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核问题前景展望
- 格式:pdf
- 大小:312.86 KB
- 文档页数:3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现实与未来
时永明
【期刊名称】《和平与发展》
【年(卷),期】2005(000)004
【摘要】朝核问题六方第四轮会谈发表<共同声明>,标志着六方会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朝鲜半岛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大国之间矛盾冲突造成的.六方会谈的现实意义在于努力推动朝核问题的解决以及在朝鲜半岛建立永久和平机制过程中带动地区关系的改善和格局的调整.六方会谈未来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许多困难.
【总页数】5页(P24-28)
【作者】时永明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15
【相关文献】
1.从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看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的构建 [J], 马艳会;朱亚;陈浩
2.朝核问题研究:从六方会谈到地区安全机制 [J], 林晓光
3.六方会谈能否继续在朝核问题上发挥作用? [J], 杨倩
4.六方会谈能否继续在朝核问题上发挥作用 [J], 杨倩
5.中国的外交斡旋与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为什么外交解决朝核问题这么难? [J], 朱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特朗普政府的朝核政策调整及前景
王敏;朱锋
【期刊名称】《和平与发展》
【年(卷),期】2017(000)005
【摘要】随着近年朝核问题的发酵及朝鲜半岛局势不断升温,奥巴马政府时期实施的对朝核问题的“战略忍耐”政策走向终结.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对朝核政策做出较大调整,在操作层面更具灵活性和时效性.特朗普政府把抑制朝鲜的核与导弹能力的发展列为最迫切和最主要的外交议程,对朝鲜实施“强制接触”政策.通过强化“实力”加大对朝鲜的接触,以极限施压和次级制裁行动的升级,迫使朝鲜主动与美国接触,尽量避免军事冲突的发生.为实现迫使朝鲜重回外交谈判渠道的目的,美国新的朝核政策加大了与中国协调合作的力度.从当前形势看,朝核问题的解决需要新的思路和办法,建立朝鲜半岛和平机制与实现半岛无核化可并行不悖.
【总页数】18页(P1-18)
【作者】王敏;朱锋
【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15
【相关文献】
1.美国核政策调整与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前景
2.从克林顿政府到布什政府美国核政策的调整
3.特朗普政府的朝核政策:目标、手段与困境
4.特朗普政府对外战略的调整、原因及其前景分析
5.特朗普政府阿富汗战略调整的动因与前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一、选择题1.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我国出现有大批青年工人,农民和学生踊跃报名参军,还有成千上万农民,铁路员工,汽车司机和医务人员,到前线担任战地勤务和运输工作,在国内,人民纷纷推行爱国公约。
这表明全国一直支持()A. 解放战争B. 土地改革C. 抗美援朝战争D. 三大改造2.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是在()A. 《共同纲领》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 《宪法》3.彭德怀曾在一个重要报告中说“它雄辩的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占领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这里的“它”指的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C. 镇压反革命取得胜利D. 我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4.“美丽的半岛变成了一片废墟……战争开始于三八线上,三年后战争结束于几乎同一地点。
”中国人民参加这一战争的目的是()A. 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B. 推翻美蒋,解放全国C. 抗击日寇,抵御侵略D.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5.著名学者费孝通曾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爰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纪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清除古代旧有阶级的社会差别。
这“两种梦想”今天正在成为现实.以下史实能准确证明“第二个梦想”实现的是()A. 孙中山在“民生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B. “共同纲领的通过”C. 在广大农村开展“人人均等”的人民公社化运动D.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6.某记者在报道中写到:“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袓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材料中“消息”是()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B. 开国大典的举行C. 海南岛获得解放D. 西藏和平解放7.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彭德怀元帅》再现了彭大将军叱咤风云、可歌可泣的一生。
