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资料格式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160.00 KB
- 文档页数:1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电子班报1 SPS格式标准简介1.1对SPS标准格式数据文件说明SPS是Shell processing support format for land 3d surveys的缩写,SPS格式标准是由英国SHELL 公司制定的。
由于他在国际勘探市场的广泛应用,被SEG年会推荐为国际通用的标准格式。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工司于1997年发布了《陆上三维地震勘探辅助数据SPS格式》标准(SY/T 6290-1997)(简称《SPS标准》),将它作为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在全国行业范围内执行。
采用这种格式,有利于与国际石油勘探市场接轨。
SPS的主要功能是将地震队施工的基础数据(测量设计、静校正数据、地震班报等数据)按照标准的数据格式整理存储于磁记录介质上,并经过质量检查合格后,与野外磁带一起上交处理中心。
处理系统将根据标准格式直接读取数据,更加快速准确地进行数据交流。
SPS格式文件包括四种:炮点数据文件、接收点数据文件、关系数据文件和注释文件。
每一种文件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头卡;第二部分是数据卡。
头卡记录了与野外采集相关的信息,数据卡记录了野外采集到的实际数据。
1.2 头卡组成和要求(详细见附录1)头卡大致分成七种:1、基础卡;2、自由卡;3、可选择卡;4、仪器参数卡;5、接收参数卡;6、震源参数卡;7、质量控制卡七种。
⑴每张卡的参数都是以自由格式填写,参数之间以逗号“,”分隔,以分号“;”表示此卡参数填写完成;⑵头卡数据参数要用英文填写;⑶基础卡中有些与测量相关的卡不能用自由格式填写,必须用固定格式填写。
⑷基础卡H00—H20卡必须都有;⑹投影类型卡H18卡与投影参数卡H21到H25卡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⑺仪器卡为:H400—H599,20卡一组,每张卡都不可缺少,最多9组;⑻接收器卡:H600—H699,10卡一组,每张卡都不可缺少,最多9组;⑼震源卡:H700—H899,20卡一组,最多9组;1.3 数据卡的格式SPS标准格式数据卡包括三种:点数据卡(包括炮点数据卡、检波点数据卡)、关系数据卡和注释数据卡。
地震预警通知启事范文尊敬的市民:根据地震预警通知,我们希望提醒您关注地震安全问题,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以下是一些关于地震安全的重要信息和建议,以帮助您应对地震风险。
1. 地震预警系统简介:地震预警系统是一种能够提前几秒到几分钟发出地震预警的技术系统。
它可以通过监测地震的初波(P波)来发现地震,并向可能受到地震影响的地区发送警报,使人们有更多时间做出应对。
2. 接收地震预警通知: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接收地震预警通知,包括手机APP、电视广播、短信通知等。
请确保您已经下载并注册了相关应用程序,并保持手机信号良好。
3. 地震发生时如何保护自己:- 如果您在室内,请迅速寻找坚固的桌子、床铺等遮蔽物,躲到下面,并保护好头部。
- 避免站在窗户、大型家具或易倒物品旁边,以免受到伤害。
- 尽量避免使用电梯,选择使用楼梯下楼。
- 如果您在室外,请远离高楼、电线杆、大型广告牌等可能倒塌的物体,找到开阔地方躲避,并保护头部。
4. 地震后的安全措施:- 在地震停止后,要警惕可能发生的余震,并留意可能导致地质灾害的地方。
- 如果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请听从相关指示迅速疏散。
- 切勿乱跑、灵活运动,以防止自己受伤。
- 尽量与家人保持通讯,向他们报平安,并告知他们您的所在位置。
- 如有人员受伤,请及时拨打紧急电话,并等待救援。
5. 进一步了解地震安全知识:掌握地震安全知识非常重要。
您可以参加地震安全培训课程、参阅相关官方手册、浏览官方网站等途径,进一步增强对地震安全的了解。
我们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并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和周围的人员。
请牢记“生命第一、安全至上”的原则,并遵循相关的地震预警通知和指示。
祝您平安无事!本通知为地震预警通知启事范文,仅供参考,不代表具体地震预警通知的内容和格式。
具体通知以相关政府部门发布为准。
感谢您的理解与合作。
市政府地震应急办公室日期:XX年XX月XX日。
