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流失海外的文物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故宫流失海外的文物
我们知道,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因为战争侵略等原因,故宫中有很多的珍宝因此都流失到了海外。
下面这两件珍品丢失是非常可惜,因为他们年代久远,非常罕见,堪称绝世孤品。
随侯珠,春秋战国时期随国的宝物,与和氏璧并称为春秋二宝。
随侯珠可以说是非常珍贵的国宝了,不过这件珍品如今流落到了海外。
女史箴图,这是东晋顾恺之的名作,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仅剩9段现馆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1860年英法联军攻破北京后流失海外至今。
保护文物的重任势在必行,如今,故宫为了能让这些文物的价值充分利用到最大,让大部分的国人能够认识到这些文物的宝贵。
600岁的故宫正在不断与各品牌跨界,在公众面前刷新自己的形象。
细谈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国际私法问题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拥有极其丰富的文物资源。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自清末以降,中国文物饱受战争劫掠、盗窃和走私之害,我国因而成为文物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进入21 世纪,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与全民族文化主权意识的提升,政府与民间开始高度关注流失海外文物的命运,并为流失文物的回归做出积极努力。
概言之,文物回归的途径有四种: 商业回购、外交谈判与协商、国际公法机制和国际民事诉讼机制。
商业回购是指有关机构或个人通过参与拍卖等商业渠道将流失海外的文物购回,从而实现文物回归。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家与民间财力的增长,大量文物通过此渠道成功回归。
然而,必须指出,商业回购缺陷明显: 首先,商业回购会推高文物价格,这不仅会增加今后回购的经济成本,而且会刺激文物犯罪愈演愈烈; 其次,中国当事方,尤其是国有机构参与非法流失文物的拍卖,会令外界产生中国政府已对此类文物现状的合法性予以认可的印象,这不利于今后通过法律途径追索之。
所以,我国政府应明确以下立场: 不支持商业回购,尤其要禁止国有机构参与非法流失文物的商业拍卖。
外交谈判与协商是指有关当事国直接交涉,澄清事实、阐明观点、消除隔阂、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法。
从各国文物追索实践来看,不少国家通过外交谈判与协商解决了文物归属纠纷。
尽管如此,对于中国而言,该途径的作用并不能高估。
一方面,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数量巨大,不可能件件通过政府间的外交谈判予以解决; 另一方面,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极其复杂,当前,国家主权、安全等问题才属于国家最高战略关照的层面,而文物返还尚不属于国家核心利益。
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不会、也不宜将外交谈判与协商作为追索文物的主要途径。
国际公法途径是指利用国际条约,通过国际合作执法途径追索文物。
20 世纪下半叶以来,国际社会已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流失文物返还的条约,主要包括1970 年《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 以下简称“1970 年公约”) 和1995 年《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等。
圆明园是我国古代一座美丽的宫苑,曾经是清代皇家园林之一,被誉为“万园之园”。
然而,在历史的进程中,圆明园曾多次受到外敌侵略,并在1860年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导致许多珍贵文物被带走,其中就包括七座流失海外的青铜动物头像。
作为我国独有的文化遗产,圆明园七尊青铜动物头像的流失,无论是从文物保护还是国家尊严的角度,都是一大损失。
这几尊雕像的流失,不仅仅是一件文物丢失的问题,更是对国家历史和文化的一种伤害。
对于这些流失的文物,我们需要深刻地反思,并寻找合适的途径进行寻回和保护。
