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 格式:ppt
- 大小:7.71 MB
- 文档页数:21
6.1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课程标准解读》发展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是高中生物学课程的设计宗旨和核心任务。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4个方面。
本学期学习的模块是《遗传与进化》。
【教学目标】1.基于化石的直接证据,认同当今生物有共同的祖先2.运用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间接证据,说明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举例说明当今生物具有许多共同特征。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课本思考讨论,对比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中的观点和中国女娲造人传说和西方神创论的区别,让学生们说出自己的关于生物来源的观点,引发学生兴趣。
新授课一、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1.共同由来学说: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而来2.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机制,解释了适应的形成和物种形成的原因二、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1.含义: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
2.作用: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3.位置:大部分化石发现于沉积岩的地层中。
4.结论:(1)证实了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
(2)揭示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5.学科交叉:(1)沉积岩:指层层堆积的松散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
(2)沉积物:指陆地和水盆地中的松散碎屑物,如砾石、砂、黏土、灰泥和生物残骸等。
二、其他方面的证据1.比较解剖学的证据通过比较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结构,发现他们的共同点2.胚胎学证据比较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的共同点进一步比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的相似之处3.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细胞水平:当今生物和古生物在细胞结构上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 DNA水平:人和黑猩猩、长臂猿的DNA同源区段差异很小蛋白质水平:通过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别结论:(1)共同点:支持“共同由来学说”: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等;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共同点。
第1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一、选择题1.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A。
古代生存的生物 B.现在生存的生物C。
生物的“进化树”D。
古代生物的化石答案:D2。
化石记录显示,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A。
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的越多B.越复杂、越高等,水生的越多C.越简单、越低等,陆生的越多D。
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的越多答案:A解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证据.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生物的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
3.兔子有尾巴,在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也有同兔胚胎发育相似的尾巴出现,此现象说明()A。
人类起源于兔B。
人类和兔共同起源于单细胞动物C.人类和兔有共同的祖先D.人类和兔共同起源于水生动物答案:C4.鸟和蝙蝠的翼、鲸的鳍,它们的骨骼虽然外形上差别很大,但骨的排列是相似的,如下图所示.这说明()A.它们属于同一类动物B。
它们可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C。
骨骼是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D。
鸟类和哺乳类的前肢功能相似答案:B5.陆生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会出现鳃裂,这说明()A.鳃裂将来发育成肺B.胚胎的呼吸依靠鳃裂C.胚胎在水环境中发育而成D.陆生脊椎动物和人的原始祖先生活在水中答案:D解析:鳃裂是水生生物的主要生理结构,陆生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会出现鳃裂,这说明它们的原始祖先生活在水中。
6.科学家测定了某保护区MG、CE、DP、DW四种鸟的ALX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由此判断它们的亲缘关系。
这属于研究进化的()A。
胚胎学证据B。
分子水平的证据C.比较解剖学证据D.古生物化石证据答案:B解析:测定基因序列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分子水平上的证据。
7。
在对古脊椎动物的研究中发现,鸟类在进化过程中腕掌骨不断愈合(如下图),这是飞行结构优化的体现。
该研究结果属于()A。
胚胎学证据 B.比较解剖学证据C.化石证据D.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答案:C8。
生物的进化第1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学习目标:1.学会通过化石分析生物的进化。
(生命观念) 2.总结概述当今生物在器官、胚胎发育、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分别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生命观念) 3.能够利用化石等证据支持达尔文的共同由来学说。
(科学思维)教材导读:一、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1.共同由来学说:指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
2.自然选择学说(1)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机制。
(2)解释了适应的形成和物种形成的原因。
二、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化石证据(1)化石的概念: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2)生物化石在地壳中的分布规律:生物的化石在地层里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
在越早形成的地层中出现的生物结构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晚形成的地层中出现的生物结构越复杂、越高等。
(3)意义:①证实了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
②揭示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2.比较解剖学证据(1)概念:研究比较脊椎动物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结构的一门学科。
(2)事实证据①蝙蝠的翼、鲸的鳍、猫的前肢、人的上肢都是同源器官。
②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的。
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
(3)意义:为生物是否有共同祖先寻找证据。
3.胚胎学证据(1)概念:胚胎学是指研究动植物胚胎的形成和发育过程的学科。
(2)事实证据①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
②人和其他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
(3)意义:支持了人和其他脊椎动物有共同祖先的观点。
4.细胞水平的证据(1)事实证据①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
比如都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
②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等。