尊敬的领导:您好!我谨以此份地震检讨书,对自己在地震发生期间的表现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检讨。
近期我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地震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在此次地震中,我作为地震应急工作的一员,由于工作上的失误,未能及时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对此我深感愧疚。
以下是我对此次地震应急工作的检讨:一、检讨原因1. 对地震应急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地震发生前,我对地震应急工作的认识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刻认识到地震应急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 应急预案执行不到位。
在地震发生时,我未能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迅速组织人员开展救援工作,导致救援工作延误。
3. 缺乏应急处置能力。
在地震发生时,我面对突发情况,应急处置能力不足,未能迅速作出正确判断,导致救援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4. 团队协作意识不强。
在地震发生时,我未能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与其他救援人员沟通不畅,导致救援工作效率低下。
二、检讨内容1. 加强地震应急知识学习。
我将认真学习地震应急知识,提高自己的地震应急意识,为应对地震灾害做好充分准备。
2. 严格执行应急预案。
在地震发生时,我将严格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迅速组织人员开展救援工作,确保救援工作有序进行。
3.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我将通过参加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应急处置能力,以便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作出正确判断。
4. 强化团队协作意识。
我将加强与同事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应对地震灾害,提高救援工作效率。
三、整改措施1. 加强地震应急知识学习,提高自身地震应急意识。
2. 严格执行地震应急预案,确保救援工作有序进行。
3. 积极参加应急处置培训,提高自己的应急处置能力。
4. 加强团队协作,提高救援工作效率。
5. 定期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最后,我再次为在地震发生期间未能有效开展救援工作表示诚挚的歉意。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此次地震为契机,认真反思,不断改进,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SEG Y数据格式译稿(1)(2007-11-13 22:41:45)标签:IT/科技分类:专业SEG Y修订版1数据交换格式1SEG技术标准委员会2版本1.0,2002年5月12001,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版权所有2编者:Michael W. Norris 和Alan K. Faichney目录1.简介2.概述2.1. 不变的条目2.2. 修订版0到修订版1的变化2.3. 注释2.4. 监管机构2.5. 致谢3.SEG Y文件结构3.1. 记录介质3.2. 文件结构3.3. 数字格式3.4. 变道长3.5. 坐标4.原文文件头5.二进制文件头6.扩展原文文件头6.1. 扩展原文文件头结构6.2. 结尾文本段6.3. 文本段示例7.数据道7.1. 道头7.2. 道头数据附录A. 写SEG Y数据到磁盘文件附录B. SEG Y磁带标签附录C. 磁带上的SEG Y文件块附录D. 扩展原文文本段D-1. 位置数据D-1.1 位置数据文本段D-1.2 位置数据文本段示例D-2. 面元网格定义D-2.1 面元网格定义文本段D-2.2 面元网格定义文本段示例 D-3. 资料地理范围和覆盖区域D-3.1 资料地理范围文本段D-3.2 资料地理范围文本段示例D-3.3 覆盖区域文本段D-3.4 覆盖区域文本段示例此例基于图3D-4. 数据取样测量单位D-4.1 数据取样测量单位文本段D-4.2 数据取样测量单位文本段示例D-5. 处理历史D-5.1 处理历史文本段D-5.2 处理历史文本段示例D-6. 