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销售计算公式大全

销售计算公式大全

销售计算公式大全
销售计算公式大全

卷烟市场分析报告中常用公式及单位

1. 同比:今年的销量跟去年同期的销量相比较(如:2011年2月分跟2010月2月相比较).

同比%= 今年的销量 - 去年同期的销量/去年同期的销量*100%

2.环比:本月销量跟上月销量相比较.(2011年3月与2011年2月相比较).

环比%= 本月销量 - 上月销量/上月销量*100%

另外一种表示方法:

同比%=〔(今年的销量/去年同期的销量)-1〕*100%

环比%= 〔(本月销量/上月销量) -1 〕*100%

3. 卷烟销售常用单位:

1件=1万支=50条 1箱=5件=250条 1箱=5万支

万元化成元乘以10000

箱化成万支乘以5

万支化成箱除以5

条化成万支除以50

万支化成条乘以50

16支装的烟→1万支=62.5条 1小箱=4000支 1万支=2.5箱

如果1件=2小箱→5件=10小箱=4000支

4. 单箱额 = 总金额/总销量单位:万元/箱元/箱

单条值= 总金额/总条数单位: 条/元

单箱额=单条值*250

5 . 销售总额 = 销售数量*指导零售价销售成本 = 销数数量*批发价

毛利总额 = 销售总额 - 销售成本毛利率 = 毛利总额/销售总额

6. 上柜率 = ( 当期上柜户数/当期客户总数 )*100%

满足率 = ( 当期实际供应数 /当期客户要货数) )*100%

再购率 = (上期订货后本期又订货户数/上期订货客户数) *100% 或

上期订货后本期又订货户数/(本月铺货户-上月增加的户数)*100% 购买率=(购买人数/样本人数)×100%

重叠率=(买了A品牌烟又买了B品牌的人数/买了A品牌烟的人数)×100%

7.年度销售增长率=今年销售实际量-去年销售实际量/去年销售实际量*100%

1、什么是 GDP?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2、什么是 CPI? 即消费者物价指数,英文缩写为 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例如,在过去 12 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 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 12 个月前平均上升2.3%。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 100 元

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 97.70 元的货品及服务。一般说来当 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通货膨胀;而当 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他称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全国月份当月增长2011 年 04 105.3 月

3、什么是消费者收入?是指消费者个人从各种来源所得到的货币收入,通常包括个人的工资、奖金、其他劳动收入、退休金、助学金、红利、馈赠、出租收入等。

4、什么事个人可支配收入、

即在消费者个人收入中扣除各种税款(所得税)和非税性负担(如工会会费、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等)后的余款。

5、卷烟人均消费量是如何计算的?

卷烟人均消费量=辖区卷烟消费总量÷辖区常住人口数量

指标类型市场状态指标主要指标名称价格指数、存销比客户毛利率、断货率、动销率备注商业存销比、社会存销比客户经营指标客户订单满足率市场占有率品牌覆盖率、品牌上柜率品牌状态指标品牌重需率、品牌动销率品牌动销比、品牌断货率品牌成长率客户盈利水平计算动销率(再购率)成长率(销售增长率、市场份额增长率)

卷烟需求预测准确率=【1—(|总量需求预测—客户订单需求总量|÷客户订单需求总量)】×100%

卷烟销量预测准确率= 【1—(|销量预测量—客户订单总量|÷客户订单总量)×100% 】订单满足率=订单量÷订单需求量×100%

卷烟社会库存销比=期末库存÷(期初库存+本期购进—期末库存)

卷烟动销率=本周期卷烟实际销量÷(期初库存+本期购进) =本周期内购进总量÷前期购进总量

覆盖率:市场覆盖率是指企业产品在一定市场范围内占有区域的多少

(市场占有率、铺货率):指一个订货周期内,某品牌零售客户购进卷烟户数与有投放应订卷烟客户总数之比。

上柜率=(实际上柜户数÷目标户数)×100%

再购率= (上期订货后本期又订货户数÷上期订货户数)*100%

客户断货率=(断货客户数÷有订货记录客户数)×100%

所以我们要将市场铺货率和覆盖率区分开来,市场覆盖率的大小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卷烟销售情况,应把卷烟上柜率、再购率、断货率的大小作为卷烟培育的评定指标。

什么是客户毛利和毛利率?

