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8
四、名词解释1、感伤主义文学18世纪后期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学思潮,因英国作家斯泰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
其特点是崇尚感情,把情感放在理性之上,重视个性和个人精神生活,描写自然风景,留恋宗法社会。
它被称为前浪漫主义,是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的先声。
2、哲理小说18世纪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
这种小说虽有人物、情节,但并不注重对环境与人物的细致描写。
它以人物活动为主线,穿插描写多方面内容,将叙事、抒情、议论、讽刺融为一体,表现作家关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方面的启蒙观点,富于哲理性、论辩性和战斗性。
代表作有伏尔泰的《老实人》等。
3、湖畔派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被称为“湖畔派”三诗人,即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他们曾隐居于英国西北部湖区,由此得名;他们的诗作一般远离社会斗争,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或自然风景,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常通过缅怀中古时代的“纯朴”来否定丑恶的城市文明。
4、耶拿派耶拿派是指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理论家施莱格尔兄弟和诗人诺瓦利斯、蒂克等人在耶拿创办《雅典娜神殿》杂志,宣传浪漫主义文艺主张,反对古典主义,强调创作自由和主观幻想,追求神秘和奇异,由此形成耶拿派。
其中施莱格尔兄弟是浪漫主义理论的奠基人。
诺瓦利斯的诗集《夜的颂歌》是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歌颂黑夜和死亡,充满病态心理和宗教神秘色彩。
5、海德尔堡派是德国晚期浪漫主义文学团体。
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等人在海德尔堡出版《隐士报》,他们重视发掘德国民族文化遗产,搜集整理民歌,给当时的德国诗歌注入了新鲜血液。
如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合编了民歌集《男童的神奇号角》。
由此形成海德尔堡派。
格林兄弟是当时涌现出的童话作家,他们整理出版的《格林童话集》成为世界儿童文学的珍品,这些童话具有奇异的幻想情节,表现了人民的智慧和正义。
6、拜伦式英雄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最早萌芽于《恰尔德·哈洛尔德》。
一、名词解释1、荷马史诗——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相传是公元前9-8世纪由一个名叫荷马的盲诗人,根据在小亚细亚口头流传的史诗短歌综合变成的。
这两部史诗描写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亚战争,各分二十四卷,反映了氏族制度趋于瓦解,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广泛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成就。
2、伊里昂纪(伊利亚特)——为荷马史诗第一部,共24卷,十年战争,只选最后一年中最后的51天。
在这51天中又有详有略。
重点仅是其中的10天。
是一部描写部落战争英雄的史诗。
主人公阿喀琉斯的愤怒体现的是集体主义的英雄意识同新兴的贵族强权的矛盾,以及英雄主义将成为过去的时代的矛盾。
《伊利昂纪》描写的是国家形成前希腊社会的一幅全景图,部落联盟、战争目的在贵族掠夺俘虏为奴、瓜分战利品。
3、奥德修纪(奥德赛)——为荷马史诗第二部,共24卷,作品以“一条绳子的结构”,十年返乡之旅,只选取最后40天。
反映了奴隶萌芽时期的生活图景。
主人公奥德修斯是一个私心很重、个性狭隘、念念不忘个人财富的私有权对求婚者赶尽杀绝。
但奥德修斯的忍耐、强烈的求生欲望、镇定自若以及安然脱险的结局,嘲笑了海神的狭隘和徒劳。
它显示了人类积极进取的精神与卓越的智慧之光。
这些都是希腊民族所盛赞的人的理想和人格。
4、埃斯库罗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被誉为“古希腊悲剧之父”。
相传他创作了70部悲剧,留存下7部,代表作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他对希腊悲剧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把演员从一个增加到两个,加强了对话部分,在演出技巧上也做了不少改革。
