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休闲观光农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休闲观光农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休闲观光农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休闲观光农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休闲观光农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一、国内外发展现状

休闲观光农业最初于20世纪30~40年代在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兴起,以后逐步扩展到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到20世纪70~80年代,日本、新加坡和中国的台湾省陆续成为开发热点。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开始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和开发。

在中国,休闲观光农业的兴起迄今虽仅仅只有20~30年左右的历史,但发展势头十分良好。20世纪70年代以来,台湾省针对长期困扰农业的劳动力外流、成本提高和外国农产品倾销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各种对策,其中包括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内容。1983年,台湾农政部门制定了“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使休闲观光农业的各项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和程序化。1990年,台湾“农委会”在“改善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所得方案”中,研讨了“发展休闲农业计划”,定下了休闲观光农业的一些基本条件,如面积至少要大于50hm2,而且必须连在一起;有较多农民参加且受益;有当地产品可供销售;有美丽景观可资观赏;有丰富农业活动可让人体验,并且要能维持农业本质以区别于一般游乐区等。近十余年来,台湾继开辟大湖草莓园、木栅观光茶园、北投观光桔园、阳明山观光花园、士林观光农园、昆仑森林草药园和内湖观光草莓园等观光场所以后,又建立了有较大面积的苗栗县南庄乡三角湖休闲中心和台北县双溪乡慈晖休闲农场。到1994年,“农委会”又出台了“发展都市农业先驱计划”,积极辅导各地建立示范性之生活体验型市民农园。此后,市民农园在台湾各地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台湾农政部门及地方政府在资金、技术上大力支持,在经营管理上予以辅导,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休闲观光农业的健康成长。

在中国大陆,1993年,《北京市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中首次出现“观光农业”概念。1996年北京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发展“观光农业”。1998年6月正式出台《北京市观光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同年8月成立了观光农业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订了观光农业发展计划并建立了《郊区民俗网》。据北京市观光农业办公室调查,1996年京郊拥有119个观光农业景区(点),共接待近300万人次的旅客,获得经营性收入3.2亿元。到2002年,观光农业项目已累计达2246项,全年接待游客3618.1万人次,为1996年的12.1倍,观光农业总收入22.75亿元,为1996年的7.1倍。2002年秋,“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民俗旅游研讨会”在北京延庆县召开。

在东南亚国家,休闲观光农业已渐成气候。如日本自1985年以后,分别设立了大仁、名寄、石垣等自然农法休闲农场。1988年,泰国社会福利协会及教育部特别教育局,在泰国最大的青少年农业训练中心开设了面积为3hm2的休闲型教育实验农场。巴西在距离圣保罗市大约60km的麦格林市建立了MAO自然农法休闲中心,并于1989年正式对外开放。一个开发休闲观光农业的热潮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休闲观光农业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既是一种值得欣喜的好现象,但也有很多令人担忧的地方。概括起来,中国在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8个方面的问题:

(一)盲目建设,遍地开花:很多地方的投资者为当地农民,当他们认识到身边的环境资源能作为“摇钱树”时,便按照自己的理解或单纯模仿别人的模式仓促上马、开山修道、急于求成。为了降低成本,许多人省略前期的可行性研究、评估审查。由于缺少科学规划及市场定位,造成后期农业旅游经营和管理的困难,更难以进行深度开发。

(二)政府包办,作秀道具:不少农业高科技园区,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或由政府出面将土地以很便宜的价格承包给企业,或建成后由政府直接养着,作为政府部门的一个作秀道具,造成资源和资金的极大浪费。这一方面是因为干部的考核制度和“业绩观”使然,另一方面是因为某些领导对休闲观光农业理解不透,或决策脱离实际。

(三)管理不善,环境超载:大多数地方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办法,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基本上还是以乡村和企业自主开发为主,布局不尽合理。一些地方政府希望借助开发当地农业观光旅游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出台了一些低价租赁土地、减免税费等系列政策,激发了投资者的热情,但缺乏对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宏观控制和指导。

(四)档次不高,缺乏特色:目前,中国许多休闲观光农业所在的地方都是在原有的农业基础上自发形成的,经营人员主要以当地农民为主,文化水平较低,服务意识不强。中国疆域辽阔,农业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性明显,有利于各地形成自己的特色。但是目前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旅游项目尚不多见,同一区域内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开发的模式雷同。

(五)良莠不一,效益迥异:目前在一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比较早的地方,如广东,已出现两极分化,有一定规模、有特色、管理规范的企业效益不错,反之则有的刚好能维持,有的则已关门大吉,自行退出。市场是十分残酷的,随着休闲观光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必定是大浪淘沙,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六)规模较小,项目单一:国外研究表明,当休闲观光农业的半径达到29.5km时,才能发挥最佳效益。但由于受短期利益的支配,中国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大多规模较小,活动单一,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如有的观光果园、垂钓园除供游人观光、采摘、垂钓之外,缺乏必要的休息、娱乐、餐饮等配套设施和服务,致使游客在园区逗留时间短,观光农业的旅游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七)圈地运动,缺乏规划:政府有必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规划制定。有关职能部门应根据各地不同农事特点、民风民俗,建立相应咨询服务机构,加强与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有关的调查研究与经验总结,形成一整套休闲观光农业政策信息服务体系。

(八)规范不够,潜力不足:总体上来说,中国休闲观光农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政策法规还没有出台,或有些地方性的政策法规出台,但还不够完善。在一个地区,如果政府部门不对其进行很好的规范,让其自由发展或自生自灭,势必潜力不足,来去一阵风,几家高兴几家愁。

