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独狼末日 “斯佩伯爵海军上将”号的覆灭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9
德国视角的二战影片45部[转贴]德国视角的二战影片45部找神仙去01 于 2011/7/5 20:20:46 发布在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01.《从海底出击》(西德)推荐:★★★★★类型:单视角战争备注:又名《潜艇风暴》。
改编自真人真事;这部影片有三个版本,分别是公映版(2个半小时)、加长版(3个半小时)、完整版(5个小时),建议首次观看的朋友先看删节版的(影片的完整版长达293分钟,绝大多数时间是在狭隘的潜艇内渡过的,枯燥、乏味、沉闷、压抑、无聊、平淡……这些电影往往唯恐避之不及的“不良”元素,到了本片却成了经典中的经典。
这部影片对人性的刻画,达到了其他影片难以超越的高度,什么叫“叶公好龙”、“听天由命”?“存在”与“活着”的差别在哪里?本片会叫你领教这些。
有网友说自己看了这部作品后,就差点对战争片失去了兴趣,因为大多数战争片都意识形态很浓,有美化和鼓动战争的成分,而本片却告诉观众们,战争是残酷的,并不像书本上那般美丽,在大自然的生存法则面前,人都不过是一群可怜虫而已,任何意识形态和政治理念统统变得毫无意义。
本片的剧情基本上是按照故事顺序来拍摄——观众们可以留意一下演员的胡须生长程度,许多影片先出现的镜头未必是先拍的。
本片上映后,就连犹太人也为之鼓掌……)02.《帝国的毁灭(加长版)》(德国)推荐:★★★★☆类型:多视角战争备注:德国“终战”三部曲之一;又名《帝国末日》(真实的希特勒是更可怕的,因为,希特勒是人!他并非地狱魔王派到人间来捣乱的使者,而是由一个活生生的人演化而来,任何人都有可能变成希特勒……现实中的恶魔往往并非面目狰狞、形象猥琐的,相反他们常常是外表漂亮,穿着得体,举止很有教养,周围认识他的人都认为他是个好人,但他们正是穷凶极恶的罪犯。
亲切的希特勒用拉家常的口吻说“平民的性命无关紧要”、温柔的母亲把毒药塞进孩子们的口中、和蔼的父亲拉开手榴弹炸死自己的家人……扭曲的心理,会使一个人变成罪犯,而罪犯一旦掌握权力和武力,就会带来灭顶之灾,这种例子太多了。
三十年战争:揭秘欧洲军事史上的最残暴巅峰欧洲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的主战场在德国,战争期间德意志地区饱受摧残,人口锐减。
战前德国人口1600-1700万,战后降至1000-1100万,人口损失五六百万之巨(比例高达30%),绝大多数是平民,德国男性减少近半。
在之后的奥地利王室继承战,七年战争,普法战争甚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都不曾遭遇这样惨痛的人口灾难。
什么因素导致如此惊人的死亡规模?规模扩张与军费猛增现代早期的欧洲战争不再是封建骑士主导的小规模战争。
14世纪的步兵革命后,良好组织的农民步兵也可以战胜骑士。
相对于装备昂贵、训练周期长因而数量有限的骑士,步兵的长矛和防护甲胄价格低廉,而且培训简单,拥有几乎取之不尽的兵源。
从1450年到1600年,欧洲人口增长一倍,而军队人数则翻几番地增长(详见下表)。
到三十年战争期间,欧洲主要国家的总兵力之和达到一百万,其中来源于德国的士兵占近一半。
17世纪上半叶火药武器普及,加农炮机动性提高,轻便的滑膛枪取代了原来的火绳枪,长矛等传统兵器逐渐被淘汰。
火药武器尤其是加农炮的制造、维护、修理、消耗和运输等费用明显高于冷兵器。
意大利战争时期(1495-1559年)的城防堡垒令早期火炮的威力大减,后来发展成更复杂坚固的棱堡防御系统。
八十年战争(1568-1648年)初期,西班牙军队在尼德兰的荷兰省几乎寸步难行,就是因为这种城堡遍布荷兰。
三十年战争不乏著名的野战战役(白山战役、吕岑战役等),但是各国军队无不在功城(防)战投入更多精力和资源。
进攻武器和防御手段的互相竞争导致欧洲军费猛增。
16世纪中期以后美洲白银的涌入加剧了欧洲早已存在的通货膨胀,1500-1630年工业品价格涨了三倍,食品价格上涨五倍,通货膨胀更加刺激军费飙升。
西班牙腓力二世(1556-1598年)每个士兵的军费是查理五世(1516—1555年)时期的三倍。