震源类型/方位D-6.1 震源类型/方位文本段D-6.2 震源类型/方位文本段示例D-7. 震源测量单位D-7.1 震源测量单位文本段D-7.2 震源测量单位文本段示例附录E. 文字格式数据附录F. EBCDIC码和ASCII码附录G. 参考文献图片图1. 带N个扩展原文文件头记录和M道记录的SEGY文件字节流结构图2. 面元网格定义图3. 地震调查的数据范围和覆盖区域变化表格表1. 原文文件头表2. 二进制文件头表3. 道头表4. SEG Y磁带标签表5. 位置数据文本段表6. 面元网格定义文本段表7. 资料地理范围文本段表8. 覆盖区域文本段表9. 数据取样测量单位文本段表10. 处理历史文本段表11. 震源类型/方位文本段表12. 震源测量单位文本段表13. IBM 3270 字符集参考CH 10,GA27-2837-9,1987年4月1.简介最早的SEG Y数据交换格式(修订版0,参考页数45)自1975年出版以来在地球物理行业得到广泛的使用。
地震资料品质综合评价方法地震资料是地震研究和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对于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对地震资料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数据采集、数据完整性、数据准确性、数据可信性等方面,介绍地震资料品质综合评价的方法。
一、数据采集地震资料的采集是保证其品质的首要步骤。
对于地震资料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采集方法:地震资料的采集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如地震台网观测、地震仪器监测、地震摄像等。
采用先进的观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地震资料的质量。
2.采集设备的校准:确保采集设备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对采集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以避免因设备问题导致的数据失真或错误。
3.采样频率和时长:合理选择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长,以满足对地震过程的准确描述和分析。
二、数据完整性地震资料的完整性是评价其品质的重要指标。
数据完整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覆盖范围:提供的地震资料应覆盖地震发生地区及其周边范围,包括震源参数、地震波形数据、地震烈度等。
2.数据时序:地震资料中的数据应有清晰的时间序列,以便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研究。
3.数据格式:地震资料的格式应为通用的数据格式,方便使用者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数据准确性地震资料的准确性是评价其品质的重要方面。
数据准确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标定:地震波形数据应进行标定,确保波形振幅和频率参数的准确性。
2.数据校正:针对不同的采集设备和观测条件,进行数据的校正和修正,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3.数据处理:对地震波形数据进行必要的滤波、降噪和去趋势处理,以提取有用信息并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四、数据可信性地震资料的可信性是评价其品质的重要因素。
数据可信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地震数据格式这么多,你晕了吗?王清振每个物探人员都要和地震数据打交道,但是很多同学常常被眼花缭乱的地震数据格式迷得七荤八素。
SEGA、SEGB、SEGC、SEGD、SEGY、SU,工作站格式、微机格式、整形、浮点型、大头(Big-Endian)、小头(Little-Endian)、IBM、IEEE等等,这些名称连起来可以绕脑门好几圈,直接把你绕蒙圈。
今天就为大家抽丝剥茧,聊聊地震数据格式那些事。
SEGA、SEGB、SEGC、SEGD、SEGYSEGA、SEGB、SEGC、SEGD、SEGY这几种格式一看就是亲兄弟,它们系出名门,都是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会(SEG)推荐的几种数字磁带记录格式。
如果地球物理界也是一个江湖,那么SEG就是该江湖中的武林大会了,该机构推荐的格式基本就是江湖标准,应用那是相当的广泛。
SEG-A和SEG-B记录格式简称A格式和B格式,是SEG1967年推荐的两种数字磁带记录格式。
