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色桦尺蠖去哪了
- 格式:ppt
- 大小:7.03 MB
- 文档页数:18
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保护白头叶猴最有效的方法是()A.消灭白头叶猴的所有天敌 B.为白头叶猴提供更多的肉食C.把白头叶猴放在植物园中 D.建立自然保护区2.下列哪种动物不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A.藏羚羊 B.白鳍豚 C.朱鹮 D.梅花鹿3.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毁林开垦、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等原因造成森林面积锐减B.火山爆发、地震频发、瘟疫流行等自然灾害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C.人类对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会对生物多样性会造成威胁D.人类活动缺乏环保意识,造成生物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4.我国已知仅存的华南虎个个都有亲缘关系。
高度近亲繁殖使华南虎品质严重退化,华南虎的生存发展受到严重挑战。
这说明()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遭到破坏 B.基因的多样性遭到破坏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遭到破坏 D.生物的多样性遭到破坏5.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剧增和经济发展B.偷猎和过度放牧C.栖息地的丧失D.自然条件的恶化6.下列动物中,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哺乳动物的是()A.朱鹮 B.扬子鳄 C.大熊猫 D.娃娃鱼7.下列哪些做法,有利于保持生态系统的长期相对稳定( )A.植树造林 B.退耕还林 C.设立禁渔期 D.以上都是8.多种多样的生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是一座座独特的基因库,但目前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不包括( )A.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B.偷猎和乱捕滥杀C.环境污染D.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研究生物分类学的意义?A.了解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B.了解生物的多样性C.保护生物的多样性D.认识生物的结构和生理10.下列不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的是 ( )①大熊猫②白鳍豚③扬子鳄④金丝猴⑤麋鹿⑥白鹤A.③ B.⑤ C.⑤和⑥ D.⑥11.在十堰生态环境建设中,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封山育林和禁止砍伐C.在汉江沿岸加强湿地建设 D.将古树移栽到公园12.下列哪种做法不利于保护鱼类资源 ( )A.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 B.不使用小鱼最小网眼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C.捕捞产卵期的亲鱼和肥育期的幼鱼 D.不在禁渔期内捕捞13.珍稀植物一般是指由于自然条件的变迁或人为的破坏环境而处于灭绝边缘的植物。
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的模拟实验教学设计“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2)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节中的探究实验。
教材中对此实验的安排是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计算第2~10年间桦尺蠖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从而得出自然选择与种群基因频率变化之间的关系。
虽然“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但教材在此处安排的计算颇为繁琐,学生对数据处理的工作量较大,花费时间较长;且本节课中已安排过两次计算:某种群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计算、满足哈代一温伯格平衡的种群中子代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计算,与此探究实验中的计算有一定的重复,并且该实验计算方法的科学性也有所欠缺。
学生在初中时期学习进化知识时就接触了“自然选择”一词,也大概了解了它的含义,但未必能真正理解自然选择的真实存在性及其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生物·生命的动力》(Biology:The Dynamics of Life)也安排了一个模拟实验——由学生扮演鸟来抓取代表昆虫的黑白两色小圆片,从而使学生发现自然选择是如何使生物形成了伪装适应。
关于模拟实验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国内外学者也做过不少研究。
且多肯定它在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笔者参考上述资料,尝试将教材中该探究实验改为模拟实验一“模拟自然选择对桦尺蠖翅色的选择作用”,以期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落实生物学核心素养。
1.实验准备课前安排学生分组,每5~6位一组为宜。
每组发放一份实验材料:①黑白两色A4纸各一张:白色纸模拟“白色树干背景”(有地衣生长),黑色纸模拟“黑色树干背景”(地衣死亡后,裸露的树皮被煤烟熏成黑色);②两袋豆子:每袋豆子各含30粒白豆(模拟“浅色桦尺蠖”)和30粒黑豆(模拟“黑色桦尺蠖”),豆子的大小相近且适宜;③两个容器:A容器装白色纸上抓取到的豆子(模拟“白色树干上捕获的桦尺蠖”),B容器装黑色纸上抓取到的豆子(模拟“黑色树干上捕获的桦尺蠖”)。
初中生物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综合题专题训练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综合题(共20题)1、(3分)200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布:我国有高等植物约30000种,约有脊椎动物6266种,其中鸟类1244种,鱼类3862种,均居世界前列。
请回答:(1)以上材料主要体现出生物多样性中的多样性。
(2)鸟类适于飞行生活,它们身体被有,前肢变成。
