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第1课时 熔化和凝固的现象与特点
- 格式:ppt
- 大小:2.39 MB
- 文档页数:23
熔化和凝固--黄老师yyds一、物态变化1.定义: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变态)2.物质状态:物质相对稳定的状态(固液气)二、熔化1.定义: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注意:区分熔化和溶解2.熔化现象: 3.特点:不断吸热....4.应用:熔化吸热,可使周围物体温度下降例如:冰棒解暑,冰袋降温5.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盐或白糖溶解于水中,属于溶化现象不属于物态变化实验中的注意事项a.安装器材:从下往上安装b.石棉网:使烧杯受热均匀c.水浴加热:可使海波受热均匀d.过程中搅拌器要不断的搅拌e.注意温度计的使用规范f.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用灯盖盖灭酒精灯6.海波熔化实验AB:固态,温度升高BC:固液共存态,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CD:液态,温度升高7.蜡烛熔化实验温度升高,蜡烛状态:固态→软→稀→液态三、物质分类1.固体分类:①晶体②非晶体2.晶体(1)定义:具有特定熔化温度(熔点)的物质(2)熔化条件:a达到熔点(两个条件缺一不可)b持续吸热(3)熔化特点:a 状态:固态→固液共存态→液态b 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4)典型晶体:晶体的熔化曲线(1)定义:没有特定熔化温度(熔点)的物质(2)熔化条件:不断吸热(3)特点:没有熔点,没有固液共存态(4)状态:固态→软→稀→液态(5)典型非晶体:四、凝固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熔化的逆过程)2.条件:持续放热3.特点:(1)凝固与熔化是互逆过程,一切相反(2)同种晶体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同一温度!.....4.凝固图像非晶体的熔化曲线河水结冰蜂蜜结晶铁水铸造铁文黄老师yyds。
第2节熔化和凝固学案及例题分析知识点1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1.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固→液);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 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1.3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液→固);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 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2.1晶体和非晶体固体由于内部微粒的排列结构不同可分为: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海波、萘、冰、食盐、明矾和各种金属。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蜂蜡、松香、沥青、玻璃等。
2.2 熔点和凝固点(针对晶体)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类比晶体凝固的温度叫凝固点。
①同种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是一样的;②熔化和凝固这个过程是可逆的。
知识点3熔化与凝固的特点1)熔化的规律: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上升。
③研究熔化和凝固的试验中,需要的器材如上图所示还包括:温度计、秒表。
2)晶体熔化必要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不断吸热。
3)熔化吸热的应用: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
(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土冰箱示意图。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
(雪熔化吸热);③鱼保鲜,用00C的冰比00C的水效果好。
(冰熔化吸热);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4)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①萘的熔点为80.50C。
当温度为790C时,萘为固态。
当温度为810C时,萘为液态。
当温度为80.50C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
(降低雪的熔点)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0C,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
(水银凝固点是-390C,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0C,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0C,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3.2凝固规律及特点1)凝固规律: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凝固点不变。
《熔化和凝固》讲义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同学们,咱们今天来一起学习物质的两种常见变化:熔化和凝固。
熔化,简单来说,就是固态物质变成液态的过程。
比如说,冰变成水,这就是熔化。
而凝固呢,则是液态物质变成固态的过程,像水结成冰就是凝固。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炎热的夏天,我们吃的冰棍,它从固态的冰棍慢慢变成了液态的糖水,这就是熔化;到了冬天,池塘里的水会结成冰,这就是凝固。
二、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熔化的特点(1)吸热过程物质在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
以冰的熔化为例,当我们给冰加热时,它会不断地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直到达到熔点。
(2)温度变化在熔化过程中,物质的温度并非一直上升。
当物质达到熔点时,继续加热,温度会保持不变,直到全部变为液态,这个阶段所吸收的热量主要用于打破固态物质内部的结构,使其变成液态。
(3)状态变化从固态逐渐变为液态,在完全熔化之前,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
2、凝固的特点(1)放热过程与熔化相反,物质在凝固时会放出热量。
比如水结成冰,会向周围环境释放热量。
(2)温度变化凝固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也不是一直下降。
当物质达到凝固点时,继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全部变为固态。
(3)状态变化从液态逐渐变为固态,在完全凝固之前,物质也是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
三、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1、晶体(1)定义晶体是指内部原子或分子按照一定规律周期性排列的固体物质。
常见的晶体有冰、海波、各种金属等。
(2)晶体的熔化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例如,冰的熔点是 0℃,当加热冰时,温度达到 0℃后,只要继续吸热,冰就会逐渐熔化,但温度始终保持在 0℃,直到全部变成水。
(3)晶体的凝固晶体也有固定的凝固点,在凝固过程中温度同样保持不变。
水在凝固成冰时,温度达到 0℃后,只要继续放热,水就会逐渐凝固,但温度依然保持在 0℃,直到全部变成冰。
2、非晶体(1)定义非晶体是指内部原子或分子排列没有规律的固体物质。
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知识梳理】一、物态与物态变化1、物态:物质的状态,常见的物态分为固态、液态、气态2、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3、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而且熔化过程中固体和液体同时存在。
这类固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如:冰、海波、各种金属。
(2)非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逐渐变软最后变成液态,而且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3)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4、晶体熔化、凝固的条件(1)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持续吸热(两个条件缺一不可)(2)晶体凝固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②持续放热(两个条件缺一不可)5、熔化和凝固的图像(1)晶体熔化和凝固的图像(2)非晶熔化和凝固的图像【诊断自测】1. 通常情况下,物质一般以、、三种状态存在,既有一定的体积,又有一定的形状,物质处于哪种状态与有关。
2. 水蒸气、云、雨、露、雾、霜、雪、雹、冰等,都是水的化身,它们中:属于气态的是;属于液态的是;属于固态的是;不能确定状态的是。
3. 北方冬天的地窖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时要,使地窖内的温度不会降的过低而冻坏地窖内存放的菜。
4. 如图中的冻豆腐以其孔隙多,弹性好。
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深受喜爱。
人们制作冻豆腐主要是想办法去除新鲜豆腐中的水分。
制作冻豆腐的过程经历了(填物态变化名称)的过程。
5. 如图所示为某种固体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t1到t2,这段时间内物质处于过程,物质的状态是。
【考点突破】类型一:熔化和凝固现象例1下列自然现象中,通过熔化形成的是()A. 春天河里的冰雪化成了水B. 夏天清晨,花叶上的露水C. 秋天,笼罩大地的雾D. 冬天空中纷飞的雪花<答案>A<解析>冰化成水是固态变化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符合题意;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所致,气态到液态不符合题意;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所致,气态到液态不符合题意;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气态到固态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