分别适用于21轨一英寸磁带和九轨半英寸磁带。
A格式目前早已随着一英寸磁带的淘汰而被淘汰。
SEG-C是1972年推荐的一种九轨半英寸磁带记录格式,它以时序方式对数据多路编排记带,与B格式的区别在于所记录的数据是以32位浮点的IBM格式记录的。
SEGD和SEGY都是1975年推出的新的数据格式,也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两种,SEGD在野外采集时用的比较多,载体多为磁带,SEGY多用在室内数据传递,载体以磁盘居多。
其实对我们大部分从业人员来说,ABCD都只是传说,SEGY才是我们熟悉的家常菜。
SU格式SU全称Seismic Unix,是科罗拉多矿院CWP(Center for Wave Phenomena)实验室开发的一套开源地球物理数据处理系统。
CWP在江湖上具有响当当的名声,地位比肩少林武当,门下人才辈出,John W. Stockwell Jr., Jack K. Cohen, Einar Kjartansson, and Joshua (Shuki) Ronen等人也因为在SU中做出的贡献与2002年被SEG授予特殊贡献奖, 目前Dave Hale正带领着团队持续维护并发展着SU。
地震资料解释规程完整地震勘探资料解释技术规程1围本标准规定了陆上二维、三维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技术和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石油天然气二维、三维地震勘探资料解释。
2规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SY/T5481 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Y/T 5933-2000地震反射层地震地质层位代号确定原则SY/T 5934-2000地震勘探构造成果钻井符合性检验SY/T 5938-2000地震反射层地质层位标定3基础工作3.1收集的基础资料所收集的各项基础资料应该是正式成果,如果是中间成果则只能作参考,应用时要注明。
3.1.1二维地震资料解释所需资料a)地质、重力、磁力、电法、化探、放射性等资料;b)地形图、地质图、地貌图;c)钻井、测井、试油、试采、分析化验等资料;d)必要时应收集表层及静校正资料;地表高程、浮动基准面高程;e)地震测线位置图、测量成果、交点桩号、井位坐标及井轨迹资料等;f)地震测井、VSP 资料及其它各种速度资料;g)用于解释的地震剖面、特殊处理剖面、处理流程及参数等;h)卫星照片资料及遥感资料;i)前人研究成果、报告、图件等;j)使用解释系统解释,应收集二维地震资料的纯波磁带、成果磁带及剖面上 CMP 号与测线桩号的对应关系。
3.1.2 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所需资料除收集 3.1.1 中规定的 b、d、f、g、i 等项外,还需收集:a)三维偏移的纯波磁带及成果磁带;b)三维工区测线坐标数据、带有方里网(或坐标)的CMP 面元分布图、井位坐标和井轨迹资料;c)CMP 面元覆盖次数图;d)必要的三维数据体的时间切片;e)合同规定所显示的任意方向剖面及连井剖面;f)按项目需要收集处理后提供的表层静校正数据平面图及高程、低降速带等实际资料;g)三维工区的特殊处理资料。
CDSN地震数据文件的格式及使用方法
戴恒昌
【期刊名称】《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年(卷),期】1989(010)006
【摘要】一、引言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CDSN)自从1986年10月开始试运行以来,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地震数据。
这些数据被编成网日带以及事件带(盘),可供广大地震研究人员使用。
为了使地震研究人员更好地使用这些数据,本文对从CDSN的网日带中提取的地震数据文件的格式内容及使用方法做一简单介绍。
【总页数】6页(P32-37)
【作者】戴恒昌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69
【相关文献】
1.R24地震仪数据文件的记录格式及读取利用 [J], 魏树满
2.Omega结构化地震数据文件格式研究 [J], 陈有明;武永山;秦绪英;伍燕丹
3.CDSN地震事件数据格式的自动变换 [J], 李鸿吉;张德存
4.新一代系统CDSN应用地震数据的格式及其使用方法 [J], 朱文林;张德存
5.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数据文件系统:—CDSN应用系列论文一 [J], 牟其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etabs导入的地震波格式
(原创版)
目录
1.ETABS 简介
2.地震波格式概述