我们需要评估近年来对于这些流失文物的寻回工作。
国家和相关部门是否采取了积极的行动,投入了足够的资源和精力进行文物的追索和保护?在国际上,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影响力和合作力量,能够与他国进行合作,促进流失文物的归还?从大文化背景和历史视角来看,我们也需要对这些文物的流失进行逻辑分析。
这几尊青铜动物头像的流失,是否仅仅是受到了外国侵略者的洗劫?是否存在我们自身的疏忽和问题?我们如何看待这些文物在海外的历史轨迹和保存状态?另外,我们也需要探讨这些流失文物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对我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
这些文物流失后,对我国文化遗产和国家形象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海外流失的七尊青铜动物头像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国际社会对这些文物的态度?总结回顾来看,对于近年来流失海外的圆明园七尊青铜动物头像,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全面评估。
我们应该全面了解这些流失文物的历史轨迹和背后的文化意义,深刻思考文物的归还和保护问题,并在国际交流中努力争取更多的支持和合作。
只有通过深入的逻辑分析和全面的探讨,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面对这些流失文物带来的文化挑战。
在我个人看来,这些流失文物的归还和保护工作,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事业。
不仅需要政府和相关机构的积极行动,也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国际合作。
而对这些流失文物的深入了解和全面评估,更有助于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展现我国的独特魅力,促进国际友好与理解。
追索海外流失文物,难在哪里北京时间3 月24 日凌晨1 时,法国巴黎法院对圆明园鼠首和兔首能否被拍卖作出宣判,近百人组成的中国律师团追索行动以失败告终,这注定是一次失败的追索。
对流失海外文物的追索,我们目前还有赖于国际公约和国际合作才能实现,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 年公约(《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和国际统一私法协会1995 年公约(《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虽然在打击国际文物犯罪和追索被盗文物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追索能力有限,往往面临如下主要障碍:第一,现有公约没有明确的追溯力1970 年公约没有明确的追溯力规定。
依据国际法原则与惯例,该公约对公约生效前被盗和非法出口的文物没有追溯力。
1995 年公约规定,被盗文物返还只适用于公约生效后从缔约国盗走的文物,而且返还双方均为缔约国且公约在国内已生效。
这样,公约仍没有追溯力,尽管公约不承认公约生效前的文物盗运合法化,也不影响各国对此前流失文物的追索权。
针对1995 年公约无追溯力的情况,我国政府在1996 年签署该公约时作出重要声明,保留对历史上被非法掠夺文物追索的权利。
然而在实践中,这种声明尚未被国际法原则接受,所以没有约束力。
只要文物受益国不配合,那么追索就无法执行。
因此,目前对于解放前被掠夺的文物,中国很难依据现有国际公约,通过法律途径追索。
第二,公约的约束力还不够强签署1970 年公约的主要国家,像中国,埃及,墨西哥,印度等,多为文物出口国,而文物进口国中,仅美国,法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少数国家加入该公约。
至2000 年底,英国,德国、瑞士,日本和北欧等文物受益大国均未加入,公约的约束力和有效性大打折扣。
1970 年公约未能发挥有效作用,与上述国家拒绝加入公约,放任文物非法盗运和交易,从而刺激全球盗运,走私文物犯罪活动有密切关系。
1995 年公约通过后,上述国家仍拒绝加入,公约的缔约国也仍主要局限在文物非法输出国。
从国际法视野看中国对海外流失文物的追索
吴映京
【期刊名称】《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024)010
【摘要】历史上中国曾有大量的文物因为种种原因而流失海外,但在现有的国际法规则下,中国的文物追索将遭遇诸多法律上的困境.有效的利用国际公约中对中国有利的部分,积极引导新的国际规则的形成,采取多种途径和手段是现实考量下比较可行的文物追索模式.