商业企业商品销售收入减去商品原进价后的余额。

客户毛利率指客户卷烟销售毛利与卷烟销售收入之比。

卷烟毛利额=卷烟销售价格总额—卷烟批发价总额

毛利率=卷烟毛利额÷卷烟销售价格总额

同比增长率=(本期销售数量(金额)-去年同期销售数量(金额)/ 去年同期销售数量(金额)×100% 环比:

环比分为日环比、周环比、月环比和年环比。

环比增长率=(本期数-上期数)/上期数×100%反映本期比上期增长了多少;

重需率=某单品本周有需求记录的客户数/前三周有该单品订单记录的客户数×100%

单品订足率=当周某客户订货数量/该客户的投放限额×100%

单品订足面=某单品本周订足率 100%的客户数/总客户数×100%例题:

零售基本计算公式荟萃

1、增长率=(本期—上期)/上期*100% 经常使用的数据,是数据分析的主要环节,通过增长率可以清晰反映门店各项经营指标与同期的增比情况,便于公司对门店的运行做相关调整。 2、毛利率(倒扣率)=(销售额—销售成本)/销售额*100% 毛利率是衡量商品毛利水平的指标,对门店日常经营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毛利率计算可以知道哪些是门店高毛利商品应该做重点推广,哪些是敏感商品不能断货等。另外毛利率的高低也是衡量当地购买能力的依据。门店食品毛利率应该15%左右,针织25—35%;杂品20—25%;洗涤15—18% 3、毛利=销售额* 毛利率=销售金额—销售成本=进价—售价 毛利是经营中很重要的一个指标,是门店利润来源,是我们发展的基础。每一个人都必须关注这个指标。毛利是考核门店经营业绩的主要依据,是对店长能力的考核。 4、平均库存=(期初库存+期末库存)/2=每日库存之和/天数 平均库存可以直白的告诉门店还有多少商品,是否应该加大或减少进货数量,在经营中非常重要。公司对门店有库存考核。 5、周转率=本期销售数量/本期平均库存*100% 6、库存周转次数=本期销售额/本期平均库存 库存周转次数说明商品流通是否顺畅。通过库存周转次数计算何以降低或减少滞销商品出现,加大资金周转率。通则规定:食品年周转次数不能小于12次,百货不能小于4次,针织不能小于6次。 7、库存周转天数= 30(365)/库存周转次 库存周转天数说明一个商品从进入门店需要多常时间可以销售出去,也就是什么时间能将商品变为销售款。如果周转天数过长有可能变为滞销商品,应该考虑变换陈列位置、加大促销力度、申请返货等等8、人均销售=销售/人数 这个指标说明人员分配是否合理、劳效如何,是门店对员工考核的基本依据,可以反映员工销售能力以及员工销售热情进行的考核。可以根据人均销售门店向人力资源部提出人员增减变动情况。也是控制门店开支的主要依据。 9、人均毛利=毛利/人数 这个指标说明员工为企业盈利能力,尽量提高这个指标。也是门店人员变动的依据。 10、营业毛利=毛利—费用(收入及计提、运杂费、差旅费、修理费、办公费、资产租金、水电费、租赁费、低值易耗品摊销、物料消耗、劳动保险、财产保险、业务招待费等等) 营业毛利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利润。是对门店店长考核的最主要指标,是店长能力的考核。营业毛利表示:门店为公司创造的盈利情况,直接关系公司发展前景,与各位息息相关。 11、单位面积销售=销售/面积 是衡量门店经营水平的重要指标,说明你的面积利用是否合理。是对门店基础能力的考核。要求门店店长对这个基数加大提升。 12、单位面积毛利=毛利/面积 是衡量门店经营水平的重要指标,说明你的门店面积是否值钱,店长是否一直在让你门店面积升值。 营业利润率是指企业的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经营效率的指标,反映了在不考虑非

财务管理计算公式整理汇总完整

财务管理计算公式整理汇总(1) 一、基本的财务比率 (一)变现能力比率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资产负债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3、保守速动比率=(现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额)÷流动负债 (二)资产管理比率 1、营业周期 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2、存货周转天数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3、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销售收入”数据来自利润表,是指扣除折扣和折让后的销售净额。 4、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5、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三)负债比率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100% 3、有形净值债务率 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100% 4、已获利息倍数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长期债务与营运资金比率=长期负债÷(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5、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 (1)长期租赁 (2)担保责任 (3)或有项目 (四)盈利能力比率 1、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2、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3、资产净利率 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4、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应用 (一)杜帮财务分析体系 1、权益乘数 权益乘数=1÷(1-资产负债率) 2、权益净利率 权益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二)上市公司财务比率 1、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净利润÷年末普通股份总数 =(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年度股份总数-年度末优先股数)2、市盈率 市盈率(倍数)=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 3、每股股利 每股股利=股利总额÷年末普通股股份总数 4、股票获利率 股票获利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市价×100% 5、股利支付率 股利支付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净收益)×100% 6、股利保障倍数 股利保障倍数=普通股每股净收益÷普通股每股股利 =1÷股利支付率 7、每股净资产 每股净资产=年度末股东权益÷年度末普通股数 8、市净率 市净率(倍数)=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三)现金流量分析 1、流动性分析 (1)现金到期债务比 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本期到期的债务 (2)现金流动负债比 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 (3)现金债务总额比 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债务总额 2、获取现金能力分析 (1)销售现金比率 销售现金比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销售额 (2)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净额 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净额=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普通股股数

