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与方法

材料与方法

材料与方法
材料与方法

1 调查方法

调查分为外业调查与内业测量

1.1外业调查

野外采用资料查询、知情人访谈、踏查、样地调查、线路调查、单株调查等方法,记录目的资源所处的生境、植物学性状和生物学性状等,填写调查表格并拍摄照片。

1.1.1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为8月中旬

1.1.

2.1 调查准备

a)成立由山核桃技术专家组成的调查队伍;

b)文献资料收集、分类和甄别,明确重点调查区域和抽样调查区域;

c)制定调查实施方案,准备调查表格和调查工具(包括钢卷(围)尺、测

高器、GPS仪、数码相机等);

d)培训调查人员,统一方法;

1.1.

2.2 调查样本设置

a)实生资源:单株调查;

b)选育品种:随机选取10株进行调查,如果不够10株则按照实际数量调查;

1.1.

2.3 资源概况调查

采用GPS定位,获取资源所处地理坐标,按要求调查资源所处地地形、坡向、坡位、坡度、排水状况、生境、气候、土壤质地、土壤颜色、土层厚度等地理和立地条件。

1.1.

2.4 资源性状调查

测定目的山核桃资源的树高、胸径、冠幅,描述树冠形状、小叶数、小叶形状等,填写调查记录表

1.1.

2.5 照片拍摄

拍摄目的资源典型个体的树体、枝、叶、花、青果和坚果等彩色特征照片。

1.2内业测量

1.2.1 测量时间

调查时间为9月中旬核桃成熟采集后

1.2.2 测量方法

1.2.2.1 果皮厚度

果实成熟期青皮刚刚开裂时,随机取30个青果,剥离青皮,测量中部青皮厚度,计算平均值,单位为mm,精确到0.1 mm。

1.2.2.2纵径

山核桃青果(坚果)顶部与底部之间的距离,单位为mm。随机选取20个山核桃果实(坚果),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青果及其对应坚果的纵径。

1.2.2.3横径

山核桃果实(坚果)最中部之间的距离,单位为mm。随机选取30个山核桃果实(坚果),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青果及其对应坚果的横径。

1.2.2.4单果重

随机取30个果实(坚果),分别称其青果及对应坚果单果重,计算平均值,单位为g。精确到0.1g。

1.2.2.5出仁率

随机取30个坚果,称其总果重及总仁重,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仁率:

出仁率(%)=总仁重/总坚果重×100%

1.2.2.6 坚果壳厚度

随机取30个坚果,用螺旋测微尺或游标卡尺测量核壳的厚度,求其平均值,精确到0.1 mm。

材料节约方法及措施.doc

精心整理 商品混凝土节约措施 1、项目部技术人员在木工支模前做好技术交底,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检查控制。模板支设时按规范允许的最低负误差进行控制,严禁出现正误差。各类构件模板支设允许误差如下: 2 象。 3 性。 4 5 在运输过程中不出现漏料、浪费现象。 6、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值班人员应加强对现场浇筑工人的管理,监督布料机的辐射范围,不得将不同标号混凝土用错部位,且不得将混凝土浇至模板支设范围外,以免造成浪费。 7、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各值班班组负责人对前台混凝土浇筑顶面标高按比设计

标高底5mm 控制,不得出现正误差。 8、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各收料负责人对进场混凝土在浇筑前需上车目测供应方量是否足够,对有怀疑的车辆可过磅核查,做好记录,以供项目部与商混站就亏方问题进行交涉。 9、在混凝土浇筑后期,各值班班组负责人应提前控制混凝土供应方量,一般应 3 1)做2、、

3 以方4 5、支模用钢筋情况由祁浩负责监督检查,对支模过程中不合理使用钢筋的情况,严肃追究相 关责任人责任。 6、混凝土浇筑时,必须有钢筋工现场值班,对因工人踩踏、施工机具扰动移位的钢筋及时进 行调整,避免钢筋二次生根造成的钢筋浪费。 7、钢筋废料处理,由物资人员、土建技术员张晓东联合对钢筋废料进行处理。长度400mm 以上钢筋留作钢筋马凳、支模撑等用途,严禁作为废料处理。 零星材料使用制度 现场零星材料的使用数量控制是项目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为有效提高此方面的管理

力度、减少零星材料的浪费现象,特制定本项目部零星材料使用制度: 1、土建零星材料的使用计划由工长或项目副经理提出,水电料有水 技术员提出,经项目经理批准后由材料主任负责按时按数量采购进场。 2、材料主任采购时应严格控制采购单价,尽量集中采购以降低成本 将采购单价控制在最低限价之内。 3 4 识。 5 6 7 周转料及模板材的使用管理水平对工程成本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且在施工过程中管理难度较大,为进一步做好项目部周转材料及模板材的合理使用,在满足施工生产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周转料租费的支出及降低模板材的损耗,以达到减低工程成本的目的,特按项目部的相关规定制定本使用管理办法: 一、管理机构 为有效加强管理力度,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周转料及模板使用管理小组:

CMF工业设计必须知道的表面材料及表面处理工艺

材料及表面处理 化学镀(自催化镀)autocalytic plating 在经活化处理的基体表面上,镀液中金属离子被催化还原形成金属镀层的过程。这是在我们的工艺过程中大多都要涉及到的一个工艺工程,通过这样的过程才能进行后期电镀等处理,多作为塑件的前处理过程。 电镀electroplating 利用电解在制件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结合良好的金属或合金沉积层的过程,这种工艺过程比较烦杂,但是其具有很多优点,例如沉积的金属类型较多,可以得到的颜色多样,相比类同工艺较而言价格比较低廉。 电铸electroforming 通过电解使金属沉积在铸模上制造或复制金属制品(能将铸模和金属沉积物分开)的过程。这种处理方式是我们在要求最后的制件有特殊表面效果如清晰明显的抛光与蚀纹分隔线或特殊的锐角等情况下使用,一般采用铜材质作一个部件的形状后,通过电镀的工艺手段将合金沉积在其表面上,通常沉积厚度达到几十毫米,之后将形腔切开,分别镶拼到模具的形腔中,注射塑件,通过这样处理的制件在棱角和几个面的界限上会有特殊的效果,满足设计的需要,通常我们看到好多电镀后高光和蚀纹电镀效果界限分明的塑胶件质量要求较高的通常都采用这样的手段作设计。棱角分明的按键板在制造上采用电铸工艺的话,会达到良好的外观效果。真空镀vacuum plating 真空镀主要包括真空蒸镀、溅射镀和离子镀几种类型,它们都是采用在真空条件下,通过蒸馏或溅射等方式在塑件表面沉积各种金属和非金属薄膜,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得到非常薄的表面镀层,同时具有速度快附着力好的突出优点,但是价格也较高,可以进行操作的金属类型较少,一般用来作较高档产品的功能性镀层,例如作为内部屏蔽层使用。 塑料电镀------塑料电镀的特点 塑料电镀制品具有塑料和金属两者的特性。它的比重小,耐腐蚀性能良好,成型简便,具有金属光泽和金属的质感,还有导电、导磁和焊接等特性。它可以节省繁杂的机械加工工序、节省金属材料,而且美观,装饰性强,同时,它还提高了塑料伯的机械强度。由于金属镀层对光、大气等外界因素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因而塑料电镀金属后,可防止塑料老化,延长塑料件的使用寿命。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塑料电镀的应用日益广泛,成为塑料产品中表面装饰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国内外已广泛在ABS、聚丙烯、聚砜、聚碳酸酯、尼龙、酚醛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聚苯乙烯等塑料表面上进行电镀,其中尤以ABS塑料电镀应用最广,电镀效果最好。 塑料的工艺过程--------塑料制件电镀的主要工艺流程。 塑料制件---机械粗化---化学除油---化学粗化 敏化处理---活化处理---还原处理---化学镍---电镀---成品 塑料电镀的主要工艺流程 1、化学除油 防止塑料变形、溶解,应考虑除油液对塑料的适应性。当用碱性除油液时,应注意使用温度,以防变形;用有机溶剂除油时,应注意其是否有溶解塑料的现象。 2、粗化 为提高结合强度,就得尽可能地增加镀层和基体间的接触面积。粗化的方法有机械粗化法和化学粗化方法两种。机械粗化如喷砂、滚磨、用砂纸打磨等。化学粗化可以迅速地使工件表面微观粗糙,粗化层均匀、细致、不影响工件的外观。 3、敏化处理工业上常用的敏化剂为氯化亚锡或三氯化钛的水溶液。 4、活化处理所谓活化处理,就是将吸附有还原剂的制件浸入含有氧化剂的溶剂中。一般

吉林大学,考研,材料科学 金属材料的强化方法

1 固溶强化 纯金属由于强度低, 很少用作结构材料, 在工业上合金的应用远比纯金属广泛。合金组元溶入基体金属的晶格形成的均匀相称为固溶体。形成固溶体后基体金属的晶格将发生程度不等的畸变, 但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不变。固溶体按合金组元原子的位置可分为替代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 按溶解度可分为有限固溶体和无限固溶体; 按合金组元和基体金属的原子分布方式可分为有序固溶体和无序固溶体。绝大多数固溶体都属于替代固溶体、有限固溶体和无序固溶体。替代固溶体的溶解度取决于合金组元和基体金属的晶体结构差异、原子大小差异、电化学性差异和电子浓度因素。间隙固溶体的溶解度则取决于基体金属的晶体结构类型、晶体间隙的大小和形状以及合金组元的原子尺寸。纯金属一旦加入合金组元变为固溶体,其强度、硬度将升高而塑性将降低, 这个现象称为固溶强化。固溶强化的机制是: 金属材料的变形主要是依靠位错滑移完成的, 故凡是可以增大位错滑移阻力的因素都将使变形抗力增大, 从而使材料强化。合金组元溶入基体金属的晶格形成固溶体后, 不仅使晶格发生畸变, 同时使位错密度增加。畸变产生的应力场与位错周围的弹性应力场交互作用, 使合金组元的原子聚集在位错线周围形成“气团”。位错滑移时必须克服气团的钉扎作用, 带着气团一起滑移或从气团里挣脱出来, 使位错滑移所需的切应力增大。此外, 合金组元的溶入还将改变基体金属的弹性模量、扩散系数、内聚力和晶体缺陷, 使位错线弯曲, 从而使位错滑移的阻力增大。在合金组元的原子和位错之间还会产生电交互作用和化学交互作用, 也是固溶强化的原因之一。固溶强化遵循下列规律: 第一, 对同一合金系, 固溶体浓度越大, 则强化效果越好。表1 列出了几种普通黄铜的强度值, 它们的显微组织都是单相固溶体, 但含锌量不同, 强度有很大差异。在以固溶强化作为主要强化方法时, 应选择在基体金属中溶解度较大的组元作为合金元素, 例如在铝合金中加入铜、镁; 在镁合金中加入铝、锌; 在铜合金中加入锌、铝、锡、镍; 在钛合金中加入铝、钒等。第二, 合金组元与基体金属的 表1 几种普通黄铜的强度(退火状态)