欧洲王室政府的财政收入虽也持续增长,但无法应对战争期间军费(包括武器装备、军饷、补给、运输等)的暴涨。
第三部:雪地国王虎踞德意志德国境内的三十年战争进行到1630年已经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提利伯爵击败了波希米亚叛乱者和帕拉亭选帝侯,第二阶段提利和华伦施坦因合力击败了丹麦国王。
这样,欧洲大陆再也没有值得一提的新教势力能跟皇帝一争高下,似乎皇权统一德意志的日子也不远了。
这时,欧洲各个新教国家都把目光投向北方的瑞典,年轻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扮演德意志新教救世主的时机已经成熟。
1.年轻的国王古斯塔夫的祖父是瑞典瓦萨王朝的创始者古斯塔夫一世。
在瓦萨王朝之前,北欧的三个国家,瑞典、丹麦、挪威,是一个统一的联合王国。
老古斯塔夫时代,三个国家分开,瑞典开始瓦萨王朝。
老古斯塔夫死后,他的三个儿子相继即位国王,分别是长子埃里克14世(1560-1568年在位),次子约翰三世(1568-1592年在位),和四子查理九世(1604-1611年在位)。
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古斯塔夫·阿道夫,就是查理的儿子。
这中间还有一番周折。
老古斯塔夫一世信仰新教,瑞典也是一个新教国家。
但是他的长子和次子却倾向于天主教。
长子埃里克表面上还是新教徒,没有改宗,但是次子约翰在位时就改信旧教了。
约翰死后,马上即位的并不是他的弟弟查理,而是他的儿子西格蒙德当了12年国王。
西格蒙德也信旧教,而且有把瑞典改成旧教国家的意思,这让瑞典的臣民们非常担心。
正好12年1604年西格蒙德又当选了波兰国王,因此瑞典的贵族和议会强迫西格蒙德退位,专心去当波兰国王。
西格蒙德的继任瑞典国王就是王叔查理,也就是老古斯塔夫的四子和古斯塔夫·阿道夫的父亲。
西格蒙德的王位被叔叔夺去,自然心有不甘,时时不忘复辟,所以在查理和他的儿子古斯塔夫·阿道夫在位期间,波兰一直是瑞典的死敌。
查理的王太子,古斯塔夫·阿道夫从小就显露出过人的天赋。
这一方面得益于皇家良好的教育,另一方面,我认为也得益于血统。
瓦萨家族的历代瑞典国王大多是智商很高但是享寿不永的人物,而且几乎个个都爱冒险,尤其以古斯塔夫和后世的查理十二世为甚,在这个家族的血统中,就有智力早熟和疯狂的基因。
德国战舰俾斯麦的沉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战舰俾斯麦是一艘备受瞩目的重要军舰。
然而,它在1941年5月的一次海战中沉没,成为了该时期最具象征性的事件之一。
本文将探讨该事件的背景、俾斯麦的设计与建造、以及沉没的原因。
一、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致力于扩大其海军力量,以保护其大西洋航线并在欧洲各个海域展示其实力。
俾斯麦战舰作为德国海军的一部分,被视为其强大军事力量的象征。
然而,其建造过程并不顺利,并在战争的早期遭遇了一系列问题。
二、俾斯麦的设计与建造俾斯麦是一艘巨大的战列舰,总长度823英尺,拥有强大的火力和防护系统。
它的设计目标是能够与任何敌对舰队抗衡,并确保德国海军的统治地位。
然而,由于二战之初德国工业生产力的限制,俾斯麦的建造过程一度受到严重延误。
三、沉没的原因俾斯麦的沉没发生在1941年的一次海战中,这场海战被称为丹麦海峡海战。
在这场战斗中,俾斯麦与英国舰队展开了激烈的交战,最终导致了他的沉没。
有几个因素可以解释俾斯麦沉没的原因。
首先,俾斯麦受到了来自英国皇家海军的严重打击。
英军的海军力量在数量和技术上都超过了德国,他们有更多的舰艇及背后的资源支持。
在丹麦海峡海战中,英国方面出动了大量的航空母舰和舰载机,从空中对俾斯麦展开了猛烈的轰炸。
其次,俾斯麦的火力系统受到了严重的损坏。
尽管俾斯麦在设计上具有强大的火炮,但在这次海战中,其火炮的射程和精确度受到了限制,因为英国舰队采取了有效的遮挡和躲避策略。
最后,俾斯麦的防护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
