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应对办法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土壤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土壤污染治理的重要性土壤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它承载着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生存。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行为,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重大问题之一。
加强土壤污染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土壤污染直接影响着粮食安全。
大量的农药、化肥和工业废水排放导致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超标,进而影响到作物的生长和质量。
如果不及时治理土壤污染,将会对粮食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土壤污染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毒害土壤的有害物质会渗入地下水,进而影响到水资源的安全和生态平衡。
土壤污染还会影响到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存,进而影响到土壤的肥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不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更是维护生态环境和保护健康的重要举措。
通过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污染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字数:263】1.2 土壤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土壤污染治理是当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法律法规不明确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由于土壤污染治理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法律法规之间存在交叉和重叠,导致执行不够顺畅,相关规定也比较模糊,给治理工作带来不少困难。
技术手段有限也是需要解决的难题。
目前土壤污染治理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缺乏针对性和高效性的方法,导致治理效果不尽如人意。
资金投入不足也制约了土壤污染治理的实施。
治理成本高昂,但是相关资金支持不足,导致项目推进缓慢,甚至中断。
监管体系不完善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监管缺乏有效性和全面性,导致一些企业和个人存在漏洞可钻,破坏环境管理秩序。
社会参与度不高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土壤污染治理关乎公众的切身利益,但是大众对此关注度不高,缺乏积极参与,导致治理效果难以达到最优状态。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解决,以推动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情况分析及建议摘要:在不断发展的社会环境情况下,随着污染物治理情况,土壤污染现象也越来越严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并且重金属在我国农业地区土壤中的含量也不同,有些植物可以有效的抵抗一些重金属在植物体内激存,所以在特定类型的土壤下选用适合的种子也相当重要,在几种类型土地种植植物的选取进行分析。
以及农业土壤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提供的养分,土地中重金属的含量也会影响到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在新闻媒体上也有许多报道危害,为了减轻之后植物中积累的重金属会给人体带来的危害,所以对于土壤的修复也相对重要,在此提出了一些简单的土壤修复建议。
关键词:现状;土壤污染;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土壤治理建议引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致力于实现粮食自给自足的策略,农用化学品的种类和数量也随之增加。
然而,这个情况就造成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污染程度正在不断加剧,污染面积亦在逐年扩大[1]。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工业持续壮大,工业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水[2],而目前对于废水的排放与治理仍存在诸多挑战,现有的环境管理方案尚不完善,治理污水的力度尚且不足,加之废水中含有丰富的重金属,若将这些污水未经妥善处理便随意排放至水域,对我国的土壤土质中重金属含量持续积累。
此外,若使用这些污水进行灌溉,农业农田的污染状况将会更加严峻。
在农业生产活动期间,过于依赖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也可能导致一些重金属物质在土壤环境中富集,从而引发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
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农业土壤污染状况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3]。
1 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分析1.1土壤重金属污染重金属为可能带来危害的化学污染物,主要通过污水灌溉、农药及肥料使用、污泥与垃圾种植以及大气沉降等方式进入农业生态系统,导致土壤质量恶化。
常见重金属包括汞、镉、铅、铜、铬、砷、镍、铁、锰、锌在内,其中以锌最常出现,这些有毒物质加入泥土中后,会与泥土中的无机物和有机物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无法在土壤中进一步分解并逐渐累积,从而改变土壤性质。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土壤污染状况的调查交流。
土壤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国也面临着严峻的土壤污染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下面,我将从调查背景、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及建议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调查背景近年来,我国工业、农业、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土壤污染不仅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还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甚至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因此,了解我国土壤污染状况,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土壤污染,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以下方法:1. 文献调研:查阅国内外相关土壤污染研究文献,了解土壤污染的背景、现状及防治措施。