关于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的几种方法

【紧固件的表面处理——电镀、热镀锌、机械镀及达克罗】 紧固件的表面处理,按照其产品的要求,有许多处理的方法和种类。按表面处理方法,譬如有:涂漆、电镀、化学镀、真空涂镀、浸镀、阳极氧化、化学被膜处理、化学抛光、电解抛光、镀覆、珩磨、喷砂硬化、涂层、气相沉积、渗碳、氮化、表面淬火等;按加工技术,有物理的、化学的、电加工的、机械的、冶金的等等。目前,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有以下四种,介绍如下: 一、电镀: 将接受电镀的部件浸于含有被沉积金属化合物的水溶液中,以电流通过镀液,使电镀金属析出并沉积在部件上。一般电镀有镀锌、铜、镍、铬、铜镍合金等,有时将染黑,磷化等也包括其中。电镀中易产生氢脆,对工件机械强度影响大。 二、热镀锌(H.D.G.): 通过将碳钢部件浸没温度约为510℃的熔化锌的镀槽内完成。其结果是钢件表面上的铁锌合金渐渐变成产品外表面上的钝化锌。但因热镀中因温度过高,钢材易产生高温退火不良影响。 三、机械镀(Mechanical plating): 机械镀是将活化剂、金属粉末、冲击介质(玻璃微珠)和一定量的水混合为浆料,与工件一起放入滚筒中,借助于滚筒转动产生的机械能作用,在活化剂及冲击介质(玻璃微珠)机械碰撞的共同作用下,常温下在铁基表面逐渐形成锌镀层的过程。 四、达克罗(dacromet): 1.锌铬膜(达克罗)防腐机理简述: 锌铬膜(达克罗)涂复工艺是一种全新的表面处理技术,又称达克罗、达克乐、达克锈、锌铬膜(达克罗)、达克曼等。在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土木建筑、电力、化工、海洋工程、家用电器、铁路、公路、桥梁、地铁、隧道、造船、军事工业等多种领域已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我国随着该技术的逐步推广,已在汽车、电力、锚链、公路、海洋工程等方面开始大量使用,并获得了极高的评价。锌铬膜(达克罗)液是一种水基处理液,金属件可以采用浸涂、喷刷或刷涂处理,然后送进加热炉炉固化,固化温度在300℃左右,经四十五分钟到一小时的烘烤,形成锌铬膜(达克罗),铬固化时,涂膜中的水份、有机类(纤维素)物质等挥发份在挥发的同时,依靠锌铬膜(达克罗)母液中的高价铬盐

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复习题答案版

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复习题答案版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系统消光: 把由于F HKL=0而使衍射线有规律消失的现象称为系统消光。 2、X射线衍射方向: 是两种相干波的光程差是波长整数倍的方向。 3、Moseley定律:对于一定线性系的某条谱线而言其波长与原子序数平方近似成反比关系。 4、相对强度:同一衍射图中各个衍射线的绝对强度的比值。 5、积分强度:扣除背影强度后衍射峰下的累积强度。 6、明场像暗场像:用物镜光栏挡去衍射束,让透射束成像,有衍射的为暗像,无衍射的为明像,这样形成的为明场像;用物镜光栏挡去透射束和及其余衍射束,让一束强衍射束成像,则无衍射的为暗像,有衍射的为明像,这样形成的为暗场像。 7、透射电镜点分辨率、线分辨率:点分辨率表示电镜所能分辨的两个点之间的最小距离;线分辨率表示电镜所能分辨的两条线之间的最小距离。 8、厚度衬度:由于试样各部分的密度(或原子序数)和厚度不同形成的透射强度的差异; 9、衍射衬度:由于晶体薄膜内各部分满足衍射条件的程度不同形成的衍射强度的差异;10相位衬度:入射电子收到试样原子散射,得到透射波和散射波,两者振幅接近,强度差很小,两者之间引入相位差,使得透射波和合成波振幅产生较大差异,从而产生衬度。 11像差:从物面上一点散射出的电子束,不一定全部聚焦在一点,或者物面上的各点并不按比例成像于同一平面,结果图像模糊不清,或者原物的几何形状不完全相似,这种现象称为像差 球差:由于电磁透镜磁场的近轴区和远轴区对电子束的汇聚能力不同造成的 像散:由于透镜磁场不是理想的旋转对称磁场而引起的像差 色差:由于成像电子的波长(或能量)不同而引起的一种像差 12、透镜景深:在不影响透镜成像分辨本领的前提下,物平面可沿透镜轴移动的距离 13、透镜焦深:在不影响透镜成像分辨本领的前提下,像平面可沿透镜轴移动的距离 14、电子衍射:电子衍射是指当一定能量的电子束落到晶体上时,被晶体中原子散射,各散射电子波之间产生互相干涉现象。它满足劳厄方程或布拉格方程,并满足电子衍射的基本公式Lλ=Rd L是相机长度,λ为入射电子束波长,R是透射斑点与衍射斑点间的距离。 15、二次电子:二次电子是指在入射电子作用下被轰击出来并离开样品表面的原子的核外电子。

金属材料的强化方法

第五章金属材料的强化方法 一、金属材料的基本强化途径 许多离子晶体和共价晶体受力后直到断裂,其变形都属于弹性变形。 而金属材料的应力与应变关系如图5-1所示。 它在断裂前通常有大量塑性变形。它是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一定晶面晶向的相对滑动。但是,晶体的实际滑移过程并不是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的刚性滑移。 如果是刚性的滑移,则滑移所需的切应力极大,其数值远高于实际测定值。如,使铜单晶刚性滑移的最小切应力(计算值)为1540MPa, 而实际测定值仅为1MPa。各种金属的这种理论强度与实际测定值均相差3~4个数量级。这样的结果,迫使人们去探求滑移的机理问题,即金属晶体滑移的机理是什么?20世纪20年代,泰勒等人提出的位错理论解释了这种差异。 位错是实际晶体中存在的真实缺陷。现已可以直接观察到位错。 图5-2 位错结构

图5-3 位错参与的滑移过程 位错在力τ的作用下向右的滑移,最终移出表面而消失。由于只需沿滑移面A —A 改变近邻原子的位置即可实现滑移,因此,所需的力很小,上述过程很易进行。 由上述的分析可知,金属晶体中的位错数量愈少,则其强度愈高。现已能制造出位错数量极少的金属晶体,其实测强度值接近理论强度值。这种晶体的直径在1μm 数量级,称之为晶须。 由位错参与的塑性变形过程似乎可得到另一结论,即金属中位错愈多,滑移过程愈易于进行,其强度也愈低。事实并不是这样。如图5-4所示。 图5-4 强度和位错与其它畸变 可见,仅仅是在位错密度增加的初期,金属的实际强度下降;位错密度继续增大,则金属晶体的强度又上升。这是因为位错密度继续增加时,位错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1)应力场引起的阻力,如位错塞积,当大量位错从一个位错源中产生并且在某个强障碍面前停止的时候就构成了位错的塞积;2)位错交截所产生的阻力;3)形成割阶引起的阻力(两个不平行柏氏矢量的位错在交截过程中在一位错上产生短位错);4)割阶运动引起的阻力。 金属受力变形达到断裂之前,其最大强度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未变形金属的流变应力σl ,即宏观上为产生微量塑性变形所需要的应力。流变应力的大小决定于位错的易动性:晶体内部滑移面上的位错源越容易动作,运动位错在扫过晶体滑移面时所受的阻力越小,则流变应力越低;其二是因应变硬化产生的附加强度,它由塑性变形过程中应变硬化速率 εσd d 和塑性变形量l f εε-来决定。所以,在断裂前的最大强度大致可按下式计算: ?+=f l d d d l εεεε σσσ)(max 工程结构材料主要是在弹性范围内使用的,因此,在构件的设计和使用中,流变应力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对流变应力有贡献的阻力主要是两类:

金属材料热处理方法有几种

金属材料热处理方法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金属材料热处理方法有退火、谇火及回火,渗碳、氮化及氰化等。 (1) 退火处理 退火处理按工艺温度条件的不同,可分为完全退火、低温退火和正火处理。 ①完全退火是把钢材加热到Ac3 (此时铁素体开始溶解到奥氏体中,指铁碳合金平衡图中Ac3,即临界温度)以上20?30℃,保温一段时间后,随炉温缓冷到400?500(,然后在空气中冷却。 完全退火适用于含碳量小于%的铸造、锻造和焊接件。目的是为了通过相变发生重结晶,使晶粒细化,减少或消除组织的不均匀性,适当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塑性,消除内应力。 ② 低温退火是一种消除内应力的退火方法。对钢材进行低温退火时.先以缓慢速度加热升温至500?600匸,然后经充分的保温后缓慢降温冷却。 低温退火(消除内应力退火)主要适用于铸件和焊接件,是为了消除零件铸造和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以防止零件在使用工作中变形。采用这种退火方法,钢材的结晶组织不发生变化。 ③ 正火是退火处理中的一种变态,它与完全退火不同之处在于零件的冷却是在静止的空气中,而不是随炉缓慢降温冷却。正火处理后的晶粒比完全退火更细,增加了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减少内应力,改善低碳钢的切削性能。 正火处理主要适合那些无需调质和淬火处理的一般零件和不能进行淬火和调质处理的大型结构零件。正火时钢的加热温度为753?900°C。 (2) 淬火及回火处理 淬火可分整体淬火和表面淬火,淬火后的钢一般都要进行回火。回火是为了消除或降低淬火钢的残余应力,以使淬火后的钢内纟且织趋于稳定。钢材淬火后为了得到不同的硬度,回火温度可采用几种温度段。 ① 淬火后低温回火目的是为了降低钢中残余应力和脆性、而保持钢淬火后的高硬度和耐磨性,硬度在HRC58?64范围内。适合于各种工具、渗碳零件和滚动轴承。回火温度为150?250匸。 ② 淬火后中温回火目的是为了保持钢材有一定的韧性、在此基础上提高其弹性和屈服极限。适合于各种弹簧、锻模及耐冲击工具等。回火温度为350?500",淬火后回火得到的钢材硬度为HRC 35?45。 ③ 淬火后高温回火这种回火温度处理通常称之为调质处理。回火温度为500?650℃,材料的硬度为HRC25?35。 调质处理广泛应用在齿轮与轴的机械加工工艺中,以使零件在塑性、韧性和强度方面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表面淬火是使零件的表面有较髙的硬度和耐磨性,而零件的内部(心部)有足够的塑性和韧性。如承受动载荷及摩擦条件下工作的齿轮、凸轮轴、曲轴颈等,均应进行表面淬火处理。 表面淬火用钢材的含碳量应大于35%,如45、40Cr、40Mn2 等钢材,都比较适合表面淬火。表面谇火的方法可分为表面火焰淬火和表面髙频淬火。 a. 表面火焰淬火是用高温的氧-乙块火焰,把零件表面加热到Ac3线以上

实验材料与方法模板

第1章实验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与设备 1.1.1实验材料 本实验采用的材料有:碳纤维(3 K,大连新科碳纤维有限公司);羟基磷灰石粉末(60nm,南京埃普纳米材料有限公司);有机单体丙烯酰胺(AM,分析纯,日本Mitsui Toatsu化学公司生产);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M,化学纯,北京红星生物化学制品厂);分散剂六偏磷酸钠(分析纯,北京化学试剂公司);引发剂过硫酸铵((NH4)2S2O4,分析纯,北京化学试剂三厂);催化剂N,N,N',N'-四甲基乙二胺(TEMED,化学纯,北京兴福精细化学研究所);氨水(化学纯,天津永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无水乙醇(CH3CH2OH,天津永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五氧化二磷(P2O5,天津市盛淼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硝酸钙(Ca(NO3)2·4H2O,天津永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1.1.2实验设备 所用实验设备如表2-1所示。 表2-1 实验设备 序号设备名称型号生产厂家 1 球磨机C062-7 长沙清河通用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2 旋转粘度计NDJ-1 上海平轩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3 水浴炉DZKW- 4 北京中兴伟业仪器有限公司 4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DL-101 天津市中环实验电炉有限公司 5 离心机800 上海浦东物理光学仪器厂 6 箱式电阻炉SX3-4-10 龙口市电炉制造厂 7 真空管式炉GSL-1600X 合肥科晶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8 扫描电镜S-4800 日本日立 9 显微硬度计HVS-1000 上海万衡精密光学仪器厂 10 电子万能试验机WDW-10 济南东方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1.2实验过程 本实验主要包括碳纤维表面改性、碳纤维/HA浆料制备、离心-凝胶注模成型、生坯干燥脱模和烧结等阶段。其工艺流程图如图2-1所示。 本实验的具体过程如下: 1、碳纤维改性 (1)低温氧化处理 将碳纤维放入400 ℃箱式电阻炉中保温30 min后取出备用。 (2)制备HA溶胶 配制浓度为2 mol/L的Ca(NO3)2醇溶液50 ml,浓度为4 mol/L的P2O5醇溶液58.5 ml,确保Ca/P比为1.67,将P2O5醇溶液向Ca(NO3)2醇溶液缓慢滴加,并磁力搅拌2 h,反应结束后变成透明的粘稠状溶胶。 (3)碳纤维表面提拉 将表面低温氧化处理碳纤维浸入HA溶胶中,进行提拉,提拉后的碳纤维在80 ℃的烘箱内干燥30min,使溶胶转变成凝胶,之后再将碳纤维浸入HA溶胶内再提拉,重复上述过程5 次,使在碳纤维表面形成一层结合较好的薄膜。 2、碳纤维/HA浆料制备 在室温下,将50ml的去离子水放入烧杯中,加入有机单体丙烯酰胺和交联剂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交联剂质量∶有机单体质量=1∶10)制备预混液(单体的质量分别为5 wt%、10wt%、15 wt%、20 wt%),然后加入不同含量的分散剂六偏磷酸钠(分散剂的含量分别为3 wt%、4wt%、5 wt%、6 wt%),搅拌混合均匀后,用氨水调节pH之后加入羟基磷灰石粉末(质量分数分别为30wt%、35 wt%、40wt%、45wt%、50wt%),搅拌均匀后球磨2h,再加入预处理后碳纤维,球磨24h后得到流动性好的浆料备用。 3、离心-凝胶注模成型 碳纤维/HA浆料制备好后,加入不同含量的催化剂和引发剂(催化剂的含量分别为0.3wt%、0.6wt%、0.9wt%、1.2wt%;引发剂的含量分别为0.3wt%、0.6wt%、0.9wt%、1.2wt%),将不同固相含量的浆料放入离心管模具内,在500r/min、1000r/min、1500r/min离心转数下离心成型,离心时间为5min、10min、15min,生坯脱模后在室温下放置48h,将干燥的试样从底部到顶部