尽管俾斯麦的装甲厚度很大,但在与英国舰队的交战中,其装甲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特别是俾斯麦的舰桥和机房遭到重创,导致了其指挥能力的丧失和舰船的失控。
总体而言,俾斯麦的沉没是由于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
英国舰队的优势、火力系统的限制和防护系统的破坏共同导致了这艘被视为不可战胜的战舰的覆灭。
结论德国战舰俾斯麦的沉没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不仅象征着德国军事力量的瓦解,也标志着英国海军的优势。
2、神出鬼没:NS2B7或YS2B73、扭转乾坤:4MD1T4、重振士气:YDNCQ或GDNCQ5、打草惊蛇:Y4TCG或24TCG6、利奥波德:8AR4M或QT1WN7、追踪海狼:B3YWX或1QVJV或Q3YWX二、北非战役:8、烈炎冲天:N99XC或D99XC9、大战前夜:FIAXT或7IAX110、伊卡洛斯:NUGPD或TUGPD11、危机时刻:BGOPY或7F0P312、虎口脱险:H8HDN或KFHD3三、欧洲战役13、海上神话:5JK4V或KSUMN14、直抵诺曼底:V A8DX或3T34V15、屠夫之死:YN9PD或KEWD316、勇夺马斯河大桥:BY4MD或L9TPV17、拂晓前夕:N1IMY或FXIMV18、无可选择:FUOX1或YJOJG19、致命一击:FGCWC或YFCWJ20、瓦乐堂计划;8OKWX或GDKWT第1关日期:1941年2月20日地点:SOLA STAVENGER任务:BAPTISM OF FIRE 炮火的洗礼 (尤指新兵第一次参加战斗)要点:1、蛙人和水手必须在码头会合2、偷取敌人橡皮艇3、贝雷帽,车长及蛙人必须乘艇过河,到达北部的岛上4、车长占领机枪火力点5、让贝雷帽搬油桶到无线电台旁,用手枪点爆油桶即可心得:1、贝雷帽无须“金簪雪里埋”,在解决西南方的巡逻兵时,掏出手枪“叭叭叭”了结他的性命。
2、车长的冲锋枪MP-30可真厉害,不过可数的哟。
干掉两个巡逻的党卫队,驾车冲向岗哨旁的士兵,碾死他,(解恨)或者将车停在岗哨和房子旁边,下车离远点看这哨兵还有汽车,房子一同被炸上天(过瘾)3、蛙人躲到身后的树林里,在雪地上留有一串长长的脚印,当哨兵闻“印”而来时用鲨鱼枪解决它。
然后放两声空枪,引敌人过来,三枪撩倒一个,拿到皮艇潜水过河,载车长和贝雷帽过河,用集体冲锋的力量干掉所有敌军。
(共一队巡逻兵)和两上哨兵一个机枪兵。
SIMPLE MISSION,ISN’T IT?第2关寂静的爆炸时间: 1941.3.1密码:NS2B7 或 YS2B7这次任务是摧毁敌人的储油罐,开始时你的人在西南部,解决掉岸边的三个士兵,全体人员一同到岸边的墙边下隐蔽,蛙人和贝雷帽准备,狙击手点掉墙头的哨兵,然后三人一同过河,蛙人潜回对岸,贝雷帽爬上墙和下活动梯,至于院内巡逻的那个笨蛋,狙击手站在墙头百步之外就能取其性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上将哈尔德与希特勒决裂是因为哪个男人?导语:弗朗茨哈尔德军事能力是与生俱来的。
弗朗茨哈尔德在德国巴伐利亚的一个军人世家出生,自幼深受军事知识熏陶的弗朗茨哈尔德,立志成为弗朗茨·哈尔德军事能力是与生俱来的。
弗朗茨·哈尔德在德国巴伐利亚的一个军人世家出生,自幼深受军事知识熏陶的弗朗茨·哈尔德,立志成为一名出色的军人。
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便可看出弗朗茨·哈尔德军事能力。
1940年夏,希特勒开始策划消灭苏联的战争。
7月底,希特勒已经着手拟定作战对苏作战计划。
哈尔德部队等到作战计划草案完成后,已经是11月。
为了保证计划的万无一失,陆军总参谋部立即进行了一场军事导演,以检验作战策略是否充实完备。
12月5日,弗朗茨·哈尔德向希特勒报告了演习结果。
弗朗茨·哈尔德在报告中指出,德军应该充分重视普里皮亚季沼泽地的重要性。
苏联莫斯科到华沙之间,有较为便利的道路网,这样一来,有利于布置大型战役。
一旦苏军和德军展开激战,苏军肯定不会退守到第聂伯河一带。
苏军为了保障人员安全,他们就要舍弃自己的工业区于不顾。
德军一旦在第聂伯河、西德维纳河建立防线,必能一举击溃苏军。
希特勒听完弗朗茨·哈尔德对战役的判断和见解后,十分认可弗朗茨·哈尔德军事能力。