2. 问卷调查: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土壤污染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对相关人员、企业和政府部门进行调查。
3. 现场勘查:选取典型污染区域,实地勘查土壤污染状况,了解污染源及污染程度。
4.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土壤污染状况的总体结论。
三、调查结果1. 土壤污染现状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污染:工业废渣、废水、废气等排放导致土壤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含量超标。
(2)农业污染:农药、化肥、农膜等过度使用,导致土壤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含量增加。
(3)生活污染:生活垃圾、污水等处理不当,导致土壤污染。
2. 污染区域及污染程度(1)污染区域:我国土壤污染主要集中在工业集中区、农业种植区、城市周边及矿区。
(2)污染程度:土壤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含量普遍超标,部分地区污染程度严重。
3. 污染原因(1)政策法规不完善: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执法力度不足。
(2)环保意识薄弱:部分地区和企业对土壤污染防治重视程度不够,环保意识薄弱。
(3)污染源头控制不力: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头控制措施不力,导致土壤污染持续加重。
四、建议1. 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现状与挑战 土壤,是地球赋予人类的宝贵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频繁,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为了保护和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应运而生。本文将探讨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现状,并分析其所面临的挑战。
一、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类型及现状 (一)物理修复技术 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土壤置换、土壤深耕翻土、电动修复等方法。土壤置换是将受污染的土壤挖走,换上未受污染的土壤,这种方法简单直接,但成本较高,且可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土壤深耕翻土则是通过翻动土壤,将表层污染土壤与深层未污染土壤混合,降低污染物的浓度,但对于深层污染的修复效果有限。电动修复是利用电场作用,使污染物向电极移动,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该技术适用于一些小面积、高浓度污染的土壤修复。
(二)化学修复技术 化学修复技术包括化学淋洗、化学氧化还原、化学钝化等。化学淋洗是利用淋洗剂将土壤中的污染物溶解并冲洗出来,这种方法对于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有一定的效果,但淋洗剂的选择和使用需要谨慎,以免造成新的污染。化学氧化还原是通过添加氧化剂或还原剂,改变污染物的化学形态,使其转化为无害或低毒物质。化学钝化则是通过添加钝化剂,降低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和迁移性。
(三)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生物的代谢作用来降解或去除污染物,主要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动物修复。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的吸收、积累、转化和挥发等作用来去除污染物,例如一些超积累植物能够大量吸收重金属。微生物修复是利用微生物的分解、转化和固定作用来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常见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等。动物修复则是利用土壤动物的活动来改善土壤结构和促进污染物的降解,但应用相对较少。
(四)联合修复技术 由于单一的修复技术往往存在局限性,联合修复技术逐渐成为研究和应用的热点。例如,物理化学联合修复、化学生物联合修复、物理生物联合修复等。联合修复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技术的优势,提高修复效果和效率。
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过于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利益,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土壤作为重要的资源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因生产生活而造成的土壤污染严重影响我国生态安全和人民健康,应采取严格的监管手段和科技方法,加强废弃物排放和处置,保护我国的土壤环境安全。
1土壤污染特征及危害1)土壤污染不容易发现,具有隐蔽性。
有害物质和土壤中的腐殖质相结合,虽然部分可以被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不容易被降解,这些有害物长期在土壤中存在,很难从土壤中分离和排出。
农业种植区的土壤受到污染后,土壤中的有害物经过生物链富集最终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2)土壤污染容易积累吸附。
土壤本身具有一定的黏性,有害物进入到土壤中容易被吸附,从而造成有害物积累和影响范围扩大。
如很多金属污染物长期积聚在土壤环境中难以被降解处理,对土壤的危害性很大[1]。
土壤中的污染物不像大气环境污染一样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土壤污染一般具有区域性特征,不容易蒸发消散。
3)土壤污染具有不可逆转性。
去除长期积累在土壤中的污染物十分困难,普通的稀释或者降解难以达到净化的标准,而且经过降解后是否会产生二次污染也需要进行验证。
更严重的是,一旦土壤污染中的有害物积累超过一定限度,其危害便不可逆转,严重影响我国土地安全。
4)土壤污染治理周期长。
土壤污染隐蔽性强而且处理难度大,一旦发生污染,其修复和净化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一些污染严重地区的土壤修复甚至需要几十年或者更长。
2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类型从2018年我国土壤污染统计数据看,我国土壤污染的类型主要是重金属污染,其中最严重的是铅、铬、砷等污染,污染耕地面积超过11950万hm 2,土壤污染形势十分严峻。
重金属污染严重地区集中在工业区和矿山开采区,这些区域及周边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很高。
除了重金属污染以外,土壤污染还包括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病原微生物污染[2]。