三、值得注意的若干方面

(一)休闲观光农业的内容和服务项目应区别于旅游度假村和宾馆、饭店

休闲观光农业的内容和服务项目与旅游度假村、宾馆、饭店和一般的游览参观有较大的区别,要紧紧围绕“农业”做文章,体现农村的幽美、质朴、古淳等特色,而不是追求高档化、城市化、现代化。具体地说,休闲观光农业的内容和服务项目可将重点放在以下一些方面:①农村自然景观,如油菜花、溪涧、田间小路、石桥等;②农村人文艺术,如民间花灯花会、狮子舞、剪纸、社戏等;③文物、传统农具和生活用品,如梭油瓶、水车、风磨、蓑衣等;

④农村风味食品和野味、野菜品尝,如烤番薯、臭冬瓜、野猪肉、马兰头等;⑤垂钓;⑥农村集市;⑦参观农舍及其室内布置;⑧果园、菜园、花圃、茶园、桑园观光与采摘;⑨家畜家禽喂养;⑩干农活,等等。

(二)休闲观光农业应向多目标利用型、综合经营型和规模型方向发展

台湾在经营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初期,由于缺乏经验,出现了不少问题,一是有些游客对农产品成熟度缺乏了解,幼嫩果实和成熟果实一起采摘,使业主蒙受重大损失;二是由于内容和服务项目单一,或有明显的季节性,影响设施的综合利用;三是当大量游客蜂拥而至时,由于管理人员不足,造成混乱和某些设施使用不当,致使场内物品丢失或毁坏。鉴于以上教训,为避免重蹈覆辙,在开发和建设休闲观光农业时,首先应把多目标利用(健身、教育、休憩、商务等)、综合经营(观光、采摘、购物、饮食、住宿等)和规模化(要求面积较大,成带连片)纳入规划之中。经过近20年的探索发展,目前台湾已涌现出许多成功的休闲观光农业区,如苗栗县南庄乡三角湖休闲中心,堪称岛内经营休闲观光农业的典范。该中心占地86hm2,四周群山环绕,中间有一个三角形的湖泊。内设野餐区、牧场、牛车站、山地文化荟萃、茶艺馆、农家花园等,是一、二日游的好去处。游客可在中心内看瀑布、戏湖水、露营烤肉和品尝农家菜肴。中心备有帐篷、睡袋,可出租给游客使用,生牛肉由当地饲养户直接提供,盆景由当地农民自行种植制作,农产品展售中心供应山区妇女编织的手工艺品。上述设施和服务项目均值得全国各地借鉴。

(三)农业院校要为休闲观光农业培养和提供所需的全面型人才

由于休闲观光农业所涉及的部门较多,相关的专业领域不下十余个,故从事该工作的技术人员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比较全面的实践能力。可以说,目前这种全面型人才还没有或相当少。农业院校要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休闲观光农业培养和提供所需的全面型人才。该专业可由环境、旅游、生态学、农业、文化艺术、园艺和农学等系或学科合办,挂靠在农业

经济系(或经济与贸易学院)。课程的设置应包括旅游学、园林学、生物学、环境学、农业考古学、作物栽培学、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民俗学、农产品加工、烹饪等。

四、对策措施

(一)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可采用双管齐下的方法,即一是经营者及有关政府管理部门要从农村发展、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的高度进行广泛宣传,二是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介绍休闲观光农业的概念、意义、特点及相关知识,使人们逐渐从单纯的公园和风景点游览走向多元化的集观赏、健身、长见识的休闲观光农业区。新型的休闲观光农业区与现有的公园和风景点一起,将极大地丰富城乡人民的业余生活。

(二)因地制宜地开发休闲观光农业

其一,可在原有农场(或农庄)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投资,把其改建成集观光、采摘、野餐、娱乐、体验农家生活等为一体的综合型休闲观光场所。如浙江省金华市北山生态实验场在上阵垄水库上游,经过数年的努力,将昔日荒山秃岭低洼地建成了鸟语花香、果硕鱼肥、绿树成荫的富庶园。目前,他们正在进一步建设垂钓区、乡村别墅、名特优新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基地,以形成垂钓、采摘、观赏、农家菜品赏和农家生活体验一体化服务的休闲观光农场。其二,利用某类农副产品可直接供人品尝的特性以及生产这类产品所具有的临近城市的区位优势,开展以品尝和休闲为主要内容的经营活动。如位于杭州西湖边的龙井一带,可利用杭州市民喜爱喝茶和向往田园生活的心理,在茶园里搭棚造屋,表演茶道艺术,供前来游玩的城里人在品茗龙井茶和观赏郊区茶园景色的同时,能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可与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结合起来

中国的生态农业于1981年在北京举行的生态工程学术研讨会上首次提出。它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生态农业,与其它类型的替代农业也有很大的区别。中国的生态农业实质上是一种综合生态因素和社会因素而形成的生态经济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工程学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精华建立起来的,是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模式。生态农业建设为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和无污染的安全保障。所谓绿色农产品,是指从生产、加工、运输、贮藏到销售过程中无任何有毒有害物质污染,能提供人类生活所需的各种无毒、安全、优质农产品的总称,它可以是粮食、蔬菜、水果、畜禽、蛋类和饮料等食品类,也可以是服装、工艺品、草席、纸张等用农产品加工而成的日常生活用品及轻工业原料,还包括绿肥及饲料类等。在休闲观光农业区内开辟水果、蔬菜等绿色农产品基地,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又能为游客提供新鲜、美味、无污染的各类食品,可谓是一举两得。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与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产品基地结合在一起,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互利互惠,以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强化管理机构,增加休闲观光农业开发与建设的投入