塑料表面处理方法

塑料表面处理方法 塑料可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两大类。在通常情况下,热固性塑料要比热塑性塑料容易胶接。但它们的表面能量均低于玻璃、陶瓷、金属等亲水性材料,而且它们表面常会粘附脱模剂或逸出增塑剂,因此不易为胶粘剂所浸润,从而影响胶接强度。因此,一般均需对塑料进行表面处理。由于塑料的品种众多,各种性能差别很大,因此表面处理的方法也就很不相同。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塑料表面处理方法。 [方法1] 本方法主要适用于聚乙烯、聚丙烯、聚异丁烯、聚氯乙烯、过氯乙烯。 上述塑料的脱脂溶剂为丙酮和丁酮。 脱脂后,进行氧化焰处理:先用砂布使其粗化,将其置于氧化焰上烧3-5s,连续三次。再用30%的氢氧化钠溶液,65-70°C浸渍3-5min,用冷水冲洗,然后用下述溶液活化,65-70°C浸渍5-10min:铬酸10 浓硫酸20 水40 经水洗,再在下述溶液中70-75°C氧化5-7min:重铬酸钾10 浓硫酸50 水340 然后在70-75°C的热水中洗涤5-7min,用蒸馏水洗净后在65-70°C干燥。[方法2] 本方法适用对象同上。 在下述溶液中于20°C下处理90min:重铬酸钠 5 硫酸(d=1.84 )100 水8 用冷水洗净后,在室温下干燥。 [方法3] 本方法适用于对象同上。 在电晕放电活化的下述任一气体中进行暴露处理: (1)干空气,15min; (2)一氧化氮,10min; (3)湿空气,5min; (4)氮气中,5min。 处理后应在15min内进行胶接。 [方法4] 本方法适用于聚苯乙烯及其改性品种,如ABS 和AS 等。 喷砂或砂布打磨后脱脂。 脱脂溶剂:丙酮、无水乙醇。 脱脂后在铬酸溶液中60°C下浸渍20min。 [方法5] 本方法适用于尼龙。 脱脂溶剂:丙酮、无水乙醇、醋酸乙酯、丁酮,在表面涂一层10%的尼龙-苯酚溶液,在60-70°C保持10-5min,然后用溶剂擦净(或者再在表面涂一层间苯二酚-甲醛底胶),立即胶接。 [方法6] 本方法适用于涤纶薄膜。 脱脂溶剂:丙酮、无水乙醇。 脱脂后,在80°C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渍5min,然后在氯化亚锡溶液中浸渍5s。[方法7]

建筑工地材料处理方法

一、目的 材料管理与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相互制约、相辅相成。为更好地利用资源,节约开支,杜绝浪费,特制定如下规定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施工现场原材料管理及采购 三、权责 四、内容 (一)、材料验收与入库制度 工地所需的材料经采购员采购回场后,应进行材料的验收。 (1)、材料保管员兼作材料验收员,材料验收时应以收到的《材料清单》所列材料名称、数量进行验收入库,并对入库的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查,验收数量超过申请数量者以退回多余数量为原则,但必要时经领导核定审批核准后可以追加采购手续入库。 (2)、材料的验收入库应当在材料回场时当场进行,并开具《入库单》,在材料的入库单上应详细的填写入库材料的名称/数量/规格/型号/品牌/入库时间/经手人等信息。且应在入库单上注明采购单号码,以便领导复核,如因数量品质、规格有不符之处应采用暂时入库形式,开具材料暂时入库白条,待完全符合或补

齐时再行开具材料入库单,同时收回入库白条,不得先开具材料入库单后补货。 (3)、所有材料入库,必须严格验收,在保证其质量合格的基础上实测数量,根据不同材料物件的特性,采取点数、丈量、过磅、量方等方法进行量的验收,禁止估约。 (4)、对大宗材料、高档材料、特殊材料等要及时索要“三证”(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出厂检测报告),产品质量检验报告须加盖红章。对不合格材料的退货也应在入库单中用红笔进行标注,并详细的填写退货的数目、日期及原因。 (5)、入库单应一式三联。一联交于财务,以便于核查材料入库时数量和购买时数量有无异议。一联交于采购人员,并和同材料的发票一起作为材料款的报销凭证。最后一联应有仓库保管人员留挡备查。(6)、因材料数量较大或因包装关系,一时无法将应验收的材料验收的,可以先将包装的个数、重量或数量,包装情形等作预备验收,待后认真清理后再行正式验收,必要时在出库中再行对照后验收。(7)、材料入库后,各级主管领导或部门认为有必要时,可对入库材料进行复验,如发现与入库情况不符的,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造成损失的,由责任人员