1)重金属污染。
城镇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收稿日期:2022-01-08作者简介:林芝梅(1987—),女,云南昆明人,本科,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土壤污染防治及治理等。
湖南省镉污染土壤现状及建议湖南省是我国南部的一个省份,面积达到了2.1万平方公里,人口近7000万人。
虽然湖南省拥有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这些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却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其中,镉污染土壤问题备受关注。
目前,湖南省的镉污染土壤主要集中在岳阳、娄底、株洲、衡阳等地。
其中,岳阳市的镉污染问题尤为严重,多个乡镇的农田、鱼塘、地下水都受到了污染。
根据岳阳市环保局的监测数据显示,该市70%的耕地镉含量超标,而一些村庄的水稻和蔬菜中镉含量也严重超标。
导致污染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与湖南省多年来的矿产开采和化工生产有关。
在这些过程中,大量的废弃物和工业废水被随意排放,其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如镉、汞等。
这些重金属极易被土壤吸附,进而进入农作物和饮用水,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针对湖南省的镉污染土壤问题,我有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监测和评估。
针对矿山和化工企业周边的环境,加强污染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镉污染问题,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
2.严格监管企业排放。
加强对矿山和化工企业的监管,规范排放标准和流程,减少重金属含量的排放。
3.加强土壤污染治理。
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地,应该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包括土壤修复和污染区域的隔离。
4.促进可持续的农业发展。
在镉污染严重的地区,应该鼓励农民采用日本稻田模式等可持续的农业种植方式,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5.加强公众宣传。
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让他们了解镉的危害和如何保护环境,共同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总之,针对湖南省的镉污染土壤问题,我们需要从源头治理,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和修复,共同努力保护环境,保障人民健康。
湖南省镉污染土壤现状及建议一、湖南省镉污染土壤现状分析1. 镉污染的来源湖南省镉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水排放、农药化肥的使用、固体废弃物填埋和矿山开采等。
工业废水排放是镉污染的重要来源,尤其是冶金、化工和电镀等行业,它们排放的废水中镉含量较高,直接排放或通过工业废渣的方式进入土壤中。
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土壤镉含量的增加。
2. 镉污染的严重程度据相关调查显示,湖南省部分地区土壤镉含量已经超过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限量,严重危害农作物的生长和人体健康。
尤其是种植大米的地区,由于镉通过植物的体内吸收,进入了人体,造成了慢性镉中毒的问题。
3. 影响土壤镉污染不仅对农作物生长和人体健康造成了危害,还对土壤的生态系统和微生物的生存繁衍产生了负面影响。
土壤镉污染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田间作物的生长品质,导致农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下降。
1. 加强监管和管理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涉及镉排放的企业和单位的监管,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规排放的处罚力度,以严格规范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2. 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开展土壤污染综合治理工作,特别是加大针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力度。
可以采用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物理修复等方式,针对不同的土壤污染程度和状况,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有效降低土壤镉含量,保护土壤和生态环境。
3. 合理利用矿区资源对于矿区开采对土壤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应当建立严格的环境保护和恢复制度,实施控制性采矿,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并严格遵守环保法规,减少对土壤环境的破坏程度。
4. 促进循环经济加强残余物处理利用,鼓励企业积极实施废物资源化利用,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减少对土壤环境的不良影响,通过资源循环利用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污染。
5. 宣传教育加大对广大农民、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让大家意识到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共同努力保护好我们的土壤环境。
湖南省镉污染土壤的问题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环境问题,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和措施,有效防治和改善土壤镉污染的状况。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班级:环科1401班学号:20143918姓名:李斌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农业等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土壤污染也越来越受广大人民的关注。
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土壤污染,这对于合理利用土地、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土壤污染的特征着手,分析了我国土壤污染的状况,并提出了积极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土壤污染,防治土壤是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地球上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
从生态学的观点看,土壤是物质的分解者(主要是土壤微生物)的栖息场所,是物质循环的主要环节。