3.ETABS 支持的地震波格式
4.如何导入地震波数据
5.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正文
ETABS 是一款广泛应用于地震工程领域的软件,它能够帮助工程师进行地震反应分析、结构设计等。
为了更好地利用 ETABS,我们需要了解地震波格式以及如何导入地震波数据。
地震波格式是指地震波数据的存储方式。
ETABS 支持多种地震波格式,如 SDF、SSF、SSB、STD 等。
这些格式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数据存储方式,其中 SDF 是最常用的一种。
要导入地震波数据,首先需要确保数据文件的格式符合 ETABS 的要求。
然后,在 ETABS 中选择相应的地震波格式,并指定数据文件的路径。
接下来,ETABS 会自动读取数据文件,并将地震波数据导入到软件中。
在导入地震波数据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例如,数据文件的格式不正确、数据缺失或重复等。
对于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
1.更改数据文件的格式。
如果数据文件的格式不正确,可以尝试将其转换为 ETABS 支持的格式,如 SDF 格式。
2.检查数据文件。
如果数据文件中存在缺失或重复的数据,需要手动检查并修复。
3.使用 ETABS 的辅助功能。
ETABS 提供了一些辅助功能,如数据清洗、数据插补等,可以帮助用户处理数据文件。
总之,了解 ETABS 支持的地震波格式以及如何导入地震波数据,对于工程师来说非常重要。
公共地震信息发布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公共地震信息发布是指政府和相关部门向公众发布有关地震的信息,包括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等相关信息,以及对可能引起的灾害和应对措施的提示。
公共地震信息发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同时也是政府责任的体现。
然而,当前公共地震信息发布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信息发布不及时、不准确,信息内容不够全面等,这些问题影响了公众对地震风险的认识和对应急措施的实施。
因此,有必要对公共地震信息发布进行标准化建设,以提高信息发布的质量和效率,保障公众的安全和利益。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应该简要介绍本文的整体结构,包括各个章节的主题和内容概述。
这部分内容可以为读者提供对整篇文章的整体把握,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本文。
具体可以包括介绍本文的大纲和各个章节的组成,以及每个章节的主题和要点,引导读者了解本文的逻辑结构和内容安排。
同时,还可以对整个文档的构成进行简要的介绍,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文的整体框架和论证思路。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公共地震信息发布的标准化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提高公共地震信息发布的质量和效率。
通过对现行公共地震信息发布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旨在促进地震信息发布工作的规范化和规范化,提高公众对地震信息的接受度和理解,从而更好地保障社会公众的安全和利益。
同时,本文也旨在引起社会对公共地震信息发布问题的重视,促进相关部门和机构的进一步改进和发展。
2.正文2.1 公共地震信息发布的重要性公共地震信息发布的重要性: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其突发性和破坏力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在地震发生后,及时有效地发布地震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公共地震信息发布可以提高人们对地震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人们对地震的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地震资料格式说明————————————————————————————————作者:————————————————————————————————日期:§3 资料处理流程说明:资料处理的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解编预处理 (建立工区,切除,振幅处理等)一次静校正一、二维数字滤波抽道集高精度速度分析剩余静校正高精度动校正水平迭加滤波、反滤波(倾斜相干加强)迭后偏移一维数字滤波振幅均衡、输出在资料的处理过程中,应根据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情况选择模块,组合流程,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处理过程中,应首先根据野外电子观测班报和测量电子班报建立工区基本参数文件(由建立工区模块完成),若无测量结果,可根据模块提示完成建立工区基本参数文件的工作。