(2)意义:支持了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论点。
第6章生物的进化6.1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目标导航1.通过对化石、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证据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概括,说明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2.说明当今生物在新陈代谢、DNA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具有许多共同特征,从细胞核分子水平佐证了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3.基于对丰富的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的认识,认同生物的统一性,摈弃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
知识精讲知识点01 底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1.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
2.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
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3.部分化石发现于沉积岩的地层中。
大量化石证据,证实了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而且还揭示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知识点02 调查人类遗传病1.比较解剖学证据:研究比较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结构,可以为这些生物是否有共同祖先寻找证据。
如下图:2.胚胎学证据:胚胎学是指研究动植物胚胎的形成和发育过程的学科,比较不同动物以及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也可以看到进化的蛛丝马迹。
如下图:3.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当今生物有许多共同的特征,比如都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等;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共同点,揭示了当今生物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而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差异的大小则揭示了当今生物种类亲缘关系的远近,以及它们在进化史上出现的顺序。
如下图:4.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比较解剖学、胚胎学以及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都给生物进化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考法01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①化石是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死亡之后会留下遗体或是生活过的痕迹。
②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
第6章生物的进化第1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合格考达标练1.达尔文进化论主要由两大学说组成,即()①共同由来学说②用进废退学说③自然选择学说④中性进化学说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B2.据媒体报道,考古学家在辽宁省发现一对古生物过渡类型化石,经过研究发现竟然是一对雌雄孔子鸟化石,两只鸟深情对望,姿态优美动人,堪称一亿多年前的“爱情鸟”。
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孔子鸟化石等过渡类型的化石,揭示了不同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C.在地质年代较晚近的地层中没有低等生物的化石D.地层地质年代越晚近出现的生物越高等答案C解析孔子鸟化石等过渡类型的化石,揭示了不同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A项正确;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B项正确;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生物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种类也越多;在越晚形成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种类也越多。
有些低等生物至今依然存在,因此在地质年代较晚近的地层中也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C项错误,D 项正确。
3.下列关于基因序列比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序列指的是基因中的碱基序列B.通过比较不同生物的同一类基因中的碱基序列可以得知它们亲缘关系的远近C.比较猪的胰岛素基因和人的胰高血糖素基因序列也可以了解人与猪亲缘关系的远近D.必须先将不同生物的基因序列进行测序,才能将基因中的遗传信息进行比较答案C解析基因序列指的是基因中的碱基排列顺序,A项正确;只有比较同一类基因才可以了解不同生物亲缘关系的远近,B项正确,C项错误;比较基因中的遗传信息,必须先将不同生物的基因序列进行测序,D 项正确。
4.地球上现存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下列有关分子生物学证据的说法错误的是()A.大多数现存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DNA序列相似性越高C.人类与猩猩、恒河猴以及兔的血红蛋白基因中的碱基序列有一定的相似性D.不同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存在较大差异性答案D5.下图为鸟类和爬行动物早期胚胎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结构具有很大相似性,这证明了两者()A.生殖方式相同B.生活环境相似C.可能来自共同的祖先D.食物来源相似答案C解析爬行类与鸟类之间差异十分显著,但是它们的胚胎在发育初期都很相似,即都有鳃裂、前肢芽和尾,只是到了发育晚期,其鳃裂都消失了,这种现象说明高等脊椎动物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脊椎动物进化而来的,即它们来自共同的祖先,C项正确。
高中生物第六章生物的进化
高中生物第六章“生物的进化”是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中一个重要的学习单元,这一章节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核心知识点:
1、第一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介绍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包括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
共同由来学说认为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来源于原始的共同祖先;自然选择学说是解释物种适应性和多样性的主要机制。
化石证据:阐述化石在证实生物进化的证据链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通过地层中化石记录展示出的生物形态变化历程。
2、第二节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自然选择原理:详细介绍自然选择如何通过生存竞争、遗传变异和繁殖成功来导致物种内适应性特征的积累。
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对比:分析人类对动植物进行的选择育种与自然界中自然选择过程的异同。
3、第三节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探讨种群遗传变异、突变、迁移、遗传漂变等因素如何引起基因频率变化,并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隔离与物种形成:说明地理隔离、生殖隔离等在物种分化过程中的作用。
4、第四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协同进化概念:介绍不同物种间或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影
响、共同进化的现象。
5、生物多样性及其维持: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协同进化在促进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复杂性方面的作用。
另外,该章还可能涉及到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的进化证据,如比较不同物种DNA序列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此支持生物进化理论。