从环境污染的观点看,土壤既是污染的场所,也是缓和和减少污染的场所。
因此,从环境工程角度看,防治土壤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是耕地资源极其匮乏的国家,近年来其数量又在不断减少,另一方面,我国的土壤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并已成为限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土壤污染对于合理利用土地、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土壤污染的现状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
据不完全调查,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其中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
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
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耕地、林地、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9.4%、10%、10.4%。
从污染类型看,以无机型为主,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
我国当前土壤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土壤环境保护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然而,我国当前在土壤环境保护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对我国当前土壤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土壤污染严重: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和化肥农药残留物排放到土壤中,导致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2. 土壤退化加剧:过度的农业生产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土壤退化现象普遍存在,耕地质量下降,农作物产量减少。
3. 土地资源过度开发:为了经济利益,一些地方盲目开发土地资源,导致土地环境遭受破坏,生态系统失衡。
4. 缺乏有效监管机制:我国土壤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尚不完善,监管机制不健全,导致一些企业乱排污,破坏土壤环境。
二、对策建议1. 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建立健全的土壤治理体系,加大对土壤污染治理的投入,制定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污染源头控制。
2. 推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倡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推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避免土壤退化。
3. 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严格控制土地开发行为,加强对违法行为的监管和制裁。
4. 提高社会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境教育,提升社会公众对土壤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培养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全社会参与到土壤环境保护工作中来。
通过以上对我国当前土壤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和对策建议,我们可以看到,要实现土壤环境保护的目标,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希望我国在未来能够加大对土壤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构建美丽中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应对办法
作者:代安娜 刘斌
来源:《科技创新与品牌》2012年第10期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不仅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栖息地,更重要的是能够为生长
于其上的植物提供养分和水分,供养绝大部分物种。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
不断上升,土壤不合理利用以及污染等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如何治疗土壤的“健康问题”、正
确认识和对待供养我们的土壤,也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针对目前我国土壤健康状况,我们有幸采访到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生物与生
物化学研究室主任董元华,他对我国土壤健康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记者:目前我国土壤生态现状如何?影响我国土壤质量的因素都有哪些?
董元华:目前,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正在加剧,污染面积在逐年扩大,土壤生态问题
比较普遍,主要包括土壤污染、土壤侵蚀、土壤沙化、土壤酸化、土壤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
生物功能退化或土壤健康恶化)、次生盐渍化、养分非均衡化、土壤结构恶化等。
影响土壤质量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地质背景等,人
为因素如施肥、打药、农膜使用、耕作制度、耕种措施、灌溉、放牧等农业活动,工业活动指
开矿、工业和城镇“三废”排放等。
从污染物种类来说,我国土壤污染的类型主要有三类: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有机污染
(主要为农药、石油类及其他有机污染物污染)以及有机无机复合污染。
记者:目前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有哪些?哪些污染的后果比较严重?
董元华:人类活动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工业和城市“三废”排放导致城市郊区和经
济发达地区土壤污染,而农药、农膜和肥料的长期不合理投入也是造成农田土壤污染的重要原
因,其中有机肥的安全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土壤污染后会产生一系列严重后果,比如土壤污染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土壤中的污
染物通过各种食物链传递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许多低浓度有毒污染物属环境激素类物质,其
影响可能长达数十年乃至数代人。
记者:针对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您都进行了哪些研究?提出了哪些应对和解决土壤污染
的办法?