应该出现在这部电视剧中的历史场景有()①中共一大党代表②运筹帷幄平型关③百团大战显功勋④重庆谈判揭阴谋⑤抗美援朝扬国威⑥“文革”受屈含冤死A. ①②③B. ③⑤⑥C. ②④⑤D. ①④⑥8.歌曲能反映时代的特点,往往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旋律。
美国在朝核问题中的国家利益分析朝核问题对美国的国家利益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对美国在朝核问题中的国家利益进行分析的几个方面。
朝核问题直接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
朝鲜拥有核武器和导弹技术,其长程导弹能够威胁到美国本土和其盟友的安全。
朝鲜多次进行核试验和导弹发射活动,这些活动已经引起了地区的紧张局势,并加剧了美国及其盟友的安全担忧。
通过解决朝核问题,尤其是阻止朝鲜发展和使用核武器,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朝核问题对美国及其盟友的地缘政治利益有影响。
朝鲜的核武器和导弹技术威胁到了日本和韩国等美国的亚太盟友的安全。
这些国家在朝鲜半岛附近地区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朝核问题的存在会对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和利益产生潜在威胁。
朝鲜发展核武器可能会触发地区的核扩散,对美国及其盟友的地缘政治利益造成严重破坏。
朝核问题对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声誉和地位有影响。
美国一直呼吁国际社会采取行动限制朝鲜的核计划,并领导了对朝鲜的制裁政策。
朝核问题的长期存在以及朝鲜核威胁的不断升级可能削弱美国作为国际领导者和地区安全保障的可信度。
通过有效解决朝核问题,美国可以维护其在国际舞台上的领导地位和声誉。
朝核问题也涉及到美国的经济利益。
朝鲜的核威胁引发了美国及其盟友的军事应对以及军备竞赛,从而增加了军事开支。
朝鲜的核计划和导弹技术可能会威胁到该地区的稳定和美国的贸易伙伴。
通过解决朝核问题,可以减少地区紧张局势,有利于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贸易合作,对美国的经济利益具有积极影响。
朝核问题对美国的国家利益具有多方面的影响。
解决朝核问题不仅关乎美国的国家安全,还关系到美国及其盟友的地缘政治利益、国际声誉和经济利益。
对于美国来说,有效解决朝核问题是一项重要的国家利益。
核聚变科技的进展与前景展望核聚变科技是一项具有巨大潜力的能源技术,被誉为“清洁、可持续、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核聚变科技的进展情况,并展望其未来的前景。
一、核聚变科技的进展核聚变是一种将轻元素(如氢)融合成重元素(如氦)的过程,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与核裂变不同,核聚变过程中不会产生高放射性废物,也不会造成核泄漏的风险。
因此,核聚变被认为是一种更加安全、环保的能源形式。
近年来,核聚变科技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
首先,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在法国建设进展顺利。
ITER是迄今为止最大的核聚变实验装置,旨在证明核聚变的可行性,并为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其次,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大对核聚变研究的投入,推动了核聚变科技的发展。
例如,中国启动了“中国聚变工程研究计划”,并计划在2035年前建成示范堆。
此外,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也在积极推进核聚变研究。
在技术方面,核聚变科技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磁约束聚变(Magnetic Confinement Fusion,简称MCF)和惯性约束聚变(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简称ICF)是目前主要的核聚变技术路径。
MCF利用强磁场将等离子体约束在磁场中心,实现高温、高密度的等离子体条件。
ICF则利用激光或粒子束将等离子体加热至高温、高密度状态。
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核聚变离商业化应用越来越近。
二、核聚变科技的前景展望核聚变科技的前景非常广阔。
首先,核聚变能源具有巨大的能量潜力。
据估计,每克氘氚燃料可以释放出约10万千瓦时的能量,相当于燃煤发电厂一天的产能。
这意味着核聚变能源可以满足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其次,核聚变能源是一种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形式。
核聚变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会对气候变化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核聚变燃料(氘和氚)在地球上非常丰富,可以通过海水等自然资源获取,不会出现能源枯竭的问题。
核能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展望核能技术是目前能源领域内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逐渐发展壮大。
从过去对核能技术的偏见到现在的拥抱,核能技术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历程。
本文将就核能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展望进行探讨。
1、核能技术的现状核能技术已经被全球广泛地运用,成为各国能源发展的核心部分。
核能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解决能源问题,产生的电能可大幅度减少对煤、油、天然气等非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并促进国际社会环保减排。