其悲剧风格庄严崇高,抒情气氛浓,但情节较简单,人物性格一般没有发展。
5、索福克勒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被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
他一生写过120余部剧作,在比赛中24次获胜,现存7部悲剧作品,代表作《俄狄浦斯王》。
他再肯定神力高于一切的基础上,承认人力,因此在剧作中表现人的活动,神的活动退到幕后进行;讲究结构布局以及情节的前后一致;擅长塑造人物形象、表现复杂的戏剧冲突。
外国文学:除我国(中华民族)文学之外的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学。
古埃及文学:人类最古老的文学,尤为突出的是“神话、宗教学”。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古巴比伦文学(神话传说、史诗和箴言诗):代表古巴比伦文学最高成就的作品是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它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部完整史诗。
古希伯来文学:《塔纳赫》(即《希伯来圣经》)古希腊文学: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俄瑞斯忒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得斯(《美狄亚》)古印度文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1、古希腊-古罗马文学2、希伯来-基督教文学古罗马三大作家: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基督教文学(教会文学、僧侣文学)和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和市井文学构成了欧洲中世纪的两条文学河流。
“中世纪”即指欧洲的封建社会形态,中世纪晚期即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中世纪文学的特点:1、是多种古代文化相融合的产物2、经历了由分散到融合的过程3、基督教对其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4、其发展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欧洲中世纪文学可分为教会文学和世俗文学两大类型教会文学:主要指基督教僧侣写作的以宣扬宗教(基督教)思想观念为主旨的文学,是欧洲中世纪特有的文学现象,以《圣经》的内容和宗教使徒故事为题材。
主要形式有史传类著作、宗教诗歌、宗教戏剧、宗教故事等。
世俗文学:以各个民族的世俗生活为题材,以反映不同时期的世俗情感要求为主旨的文学作品。
艺术样式有神话传说、史诗与谣曲、骑士文学和城市文学。
骑士文学: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形成和兴盛时期出现的一种文学样式。
内容主要是描写骑士的冒险经历和典雅爱情,主要体裁有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叙事诗)。
早期文艺复兴三杰: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但丁【意大利】:“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恩格斯《神曲》:意大利文原意为“神圣的喜剧”,分为《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思想内涵:1、表现了通过精神提升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2、体现了作家思想深刻地矛盾性,反映了新旧交替时期意大利现实生活的本质特征;3、深刻地揭示了人类自身精神世界的构成,反映了中世纪转折时期作家对“人”认识的深化;但丁对“地狱”的态度:对不该进地狱的人表示同情、怜悯、怀疑,以上帝代理人名义对当时意大利社会的丑恶势力进行批判。
外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分为西方文学和东方文学两大部分西方文学第一章古代文学第一节概述一、古希腊文学古代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开端。
其文学分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公元前12——8世纪这是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主要的文学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希腊神话是希腊最早的文学形式,又是欧洲文学的源头。