【总页数】5页(P7-11)
【作者】吴映京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97
【相关文献】
1.流失海外的圆明园文物怎样才能回归祖国?——论流失文物回归的方法和途径与国际法理 [J], 王开玺
2.国际法视野下海外流失文物追索的路径选择及实践突破 [J], 张建
3.流失文物追索国际公约与中国追索海外流失文物困境评析 [J], 阮振宇
4.流失文物追索国际公约与中国追索海外流失文物困境评析 [J], 阮振宇
5.国际法视野下中国追索非法流失文物的策略研究 [J], 高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盘点海外流失文物的五条归国途径与经典案例海外流失文物一直是文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这些文物承载着国家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人类历史、发展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许多珍贵的文物流失到海外。
为了保护和追回这些宝贵的文物,各国政府和文化界人士付出了艰辛努力。
本文将盘点海外流失文物的五条归国途径与经典案例,以期呼吁更多人关注并共同努力保护文物遗产。
一、购买归国购买被流失的文物是一种常见的归国途径。
由于流失文物大部分伴随着非法贩卖和私人收藏,购买的方式往往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然而,一旦文物出现在公开市场,购买者通常会通过合法渠道购得。
有名的案例之一是中国收藏家刘益谦购得的《八骏带鱼纹金瓜》。
这件珍贵的文物原本被流失到日本,并在市场上出售。
刘益谦出资巨额购买并将其捐赠给了故宫博物院,让这件宝贝回归了祖国。
二、返还归国流失文物若被发现并报备,相关国家有义务将其返还给原始国家。
争取文物返还是各国政府间的协商与合作的结果。
近年来,中国与许多国家进行了文物返还交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其中,2019年中国从法国迎回的中国文物达到了180余件,其中包括明代玉华神像等。
这些文物的返还不仅体现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也展示了对文物保护的共同责任。
三、拍卖追回有时,拍卖会成为追回流失文物的突破口。
各国文化界会积极关注公开拍卖市场,力图发现并竞购自己国家的流失文物。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2013年,法国收藏家西尔维斯特·海斯顿通过竞拍成功追回了中国明代萧规。
这件重要的文物流失了一百多年后重新回到了中国,并为后人研究宋代乐器的历史提供珍贵资料。
四、协商归还有时,流失文物的归还需要通过政府间的友好协商来实现。
归还的协商过程需要耐心和时间,各方在尊重对方合法权益的基础上,进行着错综复杂的谈判和协商。
一个著名的案例是2014年,美国博物馆与印度政府就返还印度流失的一尊佛像进行了长达20年的合作谈判。
寻找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相关作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追寻失落的文明:中国文物在海外的寻觅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孕育了无数珍贵的文物。
流失异国的文物作文800字 近年来,在流失海外文物研究方面,中国取得了较为长足的进步,文物流失史也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学者纷纷对中国流失各国的文物进行寻访,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梳理。李学勤的《四海寻珍》、刘金库的《国宝流失录》、张健的《国宝劫难备忘录》、张自成的《百年中国文物流失备忘录》和陈文平的《流失海外的国宝》是世纪之交以来中国学者推出的综合性文物流失研究论著,它们与富田升的两部著作一起,大致勾勒了中国文物流失的经纬。在国外普查中国文物,除了要具备关于文物方面的广博知识,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支撑。目前,关于国外馆藏中国文物的调查已取得不少成绩,今后对国外私藏中国文物的调查应该成为重点。 其次,中外研究互通有无,加大联合研究的力度。无疑,对于流失海外的文物,外国学者具有研究的便利条件和较为先进的研究工具,而且有不少已经被外国学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大力译介国外研究成果。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通过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方式,也积极向世界介绍中国文物的研究成果。 再次,也有必要进行中外联合研究。毕竟流失文物的根在中国,只有将这些文物研究与其最早出处结合在一起,关照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才能使研究更为透彻、深入。已故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和美国学者艾兰在联合研究方面作出了尝试,他们对欧洲的中国青铜器馆藏进行了共同研究,出版了《欧洲所藏中国青铜器遗珠》。但截至目前,这种研究仍是个别现象,并未形成研究规模。 流失文物追索是指对历史上因战争被劫掠的文物或者因盗掘等非法手段流失的不可移动文物,向收藏这些文物的国外机构进行正义讨还的行为。目前对非法流失文物的追索,多以法律途径和非法律途径加以解决。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加入了一系列国际公约,为我国追索流失文物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我国还与埃及、印度、希腊和意大利等文物流失大国签署了关于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物的政府间双边协定。