目前,中国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与建设,总的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农业、旅游、文化艺术、卫生检疫、建筑业、科研、食品加工、环境保护、财政及商业等诸多环节或部门,需要各部门相互配合。可组成由各有关部门参与的国家、省(市、区)、地区(市)、县(市、区)休闲观光农业开发领导小组,以加强中国休闲观光农业工程实施的整体协调性。在加强合理布局、统一规划的同时,积极争取多渠道的财力投入,同时要为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和对外开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优惠政策,并逐步推动形成较明显的规模化效益。

(五)优先在沿海滩涂、高山坡地和生态农业实施区等生态环境条件较好的地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在选定休闲观光农业基地时,应将生态环境条件的好坏作为第一要素来考虑。在目前情况下,可在沿海滩涂、高山坡地和生态农业实施区等污染较少的区域优先发展,并逐渐扩大面积与增加服务项目。要因势利导,避免盲目发展。在项目实施以前,要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和论证,并向有关部门递呈可行性研究报告。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亲近大自然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我国地域 辽阔,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们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国内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做以预判,同时期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乡村旅游积极稳步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村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市场,意义重大。 关键词:乡村旅游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一、乡村旅游背景及意义 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和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光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有利于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观念 通过城市居民的参与活动,把先进的科技知识带到乡村,有利于科技推广;城市居民可以亲身了解和体验农村生活;旅游者的观光活动将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者封闭保守思想的改变,形成市场意识;通过对观光农业基地的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水平和适应市场的能力,实现土地的合理开发和经营多样化,提高用地效

休闲观光农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休闲观光农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一、国内外发展现状 休闲观光农业最初于20世纪30~40年代在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兴起,以后逐步扩展到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到20世纪70~80年代,日本、新加坡和中国的台湾省陆续成为开发热点。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开始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和开发。 在中国,休闲观光农业的兴起迄今虽仅仅只有20~30年左右的历史,但发展势头十分良好。20世纪70年代以来,台湾省针对长期困扰农业的劳动力外流、成本提高和外国农产品倾销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各种对策,其中包括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内容。1983年,台湾农政部门制定了“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使休闲观光农业的各项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和程序化。1990年,台湾“农委会”在“改善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所得方案”中,研讨了“发展休闲农业计划”,定下了休闲观光农业的一些基本条件,如面积至少要大于50hm2,而且必须连在一起;有较多农民参加且受益;有当地产品可供销售;有美丽景观可资观赏;有丰富农业活动可让人体验,并且要能维持农业本质以区别于一般游乐区等。近十余年来,台湾继开辟大湖草莓园、木栅观光茶园、北投观光桔园、阳明山观光花园、士林观光农园、昆仑森林草药园和内湖观光草莓园等观光场所以后,又建立了有较大面积的苗栗县南庄乡三角湖休闲中心和台北县双溪乡慈晖休闲农场。到1994年,“农委会”又出台了“发展都市农业先驱计划”,积极辅导各地建立示范性之生活体验型市民农园。此后,市民农园在台湾各地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台湾农政部门及地方政府在资金、技术上大力支持,在经营管理上予以辅导,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休闲观光农业的健康成长。 在中国大陆,1993年,《北京市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中首次出现“观光农业”概念。1996年北京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发展“观光农业”。1998年6月正式出台《北京市观光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同年8月成立了观光农业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订了观光农业发展计划并建立了《郊区民俗网》。据北京市观光农业办公室调查,1996年京郊拥有119个观光农业景区(点),共接待近300万人次的旅客,获得经营性收入3.2亿元。到2002年,观光农业项目已累计达2246项,全年接待游客3618.1万人次,为1996年的12.1倍,观光农业总收入22.75亿元,为1996年的7.1倍。2002年秋,“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民俗旅游研讨会”在北京延庆县召开。 在东南亚国家,休闲观光农业已渐成气候。如日本自1985年以后,分别设立了大仁、名寄、石垣等自然农法休闲农场。1988年,泰国社会福利协会及教育部特别教育局,在泰国最大的青少年农业训练中心开设了面积为3hm2的休闲型教育实验农场。巴西在距离圣保罗市大约60km的麦格林市建立了MAO自然农法休闲中心,并于1989年正式对外开放。一个开发休闲观光农业的热潮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 二、存在问题

浅谈旅游观光农业(一)

浅谈旅游观光农业(一) 观光农业旅游正在兴起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近年来,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人们发现,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人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观光农业是把观光旅游与农业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旅游活动,它的形式和类型很多。根据德、法、美、日、荷兰等国和我国台湾省的实践,其中规模较大的主要有5种:(l)观光农园: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人内摘果、拔莱、赏花、采茶,享受田园乐趣。这是国外观光农业最普遍的一种形式;(2)农业公园:即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3)教育农园:这是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的农业经营形态。代表性的有法国的教育农场,日本的学童农园,台湾的自然生态教室等;(4)森林公园;(5)民俗观光村。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一)、现状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业观光旅游在大中城市迅速兴起。据不完全统计,1996-1997年已动工和计划投资在一亿元以上的观光农业项目在7个以上。1998年国家旅游局以“华夏城乡游”作为主题旅游年,使“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农村一景。目前我国观光农业旅游项目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的近郊,其中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最为发达。在广东,果园观光旅游最早出现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目前广东已有80多个观光果园,每年接待旅游者400多万人,旅游收入10多亿。在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等地的一些大城市的近郊,还出现了引进国际先进现代农业设施的农业观光园,展示电脑自动控制温度、湿度、施肥、无土栽培和新特农产品种,成了农业科普旅游基地。如上海旅游新区的孙桥现代农业园区、北京的锦绣大地农业观光园、苏州的大地园、无锡的大浮观光农业园和珠海农业科技基地。(二)前景1、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为观光农业旅游提供了充足的客源。观光农业既然属于旅游业,其发展与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密切相关。首先我们考察整个旅游行业1994年以来的数据资料:年份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入境旅游人数(万人)4365.444638.655112.755758.796347.847279.558344.39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73.2387.33102.00120.74126.02140.99162.24国内旅游总人次(亿人次)5.246.296.406.446.957.197.44国内旅游收入(亿元)1023.511375.701638.382112.702391.182831.923175.54 旅游业保持了稳定而高速的增长。若进一步观察,可发现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增长速度不同。从1994年到2000年,旅游外汇收入增长了122%,年均增长14.2%;国内旅游收入增长了210%,年均增长20.8%。国内旅游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入境旅游,但到2000年为止,旅游外汇收入与国内旅游收入之比仅为1∶2.5,国内旅游仍有很大发展空间。鉴于观光农业的特性,对其需求主要来自国内游客,因此客源有充分保证。从1994年以来的有关数据也表明,城镇居民旅游人次和旅游支出都是逐年递增,尤其近年随着假日经济的兴起又有大幅增长。由于观光农业的客源主要为国内城市居民,因此可以预测,对观光农业的需求也将保持一个旺盛的态势。2、农业观光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方向之一。今年我国将分别启动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扶贫开发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工程,争取在“十五”期间形成三区联动、滚动发展的旅游产品新格局。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主要是利用富集的景观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通过政府引导,资金支持,市场推荐的方式,建设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精品项目和示范项目。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重在开发适应现代旅游需求的高水平生态旅游产品,培育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后续产品。

