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设计的自行车(课堂PPT)
- 格式:ppt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17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5课我设计的自行车》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第15课我设计的自行车》是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自行车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自行车图片,供学生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会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进行创意设计,提高审美素养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他们对自行车并不陌生。
但在设计自行车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自行车的细节,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帮助他们克服设计难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自行车的结构特点,学会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进行创意设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审美素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自行车的结构特点,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进行创意设计。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自行车细节,激发创新思维,克服设计难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行车,分析其结构特点,激发创新思维。
2.实践法:学生动手设计自行车,提高审美素养和动手能力。
3.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相互借鉴,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第15课我设计的自行车》。
2.教学素材:自行车图片、设计草图、绘画工具等。
3.设备:投影仪、电脑、画板、画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多种自行车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自行车的外观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自行车的结构图,让学生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如车架、车轮、车把等。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自行车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辆自行车,分析其结构特点,并进行创意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我设计的自行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设计的自行车》是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了解自行车的结构、功能和设计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自行车设计的案例,以及相关的绘画和制作技巧,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设计作品。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自行车的结构和功能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美术方面,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绘画和制作技巧,但对于复杂的设计作品,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练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自行车的结构、功能和设计原理,掌握相关的绘画和制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自行车的结构、功能和设计原理,掌握相关的绘画和制作技巧。
2.难点:如何设计出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自行车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自行车设计的案例,以及相关的绘画和制作技巧;同时,配备适当的绘画和制作工具,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各种自行车设计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自行车的结构和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思维。
2.新课教授:讲解自行车的结构、功能和设计原理,以及相关的绘画和制作技巧。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自行车设计的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进行互评和教师评价,共同总结经验和教训。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自行车的结构、功能和设计原理,以及相关的绘画和制作技巧。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5课我设计的自行车》教案 (4) 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并掌握自行车的构成及原理2.能够运用颜色和形状设计自己的自行车,并表达自己的想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二、教学重点1.自行车的构成及原理2.自行车的设计要素及自由设计三、教学难点1.自行车构造和原理的讲解2.如何运用颜色和形状设计自己的自行车四、教学过程1. 导入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询问学生是否了解自行车的构造及使用。
2.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自行车是非常重要的,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自行车。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自行车的构造和原理,为自己的设计打下基础。
2. 自行车的构造和原理1.老师放映有关自行车构造的视频片段,教师对学生做解释。
2.老师简单说一下自行车的物理原理。
自行车是靠人力驱动的,骑的时候人的脚踩踏板,驱动链条与后轮转动,从而带动自行车前进。
3.老师发放各式各样的自行车零件(轮组,车架,刹车,齿轮等),让学生手把手地去组装一个实物自行车,让学生学会了解并懂得自行车的构造。
3. 自行车的设计要素及自由设计1.老师为学生讲解如何运用颜色和形状设计自己的自行车。
自行车的设计需要考虑的要素包括:车架,车轮,踏板,刹车,坐垫等部分。
2.老师让学生进行自由发挥设计创意,让学生展现自己的具体设计方案,向同学进行展示,并相互分享自己的文章。
3.老师收集学生们的设计方案并给学生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
4. 教学小结1.通过今天的课程,我们已经了解了自行车的构造及使用的物理原理,并掌握了如何运用颜色和形状设计自己的自行车。
2.通过自由设计,我们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五、作业1.学生将设计好的自行车方案进行书写,并附上自行车的图纸和设计理由等,以便下次课上与大家分享。
六、教学反思1.今天的课程活动丰富多彩,颇受学生们的欢迎和喜爱。
2.学生在课前对自行车的构成与原理一知半解,而通过今天的活动,他们在天然懂得了自行车的构成及原理,更好地掌握了设计自行车的技能。
第十四课我设计的自行车教学目标:1、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的草图,或运用各种综合材料创作自行车。
2、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在创作在体验设计自行车美感,在创作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1、把自己有新意的自行车的设计想法,用绘画的方法画出设计草图。
2、创造性的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自行车。