自此以后,我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文物追索活动。 总之,在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流失文物返还问题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和人民也掀起了关心流失海外文物的热潮并付诸行动。相应地,我国也加大了文物立法工作,并且积极在国际法律框架内追索流失文物。通过国际谈判或签订协议等和平友好的形式讨还流失文物。我们也期待通过各种途径促成重要流失文物回归。同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国家和民众共同追索流失文物,让大量流失海外的文物早日回归故里。
写近代文物流失海外的作文英文回答:The loss of cultural relics overseas is a topic that has been widely discussed in recent years. As a cultural enthusiast, I have always been concerned about this issue. In my opinion, 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why cultural relics are lost overseas.Firstly,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i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During the colonial period, many Western countries plundered cultural relics from other countries. These relics were taken away and have since been displayed in museums or private collections in those countries. For example, the Elgin Marbles, which were originally part of the Parthenon in Greece, are now housed in the British Museum in London. This kind of historical event has caused a large number of cultural relics to be lost overseas.Secondly, the economic factor cannot be ignored. Inrecent years, the demand for cultural relic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has been increasing. Many collectors and investors are willing to pay a high price for rare and valuable cultural relics. This has created a lucrative market for the illegal trade of cultural relics. Some unscrupulous individuals or organizations take advantage of this demand to smuggle cultural relics out of their home countries and sell them abroad. For instance, the theft of the Mona Lisa from the Louvre Museum in 1911 is a famous example of how valuable cultural relics can be targeted for theft and taken overseas.Furthermore, the lack of proper protection and preservation measures in some countries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loss of cultural relics. Without adequate funding and resources, many cultural heritage sites and museums are unable to properly safeguard their valuable artifacts. This makes them vulnerable to theft or damage. For example, the Bamiyan Buddhas in Afghanistan were destroyed by the Taliban in 2001 due to the lack of protection.中文回答:关于近代文物流失海外的问题,我一直很关注。
用流失海外的文物回国心愿作文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咱们国家那可是有着数不清的珍贵文物。
可让人痛心的是,有好多宝贝因为种种原因流失到了海外。
每次想到这,我心里就像堵了块大石头,特别不是滋味。
就说去年吧,我去了趟博物馆。
那里面摆着的文物,有的精美绝伦,有的承载着厚重的历史。
我在一个展柜前停住了脚步,里面是一件唐代的陶瓷花瓶。
那细腻的纹路,温润的色泽,仿佛在诉说着千年前的故事。
我盯着它看了好久,心里想着,咱们老祖宗能做出这么精美的东西,可真了不起!可就在这时,旁边的一块展板上的介绍文字刺痛了我的眼睛。
原来,和这个花瓶类似的一批文物,有一部分流落到了海外,至今还没能回来。