观光农业园的发展前景

一,产业现状 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近年来,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人们发现,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农业观光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思路,属于农业生产的一种体制创新,是由生态农业、园林绿化与生态旅游很自然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类独具特色的科技示范园。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日趋强大的产业,且被誉之为“无烟工业”和“朝阳产业”。旅游在我国人民中的普及无疑是顺应社会的趋势。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人们有充足的闲暇时间从事户外活动,这就使得农业旅游园区有着充足的客源保证。 二、市场容量 目前全国有各类旅游景区景点2万多家,其中A级旅游景区6042家(5A级153家),有星级饭店13556家(五星级758家),旅行社24944 家,全国游客满意度指数达到“满意”水平。2012年中国在线预订市场交易规模预计将达 1729.7亿元,较2011年的1037.4亿元增长61.3%;在线旅游OTA市场营收规模将达90.5亿元,相比10年同比增长33.9%。休闲农业惠及农民,融通城乡,是亿万农民创造的新型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十二五”初年,全国农家乐已超150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2万家,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6亿人次,

营业收入超过1500亿元,带动1500万农民受益。2012年,我国休闲农业经营收入达到1550.6亿元。 三、整合功效测评 观光农业园实现了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以及人们消费方式的创新,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思路、新模式,也是我国现代农业中一项具有发展前途的特色产业。观光农业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规划、设计、修建农业景观与设施为手段,以输出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农事活动体验等旅游功能为目的。观光农业既不同于单纯的农业,也不同于单纯的旅游业,具有集旅游观光、农业高效生产、优化生态环境、生活体验和提升社会文化功能于一体的显着特点。观光农业一方面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旅游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丰富了传统旅游业的内容;另一方面,观光农业以旅游经营为手段。使农业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功能的多元化。它赋予了农业、旅游业新的文化内涵,符合现代生态旅游的主题要求。 四、发展优势 1观光农业投入少、收益高。观光农业项目可以就地取材,建设费用相对较小,而且由于项目的分期投资和开发,使得启动资金较小。另一方面,观光农业项目建设周期较短,能迅速产生经济效益,包括农业收入和旅游收入,而两者的结合使得其效益优于传统农业。例如: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简要总结了高台县合黎镇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现代农业;现状;问题;对策 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高台县合黎镇积极抢抓省、市、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机遇,立足“三农”工作实际,不断创新农村经营管理机制,引导农户开展土地“四化”经营,鼓励发展技术服务型、产销一体型、生产流通型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探索推行“企业(合作社)+支部+农户”新型利益连接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1高台县合黎镇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1.1种植结构适时调整 近年来,高台县合黎镇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加大小作物制种面积,扩大畜牧饲草种植面积,全镇农业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2017年全镇农作物总播面积完成2017.5hm2,种植小麦36hm2,商品玉米678hm2;经济作物种植面积556hm2,其中:番茄46hm2,辣椒干88hm2,洋葱294.5hm2,设施农业128hm2,各类制种747hm2,其中:玉米制种482hm2,瓜菜、花卉制种265hm2。制种玉米较2016年的904hm2下降了46.7%。

1.2示范点水平不断提升 坚持把培育科技示范点作为科技推广的有效手段,建亮点、增效益。在全镇建立农业科技示范点3个,其中:夏季示范点2个、冬季1个,共落实试验示范10项。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力度进一步加大,科技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 1.3特色种植稳步发展 受大环境影响,2017年以玉米制种为主的制种产业波动较大,镇政府积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户在稳定玉米制种的基础上,扩大非粮作物制种和蔬菜、辣椒干、加工番茄等区域特色产业,全镇2017年落实玉米制种面积482.07hm2。非粮食作物制种291.13hm2,分别是花卉55.13hm2,蔬菜123.87hm2,瓜类112.13hm2,其他作物制种4.47hm2。 1.4“四化”经营持续发力 1.4.1土地流转规模经营 全镇耕地面积1543.4hm2,2017年共流转土地面积323.8hm2,涉及农户542户,涉及41个经营主体,占总耕地面积的21%。截至目前,共建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4家,家庭农场30家,带动农户2310户,连片流转241户,零星流转301户,流转价格4500~15000元/hm2。 1.4.2农业机械化发展 截至目前,全镇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9770kW,拥有各种拖拉机1865台,占总农户数4146户的45%。耕作、排灌、收获、植保、畜牧、