随后,希特勒将弗朗茨·哈尔德提出的意见写入了第21号训令中。
德国部队以这一训令为基础,做好了武装力量准备。
1941年1月,哈尔德颁发了《关于战略展开》的训令,以此来明确德军各个部队的任务。
哈尔德日记罗姆生活常识分享。
最后的堡垒柏林战役与纳粹德国的覆灭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最后阶段,纳粹德国面临着来自苏联红军的强大压力。
而在这一年的春天,历史舞台上出现了一个重要战役,那就是最后的堡垒柏林战役,它最终导致了纳粹德国的覆灭。
本文将详细探讨这场战役及其意义。
一、战役背景1945年初,盟军发动了破袭行动,向德国本土逼近。
同时,苏联红军以强大的兵力和装备,自从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获胜后,一路东进,解放了东欧大部分地区。
纳粹德国的命运已经注定。
二、战役过程1. 前线对峙:苏联红军与纳粹德军在波兰东部地区相遇,形成一道长达数百公里的前线。
苏联红军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始展开攻势。
2. 突围尝试:纳粹德国为了争取时间,试图突围撤退。
但苏联红军的防线稳定,德军未能取得成功,遭受重大损失。
3. 西进柏林:苏联红军发动全力进攻,目标直指柏林。
纳粹德军极度疲惫,无法有效防守。
苏联红军经过一系列激烈战斗,最终攻入了柏林市区。
4. 都市战:在柏林街头,苏联红军与纳粹德军展开殊死搏斗。
纳粹政权的崩溃已成定局,但他们仍然采取顽强抵抗。
5. 市中心要塞:苏联红军在面对纳粹德国最后一线抵抗时,遭遇了柏林市中心的要塞防线。
经过连日激战,苏联红军最终攻克了这座堡垒。
6. 希特勒自杀: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在红军逼近柏林的关键时刻,于1945年4月30日在自己的地堡中自杀。
这标志着纳粹德国的领导层被击溃。
7. 柏林战役胜利:苏联红军于1945年5月2日击败纳粹德军,完全占领了柏林。
纳粹德国最后的堡垒终于倒下。
三、战役意义1. 纳粹德国的覆灭:柏林战役是纳粹德国覆灭的标志。
红军的胜利使德国元首希特勒投降,纳粹德国政权最终解体,结束了欧洲战争。
2. 战胜法西斯:柏林战役的胜利对于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苏联红军的壮举证明了法西斯主义的失败,为反法西斯国际合作和战后和平奠定了基础。
3. 军事技术突破:战役中,苏联红军展示了其优越的军事力量和先进的战术。
【希特勒“格陵兰行动”内幕】格陵兰岛的悲剧纳粹末日大逃亡计划,欲赴北极格陵兰岛重建纳粹基地――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与情妇爱娃・布劳恩在柏林总理府的一间地下室中双双自杀身亡。
不为人知的是,在纳粹帝国的最后一段日子,希特勒并不甘心就此失败,而是秘密策划了一个大胆的“格陵兰逃亡行动”:计划用数架大型水上飞机将幸存的纳粹高级将领――包括德国空军元帅戈林、纳粹党卫军首脑希姆莱等人从德国基尔港秘密撤退到北极地区的格陵兰岛,并在那里重建纳粹基地。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二战最后数日,希特勒被困在伯林根本无法出逃基尔港,此时两架准备逃亡用的水上飞机还没来得及出发,就被盟军的炮火炸毁。
当希特勒自杀的消息传出后,自知大势已去的德国军官亲手炸毁了最后一架水上飞机。
93岁的当事人被劝说在死前披露真相93岁的厄内斯特・科尼格曾是二战时期德国水上飞机的研究人员和驾驶员,亲自参与纳粹大型水上飞机的研究和制造,因此对纳粹企图在二战末期通过水上飞机逃往格陵兰的计划了如指掌。
科尼格本打算将这个纳粹秘密保留到自己死去的,但在一些英国朋友的劝说下,科尼格终于决定在生前披露这个未遂的纳粹大逃亡计划。
科尼格居住在德国北部港口城市特拉沃明德市。
二战期间,他一直在特拉沃明德市的一个水上飞机研究中心从事秘密研究工作,科尼格道:“以前我曾在海上商船上工作,并钻研过导航技术,这就是我当年为何会在特拉沃明德工作的原因,那儿聚集了当时最优秀的科研人才,我们的任务是研制各种新式水上飞机和飞船。
