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肠管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3.93 MB
- 文档页数:31
解读2021团体标准:成人鼻肠管的置入与护理1. 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成人鼻肠管的置入与护理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规范这一操作流程,提高护理质量,我国于2021年发布了一项团体标准,对成人鼻肠管的置入与护理进行了详细规定。
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这一标准。
2. 标准概述该团体标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成人鼻肠管的置入,另一部分是成人鼻肠管的护理。
本文将分别对这两部分进行解读。
2.1 成人鼻肠管的置入标准中对成人鼻肠管的置入流程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以下步骤:1. 评估患者病情,确定置管必要性。
2. 选择合适的鼻肠管型号。
3. 准备置管所需器材,包括鼻肠管、扩张器、注射器等。
4. 患者取合适体位,如头低脚高位。
5. 进行局部麻醉。
6. 按照操作步骤将鼻肠管置入患者肠道。
7. 确认鼻肠管位置,如通过听诊、X线检查等方法。
8. 固定鼻肠管,并记录置管时间、长度等信息。
2.2 成人鼻肠管的护理标准中对成人鼻肠管的护理流程也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以下内容:1. 观察患者病情,评估鼻肠管置入后的病情变化。
2. 定期检查鼻肠管的位置、长度、固定情况等。
3. 保持鼻肠管通畅,如通过抽吸、冲洗等方法。
4. 观察并记录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情况。
5. 定期更换鼻肠管,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6. 做好患者教育,指导患者正确维护鼻肠管。
3. 解读与分析3.1 置入流程的解读与分析在置入流程中,标准强调了评估患者病情的重要性。
这是因为鼻肠管置入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如患者病情较轻,可能无需置管。
此外,标准还提到了患者取头低脚高位的原因。
这是因为该体位有助于减少胃内容物反流,降低误吸风险。
在置入过程中,标准要求使用合适的鼻肠管型号。
这是因为不同型号的鼻肠管适用于不同患者,如管道直径、长度等。
此外,标准还强调了确认鼻肠管位置的重要性。
这是为了确保鼻肠管置入到正确位置,避免引起并发症。
3.2 护理流程的解读与分析在护理流程中,标准对观察患者病情、定期检查鼻肠管、保持鼻肠管通畅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解读2021团体标准:成人鼻肠管的置入与护理简介本文档解读了2021年发布的团体标准,涉及成人鼻肠管的置入与护理。
团体标准是一种指导性文件,旨在规范鼻肠管的使用流程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以下是对标准内容的解读。
置入鼻肠管鼻肠管的置入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输送营养、药物或清洁液体到患者的胃肠道。
根据团体标准,鼻肠管的置入应由经过相关培训和持有相关资质的医务人员完成。
在进行置入前,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口腔和鼻腔的状况以及胃肠道的功能情况。
置入过程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鼻肠管的护理鼻肠管的护理是确保患者安全和舒适的重要环节。
根据团体标准,鼻肠管的护理应由经过相关培训和持有相关资质的医务人员进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护理注意事项:1. 定期检查鼻肠管的位置:定期检查鼻肠管的位置是否正确,避免误插或脱出。
2. 清洁和护理鼻肠管:定期清洁鼻肠管,避免积聚细菌和其他污染物。
同时,注意保持鼻腔和口腔的清洁,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 鼻肠管的固定:确保鼻肠管固定良好,避免意外脱出或移位。
4. 营养和液体管理:根据患者的需求,合理管理营养和液体的输送速度和量。
5. 监测患者症状和反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和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并发症或不适。
总结本文解读了2021团体标准关于成人鼻肠管的置入与护理的内容。
在进行鼻肠管的置入和护理时,医务人员应遵循标准规定的程序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鼻肠管的置入和护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医疗任务,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和持有相关资质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和监护。
---。
2021年团体标准详解:成人鼻肠管的留置与保养鼻肠管是医疗护理中常用的一种导管,用于肠内营养支持、药物输送、胃肠减压等治疗措施。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与护理质量,本文档依据2021年团体标准,对成人鼻肠管的留置与保养进行详解。
一、成人鼻肠管的留置1.1 准备工作在留置鼻肠管前,确保患者处于舒适、安全的姿势,并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解释和沟通,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1.2 选择合适的鼻肠管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鼻腔大小及预计留置时间选择合适的鼻肠管。
1.3 留置方法1. 清洁患者鼻腔,确保鼻腔通畅。
2. 测量鼻肠管长度,一般为患者鼻尖至耳垂再至剑突的距离。
3. 涂抹润滑剂,轻轻将鼻肠管经鼻腔插入至咽喉部。
4. 利用患者吞咽动作,将鼻肠管送入食管,直至到达预定长度。
5. 固定鼻肠管,并记录留置时间。
二、成人鼻肠管的保养2.1 日常观察1. 观察患者有无鼻塞、呼吸困难等症状,及时处理。