2、(5分)我们的家乡﹣﹣威海,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生物依赖环境而生存,环境因生物的存在而生机盎然,生物与环境共同构成了威海的生态.生于斯,长于斯,你对家乡的生态情况了解多少呢?(1)威海三面环海,其浅海中有生物779种.海岸线曲折且具有众多河流的入海口,浅海水域水温起伏大,导致了威海浅海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而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________的多样性.(2)威海市的地貌为低山丘陵,山丘基本被山林覆盖.目前,威海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9.2%,远远超过山东省21.4%的平均水平.森林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的水循环,是威海市雨量充沛的重要原因之一.(3)威海市沿海防护林的主要树种是日本黑松.日本黑松具有耐盐碱、耐干旱的特点,其针形叶受力面积小,适于在海风大、盐碱度高、沙质的海滩种植.以日本黑松为主要树种的威海市沿海防护林,抵御了海风的肆虐,防止了土壤的沙化.以上事实能体现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 .(4)威海市园林建设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已选育乡土野生优良树种为主,以引进适应性较好外来树种为辅,从而增加园林植物的种类,实现园林的生态化.上述做法的目的是:提高园林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能力,从而更好地维持其生态平衡.(5)威海市的主要粮油作物有小米、玉米、花生等,还种植有高粱、大麦、黑豆、绿豆、赤豆、小豆等传统杂粮,这些作物供人们食用的器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3、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俄、朝三国交界地带,是我国第一个以国际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东北虎、豹及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教案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挑选,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推敲,精心设计而肯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5篇中考生物专题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浏览,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中考生物专题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达尔文自然挑选学说的主要内容。
(2)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以及基因频率的运算方法。
(3)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
(4)自然挑选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5)隔离的概念和类型,以及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进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重难点(1)达尔文自然挑选学说及其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2)运用达尔文的自然挑选学说说明生物界的现象,既是本课题的重点,又是难点(3)对达尔文学说的评判是教学的难点(4)达尔文学说的主要内容和各要点之间的关系,以及用达尔文学说说明生物的适应(5)性、生物的进化,这成为组织教学的难点。
教学进程[一] 导课世界上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困扰了人类几千年!对于这个问题,第一是神学家们作出了“说明”:先有鸡,由于上帝创造了鸡,然后让鸡下蛋!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不相信上帝了!没了上帝,上帝创造了鸡的“说明”也就没人相信了。
于是关于生物起源、进化的种种猜测又被提了出来……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现存的有记载的生物种类大约200多万种,还有许许多多种生物没有被我们发觉。
没有发觉的生物数目可能要比已经发觉的多10倍,更何况已经绝灭的生物比现存的还要多很多,据估计,曾在地球上生活过的生物种数可能多达5亿~10亿。
这么多的生物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一批又一批地“踏上”地球,又“阔别”地球走向死亡,进行着自然界的“新陈代谢”,这就是生物的进化。
[二] 达尔文的自然挑选学说1.主要内容师讲述: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拉马克关于进化的用进废退学说拉马克是进化论的奠基者,他在18世纪初提出了用进废退的进化学说:环境的改变是导致生物进化的原因。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学习目标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知道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3.认同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基础梳理1.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1)成为工业城市后的曼彻斯特,森林的桦尺蠖以________(填“深色”或“浅色”)居多,是因为桦尺蠖栖息的树干被工业烟煤熏成了黑褐色;曼彻斯特未被污染之前,森林中的桦尺蠖以________(填“深色”或“浅色”)居多,是因为桦尺蠖栖息的树干长满地衣,树干是浅色的。
(2)污染前,浅色的桦尺蠖生活在浅色的树干上,____________(填“容易”或“不容易”)被天敌发现,浅色桦尺蠖通过繁殖使得这一地区浅色桦尺蠖居多,浅色是________变异。
污染后,深色的桦尺蠖生活在黑褐色的树干上,________(填“容易”或“不容易”)被天敌发现,深色桦尺蠖通过繁殖使得这一地区深色桦尺蠖居多,深色是________变异。
(3)像桦尺蠖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人们把这种体色称为_________,它的形成是____________的结果。
2.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1)自然选择学说的提出者:__________。
(2)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存,____________被淘汰。
(3)内容①____________: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大量的后代。
②____________: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得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③____________:生物个体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易于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
④____________:适应环境者生存,不适应环境者被淘汰。
(4)达尔文对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典例精讲【例1】长期使用某种抗菌素,发现抗菌素的效果越来越差。
从达尔文观点来看,这是由于()A.抗菌素浓度增加使病原体抗药性也增加B.抗菌素对病原体逐代选择的结果C.病原体由于接触抗菌素产生了抗药性D.抗菌素引起的病原体的抗药性在后代中不断积累和加强【例2】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达尔文发现由于食物和栖息条件不同,不同岛屿上的地雀喙的形态和大小不同。
