解决的方法供参考。 一、小学生厌学的表现 (一)在学校里的表现 当前,在许多小学里经常听到老师说某某学生不是笨,不是学习能力差,而是懒,不学,其实这就是厌学的表现。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小学生的厌学现象在学校里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到校比较迟。要么经常踩着铃声进教室,要么常常迟到,这些同学起床后,刷牙、洗脸、收书包、吃早点动作都很慢,出门后在上学路上也是东张西望,边走边玩。 2、到了学校也不会马上拿出书来读。而是和周围同学说几句话,即使拿出书来,也是慢吞吞地翻,边翻边看同桌读哪里,他也跟着读那里。 3、课堂上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够集中,思想易开小差。上一会就左顾右盼,几乎不会主动回答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也很少参同桌讨论他一般只听不发表意见、观点。老师布置了课堂作业要不混着不做,混到下课后抄同学的,要不就课堂上抄同学的,抄不到就乱做,测验各科几乎不及格。 (二)在家里的表现 小学生的厌学现象在家里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据观察,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一般在回家的路上是这逗留会,那逗留会,回到家都比较晚。 2、到家后经常书包一扔就打开电视看,极少部分学生会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3、等家长问作业做完没有时,他才会拿出来做或是去问同学做哪里,甚至有时候他就说没作业。 4、做家庭作业时如果父母在旁边监督的话,作业还基本认真,如果父母没有时间监督的话,就一塌糊

一例六年级学生厌学心理咨询案例分析实施报告

一例六年级学生厌学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校六年级学生学生张某,数学课堂全体学生面前受到教师的指责,内心受到伤害,产生了厌学心态。心理咨询师经过收集张某的基本资料,进行心理测验后,与张某及家人商定了阶段性的咨询目标,咨询师主要运用认知疗法、系统脱敏法等方法进行心理治疗,咨询效果明显。 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张某,男,12岁,六年级学生,与父母同住。父亲是交通协管员,家庭美满和睦。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二、个人成长史 独生男,足月,推迟5天顺产,母亲身体健康,孕、产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药物。6岁上学前班,深得老师们喜爱。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团结同学,尊敬老师,各方面表现都好,在老师和家长眼里是好学生、好孩子。身体健康,未患过重大疾病。 三、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因“被老师批评,逃离数学课1个月”而就诊。 个人陈述:在1个月前的一次上课思想开小差,被数学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因所答非所问惹得同学们听后哄堂大笑,被老师严历批

评,当时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脸涨红,心怦怦乱跳。放学回家后收拾书包看到数学课本及作业本时,就感觉紧张害怕、心发慌,隔一日上数学课时,出现心慌胸闷,出虚汗,老师让同学送回家,父母看此情况十分不放心,带其到医院检查,各项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此后只要提起与上数学课有关的事就很不舒服,情绪低落,感觉气不够用,如果不去上数学课,则一切如常。希望能够像其他同学一样正常学习,求助咨询师帮助他克服对上数学课的厌烦心理。 四、观察和他人反映 心理咨询师观察: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声音清晰,意识清楚,接触交谈发现,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都表现得比较自如,但在谈到上数学课的事情时,情绪明显焦虑。 家长反映:张某从小活泼外向,讨人喜欢,但自尊心比较强,接受不了别人的批评。自从被数学老师批评后,一提起上数学就不高兴,身体不舒服,能在家学习。 五、心理测试结果与分析: 选择测试为SCL-90、EPQ。 1、SCL—90测验结果:总分128分,其中焦虑3分;抑郁2分。 2、EPQ测验结果:结果有效;E:54分;P:70分;N:59分。 六、评估与鉴别诊断

如何转变学生的厌学情绪

如何转变学生的厌学情绪 蔡燕华 学生厌学情绪主要表情为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时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一节课等。对此类现象。本人肤浅地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 一、联系家长,关心理解。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大,父母的主导倾向是什么,对孩子有何期望和要求,往往是孩子愿不愿意学习和怎样去学习的指示器。教师要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学生的情况。如:有的家长要把孩子培养成“无所不能,无所不晓”的“全才”,让孩子学书法、画画、弹琴……,结果适得其反,沉重的压力使孩子没有了玩耍的时间,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开导家长、与家长协商,关心理解他们。 二、师爱。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顺利开展教育工作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师生之间的感情关系。我国古代大教育学孔子主张对学生施以“仁爱”,做到“诲人不倦”。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生间的感情联系,是一种纽带,是教育维系之所在。