中国现代都市休闲创意农业旅游浅析

中国现代都市休闲创意农业旅游浅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假日里有限的公园和风景区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休闲和旅游的需求。人们迫切需要寻求新的休闲、旅游空间,加上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发展需要,许多城市纷纷利用城市郊区的农业用地规划建设城郊型创意农业休闲观光园区,用于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 一、都市休闲创意农业旅游概念 随着都市居民休闲观光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都市农业资源开始与旅游资源进行更为广泛的“联姻”,国外有关都市旅游的研究更加系统化,形成了大都市旅游圈的地域模式理论,如美国学者Gunn提出了都市旅游的理论模型,他以城市的核心都市区为空间上的旅游中心,其外围用四个环形带来区分不同带,研究都市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的结构布局与开发模式状区域的旅游功能和特点,并对四个旅游带的功能及旅游吸引物和旅游设施、旅游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作了探索。 在国内,有关都市休闲农业旅游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也开始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1998年,吴必虎教授首次提出环城游憩带(ReBAM)理论,即Recreational Belt Around Metropolis。认为ReBAM是指发生于大城市郊区,主要为城市居民光顾的游憩设施、场所和公共空间,特定情况下还包括位于城郊的外来旅游者经常光顾的各级旅游目的地,一起形成的环大都市游憩活动频发地带。2003年,周晓芳等提出了“都市农业旅游”概念,即“都市农业生产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而发展的农业旅游模式,即是将都市农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以都市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活动等来吸引游客实现现代的新型旅游方式”。 “都市休闲创意农业旅游”虽是个宽泛而笼统的概念,但这一概念的核心包括了三个要素,一是“都市(或城市)”,二是“创意农业(不是笼统的乡村)”,三是“旅游”。因此,从供给上说“都市休闲创意农业旅游”,实际属于“都市旅游”的范畴,是都市旅游发展的地域空间向外扩散到郊区、周边县域与“三农”资源相结合开发而成的新型旅游产品;从需求上说,又属于“乡村旅游”的范畴,是都市居民对自然生态、乡村风光等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以都市郊区及周边县域具有浓厚乡村风情、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等为旅游目的地的新型旅游活动。 二、都市休闲创意农业旅游类型与客源细分 (一)按结构分,都市休闲农业大体可以分为: 1. 休闲种植业即具有休闲观光功能的现代化种植业旅游。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开发具有较高价值的农作物品种园地,或利用现代化农业栽培手段,向游客展示农业最新成果。 2. 休闲林业指具有休闲观光功能的人工林场、天然林场、林果园、绿色

观光农业项目

观光农业项目 生态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休闲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一观光农业应运而生,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问,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 现代社会,人们渴望能存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于是,回归田野、自然的观光农业就成为人们最好的选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新的热点。据专家介绍,观光休闲农业,在日本、美同等发达同家20世纪70年代就已形成产业规模,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光休闲农业也应运而生。 生态观光农业园主要是以发展养殖、种植园为最主要的经营项目,养殖和种植品种力求做到新、奇、特。在养殖品种中,可引入市场销售情况较好、人人爱吃的动物及特色品种。种植项日应引进速生、抗病丰产、好看、好吃,或外观奇特的产品。 在生态观光农业园内游客不但可吃到各种山珍野味,品尝到珍奇水果、蔬菜,还能看到各种动物表演,同时还能烧烤、垂钓、采果、制作栩栩如生的标本,使农产品在各种休闲、参与的项目中就地消费。利润和效益是普通种养业的5至10倍。 农业生态观光园不是人们通常所述的与农业生态、旅游农业、高效农业等同意义上的农业生态观光,它是在现代农业基础上,集合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经验,迎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情趣变化的需要而提出的。农业生态观光园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为基础,以高新示范园区为桥梁,以产业化经营为主线,融直接效益与观赏效益、长远效益与社会效益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新体系。 农业生态观光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有着丰厚的社会基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1-09 10:16 来源:欧柯奇技术 一、现代农业内涵定义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二、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

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3、荷兰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4、以色列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从业人员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4%,但依赖滴灌技术等高科技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农产品不仅能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美市场,被称为“欧洲的菜篮子”。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非常高,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一。澳大利亚农业属于外向型经济,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收入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60%以上。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谈观光农业园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

谈观光农业园发展现状与对策 摘要:以荆州市观光农业园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观光农业园的概念、特点及其类型,分析了荆州市现代观光农业园区发展的现状及优势,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荆州市,观光农业园,相关对策 近年来,观光农业园逐渐获得广大城市居民们的青睐,它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满足了人们渴望回归田野,感悟自然,体验农家生活,郊外旅游观光,放松自己的心理需求和物质文化需求。这有利于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带动周围乡镇农业经济发展,使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自然效益得到提升。 1观光农业园的概念、特点及其类型 1.1观光农业园的概念 观光农业园是以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规划、设计、修建为手段,以输出观光、

休闲、采摘、购物、品尝、农事活动体验等旅游功能为目的,在正常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开展农业旅游活动[1]。 1.2观光农业园的特点 和常规农业形式相比,郭焕成认为观光农业具有生产性、参与性、市场性、观赏性、娱乐性、高效性、文化性、生态性[2];李晓颖认为观光农业具有产业的复合性、景观的多样性和游憩的丰富性[3]。调查发现,荆州市观光农业园发展具有农业资源多样性、文化特色鲜明性、地理位置便捷性、生产方式简易性等特点。 1.3观光农业园的类型 观光农业园因分类角度不同也有一定的差异性,可以按功能、示范内容、按经营类别、开发模式和发展阶段等作为依据来分类。荆州市观光农业园以开发模式为依据,可以分成5大类,主要为休闲观光型、种植生产型、现代养殖型、教育科普型、综合型。 2荆州观光农业园的发展现状