各类税的计算公式

各种税的计算公式 1、一般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此处税率为17%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禁止抵扣人进项税额=当月全部的进项税额×(当月免税项目销售额,非应税项目营业额的合计÷当月全部销售,营业额合计) 2、进口货物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3、小规模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二.消费税 1、一般情况: 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额 三、营业税 应纳税额=营业额×税率 四、关税 1、从价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适用税率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 3、复合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格×适用税率五、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月预缴额=月应纳税所得额×25% 月应纳税所得额=上年应纳税所得额×1/12 六、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商企业所得税 1、应纳税所得额 制造业: 应纳税所得额=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商业: 应纳税所得额=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服务业: 应纳税所得额=业务收入×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再投资退税: 再投资退税=再投资额×(1—综合税率)×税率×退税率 七、个人所得税: 1、工资薪金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稿酬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1—30%) 3、其他各项所得:

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计算公式

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计算公式 等额本金: 本金还款和利息还款: 月还款额=当月本金还款+当月利息式1 其中本金还款是真正偿还贷款的。每月还款之后,贷款的剩余本金就相应减少: 当月剩余本金=上月剩余本金-当月本金还款 直到最后一个月,全部本金偿还完毕。 利息还款是用来偿还剩余本金在本月所产生的利息的。每月还款中必须将本月本金所产生的利息付清: 当月利息=上月剩余本金×月利率式2 其中月利率=年利率÷12。据传工商银行等某些银行在进行本金等额还款的计算方法中,月利率用了一个挺孙子的算法,这里暂且不提。 由上面利息偿还公式中可见,月利息是与上月剩余本金成正比的,由于在贷款初期,剩余本金较多,所以可见,贷款初期每月的利息较多,月还款额中偿还利息的份额较重。随着还款次数的增多,剩余本金将逐渐减少,月还款的利息也相应减少,直到最后一个月,本金全部还清,利息付最后一次,下个月将既无本金又无利息,至此,全部贷款偿还完毕。 两种贷款的偿还原理就如上所述。上述两个公式是月还款的基本公式,其他公式都可由此导出。下面我们就基于这两个公式推导一下两种还款方式的具体计算公式。 1. 等额本金还款方式 等额本金还款方式比较简单。顾名思义,这种方式下,每次还款的本金还款数是一样的。因此: 当月本金还款=总贷款数÷还款次数 当月利息=上月剩余本金×月利率 =总贷款数×(1-(还款月数-1)÷还款次数)×月利率

当月月还款额=当月本金还款+当月利息 =总贷款数×(1÷还款次数+(1-(还款月数-1)÷还款次数)×月利率) 总利息=所有利息之和 =总贷款数×月利率×(还款次数-(1+2+3+。。。+还款次数-1)÷还款次数) 其中1+2+3+…+还款次数-1是一个等差数列,其和为(1+还款次数-1)×(还款次数-1)/2=还款次数×(还款次数-1)/2 :总利息=总贷款数×月利率×(还款次数+1)÷2 由于等额本金还款每个月的本金还款额是固定的,而每月的利息是递减的,因此,等额本金还款每个月的还款额是不一样的。开始还得多,而后逐月递减。 等额本息还款方式: 等额本金还款,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月的还款额是固定的。由于还款利息是逐月减少的,因此反过来说,每月还款中的本金还款额是逐月增加的。 首先,我们先进行一番设定: 设:总贷款额=A 还款次数=B 还款月利率=C 月还款额=X 当月本金还款=Yn(n=还款月数) 先说第一个月,当月本金为全部贷款额=A,因此: 第一个月的利息=A×C 第一个月的本金还款额 Y1=X-第一个月的利息

管理会计计算公式

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销售价格X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X销售量-固定成本=(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X销售量-固定成本 单位边际贡献=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p-b) 边际贡献(TCM)=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单位边际贡献X销售量 营业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销售收入X100%=单位边际贡献/销售收入X100% 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X100%=单位变动成本/销售价格X100% 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1 边际贡献率=1-变动成本率 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固定成本/(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 盈亏平衡点销售额=销售价格X盈亏平衡点销售量 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 某种产品的销售比例=这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全部产品销售收入合计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各种产品边际贡献合计/各种产品销售收入合计=∑(各种产品边际贡献率X各种产品销售比例) 综合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固定成本/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某种产品盈亏平衡点销售额=综合盈亏平衡点销售额X该种产品销售比例 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X边际贡献率 安全边际=预算(或实际)销售量-盈亏平衡点销售量 安全边际=预算(或实际)销售额-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额)/预算(或实际)销售量(额) 营业利润=安全边际(数量)X单位边际贡献 营业利润=安全边际(金额)X边际贡献率