初中生物经典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瓣膜关闭不严会导致血液倒流,心脏内血流方向正常的是()A.右心房→右心室→主动脉B.左心室→左心房→肺静脉C.右心室→右心房→上、下静脉D.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2.下图为四种单细胞生物示意图,下列对此描述正确的是()A.四种生物的细胞结构中,没有成形细胞核的是甲和乙B.甲以芽孢繁殖,乙以出芽生殖方式繁殖C.丙与丁在细胞结构上的区别是丙仅无细胞壁D.它们都能生长和繁殖3.下列与遗传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核是所有生物遗传的控制中心B.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脱氧核糖核酸C.X、Y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D.人的性别是由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4.如图是植物的叶释放氧气的量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下列对该图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AB段植物的叶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B.B点时植物的叶不进行光合作用C.CD段植物的叶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D.B点过后,植物的叶的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5.将一株绿色植物放入密闭瓶中,连通二氧化碳浓度测定仪,将其置于室外培养,测定晴朗的一天内瓶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绘制成如下图所示的曲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b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B.在c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C.在bd段植物进行的生理作用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种D.这株绿色植物在一天内积累了有机物,在d点时有机物总量最多6.从人体手臂的两根不同类型血管中抽取血液(甲、乙),测得其中氧气、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动脉血B.乙呈鲜红色C.甲是从静脉中抽取的D.乙是从动脉中抽取的7.18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山清水秀,这里的桦尺蠖大多数是浅色的,少数是深色的。
100年以后,工业污染把树皮熏成了黑褐色,深色的桦尺蠖成了常见类型,浅色的却成了少数。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黑烟将桦尺蠖熏成了深色B.浅色桦尺蠖迁出,深色的桦尺蠖迁入C.浅色桦尺蠖变成深色的桦尺蠖D.环境对桦尺蠖体色选择的结果8.如图表示一天之内(早7:00﹣第二天早7:00)温室大棚中CO2含量的变化,在a点打开通风口的目的是()A.补充大棚CO2B.补充大棚O2C.降低大棚温度D.降低大棚湿度9.为了进一步探究该种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小帆同学将不同含水量的该种植物种子置于25℃的条件下进行萌发,实验时保持其它环境条件适宜并相同。
2020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学科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 阳光B. 大熊猫C. 钟乳石D. 计算机病毒B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阳光、钟乳石和计算机病毒属于非生物,没有生物的特征。
大熊猫属于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
故选B。
2.一只“毛毛虫”能长成美丽的蝴蝶,是因为()A. 细胞的分裂B. 细胞的分化C. 细胞的生长D. 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D新产生的细胞体积都很小,通过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其结果使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不断地分化形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系统(植物体),由系统构成个体。
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
新产生的细胞体积都很小,通过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其结果使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细胞不断地分化形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系统(植物体),由系统构成个体。
因此,一只“毛毛虫”能长成美丽的蝴蝶,是因为细胞的分裂、细胞的生长和细胞分化。
故选D。
3.下图所示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属于器官的是()A. B. C. D.B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
据此解答。
A是细胞,是植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初二生物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试题答案及解析1.蝗虫在生长过程中必须蜕皮的原因是 ( )A.外骨骼不能生长B.外骨骼损坏,需形成新的外骨骼C.表皮细胞老化、死亡D.蝗虫的形态在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蝗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
蝗虫受精卵孵化出的幼小个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方面与成虫相似,但是生殖器官尚未发育成熟,称为若虫。
若虫没有翅或是发育不完善,能够跳跃。
体外有外骨骼,起保护作用和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但是限制身体的生长,要进行蜕皮,每蜕一次外骨骼称一龄,要经过多次蜕皮才发育成熟。
故选项A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蝗虫的发育特点。
2.(8分)以下是对下图所示某昆虫发育过程的解释。
(1)该昆虫发育过程属_______变态发育,属于这种发育类型的昆虫有_______(举一例)。
(2)b的名称是_______。
与蝗虫相比,该昆虫的发育过程多了[d]_______期。
【答案】(1)完全家蚕(符合即可)(2)幼虫(3)蛹【解析】昆虫的发育过程包括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1)图示中的时期为:a为受精卵;b为幼虫;d为蛹;c为成虫,所以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有蜜蜂、菜粉蝶、苍蝇、蚊子、蚕等等.(2)a是受精卵,b是由a发育而来的,所以b应为幼虫期;蝗虫的发育过程是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没有蛹这个时期.故答案为:(1)完全;蚕(蜜蜂、菜粉蝶、蚊、蝇)(3)幼虫;蛹【考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3.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家蚕完全变态发育过程的是A.受精卵→幼虫→成虫B.幼虫→蛹→成虫C.受精卵→幼虫→蛹→成虫D.受精卵→蛹→幼虫→成虫【答案】C【解析】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是昆虫的两种发育方式。
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叫完全变态发育,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