董元华:针对有机肥中的污染问题,自2001年开始,我先后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
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等项目的支持下,开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了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的农用风险评价、商品有机肥的无害化快速生产及其安全农用技术研究
与推广应用。探明了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及商品有机肥中污染物与养分含量特征;揭示了规模
化养殖场畜禽粪农用的潜在风险;构建了商品有机肥标准化管理体系及合理施肥技术。
针对大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壤、水体及农产品质量问题,开展了以减少养分投入、平
衡施肥为理念的绿色施肥技术研究,开发了经济、实用的绿色施肥生态调控技术体系,为土壤
健康管理及土传连作病害的防治提供了先进适用的技术,为从肥料源头控制土壤污染提供了技
术支撑。
针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开展了土壤重金属有效性钝化、减少农产品重金属污染风险的
土壤改良剂与施肥技术研究;针对农药等有机污染,开展了污染物加速降解技术研究。
记者:如果合理利用土壤,使土壤得到正确的养护,就能够保护或者提高土壤的质量。那
么,正确养护土壤的方式有哪些?在土壤养护方面您做了哪些相关研究?研发出了哪些相关的
技术或者产品?
董元华:万物土中生,土壤是一个包含大量生物的生态系统,过量、耗竭式地使用土壤,
必然导致土壤生态系统退化,造成连作障碍、减产、品质退化等问题。正确养护土壤,一要减
少污染物质的投入,保护土壤生物及农产品安全;二要合理施肥、平衡施肥,减少大量营养元
素的过度投入,适当增加中微量元素,尤其要注意合理使用有机肥料,包括有机肥的施用和秸
秆还田等;三要有合理的耕作制度和耕作模式,建立科学的土壤耕作与农艺管理措施,尤其要
注意加强生态农业的应用。
针对土壤污染与养分失衡等问题,运用生态系统理论,我们开展了针对各种土壤退化问题
的土壤调理技术及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如针对土壤重金属钝化的有机无机调理剂,针对土壤养
分失衡的土壤营养调理剂,通过叶面补充植物中微量元素的植物营养调理剂等,其中部分技术
及产品已进入推广应用阶段。
记者:施肥是农业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质量。您在土壤施肥方
面也进行了很多研究,建立了以土壤生态系统健康调控为核心的绿色施肥技术体系。该技术体
系与传统的施肥技术相比较,有怎样的特点?对维护和改善土壤质量能够起到怎样的作用?
董元华:首先,该技术应用生态学原理,突破了仅基于作物养分需求的现有施肥技术,初
步建立了同时满足作物需求和土壤生物需求的生态系统施肥技术,通过增强土壤生态系统的健
康和免疫能力进而提高生态系统的功能,从而提高养分吸收利用效率,有效抑制土壤连作病
害,在显著降低肥料和农药施用量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内在品质、增加农民的
经济收入。该技术体系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已获授权两项。
其次,优化、集成构建了以 “调生—健植—控病”为核心的土壤健康调节的绿色施肥技术体
系,在江苏、河北、新疆、浙江等地3年的应用试验表明,蔬菜、水果生产可减少化肥、农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投入20%~50%,但产量增加20%~50%,净增效500~5000元/亩。同时,蔬菜、水果的VC
含量增加30%~50%,SOD活性增加2~3倍,硝酸盐含量降低50%以上。
第三,在不增加甚至减少现有肥料、农药投入成本的基础上,可显著增加产量、提高品
质、增加农民经济收益,为我国高强度集约化生产方式的继续和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新的技
术途径;通过施肥技术的变革,在不采用农药的情况下,可有效控制土传连作病害,为我国农
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提供了新的经济实用的技术;协调了集约化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为农
业面源污染的控制以及农业节能减排提供了经济适用的技术,为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有
效的途径。
记者:您参加了“十一五”支撑计划课题“无害化有机肥的快速生产技术”的研究,那么无害
化有机肥有怎样的特点?会对土壤的养护起到哪些作用?
董元华:“十一五”支撑计划课题“无害化有机肥的快速生产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构建了我国商品有机肥标准化管理体系框架,提出了商品有机肥分类管理的质量标准建议草案
及我国有机肥产业发展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