2.1发展优势 2.1.1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荆州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地势平坦、水系丰富,是江汉平原的主体。荆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适宜,四季分明,有足够的阳光和降雨量,适合农作物生长。荆州市内交通便利,有荆州高铁站和已建成的荆州机场,可直达武汉和全国重要城市。 2.1.2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荆州市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以楚文化和三国文化为特色,慢慢形成了独特的荆楚文化风格,此外还有红色文化和水文化等文化内容。作为一座历史名城荆州,在文化资源开放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红色文化资源和水文化资源又是对荆州现代精神思想的一种补充。 2.1.3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荆州市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以地处江汉平原为优势,主要生产的是粮食、棉花、油料和鱼、肉、蛋等。在水果种植上,以柑橘、葡萄、沙梨、桃等水果为主。近些年来水产品养殖业发展迅猛,小龙虾、螃蟹、黄鳝、泥鳅深受人们喜爱,淡水水产养殖面积和产量连续18年居全国市州第一。此外,出口产品种类也众多,包括棉织品、禽蛋制品、水产品以及藕粉、莲子等。主要出

观光农业的市场营销策略

观光农业的市场营销策略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现代化都市的飞速发展,城市人紧张的生活方式和狭小的生活空间,使得身心得以休闲的旅游度假成为一种趋势。而集大自然意趣和现代农艺于一身,促进农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的“观光农业”因迎合了这一趋势,所以在许多城市周边蓬勃发展起来。北京的郊县、上海的浦东、武汉的郊区、广东的珠江三角洲都相继建立起了诸如:“农业大观园”、“农科奇观”、“万果园”、“农林大世界”、“少儿农社”等旅游观光项目。但据笔者调查,许多地方的观光农业项目经营状况不佳。其中,没有按照营销学的思想,进行科学的运作是导致许多业主惨谈经营的主要原因。因此,根据观光农业的主要类型、分析存在的营销问题、制定科学的营销策略是观光农业健康发展的必有之路。 一、观光农业的主要类型 观光农业就是以农业项目(如农产品、农业生产过程、农业设施与设备、农业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等)为载体,大中城市游客为服务对象,经规划设计,来满足游客观光、品尝、休闲、娱乐、参与、体验、购物、度假等需求为中心的现代农业。它既是对传统农业的拓展,也是对旅游产品的开发,是一个“农游合一”,农业旅游化、旅游农业化的交叉产业。 观光农业始于二战后的欧美国家,后在日本、台湾等地充分发展并日趋成熟。在法国通过“绿色度假”,每年可以给法国农民带来700多亿法郎的收益,相当于全国旅游收入的1/4;日本各地的观光农业经营者还成立了专门的协会来统一宣传、指导观光农业的运作,共同吸引国内外游客;台湾当局更是把观光农业当成农村的支柱产业之一,通过设立专门的机构、制定优惠政策、合理布局等来促进观光农业的发展。 纵观海外观光农业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传统型观光农业。它是以都市人所不熟悉的农业生产过程为卖点,来吸引游客参观、参与、品偿、购买。如法国农村的葡萄园和酿酒作坊,游客不仅可以参与酿造葡萄酒的全过程,而且还可以在作坊里品尝,并可以将自己酿好的酒带走,向亲朋好友炫耀。日本很时兴务农旅游,一些旅行社每年以春天的插秧、秋天的收割为契机,组织都市人去农村体验农民的生活,在沿海地区还组织游客参加捕捞和海带的采集及加工活动,使都市人直接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二是都市科技型观光农业。它主要是在城内小区和郊区建立小型的农、林、牧生产基地,既可以为城市提供部分时鲜农产品,又可以取得一部分观光收入。例如新加坡,在这座花园城市里兴建了10个农业科技公园。公园里不仅合理地安排了作物种植,而且还精心布局一些名优花卉、观赏鱼、珍稀动物、名贵蔬菜和水果生产,同时也相应建有娱乐场所。游人漫步其中不仅可以心旷神怡,还可以得到知识教育和乐趣,有时还能大饱口福。 三是度假型观光农业。它主要是利用不同的农业资源,如森林、牧场、果园等,吸引游客去度假、享受回归大自然的无限乐趣。如澳大利亚人常在周末或假日自己驾车,带上小孩,选一个离家不远的牧场小住几天,大人可以放松身心,孩子则可以了解都市里无法见识的牧场生活。

福建省泉州市休闲观光农业现状分析

福建省泉州市休闲观光农业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从以休闲农业的发展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出发,以泉州市为例分析了泉州市发展休闲农业的自然、人文优势,介绍了泉州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其对城乡发展及城乡差距缩小的意义,讨论了泉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泉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农业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以及丰厚的农业文化底蕴。然而,时至今日中国仍不能称得上是一个农业强国,大而不强的问题始终困扰着中国农业,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始终是摆在政府及人民面前的重大难题。我认为,要实现农村的现代化,首先要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只有这样才有了农村现代化的经济基础,才能最终实现农村的现代化。而农村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不仅可以充分开发农业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村运输、餐饮、住宿、商业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致富农民,因此可以作为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福建省泉州市的休闲观光农业虽然发展历史较短,但发展迅速,并已取得一定成效。下面我将以泉州市为例,分析其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一、泉州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 泉州,地处闽南三角洲,依山傍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山地1000多万亩,耕地217万亩,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四,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海岸线总长541公里;大小港湾14个,岛屿208个。可见,泉州地形丰富多样,既有平原山地,又有港湾海岛,而在这些地形中有散布着数量众多的乡村,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泉州的农村有了较大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农业发展基础。同时,泉州市整体经济较为发达,城镇化水平高已达60%,大量的城市人口为农村休闲旅游提供了丰富的客源。近年来,泉州市政府发起“美丽乡村”建设运动,各乡镇政府针对自身特点,将招商引资和鼓励农民自发建设并举,积极推进农村休闲观光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泉州市休闲观光农业的相关进展 据统计,2011年,全市62个休闲农业经营面积共计10.23万亩、床位3493个,年接待游客315.78万人次,约占全市接待游客总量的10%。休闲渔业产业方兴未艾,以水塘、水库为依托,带有浓郁乡土气息和地方民俗风情,综合观光、休闲、垂钓、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的休闲渔业产业正在兴起,2011年休闲渔业