实现目标利润销售量=(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位边际贡献 实现目标利润销售额=(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位边际贡献率 实现目标利润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目标利润)/销售量实现目标利润的固定成本=(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x销售量-目标利润目标利润=预计资产平均占用额X投资报酬率 经营杠杆系数=利润变动百分比/销售变动百分比 经营杠杆系数=预计边际贡献/预计利润总额 计划期利润百分比=销售变动百分比X经营杠杆系数 成本无差别业务量=两方案固定成本之差/两方案变动成成本之差 以P表示本金,F表示本金和利息之和,i表示利息,n表示存款年数 按单利计算F=P*(1+i*n) 按复利计算F=P*(1+i)n次方 现值pv=终值FV*现值系数 终值FV=现值PV*终值系数 年金终值FVA=年金A*年金终值系数 年金现值PVA=年金A*年金现值系数 年金A=年金终值FVA/年金终值系数 年金A=年金现值PVA/年现值系数 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各年营业净现金流量=该年营业收入-该年付现成本-该年所得税 各年营业净现金流量=该年税后净利润+该年折旧+该年摊销额

各个税种的计算方法及公式

各个税种的计算方法及公式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些各种税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希望可以帮到咱们财务人员。包含以下税种的计算方法: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商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以下内容由深圳会计实践培训---成功财务实战俱乐部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一、增值税 1、一般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此处税率为17%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禁止抵扣人进项税额=当月全部的进项税额×(当月免税项目销售额,非应税项目营业额的合计÷当月全部销售,营业额合计) 2、进口货物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3、小规模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二.消费税 1、一般情况: 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额 三、关税 1、从价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适用税率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 3、复合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格×适用税率 四、营业税 应纳税额=营业额×税率 五、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月预缴额=月应纳税所得额×25% 月应纳税所得额=上年应纳税所得额×1/12 六、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商企业所得税 1、应纳税所得额 制造业:

房贷等额本息还款公式推导(详细)

等额本息还款公式推导 设贷款总额为A,银行月利率为β,总期数为m(个月),月还款额设为X,则各个月所欠银行贷款为: 第一个月A 第二个月A(1+β)-X 第三个月(A(1+β)-X)(1+β)-X=A(1+β)2-X[1+(1+β)]第四个月((A(1+β)-X)(1+β)-X)(1+β)-X =A(1+β)3-X[1+(1+β)+(1+β)2] … 由此可得第n个月后所欠银行贷款为 A(1+β)n –X[1+(1+β)+(1+β)2+…+(1+β)n-1]= A(1+β)n –X [(1+β)n-1]/β 由于还款总期数为m,也即第m月刚好还完银行所有贷款,因此有 A(1+β)m –X[(1+β)m-1]/β=0 由此求得

X = Aβ(1+β)m /[(1+β)m-1] ======================================================= ===== ◆关于A(1+β)n –X[1+(1+β)+(1+β)2+…+(1+β)n-1]= A(1+β)n –X[(1+β)n-1]/β的推导用了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1、(1+β)、(1+β)2、…、(1+β)n-1为等比数列 ◆关于等比数列的一些性质 (1)等比数列:An+1/An=q, n为自然数。 (2)通项公式:An=A1*q^(n-1); 推广式:An=Am·q^(n-m); (3)求和公式:Sn=nA1(q=1) Sn=[A1(1-q^n)]/(1-q) (4)性质: ①若m、n、p、q∈N,且m+n=p+q,则am·an=ap*aq; ②在等比数列中,依次每k项之和仍成等比数列. (5)“G是a、b的等比中项”“G^2=ab(G≠0)”. (6)在等比数列中,首项A1与公比q都不为零. ◆所以1+(1+β)+(1+β)2+…+(1+β)n-1 =[(1+β)n-1]/β 等额本金还款不同等额还款 问:等额本金还款是什么意思?与等额还款相比是否等额本金还款更省钱?