因此可以说,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前提;师爱是激励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精神力量;师爱是开启儿童心灵的钥匙,是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形象思维,上课时,教师多采用有趣、生动、形象、新鲜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讲故事、制作小动物的教具、实物教具等会使课堂生动活泼。另外也通过鼓励语言和外部奖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提简单的问题时,经常让他们来回答,这样可以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听课,增强自信心。 四、用学生的闪光点照亮其前进的路。 任何事物都可以一分为二,即使是废铁,也有可溶炼成钢的成分;即使是木屑,也可以燃起熊熊的火焰。他们身上自然也有闪光点,教师要去挖掘并及时表彰他们的闪光点,鼓舞其志气,并动员全班学生一起来关心、帮助他。 情绪像是染色剂,使人的生活染上各种各样的色彩;情绪又恰似催化剂,使人的活动加速或减速地进行。人需要积极的、快乐的情绪,它是获得幸福与成功的动力,使人流满生机;人也会体验焦虑、痛苦等消极的情绪,它使人心灰意冷,沮丧消沉,若不妥善处理,还可能严重危害身心。人的一生,就是这样游戈在情绪海洋中,在色彩斑斓的情绪世界里领略着人生五味。教师时刻都要关注学生的情绪。

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案例(3)

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案例 案例介绍 多杰,男,九年级学生学生。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经受不起老师的批评。 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上课故意讲话,做小动作,不交作业。 班主任找他谈话,他也是听过算了,有时也会和班主任顶撞,回到教室一如往常,是个让老师十分头疼的学生。做事很情绪化,自我要求不严,做事随意性。 案例分析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老师不是很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

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过程和辅导策略 首先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在心理咨询室单独交谈,了解他的情况,让他充分地发泄内心关于学校与老师的不愉快记忆。 刚开始他闭口不语,我就避开主题,先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谈起,并多次强调会为他所说的话保密,后来他终于开口了。在交谈中,我还了解到他爱好打篮球。 坚持疏导教育:正确对待这类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与他发生正面冲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当他犯错误时,不当着其他人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这样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 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老师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对他学习上的任何进步都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尝到成功的喜悦以及意识到自己还是有学习的潜力。 尽量减轻学生的心理和学业负担,尤其是减轻他的心理压力,然后逐步培养他对学习的兴趣。 该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他不知道什么是学习,认为读书是为了老师或者是家长,当他看到社会上一些没读书而赚了大钱的人时,他更是迷茫,觉得读不读书无所谓,

大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_归因与对策研究_解瑞红

收稿日期: 2007-08-10基金项目: 本文为院管课题“`高校中的质量问题及其对策'和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和谐社会条件下高质量的 学校生活体系研究'”(课题编号:J S 13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解瑞红(1979-),女,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助教,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学研究。 2007年11月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N o v .,2007第20卷 第11期 J o u r n a l o f I n n e r M o n g o l i a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E d u c a t i o n a l S c i e n c e ) V o l .20 N o .11 大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归因与对策研究 ★解瑞红 (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科院,江苏镇江212003)  内容摘要: 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关系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校风气的改善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通过调查, 发现在我国高校,一部分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情绪。究其原因:有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高、意志薄弱,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课程过于枯燥,学校教育管理不善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等。对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及大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关 键 词: 厌学;大学生;对策  中图分类号: G 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916(2007)11-0078-04 大学生正处在一个身心发展由不成熟到成熟的 过渡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容易产生心理的偏异。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生的自我定位不断受到冲击,自我的评价越来越模糊,对未来愈加不确定,消极预期越来越大,无形中都加重了大学生厌学情绪的蔓延,这不论对国家、社会、家庭或大学生自身所起的作用都是消极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包括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一、大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 通俗地说,厌学就是不愿意或不喜欢学习而形成的一种态度或行为状态。从心理学上讲,学生的厌学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具有厌学情绪;二是严重的厌学症。厌学情绪表现为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对学习产生漠然、反感、冷漠的态度或行为表现。厌学症和厌学情绪不同,其表现为对学习毫无兴趣,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视学习为一件痛苦的事,不能从事正常的学习活动,经常逃课、旷课,以至不能完成正常的学业进程。厌学症和厌学情绪密切相关,当厌学情绪发展到一定程度,而没有得到有效的干预或矫正就容易演变成厌学症。厌学情绪可以通过大学生自我调节或矫正得到改善,但厌学症已是一种心理疾病,必须要经过专门的心理治疗。大学生的厌学多属于厌学情 绪,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发展成厌学症。 从成因上看,大学生厌学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是一系列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在大学生心理上的综合反映。 一般说来,社会是决定性因素,教育是直接因素。很多教育问题是社会因素在学校领域的缩小。由于学生是生活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的,是教育的直接对象,因此,厌学现象要多从学校的角度寻找原因。但其真正解决则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二、厌学现象的调查与探讨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及现实存在的厌学原因,笔者在江苏南部地区某高校随机抽取了3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具体步骤如下: (一)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8份,回收率96%。调查时间为2007年5月。测试采取团策的方式,由学校中选修课的任课教师担任主试。 本次调查共设计了17道问题,主要包括大学生在校学习情况、自我评价对学习的影响、社会因素与大学生的学习状况等相关性三大块,具体包括教师及其讲授方式、人际关系、学业前景预测等方面问题,试图在不同专业、年级、性别等不同的学生中进行调查,

