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见病鉴别诊断

  • 格式:docx
  • 大小:28.88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别诊断:

1.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引起,有明显的流行史、局部症状较轻,全身症状较重,常有高热、头痛、四肢肌肉酸痛,病程较长。该患儿发热1天,无上述症状,可除外。

2、急性传染病早期:上感常为各种传染病的前驱症状,应结合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等综合分析,并观察病情演变加以鉴别。

3. 上呼吸道感染为各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为小儿最常见疾病,年长儿症状较轻,婴幼儿较重。患儿局部症状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干咳、咽部不适。全身症状为发热、烦躁不安、头痛、乏力等。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浅表淋巴结可触及肿大,肺部听诊一般正常。

4.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2岁以内儿童多发,最常见细菌和病毒感染,也可由病毒、细菌混合感染。起病多数较急,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及肺部固定中细湿罗音。胸片有助于诊断。

5. 过敏性紫癜:为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临床特点为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癜,多见四肢及紫癜,对称出现,以伸侧较多,初起为紫红色斑丘疹,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数日后转为暗紫色,最终呈棕褐色而消退,常伴关节肿痛,腹痛、血便和蛋白尿。辅助检查协助诊断。

6.水痘:本病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具有传染性极强的儿童期出疹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初起于躯干部,继而扩展至面部及四肢,四肢末端稀少,呈向心性分布,开始为红色斑丘疹或斑疹,数小时后变成椭圆形水滴样小水泡,周围红晕为特征,该患儿无上诉症状,皮疹特点与之不符,可除外。

7. 过敏性皮炎:为接触某种过敏物质或无明显诱因引起患儿全身皮肤红肿,瘙痒,严重者可出现心慌、气短、呼吸困难、腹痛、便血等,查体全身皮肤红肿,有时可见斑丘疹,肺部听诊可闻及喘鸣音。

8. 母乳性黄疸:可能与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进入患儿肠内,使肠道内未结合胆红素生成增加有关,可分早发性及晚发性,早发性黄疸出现时间出生后3-4天,晚发性则出生后6-8天,血胆红素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无论早发性或晚发性一旦停母乳或改配方奶48-72小时,黄疸即可明显消退。

9. 婴儿肝炎综合征:常是病理性黄疸延长,超过二十八天,多种原因所致,血中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转氨酶异常,肝、脾可肿大,该患儿母乳喂养,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正常,目前可排除此病,需进一步确诊。

10.梗阻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出生后1—2周或是3—4周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大便变为白陶土色,尿色变深黄,肝大质地硬,直胆高,肝功异常,出现营养和发育降低。

11. 疱疹性咽峡炎为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殊类型,多为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患儿主要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体检可见咽部充血、咽颚弓、软腭、悬雍垂可见数个及数十个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

12. 化脓性扁桃体炎:病原体为链球菌感染,好发于夏季,急起高热,咽痛、流延、厌食、呕吐等,查体:咽充血,双测扁桃体Ⅱ0度大,表面有脓栓,血象高,CRP﹙+﹚。

13.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症状以咳嗽、喘息为主,阵发性发作,以夜间和清晨为重,发作前可有流涕、打喷嚏和胸闷,发作时呼吸困难,呼气相延长伴有喘鸣音,体格检查可见桶状胸、三凹征、肺部满布哮鸣音。结合肺功能检查及胸部X线检查可确诊。

14. 急性痢疾:夏季发病。大便次数多,含粘液、脓血,里急后重,多伴有高热等感染中毒症状。粪便检查可见脓细胞,细菌培养阳性。但必须注意菌痢偶尔亦可引起肠套叠,两种疾病可同时存在或肠套叠继发于菌痢后。

15. 过敏性紫癜:有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由于肠管有水肿、出血、增厚,有时左右下腹可触及肿块,但绝大多数患儿有出血性皮疹、关节肿痛,部分病例有血尿,该病由于肠功能紊乱和肠壁血肿,亦可并发肠套叠。

16. 手、足、口病:表现为口腔内及手足心、臀部可见数个疱疹,多有发热,有手足口病流行病史及接触史,血查柯萨奇病毒或EV71IgM-Ab(+)。

17.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特点为发热,头痛,呕吐,烦躁,多次惊厥。嗜睡,昏迷,前囟隆起,颈项强直,头颅CT及脑脊液有改变。