”在他们测试的航行器中,包括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上飞机――BV-222,这种飞机的翼展有140英尺长、机身有36英尺高、能装载92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并能以每小时240英里的速度飞行。
该飞机还配有16名机组人员,能在空中连续飞行28小时,因此在当时它是长途飞行的最佳机型。
逃亡北极:纳粹秘密策划“格陵兰行动”1945年4月初,科尼格接到命令,要求他们准备两架BV-222水上飞机,以备元首和其他30多名纳粹高官进行长途飞行。
第一集:基辅1941【本集简介】1941年6月,古德里安的坦克集群南下联合原属南方集群的克莱斯勒坦克集群,由北向南插向苏军西南方面军右翼,同时南方集团军主力从正面向第聂伯河右岸的西南方面军所属部队发起突击,迅速割裂了西南方面军与苏军南方方面军的联系。
苏军统帅部判断失误,斯大林命令苏军西南方面军不惜一切代价誓死保卫基辅,如果基辅陷落,莫斯科将受到巨大的威胁。
西南方面军企图依靠坚固的碉堡能够抵挡德军的铁蹄,但是消极被动的阵地防御加上错误的指挥决策,注定苏军面对德军势如破竹的重兵压境,也只能惨遭揉捏,在规模浩大的基辅合围战中,苏联兵力最强大的西南方面军最终难逃全军覆没的厄运,基辅陷落。
基辅战役,是世界战史上规模最大的包围战。
对德军而言,从战役上来看无疑是一次成功的杰作,而且还获得了富饶的乌克兰和顿涅茨盆地;但从战略上来看,德军将庞大的中央集团军群投入到基辅战役中,使得进攻莫斯科的行动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对苏军来说,由于战略指挥失当,导致西南防御门户洞开,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战争损失。
不过,由于有了西南方面军的顽强抵抗,对打破德军的闪击战计划起到了重大抑制作用。
德军摩托车队停了下来,好像撞上了一堵隐形的墙。
车队遭到了机枪火力的阻击,他们立刻转变为作战队形。
德军以为这是撤退中的苏联红军后卫部队,但很快证实,这并不是后卫部队,而是苏军的新防线。
——停下,后退。
那是个机枪掩体。
在一座伪装成农舍的水泥掩体中,机枪向公路方向扫射,队伍前列的摩托车手面对一系列防御工事,这条防线被称为斯大林防线。
——机枪,找掩护,第1连,展开防御。
在二十世纪,防御围墙和堡垒要塞被一排排钢筋混凝土机枪掩体所取代。
战 - 2 -争爆发前,法国修筑了马其诺防线,芬兰修筑了曼纳海姆防线,而德国则修筑了齐格菲防线。
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开始,苏联西部边境也修筑了防御工事体系,外国报纸将其称为斯大林防线,但苏联从未用过这个名字。
这条防线被划分为多个要塞区,要塞区根据各自所在的地理位置命名,例如沃伦斯基新城区、波洛茨克区、列季切夫区等。
魔鬼最后的疯狂——纳粹德国的海上特种部队
北风
【期刊名称】《国际展望》
【年(卷),期】2002(000)018
【摘要】二战末期,希特勒意识他已失去对英国海军的牵制力,于是转而求助于德国海上特种部队来为他赢得成功。
本文提示了纳粹德国的多种型潜艇及蛙人袭击者之谜。
【总页数】4页(P76-79)
【作者】北风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516.56
【相关文献】
1.德国青年为何疯狂接受纳粹的"特殊教育"——纳粹德国时期青年的"特殊教育"
2.最后的疯狂二战中的日本海上自杀攻击震洋艇
3.从尼采的疯狂到德国纳粹党的惨败——纳粹德国投降60年的思考
4.失去制空权纳粹德国空军最后的挣扎
5.失去制空权——纳粹德国空军最后的挣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德意志出品:十部不容错过的二战题材电影1、从海底出击 Das Boot (1981)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发明了一艘出没无踪的U型深海潜水艇,在海战中无往不利。
一次,这艘潜水艇奉命出击,执行对英国船队的袭击任务,当他们完成任务返航途中,却遭遇上前所未见的危机。