SCI论文的写作材料与方法之解析

SCI论文的写作材料与方法之解析 SCI论文的写作一般是以探讨科学技术为主的科技论文,因而在SCI论文的写作中实验的探究便是论文的重点。而在实验探究的论述中,材料与方法的撰写又是体现此次科研工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的重点。在对于论文审核的过程中,对实验的重复操作是必然的过程,而材料与方法的撰写是为了便于审核和读者的重复操作。那么究竟SCI论文材料与方法应如何撰写呢? 1、材料与方法的基本内容与写作要点 对材料的描述应清楚准确,通常是先对材料做出概述, 然后再详细描述材料的结构、主要成份、重要特性、设备功能等。 材料描述中应当清楚地指出研究的对象(样品或者产品、动物、植物、病人)的数量、来源以及准备方法。如果采用具有商标名的仪器、化学试剂或者药品时, 还应当包括对仪器进行精确的技术说明, 并且列出本人系天天论文网就职11年的资深论文编辑;工作中与各大医学期刊杂志社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编辑朋友圈,系多家医学杂志社的特约编辑,常年为医学期刊杂志供稿,负责天天论文网医学论文·分检·编校·推送·指导等工作!工作企鹅1:1550116010 工作企鹅2: 766085044试剂或药品的主要化学和物理性质;有些甚至要求仪器和样品的制造商的名称及其所在地。对于实验材料, 应当采用国际同行所熟悉的通用名, 尽量去避免使用只有作者的本国同行才知道的专门名称。然而,如果已知有不同特性的产品, 并且相互间的有重要的差别, 如特定的微生物媒介(microbiological media), 就需使用商标和制造商的名称(商标名的首字母应大写, 如:Teflon), 以示与通用名的区别, 并且将通用的描述紧接在商标名之后, 如: Kleenex facial tissues。 实验用的动物、植物和微组织应准确地标识出(通常按属、种和世系名列出), 并说明其来源和特殊性质(年龄、性别、遗传学和生理学状态)、抽样的要求或标准等。 当需要描述多种微生物种属或化合物的来源和特性时, 可采用列表的形式; 否则, 在正文、表注或图注中简单描述即可。 如果研究对象是人(志愿者或病人), 则应特别注意拟投稿期刊的具体要求, 应交代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 并根据情况兼顾一般性的重要统计特征(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 以及其他与论文主题相关的统计信息(如体重、身高、种族等)。 2. 对方法的描述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方法即描述“研究是如何开展的?” 通常按研究步骤的时间顺序描述方法, 其内容包括: 实验环境或条件(如温度、电压、辐射、特殊的光线等); 研究对象选择的方法; 选用特定材料、设备或方法的理由; 实验程序; 所应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等等. 如果没有时间顺序, 就按重要性程度描述实验步骤。 在“方法”的描述中应给出足够的细节信息以便让同行能够重复实验, 避免混入有关结果或发现方面的内容。必要时, 应该完整地描述选择某种特定方法的理由。如果方法新颖、且不曾发表过, 应提供所有必需的细节; 如果所采用的方法已经公开报道过, 引用相关的文献即可(如果报道该方法期刊的影响力很有限, 可稍加详细地描述); 如果对已有方法进行了新的或实质性的改进,就要清楚地说明改进的理由。 对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的详细描述通常表明作者是新近设计或获得该方法, 并且作者相信读者需要这种解释; 普通的统计方法无需评论或解释; 先进或不常见的统计方法需要适当引用文献。 如果要描述的内容较多, 可按层次使用子标题, 并尽可能创建与结论中内容相“对应”的子标题, 这种写法可保持文章内部的一致呼应, 并且读者也可很快了解某特定方法和与其相关的结果。

常用材料表面处理

材料的表面处理 第一节概述 材料的种类很多,它们的组成、结构、性质及表面状态更是千差万别。由于不同产品对于其表面处理的效果和功能的要求不同,因此,材料表面处理所涉及的技术问题、工艺问题等也是十分广泛的,并与多种学科相关。本章仅从工业设计的特点出发,介绍几种表面处理工艺。 一、表面处理的功效 造型材料的种类很多,其中金属材料、木质材料和塑料则是最为常用的基本设计材料。从工业设计的特点出发,金属材料的强度高,加工性能较好,其加工表面具有金属光泽,表面较平滑;木材质轻,较易加工,其表面具有天然的木质纹理;塑料的来源丰富,品种很多,成型较方便,且价廉,质轻,透明性和着色性较好,是一种新颖的优良材料。这些材料,以及用它们制造成的产品,若不给以一定的表面处理,则在各种使用环境下,材料或制件的表面会受到空气、水分、日光、盐雾、霉菌和其他腐蚀性介质等的侵蚀,由于腐蚀、腐朽和老化作用,会引起材料或制件失光、变色、粉化及开裂等,从而出现破坏的后果。表面处理的功效就在于一方面保护产品,即保护材质本身赋予产品表面的光泽、色彩和肌理等而呈现出的外观美,并提高产品的耐用性,确保产品的安全性,由此有效地利用了材料资源;另一方面是根据设计的意图,给产品表面附加上更丰富的色彩、光泽和肌理等变化,使产品表面更有节奏感。此外,随着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还可实现提高材料表面的硬度,并可赋予材料表面导电、憎水和润滑等特殊功效。 二、表面处理和加饰 从工业设计出发,表面处理的目的首先是美化产品的外观,也即按产品设计的要求调整其表面的色彩、亮度和肌理等。因此,材料本身具有的外观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必须采用适当的表面处理方法进行调整,以达到满足产品设计的要求。 三、表面加工 使金属材料加工成平滑、光亮、美观和具有凹凸模样的表面状态的过程称为表面加工,也即使金属材料表面恢复其本身具有的色泽、亮度和表面肌理特征而进行的处理,表面加工作为电镀和涂装的前处理也是重要的。 1.切削 切削是利用刀具对金属表面层进行加工的方法与铸造、锻造、压力加工等相比较,虽有切屑产生和材料废弃,但一般可迅速加工出高精度表面的产品。 2.研磨