在全球核电装机容量排名中,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国家占据前几名。
同时,多个国家仍在大力推进核能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力图推进核能技术在范围和深度的发展。
然而核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引起了一定的质疑。
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以及近年来的日本福岛核事故让人们重新审视核能技术的安全性。
事故发生后,全球范围内的主流媒体开始对核能缺陷提出质疑,认为核能技术存在不可预测风险,安全难以保障。
鉴于各国人民对核能技术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核能技术的未来发展需更加谨慎。
2、核能技术未来展望核能技术未来发展重点之一为提高核能技术安全性,降低事故发生的频率和影响,更好地保护人类和大自然的安全。
为实现这一目标,科技领域内对核能技术进行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早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们便开始研究所谓的第四代反应堆,它的设计理念是在实现峰值反应前,可自我调整,继续运行的反应堆设计。
这样的反应堆一旦失控,它可以减缓自身的热值,在尝试自我修复的同时,自动关停反应堆,避免发生事故。
第四代反应堆的研发成功,将使核能技术的安全性更进一步得到保证。
此外,核能技术在解决能源问题上也有着相当大的想象空间。
相较普通化石能源,核能技术不仅具有清洁、高效的特点,还不会受天气和季节的变化影响,节能减排的效果明显。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燃煤等传统能源的滥用背景下,加大核能技术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从核能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来看,核能技术既存在着风险问题,也具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核聚变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展望核聚变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清洁能源形式,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
相比于核裂变技术,核聚变技术更为优越,因为它不仅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同时还不会产生长寿命的放射性废物。
而且其燃料氢气也是无穷无尽的。
然而核聚变技术的研究距离商业化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本文将讨论核聚变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展望。
一、核聚变技术的现状核聚变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氢分子聚变成氦分子释放出庞大的能量,因为核聚变反应中每个氢分子所参与的质量转化为能量的百分比比核裂变反应高得多。
通过核聚变技术,我们可以实现大规模的清洁能源供应。
在已有的核聚变实验中,目前最先进的是欧洲核研究组织的ITER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这个项目耗资数百亿欧元,计划在未来10年中进行多个试验。
ITER项目目标在于让核聚变反应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自燃。
核聚变反应需要达到数百万度的高温和高压环境,这等同于在太阳的核心中制造出一个人造太阳。
ITER项目预计能够在未来数十年内实现商业化,如果一切顺利,核聚变技术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清洁能源来源之一。
二、核聚变技术未来的展望尽管ITER项目在核聚变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要让核聚变技术商业化仍然需要面对许多挑战。
其中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商业规模上实现所需的高温和高压。
在现阶段的研究中,人们使用的核聚变反应方式通常都是磁约束式聚变技术,即通过强大的电磁场控制等离子体达到热聚变。
但是这种技术需要为等离子体提供稳定、强大的电磁场,并且要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不断地为等离子体补充能量,以维持聚变反应的持续。
这会带来非常高的成本和技术难度。
除此之外,核聚变技术商业化还需要面对其他诸多问题,比如燃料氢的制备、残余氚的处理以及聚变反应中可能出现的中子放射性产物等等。
这些问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科学家们共同努力去解决。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未来十年中有望出现一些新的核聚变技术。
据悉,美国私人军火公司Lockheed Martin正在研制一种被称为“紧固式反应”(Compact Fusion)的核聚变技术,这种技术可以仅通过一次操作就让反应达到自燃的温度。
核能的发展与展望引言: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对于解决能源需求、减少碳排放以及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核能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的展望,并探讨核能在能源转型中的角色。
一、核能的发展历程核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1942年,美国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们成功创造出了第一颗原子弹。
随后,核能开始应用于和平利用领域。