销售利润率计算公式

销售利润率计算公式 推荐阅读:销售利润率 其计算公式为: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 / 营业收入×100% 俗称销售利率率为毛利率,只是口头上的一种表述。实际上,销售利润率与销售毛利率是不同的两个指标,因为前者已剔除了期间费用,后者仍包含期间费用(如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从两者公式可以看出: 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 / 营业收入×100% 销售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 而利润总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费用。因此,可以看出销售毛利率一般大于销售利润率。 式中产品销售净收入是指扣除销售折让、销售折扣和销售退回之后的销售净额。销售利润越高,说明销售获利水平越高。在产品销售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利润的多少要受产品成本和产品结构等的影响。产品成本降低,产品结构中利润率高的产品比重上升,销售利润率就提高;反之,产品成本上升,产品结构中利润率高的产品比重下降,销售利润率就下降。分析、考核销售利润率,对改善产品结构,促进成本降低等有积极的作用。 销售利润计算公式是什么? 时间:2010-11-25 16:20 编辑:芳萍来源:世界工厂网点击数:8227 销售利润计算公式是什么?经常听到有朋友问这样的问题,为了能够有助于大家牢记销售利润的计算公式,本文对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销售利润的计算公式为: 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 / 营业收入×100% 销售利润率从口头上来讲,又可称之为毛利率,实际上,销售利润率和毛利率指的是不同的销售指标,销售利润率剔除了期间费用,而销售毛利率则包含了期间费用,比如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从计算公式来看: 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 / 营业收入×100% 销售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 而利润总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费用。 因此可以看出,销售毛利率一般大于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越高,说明销售获利水平越高。在产品销售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利润的多少要受产品成本和产品结构等的影响。产品成本降低,产品结构中利润率高的产品比重上升,销售利润率就提高;反之,产品成本上升,产品结构中利润率高的产品比重下降,销售利润率就下降。分析、考核销售利润率,对改善产品结构,促进成本降低等有积极的作用。 相关知识:企业利润率的主要形式有 ①销售利润率。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收入总额的比率。它表明单位销售收入获得的利润,反映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关系。 ②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成本总额之比。它表明单位销售成本获得的利润,反映成本与利润的关系。 ③产值利润率。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总产值之比,它表明单位产值获得的利润,反映产值与利润的关系。 ④资金利润率。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资金平均占用额的比率。它表明单位资金获得的销售利润,反映企业资金的利用效果。 ⑤净利润率。一定时期的净利润(税后利润)与销售净额的比率。它表明单位销售收入获得税后利润的能力,反映销售收入与净利润的关系。 利润总额与净利润计算公式 浏览次数:4063次悬赏分:20 |解决时间:2010-6-9 18:45 |提问者:xiang2848 企业利润分配A公司(有限责任公司) 一、1997年损益类账户金额 主营业务收入790万;主营业务成本500万;营业费用40万;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60万;其他业务收入30万;其它业务支出10万;管理费用70万;财务费用20万;营业外收入50万;营业外支出30万;投资净收益60万 二、1990年至1996年利润(万元) 1990年-160;1991年-30;1992年25;1993年50;1994年35;1995年40;1996年25 三、1997年纳税调整事项

财务管理计算公式大全

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 一、基本的财务比率 (一)变现能力比率 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资产负债 2、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3、保守速动比率=(现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额)÷流动负债 (二)资产管理比率 1、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2、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3、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销售收入”数据来自利润表,是指扣除折扣和折让后的销售净额。 4、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5、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三)负债比率 1、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100% 3、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100% 4、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长期债务与营运资金比率=长期负债÷(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5、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1)长期租赁(2)担保责任(3)或有项目 (四)盈利能力比率 1、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2、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3、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4、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应用 (一)杜帮财务分析体系 1、权益乘数=1÷(1-资产负债率) 2、权益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二)上市公司财务比率 1、每股收益=净利润÷年末普通股份总数=(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年度股份总数-年度末优先股数) 2、市盈率(倍数)=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 3、每股股利=股利总额÷年末普通股股份总数 4、股票获利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市价×100% 5、股利支付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净收益)×100% 6、股利保障倍数=普通股每股净收益÷普通股每股股利=1÷股利支付率 7、每股净资产=年度末股东权益÷年度末普通股数 8、市净率(倍数)=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三)现金流量分析 1、流动性分析 (1)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本期到期的债务 (2)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 (3)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债务总额 2、获取现金能力分析 (1)销售现金比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销售额 (2)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净额=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普通股股数 (3)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全部资产×100% 3、财务弹性分析 (1)现金满足投资比率=近5年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之和÷近5年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股利之和 (2)现金股利保障倍数