2. 观察鼻肠管有无脱落、移位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 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及时与医生沟通。
2.2 清洁与消毒1. 每日清洁鼻腔,避免感染。
2. 定期更换鼻肠管固定胶带,保持清洁。
3. 按照医嘱进行鼻肠管的消毒,一般为每周一次。
2.3 营养与水分补充1. 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根据医嘱给予肠内营养支持。
2. 鼓励患者多喝水,保持水分平衡。
2.4 功能锻炼1. 指导患者进行鼻腔、咽喉部的功能锻炼,以降低鼻肠管脱落的风险。
2. 逐步增加患者活动量,促进血液循环,降低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三、异常情况处理1. 若患者出现鼻塞、呼吸困难等症状,首先检查鼻肠管是否插入过深,必要时调整鼻肠管位置。
2. 若鼻肠管脱落或移位,及时报告医生,并根据医嘱处理。
3. 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首先观察鼻肠管是否通畅,必要时进行鼻肠管冲洗。
本文档根据2021年团体标准对成人鼻肠管的留置与保养进行了详解,希望能为医疗护理人员提供专业的参考。
鼻肠管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项目操作要领评分
评分方法及
扣分标准
扣分
不合要求一
项扣2-4分
评估解释10分L查对床号、姓名2.评估⑴评
估患者生命体征病情变化意识
状态及合作程度⑵评估患者自
理能力治疗以及各种管路情况
等3.向患者解释保护好鼻肠
管的重要性,取得患者合作
不合要求一
项扣2-4分
操作步骤60分1.查对床号、姓名2.妥善固
定好鼻肠管,防止脱出3.保持
鼻翼清洁干燥,鼻腔清洁
4•每天检查鼻肠管体外长度,
防止鼻肠管脱出5.预防误吸:
半卧位,鼓励患者及时咳嗽和
排痰6.保持鼻肠管通畅7.避
免鼻肠管打折扭曲、受压8,
推注或输注肠内营养液前后,
用20-30m温开水或生理盐水
冲洗鼻肠管9.并发症的观察
与护理(1)机械性并发症:导管
脱出、导管阻塞、胃肠黏膜损
伤⑵感染性并发症:吸入性肺
炎⑶胃肠道并发症喟食管反
流、腹胀、痉性腹痛、便秘、
腹泻10.输注完毕,保持鼻肠
管末端关闭状态
5
未查对一项扣
2.5分固定不
当扣3分鼻腔
不洁扣2分未
检查扣7分方
法不当扣3分
不通畅扣7分
不合要求扣2
分前后未冲管
扣5分漏一项
扣2分未关闭
扣5分
指导要点5分L指导患者及时清洁面部,使
鼻肠管粘贴牢固2.下床活动
时妥善固定好鼻肠管
5
做不到位一
处扣2.5分
扣分
项目操作要领评分
扣分
操作后评价10分L顺序流畅,步骤正确2,与患
者沟通较好操作熟练,有爱伤
观念3.保持床单元整洁
433。
鼻肠管护理鼻肠管护理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首先要保持口腔清洁,每天进行2次口腔护理。
为避免误吸,床头应抬高30-45度。
使用专用营养泵输注时,要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保持口腔清洁。
输注前要检查鼻肠管的长度,以防止滑脱。
检查胃潴留情况的方法是抽吸胃内容物,如果自上一次喂养后2小时胃内容物有100ml或1小时后约有50%喂养物残留在胃内,则存在胃潴留,应立即停止营养液输入,根据情况改变喂养途径或喂养方式。
每次使用前后应至少用20ml无菌水或温开水冲洗管道检查是否通畅。
对于持续肠内营养的患者,应每6-8小时冲管一次。
对于营养物质较粘稠的,应适当增加冲管次数。
如需经鼻肠管给予口服药物的患者,应先将药物分开研碎、充分溶解、稀释,然后暂停肠内营养泵,用20ml温开水冲洗鼻肠管,将已经溶解好药物注入鼻肠管内,注入药物后再用20ml温开水冲洗鼻肠管,开启肠内营养泵,在特护单记录药液及水的用量。
要严密观察患者是否有腹痛、腹胀、腹泻等情况,并注意大便的量、色、质。
同时要观察治疗效果,记录24小时出入量。
按医嘱定期监测电解质、肝肾功能、血脂与血糖、尿常规。
必须使用专用肠内营养液喂养,禁止使用家属自制营养液,以防堵管。
在肠内营养喂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喂养不当导致的误吸、胃潴留、喂养管阻塞、鼻管引起机械导致鼻咽及食道损伤、喂养管移位及脱出、胃肠道反应(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
预防喂养管阻塞的方法是“221”:每2小时冲管一次,每次用20ml温开水冲管。
每1小时巡视一次。
如果发现堵管,处理方法是先用20ml空针抽吸温开水冲管,然后用空针尽量把管道中残留的营养液抽吸出来。
接着,用碳酸氢钠或可乐推注到管道中尽量多点,等待30-60分钟。
如果不通,就重复以上操作。
成人鼻饲管的留置与维护中华护理学
成人鼻饲管的留置与维护是临床护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如老年人或存在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等情况的患者,鼻饲管是一种重要的营养支持途径。
然而,鼻饲管的留置与维护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管道堵塞、误吸、感染等。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掌握正确的鼻饲管留置与维护方法,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中华护理学会发布的《成人鼻肠管的留置与维护》团体标准为护理人员提供了综合性指导方案,包括置管前的评估、置管方法、维护方法、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等方面。
其中,置管前的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需要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病情、吞咽功能、口鼻腔情况、胃肠功能及配合程度等方面,以确保患者适合进行鼻饲管
置管。
置管方法包括测量鼻尖-耳垂-剑突下缘的长度,确定导管进入胃腔内的方法,
以及向导管内注入生理盐水等方法。
维护方法包括定期冲洗管道、更换管道、保持管道通畅等。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如管道堵塞、误吸、感染等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总之,成人鼻饲管的留置与维护是临床护理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护理人员掌握正确的置管与维护方法,并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同时,护理人员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