1954年,美国第一座商业核电站在俄亥俄州启用,标志着核能的商业化阶段的开始。
此后,世界各国纷纷投资建设核电站,核能得到了迅猛发展。
二、核能的现状目前,核能已经成为全球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份。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球共有443座商业核电站,核能发电容量达到396.7吉瓦。
在全球电力供应中,核能占比约为10%。
此外,核能还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和农业等领域。
1. 核能的优势核能相比传统能源具有以下优势:(1)高效能源:核能的能量密度远高于化石燃料,一颗核燃料颗粒的能量相当于数吨煤炭的能量。
(2)低碳排放:核能发电过程中不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作用。
(3)稳定供应:核燃料储备充足,能够提供长期的稳定能源供应。
(4)经济效益:核能发电的成本相对较低,且核电站寿命周期长,能够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2. 核能的挑战核能发展面临一些挑战,包括:(1)安全风险:核能事故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如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福岛核事故。
(2)核废料处理:核能发电会产生高放射性废料,需要安全储存和处理。
(3)公众接受度:核能发展受到公众的关注和质疑,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接受度。
三、核能的展望核能在未来能源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广阔前景。
以下是核能未来发展的几个方面展望:1.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核能领域也将迎来一系列创新技术。
例如,第四代核能技术(Generation IV)的研发,将进一步提高核能的安全性和效率,并解决核废料处理的问题。
浅析朝核问题和国家安全1000字朝核问题对国际社会和相关国家的国家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和挑战。
朝鲜进行核武器和导弹技术研发,突破国际制裁和禁止条约,加强导弹试射和核试验,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焦点和热议话题。
本文就朝核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进行分析。
朝核问题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核武器的威慑力。
朝鲜发展核武器和导弹技术是为了维护政权的稳定,巩固国家地位,形成对其邻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威慑力。
发生核冲突将会对地区和全球和平和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二是导弹技术的攻击性。
朝鲜拥有的弹道导弹技术和射程,可以攻击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领土和军事设施,甚至达到太平洋岛屿和美国西海岸。
一旦发生导弹打击事件,必将引起地区甚至全球的不安和紧张,导致大规模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是非法活动的走私和转运。
朝鲜为发展核武器和导弹技术,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而且必须采取非法手段,如激活黑市贸易,欺诈、走私、挪用资金等行为导致严重的金融和安全问题。
四是领土和主权的侵犯。
朝鲜发展核武器和导弹技术,对其邻国和周边国家的主权和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和挑战,如韩国、日本、中国等国家的领土和安全受到了影响。
以上这些影响都危及到国际社会和相关国家的安全,使朝核问题成为重要的国家安全挑战问题。
为应对朝核问题的挑战,必须以全球协调、合作、坚定和持续的立场,加强与朝鲜的外交和政治沟通,加强相关国家的军事防御能力,通过制裁、贸易禁运、联合军演等措施,将朝鲜的核开发和弹道导弹技术停止和阻止下去,以达到实现和平和稳定的目标。
同时,各国也需要对自身的国家安全进行保护和加强。
加强核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入侵预防措施,提高核反应堆的安全性,发展高效的侦察设备,加强网络攻击防御能力等手段,提高国家信息安全保障水平,以避免朝核问题带来的安全风险和损失。
朝核问题一直是全球的焦点和关注的话题,各国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对其进行加强防范,维护本国的国家安全。
当代世界朝核问题的恶化及对东北亚安全秩序的挑战近年来,朝核问题持续恶化,对东北亚安全局势产生严重影响。
如何打破朝核问题僵局、如何应对朝鲜拥核的事实等一系列问题前所未有地摆在了国际社会面前。
面对新形势下的朝核问题,无论是管控朝核危机还是逐步但坚定地寻求恢复政治与外交解决朝核问题这一唯一正确选择,都需要开展务实、积极的大国合作。
■ 朱 锋/文DOI: 10.19422/ki.ddsj.2017.06.004特别关注近年来,朝核问题出现了显著恶化的趋势。
朝鲜加速核能力开发的现实与国际社会追求和实现朝核问题外交与政治解决进程之间的矛盾日益严峻。
如何打破朝核问题僵局?如何面对朝鲜“非法拥核”的事实?这些问题都前所未有地摆到了国际社会的面前。
朝鲜核扩散行动背后长期存在着朝鲜半岛冷战局势始终未能结束以及围绕着朝核问题挥之不去的东北亚地缘政治竞争的阴影。
这使得朝核问题的外交与政治解决进程更为艰难。
然而,维持核不扩散的全球安全规则、实现半岛稳定与和平、促进东北亚安全秩序的调整和稳定,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推进朝鲜半岛的无核化进程。
只有朝鲜弃核,东北亚才能有和平、繁荣与合作的未来。
朝核僵局近年来的新特点近年来朝核局势出现了一系列新特点。
这些新特点不仅让朝核局势产生的安全冲突日益恶化,甚至可能将朝鲜半岛局势推向是“战”还是“和”,是继续推进半岛无核化进程还是被迫接受朝鲜“有核格局”的关键阶段。