潜在的重重危机随时威胁着舰艇上官兵的生命安全,这个貌似强大而冷冰冰的庞然大物完全不能自保,一切只能听天由命......影片改编自战地记者布克海姆的畅销自传,荣获1982年第54届奥斯卡金奖六项提名。
沃尔夫冈·彼得森成为第一位凭着德语电影获得最佳导演提名的人。
2、帝国的毁灭 Der Untergang (2004)这是一部纪实性电影,逼真地反映了希特勒人生的最后12天,第三帝国最后的日子。
苏联红军已经攻入柏林,希特勒(布鲁诺·甘茨 Bruno Ganz 饰)和情妇爱娃(茱莉安·柯勒Juliane Köhler 饰)也躲到了掩体下。
爱娃知道自己是来陪希特勒一起共赴黄泉的,但她并不后悔。
即使在她向希特勒为妹夫求情遭拒绝后,她也和希特勒一起举办了最后一次的婚礼。
希特勒的忠实追随者戈倍尔(科琳娜·哈弗奇Corinna Harfouch 饰)决心全家一起陪着元首殉葬。
他共有7个孩子,他和妻子坚决不让自己的孩子们在没有帝国的天空生长,在希特勒和爱娃自杀后也一同自杀。
令人不胜感慨。
历史的真实通过镜头一幕幕重现....3、五月的四天 4 Tage im Mai (2011)德国,二战结束前的四天。
一位率领着他的部队占领海边孤儿院的苏联军官。
一支在海滩驻扎的纳粹德国国防军部队。
一种反常的危险的爱。
所有人都对战争感到疲惫,只有十三岁的孤儿彼得,想要证明自己是一个英雄,千万百计煽动两支部队。
直到他意识到,真正的敌人早就潜伏在其他地方,而他所谓的敌人,其实是如父亲般的朋友。
这时划清的不是敌与友之间的界线,而只是善与恶之间的界线。
德意志独狼末日——“斯佩伯爵海军上将”号的覆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南大西洋,福克兰群岛海战中,德国海军上将马克西米安·冯·斯佩伯爵指挥的德国东亚舰队遭遇英国精锐舰队的围歼,最终高举战旗沉入大洋。
讽刺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海军以斯佩伯爵命名的装甲舰再一次在南大西洋遭遇同样悲惨的命运。
让我们从头开始,叙述这场命运之战——拉普拉塔河口海战。
▲福克兰海战中,袭击福克兰群岛斯坦利港的德国东亚舰队几乎全军覆没,而指挥官斯佩更是和两个儿子一起命丧黄泉1928年,德国海军筹划更换自己手下的一系列老旧无畏舰。
当时,受到凡尔赛和约的限制,德国的主力舰吨位限制在10000吨,同时主炮也被限制不得超过11英寸(280毫米)口径,于是德国人设计了一种特别的军舰——德意志级装甲舰(Panzerschiff)。
这种战舰的主装甲带只有80毫米厚,大致相当于重巡洋舰的级别,但是火炮口径却达到了战列舰级别的11英寸,堪称薄皮小船扛大炮的典范。
德意志级的另一大特点是采用柴油机作为动力设备、油耗远远低于传统的蒸汽轮机,使其续航力明显优于欧美强国的重型巡洋舰。
英国海军把德国的这种新战舰称作口袋战列舰(Pocket Battleship),而日本海军对其的称谓是“豆战舰”、“袖珍战列舰”。
德国海军一共建造了三艘德意志级,为了纪念当年阵亡的斯佩伯爵,将其中一艘命名为斯佩伯爵海军上将号(Admiral Graf Spee,以下简称斯佩伯爵号)。
斯佩伯爵号于1934年6月30日下水,1936年1月6日竣工服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该舰第一次任务是在爆发内战的西班牙水域进行不干涉巡逻。
随后,该舰又于1937年5月参加英皇乔治六世举办的海上阅舰式。
在这之后,该舰更加成为德国海军中首批装备雷达的大型战舰之一。
▲建成后的斯佩伯爵号▲1939年8月,穿过英伦海峡驶向大西洋中部的斯佩伯爵号,可以看见测距仪上多出了一块白布包裹的方形物体,这正是德军的新型雷达1939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斯佩伯爵号在舰长汉斯·朗斯道夫指挥下,按照德国海军既定的战略驶出北海,前往大西洋中部待机。
9月3日上午,斯佩伯爵号收到一条未经加密的英国海军明码电报:“自11点起,所有船只向遇到的德国船只发起攻击。
”39分钟后,德国海军部发来电报,宣告战争正式开始。
▲航行中的斯佩伯爵号,前方等待着它的是惨烈的宿命随后,斯佩伯爵号便开始在大西洋和印度洋海域猎杀盟国商船。
从9月开始到12月初为止,这艘独来独往的巨舰已经斩获了超过50000吨的商船。