18. 疱疹性口炎:也表现为急起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查体可见咽部充血,灰白色疱疹出于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可见外于口腔其他部位亦有分布。

19.小儿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常见儿科消化道疾病。可有食欲不振、溢乳、恶心、呕吐、大便次数增多及大便性状改变,解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等胃肠道症状:。以及发热、烦躁、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致脱水,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根据发病季节、临床症状暂不考虑此病。

20. 消化性溃疡:可发生于儿童期的任何年龄,以学龄儿童发病率最高,男女发病比为(2-3):1。依发病部位可分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食道溃疡、吻合口溃疡等,起病多急骤,常无特异症状,多以穿孔、出血就诊,婴儿早期哭闹,拒食,很快发生呕吐,呕血及便血,年龄较大的儿童可有脐周及上腹胀痛、烧灼感等,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胃肠X线钡餐造影有助于鉴别。

21.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指幽门环肌增生、肥厚使幽门管高度狭窄而引起的上消化道不完全梗阻性疾病。典型症状和体征为无胆汁的喷射性呕吐,胃蠕动波和右上腹肿块。重者可有消瘦、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腹部B超和X线钡餐有助于鉴别。

22. 肠套叠:是指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人邻近肠腔所致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见于4-10个月的婴儿,春秋季多见。常见原发性肠套叠按发生部位可分为:回盲型、回结型、回回结型、小肠型、结肠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血便、腹部包快等,腹部B超、钡剂灌肠有助于鉴别。

23. 胃炎:是指由物理、化学性或生物性有害因子作用于人体,引起胃黏膜发生炎症改变的一种疾病,可分为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和特殊类型胃炎。常见的临床表现有上腹饱胀、疼痛、恶心、呕吐,呕吐物可带血,纤维胃镜检查有助于鉴别。

24.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危重型,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我国以福氏志贺菌引起者多见。多见于2-7岁体质较好的儿童。发病季节以夏秋季多见,常有不洁食物史,突起高热,反复惊厥,迅速发生呼吸衰竭、休克或昏迷,肠道症状多不明显甚至无腹痛与腹泻;也有在发热、脓血便2-3d后始发展为中毒型。大便常规、细菌培养、血象有助于鉴别。

25.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可能为乳糖不耐受的一种特殊类型,添加辅食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

26.坏死性肠炎:中毒症状较严重,腹痛、腹胀、频繁呕吐、高热,大便暗红色糊状,渐出现典型的赤豆汤样血便,常伴休克。腹部立、卧位X线摄片呈小肠局限性充气扩张,肠间隙增宽,肠壁积气等。

27. 急性支气管炎:是由于各种致病原引起的支气管黏膜感染,婴幼儿多见,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为急性传染病的一种表现,以咳嗽为主要表现,常有发热、呕吐及腹泻等,双肺呼吸音粗糙,可有不固定的散在的干罗音和粗中湿罗音,有时也有呼吸困难,与肺炎有时不易区别,可按肺炎治疗,支气管炎胸片可见肺纹理增粗,肺炎则可见片状或絮状阴影。

28.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本病发生于2岁以下小儿,多数在6个月以内,以喘憋、三凹征和气促为主要临床特点,肺部可闻及呼气相哮鸣音,亦可闻及中、细湿罗音,病程一般为1~2周。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大多在正常范围,胸片有助于鉴别。

29. 原发性肺结核:该病患儿有午后低热,乏力、盗汗、体重不增及结核中毒症状,或有结节性红斑、疱疹性结膜炎等结核过敏,X线检查可见肺内淋巴结相对较大而肺部感染灶较小,甚至可见肺内原发病灶、及肺内淋巴结炎、淋巴管炎双极哑铃性表现,PPD试验阳性。该患儿无结核中毒症状,可排除。

30.急性会厌炎:主要表现为全身症状寒战、高热吞咽困难发生很快,重者饮水呛咳,呼吸困难以吸气性为主,伴有高音调吸气性喘鸣及呼气性鼾响。查:会厌舌面粘膜充血、肿胀,或水肿如球,多以一侧为重。

31.支气管异物:异物吸入后,可使支气管部分或完全阻塞。导致肺气肿或肺不张。引起肺部炎症,根据异物吸入史,突然出现呛咳、胸片等确诊,该患儿排除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