本系统适合于有或无测量资料的情况;同时也适合于变观资料处理。
文件格式参见相关模块说明。
§4处理资料文件格式说明:4.1 SEG-Y 记录格式(标准)(1)卷头: 3600字节(a)ASCII 区域: 3200字节(40条记录 x 80字节/每条记录)。
(b)二进制数区域: 400字节(3201~3600)。
3213~3214 字节—每个记录的数据道数(每炮道数或总道数)。
3217~3218 字节—采样间隔(μs)。
3221~3222 字节—样点数/每道(道长)。
3225~3226字节—数据样值格式码1-浮点;3255~3256 字节—计量系统:1-米, 2-英尺。
3261~3262*字节—文件中的道数(总道数)。
3269~3270*字节—数据域(性质):0-时域,1-振幅,2-相位谱“ * “ 号字为非标准定义。
(2)道记录块:(a)道头字区: 含: 60个字/4字节整或120个字/2字节整,共240个字节,按二进制格式存放。
·SEG—Y格式道头说明:字号(4字节) 字号(2字节) 字节号内容说明1 1—2 1—4一条测线中的道顺序号,如果一条测线有若干卷磁带,顺序号连续递增。
2 3—4 5—8 在本卷磁带中的道顺序号。
每卷磁带的道顺序号从l开始。
3 5—6 9—12 * 原始的野外记录号(炮号)。
4 7—8 13—16在原始野外记录中的道号。
59—10 17—20 测线内炮点桩号(在同一个地面点有多于一个记录时使用)。
6 11—12 21—24 CMP号(或CDP号)。
(弯线=共反射面元号)7 13—14 25—28 在CMP道集中的道号(在每个CMP道集中道号从1开始)。
8—1 15 29—30* 道识别码:l=地震数据; 4=爆炸信号; 7=计时信号;2=死道; 5=井口道;8=水断信号;3=无效道(空道);6=扫描道;9…N=选择使用(N=32767) 8—2 16 31—32 构成该道的垂直叠加道数(1是一道;2是两道相加;…)9—l 1733—34 构成该道的水平叠加道数(1是一道; 2是两道叠加;…)9—218 35—36 数据类型:1=生产;2=试验10 19—20 37—40 从炮点到接收点的距离(如果排列与激发前进方向相反取负值) (分米) 。
11 21—2241—44 接收点的地面高程。
高于海平面的高程为正,低于海平面为负(cm)。
12 23—24 45—48炮点的地面高程(cm)。
13 25—26 49—52 炮井深度(正数,cm)。
14 27—28 53—56接收点基准面高程(cm)。
15 29—30 57—60 炮点基准面高程(cm)。
16 31—32 61—64 炮点的水深(cm)。
17 33—34 65—68 接收点的水深(cm)。
l8—l 35 69—70 对41一68字节中的所有高程和深度应用此因子给出真值。
比例因子=l,土10,土100,土1000或者土10000。
如果为正,乘以因子;如果为负,则除以因子。
(此约定中= -100) 18—2 36 71—72对73—88字节中的所有坐标应用此因子给出真值。
比例因子=1,土10,土[00,土1000或者土10000。
如果为正,乘以因子;如果为负,则除以因子。
(此约定中= -10)19 37—38 73—76 炮点坐标—X(分米)。
(如果坐标单位是弧度·秒,20 39—40 77—80 炮点坐标—Y(分米)。
X值代表径度,Y值代表21 41—42 81—84 接收点坐标—X(分米)。
纬度;正值代表格林威22 43—44 85—88 接收点坐标—Y(分米)。
治子午线东或者赤道北的秒数。
负值则为西或者南的秒数)23—1 45 89—90 坐标单位; 1=长度(米或者英尺);2=弧度·秒23—246 91—92 接收点下风化层速度(低速带速度,M/S)。
24—1 47 93—94 接收点下次风化层速度(降速带速度,M/S)。
24—2 48 95—96 震源处的井口时间(ms)。
25—1 49 97—98 接收点处的井口时间(ms)。
25—2 5099—100炮点的野外一次静校正值(ms)。
26—1 51 101—102接收点的野外一次静校正值(ms)。
26—2 52 103—104 总野外一次静校正量(若未用静校时为零,m s)。
27—1 53 105—106 延迟时间—A,以ms表示。
240字节的道标识的结束和时间信号之间的时间。
如果时间信号出现在道头结束之前为正。
如果时间信号出现在道头结束之后为负。
时间信号就是起始脉冲,它记录在辅助道上或者由记录系统指定。