小学生辍学的调查报告

小学生辍学的调查报告 龙塘小学生辍学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教育落后是现在农村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也是农民难以摆脱贫困的主要原因。农民只有摆脱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双重贫困,才有可能改善农村一直处于落后的面貌。虽然国家“普九”要求,农村的初中、小学生的年辍学率不得高于3%和1%。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许多地方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的学生的流失率实际上仍然很高。要真正做到科教兴国、科教强国,国家还需要改善农村的教育,因为农村教育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在些小地方甚至出现恶化的趋势。小学生的辍学现象还有呈上升的势头。为此,近段时间我对本校的小学生辍学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得到了许多的一手材料,小学生的辍学现象应该引起广大家长、广大教育工作者、上级主管部门的广泛关注和高度的重视,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手段确保教育落后的农村的教育得到解决。 二、调查说明 (一)研究对象 2012年9月下旬,我在中心校和各位中小学校长的帮助下,对我校的小学生辍学情况进行了十几天的调查研究活动。就经济水平来说我乡是凯里市比较偏远、落后的一个乡镇,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农村乡镇,我乡大约有2万多人,人多地少,可利用资源少,农民人均收入远远低于小康水平,但是温饱问题基本能解决。但教育教学资源严重不足,是一个渴望补充教育资源的乡镇。全乡经济以农业为主,有些少的手工编织补充,农民为了生计,几乎家家都有人外出打工,并且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收入占了农民的总收入的很大比例,所留家里的人大多为上了年纪的老爷爷或老奶奶,年轻有为的青年夫妇都已经外出务工,子女只能留给年事已高的父亲或母亲扶养。 (二)调查方法 本课题的主要调查方法为谈话法,访问法,因为校长们所说小学生辍学的现象只在中高年级,低年级的学生极少存在辍学现象,所以本次调查把重点放在中年级上。调查的对象是辍学学生、学生家长。 (三)调查目标