它源于民间口头文学,散见于古希腊各种文献中。
希腊神话是古希腊人认识世界最原始的思想表达形式。
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落后,古希腊人便借助想象来解释难以理解的自然现象和杜会现象,认为有一种超自然的神力在支配一切,他们把自然现象拟人化、个性化,这样便产生了神话。
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内容,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
与中国神话相比,希腊神话发展得比较完善,它是人类童年时代的正常反映,在今天,希腊神话仍显示出永久的魅力,给我们以美的享受。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重要作品和最早的人民口头创作。
(具体内容见专节)赫西奥德是荷马史诗之后,于公元前8世纪末7 世纪初出现的叙事诗人,写作教诲诗《工作与时日》,是流传下来最早的长诗。
另一成就是写作长诗《神谱》,收集古代神话传说。
现今流传下的古希腊神话,宇宙起源,神的谱系,多出自这首长诗。
2、第二阶段:公元前8——6 世纪奴隶制社会形成的时期,文学成就包括抒情诗、散文、寓言。
抒情诗是氏族社会解体后出现的诗歌形式,没有氏族庇护的人们,摆脱了氏族重视集体情感的意识和传统的束缚,个人的遭遇引起了种种复杂的情感,抒发个人自由和个人独立自主情绪的抒情诗日益发展起来。
抒情诗源于民歌,多以双管、排箫和竖琴伴唱,主要体裁有哀歌、讽刺诗和琴歌,反映上层贵族的情趣。
著名的独唱诗人是萨福(公元前610—?)和阿拉克瑞翁(公元前550—465),合唱抒情诗人是品达(公元前522—442)。
女诗人萨福以写作爱情抒情诗为主,她的诗歌感情真挚热烈,语言朴素自然。
《外国文学史》目录版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3年5月第3版第1次欧美文学上编导论第一章古代文学第一节概述一、古希腊文学二、古罗马文学第二节荷马史诗第三节古希腊戏剧一、古希腊悲剧二、古希腊喜剧第二章中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一、中世界文学的文化历史背景与基本特征二、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类型第二节但丁一、生平和创作二、《神曲》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第一节概述一、文艺复兴的产生及人文主义文学的特征二、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第二节薄伽丘一、生平和创作二、《十日谈》第三节塞万提斯一、生平和创作二、《堂吉诃德》第四节莎士比亚一、生平和创作二、创作分类三、《哈姆莱特》第四章 17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一、古典主义文学二、巴罗克文学和清教徒文学第二节莫里哀一、生平和创作二、《伪君子》第五章 18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一、18世纪文学的基本特点二、启蒙文学在各国的发展第二节卢梭一、生平和创作二、《新爱洛依丝》第三节歌德一、生平和创作二、《浮士德》欧美文学中编导论第一章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一、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点二、欧美各国的浪漫主义文学第二节华兹华斯一、生平和创作二、《抒情歌谣集》第三节拜伦一、生平和创作二、《唐璜》第四节雨果一、生平和创作二、《悲惨世界》第五节大仲马一、生平和创作二、《基督山伯爵》第六节海涅一、生平和创作二、《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第七节普希金一、生平和创作二、《叶甫盖尼·奥涅金》第八节惠特曼一、生平和创作二、《草叶集》第九节麦尔维尔一、生平和创作二、《白鲸》第二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一、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及基本特征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第二节斯丹达尔(司汤达)一、生平和创作二、《红与黑》第三节巴尔扎克一、生平和创作二、《高老头》第四节福楼拜一、生平和创作二、《包法利夫人》第五节狄更斯一、生平和创作二、《双城记》第六节勃朗特姐妹一、生平和创作二、《简·爱》和《呼啸山庄》第七节哈代一、生平和创作二、《德伯家的苔丝》第八节果戈理一、生平和创作二、《死魂灵》第九节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平和创作二、《罪与罚》第十节列夫·托尔斯泰一、生平和创作二、《安娜·卡列尼娜》第十一节契诃夫一、生平和创作二、戏剧创作和《樱桃园》第十二节马克·吐温一、生平和创作二、《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第十三节易卜生一、生平和创作二、《玩偶之家》第三章 19世纪自然主义和其它文学流派第一节概述一、自然主义的理论主张。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外国文学史,是指人类文学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历程。