当前朝核局势的新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朝鲜加速了核武器与导弹武器开发的进程,其核能力已经接近进入了实战部署阶段。
继2013年2月进行第三次核试验之后,朝鲜在其西北部的丰溪里核试验基地,分别在2016年1月6日和2016年9月9日连续进行了两次核试验。
朝鲜声称,2016年1月6日的核试验是氢弹爆炸试验。
其中,从测量到的爆炸当量来看,2016年9月朝鲜进行的第五次核试验和前四次核试验相比有了明显提高。
与此同时,朝鲜的导弹试验日益频繁,导弹型号和射程日趋丰富。
作者: 黄凤志[1];孙国强[1]
作者机构: [1]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
出版物刊名: 现代国际关系
页码: 8-14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1期
主题词: 朝鲜核试验;朝核危机;中美互动;东北亚安全
摘要:在朝鲜第三次核试验而引发的新一轮朝核危机中,中美两国为应对危机在双边和多边层面进行了一系列互动,呈现出积极合作态势。
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两国已就以和平方式买现半岛无核化达成共识;二是维护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符合美中两国共同战略利益,美国对中国在和平解决朝核问题上的角色与作用有清晰的认知;三是中国在朝核问题上观念和角色正在逐步转变。
但中美双方在解决朝核问题的责任区分和路径选择上仍存在明显分歧,在实现半岛无核化与和平稳定这两大目标的优先性和侧重点上意见不一致。
未来中关两国在朝核问题上的互动仍将以合作为主,近期将继续履行联合国安理会对朝决议,但从较长时间看,两国互动前景将取决于朝鲜的政策走向、美国对朝核问题的态度、中国对朝鲜的定位以及中美两国整体战略竞合态势。
核能的发展与展望引言: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对于解决能源需求和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核能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展望,以期全面了解核能在能源领域的地位和前景。
一、核能的发展历程核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当时人类首次实现了核裂变反应。
随后,核能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和能源领域。
1954年,世界上第一座商业核电站在苏联建成并投入运行,标志着核能开始在能源生产中发挥作用。
二、核能的现状1. 全球核能装机容量目前,全球核能装机容量约为400 GWe,核能发电在全球能源供应中占领重要地位。
美国、法国、中国、俄罗斯和日本是核能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
2. 核能的优势核能具有以下优势:(1)高能量密度:核能源密度远高于化石燃料,单位质量的核燃料可以产生更多的能量。
(2)低碳排放:相比燃煤和燃油发电厂,核能发电几乎不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3)稳定供应:核燃料储量丰富,可以提供长期稳定的能源供应。
(4)成本竞争力:尽管核电站建设成本较高,但核能发电的运营成本相对较低,具备一定的经济竞争力。
3. 核能的挑战核能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1)安全问题:核事故的发生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核电站的安全性是一个重要问题。
(2)核废料处理:核能发电会产生大量的放射性废料,如何安全处理和储存这些废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公众接受度:核能与核武器的关联以及核事故的恐怖,使得公众对核能持有一定的质疑和耽忧。
三、核能的展望1. 技术创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核能领域也浮现了一些新的技术创新,如第四代核能技术、核聚变等。
这些新技术有望提高核能的安全性、效率和可持续性。
2. 国际合作在核能的发展过程中,国际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各国可以通过合作共享技术和经验,共同推动核能的发展和应用。
3. 可再生能源与核能的结合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而核能可以提供稳定的基础负荷电力。
Trump Administration's Management on North Korean Nuclear Crisis and Prospects for Solutions 作者: 张慧智[1]
作者机构: [1]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长春130012
出版物刊名: 东北亚论坛
页码: 30-42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3期
主题词: 边缘政策;朝核危机管理;国内政治;国际合作;现实选择
摘要:2017年的朝核危机实质上是特朗普政府实施边缘政策而带来的一场危机,即,通过极限施压迫使朝鲜在战争和让步之间做出选择,以推动半岛无核化进程。
然而,特朗普政府对朝核问题的危机管理因朝鲜的外交对冲、美国国内政治因素的制约以及国际合作的缺失使双方谈判陷入僵局,美国国内甚至出现是否会默认朝鲜有核的争论。