工程材料强化方法综述

工程材料强化方法综述 xxx 【摘要】本文主要包括金属固溶体强化,第二项强化,形变强化,细化晶粒强化,热处理强化以及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等。 【关键词】固溶体位错细化晶粒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作者简介】李洪民机制本科班 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材料被运用到日常的生活生产之中,这就使得强化和处理材料成为工程材料应用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各类强化和处理手段,既可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又可以获得一些特殊要求的性能,以满足各种各样使用条件下对材料的要求。 1.固溶体强化 1.1固溶体定义及表示方法 合金组元通过溶解形成一种成分和性能均匀的、且结构与组元之一相同的固相称为固溶体。与固溶体晶格相同的组元为溶剂,一般在合金中含量较多;另一组元为溶质,含量较少。固溶体用α、β、γ等符号表示。A、B组元组成的固溶体也可表示为A(B), 其中A为溶剂, B为溶质。例如铜锌合金中锌溶入铜中形成的固溶体一般用α表示, 亦可表示为Cu(Zn)。 1.2.固溶体的分类 按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的位置, 固溶体可分为置换固溶体与间隙固溶体两种。置换固溶体中溶质原子代换了溶剂晶格某些结点上的原子; 间隙固溶体中溶质原子进入溶剂晶格的间隙之中。 1.3.固溶体强化机理 固溶体随着溶质原子的溶入晶格发生畸变。晶格畸变增大位错运动的阻力,使金属的滑移变形变得更加困难,从而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这种通过形成固溶体使金属强度和硬度提高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固溶强化是金属强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溶质含量适当时,可显著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而塑性和韧性没有明显降低。 2.金属化合物强化(第二相强化) 复相合金与单相合金相比,除基体相以外,还有第二相得存在。当第二相以细小弥散的微粒均匀分布于基体相中时,将会产生显著的强化作用。这种强化作用称为第二相强化。第二相强化的主要原因是它们与位错间的交互作用,阻碍了位错运动,提高了合金的变形抗力。使得合金强度、硬度和耐磨性都有所提高。对于位错的运动来说,合金所含的第二相有以下两种情况:(1)、不可变形微粒的强化作用。(2)、可变形微粒的强化作用。 弥散强化和沉淀强化均属于第二相强化的特殊情形。 3.形变强化 金属在冷变形过程由于位错使得强度和硬度提高但塑性下降,该现象被称为加工硬化。多用于不可热处理强化的金属材料。 4.细化晶粒强化 金属结晶后,获得由许多晶粒组成的多晶体组织,晶粒的大小对金属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均有很大影响细晶组织的金属不仅强度高,而且塑性和韧性也好。这是因为,晶粒越细一定体积中的晶粒数目越多,在同样的变形条件下,变形量被分散到更多的晶粒内进行,各晶粒的变形比较均匀不致产生应力集中的现象。此外,晶粒细化,晶界就越多,越曲折,越不利于裂纹的传播,从而使其在断裂前能承受较大的塑性变形,表现较高的塑性和韧性。常见细化晶粒方法如下:

木质包装材料处理方法及标记

木质包装材料处理方法及标记 一、热处理(HT) 1. 木质包装材料应由去皮木材制成,并应根据特定时间-温度安排加热。必须保证木材中心温度至少达到56oC,持续30分钟以上。 2. 窑中烘干(KD)、化学加压浸透(CPI)或其它处理方法只要符合热处理规范则可视为热处理。例如,化学加压浸透通过利用蒸汽、热水或干热,可能符合热处理规范。 3. 热处理以HT标记表示。 二、熏蒸处理(MB) 木质包装材料一般应由溴甲烷熏蒸。溴甲烷处理用MB标记表示。常压下,对木质包装材料的最低溴甲烷熏蒸处理标准如下: 最低浓度要求(g/m3) 温度剂量(g/m3) 0.5小时2小时4小时16小时 ≥21oC 48 36 24 17 14 ≥16oC 56 42 28 20 17 ≥11oC 64 48 32 22 19 最低温度不应低于100C,最低熏蒸时间应为16小时。 三、标记

1.下面所示标记证明带有此标记的木质包装材料已采用批准的措施。 其中: IPPC——《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的英文缩写; CN——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规定的中国国家编码; 000——出境货物木质包装标识加施企业的三位数登记号; YY——除害处理方法,溴甲烷熏蒸-MB,热处理-HT; ZZ——各直属检验检疫局2位数代码(如上海局为31)。 2. 标记至少应包括: · 如要求去皮,在批准的措施缩略语表中应添加DB这两个字母。 · 容易辨认 · 永久性及不可改变性 · 最容易看到的地方,最好至少在所证明的物品的两个相对面。 · 应避免使用红色或桔黄色,因为这些颜色用于危险货物的标签。 · 再利用、再加工或经修理的木质包装材料应重新验证和进行重新标记。这种材料的所有成分均应得到处理。

【实验材料与方法模板】实验方法与材料

【实验材料与方法模板】实验方法与材料第1章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设备 1.1.1 实验材料 本实验采用的材料有:碳纤维(3 K,大连新科碳纤维有限公司);羟基磷灰石粉末(60 nm ,南京埃普纳米材料有限公司);有机单体丙烯酰胺(AM ,分析纯,日本Mitsui Toatsu化学公司生产);交联剂N,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M ,化学纯,北京红星生物化学制品厂);分散剂六偏磷酸钠(分析纯,北京化学试剂公司);引发剂过硫酸铵((NH4) 2S 2O 4,分析纯,北京化学试剂三厂);催化剂N,N,N",N" -四甲基乙二胺(TEMED ,化学纯,北京兴福精细化学研究所);氨水(化学纯,天津永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无水乙醇(CH 3CH 2OH ,天津永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五氧化二磷(P 2O 5,天津市盛淼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硝酸钙(Ca(NO3) 2·4H 2O ,天津永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1.1.2 实验设备 所用实验设备如表2-1所示。

表2-1 实验设备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设备名称球磨机旋转粘度计水浴炉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离心机箱式电阻炉真空管式炉扫描电镜显微硬度计电子万 能试验机 型号 C062-7 NDJ -1 DZKW -4 DL -101 800 SX 3-4-10 GSL -1600X S -00 HVS -1000 WDW -10 生产厂家 长沙清河通用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平轩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北京中兴伟业仪器有限公司天津市中环实验电炉有限公司上海浦东 物理光学仪器厂龙口市电炉制造厂合肥科晶材料有限公司 日本日立 上海万衡精密光学仪器厂济南东方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钢铁材料的强化手段与应用