它记载了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文学流派、作家及其生平事迹等内容。
因此,学习外国文学史是了解人类文化演变和历史变革的重要途径。
一、古代文学史古代文学史分为希腊和罗马两个部分。
希腊文学主要包括《荷马史诗》、戏剧、神话以及历史、哲学等方面。
罗马文学则继承了希腊文学的遗产,包括诗歌、散文、历史、戏剧等。
在希腊文学中,《荷马史诗》以《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为代表,描写了古希腊先民的战争、爱情、人性等方面,成为了西方文学的开端。
在戏剧方面,希腊文学也达到巅峰,著名的戏剧家如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等人居多,他们的戏剧作品以人物形象的深入刻画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著称。
罗马文学则以继承和借鉴希腊文学为主,主要包括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荷马的故事改编的戏剧、喜剧等。
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被誉为拉丁文学的杰作,具有特殊的历史和民族意义。
二、中世纪文学史中世纪文学史是欧洲传统文学的一个重要时期,主要分为宗教文学和骑士文学两大类。
宗教文学包括圣经、传道书等宗教文本,骑士文学则大量涌现了骑士的传奇故事。
中世纪时期的文学中,宗教文学占据主导地位,而骑士文学则呈现出愈来愈流行的趋势。
《恶魔的故事》和《阿瑟王传说》是此时期最著名的骑士故事。
三、文艺复兴文学史文艺复兴文学是指从14世纪末期至16世纪初期的欧洲文学,随着人类文化的再次开花,文艺复兴文学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文学风格。
这个时代的文学形式更加多样化,艺术手法更为独特,思想内涵越来越深刻。
文艺复兴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包括莎士比亚的戏剧、但丁的《神曲》以及彼得拉克的《伊凡·伊里奇的故事》等。
这些经典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深远,成为欧洲文化的一部分。
四、启蒙文学史启蒙文学时期是指欧洲文学从17世纪开始到18世纪末期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这个时代文学应该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并在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中吸纳并借鉴古代文学的精神。
外国文学史(自考)红字必背,黑字熟读,包过!!!古希腊文学的特征1.鲜明的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3.种类繁多,具有开创性《伊索寓言》1.公元前6世纪奴隶伊索所作2.主要反映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劳动人民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3.代表作《农夫与蛇》《龟兔赛跑》4.艺术特点:运用拟人、对比手法,形象生动,比喻恰当,有浓郁的民间文学色彩新喜剧1.古希腊“希腊化”时期的喜剧2.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3.代表作家:米南德,作品:《恨世者》《萨摩斯女子》《埃涅阿斯纪》1.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维吉尔的代表作2.是欧洲文人史诗的开端,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3.主要颂扬罗马帝国的神圣,表现先王建国的艰辛4.艺术特点:与荷马史诗相似,运用比喻、重复、对比的运用,塑造了埃涅阿斯这一民族英雄和理想君王的美好形象。
古希腊神话特点1.神是高度人格化的,神、人同形同性2.体现出浓郁的人本主义色彩3.想象丰富,内容生动,故事优美荷马史诗1.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前者讲战争,后者讲战争结束后的海上漂流。
2.相传由诗人荷马所作,是古希腊最早的史诗。