总之,本章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和证据,掌握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及协同进化的概念,从而建立起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框架。
第1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学会通过化石分析生物的进化。
(生命观念) 2.总结概述当今生物在器官、胚胎发育、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分别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生命观念) 3.能够利用化石等证据支持达尔文的共同由来学说。
(科学思维)一、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1.共同由来学说:指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
2.自然选择学说(1)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机制。
(2)解释了适应的形成和物种形成的原因。
二、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化石证据(1)化石的概念: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2)生物化石在地壳中的分布规律:生物的化石在地层里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
在越早形成的地层中出现的生物结构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晚形成的地层中出现的生物结构越复杂、越高等。
(3)意义:①证实了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
②揭示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2.比较解剖学证据(1)概念:研究比较脊椎动物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结构的一门学科。
(2)事实证据①蝙蝠的翼、鲸的鳍、猫的前肢、人的上肢都是同源器官。
②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的。
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
(3)意义:为生物是否有共同祖先寻找证据。
3.胚胎学证据(1)概念:胚胎学是指研究动植物胚胎的形成和发育过程的学科。
(2)事实证据①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
②人和其他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
(3)意义:支持了人和其他脊椎动物有共同祖先的观点。
4.细胞水平的证据(1)事实证据①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
比如都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
②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等。
(2)意义:支持了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论点。
5.分子水平的证据(1)事实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练透第1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题组一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1.某大学的科学家通过对形成于两亿多年前的三叠纪晚期粪便的研究发现,某地区曾经是一个“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海洋世界。
这一发现为该地区曾经是海洋世界提供了() A.比较解剖学证据B.胚胎学证据C.化石证据D.生物化学证据2.生物化石是证明生物进化的最重要、最直接的证据,其根本原因是()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B.各类不同生物化石在不同地层出现有一定的顺序C.化石能再现生物的结构和生物环境D.化石里的生物是现在生物的原始祖先3.(2023·宁夏银川高一期末)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可以证明()①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是一次性同时出现的②地球上的生物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③生物的进化呈现从低等到高等的规律④化石不能记录地球和生物进化的历史⑤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⑥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A.①③④⑤B.②③⑤⑥C.①②③④D.③④⑤⑥题组二当今生物体上进化的印迹——其他方面的证据4.(2023·江苏无锡高一统考)蟒蛇没有四肢但其体内留有后肢骨的残余,说明蟒蛇起源于有四肢的动物。
这属于生物进化的()A.胚胎学证据B.化石证据C.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D.比较解剖学证据5.陆生脊椎动物起源于水生脊椎动物的胚胎学证据是()A.胚胎发育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B.胚胎早期出现鳃裂C.一些陆生脊椎动物又回到水中生活D.早期形成的地层中存在大量水生脊椎动物的化石6.为了研究流感病毒的进化史,科学家分析了病毒的基因组,比较它们在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水平上的变化,试图探索病毒的起源和进化机制。
这属于证明生物进化的()A.胚胎学证据B.比较解剖学证据C.分子生物学证据D.化石证据7.已知细胞色素c由104个氨基酸组成,下表是5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与人的细胞色素c组成的比较。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第6章生物的进化第1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第2节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课程内容标准核心素养对接1.基于化石的直接证据,认同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2.运用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间接证据,说明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3.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适应的形成,说明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生命观念——结合实例理解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2.科学思维——比较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和达文尔的自然选择学说,深刻理解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社会责任——认同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当今的各种生物来自共同祖先。
知识点1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2.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3.当今生物体上进化的印迹——其他方面的证据知识点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1.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2.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就叫作化石。
(×)(2)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3)不同种真核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有差异,属于分子水平的证据。
(√)(4)同源器官和痕迹器官属于比较解剖学的证据。
(√)(5)达尔文完全否定了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强调了自然选择的作用。
(×)(6)自然选择学说阐明了基因突变在细菌抗药性产生中的作用。
(×)教材P102“图6-3”拓展1.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蝙蝠的翼、鲸的鳍、猫的前肢与人的上肢骨骼相比,在结构上有相似之处,而且排列顺序也基本一致,这说明了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它们可能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