此时,英国人已经意识到,斯佩伯爵号这个大麻烦若是不除掉,必将后患无穷。
于是,英国海军便联合法国海军,在大西洋南部和印度洋方向展开猎杀,誓要除掉这匹搅乱整个南大西洋航运线路的孤狼。
▲战争爆发后,斯佩伯爵号开始在南大西洋和印度洋兴风作浪12月8日,朗斯道夫正指挥着斯佩伯爵号横渡大西洋,前往位于南美洲的拉普拉塔河口。
按照计划,该舰将在这个位置获得补给舰提供的主机零部件、进行主机检修。
同时,通过缴获的英军商船队资料,朗斯道夫舰长获悉拉普拉塔河口的英军商船活动最为频繁,对于斯佩伯爵号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优良的天然猎场。
不过,朗斯道夫不清楚的是,此时的英军已经在南美布置下一个“G舰队”。
这个由多艘巡洋舰组成的舰队当时正在福克兰群岛的斯坦利港内戒备,以防斯佩伯爵号的突然袭击。
▲英军G舰队指挥官亨利·哈伍德准将G舰队指挥官是亨利·哈伍德准将,他从1936年起担任南美舰队的指挥官,可以说是皇家海军的“南美通”,对于南美洲的航运情况了如指掌。
敏锐的哈伍德准将审视斯佩伯爵号的袭击路线,察觉到德国人正在往南美洲航行,他们的下一个目的地很可能是盟军商船聚集的拉普拉塔河口!于是,哈伍德准将便在拉普拉塔河口布置下三艘军舰组成的猎杀小组——英国皇家海军的重巡洋舰埃克赛特号、轻巡洋舰阿贾克斯号,新西兰皇家海军的阿基里斯号。
这三艘巡洋舰在拉普拉塔河口外进行持续巡逻,等待着德国独狼的到来。
▲英国皇家海军重巡洋舰埃克赛特号▲英国皇家海军轻巡洋舰阿贾克斯号▲新西兰皇家海军轻巡洋舰阿基里斯号12月13日清晨6时10分,在阿贾克斯号带领下,英国海军猎杀小组正以14节速度向蒙特维德亚以东进行巡逻。
很快,他们发现一束舰船的烟束,朝向320度——这正是他们等待已久的斯佩伯爵号!同一时间,斯佩伯爵号上的朗斯道夫舰长也收到观察哨的报告——发现两艘英军“驱逐舰”和一艘巡洋舰。
朗斯道夫判断这是一队英军的护航船队,只要把护航舰只打掉、就能冲入船队大开杀戒!于是,在他的命令下,斯佩伯爵号迅速与英军舰队拉近距离,准备炮战。
▲1939年12月13日早间,英军猎杀舰队与斯佩伯爵号展开遭遇战与此同时,英军舰队开始执行原定作战计划——埃克赛特号转向西北方,阿贾克斯和阿基里斯号则转向东北,分散斯佩号的主炮火力,对其形成包围态势。
6点18分,斯佩伯爵号在17000米的距离外用自己6门11英寸主炮抢先开火,目标是落单的埃克赛特号。
而埃克赛特号也不甘示弱,在6点20分回敬了自己的第一轮8英寸炮弹。
埃克赛特号上的火控官理查德·詹宁斯回忆道:“当我经过舰桥前往火控室时,舰长对着我吆喝,吆喝的内容并不是通常的作战命令如‘发现敌人,方位XXX’等等,而是‘这特么出现了一艘舍尔号!给我干掉它!’在整场战斗中,埃克赛特的船员都以为与自己交战的,是战前跟它们一起的姐妹舰舍尔海军上将号。
”▲斯佩伯爵号那令英国重巡生畏的11英寸主炮,在拉普拉塔河口海战中,德舰的射击精确而猛烈斯佩伯爵号的炮火非常准确,第三次齐射便完成了对埃克赛特号的跨射。
随后的6点23分,一发近失弹在埃克赛特号旁边爆炸,顷刻之间弹片横飞,舰上的几名鱼雷发射组员当场牺牲,无线电通信设备被破坏,烟囱以及探照灯被打成了筛子,正准备弹射出去进行弹着观察的“海象”水上飞机也被摧毁。
6点26分,斯佩伯爵号的主炮炮弹直接命中了埃克赛特号的B炮塔,使该舰B主炮塔完全失去战斗力。
同时,爆炸产生的弹片如钢铁风暴一般横扫舰桥,除了舰长弗雷德里克·贝尔和另外两名船员,舰桥内无人幸存。
舰桥的通信设备被同时摧毁,接下来的战斗中,埃克赛特号只能通过人力传令进行操舵。
▲埃克赛特号舰长弗雷德里克·贝尔,在弹片横飞的舰桥中只有他和另外两名船员幸存正当斯佩伯爵号大肆攻击埃克赛特号的时候,另外两艘巡洋舰阿贾克斯和阿基里斯号已经逼近到12000米的距离,开始猛烈发射6英寸炮弹。
两艘轻巡洋舰的射击导致朗斯道夫舰长不得不分散舰上的火力,让后部的主炮塔对付这两艘难缠的轻巡洋舰。
6时38分,埃克赛特号转向准备发射鱼雷,但是却因此被斯佩伯爵号命中了2发11英寸炮弹。
第一发炮弹命中了A炮塔,直接使其失去战斗力。
而另外一发打入船体,引发了火灾。
此刻,埃克赛特号只剩下了一座Y炮塔仍然能够射击。
但是就是在此时,埃克赛特号打出了决定性的一击:一发8英寸炮弹击穿斯佩号的两层甲板,在烟囱区域爆炸。