3.歌颂了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荷马史诗的思想内容1.内容丰富,描绘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希腊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风貌,是古希腊的百科全书2.《伊利亚特》展现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歌颂与异族战斗的英雄和他们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献身集体的英雄主义3.《奥德赛》表现一场争夺和维护私有财产的斗争,反映希腊社会中以私有财产为基础的奴隶制关系开始形成。
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1.结构紧凑、安排巧妙。
对于两个10年中所发生的事,分别只表现了其中51天和40天中的内容。
2.史诗塑造了众多英雄形象,如阿喀琉斯、赫克托尔等3.史诗的诗句流畅、自然优美、比喻生动,特有“荷马式的比喻”,还有固定的程式化的形容词和称谓4.是欧洲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
荷马史诗中奥德修斯的形象1.是被理想化了的早期奴隶主形象2.是一个英勇顽强、智慧过人的英雄形象3.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不为荣华富贵所动,也不乏残酷、狡猾和自私4.史诗肯定了他维护私有财产和一夫一妻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所作的斗争,体现了个人意识的觉醒阿喀琉斯的形象1.是最具鲜明个性的形象,是神与人之子,是男性美的典范2.他的性格多元立体,集勇敢、义气、暴躁、凶狠、善良、诚挚于一身3.为了部落集体的利益,他作战勇猛过人,表现出死而无怨的英雄主义精神4.维护个人荣誉和尊严赫克托耳的形象1.是特洛伊的主将,老国王的儿子2.是一个十分感人的氏族领袖形象,作战勇猛,指挥英明3.具有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把为部落而死看成一种荣誉4.他的英雄主义更富于悲剧色彩,刚强、威武的英雄主义精神,是荷马时代的风尚索福克勒斯1.戏剧艺术的荷马,古希腊著名悲剧作家,代表作俄狄浦斯王2.他的悲剧主要表现个人意志与命运的冲突3.他的悲剧标志着希腊悲剧进入成熟阶段4.代表作《俄狄浦斯王》被亚里士多德认为是“十全十美的悲剧”,是希腊悲剧的典范古希腊悲剧的特征1.基本取材于神话、传说和荷马史诗2.内容丰富、主题严肃,有哲理深度,反应当代的社会生活和斗争3.由话语和唱段组成,包含开场白、入场诗古希腊喜剧的基本特征1.多为政治讽刺剧和社会问题剧,取材当代现实生活,具有现实性和政治倾向性,如“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在其作品中,反对内战,主张和平,表达乌托邦和自由平等的思想2.情节荒诞离奇,风格幽默滑稽,表演形式轻松,但表达了严肃的主题教会文学1.中世纪欧洲盛行的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文学‘2.题材大多取自《圣经》3.主要是宣扬基督教教义,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4.艺术上多采用梦幻故事形式和象征寓意的手法骑士文学1,欧洲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世俗封建主的文学2,反映骑士与贵妇之间的“典雅的爱情”,肯定对现世生活的追求3,法国成就最高,分为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英雄史诗1.早期《贝奥武甫》流传至今最完整的早期英雄史诗2.后期《罗兰之歌》法国,爱国忠君思想市民文学1.也称城市文学,随着城市的出现和市民阶级的形成而产生的文学2.大多是民间创作,取材于现实,反映市民的审美情趣,颠覆传统道德观念3.主要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故事、抒情诗和市民戏剧4.代表作《列那狐传奇》中古文学的特征1.宗教色彩2.神秘色彩3.民间文学色彩4.开创性但丁的《神曲》的主题及思想内容1.字面意义上,写得是“亡灵的遭遇”;从寓言意义上,主题是人。
外国文学史整理资料《外国文学史》整理资料导论一、欧洲文学由古希腊到十八世纪经由了发生、发展阶段、氏族阶段、奴隶阶段和封建阶段古代文学:12BC~5C 主要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体现的是世俗人本意识,主要体裁是神话和史诗中世纪(封建社会阶段)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期:一是历史意义是从5C~17C(1640年),二是文学意义是从5C~15C(以神为中心、基督教),包括宗教文学、市民文学和骑士文学,具有神本意识文艺复兴:15C~17C 是“以人为中心,反对神权”,代表作家,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古典主义:17C的古典主义文学具有王权崇拜和君主专制的特点,主要背景是在文艺复兴中个人私欲膨胀、泛滥,社会急需秩序和规则启蒙文学:18C 这时期的文学具有反封建、反教会、政治性、革命性强,产生了特殊文学样式哲理小诗。