那一刻,我心里“咯噔”一下,一种失落感油然而生。
我想象着那些流失海外的文物,在异国他乡的博物馆里,被陌生的目光审视着。
它们或许会想念家乡的土地,想念曾经被咱们的祖先珍视的日子。
那些精美的青铜器,会不会在寂静的夜晚,怀念着华夏大地上的钟声和烟火?那些绚丽的书画,是不是也盼望着能再次展现在故乡的阳光下,让同胞们领略它们的风采?有一回,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拍卖会的消息。
拍卖的物品中,就有一件咱们中国的古代玉佩。
那玉佩的照片一出来,我就被它吸引住了。
温润的玉质,精巧的雕刻,一看就知道是咱们老祖宗的手艺。
可它却要在国外被拍卖,被别人当成一件商品来买卖。
我当时就特别生气,心里想着:“这明明是咱们的东西,怎么能在别人那儿被卖来卖去!”我还特意去查了查那些流失海外文物的经历,有的是被侵略者掠夺走的,有的是被不法分子偷运出去的。
每一个故事都让人心痛不已。
那些文物,本来应该在咱们国家的博物馆里,让子孙后代都能看到,感受咱们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可现在,它们却漂泊在外,这多让人难受啊!咱们国家一直在努力让这些流失海外的文物回家。
每次听到有文物回归的消息,我都会特别激动。
就像之前那批圆明园的兽首,经过了好多波折,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我看着新闻里的报道,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感觉就像是走失多年的孩子终于找到了家。
流失海外文物的常见途径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海外文物的流失问题日益严重。
海外文物的流失不仅损害了国家的文化遗产,也剥夺了后人了解自己历史和文化的机会。
海外文物的流失有许多常见途径,其中包括盗窃、非法贩卖、非法出口和战争掠夺等。
首先,盗窃是海外文物流失的主要途径之一。
许多珍贵的文物被盗窃者盗走,然后通过非法渠道流向海外市场。
盗窃者通常会利用夜间或者博物馆安保不严的时机,实施盗窃行动。
这种行为不仅对文物本身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也剥夺了公众对这些文物的欣赏和研究的权利。
其次,非法贩卖也是海外文物流失的重要途径。
一些不法分子会通过各种渠道将盗窃得来的文物非法贩卖给海外的收藏家或博物馆,以获取高额利润。
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文物的完整性,也助长了非法贩卖文物的市场,进一步加剧了文物流失的问题。
此外,非法出口也是海外文物流失的常见途径之一。
一些文物贩子会通过伪造文件或者利用漏洞将珍贵的文物非法出口到海外,然后在国外市场进行交易。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的文化遗产,
也破坏了文物的完整性和历史价值。
最后,战争掠夺也是海外文物流失的重要途径。
在战争期间,
许多国家的文物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掠夺,一些不法分子会趁乱将
文物非法运出国境,流向海外市场。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文物本身,也破坏了国家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
总的来说,海外文物的流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
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
保护文物不仅是每个国家的责任,也是全人
类共同的责任。
只有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打击文物盗窃和非法贩卖,才能有效地保护好每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
文物归途:流失海外的文物如何回家作者:来源:《知识文库》2015年第13期3月4日,在匈牙利的自然历史博物馆里展出的千年“肉身佛”。
初步确认是福建省20年前被盗的章公六全祖师像。
一尊千年佛像的命运牵动着国人的心。
这尊佛像内藏有一具高僧遗骸,目前为一名荷兰藏家所有。
福建省文物局则初步确认,这尊“肉身坐佛”应是福建省大田县1995年被盗的章公六全祖师像。
一尊千年佛像的命运牵动着国人的心。
这尊佛像内藏有一具高僧遗骸,目前为一名荷兰藏家所有。
福建省文物局则初步确认,这尊“肉身坐佛”应是福建省大田县1995年被盗的章公六全祖师像。
这一事件,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海外流失文物的关注。
据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全球防止非法贩运文化财产报告”,全球47个国家的218个博物馆中馆藏有中国文物163万件,这还仅仅是冰山一角。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院长霍政欣告诉新京报记者,让流失文物归家,“不单单是文物部门的事情,还需要外交部门、执法部门的配合,最终取决于整个国家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影响力。
”双边协议我国已与多国签订文物返还双边协议2011年3月11日,美国首都华盛顿外樱花盛开,一场签字仪式正在进行。
在美国国土安全部与中国驻美大使馆的见证下,14件珍贵的中国文物,结束一年多的“颠沛流离”,正式被返还给中国。
这14件文物中不乏珍品:距今约1600年的北魏赤陶马、距今近1500年的北齐石灰佛像、距今1400年的隋代骑士陶马,还有唐代马雕像、宋代菩萨头像等。
它们之所以能够归家,要归功于中美之间的一项双边协议。
两国于2009年1月签署了合作打击文物走私的谅解备忘录,并加强了信息共享与执法合作。
美国还发起了“长城行动”,专门打击走私中国文物来美的不法行为。