一例留守少年厌学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一例留守少年厌学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周公渡中学李迎春 一般资料 王蒙(化名),男,14周岁,独生子女。在校八年级学生,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寄养在外祖父母家,加之学业考试的失败、代养人的责备、学业的担忧、社交的障碍、缺少父母的关爱等方面的原因体验到挫折感,一方面精神颓废、自卑,另一方面对老师、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人际关系紧张,从而萌发厌学逃学情绪,甚至想退学,心理问题严重。经过心理辅导老师与家长、老师的沟通,使求助者焦虑、逆反、沮丧等情绪得以松弛。能正确对待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显著提高,与他人相处较和谐,对生活抱有乐观的态度,达到了心理辅导的目标。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我以前学习蛮努力,成绩很好,刚读初一时,爸爸妈妈去外地谋生,把我寄养在外祖父母家,他们只是偶尔打个电话回来,去年过年也没回来。近两个月来情绪时而低落,时而烦躁焦虑,易激惹,觉得被别人看不起,气愤时想痛哭却只抽噎,对自己的学习现状非常不满意,想退学跟随父母去打工。 在学校很没有劲,上课听不进去,注意力不集中,心慌意乱,现在干什么都没兴趣。进入初二第一次月考,成绩下降,姥爷说我笨,不是读书的材料,以后考不上大学,不如读个技校,早点工作,养家赚钱。他说的话让我很烦躁。后来几次都没考好,我很焦虑。自己也想改变成绩不好的状况,但是发现虽然用功了,但考试成绩还是不理想,而且自己的努力也没有得到老师的承认和肯定,想让爸爸出钱上个补习班,可是他们又不在身边,后来上课听不懂干脆就不听,作业不会做就不做,考试卷稍难一点就不写。老师也找过我谈话,但我就是听不进去。有几次还顶撞了科任老师。在学校没有朋友,回到“家”又没人可聊天,很郁闷,这种状态有两个多月了,自己很想摆脱目前的状况,想退学跟爸妈去打工。不知道该怎么办,听说学校有心理咨询(谈心)室,就想找个人诉说烦恼,寻求帮助。 三、观察和反映 心理辅导老师观察:课间前来谈心室时,特意要求回避其他教师,衣饰整齐,提及父母时,语气凄凉,眼神忧郁,神情紧张,情绪十分低落,话少,常常陷入沉默,言语不是很流畅,思维反应缓慢,说话吞吞吐吐的,对心理辅导老师有一种不信任的感觉。自知力较完整,对自己的情绪现状有一定的认识,心理过程协调一致,逻辑思维正常。两个多月来对初二学习生活不适应,找不到人倾诉,成绩不理想。 班主任反映:该生刚入学时,学习比较认真,上课也较专心,作业都能完成,但从七年级下学期起,他的成绩越来越差,又缺乏必要的辅导,成绩在班级里属于中等偏下,他非常自卑,也越来越不认真学习了,上课时漫不经心,或睡觉或低头做小动作,经常不完成作业,考试题目稍难就交白卷,无论老师怎么批评就是屡教不改。与同学关系也较疏远。课堂上也有好几次因为一点小事与科任老师发生冲突,因影响同学上课,被多次请到我办公室来。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也不太愿意参加,最近还常常逃学,真是无药可救。每个老师提到他时,都是摇头、叹息、抱怨甚至愤怒。 外祖母反映:这孩子小的时候很听话,性格较内向,成绩也不错。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父母长期分开,有点忧郁,因为在我家住,性格更内向。在家很少说话,一般就是问一句答一句,成绩下降了很多,在家边写作业边听音乐,就上前说了他两句,就嫌我们唠叨,“砰”的一声把房门关起来,以后回家就关门,也不知道在房间里干什么,吃饭的时候才出来。初二第一次月考没考好,他情绪还很不稳定,一会说不想读书了,一会又说想去找工作。 四、分析和诊段 情绪不稳定,心情压抑,想痛哭;注意力不集中,懒散不愿参加文体活动。身体消瘦,有时入睡不好。不愿与长辈交往,亦没有朋友,情感不能得到理解和宣泄。产生退学念头。 五、原因分析 14岁属于青春期,认知和情感飞速发展,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滞后的不平衡性,受自我意识觉醒等因素的影响,心理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局面,逆反心理的表现也十分突出,因而情绪不稳定。与

浅谈学生厌学情绪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浅谈学生厌学情绪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摘要: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根据有关调查发现:我国有46%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33%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真正对学习持积极态度的仅有21%,由此足可见学生厌学转化任重道远。学生厌学不管对于自身的发展还是对于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都是一个很大的阻碍,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足够重视、充分认识,同时也要制定相关的对策进行应对,以便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学习态度,使他们能够科学的应对知识、积极的进行学习,更好的实现学生的发展。本文笔者就学生厌学的表现、原因及其对策三点入手谈一下我对学生厌学的一点认识。 关键词:小学生厌学原因表现对策分析 一、学生厌学的表现 厌学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负面状况,主要是由于学生对于学习没有充足的认识与学习,对于学生表现出来的一种消极情绪,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首先体现在对学习的消极性,比如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不愿意按时完成,而是拖拖拉拉,或者不认真完成,而是应付性的完成,对教师、家长采取敷衍态度;其次表现在对于学习的恐惧性,比如在去学校的时候产生厌烦情绪,不想进校门、不想坐在教室,在面对教师的时候会哭闹、撒谎,比如说自己不舒服、家里有事等借口逃课等等;再者也有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能静下心来进行学习,而往往会思想跑题、开小差等等,或者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一旦有某种事物进入视线范围,就会抛弃学习的想法,这部分学生大多在课下的时候比较活泼,而到了课堂就显得烦躁不安,投入不进去精力,只顾玩耍不顾学习是厌学学生的一个重要表现。 二、学生厌学的原因 笔者认为,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多多方面的,总的来讲有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个人等四点: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小学时期的学生虽然与社会接触面较少,但是也有很多的社会因素在影响着他们的思想与行为。特别是在当前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社会大环境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近几年来出现的唯利是图、“金钱万能”的陈腐观念,使部分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受到侵蚀,加之社会上“文盲大亨”的出现,致使“读书无用论”又有蔓延的趋势。没读几天书、不识几个字的人步入商海,却通过各种手段赚大钱,这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学生影响是巨大的。 学校的教学环境、课程开展以及课时安排对于学生都有一定的影响意义,比如学校的学习风气、文化氛围等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厌学情绪。比如学校评价