税法所有税种计算公式大全71510

税法所有税种计算公式大全 一、各种税的计算公式 一、增值税 1、一般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此处税率为17%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2、进口货物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3、小规模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二、消费税 1、一般情况: 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额 三、关税 1、从价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适用税率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 3、复合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格×适用税率 四、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月预缴额=月应纳税所得额×25% 月应纳税所得额=上年应纳税所得额×1/12 五、个人所得税: 1、工资薪金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稿酬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1-30%) 3、其他各项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六、其他税收 1、城镇土地使用税 年应纳税额=计税土地面积(平方米)×适用税率 2、房地产税 年应纳税额=应税房产原值×(1-扣除比例)×1.2% 或年应纳税额=租金收入×12% 3、资源税 年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 4、土地增值税 增值税=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扣除项目

财务计算公式

1.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平均应收账款×360天/销售收入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2、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3、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流动负债 4、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5、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 营业收入×100% 利润总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费用 1. 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100%。 2.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它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表明企业每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支付保障,反映了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时可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3.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总资产)×100% 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年平均存货余额(年平均存货余额=(年初存货余额+年末存货余额)/2) 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年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同上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年平均资产余额同上 需要说明的是:1、有的资料上会用销售收入代替营业收入 2、为了简便计算,以及在不同的条件下,也会用年末个账户余额代替年平均余额 资产负债率(举债经营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存货周转率(存货的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原材料周转率=耗用原材料成本/平均原材料存货 在产品周转率=制造成本/平均在产品存货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含应收票据,减除坏账准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存货周转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存货周转天数(天)=360/存货周转次数 存货周转 = 销货成本 / 平均存货 平均存货 = (期初存货额 + 期未存货额) / 2

等额本息法及等额本金法两种计算公式.doc

精品文档 等本息法和等本金法的两种算公式 一: 按等额本金还款 法:贷款额为: a, 月利率为: i , 年利率为: I , 还款月数: n, an 第 n 个月贷款剩余本金: a1=a, a2=a-a/n, a3=a-2*a/n ...次类推 还款利息总和为Y 每月应还本金: a/n 每月应还利息: an*i 每期还款 a/n +an*i 支付利息 Y=( n+1)*a*i/2 还款总额 =( n+1)*a*i/2+a 等本金法的算等本金(减法):算公式: 每月本金=款÷期数 第一个月的月供 =每月本金+款×月利率 第二个月的月供 =每月本金+(款-已本金)×月利率 申10 万 10 年个人住房商性款,算每月的月供款?(月利率: 4.7925 ‰)算果: 每月本金: 100000÷120= 833 元 第一个月的月供:833+ 100000×4.7925 ‰=1312.3 元 第二个月的月供:833+( 100000- 833)×4.7925 ‰= 1308.3 元 如此推?? 二 : 按等本息款法:款 a,月利率 i ,年利率 I ,款月数n,每月款 b,款利息和 Y 1: I =12×i 2: Y=n×b- a 3:第一月款利息:a×i 第二月款利息:〔a-( b- a×i )〕×i =( a×i -b)×( 1+ i ) ^1 +b 第三月款利息:{ a-( b- a×i )-〔 b-( a×i - b)×( 1+ i ) ^1 -b〕}×i =( a×i -b)×( 1+i ) ^2 + b 第四月款利息:=( a×i - b)×( 1+ i ) ^3 + b 第 n 月款利息:=(a×i - b)×( 1+ i ) ^( n- 1)+ b 求以上和:Y=( a×i -b)×〔( 1+ i ) ^n- 1〕÷i + n×b 4:以上两Y 相等求得 月均款 :b = a×i ×( 1+ i ) ^n ÷〔( 1+ i )^n - 1〕 支付利息 :Y = n×a×i ×( 1+i ) ^n ÷〔( 1+ i ) ^n - 1〕- a 款 :n ×a×i ×( 1+ i )^n ÷〔( 1+ i ) ^n- 1〕 注:a^b 表示 a 的 b 次方。 等本息法的算 ----- 例如下: 如款 21 万, 20 年,月利率 3.465 ‰按照上 面的等本息公式算 月均款 :b = a×i ×( 1+ i ) ^n ÷〔( 1+ i )^n - 1〕即: =1290.11017 即每个月款1290 元。 。 1欢迎下载