这14件文物,就是“长城行动”中的成果,由美国执法部门在纽约、阿拉斯加州和新墨西哥州三地查获的。
国际社会已制定了一些旨在打击文物犯罪、促进非法流失文物返还的国际条约。
文物归途:流失海外的文物如何回家3月4日,在匈牙利的自然历史博物馆里展出的千年“肉身佛”。
初步确认是福建省20年前被盗的章公六全祖师像。
一尊千年佛像的命运牵动着国人的心。
这尊佛像内藏有一具高僧遗骸,目前为一名荷兰藏家所有。
福建省文物局则初步确认,这尊“肉身坐佛”应是福建省大田县1995年被盗的章公六全祖师像。
一尊千年佛像的命运牵动着国人的心。
这尊佛像内藏有一具高僧遗骸,目前为一名荷兰藏家所有。
福建省文物局则初步确认,这尊“肉身坐佛”应是福建省大田县1995年被盗的章公六全祖师像。
这一事件,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海外流失文物的关注。
据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全球防止非法贩运文化财产报告”,全球47个国家的218个博物馆中馆藏有中国文物163万件,这还仅仅是冰山一角。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院长霍政欣告诉新京报记者,让流失文物归家,“不单单是文物部门的事情,还需要外交部门、执法部门的配合,最终取决于整个国家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影响力。
”双边协议我国已与多国签订文物返还双边协议2011年3月11日,美国首都华盛顿外樱花盛开,一场签字仪式正在进行。
在美国国土安全部与中国驻美大使馆的见证下,14件珍贵的中国文物,结束一年多的“颠沛流离”,正式被返还给中国。
这14件文物中不乏珍品:距今约1600年的北魏赤陶马、距今近1500年的北齐石灰佛像、距今1400年的隋代骑士陶马,还有唐代马雕像、宋代菩萨头像等。
它们之所以能够归家,要归功于中美之间的一项双边协议。
两国于2009年1月签署了合作打击文物走私的谅解备忘录,并加强了信息共享与执法合作。
美国还发起了“长城行动”,专门打击走私中国文物来美的不法行为。
这14件文物,就是“长城行动”中的成果,由美国执法部门在纽约、阿拉斯加州和新墨西哥州三地查获的。
国际社会已制定了一些旨在打击文物犯罪、促进非法流失文物返还的国际条约。
如,1954年的《海牙公约》,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简称“1970年公约”),以及1995年通过的《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和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简称“1995年公约”)等。
如何看待流失海外的文物
发布日期:2009-03-02
24日,法国巴黎法院驳回中国律师团“禁止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被拍卖的请求”。
佳士得公司随后惺惺作态地表示支持文物回流,并希望通过拍卖的平台来协助这两件艺术品回流中国。
还冠冕堂皇地声称,非常珍视并尊重与中国政府
的关系,同时,也非常珍惜在中国的发展机会。
从佳士得执意要拍卖150年前掠夺自北京圆明园的贼赃的行为中,可以看出法国某些人士尚未摆脱八国联军时期的强盗本质——抢劫文物无罪,售卖贼赃有理。
如若真的珍视并尊重与中国政府的关系,佳士得就应该尊重有关国际公约的基本精神和国际共识,立即停止伤害中国人民文化权益和民族感情的拍卖行动,并将鼠首和兔首铜像无条件归还中国政府。
很显然,佳士得意图通过拍卖把这两件属于中华民族的文物价格炒到天价,以牟取暴利。
其所珍视的是什么,路人皆知。
近代,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的同时亦掠夺走大量的中国文物。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47个国家200多家博物馆的藏品当中,中国文物是164万件,包括民间收藏在内的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总数至少在1700万件以上。
除了近代以来被掠夺、抢劫、盗窃外,还有不少中国文物是被中华民族败类偷运出国贩卖的。
年前,笔者曾接到几通自称来自广东佛山的电话,对方声称有国宝级的文物要偷运出国贩卖。
笔者告诫对方,文物是属于中华民族的,偷运文物出国贩卖不仅触犯法律,更是中华民族罪人。
并立即把对方的资料转交给国内有关部门,要求予以彻查。
是次兽首拍卖事件,不仅引起各方对中国文物流失的关注,也激发起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爱国心。
海外华人华侨亦开始热议
“如何看待流失海外的文物”这一问题。
笔者认为,首先海内外中华儿女必须要摆脱近代屈辱史遗留下来的“被动挨打”的思想包袱,要把握时机主动出击。
其次,海外华人华侨冷静理智对待是次兽首拍卖活动,不要参与此类拍卖活动。
海外华人华侨不愿意见到中华民族近代历史伤痕出现在世界各国拍卖场上的吆喝声中,常常会出高阶购买后让文物回归祖国。
可海外华人华侨的爱国心无意中却被那些欲壑难填的“掠夺文物的强盗们”所利用,但凡是中国文物就漫天要价。
这无形中加大了流失海外的文物回归祖国的困难度。
最后,通过法律和外交手段。
这也是中国政府历来所主张的。
这次兽首拍卖事件中,中国律师的声音出现在法庭上和海内外中华儿女关注的程度,是一种可喜的进步。
从因国力衰弱文物被掠夺、抢劫、盗窃,到有人偷运国宝出国贩卖,再到是次中华儿女力争要求归还属于中华民族的文物,这不仅只是中国日渐强大的实力展示,亦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爱国热情和珍惜中华民族文物的彰显。
笔者坚信,中国政府会尽可能使用外交手段,按照国际社会处理非法流失文物返还问题的法律框架和原则,加强国际合作,让那些非法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最终得以回归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