这时期的卢梭对情感自由的呼唤为19C的浪漫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二、19C 繁荣和成熟期浪漫主义文学:18C末~19C30\40年代主要抒扬情感、自由、理想,既有主观性和抒情性。
主要背景是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人想回归自然,空想主义的发展,主要代表人是英国兴起的湖畔诗人第一代:华兹华斯、雨果、惠特曼、霍桑现实主义文学:特点是写实性、客观性、批判性,代表作家:巴尔扎克、福楼拜、莫泊桑、小仲马、屠格涅夫、契诃夫、列夫。
托尔斯泰、果戈理、普希金自然主义:左拉“艺术”唯美主义思潮的出现三、20C 作家不仅揭示社会问题,而且试图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现实主义(对19C的现实主义文学的继承和突破)现代主义:反传统性《尤利西斯》——西方“天书”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以二战为界,具有解构性和颠覆性)问答题1、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的精神特质有何不同?A、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的实现,强调人在自己的对立物---自然与社会---面前的主观能动性,崇尚人的智慧和在智慧引导下的自由,肯定人的原始欲望的合理性,是古希腊文化的本质特征。
在这种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古希腊文学就蕴含着一种根深蒂固的世俗人本意识。
外国文学史复习重点一、填空题(10空,10分)1、《追忆似水年华》作者是:普鲁斯特2、波德莱尔的代表作是:《恶之花》3、《太阳照样升起》的作者是:海明威4、《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作者是:约瑟夫•海勒5、《木木》的作者是:屠格涅夫6、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是指: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7、卡夫卡的三大长篇小说是:《美国》《城堡》《审判》8、罗曼•罗兰的名人三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9、列夫•托尔斯泰三大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二、名词解释(10个)1、人物再现法指同一个人物在不同作品中多次出现。
每一次出现,就展示其性格的一个侧面。
许多相关作品联结起来,就构成该人物的清晰完整的思想发展轨迹,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再现其性格的全部。
比如拉斯蒂涅,在《高老头》中只是野心家的雏形,在《纽沁根银行》中,发展为野心家的典型,在《贝姨》与《阿尔西的议员》中,已是个挤进贵族行列的豺狼般的金融寡头了。
2、威塞克斯小说哈代以其故乡英国西南部农村(古称威塞克斯地区)为背景所作小说的总称(又称性格与环境小说),反映了十九世纪中叶以来英国农村的生活。
特别是反映了资本主义侵入农村之后所激起的剧烈社会变动,农民的破产,农村经济、道德、风俗等方面的变化以及人们的精神痛苦。
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道德、宗教、教育制度多有批判。
有浓厚的宿命观念和悲剧气氛。
3、忏悔贵族他们是托尔斯泰笔下的理想主人公,贵族知识分子,作家的自传性人物。
他们共同特征是惯于进行精神探索,探索宇宙、人类、阶级、个人的出路和人生的意义,表现了俄国民族的反思精神和作家本人的精神探索,寻找俄国出路。
代表有尼古林卡(《自传三部曲》)、奥列宁(《哥萨克》)、安德列、彼埃尔(《战争与和平》)、列文(《安娜·卡列尼娜》)、聂赫留朵夫(《一个地主的早晨》、《复活》)。
4、社会问题剧·1868—1891年,易卜生写了9部以社会和家庭问题为内容的现实主义戏剧·这些剧本分两类:一类处理社会政治问题,如《社会支柱》、《人民公敌》;·二类处理婚姻家庭问题:如《玩偶之家》、《群鬼》等;·这些作品大胆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堕落婚姻的不合理;家庭生活的虚伪,思想的庸俗偏狭及资产阶段民主政治的破产;·“社会问题剧”以其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技巧震动了西方舞台,引起一场戏剧革命。