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辅导记录

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辅导记录表 心理辅导员: 辅导对象:黄某 班级:八(3)班 性别:女 年龄:16 辅导时间:2009.5.7 问题表现: 性格耿直,脾气倔强,有些以自我为中心.虽说是一个女孩子,可她的个性却一点不像女孩子,顽皮,好动,喜欢接老师的话,而且总在当面或背地给同学或老师起绰号.她不像有些同学基础扎实,但也不像一些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她想学却不勤奋,有目标但缺乏毅力. 原因分析: 性格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天生的,或是由于家庭,社会等因素造成的,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改变的.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狭隘的,不健康的心理表现,是部分青少年身上存在的普遍现象,而不是个例.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树立正确的理想,价值取向发生偏差.不守纪,单纯地从她身上看,有两种情况:不是完全的无理取闹,可能是在认真听课的前提下发生的;起绰号也说明他乐于观察,思考,能较为准确地抓住人的特征,是个聪明的学生.对待学生不能简单,武断地下"好与坏"的结论,某些做法也可能是现代青年学生不加分析判断而追求的另类呢.从情况分析, 她的所作所为只是爱出风头,卖弄小聪明,迫切想表现自我的一种方式. 辅导对策及过程: (一)热情谈心.通过这种方法了解她的思想变化情况,多鼓励,少打击,多表扬,少批评, 多关心,少冷淡.其目的是调整心理,平和心态,使她能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自己及周围的人,事. 首先,我找了几个平时和她接触比较多,比较好的几位同学,进一步了解她在学校,在同学中间的情况,并鼓励同学要积极,热情,诚恳地接近她,帮助她. 其次,与本人谈,通过面对面地坐下谈,了解她的全面情况和心理承受能力.我告诉她老师对她的期望是很高的,在老师心目中她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谈心过程中,我一直肯定她的优点,鼓励她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诚恳地指出她的不足,要求她必须改掉给同学,老师取绰号的坏毛病,上课专心,塌实学习,给予明确的努力方向,希望在潜移默化之中实施教育,引导. 再次就是找家长谈.了解其在家表现及家长对她的要求和期望,告知老师的帮教措施,并希望每隔一段时间,就和家长沟通,有的放矢地通报其在校表现,同时告知在家情况,在老师,家长和同学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帮教链. (二)主动帮助.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自我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成绩的好坏,为此 我利用业余时间为她补课,教给她更好的学习方法,激发她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由于她头脑灵活,经常耍小聪明,学习中最大的弱点,就是不塌实,情绪波动较大,于是我对她注意观察,作好预防工作.凭借她的聪明和努力,相信在学习成绩上一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诚恳激励.学生的成长进步,我认为不在于批评多少,而关键在于激励多少.针对她的特点,一是在她的聪明劲上做文章. 我为她制定了相应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鼓励她赶上去,超过去.二是在她爱表现上想办法.我较多地给她布置工作任务,让她担任班干部,为她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

大学生厌学的“二年级现象”

大学生厌学的“二年级现象”研究 摘要:大学生厌学现象始终困扰着教育工作者,大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大多是在于自身,从对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问卷中,不难发现,厌学的原因基于社会和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占少数的,而且在对调查问卷的分析中,发现一种独特的现象:即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厌学现象开始抬头,二年学生的思想问题最多也最复杂,这个时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处于大学期间的低谷。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二年级现象”。 关键词:大学生;厌学;二年级现象 大学生厌学现象始终困扰着教育工作者,大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大多是在于自身,从对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问卷中,不难发现,厌学的原因基于社会和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占少数的,而且在对调查问卷的分析中,发现一种独特的现象:即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厌学现象开始抬头,二年学生的思想问题最多也最复杂,这个时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处于大学期间的低谷。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二年级现象”。 一、大学生厌学的“二年级现象“表现维度 所谓大学生厌学是指大学生厌烦学习的态度,其表现为消极地对待学习、不积极主动学习的认知、情感或行为特点。为了研究大学生厌学现象我们认真制定了问卷,同时注意到每个个体的“特殊性”,通过对问卷的整理和分析以及8年辅导员的工作经验,分别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来呈现大学生厌学的“二年级现象的”