27—2 54 107—108 时间延迟—B,以ms表示。
为时间信号和起爆之间的延迟时间。
可正可负。
28—1 55 109—110 延迟记录时间,以ms表示。
震源的起爆时间和开始记录数据样点之间的时间(深水时,数据记录不从时间零开始)。
28—2 56 111—112起始切除时间(ms)。
29—1 57 113—114 结束切除时间(ms)。
29—2 58115—116* 本道的采样点数。
80—1 59 117—118* 本道的采样间隔,以us表示。
30—2 60 119—120 野外仪器的增益类型:l=固定增益; 2=二进制增益;3=浮点增益; 4…N=选择使用31—1 61 121—122仪器增益常数。
31—2 62 123—124仪器起始增益(db)(固定增益)。
32—1 63 125—126 相关码: 1=没有相关; 2=相关32—2 64 127—128 起始扫描频率。
33—1 65 129—130 结束扫描频率。
33—2 66 131—132 扫描长度,以ms表示。
34—1 67 133—134 扫描类型:1=线性;2=抛物线;3=指数;4=其他34—2 68 135—136 扫描道起始斜坡长度,以ms表示。
35—1 69137—138扫描道终了斜坡长度,以ms表示。
35—2 70 139—140 斜坡类型:1=线性;2=COS²;3=其他36—171 141—142 滤假频的频率(如果使用)36—2 72 143—144 滤假频的陡度37—1 73 145—146陷波频率(如果使用)37—2 74 147—148 陷波陡度38—1 75 149—150 低截频率(如果使用)38—2 76 151—152 高截频率(如果使用)39—1 77 153—154 低截频率陡度39—2 78 155—156 高截频率陡度40—1 79 157—158 数据记录的年40—2 80 159—160 日41—1 81161—162 小时(24小时制)41—2 82 163—164 分42—183 165—166 秒42—2 84 167—168时间代码:1=当地时间;2=格林威治时间;3=其他。
43—1 85 169—170道加权因子(最小有效位定义为2**(—N),N=0,1,2,…,32767) 43—2 86 171—172覆盖开关位置1处的检波器串(道)号。
44—1 87 173—174 在原始野外记录中第一道的检波器串号。
44—2 88175—176在原始野外记录中最后一道的检波器串号。
45—1 89177—178 缺口大小(覆盖滚动的总道数);改为:(=1,单边激发;=2,中间激发。
) 45—2 90 179—180 在测线的开始或者结束处的覆盖斜坡位置:1=在后面(下行); 2=在前面(上行);改为:=0,无坐标;=1,有高程;=2,有坐标和高程。
——————下述字号为自定义内容——————46 91—92 181—184 弯线或直测线中每个共反射点的X坐标(分米)。
47 93—94 185—188 弯线或直测线中每个共反射点的Y坐标(分米)。
48 95—96 189—192 弯线中每个共反射面元中点的X坐标(分米)。
49 97—98 193—196 弯线中每个共反射面元中点的Y坐标(分米)。
50 99—100 197—200弯线中输出剖面段的X坐标(分米)。
51 101—102 201—204 弯线中输出剖面段的Y坐标(分米)。
52—1 103 205—206 测线内接收点桩号。
52—2 104 207—208 站点间距或道间距(分米)。
53—1 105 209—210 道数/每炮。
53—2 106 211—212 炮点下低速带速度(M/S)。
54—1 107 213—214 炮点下降速带速度(M/S)。
54—2 108 215—216 CMP(CDP)点或共面元中点间距(分米)。
55—1 109 217—218测线内有效站点总数。
55—2 110 219—220 剖面内CMP(CDP)点或共面元点总数。
56—1 111 221—222 炮点剩余静校正量(ms)。
56—2 112 223—224 接收点剩余静校正量(ms)。
57—1 113 225—226 总剩余静校正量(ms)。
57—2 114 227—228 炮点下低速带厚度(分米)。
58—1 115 229—230 接收点下低速带厚度(分米)。
58—2 116 231—232 弯线中该道列号。
59—1 117 233—234 弯线中该道行号。
59—2 118 235—236弯线中输出剖面段的段号。
60 119—120 237—240测线内的总道数。
·说明:1.带 * 的字节信息必须记录,2.46—60 91—120 181—240 为自定义字号及内容,可以选择使用。
3.46—60 字号内容中(分米)或(*10)的值需使用字号36(2字节字)给出真值。
(b)数据段区:浮点4字节(实型数) / 每个样值,按二进制格式存放。
(c) SEG-Y 总型式:卷头道头1 数据1道头2 数据21 3200 3600 1 240 (字节)(d) 非标准SEG—Y型式:无卷头,其余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