这发命中直接摧毁了斯佩伯爵号的分油机,使其只剩下足够航行16小时的燃油,在分油机修复前,斯佩伯爵号根本无法返回德国!▲战后驶入乌拉圭港口的斯佩伯爵号,可以看见烟囱后部已经被8寸炮的炮弹炸毁,而水上飞机也烧成了骨架▲另外一个角度看斯佩伯爵号的受损情况,可以看见烟囱后方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与此同时,另外两艘轻巡洋舰上也开始出现伤亡。
6点40分,阿基里斯号被斯佩伯爵号近失弹的弹片击穿主射击指挥仪,4名新西兰测距员当场牺牲。
新西兰火控官沃什博恩中尉回忆道:“只听见一声像是来自地狱的巨响后,6块巨大的弹片就打了进来,我马上通告‘后部射击指挥仪接手!’,此时前部射击指挥仪内已经血肉模糊。
”随后,双方继续进行炮战,但是这两艘巡洋舰明显不是拥有11寸主炮的斯佩伯爵号的对手。
▲阿基里斯号上的火控官沃什博恩,照片拍摄于拉普拉塔河口海战后,此时他头绑着绷带,正在享受被德国人推迟的早餐在斯佩伯爵号忙于应付两艘轻巡洋舰时,埃克赛特号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该舰前部严重进水,于7时30分撤出战斗,返回福克兰群岛进行抢修。
7时40分,在舰队司令哈伍德的命令下,阿贾克斯和阿基里斯号也释放烟雾,向东撤退。
不过这两艘巡洋舰并没有完全脱离与斯佩伯爵号的接触,只是在远处跟踪着这头受伤的独狼。
▲返回斯坦利港内的埃克赛特号,A/B炮塔以及舰桥已经被打成了马蜂窝与英舰脱离接触后,斯佩伯爵号驶向乌拉圭首都蒙特维德亚,试图在当地获得修复。
12月14日凌晨,该舰驶入港内后,德国外交机构立刻进行斡旋。
乌拉圭当局倾向于与英国合作,于是宣布将会援引《海牙公约》第二条,只允许该舰在港内短暂停留。
与此同时,英国使馆开始虚张声势,表示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和声望号战列巡洋舰已经在港外等待,随时准备与斯佩伯爵号交战。
朗斯道夫舰长相信了英国人的宣传攻势,将其向柏林一一上报。
12月18日,德国外交人员交涉无果,形势已经越趋绝望。
朗斯道夫舰长不得不把大部分舰员送上岸,然后与少量船员一同驾驶斯佩伯爵号驶出公海。
▲驶入蒙特维德亚港内的格拉夫·斯佩号12月19日下午17点30分,阿基里斯号的瞭望哨发出报告:港内的斯佩伯爵号正在进行起锚作业。
指挥G舰队的哈伍德准将心里一沉,以为将会爆发一场恶战。
于是他召唤来在南方不远处巡逻的两艘巡洋舰——阿贾克斯和坎伯兰号巡洋舰,准备拼死一战。
18点15分,瞭望哨再次发送报告:德舰出港。
此时,皇家方舟号和声望号还远在天边,这意味着哈伍德准将只能靠自己的三艘巡洋舰抵抗斯佩伯爵号。
不过,随后德舰却驶入了一处浅水区,英国舰队上下顿时一片茫然。
这个疑问很快就随着一道闪光解开了——德国人引爆炸药,摧毁了斯佩伯爵号!英国军舰上,原本紧张兮兮的船员顿时爆发出一阵欢呼,他们知道自己的欺敌战术成功了!在英国船员的注视下,德军曾经引以为傲的斯佩伯爵号坐沉在浅水区。
▲引爆炸药后,斯佩伯爵号燃起了大火,很快坐沉在浅水中▲格拉夫·斯佩号的坐沉位置随后,朗斯道夫舰长和手下的船员以沉船幸存者的名义,穿越边界前往阿根廷。
但是,在朗斯道夫一行抵达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时候,遭到当局的逮捕,并被控告非法入境。
12月19日晚,朗斯道夫给德国使馆发去一封电报陈述经过,随后掏出手枪饮弹自尽。
▲搭乘一艘拖船抵达阿根廷港口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斯佩伯爵号幸存船员,他们立刻就遭到了阿根廷当局逮捕,并且控告非法入境对于英国人来说,斯佩伯爵号的沉没是一场巨大的战略胜利,他们成功摧毁了一艘在印度洋和南大西洋为非作歹的袭击舰,这极大了增强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在国内的声望。
而对于德国人来说,这是一场严重的挫折,设想的巡洋破交作战在开战之初就遭受了一次严重挫折。
而希特勒本人对于斯佩伯爵号不战而沉的行为非常愤怒,他立刻召见海军元帅雷德尔,下令日后所有德国战舰都不能出现类似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