5、长河小说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从《约翰·克利斯朵夫》开创。
它以小说的主人公的个人生涯为主线,构成基本情节。
其他次要人物虽各有其独特的命运,但需依赖主线存在,不能独立成篇。
小说的框架结构宛如一条由许多支流汇聚而成的大河,奔腾向前。
这一新的体裁继承了古代流浪汉小说、司汤达《红与黑》等小说的传统发展而来。
对二十世纪法国罗歇·马丁·杜伽尔的《蒂波一家》、德国托马斯·曼的《布登勃洛克一家》等产生了巨大影响。
6、迷惘的一代格特鲁德·斯泰恩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
”“迷惘的一代”因此而得名。
后来“迷惘的一代”就成了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专门名词,用来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成长起来的一代美国作家,“迷惘的一代”并非文学实体,它既无组织,又无纲领,但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曾经盛行过一二十年的文学流派,它是对战后一代美国青年厌恶、恐惧战争,却又找不到出路而痛苦迷惘的集中反映,对当时的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坛产生过很大影响,属于这个流派的作家有海明威、福克纳、帕索斯等,这一流派也包括没有参加过战争但对前途感到迷惘和迟疑的20年代作家,如菲兹杰拉德等。
7、冰山原则海明威在《死在午后》中提出冰山原则:“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
”他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认为用文字直接写出来的部分仅仅是“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隐藏在水下的部分占冰山的“八分之七”。
下面的就是作者省略掉的,需要读者去感受的部分。
它表现为两个特点:第一,简约的艺术,即删掉一切不必要的文字,“电报体风格”;第二,经验的省略,简而言之,就是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8、意识流小说意识流小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于英法美等国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不重视描摹客观世界,而着力于表现人的内心真实,特别是着力于表现人的意识流程,从而打破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和结构方法,用心理逻辑去组织故事,常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象征暗示的手法,如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8、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于英、法、美等国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意识流小说不重视描摹客观世界,而着力于表现人的内心真实,特别是着力于表现人的意识流程,从而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和结构方法,用心理逻辑去组织故事。
在创作技巧上,意识流小说大量运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象征暗示法,语言、文体和标点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创新。
英国的詹姆斯·乔伊斯和美国的威廉·福克纳是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
9、荒诞派戏剧荒诞派戏剧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首先产生于法国,而后流行于许多西方国家的戏剧流派。
主要特点是:(1)它是某些存在主义和存在主义之后的哲学概念的艺术吸收”,揭示了世界、人的处境和人自身的生存状态的荒诞性;(2)突破了传统戏剧的一切基本规律,如完全丢弃了在传统戏剧中必不可少情节和结构,以破碎的舞台形象代替性格鲜明生动的人物,以荒诞的甚至语无伦次的“梦呓10、黑色幽默六七十年代主要流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在思想上深受存在主义的影响,大多数黑色幽默作家都关注现实,对现实的荒诞有一种深沉的痛苦和恼怒。
它以表面上轻松、调侃、玩世不恭,实则无可奈何的语调叙述沉郁而可怖的故事,从而产生荒诞不经、滑稽可笑的喜剧效果。
它既是一种带悲剧色彩的戏剧,也是以喜剧形式“上演”的悲剧;小说的主人公往往是性格乖僻的“反英雄”;情节结构具有非逻辑性,作者甚至有意识地突出情节中各种不可调和的矛盾,作为小说寓意的基础。