农业行业现状

近些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都把三农问题放在首位,这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国家每年对农业投入很大,但效果并不明显,我国各级政府也都非常重视三农问题,但是始终没有一个有效的发展模式。因此,十几年来三农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也没有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对此,齐伍军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问题: 1.非市场经济体制阻碍了农业产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首先,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农民无法通过对土地权的处置获得价值增值。一些地方政府廉价征用农民土地,高价卖给开发商,农民得到的只是地上物的补偿费,并没有得到处置土地应该得到的回报。农民对土地没有所有权,就无法将土地作为资产与投资人、农业企业合作实现自己的价值增长。 其次,国家虽然对三农问题非常重视,但是始终没有从体制上解决根本问题。由于没能有效地让资源向农业、农村倾斜,导致城乡资源配置不均衡,除了税收优惠和政策补贴外,没有可以推动农业发展的有效资源。 其三,一些地方政府重工商轻农业,将大量农民土地征用、出卖给开发商开发房地产,忽视了农民利益与农业发展;高度重视招商引资与工商业发展,不重视培育和支持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发展。 2.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十分传统与落后(农民家庭种植模式)。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低,还停留在一家一户小面积手工作业种植的传统生产方式上,生产效率低下,创造的价值较低。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非常高,现代化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电气化与信息化。在美国,3个农民可以种植5000亩土地,而在中国,一家人最多种植几十亩土地。美国3%的农业人口满足了100%美国人口的吃粮问题,而中国70%的农业人口还满足不了中国100%人口的粮食需求问题,每年还要靠进口大量的粮食来保证我国的粮食需求。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分析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分析 日期:2006年5月16日点击:138 现代乡村旅游市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我国的乡村旅游一般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文化为灵魂,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一、乡村旅游的相关概念 (一)乡村旅游的定义 西班牙旅游学术界将乡村旅游分为传统乡村旅游和现代乡村旅游。传统的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来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虽然传统的乡村旅游对当地会产生一些有价值的经济影响,并增加了城乡交流机会,但它与现代乡村旅游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传统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在假日进行;没有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没有给当地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当地的金融环境。实际上,传统的乡村旅游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都广泛存在,在中国常常把这种传统的乡村旅游归类于探亲旅游。 现代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明显区别于回老家的传统旅游者。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给当地增加了财政收入,还表现在给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给当地衰弱的传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具有现代人特色的旅游者迅速增加。现代旅游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手段。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乡村旅游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中国学者一般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农民所拥有的土地、庭院、经济作物和地方资源为特色,以为游客服务为经营手段的农村家庭经营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农家乐”的概念。去年在贵州举行的乡村旅游国际论坛上,中国专家们形成了一个比较统一的意见,认为我国的乡村旅游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一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文化为灵魂,以此提高乡村旅游的品位丰富性;二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充分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民俗特色;三是乡村旅游的目标

我国观光农业现状与趋势

文章编号:1000-8462(2007)05-0835-05 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① 孙艺惠,杨存栋,陈 田,郭焕成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北京 100101) 摘 要:观光农业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自身的成长变化和外部环境的演变使其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文章在对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和发展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新时期观光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和战略要点进行了积极探讨,以期指导未来我国观光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观光农业;现状;动力;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 观光农业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农民自发开放自家果园开展观光、采摘活动,到如今种类繁多的各类农业观光园、科技示范园、农业博览园等,我国观光农业在经历了萌芽和初期发展阶段之后,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国民闲暇时间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正进入规模化发展的新时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仅各种类型农业园区就有3000多个,可见观光农业发展势头之迅猛。由于观光农业所具有的“农游”合一的特殊性质[1],特别是其对于农业发展、农村建设的特殊意义,一直以来其发展问题不仅广受专家学者关注,更是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上海时指出:“要发展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促进农民增收”;2005年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指出:“旅游业发展要有新思路,要把旅游业与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业旅游”。2006年,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构想的提出及其所蕴含的对农村产业发展、经济繁荣的期望,更是为观光农业这一特色农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历史契机。 可以看出,我国的观光农业正在经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自身的成长变化和外部环境的演变使其发展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为此,我们一方面须摸清家底,分析现状,总结问题,以期继往开来;同时,还要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积极预测其未来发展态势,以指导新时期观光农业健康、持续发展,进而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 1 我国观光农业发展概况及特点 1.1 发展较快,从自发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发展 我国观光农业发展起始于198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较早的深圳首先开办了荔枝节,随后又开办了采摘园,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于是各地纷纷仿效,开办各具特色的观光农业项目,标志着观光农业在我国的兴起。 进入1990年代,一些综合性的、较大规模的观光农业园区相继建立,如北京锦绣大地农业科技观光园,上海孙桥现代农业科技观光园等。这时期观光农业逐渐拓展了旅游观光、绿色生产、生态休闲、农科普及等多种功能,活动内容更加丰富。1998年,国家旅游局推出“华夏城乡游”的旅游主题,观光农业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并在各地得以较快的发展。 2001年,国家旅游局把推进农业旅游发展工作列为当年旅游工作要点,制定了《农业旅游发展指导规范》,于2001年底公布了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候选名单,进一步推动了观光农业在全国范围的发展。2004年,为了推动全国观光农业的发展,国家旅游局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进行了评选,选出203个农业旅游示范点,2005年,又进行了第二次评选,选出农业旅游示范点156处。目前总共评选出农业旅游示范点359处,遍布全国31个省市,在农、林、牧、副、渔各业中树立起了发展观光农业旅游的样板。标志着我国观光农业进入科学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 1.2 初步形成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的地域分布格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共有各种类型农业园区近3000个,遍布全国31个省市,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但又相对集中的地域分布格局。以359处农业旅游示范点为例,从东、中、西三大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有195个,占54.32%;中部地区68个,占18.94%;西部地区96个,占26.74%(图1)。 就省、市、区分布来看,分布数量最多的依次是沿海的山东省55个,占15.32%,江苏省43个,占11.98%,辽宁34个,占9.47%;其次是贵州省18个,安徽、四川各17个,河北15个,浙江、广东14个,山西13个,河南12个,广西11个,内蒙古、新疆各10个,其余均在10个以下。 可以看出,虽然我国观光农业分布广泛,但存在明显的地带性差异,东中部地区观光农业分布密集,而西部地区相对稀疏。观光农业项目多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省区和东、中部大城市郊区,与我国的城市群发育相吻合,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等几个观光农业分布密集区 第27卷第5期2007年9月 经 济 地 理 EC ONOMIC GE OG RAPHY V ol.27,N o.5 Sep.,2007 ①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编号:2002E A106003-2)资助。收稿日期:2007-04-27;修回日期:2007-06-28