维度。 (一)从“自我认知”的维度来看 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了解,包括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从事辅导员工作,每天都差不多会找同学谈话,从我的学生谈话记载显示,在与不同生活习惯、家庭背景、文化地域等不同的同学礼貌的度过一年后,自己的个性逐渐表现出来,与同学的矛盾凸显出来,同时对大学的一切比较理解了,不在有对大学“精英”的幻想,这时对自我的认知越来越清晰了,而与此同时,大二的学习任务加重,学习内容从大一的公共课向专业课过度,学习的难度增加,同学间的竞争加大了,使得这时的大学生不能清楚的认识自己,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办?很是迷茫。 (二)从“情感”的维度来看 谈恋爱是当今大学生极为普遍的一种两性交往方式,恋爱心理和行为也会对大学生厌学产生影响,尤其到了大学二年级,正在谈恋爱和想谈恋爱的学生比例显著增加,这固然与当前大学生生理早熟和社会化进程提前有关,其次,这可能也是一种从众心理和行为使然。他们看到其他同学都在谈恋爱,自己也想尝试之。但是有些学生整天沉浸在恋爱中,对学业自然忽视了,在思想上不思进取,有可能出现挂好几科的现象,久而久之产生了厌学,同时他们试图通过谈恋爱得到安慰、寄托和解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除了在恋爱上的厌学外,在二年级学生中一个重要的部分还有人际关系方面,在我们调查的数据中也显示,二年级大学生自认为人

关于小学生厌学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生厌学情况的调查报告 广南城区第一小学娄忠彬 一、调查的背景 近年来,我国各个地方都在大力宣传给学生减负,可是到目前为止,许多地方减负并没有起到增效的效果,反而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为心理压力过大而导致的骇人听闻的事件也屡见不鲜。同时,“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一项紧迫的研究课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它给无数师生带来了福音。然而,我们在为素质教育大声喝彩的时候,同时也为不少青少年忧虑,有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抱着“玩玩混混”、“看看瞧瞧”的态度,甚而对一向视作“宝”的分数也不再看重。不难看出,“厌学”已成了制约教育教学工作的瓶颈之一。这个学习阶段可能塑造一个人的性格,甚至影响一个人今后的命运。这个尴尬的成长阶段,不合适宜的出现厌学心理,是我们的同学、家长和老师不愿面对但又不得不去面对的棘手问题。为此,我于2014年3月至5月对广南城区第一小学三年级学生采用问卷、谈话等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二、调查的可行性分析: 1.这个选题与学校和学生有关,所以我调查起来比较方便,我既可以在本校调查也可在附近的几所学校考察。 2.这个题目贴近大家的实际,研究起来不会很困难。

3.学校、家长、学生都比较关注这个问题,因此大家也会愿意配合我们做相应的调查。 4.如今,厌学已成为困扰各级各类学校的一大难题,它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大家都希望早日解决这一问题。 三、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研究,找到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 使同学们认识到产生厌学情绪的不良后果,探索解决厌学难题的策略,为进一步做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四、调查内容及数据分析: (一)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我校三(2)班和三(7)班124名学生,发出问卷124张,收回124张,问卷回收率100%,问卷有效率100%。问卷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和40道选择题。40道选择题主要包括:你到学校学习主要是因为谁的关系?你最喜欢上什么课?你愿意参加周六的假日活动吗?你是否喜欢做作业和参加考试?目前你最想做的是什么事情?你希望学校多组织什么样的活动?……问卷中的最后一个问题要求学生作总体性回答:你觉得在校读书快乐吗?这一问题的回答统计结果是:认为读书快乐的学生为90人,约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73%;认为读书不快乐的10人,约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8%;其余的则认为反正每天要读书,谈不上快乐与不快乐。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年级的增高,后两者的比例也随之上升。换句话说,越到高年级,认为读书缺少乐趣的人也就越多。这不能不引起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