若要真正推动朝鲜半岛无核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特朗普政府的现实方案仍是设定有限目标,并由联合国安理会制定可逆条款,约束美朝不信守承诺的行为,以国际社会的担保减少美朝互信缺失带来的消极影响,加快推进半岛无核化的和平进程。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一、选择题 1.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我国出现有大批青年工人,农民和学生踊跃报名参军,还有成千上万农民,铁路员工,汽车司机和医务人员,到前线担任战地勤务和运输工作,在国内,人民纷纷推行爱国公约。这表明全国一直支持( ) A. 解放战争 B. 土地改革 C. 抗美援朝战争 D. 三大改造 2.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是在( ) A. 《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宪法》 3.彭德怀曾在一个重要报告中说“它雄辩的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占领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这里的“它”指的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 镇压反革命取得胜利 D. 我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4.“美丽的半岛变成了一片废墟……战争开始于三八线上,三年后战争结束于几乎同一地点。”中国人民参加这一战争的目的是( ) A. 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 B. 推翻美蒋,解放全国 C. 抗击日寇,抵御侵略 D.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5.著名学者费孝通曾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爰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纪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清除古代旧有阶级的社会差别。这“两种梦想”今天正在成为现实.以下史实能准确证明“第二个梦想”实现的是( ) A. 孙中山在“民生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 B. “共同纲领的通过” C. 在广大农村开展“人人均等”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D.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6.某记者在报道中写到:“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袓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材料中“消息”是( )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 开国大典的举行 C. 海南岛获得解放 D. 西藏和平解放 7.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彭德怀元帅》再现了彭大将军叱咤风云、可歌可泣的一生。应该出现在这部电视剧中的历史场景有( ) ①中共一大党代表 ②运筹帷幄平型关 ③百团大战显功勋 ④重庆谈判揭阴谋 ⑤抗美援朝扬国威 ⑥“文革”受屈含冤死 A. ①②③ B. ③⑤⑥ C. ②④⑤ D. ①④⑥ 8.歌曲能反映时代的特点,往往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旋律。以下歌曲出现于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有( ) ①《义勇军进行曲》 ②《翻身农奴把歌唱》 ③《志愿军进行曲》 ④《学习雷锋好榜样》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9.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在《朝核问题的历史演进与前景展望》中说:朝鲜半岛核问题是东北亚安全局势中最具复杂性和最具不确定性的因素,也是当前亚太乃至国际社会高度聚焦的安全热点……考察朝核问题的根源,需要追溯到对朝鲜战争的战后处置。这场战争从法律意义上讲,至今没有正式结束。这表明朝核问题的根源是( ) A. 美不愿在朝核问题上做任何妥协,借半岛紧张局势不断强化在东北亚的战略部署和军事活动,企图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B. 战后朝鲜半岛南北处于分裂状态。南方的韩国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扶持,北方的朝鲜背后则是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朝鲜半岛成为全球冷战和美苏争霸的前沿。 C. 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以及冷战的终结彻底打破了半岛的均势,朝鲜陷入极度的无依靠和不安全感,选择了拥核自保。 D. 1953年7月中朝两军最高司令官和联合国军总司令在板门店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而非和平条约,相关国家仍处于战争状态。 10.下面不属于抗美援朝原因的是( ) A. 美国入侵朝鲜的同时,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想以朝鲜为跳板进一步侵略中国 B.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C. 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 D. 哪里有侵略,中国就要派军队去维护和平,制裁侵略。 11.到1950年底,山西新解放区完成了土地改革,实现了广大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某村翻身的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变为良田。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表明土地改革( ) A.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 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 C. 彻底改变了农村落后面貌 D. 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12.图表法是梳理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下表内容反映的是