代表作家及代表作:海勒和冯尼格特是代表作家,代表作有《第五号屠宰场》,《顶呱呱的早餐》等。
三、简答题1、19世纪,屠格涅夫对俄国长篇小说的贡献(5个)(1)他的长篇小说“属于俄罗斯文学中最浓缩、最紧凑的长篇小说之列”。
作品情节简单,篇幅不长,人物不多,故事都发生在不长的时间里。
(2)在内容上,屠格涅夫喜爱将爱情故事与政治问题联系起来,把抒情性与社会性紧密结合。
(3)女性崇拜倾向。
塑造了一系列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她们被研究者风趣地称之为“屠格涅夫家的姑娘”。
(4)擅长写景,能够刻画出瞬息万变的大自然,有文学中的风景画大师之称。
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有力地衬托了人物的心情,表现了人物的心理。
(5)语言是朴素的。
优美的,他的作品被视为的俄罗斯语言的典范之一。
高尔基说:“未来的文学史专家谈到俄罗斯语言的发展时,一定会说:这种语言是普希金、屠格涅夫和契诃夫创造的”2、前期象征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第一,大量描写城市中的丑恶现象,在艺术上化丑为美,丑中见美。
象征派笔下的丑是实在的丑,只有作为艺术形象才具有美感;第二,注重挖掘人的精神世界,艺术上以具体意象反映抽象事物,并升华为哲理。
对后世诗歌的跳跃性、不连贯性、多义性、模糊性有极大影响;第三,追求诗歌的音乐效果,在语言和韵律上精益求精,在诗歌形式上追求简练精辟、工整优雅;第四,认为诗歌是神秘的,晦涩难懂的,读者要从表面形式中寻找本质的东西,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认为诗歌就是要暗示不要明白地说出来。
要求读者就发挥想象去解读。
3、格里高里悲剧的成因《静静的顿河》(1)历史悲剧:特殊的你死我活的大变革、大动荡的战争年代。
造就了葛利高里抉择的、人生的悲剧。
身处那个年代的人们,必须选择其政治倾向,没有第三条路可行,而没有政治信仰的导引的葛利高里的选择带有很大的偶然性,随意性,动摇性;(2)阶段悲剧:中农这一独特的阶层,既是劳动者又是私有者,列宁认为中农“它的理智使它倾向无产阶段,它的偏见使它倾向资产阶段。
”葛利高里所属的这个具有二重性的、动摇不定的阶段,决定了他的政治立场是摇摆不定的。
(3)哥萨克的悲剧:哥萨克作为俄国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崇尚自由,独立不羁的性格特征。
“哥萨克自治”一直是他们美好的梦想。
葛利高里的迷惘、动摇,实际上反映了全体哥萨克共同的心态。
葛利高里在红军与白军之间的游移徘徊,实际上是企图在政治斗争中夹缝中,走“哥萨克独立”的第三条道路的一种努力,而任何企图以一个社会阶运。
他勤劳质朴又愚昧无知,勇敢善良又粗野残暴,富于正义又深怀偏见,崇尚荣誉又高傲虚荣……这种“亦此亦彼”的矛盾对立因素奇特地统一于葛利高里身上,决定了他在情绪上、政治立场上的徘徊动摇。
4、20世纪现代主义的艺术特色(1)现代主义文学强调表现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特征。
如表现主义作家力图展示“本质的东西和藏在内部的灵魂”,即使写具体的人物和物景,也只是将其作为精神现象的外壳与形式,写物的目的不在物本身,而在与之对应的精神力量。
意识流小说家往往把人的意识流动状态作为客观现实生活加以描写,把转述人的变化的、不可知的、难下定义的精神世界看成自己的主要任务。
(2)现代主义文学普遍运用象征隐喻的神话模式,追求艺术的深度模式。
艾略特的《荒原》全诗大量运用人类学、圣经故事等形成一个庞大的象征框架,意象重叠、意蕴纷呈而艰深。
卡夫卡的小说用象征隐喻的思维方式创造了一个个与现实世界相统一的神话世界。
(3)现代主义文学提倡“以丑为美”、“反向诗学”,大量描写丑的事物。
现代主义作家企图在丑的自我暴露、自我否定中肯定美,使丑升华为美;正如波德莱尔所说,“发掘恶中之美”。
因此,在这种美学追求背后,蕴涵着对人生的严肃而崇高的爱。
(4)现代主义文学热衷于艺术技巧的革新与实验,某些作家的创作具有形式主义倾向。
现代主义作家信奉艺术本体论,认为形式即内容,追求“艺术的非人格化。
现代主义文学大量采用“自由联想”、“时空倒错”、“意识流”以及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对语言、符号、图画等形式因素格外重视,追求“有意味的形式”。
现代主义对形式技巧的探索与追求,使文学的表现方法得到了丰富与拓展。
5、《荒原》的艺术特征(1)运用了蒙太奇的剪接手法和拼贴技法。
长诗把远古的神话和传说、宗教人物和说教、古典文学和历史故事等看似不相关的戏剧性场面拼贴在一起,共同纳入以荒原为中心的象征结构,使之获得内在联系。
诗人用这些片断支撑起他的断垣残壁。
诗的每一个细部碎片共同构成了诗的主题。
(2)采用了丰富复杂的象征。
艾略特有独特的引经据典的象征手法。
长诗以“圣杯”、“渔王”等故事为基本框架,神话学、人类学为诗人提供了整套的象征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