教学课时:2课时教具学具:绘画工具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第1课时)一、组织教学二、检查用具三、欣赏与探索1、展开作品: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这些自行车的共同点是什么?请仔细观察和思考:它们的基本形是什么样?都有什么用?生:思考,讨论,回答.师:及时鼓励学生,并适时进行小结.(都有车头-像T字-掌握方向,轮子-圆形-行走,坐垫-坐,脚踏板-引导轮子滚动)2、再次欣赏课件中的自行车,进行讨论,交流:(1) 请先知道的同学谈谈自己的发现.(这些自行车与刚才所看到车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点)(2) 其它同学可提出不同的意见.形成交流的课堂局面.师:及时鼓励学生,并适时进行小结.四、讲授新课1、总结学生发言,并进行简单范画:师:真好,通过小朋友们的观察,大家发现了,不管什么样的自行车都有个扶手,轮子,坐垫,脚踏板,可是它们的外型却可以多种多样的,只要美观大方,好用就能让大家喜欢.今天我想请小朋友们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设计一辆多功能的自行车.2、欣赏其他学生作品,开拓学生的思维.师:在当一名小设计师前,我们先去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设计自己的自行车.瞧他们设计的自行车根据需要都做了不同的改变,还进行说明.五、布置作业师: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自行车的基本构造,想不想马上动手制作设计一辆吗?拿出你们的画笔,开动自己聪明的脑筋,画出一辆和其他人不一样的自行车.比一比谁的作品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六、设计与制作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辅导.七、展示,评价,反思1、对台上的作品进行评价.师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赞扬优点,提出建议.2、如果再设计一次,你将在那些地方进行改进?八、拓展今天我们初步学会设计自行车,下节课我们来动手制作自行车看看生活有哪些物品适合制作成一辆自行车,请大家开动脑筋准备一些材料.九、板书设计我设计的自行车(第2课时)一、组织教学二、复习导入授新:1、请同学们谈谈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说一说自行车的结构,组成部分.2、根据手中的材料说一说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并且谈一谈要怎么利用这些材料.3、欣赏课本范图,讨论制作步骤.三、作业要求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组制作的最好.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五、作业展评,让学生参与评选,评一评:1、哪一组制作的应用的最好.2、好在哪里?六、收拾与整理教育学生爱护环境卫生,收拾好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教学后记:本课我分为两课时来进行,第一课时是想像,绘画设计.第二课时是结合上节课的设计和这节课的材料,让学生动手设计制作.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我发现,学生的想法大胆而有创意,这种教学内容比较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安全使用工具.教案《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我设计的自行车》教案及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5.我设计的自行车》人教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通过让学生设计自行车,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同时加深对自行车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了解自行车的结构、功能和设计要素,掌握设计自行车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自行车的结构、功能和设计要素。
2. 设计自行车的基本方法。
3. 自行车设计的创新与环保理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自行车的结构、功能和设计要素。
2. 设计自行车的基本方法。
难点:1. 自行车设计的创新与环保理念。
2. 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自行车模型、图片、PPT等。
2. 学具: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行车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行车的结构和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自行车的结构、功能和设计要素,让学生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展示一些优秀的自行车设计案例,引导学生学习设计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4. 实践操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一辆自行车,教师巡回指导。
5.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互相交流、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板书设计1. 《15.我设计的自行车》2. 主体部分:自行车的结构、功能和设计要素,设计自行车的基本方法。
3. 配图:自行车模型、设计案例等。
作业设计1. 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设计一辆具有创意和环保理念的自行车。
2. 要求: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设计新颖、环保。
课后反思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
2.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3. 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4. 结合环保理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我设计自行车》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第六课《我设计自行车》。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自行车结构,解自行车设计基本原则,学习如何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方法设计出独特自行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自行车结构及其设计原则,提高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设计出富有创意自行车。
3.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激发他们对生活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自行车设计原则和制作技巧。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自行车模型、图片、多媒体课件、彩纸、剪刀、胶水等。
2. 学具:绘画材料、手工制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自行车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自行车结构和特点,讨论自行车优缺点,激发学生对自行车设计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介绍自行车结构,让学生解自行车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2)讲解自行车设计原则,如美观、实用、环保等。
(3)展示优秀自行车设计作品,引导学生学习设计方法和技巧。
3. 实践环节:(1)让学生分组讨论,构思自行车创意设计。
(2)学生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完成自行车创意设计。
4. 课堂展示与评价:(1)每组展示自己作品,介绍设计理念。
(2)其他学生评价作品,提出意见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自行车结构2. 自行车设计原则3. 创意设计方法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款独特自行车。
2. 作业要求: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将设计理念融入作品中。
3. 答案:根据学生创意设计,无固定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设计作品富有创意,但在技巧运用方面还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将设计理念应用到生活中,如设计环保自行车、智能自行车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导入环节二、新课内容学习在讲解自行车设计原则时,我会用简明易懂语言和实例来阐述美观、实用、环保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