销售利润率分析 成本利润率分析

一、销售利润率分析 1、销售毛利率分析 销售毛利额=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 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额÷主营业务收入×100% 2006年主营业收入2396505176.26 主营业务成本1430146518.56 2007年主营业收入2702850939.13 主营业务成本1613257135.37 2008年主营业收入2939049511.33 主营业务成本1721837973.25 2007年同行业收入4115716899.30 主营业务成本2840363684.85 2006年销售毛利额=2396505176.26-1430146518.56=966358657.7元 2007年销售毛利额=2702850939.13-1613257135.37=1089593803.76元 2008年销售毛利额=2939049511.33-1721837973.25=1217211538.08元 2007年同行业销售毛利额=4115716899.30- 2840363684.85=1275353214.45元 2006年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额÷主营业务收入×100% =966358657.7÷2409060204.55×100%=40.11% 2007年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额÷主营业务收入×100% =1089593803.76÷2702850939.13×100%=40.31% 2008年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额÷主营业务收入×100% =1217211538.08÷2939049511.33×100%=41.42% 2007年同行业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额÷主营业务收入×100% =1275353214.45÷4115716899.30×100%=30.99% 同仁堂2006年、2007年、2008年销售毛利率在逐年提高,以2007年为例,同仁堂和同行业相比,高于同行业。销售毛利率是指销售毛利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它表示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获取的毛利额。销售毛利率是企业获利的基础,单位收入的毛利超高,抵补各项期间费用的能力超强,企业的获利能力也就越高。说明同仁堂的获利能力高于同行业。 2、营业利润率的比较分析: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资产减值准备-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2006年营业利润291026176.34 主营业务收入2396505176.26 2007年营业利润366889296.74 主营业务收入2702850939.13 2008年营业利润408091960.97 主营业务收入2939049511.33 2007年同行业营业利润393322568.29 主营业务收入4115716899.3 2006年营业利润率=291026176.34/2396505176.26×100%=12.14% 2007年营业利润率=366889296.74/2702850939.13×100%=13.57% 2008年营业利润率=408091960.97/2939049511.33×100%=13.89% 2007年同行业营业利润率=(393322568÷4115716899.3)×100%=9.56% 2006年主营业利润930666151.68 主营业务收入2396505176.26 2007年主营业利润1056747692.57 主营业务收入2702850939.13

企业所得税额计算公式

企业所得税额计算方法-- 各税种税额计算公式大全( 5) 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 — )税收调整项目金额 利润总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 1、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 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一产品销售成本一产品销售费用一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 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成本余额+本期产品成本会计-期末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成本余额 本期产品成本会计=材料+工资+制造费用 2、商品流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 — )税收调整项目金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汇兑损失 主营业务利润=商品销售利润+代购代销收入 商品销售利润=商品销售净额一商品销售成本一经营费用一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商品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折扣与折让 3、饮服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 — )税收调整项目金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经营利润+附营业务收入-附营业务成本 经营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 营业成本=期初库存材料、半成品产成(商)品盘存余额+本期购进材料、商品金额 金额-期末库存材料、半成品、产成(商)品盘存余额 4、应纳所得税税额计算 (1)分月或分季预缴所得税额=月、季应纳税所得额X税率(33%) (2)年终汇算清缴时,应退补所得税 应退补所得税额=全年累计应纳税所得额X税率(33%)-本年累计已缴所得税额预缴所得 税 ①、按上年应纳税所得额的1/2或1/4 本期某月或某季应纳所得税税额=[上一年应纳税所得额/2 (或4)] X税率(33%) ②、按本期计划利润预缴所得税 本期某月或某季应纳所得税税额=本期某月或某季计划利润额X税率(33%) 5、对减征所得税的计算 减征比例=[(33% —原核定的税率)/33%] X 100% 减征后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税率(33%)X(1-减征比例) =应纳所得税税额X减征比例 6、境外所得税税额扣除限额=境内外所得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总额X来源于某外国的所 得额/境内外所得总额 7、对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

利润率的表现形式及其计算方法

利润率的表现形式及其计算方法 ——2013年新课标文综Ⅰ卷第13题引发的思考 孙恒振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新课标文综Ⅰ卷第13题是一道计算利润率变化的试题,该题及答案如下: 中国H公司与美国某公司签订服装出口合同,约定服装单价为24美元,一年后交货。H公司生产一件服装的成本是144人民币元。签订合同时汇率为1美元=6.32人民币元,交货时为1美元=6.27人民币元。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H公司交货时的利润率比签约时的利润率 A.下降0.83% B.下降0.76% C.上升0.83% D.上升0.76% 答案A 对于该题的答案,一线教师争议颇多,争议焦点是:这个答案唯一吗? 一.利润率的表现形式 按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利润率是剩余价值额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资本论》第三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四卷,第59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企业的利润率公式为 高中政治教材没有“剩余价值”理论的内容,尽管我们知道“剩余价值”的大小大致相当于企业的利润的大小,可是“剩余价值理论”是分析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试题涉及的是我国企业的利润率,再加上现行高中教材没有编排剩余价值的内容,因此,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马克思的定义对于解答该题是没有帮助的。(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企业有公有制企业也有私有制企业,公有制企业的利润与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是不能等同的)。在我国的会计学专业的教材中,有关于“利润”计算的详细介绍,但是对“利润率”大多数只有简单的介绍,如《2012初级会计务实教材》(财务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年版)介绍的“毛利率法”的计算公式: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这里的“毛利率”就相当于我们常用的“利润率”,当然这只是利润率的表现形式之一,利润率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五种: 1.销售利润率 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收入总额的比率。它表明单位销售收入获得的利润,反映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关系。 2.成本利润率 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成本总额之比。它表明单位销售成本获得的利润,反映成本与利润的关系。 3.产值利润率 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总产值之比,它表明单位产值获得的利润,反映产值与利润的关系。 4.资金利润率 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资金平均占用额的比率。它表明单位资金获得的销售利润,反映企业资金的利用效果。 5.净利润率