中国观光农业发展态势_王婉飞

文章编号:1000-8462(2006)05-0854-03 中国观光农业发展态势 王婉飞1,王敏娴2,周 丹1 (1.浙江大学旅游学院,中国浙江杭州 310058;2.浙江教育学院,中国浙江杭州 310012) 摘 要:观光农业是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交叉性产业。它既有生产性功能,也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文章运用产业经济学、微观经济原理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简要分析了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指出观光农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其将向着主题化、休闲化、生态化、人文化、科技化等方向发展,同时从规划布局、设计开发、制度建设、市场引导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观光农业;发展;预测;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F590.3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发展观光农业的现状与问题 1.1 发展现状 观光农业(或称休闲农业或旅游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产业。它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产品,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加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是一种集观光、休闲、度假、修学、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游憩体验形式[1]。 我国观光农业的兴起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已有一定雏形,形成了一些经营模式,其中台湾省的观光农业发展较早。1970年代,台湾地区在逐渐达到中等小康生活水平、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由劳动型转向休闲型后,开始陆续将果园、农场于农闲或假日开放社会大众参与,观光果园在台湾出现。经过单一果园、多类农园、主题式农园和整合式农园四个阶段的发展,目前已拥有1000多家休闲农园,也成为一种新兴的农业发展形态。可以说,无论从开展形式还是客源市场的结构上看,台湾观光农业都表现出与国外观光农业发展同步的趋势。 到了1990年代,农业观光旅游在我国其它大中城市也迅速兴起。据不完全统计,1996—1997年已动工和计划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观光农业项目在7个以上。1998年国家旅游局以“华夏城乡游”作为主题旅游年,使“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农村一景。目前我国大陆地区观光农业旅游项目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的近郊。各地政府积极支持发展观光农业,纷纷开办了各具特色的观光农业项目,如浙江金华石门农场的花木公园、自摘自炒茶园,北京朝阳区的观光农业区等等,正在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观光农业基地。广大农民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主动向有关部门进行咨询,开办家庭旅游农业项目。开展旅游的农户,其收入明显高于其他农户,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2]。观光农业的兴起的原因有二:①从需求角度而言,随着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逐步深入,人们尤其是城市居民在选择旅游目的地的时候,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远离尘嚣、贴近自然的地方,于是,立足于乡村的观光农业获得了人们青睐。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其发展势头更为迅猛。从观光农业的客源市场及其结构来看,国内中、低收入阶层的城市居民是观光农业的主体客源。据李学东等对成都郊区的一些观光农园的游客组成调查发现,高收入阶层(经理、主管等)对观光农园的光顾次数占其出游总次数的47%,中等收入阶层占55%,而低收入层次占81%[3]。②从供给角度而言,1960年代的日本为我们提供了借鉴的模型。当时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日本农民脱离土地进城成为工人,以致日本农村地区普遍出现了高龄化农业和过疏化的严峻局面。日本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提高农业的机械化、集约化水平。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许多农民兼营蔬菜、水果和花卉等,有的甚至转向经营园艺和畜牧水产等业;靠近城市的不少农民则充分地将现存的零星土地加以利用,如建造停车场和仓库等,通过出租房屋、店铺等来增加收入。近年来,随着到农村旅游的市民日趋增多,经营观光农园的农户越来越多①。目前我国农业效益增速缓慢,生产成本增大,主要农产品季节性、结构性的“生产过剩”现象已经产生,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剪刀差”加大。观光农业作为农业与旅游业、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相互渗透与融合所形成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形式,其发展必然会带动农业及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有利于综合开发与利用农村资源,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观光农业涉及农林牧副渔各个行业,出现了观光农园、农业公园、教育农园、森林公园、民俗观 第26卷第5期2006年9月 经 济 地 理 ECONOMIC GEOGRAPHY Vol.26,No.5 Sep.,2006 ①陈友华.日本观光旅游农业对我国的启示[EB/OL].https://www.doczj.com/doc/a53307351.html,/htm/szrp/gsmt/2005-11-07-19430.ht m,2005-11-07/2006-02-14。 收稿日期:2005-09-12;修回日期:2006-03-29 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促进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研究”阶段成果(编号:05BJY08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