钢铁材料的强化手段及其应用 赵刚领 (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1143084077) 摘要:随着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钢铁材料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在航空、国防以及高科技领域,一般的金属材料已不能满足它们的要求。因此,对钢铁材料进行强化应用已变得刻不容缓。本文主要概述了人们目前对钢铁材料强化的方法,并介绍了强化钢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钢铁材料强化手段应用 金属是通过合金化、塑性变形和热处理等手段提高材料的强度。所谓强度是指材料对塑性变形和断裂的抗力,用给定条件下材料所能承受的应力来表示。 钢铁材料的强度是其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而要满足钢铁材料高强度的要求,就必须对它进行强化处理。强化钢铁材料的手段,一般可加入合金元素(加入微量元素如V、Nb、Ti 等)通过调质处理使其析出强化、控制轧制及冷却方法等 对工程材料来说,一般是通过综合的强化效应以达到较好的综合性能。具体方法有固溶强化、分散强化、形变强化、沉淀强化和弥散强化、细化晶粒强化、择优取向强化、复相强化、纤维强化和相变强化等,这些方法往往是共存的,强化一般伴随着韧性、塑性的降低,但有时也不会降低甚至有所提高。而在工程上更加切实有效的方法是在晶体中引入大量缺陷及阻止位错的运动来提高金属的强度。 由于各种强化方法对钢铁材料强度的不同影响,采用不同强化手段后可使铁的强度提高,这些手段包括固溶强化、细晶强化、冷变形强化、马氏体强化、形变一相变强化、形变强化和脱溶强化等多种强化方法,形变热处理和冷拔高碳钢丝的强度已接近晶须的强度。 1、固溶强化 固溶强化是将合金元素加入到钢铁材料基体金属中形成固溶体以达到强化金属的方法。一般来说,固溶体总是比组成基体的纯金属有更高的强度和硬度,随着合金元素含量的增加,钢的强度和硬度提高。但是当合金元素的含量适当时,固溶体不仅具有高的强度和硬度,而且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它是利用固溶的置换式溶质原子或间隙式溶质原子来提高基体金属的屈服强度的方法。绝大多数钢材的基体铁都免不了用固溶强化方法强化。 2、分散强化

常用材料热处理工艺

常用材料热处理工艺二、ASTM A182 F22 1.退火(A)≥90±10℃炉冷; 2.回火(T)≥675℃ 3.HB≤170(一级)156~207(三级) 三、ASTM A694 F60,F52 1.N+T或Q+T N(Q):920±10℃保温,空冷(水淬) T:≥540±10℃保温,空冷 2.HB实测 四、16MnJB4726-2000 或N+T N:930±10℃保温,空冷 T:≥600±10℃保温空冷 2.HB:121~178 五、16MnDJB4727-2000 1.Q+T Q:930±10℃保温,水冷 T:≥600±10℃保温空冷 2.HB实测 六、A105ASTM A105-2002 1.正火(N):900±10℃保温,空冷

2:HB:137~187 七、20# JB4726-2000 1.正火(N):910±10℃保温,空冷 2.HB:106~159 八、LF2ASTM A350 LF2 1.淬火+回火(Q+T) Q:870~940℃保温,水冷 T:540~665℃保温,空冷 2.HB≤197 九、LF3ASTM A350-2002b 1.淬火+回火(Q+T) Q:870~940℃保温,水冷 T:540~665℃保温,空冷 2.HB≤197 十、15CrMo JB4726-2000 1.淬火+回火(Q+T) Q:900±10℃保温,水冷 T:≥620℃保温,空冷 2.HB:118~180 十一、1Cr5Mo JB4726-2000 1.淬火+回火: Q:880~900℃,保温,水冷

T:≥680℃保温,空冷 2.HB:174~229 十二、不锈钢:304、304L、321 ASTM A182 1.固溶处理(S):1040±10℃保温,水冷 2.HB:实测 十三、0Cr18Ni9JB4728-2000 1.固溶处理(S):1010~1150℃保温,水冷 2.HB:131~187

材料表面处理工艺

材料表面处理工艺 一、表面处理分以下方式: 1、机械表面处理:喷砂、拉丝、机械抛光、压纹、喷涂、抛丸、磨光、刷光、刷漆、抹油化学表面处理:QPQ处理、光中氮化、铬化、镀铬、镀锌、化学镀镍、化学抛光、发黑/发蓝、酸洗 2、电化学表面处理:阳极氧化、磷化、电化学镀镍、电化学抛光、电泳。 现代化超硬化表面处理:TD覆层处理、物理气相沉积(PVD)、物料化学气相沉积(PCVD)、化学气相沉积(CVD) 3、其他类型表面处理:离子镀膜、离子注入、激光表面处理 二、机械表面处理说明: 1、喷砂:利用高速砂流的冲击作用清理和粗化零件表面,行成哑光珍珠银面。 特点:提高工件抗疲劳性,增加工件与涂层的附着力,延长涂层的耐久性,利于涂料的流平和装饰、表面易脏。 用途:可适用所有黑色金属及铝合金材料进行表处前进行或者不锈钢钣金表面。 2、拉丝:通过研磨产品在工件表面形成线纹,起到装饰效果的表面处理,形成缎面效果,体现金属材料的质感 3、机械抛光:利用抛光工具和磨料颗粒或其它抛光介质对工件表面进行修饰加工,降低表面粗糙度,获得光亮、平整表面的加工方式。 4、压纹:压制各种纹理 5、喷涂:覆盖其他非金属涂层。钢钣金常用喷涂颜色:大波纹米白色静电喷涂、表面粉末静电喷涂黑色亚光、黑色细砂纹静电喷涂 三、化学表面处理说明: 1、QPQ:将黑色金属放入两种性质不同的盐浴中,通过多种元素渗入金属表面形成复合渗层,使表面改性的目的。 特点:良好的耐磨性和耐疲劳性;良好的抗腐蚀性;变形小;时间周期短;无公害。误差可保持在0.005mm。 颜色:亮黑色 用途:可适用所有黑色金属材料。 2、光中氮化:QPQ升级工艺,将钢或不锈钢放入由多种元素混合的盐浴中进行渗透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