[实用参考]各行业税负及计算公式

各行业税负及计算公式(供参考) 一般税负率过低往往会引起税务局的关注,可以掌握在不低于1%(商业企业1.5%左右),各行业的税负率是不同的,具体的税负率表是: 增值税税负率={[年度销项税额合计+免抵退货物销售额R应税货物实用税率-(年度进项税额合计-年度进项税额转出合计+年初留抵税额-年末留抵税额)]/[年度应税货物或劳务销售额+免抵退货物销售额]}R100% 1农副食品加工3.50 2食品饮料4.50 3纺织品(化纤)2.25 4纺织服装、皮革羽毛(绒)及制品2.91 5造纸及纸制品业5.00 6建材产品4.98 7化工产品3.35 8医药制造业8.50 9卷烟加工12.50 10塑料制品业3.50 1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50 12金属制品业2.20 13机械交通运输设备3.70 14电子通信设备2.65 15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3.50 16电气机械及器材3.70 17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4.95 18商业批发0.90 19商业零售2.50 20其他3.5 企业税负率计算 企业税负率计算 目前一般指增值税: 理论税负率:销售毛利*17%除以销售收入 实际税负率:实际上交税款除以销售收入 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商业4%,工业6%,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具体计算:

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 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 注:1对实行"免抵退"的生产企业而言,应纳增值税包括了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2通常情况下,当期应纳增值税=应纳增值税明细账"转出未交增值税"累计数+"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累计数 企业增值税税负率 推荐:财务人员必看的一部好书《战略预算-管理界的工业革命》。《战略预算-管理界的工业革命》是国内第一部走直线、全过程案例、系统化管理的著作!也是国内第一部敢于对财务人员承诺全过程系统化实战效果的好书,财务人员必看!问:1.我单位是进出口贸易公司,以自营出口为主,取得进出口权及出口业务已有3年,但最近业务比较少,不知现在对销售收入方面是否还有规定,比如说,年销售额最少要达到180万. 2.外销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95%以上的自营生产企业的增值税税负率如何计算.征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请列计算公式。 答:1、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年审时,不受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须达到180万元以上的限制。但20RR年7月1日以后新办的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小型商贸企业必须自税务登记之日起,一年内实际销售额达到180万元以上,方可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 2、税负={【年度销项税额合计+免抵退货物销售额×17%-(年度进项税额合计-年度进项税额转出合计+年初留抵税额-年末留抵税额)】÷【年度应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不包括免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免抵退货物销售额】}×100%。 如你第二问中,假设总销售收入为100万元,外销收入95万元,内销收入5万元,进项税金15万元,征税率17%,退税率13%,计算如下: 销项税金=50000R17%=8500元 进项税金转出=950000R(17%-13%)=38000元 应交税金=8500-(150000-38000)=-103500元 税负=[8500+950000R17%-(150000-38000)]/1000000R100%=5.8% 如此题,你公司未缴纳增值税,实际税负为0,但由于是外销产品实行免抵退税政策所致,又有征、退税率差,所以理论税负为5.8%。 企业所得税行业预警税负率 企业所得税行业预警税负率 行业预警税负率 租赁业1.50%

各个税种计算公式和计税方法

税法所有税种计算公式 一、各种税的计算公式 一、增值税 1、一般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此处税率为17%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2、进口货物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3、小规模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二、消费税 1、一般情况: 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额 三、关税 1、从价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适用税率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 3、复合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格×适用税率

四、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月预缴额=月应纳税所得额×25% 月应纳税所得额=上年应纳税所得额×1/12 五、个人所得税: 1、工资薪金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稿酬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1—30%) 3、其他各项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 六、其他税收 1、城镇土地使用税 年应纳税额=计税土地面积(平方米)×使用税率 2、房地产税 年应纳税额=应税房产原值×(1—扣除比例)×1.2% 或年应纳税额=租金收入×12% 3、资源税 年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