(2)这四种前(上)肢内部结构模式非常一致,但功能迥异,在形态上差别也很大,这说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教材P106“思考·讨论”拓展2.为什么极地狐狸的耳朵短而圆,非洲沙狐的耳朵长而大?提示极地狐狸耳朵短而圆,有利于减少散热,非洲沙狐耳朵长而大,有利于增加散热。
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第1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本节为新教材新加入的内容,涉及到各种生物科学与进化相关的内容,能培养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兴趣。
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生物学习发展方向。
生命观念:认同生物有共同的祖先科学思维:理解化石能证明生物有共同祖先的原因科学探究:证明生物有共同祖先的其他证据是如何发现的社会责任:爱护环境,保护现存物种。
教学重点:生物共同由来学说的证据,化石证明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难点:化石证明生物进化的原因导入:由从猿到人的进化图片导入,引入达尔文的进化论达尔文进化论重点包括两部分内容:共同由来学说:地球所有生物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
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进化的机制,解释适应的形成与物种的形成对于共同由来学说,我们现存的证据最直观的就是化石化石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生活痕迹。
不同时间段地层中,生物化石的类型都不一样,所以我们认为生物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年代生活着不同类型的生物。
同时,通过比较解剖学我们发现很多脊椎动物的前肢具有相似的骨骼结构,我们称之为同源器官。
也可以证明生物有共同的起源。
对比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具有彼此相似的阶段,支持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有共同的祖先。
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当今不同生物之间也有许多相似性。
比如不同生物与人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差异就很小。
已知最古老的化石是大约35亿年前的古细菌化石。
现在,在海洋、湖泊、土壤等环境中还能发现古细菌,这些古细菌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
当今生物的细胞在结构上与古细菌有哪些共同点?这说明了什么?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
地球上现存的古细菌与最古老的古细菌有相同的细胞结构模式,说明二者有共同的祖先。
说明二者有共同的祖先。
人与猩猩和长臂猿的某段同源DNA的差异分别为2.4%、5.3%。
人与黑猩猩基因组的差异只有3%。
第1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教学目标1.基于化石的直接证据,认同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2.运用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间接证据,说明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举例说明当今生物具有许多共同特征。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基于证据和逻辑,认同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当今的各种生物来自共同的祖先。
【教学难点】从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水平找寻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特征和共同祖先的证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利用节首问题探讨中的情境,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猿是否同祖”的问题,学生联系初中所学知识以及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说出自己的依据。
二、讲授新课(一)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教师结合图片介绍化石的概念和分类。
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
根据保存的特点,化石可以分为遗体化石(如硅化木)、模铸化石(如枝叶印痕)、遗物化石(如恐龙蛋)和遗迹化石(如恐龙的足迹)。
(建议使用知识卡片:【知识解析】化石-图片集、【知识解析】化石-图片集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01思考·讨论“化石证据对共同由来学说的支持”部分的内容,学生独立思考,记录思路要点,并讨论交流,最后教师总结。
(建议使用文本:【知识解析】思考·讨论:化学证据对共同由来学说的支持)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怎样通过化石研究生物的进化,可以得出哪些观点。
学生讨论后汇报,教师总结、评价。
(化石比较直观,可以观察动物的形态、结构;根据不同类型的化石及周围的环境,可以推测生物的生理状态、生活环境等;根据地层年龄,可以推测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生活的年代以及进化顺序等。
研究方法:观察法、纵向或横向比较法。
观点: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生物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活”的证据?当今生物体上是否有进化的印记,可以佐证生物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呈现鸭嘴兽、矛尾鱼等活化石的图片、痕迹器官的图片等,同时引出后续内容。
消毒隔离基本知识一、消毒隔离概念1、医院消毒:杀灭或清除医院环境中和媒介物上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2、媒介物:指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中污染了病原微生物的固体、气体和液体物质,也包括污染的人体体表和表浅体腔。
3、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例如医院内感染症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其住过的病室及污染物品进行的消毒。
4、预防性消毒: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场所进行消毒。
5、清洁:用清洁剂洗净物品上的一切污垢。
6、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消除病原微生物和繁殖体。
7、灭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彻底杀灭物品上的一切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
8、一般污染:一般病人接触后污染的物品。
9、特殊污染:接触肝炎、结核、爱滋病等特殊病人后污染的物品。
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后的物品。
二、消毒液的配制含氯制剂:①1000ml水加2片三氯消毒片配制成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
②1000ml水加4片三氯消毒片配制成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
三、各类物品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1.地面、墙面:①当没有明显污染的情况下,采用湿式清扫,用清水拖擦每日二次。
②当受到一般污染时,采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擦洗。
③受到特殊污染时,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擦洗。
④每周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总消毒一次。
2.病室内物品(桌子、椅子、床架等):①当没有明显污染的情况下,通常采用湿式清扫,每日清洁二次。
②当受到一般污染时,采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擦洗。
③受到特殊污染时,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擦洗。
④每周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总消毒一次。
3.各种车辆(平车、轮椅等):①每日清洁一次。
②当受到一般污染时,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擦洗。
③受到特殊污染时,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擦洗。
④每周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总消毒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